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奉化高级中学地理组校本研修活动记录(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奉化高级中学地理组校本研修活动记录(四)2009年奉化高级中学地理组校本研修活动记录(四) 研修主题高三地理复习的有效性研修时间 12月2日主持人陈秋亚地点支部活动
室参与教师陈秋亚、林建风等全组教师12人
研修内容 1、由林建风老师提出高三复习中的几个问题,全组合作交流
2、由陈秋亚老师作高三复习的有效性讲座
主持教师讲座稿 1(研究《课程标准》、《本省学科指导意见》、《考试说明》、定准复习
方向
缺乏对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深入认识和研究,就会导致备
考策略盲目,复习导向偏差,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课程标准》、重
视浙江省教研室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课程教学指导意见》,重
视《考试说明》及高考试题对基础教育的引领作用,加大对2009年
不同地区(特别是进入课改地区)高考试题的对比研究,从中领悟高
考命题的一些共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并把这些理念和观点渗透到我们
平时的复习备考中,使我们的备考更加合理、更加有效,在大方向上
对路,这是复习备考的前提。
(1)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浙江省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导意见》,
认真研究“学习要求”中对学习目标的陈述性动词
(2)明确课标和考试说明对地理能力方面的要求
“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论证以及解决实际
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是近年来地理高考的主旋律。
高考对考生的
要求是能够“活学活用知识”,具体的能力要求是: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现象、论证和探讨问题。
2(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1)计划首先要宏观把握,使复习工作有序。
在高三起始时,我们就要对整个学年的复习工作有个整体的、通
盘的考虑,不仅教师做到心中有数,还要让学生明确复习进程。
例如
对于三轮复习的安排:
一轮??基础复习??梳理知识??广度??“烧水”??低于高考,第一轮基础复习到2010年2月底,其任务是复习基础考点,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强调记笔记。
基本上是教师围绕考点,讲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听、练、看。
在这阶段要做到看书自学,疏理知识,记忆消化;精做习题,同步训练,运用巩固。
二轮??专题复习??重组知识,深度??“开水”??接近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从3月到4月,其任务是查缺补漏,完善体系,重组知识,训练培能。
一般是学生练、教师导和评。
专题复习指导,导基础、导方法;练运用,练技能;评错因,评思路。
三轮??模拟复习??运用知识??效度??“保温”??等于高考,第三轮模拟复习,5月上、中旬。
其任务是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能。
第三轮复习宜采用练、评、看方式。
练综合运用,练重组整合,练应试技能;评解题思路,评答题规范;看错点误点,追根朔源。
6月1日前一周做两至三套模拟试卷或高考试题,使学生对高考的题型、题量、考场心态、时间分配、思维转换等得到适应性的训练。
考前十天停止各种训练,让学生自由复习,抓住大纲,回归课本;重看做过的试卷,自纠自改错题;放松思维,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作好轻松应考准备。
(2)计划也要微观调控,使复习工作有效
教师在宏观计划的基础上,要将复习备考安排到周、到日。
举例自己的二模复习工作的安排(说明复习工作计划教师要细致,如每天作业的布置和收缴、教学内
容、辅导的安排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定复习计划,如在考前回归课本时,每天的复习安排等。
制定好合理的计划,安排好复习的时间,师生就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临考不乱。
3(抓住主干知识,强化双基过关
高考考查的是学科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是学科的主干知识。
考纲指
出:“以中等难度题为主”,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多是考查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目,因此我们在复习教学中,要抓主干,强化双基。
(1)重视主干知识,熟练掌握基本知识
一要注意构建好各单元知识结构,加强知识间内在联系。
如复习“传统工业区”时,可以以这个知识点为中心,从传统工业区主要分布的国家——日本、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从分布地区、区位条件、主要部门等开始进行联想,尽可能拓展其外延,尽量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二要注意系统性,如把自然地理划分为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等关于运动规律的专题,从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和分布去把握特征和成因。
三是多练,注重记忆性积累和运用性积累。
(2)突出基本原理和规律,高质量的掌握双基
一是突出基本原理、规律中思维的过程,通过分析、比较、归纳,使其让学生内化,形成适合自己的思维主线。
例如在区位原理分析时,我们可以通过表格进行分析比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思路。
二是要突出原理、规律的实际运用,将其应用于实践,以此来解释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4(利用案例教学,培养提升地理思维品质
现在高考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深刻性,重在考查知识的综合灵活应用,从主观试题的命题形式及反映的命题意图来看,都强调案例分析,体
现了“原理加案例”或“理论加案例”的特点,即要求学生根据试题中所提供的材料或案例,运用学过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或规律来分析解决教材中未曾出现的实际问题。
在我省使用的三个版本的教材中,“原理加案例”、“理论加案例”的内容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案例教学并不是要教师拘泥于某个具体案例,就案例来讲案例,而是要教师通过讲授有关案例引导学生将其中所贯穿的地理概念、原理与规律进行迁移、转化,在分析其他案例时能举一反三。
因此在高考复习中,要重视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有关案例的
分析,学习获取地理规律和原理,并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分析、解
决地理问题的方法,掌握地理思维方法,提升地理思维品质。
5(精选试题训练,增强应试能力
(1)精心挑选试题,提高做题有效性
选题的基本原则是:从知识点的角度看,所选习题力求紧密结
合主干知识点,杜绝偏题、怪题;或试题中涉及到平时没有练习过的
知识点,以便查漏补缺。
从能力角度看,应选择具有一定“思维价值”
的试题,即通过该试题的练习,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
从试题难度的角度看,应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为主。
在复习过程中,
可以用各地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模拟试题作为的主要试题,例如在一
轮复习中,可以以贴近教材的题目为主,适当补充与之有关的高考和
模考中的容易题,在二轮复习以中等难度题为主,在专题中主要呈现
高考题和模考题,三轮复习以成套的高考题和模考题为主。
在经典试题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行变形训练,力争较好地把
握知识联系的深度和广度,力求做到在变化中求深化。
通过做题,不
仅要让学生会做题,而且还要通过研究,总结、归纳出这类题的解题
思路和解题技巧等,既建立了知识体系,又建立了方法、思路体系,
为快速、正确解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学生做题情况及时总结,指
导学生建立纠错本,反思自己出错的原因,总结经验,力求做到“题
不二错”。
提高学生做题的有效性。
陈秋亚:本人长期对高三地理复习采用以上的方法,本人认为效果显著,本方
法的唯一缺陷,学生的全体性不能兼顾,尤其是学科基础差的同学,会加剧对学科的厌烦,学科学业水平的提高基本启不到作用。
林建风:教师很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
情境、设计案例。
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门槛降低了好多。
教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方式不同教学效果当然就不一样。
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周亚义:陈秋亚老师分析有效性的时候特意提到了学生的学情。
这个问题其实
平日里可能关注的不多。
尤其是关注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的学情就更少了。
陈秋亚说对那些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应该少讲或不讲。
那么哪些知识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呢,如果事先有所了解那么课堂上重点去解决学生感到疑难的问题效率不就提高了吗,现实中可能更多地是以教师认为的学情开展教学的。
也就是学生真正的思维起点在哪里,而很多情况下我总是以个人的思维起点作为学生的思维起点进行教学设计,显然是不科学的。
考虑是否可以做一下实践:(1)对基础的知识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整理,也就是课堂要适当“留白”,当然也可以在
课外做。
(2)把课堂的重点集中到重点问题的探究、难点问题的突破上来。
(3)下发学案辅助教学
及时教学评价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方面。
教学评价可以在课堂和学生的交流中,其实面对学生什么都可能答出来的答案,教师要当场马上做出判断并及时评价、纠正,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还是相当高的。
预置可以设计得天衣无缝,但是生
成永远是我们无法预知和控制的。
然而教学的魅力也就在课堂多变的生成上。
教学评价也可以在课后作业批改、课后学生问问题、课后和学生谈心上关注。
范安坤:新课程的理念: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心理早就知道,但是要真正落实又挺困难的。
平时教学设计中可能更多地是关注自己的教法,却很少去考虑学生的学法。
往往认为把问题分析透彻了、全面了,也就放心了,结果作业下来“叹为观止”。
本人认为:(1)多给学生表述的机会。
对一些重要的规律、原理、结论多让学生去表述。
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有效性最好的检测。
(2)多给学生写的机会。
课堂上学生写下答案平日里做的还是不多,其实写是最接近考试的一种手段。
(3)多给学生选择的机会。
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教学设计中多提供一些“多项性选择”便于学生学习。
比如上周开课上3.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时候,课堂设计了一个合作学习的讨论题:给出三张不同地点的景观图并对应设计了一些相关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选一张他们认为最喜欢的图片分组讨论,分析相关问题,并派出代表和大家交流研究成果。
这样的设计当场就取得了意外的收获,学生居然接二连三地主动举手交流研究成果。
后来分析了原因:一方面是尊重了学生的喜好;另一方面合作学习研究的答案正确性相对较高,学生不会因为害怕答错而不愿意回答问题。
看来如何去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问题上今后需要进一步去探究。
骆福权:关于“课堂有效性”这个话题,近期一直在思考,也试着去尝试了很多方法。
听了陈秋亚老师的讲座,更加觉得自己很多地方要去改变。
本人对新课程有些茫然,无法把握课堂难度和内容的多少,过多的主观意识加给学生,无疑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带来的更严重的是课时无法完成,从而走向恶性循环。
本次讲座对本人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李明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所有老师要思考的,尤其是高三复习课,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我们都很关心。
包括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对于课堂练习的这一块也很重视,备课组通过筛选,确定比较好的,有针对
性的题目放到课堂上让学生去思考,而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选稍容易的题来提升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科的兴趣。
周颖:除了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这一块,还有很多方面是需要我们去做的,在听了陈秋亚老师的报告后,我觉得受益匪浅,特别是谈到要在复习课中构建知识网络,体现考试要求和命题思路。
因为现在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掌握得是比较散的,如何构建起知识的框架是复习中要特别重视的,要让学生的思路非常清晰,学会综合地去分析问题,这样在考试中才不会捡了西瓜丢了芝麻,能够回答在点子上,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学会构建知识网络,还要学会表达,所以在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
赵丽娜:今后在这一方面我觉得我还是要加强,多让学生说,然后再概括要点,让学生对题目有总体上的把握,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回答问题。
我想,这样应该会取得一些效果的。
今后,我自身也要努力钻研,争取在课堂教学中有所突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蒋水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效率,我认为关键取决于对课堂活动采取的策略。
教师怎样为学生创造活动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活动、通过地理的思维来获得地理知识是我们重点应该探讨的问题。
我认为在课堂活动中: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情景的创设和活动后的评价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紧扣课程的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明确课堂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安排课堂活动的形式。
吴妙娣:关于“课堂有效性”这个话题,在高三新课程第一轮复习课中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听了陈秋亚老师的讲座,更加觉得自己很多地方要去改变。
做为一个年轻教师压力很大,不过正所谓压力越大动力越大,本着对高三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课堂上有效的复习正是高三学生最后能否大幅度提高成绩的关键所在。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所有老师要思考的。
孙振红:2009年这一新的学期,我担任高二地理教学,面对区域地理的课程可谓是困难重重,备课压力大,重点难点不知如何把握。
听了陈秋亚老师的讲座后,我有一些感受: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
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区域地理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获取原理方法,但这里关键的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所以要结合学案从而达到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总结学习方法的目的。
习智霞:要使课堂中的提问有效,就须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教师的问题应该是具有开放性的。
所谓开放性的,就是指应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讲的,让学生能够因为这个问题而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有效“提问”就意味着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或者尽可能使所提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开放性问题是一种丰富的资源,能使教学更为新鲜而有趣。
其次,教师的问题应该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
这同样是为了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通过一定的努力而达到目标,这样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