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实验报告单
过滤泥水实验报告单
11.如何知道过滤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怎么样把硬水转化为软水学生姓名:班级日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练习,学习过滤的基本操作
2.进一步了解有关水的净化的知识
二、实验仪器和药品:
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滤纸泥水
三、实验装置:右图
1.写出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
a b
c d
四、实验步骤:
1.制作过滤器
将滤纸折叠成圆锥形,用水湿润使其紧贴在漏斗内壁上,中间不要留有气泡,否则会影响过滤速度,
而且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2.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滤纸的边缘要比漏斗稍低,向烧杯中倾倒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由滤纸和漏斗
之间的缝隙流下去,使滤液浑浊;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要靠在玻璃棒的中下部,使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引流用的玻璃棒要靠在
三层滤纸的一侧;漏斗下端的管口要靠在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上
3.按照实验装置图组装仪器装置,组装时由下至上,由左至右;
4.过滤
五、讨论
1.有一杯浑浊的天然水,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对其进行净化处理净化程度较高的是哪一种
2.
3.滤纸一定要和漏斗贴紧,不能留有气泡,为什么
4.
5.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为什么过滤时玻璃棒起什么作用
6.过滤后的水是纯水吗可以用什么物质代替实验中的滤纸和漏斗、玻璃棒
7.
8.过滤操作主要去除水中的什么杂质
9.在过滤实验中,有些同学得到的液体仍然是浑浊的,请你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
10.过滤后的水比较澄清但有颜色、有臭味;如何去掉颜色除去臭味呢。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实验目的: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1、仪器: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集气瓶、水槽、玻璃片、导管、橡皮管、单孔橡皮塞、棉花。
2、药品: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1、制取氧气(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药品:在试管中装入适量的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固定装置: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4)加热: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进行预热,然后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5)收集气体:当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集满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2、氧气的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①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然后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②燃烧停止后,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①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先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内固体逐渐变为黑色,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氧气的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①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②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①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结论: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2、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木炭和铁丝的燃烧。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探究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实验材料:1. 试管:用于容纳反应物和观察反应现象。
2. 烧杯:用于混合和加热反应物。
3. 火柴:用于点燃反应物。
4. 硫酸:用于观察酸碱反应。
5. 碳酸氢钠:用于观察酸碱反应。
6. 锌片:用于观察金属与酸反应。
7. 纸片:用于观察物质燃烧现象。
实验步骤:1. 实验一:观察酸碱反应a. 取一只试管,加入少量硫酸。
b. 再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
c. 观察试管内发生的反应现象,记录下来。
2. 实验二:观察金属与酸反应a. 取一只试管,加入适量的硫酸。
b. 将一片锌片放入试管中。
c. 观察试管内发生的反应现象,记录下来。
3. 实验三:观察物质燃烧现象a. 取一张纸片,点燃它。
b. 观察纸片燃烧时的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1. 实验一中,当硫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时,试管内冒出了气泡,并伴有气味的释放。
这是由于碳酸氢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2. 实验二中,当锌片与硫酸反应时,试管内冒出了气泡,并伴有气味的释放。
这是由于锌与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和硫酸锌。
3. 实验三中,当纸片被点燃时,纸片燃烧产生了火焰和烟雾,并伴有明亮的光和热的释放。
这是由于纸张中的碳和氢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燃烧反应。
实验分析:1. 实验一中的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其中酸和碱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这种反应常用于中和酸性或碱性溶液。
2. 实验二中的金属与酸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单替换反应,其中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相应金属的盐和氢气。
这种反应常用于检测金属的活性和反应性。
3. 实验三中的燃烧反应是一种氧化反应,其中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产物和释放能量。
这种反应常见于日常生活中的燃烧过程。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酸碱反应、金属与酸反应和燃烧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类型,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溶液酸碱性的检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酸碱指示剂的使用和分类方法;2.了解酸碱溶液的鉴别方法;3.学习溶液酸碱性检验的操作技巧。
二、实验原理酸和碱是化学中两种常见的物质,它们的性质不同。
通过酸碱指示剂,能够很好地判断溶液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苏丹红、酚酊、酚酞、甲基橙和甲基红等。
不同的酸碱指示剂对酸、碱的变色范围不同,所以我们要根据指示剂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指示剂。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器材:试管、滴管、显微镜。
试剂:酸碱试剂、酸碱指示剂。
四、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分别加入待测溶液10滴;2.滴加少许酸碱指示剂;3.观察试管内的颜色变化;4.使用显微镜观察溶液中的小细胞。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1.观察到的颜色变化:-对于苏丹红:酸性溶液变红,中性溶液橙黄,碱性溶液黄色。
-对于酚酊:酸性溶液变红,中性溶液橙黄,碱性溶液无变化。
-对于酚酞:酸性溶液颜色无变化,中性溶液橙红,碱性溶液变黄。
-对于甲基橙:酸性溶液变红,中性溶液橙黄,碱性溶液变黄。
-对于甲基红:酸性溶液变红,中性溶液橙黄,碱性溶液变黄。
2.显微镜观察结果:-酸性溶液下显微镜观察到的小细胞属于酸性小细胞;-碱性溶液下显微镜观察到的小细胞属于碱性小细胞;-中性溶液下显微镜观察到的小细胞属于中性小细胞。
六、实验结果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根据不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2.酸性溶液对应的是酸性小细胞,碱性溶液对应的是碱性小细胞,中性溶液对应的是中性小细胞;3.运用酸碱指示剂和显微镜观察小细胞的方法可以鉴别溶液的酸碱性。
七、实验心得通过这个实验,我学习到了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并且掌握了一些常用的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我还知道了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溶液中的小细胞来鉴别酸碱性。
这个实验不仅培养了我的观察力,还提高了我的实验操作技巧。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技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有很大的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报告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报告单实验步骤1、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形状和颜色。
2、用小木条接触不同层次的火焰,并观察小木条的变化。
3、用烧杯盖住酒精灯,观察火焰的变化。
实验现象1、火焰呈三层,外层为蓝色,中间为黄色,内层为淡蓝色。
2、接触外层火焰的小木条迅速燃烧,接触中间火焰的小木条也能燃烧,但是燃烧速度较慢,接触内层火焰的小木条不会燃烧。
3、盖住酒精灯后,火焰逐渐变小并最终熄灭。
分析结论1、火焰呈三层,外层温度最高,中间层温度较低,内层温度最低。
2、火焰的不同部分温度不同,外层火焰温度最高,中间层次之,内层温度最低。
3、火焰需要氧气才能燃烧,盖住酒精灯后,火焰逐渐熄灭,是因为氧气不足。
探究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实验目的:探究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是否守恒。
实验步骤:实验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比较1.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少量白磷,称质量为m1.2.取下锥形瓶,将玻璃管灼烧至红热,放回瓶中,塞紧胶塞。
3.冷却后又放回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m2.实验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1.称装有适量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和铁钉的质量为m3.2.将铁钉投入锥形瓶中,几分钟后,称质量为m4.实验结果:实验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比较实验现象:白磷燃烧后,质量减少。
分析结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后的质量应该相等,但实验结果表明质量减少了。
这是因为白磷燃烧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使质量减少。
实验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现象: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质量没有变化。
分析结论:实验前后的质量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这是因为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铁原子与硫酸铜中的铜离子交换位置,生成了亚铁离子和硫酸铜,反应前后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实验名称:CO2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目的:练实验室制取CO2和加深对其性质的理解。
药品仪器:铁架台、试管、集气瓶、酒精灯、小木条、澄清石灰水、大理石、稀盐酸、紫色石蕊溶液、蜡烛、澄清石灰水。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实验报告单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实验报告单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水,观察现象。
1.镁:银白色,有光泽;铝:银白色,有光泽;铁:灰色,有光泽;铜:红棕色,有光泽。
2.铜片比铝片硬,铜片比黄铜片软。
3.金属导电性实验:用导线连接电池和小灯泡,将金属片插入导线两端,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4.铜片加热后表面变黑。
5.实验现象:稀盐酸中铁和锌产生气泡,铝和铜无反应;稀硫酸XXX和铜产生气泡,铝和锌无反应;硫酸铜溶液XXX、铝、锌均无反应,铜生成固体物质;硝酸银溶液XXX、铝、锌均无反应,铜生成固体物质。
6.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Mg>Zn>Fe>Cu,铜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
7.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结论: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学生实验报告单学科:化学九年级班小组记录人员实验名称: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实验实验目的:巩固和加深对金属物理和化学性质的认识,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药品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坩埚钳、电池、导线、小灯泡、火柴、镁条、锌粒、铝片、铁片、铁粉、铜片、黄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实验步骤:1.观察并描述镁、铝、铁、铜的颜色和光泽。
2.比较铜片和铝片、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
3.证明金属具有导电性:用导线连接电池和小灯泡,将金属片插入导线两端,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4.铜片加热后表面变黑。
5.向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待测金属,然后分别加入5mL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水,观察现象。
6.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Mg>Zn>Fe>Cu,铜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
7.理解置换反应概念: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取2g、4g、6g、8g、10g的食盐,分别加入50ml烧杯中;2、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使食盐充分溶解;3、将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用量筒加水至100ml,摇匀。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单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单篇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化学实验报告上册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目的:1.探究酸和碱的物理性质。
2.研究酸碱反应所产生的现象。
3.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材料:1.稀盐酸溶液2.稀硫酸溶液3.稀氢氧化钠溶液4.稀氨水溶液5.蓝色石蕊试液实验步骤:1.将盐酸溶液、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氨水溶液分别倒入不同的试管中。
2.向每个试管中加入蓝色石蕊试液1滴。
3.观察每个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
4.在每个试管中加入少量红茶水,观察颜色的变化。
5.在每个试管中分别加入铜片和锌片,观察是否有气体放出,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1.盐酸溶液:蓝色石蕊试液变红,红茶水变浅。
2.硫酸溶液:蓝色石蕊试液变红,红茶水变浅。
3.氢氧化钠溶液:蓝色石蕊试液变绿,红茶水变深。
4.氨水溶液:蓝色石蕊试液变绿,红茶水变深。
5.在盐酸溶液和硫酸溶液中加入铜片,有气体放出。
6.在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溶液中加入铜片,无气体放出。
7.在盐酸溶液和硫酸溶液中加入锌片,有气体放出。
8.在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溶液中加入锌片,无气体放出。
实验分析:1.盐酸溶液和硫酸溶液在与蓝色石蕊试液反应后变红,说明盐酸和硫酸是酸性物质。
2.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溶液在与蓝色石蕊试液反应后变绿,说明氢氧化钠和氨水是碱性物质。
3.盐酸和硫酸溶液与红茶水反应后颜色变浅,说明它们具有腐蚀性质,可以漂白物质。
4.氢氧化钠和氨水溶液与红茶水反应后颜色变深,说明它们具有还原性质,可以加深色素的颜色。
5.盐酸和硫酸溶液与铜片和锌片反应时产生气体,说明它们与金属反应会产生气体。
6.氢氧化钠和氨水溶液与铜片和锌片反应时没有产生气体,说明它们与金属反应不会产生气体。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了酸和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酸具有腐蚀性质,可以漂白物质;碱具有还原性质,可以加深色素的颜色。
酸和碱可以与金属反应产生气体。
此外,酸和碱在与蓝色石蕊试液反应后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可以通过这种颜色变化来识别酸碱溶液。
这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酸碱性物质判断和使用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人教版
姓名:合作者:日期:9月12日
问题和建议:干燥烧杯底残留的黑色物质是什么?
姓名:合作者:日期:9月13日
问题和建议:
姓名:合作者:日期:10月10日
管口放一小团棉花,装好带导管的橡胶塞。
试管夹应夹在试管
略向下倾斜。
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预热,
问题和建议: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姓名:合作者:日期:11月5日
固体石灰石,再加入
,立即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住试管
问题和建议: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姓名:合作者:日期:12月12日
问题和建议: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姓名:合作者:日期:2月27日
问题和建议:
姓名:合作者:日期: 3月7日
问题和建议:
姓名:合作者:日期: 3月13日
问题和建议:在保证正确操作及实验现象明显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药品用量,以减少废物的排放,已达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姓名:合作者:日期: 3月20日
问题和建议: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姓名:合作者:日期: 3月28日
问题和建议:。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报告单今天可真是个特别的日子,咱们班的同学们个个兴奋得像小鸟一样,心里都藏着一份期待。
今天的主题是化学实验!小伙伴们在课堂上早就把化学的基础知识学得透透的,现在终于要把理论变成实践啦,嘿嘿,谁不想当个小小化学家呢?说起实验,大家的脑海里肯定都浮现出那一幕幕:试管里冒出五彩斑斓的泡泡,或者是当药水混合在一起,产生神奇的反应。
哇,光想想就激动得不行。
一开始,老师给我们分组,真是有意思。
每组五个人,大家纷纷给自己组取了个名儿,什么“化学狂人”呀、“实验室小子”呀,真是五花八门。
我的组就叫“化学小达人”,听起来是不是很厉害?大家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分好组后,老师发给我们每组一份实验材料清单,里面有各种试剂、试管,还有小铲子和量筒。
这些工具看起来简简单单,但可都是化学实验的必备法宝哦。
实验开始了!我们小组挑了一个简单又有趣的实验——酸碱中和反应。
老师先给我们讲解了实验的原理,然后就让我们各自动手。
大家兴奋得像小兔子似的,纷纷抢着量药水。
小明把试剂瓶拿得高高的,结果一不小心,药水就溅到了桌子上,哎呀,那一瞬间,真是“满城风雨”。
不过大家都乐得前仰后合,谁让咱们都是初学者呢。
实验开始了,大家认真得像考试一样,一个个盯着试管里的液体,眼神里全是期待。
小红小心翼翼地倒入酸液,随后是碱液。
随着药水的混合,试管里开始冒出气泡,那声音,像极了炫酷的烟花,真是让人惊叹!“哇,快看,快看!”小刚的声音比试管里的气泡还响亮,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大家都围过去,像赶集似的,纷纷想一睹这精彩的一幕。
随着气泡逐渐消失,试管里的液体变成了淡淡的粉色。
咱们这下可真是心满意足,大家都笑得像花儿一样。
实验结果成功,心里那个美呀,简直是无法用言语形容。
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得意的笑容,仿佛自己是发明了什么伟大东西一样。
不过,实验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
小明在搅拌的时候,试管不小心掉了,哎呀,碎了,真是让人心痛。
我们赶紧收拾,心里虽然难过,但更多的是相互鼓励。
九年级化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九年级化学学生实验报告单本实验中的步骤和现象描述都比较清晰明了,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或有问题的段落。
但可以对部分语句进行改写,如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改为“将试管夹在试管架上”。
同时,可以在实验目的中加入“培养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操作的能力”。
实验现象说明了分子的运动现象。
酚酞溶液中的分子在试管中不断运动,当浓氨水滴在棉花上时,氨气分子开始向上运动,与酚酞溶液中的分子碰撞,使得酚酞分子的运动更加剧烈,从而导致颜色的变化。
这表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并且运动越剧烈,颜色变化就越明显。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分子的运动规律。
1、将两个汽水瓶中分别加入纯净水,一个汽水瓶中加入食盐水,另一个汽水瓶中不加水。
2、将两个酒瓶塞分别塞在两个加水的汽水瓶中,另两个汽水瓶不塞酒瓶塞。
3、用电吹风分别对四个汽水瓶进行加热。
4、观察每个汽水瓶内铁生锈的情况。
实验结论:经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加入食盐水的汽水瓶中的铁最易生锈,未加水的汽水瓶中的铁次易生锈,加入纯净水的汽水瓶中的铁最难生锈。
2、加热能促进铁生锈的速度。
3、在有酒瓶塞的汽水瓶中,铁生锈的速度比没有酒瓶塞的汽水瓶中要慢。
实验名称: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实验目的: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实验器材及药品:汽水瓶4个,酒瓶塞2个,电吹风1个,纯净水,食盐。
实验步骤:1、将两个汽水瓶中分别加入纯净水,一个汽水瓶中加入食盐水,另一个汽水瓶中不加水。
2、将两个酒瓶塞分别塞在两个加水的汽水瓶中,另两个汽水瓶不塞酒瓶塞。
3、分别用电吹风对四个汽水瓶进行加热。
4、观察每个汽水瓶内铁生锈的情况。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加入食盐水的汽水瓶中的铁最易生锈,未加水的汽水瓶中的铁次易生锈,加入纯净水的汽水瓶中的铁最难生锈。
2、加热能促进铁生锈的速度。
3、在有酒瓶塞的汽水瓶中,铁生锈的速度比没有酒瓶塞的汽水瓶中要慢。
实验名称:制作简易灭火器实验原理: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报告单
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探究蜡烛及其燃烧。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物理性质。
2. 探究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层情况、温度高低以及产物。
(二)实验用品。
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小刀。
(三)实验步骤及现象。
1. 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
- 我拿到蜡烛的时候,就像看到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圆柱。
它的颜色是白色的,摸起来有点硬,不过用小刀轻轻一切,就能切下一小块,说明它的硬度不是很大。
形状嘛,就是规规矩矩的圆柱体,站得还挺直呢。
2. 点燃蜡烛观察火焰。
- 用火柴“哧”的一下把蜡烛点燃,哇,它就像一个小小的火炬手开始工作啦。
我看到火焰分为三层,最里面那层暗暗的,像个害羞的小跟班,我猜它温度肯定不高;中间那层比较明亮,像是个活力满满的小青年;最外层可就厉害了,那火焰呼呼的,特别明亮,感觉就像个热情似火的大力士。
我为了验证我的想法,就拿了一根火柴梗横着放进火焰里,就那么一秒钟,拿出来一看,好家伙,最外层的地方火柴梗都变黑得最厉害,中间层次之,最里面那层基本没咋变色,这就说明最外层温度最高,里面的温度是越来越低的。
3. 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 我拿了一个干燥的烧杯,小心翼翼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不一会儿,烧杯内壁就变得雾蒙蒙的了,就像冬天的窗户玻璃上起了雾一样。
这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水。
然后我又把烧杯拿下来,迅速往里面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然后轻轻摇晃,哇塞,石灰水变得浑浊了,就像一杯牛奶一样。
这就表明蜡烛燃烧还产生了二氧化碳呢。
(四)实验结论。
1. 蜡烛是白色、固态、圆柱体,硬度较小。
2.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3.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二、实验名称: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2. 探究氧气的性质,重点是氧气的助燃性。
(二)实验用品。
高锰酸钾、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导管、水槽、集气瓶、玻璃片、棉花、木炭、细铁丝、火柴。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共5篇) 篇一: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篇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化学实验报告上册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化学实验报告单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实 验 登 记 表。
九年级化学上期分组实验报告单1药品的取用
九年级化学上期分组实验报告单1班级:初2020级班实验时间记录人实验小组成员:一、实验名称:药品的取用二、实验目的:让学生并掌握练习药品的取用三、实验用品:试管(Ф18mm×180mm)、烧杯(100mL),盛废弃物的大烧杯,镊子,滴瓶(装水),胶头滴管,量筒(50mL),装有水的细口瓶,装有石灰石的广口瓶,纸槽,碳酸钠,试管架,试管刷。
四、实验步骤1、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A、试管。
B、用夹取块状石灰石放入试管口。
C、地将试管直立,让石灰石慢慢滑入试管底部。
(2)粉末:用药匙:A、试管倾斜B、用药匙取一药匙食盐送至试管C、把试管直立起来用纸槽:A、试管倾斜B、用药匙先取少量食盐放在纸槽离边缘1cM处C、把纸槽伸入试管底部D、直立试管2、液体药品的取用(1)倾倒:A、启开试剂瓶,瓶盖放在桌面上,取用完毕,立即盖上。
B、倾倒药液时,持拿试剂瓶、试管操作正确:标签向,瓶口和试管口紧挨,地倒药液,无流洒现象,倒入药液约5mL。
(2)量取:用量筒量取47mL的水A、取出装蒸馏水的细口瓶,开启瓶塞,于实验桌上,取用完毕,立即盖上。
B、向量筒中正确倒入适量蒸馏水(略少于所量体积如46mL且无洒落)。
C、用胶头滴管正确吸取蒸馏水(先提离液面后后再伸入液面下吸取液体),向量筒内滴加,边滴边观察,加至凹液面与47mL刻度线平齐,两眼凹液面的最低处D、将量筒中的蒸馏水全部倒入烧杯中。
(3)滴加:滴瓶:A、把胶头滴管提离液面挤压后再伸入液面下吸取液体B、把胶头滴管竖直向上移到容器口上方约1cM处C、地逐滴滴加液体药品D、把胶头滴管放回滴瓶(不用洗,剩余药品也不用挤掉)一般的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操作和上述操作差不多,但是滴管中剩余的药品要挤入中并清洗干净,放入指定的容器如烧杯中。
人教版 九年级上下册化学实验报告单
【编号1】实验1 物质的变化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物质的不同变化,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初步熟悉液体的取用、液体的加热、固体颗粒的研磨、溶解、溶液的滴加、液体的倾倒等正确的实验操作。
实验用品:铁架台(带铁夹)、试管、酒精灯、火柴、玻璃片、研钵(研杵)、单孔塞(带导管);蒸馏水、硫酸铜晶体、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1.化学变化中常常伴有哪些实验现象?2.请列举2-3个生活中属于化学变化的例子。
【编号2】实验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1.能说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初步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酒精灯、火柴、木条、集气瓶;氧气、二氧化碳。
1.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名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1)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白色固体,属于;(2)加热碳酸氢铵能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属于;(3)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属于;(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属于。
2.通过上述实验,请你归纳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编号3】实验3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类型:探究性实验实验目的:1.学会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并描述变化现象;2.学习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等基本操作;3.初步学习书写实验报告的方法。
实验用品:烧杯、火柴、小刀、玻璃管;蜡烛、水、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过程:1.提出问题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2.猜想与假设(1)蜡烛燃烧生成水;(2)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3.制定方案(设计实验方案)(1)设计思路:依据蜡烛能燃烧,从三个阶段对蜡烛的物理性质、火焰温度以及燃烧产物等进行探究。
(2)实验流程:认识蜡烛点燃前的物理性质→观察火焰分层情况→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观察燃烧后的现象→认识蜡烛及其燃烧。
5.反思与评价:(1)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9.10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实验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9.12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澄清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实验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3: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氧气的性质 9.18实验目的:1、掌握用KMnO4制取O2的方法2、了解O2的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镊子、KMnO4、木炭、石灰水、细铁丝、酒精实验步骤:一、氧气的制取:1、查,先在水槽中装适量的水,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往试管中装入KMnO4,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定,固定各仪器(注意,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酒精灯与试管底部的距离)。
4、倒,把两个装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立在水槽中。
5、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6、收,待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收集好后在水中盖上玻璃片取出正放于桌上。
7、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8、灭,最后熄灭酒精灯。
二、氧气的性质:1、把烧到发红的木炭伸入到氧气瓶中,熄灭后滴入石灰水,振荡。
2、把细铁丝先沾点酒精,点燃,再伸入到O2瓶中。
实验现象:1、木炭在O2中燃烧,发白光、放热、滴入的石灰水变浑浊。
2、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的熔融物。
分析及结论:可燃物如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如铁却可以在氧气里燃烧,说明O2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
实验名称4: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9.25实验目的:认识分子的运动实验器材:试管、滴管、滤纸条、棉花、酚酞溶液、浓氨水实验步骤:1、在一张滤纸条上滴几滴酚酞溶液,把滤纸条放入试管中。
2、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将试管平放于实验桌上。
3、往棉花上滴数滴浓氨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试管中的滤纸条,由外到里逐渐出现一个一个红点分析及结论:浓氨水中的氨分子由于不断运动,进入到试管中,与滤纸条上的酚酞发生反应生成了一种红色物质。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实验名称5:水的净化 ---过滤操作 10.11实验目的:1、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2、掌握过滤的基本操作。
实验器材:烧杯4个、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滤纸,明矾粉末实验步骤:1、在A、B、C 3个烧杯中,装入半杯浑浊的河水。
2、往A、B两杯中加入2药匙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置。
3、准备过滤器。
4、过滤A得到滤液D。
5、比较B、C、D,观察它们的清澈程度。
实验现象:1、加入明矾静置后,A、B变得比C更澄清。
2、过滤后,D又变得更澄清,它们的清澈程度依次是D、B、C。
分析及结论:过滤法,明矾的吸附沉降法,都是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过滤法的净化程度更高,但是,这两种方法一般都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物,要除去可溶性杂质,得到更净化的水还要采用其它方法。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实验名称7: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10.17 实验目的:验证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锥形瓶、天平、酒精灯、玻璃管、小气球、白磷 实验步骤: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比较1、在玻璃管的一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将玻璃管插入胶塞中。
2、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一小粒白磷,塞上胶塞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
3、将该装置放于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4、取下锥形瓶,将玻璃管灼烧至红热,放回瓶中,塞紧胶塞,将白磷引燃。
5、冷却后又放回天平上。
实验现象:引燃白磷后,瓶内充满大量白烟,小气球膨胀,冷却放回天平后,天平依然平衡。
分析及结论:瓶内发生反应:522O P O P 点燃→+,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实验名称8: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10.17 实验目的:验证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器材:烧杯(100ml)、天平、硫酸铜溶液、铁钉实验步骤:铁钉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1、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CuSO4溶液,准备3根光亮的铁钉。
2、将溶液、铁钉一起放于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m。
3、将铁钉投入杯中,几分钟后,将其放于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m2。
实验现象:1、烧杯中溶液的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铁钉表面履盖了一层红色粉末。
2、m1=36g m2=36g分析及结论:烧杯中发生反应: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实验名称9: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 10.25 实验目的:设计CO2的制取装置并验证产生的气体实验器材: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导气管、试管、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思考实验室制取CO2气体时应考虑的因素2、选择P111上提供的仪器设计出制取CO2的装置,并相互讨论、交流,选出最佳装置。
讨论的结果是最佳装置有两种,分别应包括以下仪器:①试管、导管、集气瓶。
②锥形瓶,长颈漏斗,导管,集气瓶3、制取并检验CO2实验现象: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逐渐缩小甚至会消失。
2、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及结论:1、实验室制取气体应先考虑①选择适当的反应。
②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
③用排空气法还是排水法收集气体。
2、大理石与盐酸发生的反应是:CaCO3+2HCl=CaCl2+CO2↑+H2O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上册实验10:探究铁钉生锈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比实验,确定影响铁钉生锈的因素。
二、实验假设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三、实验器材1、四个试管(或瓶子)2、4 只一模一样的铁钉( 即大小相同, 形状相同)3、蒸馏水、植物油干燥剂(鞋盒中或食品中)四、实验步骤1、在第一个试管内放入一些干燥剂( 鞋盒中或食品中的都行) ,放入一个铁钉并用塞子将口塞住,使其与外部的空气无法接触。
只有空气2、在第二个试管内装入一个铁钉,用蒸馏水将铁钉完全浸没。
再向水上滴加一层植物油,使其与空气隔绝。
只有水3、在第三个试管内装入一个铁钉,用水没过铁钉一半,使铁钉一部分在水里,另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使其与外部空气接触。
有水有空气4、在第四个试管内放入铁钉完全浸泡在植物油中。
无水无空气六、实验结论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实验名称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目的用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器材、药品:烧杯(100 mL)3个、玻璃棒1支,温度计1支,药匙、洁净纸、固态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蒸馏水(装于细口瓶中),盛放玻璃棒和温度计的烧杯(200 mL)、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检查仪器、药品。
2.向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蒸馏水约20 mL,用温度计量出水的温度。
3.用药匙分别取少许固态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加入到3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溶解。
4.再用温度计量出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5.清洗试管,整理复位。
①水温是20 ℃。
②氯化钠溶液的温度是 20 ℃。
硝酸铵溶液的温度是 12 ℃。
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是 31℃。
③硝酸铵溶解要吸热,氢氧化钠溶解要放热。
实验名称2: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实验目的:1、比较几种金属活动性大小。
2、理解置换反应概念。
实验器材:试管4支、小木条、稀HCl、镁带、锌粒、铁屑、铜丝、稀H2SO4实验步骤:1、分别在4支试管中装入5ml稀盐酸。
2、分别投入少量的Mg、Zn、Fe、Cu。
3、用燃着的木条放于试管口。
4、用稀H2SO4代替稀HCl重作以上实验。
实验现象:1、第1支试管反应最剧烈,产生大量的气泡。
第2支试管反应适中,气泡较多。
第3支试管反应较慢,气泡较小。
第4支无任何现象。
2、点火后,可见前3支试管口瞬间出现浅蓝色火焰。
分析及结论:1、Mg+2HCl=MgCl2+H2↑Fe+2HCl=FeCl=FeCl2+H2↑Zn+2HCl=ZnCl2+H2↑Cu与稀HCl,稀H2SO4不反应,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Mg>Zn>Fe>Cu。
2、如以上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实验名称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实验目的:掌握配制某6%溶液的方法 实验器材:天平、药匙、烧杯、量筒(50ml )、细口瓶、食盐 实验步骤:1、计算:算出配制50g ,6%的NaCl 溶液中NaCl 和H 2O 的质量。
2、称量,溶解:用天平称出所需NaCl 倒入烧杯中。
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NaCl 的烧杯中,搅拌。
3、装瓶:把溶液装入细口瓶中,盖上瓶塞,贴上标签。
实验现象:1、m (NaCl )=3g m (水)=47g V (水)=47ml2、标签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及结论:m (NaCl )=50×6%=3g V (水)=ml 471350=- 质量分数=3/50×100%=6%实验名称: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实验目的:由HCl、H2SO4归纳酸的通性实验器材:点滴板、滴管、试管2支、稀HCl、稀H2SO4、石蕊、酚酞试液、锈铁钉实验步骤:1、在点滴板上分别滴2d稀HCl、稀H2SO4,在其中滴入石蕊、酚酞试液。
2、写出Mg、Zn、Fe与稀H2SO4,投入锈铁钉,1分钟后取出,用水洗净铁钉。
现象:1、2、投入锈铁钉后,溶液呈浅黄色,铁钉变得光亮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