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合集下载

传染病的上报规定

传染病的上报规定

传染病的上报(1)鼠疫、霍乱:在本区县内发现鼠疫、霍乱首例病人或凝视病人1例及以上。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本区县内发生首例病人或凝视病人1例及以上。

(3)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4)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校、有人要、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病例。

(5)伤寒(副伤寒):1周内。

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6)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7)麻疹、风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病例。

(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9)登革热:1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10)流感: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它集体单位飞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11)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水痘: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病例。

(12)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往):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

2食物中毒:(1)一次性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2)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知道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3)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护理伦理与法规题库

护理伦理与法规题库

护理伦理与法规题库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卫生基本法律是由( )制定的法律规范。

A、全国人大常委会B、地方人大C、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D、国务院E、全国人大正确答案:E2、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在抢救结束后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的时效是A、4小时B、6小时C、2小时D、5小时E、8小时正确答案:B3、医疗护理实践中,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其实质是A、尊重患者自主权B、尊重患者社会地位C、尊重患者人格尊严D、保护患者隐私E、医患双方平等正确答案:A4、道德的特征不应包括( )。

A、变动性与稳定性的统一B、协调性与和谐性的统一C、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D、阶级性与全民性的统一正确答案:B5、护士在拒绝患者的无理要求后遭到患者家属殴打,对此,护士应该( )A、付诸法律,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B、满足患者要求C、忍气吞声,不与患者纠缠D、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同样手段还击患者E、接受患者的钱或物品作为被打的补偿正确答案:A6、《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国护士执业证书》的监制部门是( )。

A、设区的市级以上群众政府卫生行政部门B、省级群众政府卫生行政部门C、卫生部D、县级群众政府卫生行政部门E、国务院正确答案:C7、法律渊源是指法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也叫( )A、法定标准B、立法权C、法律责任D、法律形式E、法律规范正确答案:D8、患儿,男,3岁,因肠套叠住院手术治疗,好转待出院。

其父母觉得孩子虚弱,要求输血。

碍于情面,医生同意。

为赶时间护士为患儿静脉推注输血。

患儿在输血中心跳骤停死亡。

下列对该案中医生和护士行为的评价,哪种是最恰当的A、尊重家属自主权,违背了公正原则B、尊重家属自主权,违背了不伤害原则C、曲解家属自主权,违背了有利原则D、尊重了家属自主权,违背了有利原则E、曲解家属自主权,违背了不伤害原则正确答案:E9、患者,男,62岁,因患急性阑尾炎住院治疗。

主管护士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理解手术日禁食的原因,这些措施体现了护士尊重患者的何种权利( )A、知情同意权B、保护隐私权C、自主选择权D、生命健康权E、平等医疗权正确答案:A1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 )类传染病。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

市(地)级专家组会诊后,排 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应订正 为明确诊断的疾病或“其它不 明原因疾病”,并由市(地) 级卫生行政部门报省级卫生行 政部门备案,省级卫生行政部 门根据需要组织省级专家组进 行最终审核。市(地)级专家 组无法排除SARS或人禽流感的, 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立 即报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 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 应立即组织省级专家组进行会 诊。
染病。
1、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2、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







1
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

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

(1)发热(腋下体温≥38℃);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胸部

X线)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

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炎 病
(4)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颁布 的2006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
具体判断需由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诊 过程中详细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 或由疾病控制专业人员经详细的流 行病学调查后予以判断。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
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以下简称“疾控机构”)负

责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

测、排查和管理工作。

内容(源自一)病告
例 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 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 应立即报告医疗机构相关部门,由 医疗机构在12小时内组织本单位专 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 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注明“不明原因肺炎”并进行网络 直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一、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二)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三)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四)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五)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六)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七)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在一个区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区。

(二)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三)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区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区。

(四)霍乱在一个区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区,有扩散趋势。

(五)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区,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六)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

(七)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1个区以外的地区。

(八)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九)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十)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十一)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十二)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内人员感染或死亡的。

(十三)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肺鼠疫、肺炭疽:6天内,一个区级行政区域发生5例以下。

(二)腺鼠疫:6天内,一个区级行政区域连续发生1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报告范围与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其报告标准不完全等同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判定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一)传染病1、鼠疫:发现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2、霍乱:发现1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1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5、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6、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7、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9、麻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10、风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1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12、登革热:1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13、流行性出血热: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4、钩端螺旋体病: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试题7、下列哪一组乙类传染病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一、单项选择题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B、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我国传染病法是从哪年开始实施,又是哪年重新修订:()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A、1998年,2003年D、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B、1989年,2003年C、1998年,2004年8、甲类传染病是指:()D、1989年,2004年A、鼠疫、霍乱B、猩红热、淋病2、新修订的传染病法规定的传染病增加了哪些疾病:()C、艾滋病、鼠疫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D、霍乱、登革热B、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9.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内的传染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水痘病监测管理工作。

A.地方范围3、在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下列哪一B.责任范围类:()C.指定范围A、甲类D.全国范围B、乙类C、丙类10、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的法定传染病防接种的政策是:()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4、在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下列哪一B、全部免费类:()C、全部收费A、甲类D、家庭生活困难者免费B、乙类C、丙类1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的法定传染病为:()A、两类,39种5、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乙B、三类,35种类:()C、三类,37种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D、三类,39种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12、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D、肺结核、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下列哪项:()6、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丙A、任何工作类:()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C、易使该病传染扩散的工作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D、饮食和托儿工作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D、肺结核、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13、谁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20、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携A、任何单位和个人带、运输和使用实行的管理制度是:()B、护士A、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分类管理C、医生B、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统一管理D、防疫人员C、国家统一管理D、卫生部门统一管理14、按照分类管理原则,对甲类传染病就实行何种管理:()A、强制管理二、判断题B、严格管理C、监督管理1、病毒性乙型肝炎为常见传染病之一,它主要通过饮用水、食物、D、加强管理餐饮具、日常生活接触、经口传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1. 鼠疫: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病人1例及以上;2. 霍乱:发现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1例及以上;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1例及以上;4.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1例及以上;5. 炭疽:发生肺炭疽或肠炭疽1例及以上;或发生皮肤炭疽疫情,病例10例及以上;6. 甲肝:1周内,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或者某一乡镇发生有联系的甲肝病例5例及以上;7. 伤寒副伤寒:1周内,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老年公寓等集体单位或者乡、村发生伤寒副伤寒5例及以上,或者出现1例及以上死亡;8.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同上;9. 麻疹:14天内,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或者乡镇发生有联系的麻疹病例10例及以上;1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周内,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或者乡、村因同一因素发生流脑3例及以上,或者有1例及以上死亡;或周边地区全国、省、市、县发生流脑暴发流行期间,发生1例及以上流脑病例;11. 高危AFP:发现高危AFP病人1例及以上;12. 登革热:潜伏期内,县市、区发生登革热病例5例及以上;或当地当年的首发病例;13. 流行性出血热:2周内,当地发生10例及以上,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14. 钩端:2周内,当地发生钩端病人10例及以上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15. 流行性乙脑:在一个县市、区内,1周内发生乙脑病例5例及以上;16. 疟疾:发生恶性疟疾病人并伴有传播先兆或出现死亡病例;或30天内一个自然村出现10例及以上;或一个乡镇阶段发病率超过1%;17. 血吸虫病:发现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例及以上;在非疫区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感染性钉螺;18. 流感: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人,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人死亡;19. 腮腺炎:3周内,乡镇、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出现有流行病学联系的腮腺炎病例10例及以上;20. 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乡镇、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出现有流行病学联系的病例10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21. 群体性接种反应和事故:一次预防接种出现不良反应5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或发生接种事故1例及以上;22. 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次预防性服药出现不良反应10例及以上;23. 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30人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或发生在学校、地区性或者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的食物中毒事件;24. 职业卫生: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25. 放射事故: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10人及以上,或轻度放射损伤人数3人及以上;26. 水污染事件:发生饮用水污染可能造成人群健康危害的;或发现因饮用水污染出现的传染病或化学中毒病例;27.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在一个县城内,短时间内出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0例及以上;或10例及以上且有死亡病例1例及以上;或10例及以上有相互联系的不明原因疾病;28. 菌种、毒种丢失事件:发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乱、脊灰等菌毒种丢失事件;29. 输血性乙肝、丙肝: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1例及以上;30. 新发传染病:发生本省以前从未有过的传染病1例及以上;31. 已消灭传染病再现:再次发生本省已消灭的传染病1例及以上;32. SARS预警事件:1地市级专家会诊不能排除SARS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经调查2例或以上有可疑流行病学联系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3重点人群发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①医疗机构工作人员;②可能暴露于SARS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人员如从事SARS科研、检测、试剂和疫苗生产等相关工作人员;③接触野生动物的人员;4不明原因的肺炎死亡病例;33. 人禽流感预警事件:1接触禽类人员饲养、贩卖、屠宰、加工禽类的人员、兽医、以及捕杀、处理病、死禽及进行疫点消毒的人员等中发生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可能暴露于禽流感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人员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报告范围与标准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报告范围与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与标准(摘自《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一)传染病1、鼠疫:发现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2、霍乱:发现1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1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5、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6、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7、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9、麻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10、风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1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12、登革热:1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13、流行性出血热: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4、钩端螺旋体病: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5、流行性乙型脑炎: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6、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

预防人禽流感学习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预防人禽流感学习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预防人禽流感学习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预防人禽流感学习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引导语:由于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野禽的一种从呼吸病到严重性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综合病症,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预防人禽流感学习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欢迎参考!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医疗疗机构在接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及人禽流感医学观察病例、疑似病例时,应于()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A.2B.12C.24D.482.人禽流感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需医学观察()天A.3B.7C.10D.143.医务人员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时,应主动询问流行病学史,包括()A.病死禽的接触史B.野生动物的接触史C.高危职业史(禽类从业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医务人员等)D.周围有无其他类似病例发病E.以上都是4.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定义中,“有流行病学相关性”是指病例发病前曾经()A、共同居住、生活、工作B、暴露于同一环境C、有过密切接触D、疾病控制专业人员认为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其它情况E.以上都是二.是非题:(每题2分,共10分)1.禽流感是由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

()2.病人一旦被怀疑为H5N1病毒感染,应马上由家属陪同,多人监护,并送进医院。

()3.曾到过禽流感疫点,或与家禽、鸟类、病死家禽有密切接触史,3周后出现流感症状应警惕禽流感的可能。

()4.由于流感病毒具有较严格的宿主特异性,一般认为人对禽流感病毒不易感。

()5.单个临床医生不能诊断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需由医院内相关部门组织医院专家组进行会诊,并有病例会诊记录。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人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_______和_________。

2.人禽流感的可能的传播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是为了筛查可能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病例及其它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专题试卷及答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专题试卷及答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专题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A型题】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是()A.<37.5℃B.>37℃C.>38.5℃D.>38℃E.>36.5℃2.接触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临床诊断病人的医务人员,脱离隔离区后需进行医学观察的天数为()A.1周B.8天C.15天D.10~14天E.6天3.《公众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指导原则》指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A.生活、工作场所通风B.不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或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接触C.注意个人卫生D.在人群密度高或不通风的场所内戴口罩E.服用中西药物4.手足口病的好发季节是()A.1~2月B.4~7月C.8~9月D.10~12月E.全年5.手足口病的多发年龄是()A.5岁以下C.学龄前D.18岁以下E.各种年龄【X型题】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胸片检查可见()A.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B.呈网状改变C.大片状阴影D.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E.阴影消散吸收较快,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相符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出院必须具备的标准是()A.体温正常7天以上B.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C.X线胸片有明显吸收D.心功能恢复正常E.肝功能基本正常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方式为()A.短距离空气飞沫B.接触病人呼吸道的分泌物C.密切接触D.性传播E.血液传播9.禽流感流行病学接触史是指()A.发病前1周内曾到过疫点B.有病死禽接触史C.与被感染的禽或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触D.与禽流感病人有密切接触E.实验室从事有关禽流感病毒研究10.能够灭活肠道病毒的因素有()A.胃酸B.高锰酸钾C.紫外线照射E.乙醚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发热超过38.5℃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但儿童忌用阿司匹林,因该药有可能引起_______.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3.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有接触史者,应进行医学观察或隔离,一般为_______天。

传染病分类和报告时限的掌握要点

传染病分类和报告时限的掌握要点

传染病分类和报告时限的掌握要点一、甲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是指病死率较高,易引起大规模传播,对公共卫生安全具有极大威胁的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

对此类传染病,国家实行强制性报告制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报告。

二、乙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是指病死率较高,较易引起大规模传播,对公共卫生安全有一定威胁的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对此类传染病,国家实行网络直报制度,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在发现疑似病例后24小时内进行报告。

三、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是指病死率较低,一般不会引起大规模传播,对公共卫生安全影响较小的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疹等。

对此类传染病,国家实行定期报告制度,各级医疗机构在每月10日前将上月病例数据上报至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四、丁类传染病丁类传染病是指病死率较低,基本不会引起大规模传播,对公共卫生安全影响较小的传染病。

丁类传染病包括普通感冒、胃肠炎等。

对此类传染病,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病例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报告。

在实际工作中,准确掌握传染病的分类和报告时限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应该熟练掌握各类传染病的特点,严格遵守报告制度,为防控传染病疫情贡献力量。

我们要明确各类传染病的诊断标准,以便在临床工作中准确判断。

我们要了解传染病报告的流程,确保病例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上报。

同时,我们要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及时掌握新的传染病信息,更新我们对传染病知识的掌握。

我们要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在发现疑似病例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报告,确保疫情能够得到及时控制。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熟练掌握传染病分类和报告时限,切实履行我们的职责,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我国,传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

医务人员不明原因肺炎监测与报告制度

医务人员不明原因肺炎监测与报告制度

医务人员不明原因肺炎监测与报告制度一、制定目的为及时发现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它聚集性发生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效地做好医务人员不明原因肺炎的监测与报告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扩散,保障本院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全院所有医务人员三、主要内容(一)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

1.发热(腋下体温≥38℃);2.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4.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后,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

(二)发现与报告接诊医生发现本院医务人员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及时报告医务部、院感科和预防保健科,医务部组织专家进行会诊与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注明“不明原因— 1—肺炎”报告预防保健科进行网络直报。

及时通知发热门诊采集病人血清、鼻咽拭子、气道分泌物等样本,送市疾控中心流感网络实验室进行检测。

公共卫生科及时将病例检测结果通知相关科室,并及时将病例进行订正报告。

对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或明确排除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例,应订正为已明确诊断疾病或“其他不明原因疾病(三)病例管理医务科、院感科要及时组织工作人员对发生不明原因肺炎的医务人员开展调查和溯源工作,及时排查本院医务人员有无交叉感染,同时做好环境卫生进行清洁消毒工作。

工作人员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医务人员进行诊治时,要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穿工作服、佩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等)。

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应立即采取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措施和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实验室确诊病例者,须按照国家卫健委相应的防治工作方案开展处置工作,隔离救治或转诊病人,加强院内消毒、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与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与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与标准(一)传染病1、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职业性炭疽/不明原因肺炎:发现≥1 例病例。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性与阿米巴性痢疾:3 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 例流脑病例、≥10 例细菌性与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者两种传染病各有≥2 例死亡病例。

3、皮肤炭疽或肠炭疽: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 例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

4、甲肝/戊肝/伤寒(副伤寒)/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 例病例,或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出现≥1 例死亡病例,伤寒(副伤寒)出现≥2 例死亡病例。

5、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水痘: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 例病例。

6、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与副伤寒以外):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 例病例,或出现≥1 例死亡病例。

7、流感:1 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 例流感样病例,或≥5 例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 例流感样病例死亡。

8、流行性乙型脑炎:1 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 例病例,或者≥1 例死亡病例。

9、登革热:1 周内,一个县区发生≥5 例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10、血吸虫病:在传播阻断地区或非流行区,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或感染性钉螺。

11、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1 个月内,发现≥5 例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 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1 个月内发现≥5 例当地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1 个月内发现≥2 例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

2023传染病防治知识基本培训试题及答案

2023传染病防治知识基本培训试题及答案

2023年度传染病防治知识基本培训试题姓名:科室:得分:一、单选题:(50分)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

A.1989年2月21日B.2004年12月1日C.1989年3月21日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为主的方针。

A.治疗B.控制C.预防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

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A类、B类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类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种。

A35 B.37 C.39 D.406.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7.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A.鼠疫、霍乱B.艾滋病、麻风病C.肺结核、百日咳8.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

A.置之不理B.在家中隔离C.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9、传染病的特点是( )。

A.由病毒引起 B.具有一定的区域性C.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D.通过呼吸道传播10、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 )。

A.细菌、病毒、寄生虫 B.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C.传染病发生的初始处D.病原体传播的路线11、传染病易感人群是指( )。

A.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B.没有接种疫苗的人C.经常感染传染病的人群D.未曾感染过某种传染病的人群12.首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病例时,应于()报告传染病管理科。

A.患者入院后 B.患者出院后 C.诊断患者为传染病病例后13.住院患者死亡后,主管医生应于()报告传染病管理科。

A.患者死亡后7天B.患者死亡后10天 C.患者死亡后14天14.使用过氧乙酸等消毒液时,重点注意()A.随便B.防火、防腐、防爆C.不用防护用品15.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A.本单位B.责任区域C.本单位和责任区域16.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 ( )A、呼吸道传播B、消化道传播C、接触传播D、蚊虫传播17、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

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试卷(ABCDE)及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试卷(ABCDE)及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试卷A科室姓名分数一、选择题1、凡在我院就诊的职业中毒、非职业中毒的患者,当班医生必须在几小时内向保健科或总值班报告。

(A)A 2小时B 6小时C 12小时D 24小时2、职业中毒患者,医生在向院里报告后,是否需要填写中毒事故登记本。

(A)A需要B不需要3、职业中毒患者,医生在报告后是否需要填写报告卡。

(B)A需要B不需要4、非职业中毒患者,医生在向院里报告后,是否需要填写中毒事故登记本。

(A)A需要B不需要5、非职业中毒患者,医生在向院里报告后,是否需要填写报告卡。

(A)A需要B不需要6、农药中毒患者,医生在向院里报告后是否需要填写中毒事故登记本。

(A)A需要B不需要7、农药中毒患者,医生在向院里报告后是否需要填写农药中毒报告卡。

(A)A需要B不需要8、确诊传染病、三病、肿瘤的住院患者是否应在病志上注明传染病、肿瘤、三病已报、(或盖疫情已报专用章)(A) A是B否9、疑似结核病人应同时填几张报告卡(C) A 1张 B 2张 C 3张10、是否将结核转诊单交给病人,并告知病人在结核医院就诊时出示。

(A)A是B否11、无明显潜伏期的院内感染是指入院后多长时间后发生的感染。

(B)A 12小时B 48小时C 72小时D 一星期12、多少例院内感染属于院内感染暴发。

(B)A 3B 5C 7D 1013、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应在多长时间内上报到卫生行政部门。

(C)A 2hB 6hC 12hD 24h14、医疗废物发生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在什么时间上报保健科或总值班。

(A)A 立即B 2hC 6hD 12h15、医疗废物分几类(C) A 3 B 4 C 5 D 616、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或者容器达到容器或包装物的多少时封口。

(C)A 1/4 B1/2 C 3/4 D 2/317、医疗废物在暂存站存放的时间是几天(B)A 1天B 2天C 3天D 4天18、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几种类型(C)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19、医疗废物登记资料至少保存几年(C)A 1年B 2年C 3年D5年20、下列那项不是无创通气的禁忌症:(D)A.胸部CT或X线发现有肺大泡B.气胸或纵隔气肿C.血压明显降低D.休克纠正后21、流行性感冒是:(B)A、消化道传染病B、呼吸道传染病C、虫媒传染病D、自然疫源性传染病22、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为:(C)A、夏秋季B、秋冬季C、冬春季D、春夏季23、流行性感冒的典型临床表现不包括:(D)A、高热伴胃寒或寒颤B、头痛、肌痛、乏力C、急性热病容D、腹痛、腹泻24、流行性感冒确诊的主要依据是:(C)A、发病季节B、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重C、病毒分离D、血凝抑制实验25、鼠疫是我国法规定传染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释义: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释义: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释义:第三条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释义】本条是对法定传染病病种的具体分类及增加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权限的规定。

对于法定传染病的分类是根据传染病病种的传播方式、传播速度、流行强度以及对人体健康、对社会危害程度的不同,参照国际统一分类标准而划分的。

判定的参考标准是:☑一、甲类传染病,是指发病率高,治疗延误时引起病死率高,在人间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可能危及社会安全,流行时需要采取强制性隔离病人或者密切接触者,甚至采取疫区封锁或者交通卫生检疫等措施的烈性传染病。

☑二、乙类传染病,是指:(一)发病率较高,引起高病死率,但传播能力有限,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需要采取计划性疫苗接种,进行义务性、公众性检查与治疗,对传染源或者对传播环节进行系统控制等社会性控制工程的传染病。

(二)发病率较高,引起高病死率,能在人间传播但没有高致残率或者没有高致畸能力,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需要采取计划性疫苗接种,进行义务性、公众性检查与治疗,对传染源或者对传播环节进行系统控制等社会性控制工程的传染病。

具备上述条件之一者可纳入乙类传染病。

☑三、丙类传染病,是指对社会和人民健康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开展主动性系统监测以掌握流行情况,需要建立和改善控制措施,开展防治的传染病。

卫生法律法规:传染病防治法常见考点-传染病分类

卫生法律法规:传染病防治法常见考点-传染病分类

卫生法律法规: 传染病防治法常见考点-传染病分类今天为大家总结卫生法律法规:传染病防治法常见考点-传染病分类, 供大家复习备考。

传染病的分类根据传染病病种的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 我国将列为法定管理的37种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实行分类管理。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 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另外, 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如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 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对于传染病分类的知识点容易考的是甲类传染病包括哪些疾病, 还有就是那些疾病是乙类传染病, 但是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例题:【多选题】对乙类传染病中的那些疾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 控制措施(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B.炭疽中的肺炎疽C.人染高致病性禽流感D.艾滋病【正确答案】ABC【中公解析】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传染病的分类

传染病的分类

传染病分类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染病危害程度与应采取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一分类标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37种急性与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甲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乙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与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与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3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

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与防治方案进行预防与控制。

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与甲型H1N1流感这四种传染病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乙类二十六种传染病破麻布,百钩悬;(破伤风、麻疹、布鲁氏菌病、百日咳、钩端螺旋体)飞禽集合吸脑肝。

(非典、禽流感、流脑脊髓膜炎、结核、血吸虫、乙脑、乙肝)灰犬热,红梅寒,(脊髓灰质炎、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梅毒、伤寒、副伤寒)白米登临艾滋坛。

(白喉、阿米巴痢疾与细菌性痢疾、登革热、淋病、AIDS、炭疽)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与阿米巴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以外感染性腹泻病。

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已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乙类传染病中有哪些疾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多选题

乙类传染病中有哪些疾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多选题

乙类传染病中有哪些疾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多选题乙类传染病是指病原体来源于动物或人,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但病毒传播能力相对较弱的传染病。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乙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人感染H7N9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等。

甲类传染病是指具有高度传染性、致病性和传播能力的传染病,主要包括霍乱、鼠疫等。

与乙类传染病相比,甲类传染病的病毒传播能力强,病死率较高,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在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人感染H7N9禽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等疾病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这意味着这些疾病在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方面有更严格的要求,以确保及时控制病情,减少病毒传播。

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为例,自2019年底疫情爆发以来,我国政府迅速采取措施,对病例进行严密监控,加大对密切接触者的排查力度,严格隔离病患,提高救治水平。

同时,广泛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

这些举措有效遏制了病毒的传播,降低了疫情对社会的影响。

面对乙类传染病的发生,我们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提高防护意识:了解乙类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拥挤的公共场所等。

2.严格执行防疫政策:遵循政府发布的疫情防控政策,如报告疫情、配合隔离、核酸检测等,共同抗击疫情。

3.关注权威信息:关注卫生部门发布的疫情信息,不信谣、不传谣,保持社会稳定。

4.加强疫苗接种:针对乙类传染病,接种相应疫苗,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5.做好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消毒,提高环境卫生水平,减少病毒传播途径。

总之,乙类传染病虽然病毒传播能力相对较弱,但仍需重视。

通过加强防护措施、遵循防疫政策、提高疫苗接种率等方法,我们可以有效降低乙类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传染病防治和安全管理试题

传染病防治和安全管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目期()。

A.1989年2月21日B.2004年12月1日C.1989年3月21日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为主的方针。

A治疗B.控制C.控防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由()修订的。

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C.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

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A类、B类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种。

A 35B.39C.406.HBV生物学形态()。

A.大球形颗粒B.杆状C.椭圆形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类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8.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A.鼠疫、霍乱B.艾滋病、麻风病C.肺结核、百日咳9.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是由()进行。

A.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10.()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住人员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11.()在治愈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A.传染病病人B.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C.疑似传染病病人12、()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

A、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B、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C、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3.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A.本单位B.责任区域C.本单位和责任区域14、()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手足口病专题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A型题】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 )A.< 37.5℃B.>37℃C>38.5℃ D.>38℃ E.>36.5℃2.接触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临床诊治病人的医务人员,脱离隔离区后需进行医学观察的天数为( )A.1周B.8天C.15天D.10~14天E.6天3.《公众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指导原则》指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 )A.生活、工作场所通风B.不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或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接触C.注意个人卫生D.在人群密度高或不通风的场所内戴口罩E.服用中西药物4.手足口病的好发季节是( )A.1~2月B.4~7月C.8~9月D.10~12月E.全隼5.手足口病的多发年龄是( )A.5岁以下B.2岁以下C.学龄前D.18岁以下E.各种年龄【X型题】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胸片检查可见( )A.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B.呈网状改变C.大片状阴影D.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E.阴影消散吸收较快,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相符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出院必须具备的标准是( )A.体温正常7天以上B.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C.X线胸片有明显吸收D.心功能恢复正常E.肝功能基本正常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方式为( )A.短距离空气飞沫B.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C.密切接触D.性传播E.血液传播9.禽流感流行病学接触史是指( )A.发病前1周内曾到过疫点B.有病死禽接触史C.与被感染的禽或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触D.与禽流感病人有密切接触E.实验室从事有关禽流感病毒研究10.能够灭活肠道病毒的因素有( )A.胃酸B.高锰酸钾C.紫外线照射D.漂白粉E.乙醚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发热超过38.5℃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但儿童忌用阿司匹林,因该药有可能引起一。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__、____、____。

3.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有接触史者,应进行医学观察或隔离,一般为天。

4.棉纱口罩更换的时限为____小时。

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一。

6.手足口病主要是由一引起的传染病。

7.手足口病主要的侵犯部位是一、_ ___、____、____4个部位。

8.手足口病皮肤损害的“四不特征”如下:____、一、___ _、-。

9.手足口病的皮疹“四不像”是指,不像—__、不像____、不像___ _、不像____。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在括号内标“+”,错误的标“一”)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外周白细胞计数一般均升高。

(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早期不能用抗病毒药。

(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空气消毒可用0.5%的过氧乙酸喷雾。

( ) 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死亡病人尸体用0. 5%过氧乙酸浸湿的棉球或纱布堵塞人体孔道,再用0. 5%过氧乙酸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后尽快火化。

( ) 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病人和恢复期病人均有很强的传染性。

( ) 6.保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易感者的最好办法是注射有效的疫苗。

( ) 7.成年人感染手足口病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 )8.托幼机构及小学等未预防手足口病可用去垢剂进行表面消毒。

( ) 9.新生儿手足口病发生全身感染影响心、脑、肝等重要器官时,病情常危重,愈后差。

( )10.手足口病患儿的衣物、玩具等用品可用煮沸或紫外线照射的方法进行消毒。

(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禽流感疫区五、问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简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症妆和体征。

2.简述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标准。

3.试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

4.何谓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5.试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

6.简述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并发症。

7.试述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要点。

8.试述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措施。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D3.A4.B5.A6. ABCD7. ABC 8.ABC 9.ABCDE 10. BCD二、填空题1.Reye综合征2.近距离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实验室传播3. 144.45.呼吸道传播6.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7.手足口臀8.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瘢9.蚊虫咬药物疹口唇牙龈疱疹水痘三、判断题1.- 2.- 3.+ 4.+ 5。

一6.-7.+ 8.一9.十10.+四、名词解释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AI’):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

临床上以急性起病、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少痰为特征,严重者出现气促或呼吸窘迫。

2.禽流感疫区:是指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点周围半径3 km的范围。

五、问答题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症状与体征如下: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 38℃,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

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少许湿哆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2.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标准如下:符合以下5项标准中的一种即可诊断。

其5 项标准是:①呼嗷困难.呼吸频率>30次Imin;②低氧血症,在吸氧3~5 l,/min条件下,动脉氧分压<70 mmHg,或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Sp()2)小于93%:或可诊断为急性肺损伤或急性窘迫综合征;③多叶肺病变且病变范围超过1/3或x线胸片显示48小时内病灶进展大于50%;④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⑤具有严重基础性疾病或合并其他感染或年龄大于50岁。

3.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预防措施有如下几点:(1)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①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②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③不共用毛巾;④均衡饮食,根据气候增减衣服,定期运动,充分休息;⑤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以增强抵抗力。

(2)确保室内空气流通:①经常打开所有窗户,使空气流通;②保持空调的良好性能,并经常清洗隔尘网;③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4.禽流感是甲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疾病。

近年已确定可直接感染人类引起疾病,严重者可因并发症导致病人死亡,称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本病列为乙类传染病,并应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潜伏期一般力1~7天。

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后可引起轻重不同的临床表现。

轻者仅有普通的感冒症状。

重症病人二般均为H5Nl亚性病毒感染,急性起病,持续高热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部分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重症病人病情发展迅速,几乎所有病人都有临床表现明显的肺炎,可出现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肺出血、胸腔积液、全m细胞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

可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败血症。

发病1 周内很快进展为呼吸窘迫,肺部有实变体征,随即发展为呼吸衰竭,大多数病例终至死亡。

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进展快、预后差,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

病人常死于严重呼吸衰竭。

7.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要点如下:(1)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3)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末梢血白细胞增高、血糖增高殁脑脊液改变,脑电图、磁共振、胸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

8.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措施如下:(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天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

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222/医学临床“三基”训练试题集(医师分册)(第二版)(4)每天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用漂白粉等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天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

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