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合集下载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1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1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1、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2、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常常保持在360厘米称为公众距离,在一般社交场合距离控制在360—120之间称为社交距离,在个人交往时与他人的距离保持在120—45之间称为个体距离,和亲友在一起距离会缩短到45以下称为亲近距离。

3、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其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共同的价值观、一致的利益、共同的目标,也在于人际交往中双方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

4、班级成员之间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称为班级人际关系。

它包括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与良好的同学关系的结合时形成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的基础。

5、心理相容是指班级成员在心理和行为上彼此协调一致。

6、在心理学研究中通常采用社会测量方法测量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

根据社会距离量表评分可以计算出集体的社会距离分数和个人的社会距离分数。

采用关系分析法测得的结果可以运用矩阵法和图示法进行整理。

简答1、交往的构成。

1)信息交流,语言是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

2)动作交换,除有意识的动作外还有无意识的动作即人体语言,又称体势语。

3)相互理解,是交往成败的关键。

包括意义理解(理解对方提供的信息是什么意思)、情感理解(理解对方是如何提供信息的)、动机理解(理解他为什么提供信息)。

2、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

(人际关系中最主要的心理成分是什么?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叫人际吸引,人际吸引是形成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心理条件。

1)空间距离,空间距离接近就容易建立友好关系。

2)交往频率,频率增高人际吸引就越强。

3)仪表风度,第一印象会成为人们决定是否继续交往的基础。

4)心理品质,是人际吸引中深层的稳定因素。

5)特点相似,社会经历和态度的相似是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

6)特点互补,在对偶角色的人际关系中,需求的互补能使双方更具吸引力。

3、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

1)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具有主导调节的作用。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建设与交流技巧ppt课件教案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建设与交流技巧ppt课件教案

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立友谊。
社会环境对孩子人际关系影响及改善措施
社会价值观
社会价值观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导向作用。社会应倡导友善、包容、尊重他人的价值观,让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
社区环境
社区是孩子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社区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社区应积极营造 良好的邻里关系,组织亲子活动、志愿服务等,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团结协作 。
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进而积极参与课堂活
动。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02
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
与互助,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友谊。
03
校园文化
健康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学校应组织丰富多彩
开放的身体姿态、避免交叉手臂等。
面部表情
02
通过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如微笑表示友善、皱
眉表示困惑等。
保持眼神接触
03
在交流中保持适当的眼神接触,表达自信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04
解决冲突与矛盾策略
分析冲突原因及类型
冲突原因
个性差异、价值观不同、资源争夺、沟通不畅等。
冲突类型
人际冲突、群体冲突、组织冲突等。
学会关心他人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意识和习惯,关注团队成员的需求和困难。
分享与合作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团队成员合作解决问题,共同进 步。
0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 机制
家庭环境对孩子人际关系影响及改善措施
家庭氛围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教案第一节人际关系的概述一、什么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一)交往及其结构人际关系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形成的。

没有交往,就不可能形成直接的人接关系。

交往是由信息交流、动作交换和互相理解三个过程构成的复杂活动。

1.信息交流语言是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

现代科技的发展,通过电脑网络,从而有力的改变人们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方式,影响人的整个心理活动。

2.动作交换人在交往中还会通过无意识的动作泄露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即所谓的”人体语言”。

又称“体势语”。

1.相互理解交往中相互理解,是交往失败的关键。

相互理解包括三个方面,即意义理解,情感理解和动机理解。

互相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思维水平和交往经验。

(二)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人与人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叫做人际吸引。

人际喜迎是形成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心理条件。

影响人际喜迎的因素有空间距离、交往频率、仪表风度、心理品质、特点相似、特点互补等。

1.空间距离2.交往频率3.仪表风度4.心理品质5.特点相似尤其是相同的价值观表现出的吸引力更大。

6.特点互补人际吸引的诸因素并不是绝对的和孤立的。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其关键在于人与人之前共同的价值观、一致的利益、共同的目标,也在于人际交往中双方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

二、班级人际关系正式群体。

心理集体。

非正式群体。

(一)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1.教师的主导性在班级人际关系中,教师觉有主导调节的作用。

2.学生的全员性每一个学生都在班级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和起着一定的作用3.班级人际关系的发展性低年级学生较侧重于师生关系,教师的权威性对儿童的影响较大。

中,高年级的儿童开始逐渐把同学关系放到较为重要的位置上。

(二)影响班级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因素它们是规范,心理相容,舆论和凝聚力。

反映一个班级中认为某种行为是对或错的集体期望。

2.心里相容班级的成员在心理和行为上彼此协调一致,称为心理相容。

小学生人际关系(课堂PPT)

小学生人际关系(课堂PPT)
5
2、儿童的亲子关系的发展变化 研究表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父母与儿童的关系
发生着变化,儿童越来越多地自己作出决策。麦克斯白 (Macceby)提出一个亲子关系发生变化的三阶段模式。
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大部分重要决定由 父母作出。
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父母具有较强的社 会交往能力,并且关心儿童的社会交往,让儿童参与家庭 中某些事情的决策,为他们提供交往的机会等促进儿童社 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父母通过榜样作用、强化和约束,培 养儿童形成为社会所接受的行为方式,发展儿童的亲社会 行为
10
小学儿童同伴团体的形成和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日本心理学家 广田君美研究了小学儿童同伴团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把整个过程分 为五个时期。 (1)孤立期(一年级上半学期)儿童之间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团体,各自 正在探索与谁交朋友。 (2)水平分化期(一至二年级)由于空间的接近,如同桌座位接近、上 学同路等自然因素建立起一定的联系。 (3)垂直分化期(二至三年级)由于儿童学习水平和身体能力的高低, 分化出属于支配地位的和被支配地位的儿童。 (4)部分团体形成期(三至五年级)儿童之间分化并形成了若干个小集 团,出现了统率小集团或班级的领袖人物,团体成员的团体意识加强 了,并出现了制约团体成员的行为规范。 (5)集体合并期(五年级以后)各个小集体之间出现了联合,形成了大 团体,并出现了统率全年级的领袖人物。
21
(3)自我评价不当。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建立,儿童经 常会对自己进行反省和评价。如果儿童的自我评价过低, 往往产生自卑心理,在别人面前表现出胆怯,缩手缩脚, 不够主动,经常压抑自己的言行,不敢去做自己想干的事 情,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耻笑。这种闭锁心理自 然影响到与他人的交往。因此,自卑心理严重的儿童往往 不轻易对别人袒露胸襟,缺少朋友,容易产生人际孤独。 相反,如果儿童自我评价过高,则易产生自负心理,看不 起别人,在交往中会表现为不合群、不随和、不尊重他人, 因此也会因缺少朋友而感到孤独。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教学目标:通过对人际交往、人际沟通的结构及意义的教学,让学生充分学习和领会人际关系的概念以及人际关系的状态。

重点难点:人际关系的概念、交往及其结构、沟通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3教学过程:一、人际关系的概述:人不仅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

作为社会人,处在社会中,必然就会产生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以及由生产关系所产生的阶级关系、政治关系等,是高层次的社会关系。

另一类就是低层次的社会关系,是人们在活动过程中的直接的接触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即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人际关系。

1、概念:人与人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这个概念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交往,另一个是直接的心理关系。

下面分别从这两个方面来详细的学习人际关系的概念。

2、交往:1)、交往沟通的重要性实验:①、心理学家赫伦(Heron)曾经做过“感觉剥夺”的试验,将自愿参加的被试关在一个杜绝光线、声音的实验室里,身体的各个部位也被包裹起来,以尽可能减少触觉。

实验期间除给被试必要的食物外,不允许其获得任何其他刺激。

结果,仅仅3天,人的整个身心就出现严重障碍,甚至连大动作的准确性也受到严重损害。

②、动物心理学家曾以恒河猴做过一个同样著名的“社交剥夺”试验。

试验将猴子喂养工作全部自动化,隔绝猴子与其他猴子或人的沟通。

结果,与有正常沟通机会的猴子相比,缺乏沟通经验的猴子明显缺乏安全感,不能与同类进行正常的交往,甚至本能的行为表现也受到严重的影响。

重要性:①传递信息:表达自己的观念、需要、情感,接受信息,获得知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②调节行为:婴儿没有社会意识,没有任何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都是在和父母、老师、同学的交往中逐渐学会的,通过与他人交往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不仅出现在儿童身上,而且会贯穿一生。

一个人的态度、行为方式都要在和他人的交往中调节,交往中他人的存在就如同一面镜子,如果没有交往,你可能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心理学教程练习册)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心理学教程练习册)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心理学教程练习册)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一、选择1.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是(C )。

A、活动 B、交往 C、人际吸引2.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是(C )。

A、电视 B、动作 C、语言3.班级人际关系包括( B )。

A、师生关系 B、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C、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4.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是( A )。

A、友谊 B、同伴 C、同伴团体5.为了解儿童在班集体中的地位,社会心理学通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

A、社会测量法 B、观察法6.群体团结的基础是( C )。

A、群体规范 B、凝聚力 C、心理相容 D、友谊7.小学儿童同伴拒绝的主要原因是( B )。

A、不良品行 B、成绩不好 C、容貌差 D、不讲话8.对人际吸引影响最大的深层因素是( C )。

A、仪表风度 B、交往频率 C、心理品质 D、空间距离9.在整个小学儿童期,择友的重要标准是( A B C D )。

A、敬慕关系 B、直接接触关系 C、接受关系 D 、其他关系10.形成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心理条件是( C )。

A、活动 B、交往 C、人际吸引11.小学儿童选择同性别同伴的比率达到高峰是在( A )。

A、五年级 B、二年级 C、三年级 D、六年级12.教师在调整集体的人际关系时,工作重点是调整( C )。

A、受欢迎儿童 B、中间型儿童 C、不受欢迎儿童二、判断1.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就是同伴关系。

( ?)。

2.小学儿童择友标准中最显著的标准是身体强壮否。

(? )。

3.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活动,其本质也是一种人际交往.(?)4.学习行为对小学儿童择友的同质性和趋上性具有关键作用 . (?)5.班级中的小团体只有消极作用。

(?)6.教师要特别注意和关心那些不受欢迎的儿童,帮助他们改变处境.(?)7.一个班集体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形成规范。

(?)8.青春期以前的儿童,都倾向于选择同性别的同伴,在小学期间呈上升趋势,其中,男孩找男孩的比率高于女孩找女孩的比率,两者发展的趋势也不一样。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 对这些小朋友旳训练主要有口头指导、 角色扮演和正向行为强化三种措施。
• 语言是信息交流旳最主要旳工具。
• 2、动作交流
• 人们在交往中除了利用语言作为交际 工具外,还伴伴随必要旳动作。如“体势 语”、“表情语”。

3、相互了解

交往中旳相互了解是否,是交往成败旳关键。

相互了解涉及三个方面:意义了解、情感了
解、动机了解。

意义了解是指对方提供什么样旳信息,要能
读懂、听懂。
• 2、教师要做好小团队关键人物旳工作。
• 3、教师善于在班级体中发明良好旳情感 气氛,使班级体目旳在根本上是相容旳。 同步调动小团队旳主动性,发挥他们旳专 长。
• 4、教师要冷静旳班集体中旳舆论。
• 5、假如小团队旳活动影响了组员旳学习、 健康或违反了常规,教师必须及时地提出 明确要求和必要旳限制,并向他们阐明道 理。

(3)良好旳品德

(4)其他特征

受欢迎旳小朋友和中间型旳小朋友在班级中
处于有利地位。他们往往比较乐意上学,学习也
较主动,并能正确地看待班集体旳利益,在班级 中能产生一种安全感与舒适感。
• 2、不受欢迎小朋友旳特点 • (1)攻击性行为 • (2)不良品行 • (3)难以相处 • (4)其他特征 • 其中不良品德是遭拒绝旳主要原因。
第一节 人际关系旳概述
• • 本节学习旳要点是人际关系旳概念,
学习旳难点是影响班级人际关系旳社会心 理原因。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闪往中形成旳直接旳心理
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们社会关系旳一种,是人与人
在交往和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旳。直接旳心理关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育PPT课件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育PPT课件

如何建立良好 的人际关系?
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尊重他人,接受他人的特点和优点,并 因此与他人建立共鸣。 明确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向他人表述, 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你的真实想法。
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保持良好的沟通和理解,增强 彼此之间的信任和感情。
如何解决人际 关系中出现的
问题?
如何解决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问题?
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互尊重并对待人际关系中的 每一个人,保持良好的交流和 沟通。
总结
总结
人际关系是人们生活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放在重要的地位。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不断学习 、积累,结合实际进行不断探索和尝试 。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育PPT 课件
目录 简介 什么是人际关系?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何解决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问
题? 如何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结
简介
简介
核心目标:通过本课件,让小 学生了解人际关系,掌握相处 的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span style="color:red">注 意</span>:本课件的所有内容 都是参考资料,请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适当修改。
什么是人际关 系?
什么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关系。
人际关系有外在关系和内在关系,外在 关系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内在关 系包括与自己的沟通和交流等。
如何处理人际 关系?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举止, 尊重别人的观点和想法。
学会倾听、礼貌地表达自己的 想法,并尽量避免冲突。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3.教师方面
(1)教师通过家访来指导亲子交往。在家访中, 一是“看”,看看学生的学习小天地;二是“查”, 检查学生在家庭中学习生活的情况;三是“听”, 听听家长对孩子的意见,对学校教育的看法;四是 “议”,议议如何解决亲子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教 师在家访时要从正面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多听取家长对教育孩子的积极意见,要防止有问题 就向家长告状。即使对关系已经出现裂痕的家长与 子女,教师也要起缝合的针线和粘合的万能胶的作 用。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社会性交往是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社 会生活之一。
小学儿童的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关系主要表现为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 师生关系。
一、亲子关系
(1)亲子关系指的是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虽然小学生的人际交往逐渐丰 富起来,与同伴的交往也明显增多,但与父母仍保持着亲密的关系,父母、 家庭仍是他们的“避风港”,小学生对父母怀有浓厚的感情。家长的待人处 世态度对孩子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小学生与父母的关 系在其发展上仍起着重要作用。
小学生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方法
1.父母方面 (1)父母应该是成熟的,要懂得不同发展期孩子 的需要,特别是心理需要。 (2)父母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应有条件地、尽量地 及时满足。 (3)尊重孩子的独立个性,但并不放弃指导。(4) 父母对孩子的一切活动表现一定的兴趣,愿作孩子 的玩伴、朋友,同时也尊重孩子的朋友。 (5)耐心地对待孩子的打扰和孩子提出的问题, 听孩子把话说完。 (6)不拿孩子当出气筒,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保 持愉快的气氛。 (7)不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不用成人的标准 要求孩子。 (8)多说理,少责备,特别禁忌孩子真正知错时 的责罚,训子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 (9)不把物质上的给予看成父爱、母爱的唯一方 式,要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能经常与孩子在一 起。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2 小学儿童的同伴团体
A.有组织的集体
a. 集体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共同行 为
b. 集体具有统一的领导 c. 集体有共同的纪律,每隔成员都要是自己的意志服从
集体的意志,使自己的利益服从集体的利益 d. 集体具有共同的舆论
B.自发团体
a. 亲社会团体 b. 非社会团体 c. 反社会团体
第二,强化,即父母采取奖惩的方式强化小学生的行为准 则,并巩固这些行为准则的地位;
第三,榜样,即父母往往是小学生最早开始模仿的对象, 他们效仿父母,学习父母的行为方式;
第四,慰藉,即小学生对父母形成的依恋感使他们易于向 父母倾诉不安和烦恼,以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
(三)与教师交往的特点
1、小学儿童对教师的态度
(一)与同伴交往的特点
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 儿童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
取的行动 儿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势更复杂 儿童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1 小学儿童的友谊
•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开 始建立友谊,并对友谊这种特殊的人际关 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儿童对友谊的认识是逐渐发展的 •友谊是安全感或社会支持的重要源泉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向小学生表现自己良好 的期望,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更应该满腔热情,更多地采取积极鼓励 的方式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一般来说,要改变这些孩子的交往问题可以采用社会支持的方法。即学校与 家庭配合,改善他们与周围的关系,特别是应注意融洽他们与亲人及同学之 间的关系,满足他们爱与归属的需要,让他们感到家庭和班集体的温暖,心 理上有安全感,消除戒备心理,能够接受别人与之交往。同时要注意让他们 扩大交往范围。当他们能够接受别人与他交往时,要给予强化鼓励,并帮助 他们主动与别人交往,从与亲戚交往,扩大到与亲戚的朋友交往;从与一个同 学交往,到与这个同学的朋友交往,逐渐扩大交往范围,让他们走出封闭的 自我。对于严重孤僻不愿与人交往的学生,可以先让他们同比自己年龄小或 低年级的学生交往,以显示他们的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特别是多 与性格开朗的人在一起活动,情绪受到感染,也会使自己变得开朗起来。还 可以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育课件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育课件

如何应对人际关系问题
寻求帮助:教导小学生在面对 困难或人际关系问题时,寻求 成年人的帮助和指导
通过人际关系 教育培养小学 生的优秀品质
通过人际关系教育培养小学生的优秀品质
合作精神:培养小学生与他人 合作的意识和技巧,学会团结 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目标
友善和同理心:教导小学生如 何友善和体贴他人,理解他人 的感受和需求,培养同理心和 善良的品质
解决冲突:教导小学生有效的沟通和解 决冲突的技巧,鼓励他们使用友好的方 式解决问题,而不是使用暴力或冲动的 行为
如何应对人际 关系问题
如何应对人际关系问题
接受差异:教导小学生尊重他人的 差异,理解每个人的观点和价值观 可能不同,鼓励包容和友善的态度 表达情感:鼓励小学生表达自己的 情感,帮助他们学会有效地表达自 己的需求和感受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 育课件
目录 为什么人际关系对小学生很重 要 如何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何应对人际关系问题 通过人际关系教育培养小学生 的优秀品质 小结
为什么人际关 系对小学生很
重要
为什么人际关系对小学生很重要
人际关系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他们的社会适应能 力和情绪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健康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小学生建 立友谊,增加自信,培养合作精神
通过人际关系教育培养小学生的优秀品质
自信心: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帮 助小学生树立信心,相信自己可以与他 人建立积极的关系和良好的互动
小结
小结
人际关系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 展至关重要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需倾听与尊重 、建立友谊和解决冲突等技巧
小结
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可通过接受 差异、表达情感和寻求帮助等 方式
通过人际关系教育培养小学生 的优秀品质,如合作精神、友 善和同理心以及自信心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同伴关系:小学儿童开始与同龄的孩子建立友谊关系,他们会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等因素选择朋友,通过互相交流、玩耍和合作来增进友谊。

2. 师生关系:小学儿童与老师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他们会尊重老师的权威,寻求老
师的帮助和指导,与老师建立信任关系。

3. 家庭关系:家庭是小学儿童最重要的社交环境之一,父母和亲人对孩子的情感支持
和教育引导对其人际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良好的家庭关系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
心和社交能力。

4. 教育机构关系:小学儿童在学校中还会与其他教职员工、校长、校医等建立一定的
关系。

这些关系会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适应能力和学习成就。

5. 群体关系:小学儿童常常会参与到各种集体活动中,如班级活动、社团组织等,通
过与集体成员的互动,他们学会合作、分享和团队精神。

6. 社会关系:小学儿童开始接触社会,与邻居、亲友的孩子、社区人士等建立关系,
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

在小学阶段,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对于他们的情绪、
社交技能和自我意识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和教师需要给予儿童充分的关
爱和支持,引导他们学会与人交往、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以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
关系。

儿童的人际交往PPT课件

儿童的人际交往PPT课件

• A.受欢迎的儿童:指获得许多同伴积极的提名或评定的 儿童,即被多数同伴喜欢的儿童。
• B.被拒斥的儿童:指不被多数同伴喜欢的儿童。
• C.矛盾的儿童:指那些被某些同伴喜爱,同时又被一些 同伴看作具有破坏性而不喜欢的儿童。
• D.被忽视的儿童:指那些被提名(包括正提名和负提名) 很少的儿童。
• E.一般的儿童:指那些被同伴接纳的程度处于一般情况的
儿童,他们在同伴提名中没有获得极端的分数(最喜欢或
最不喜欢)。

20
(五)影响同伴接纳的因素
1、行为特征

行为特征是儿童社会能力的重要体现。儿童之所以
具有不同的同伴地位,主要是因为这些儿童具有明显不
同的行为特征。儿童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他们具有外
向的、友好的人格特征,擅长双向交往和群体交往,在
活动中没有明显的攻击行为。

8
(三)同伴关系发展的趋势
• 1、 婴儿期 • 当一个婴儿的社交行为成功地引发另一个婴儿的反应时,就
进入第二个阶段。 • (2、简单交往阶段(1—1.5岁)。儿童已经能对同伴行为作
出反应,并常常试图去控制对方的行为。 • 这时,儿童产生了“社交指向行为”---婴儿意指向同伴的各
种具体行为,他在发出这些行为时,总是伴随着对同伴的注 意,也总能得到同伴的反应。

16
(三)同伴关系发展的趋势
• 4、 青少年时期 • 其二,同伴间的异性交往。 • 青春期的儿童由于生理、心理上不断成熟,对异性产生了强烈
的交往欲望。异性儿童经常交往,就有可能早恋。异性之间应 该如何交往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早恋有两个特点:一是对爱情需要的朦胧性。
二是闭锁性。

17

小学生人际关系

小学生人际关系

小学生人际关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小学阶段是塑造性格、培养习惯和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时期。

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够让他们在学校里感到快乐和满足,还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未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与同学的关系、与老师的关系以及与家人的关系。

与同学相处是小学生人际关系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一部分。

在学校里,孩子们每天都会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

同学之间的友谊纯真无邪,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烦恼。

然而,这个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小摩擦和小矛盾。

比如,因为争抢玩具而发生争吵,或者因为对某个游戏规则的理解不同而产生分歧。

这时候,孩子们需要学会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想法,是建立良好同学关系的关键。

当出现矛盾时,要学会用平和的方式解决,比如好好沟通,而不是通过打架或者哭闹。

在与同学交往中,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小组作业或者集体活动中,孩子们需要共同努力,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他们能够学会分工协作,增强团队意识,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价值。

同时,乐于帮助他人也是维系同学关系的重要因素。

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不仅能让对方感到温暖,也能让自己收获友谊和快乐。

老师在小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者角色。

小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和蔼可亲、富有耐心和爱心的老师,能够让孩子们感到温暖和安心,从而更愿意主动学习和交流。

老师的鼓励和赞扬会让孩子们充满自信,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然而,有时候孩子们可能会因为害怕老师的批评而感到紧张和不安。

这就需要老师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让他们明白批评是为了帮助他们进步,而不是惩罚。

同时,孩子们也要学会尊重老师,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交流,向老师请教问题,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当遇到自己觉得不公平或者不理解的事情时,要勇敢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保持礼貌和尊重。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第一章:认识人际关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与人相处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与人相处的好处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与人相处的例子讲解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学生分享与人相处的经历和感受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第二章:与人沟通的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培养学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2.2 教学内容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如何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2.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模拟与人沟通的场景讲解如何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沟通技巧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3.2 教学内容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如何尊重他人、理解他人3.3 教学活动讲解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重要性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四章:处理人际关系的冲突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冲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2 教学内容处理人际关系冲突的方法如何解决问题情景剧:模拟人际关系冲突的场景讲解处理人际关系冲突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处理方式4.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情景剧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和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和收获培养学生持续改进自己人际关系的意识5.2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改进空间5.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5.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六章:学会倾听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倾听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耐心倾听他人讲话的能力倾听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如何耐心倾听他人讲话6.3 教学活动故事分享:讲述一个关于倾听的故事讲解倾听的重要性和如何耐心倾听他人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倾听的场景6.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七章:培养同理心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同理心的概念培养学生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7.2 教学内容同理心的定义及其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同理心7.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探讨同理心的含义和作用讲解如何培养同理心,并分享相关实例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展现同理心的场景7.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八章:团队协作与合作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合作的能力8.2 教学内容团队协作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如何进行有效的团队协作和合作8.3 教学活动小组游戏:通过团队游戏让学生体验团队协作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如何进行有效的团队协作学生分享在游戏中的团队协作经历和感受8.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团队游戏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九章:学会拒绝与妥协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学会拒绝和妥协培养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中冲突的能力9.2 教学内容在人际关系中学会拒绝和妥协的重要性如何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9.3 教学活动情景剧:模拟在人际关系中学会拒绝和妥协的场景讲解如何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处理方式9.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情景剧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和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和收获培养学生持续改进自己人际关系的意识10.2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改进空间10.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10.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第一章认识人际关系中的“讨论话题引入”和“学生分享经历和感受”环节。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 2010年1~5月,富士康发生了“9连跳”自杀事件。
• 本周(5月18日),一本名为《毕业出狼窝,工作 入虎穴》的小说销量突然暴涨,一夜之间升至当 当网小说热卖榜第二名。该书作者青桐是一个80 后女孩,她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进入富士 康做一名基层员工,亲历过富士康的企业文化和 职场斗争,经过3年的努力打拼,她一跃成为富士 康80后女主管,2009年辞职离开富士康。辞职后, 她将自己在富士康工作的所见所闻写成自传体小 说,于1个月前正式出版《毕业出狼窝,工作入虎 穴》。作者青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的一句话令 人震惊:“在富士康工作期间,我也曾想自杀。”
2、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和相互作用 过程中形成的
至于交往的问题下面会详细探讨
3、人际关系是一种直接的心理关系
直接的心理关系是人们在思想上、情感 上直接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直接相互作 用可以广义地理解为任何形式的面对面的 相互作用——书面、口头、姿势和面部表 情等
(二)人际关系的作用(略)
(三)人际交往及其结构
会使你呼吸变得更困难,反过来使你紧张和不适
• 嘴。思考的时候,你经常收拢嘴唇。你可能也使用这种姿势
来抑制你不想说出的生气的话,但这还是会被注意到,别人 就会知道你不高兴了
3)相互理解
• 交往中的相互理解是交往成败的关键 意义理解
它包括 情感理解 三个层次
动机理解
• 首先,你要理解对方提供的信息是什么意思, “读懂”对方在说什么,这就是意义理解;其次, 你要理解对方是如何提供信息的,从他提供信息 的方式中领悟到他的情感体验和倾向性,这就是 情感理解;最后,你要理解到他为什么提供信息, 即动机理解
内容
•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概述 • 第二节 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 • 第三节 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教学目标:通过对人际交往、人际沟通的结构及意义的教学,让学生充分学习和领会人际关系的概念以及人际关系的状态。

重点难点:人际关系的概念、交往及其结构、沟通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3教学过程:一、人际关系的概述:人不仅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

作为社会人,处在社会中,必然就会产生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以及由生产关系所产生的阶级关系、政治关系等,是高层次的社会关系。

另一类就是低层次的社会关系,是人们在活动过程中的直接的接触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即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人际关系。

1、概念:人与人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这个概念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交往,另一个是直接的心理关系。

下面分别从这两个方面来详细的学习人际关系的概念。

2、交往:1)、交往沟通的重要性实验:①、心理学家赫伦(Heron)曾经做过“感觉剥夺”的试验,将自愿参加的被试关在一个杜绝光线、声音的实验室里,身体的各个部位也被包裹起来,以尽可能减少触觉。

实验期间除给被试必要的食物外,不允许其获得任何其他刺激。

结果,仅仅3天,人的整个身心就出现严重障碍,甚至连大动作的准确性也受到严重损害。

②、动物心理学家曾以恒河猴做过一个同样著名的“社交剥夺”试验。

试验将猴子喂养工作全部自动化,隔绝猴子与其他猴子或人的沟通。

结果,与有正常沟通机会的猴子相比,缺乏沟通经验的猴子明显缺乏安全感,不能与同类进行正常的交往,甚至本能的行为表现也受到严重的影响。

重要性:①传递信息:表达自己的观念、需要、情感,接受信息,获得知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②调节行为:婴儿没有社会意识,没有任何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都是在和父母、老师、同学的交往中逐渐学会的,通过与他人交往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不仅出现在儿童身上,而且会贯穿一生。

一个人的态度、行为方式都要在和他人的交往中调节,交往中他人的存在就如同一面镜子,如果没有交往,你可能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

③心理健康:不适当的沟通会引起心理的不正常的发展,不能保持健康的个性,生活不具有幸福感等问题。

例,自闭症。

例,长期关在单人牢房里的囚犯导致精神失常。

④社会化2)交往及其结构①信息交流:人们在交往中总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其他人,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诉其他人,同时也了解到交往对象的观点和态度,进而决定是否修正.自己的观点或没法改变其他人的观点,这就是信息交流。

语言是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是信息交流中最准确、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也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沟通。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里,网络也成为人们沟通的最常用的途径。

网络信息技术的时代,世界变小了,也有了“地球村”这么一说,有了网络,大家可以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也可以和远在他乡的朋友交流问好。

可以说网络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耽误时间,影响学习,生活质量下降。

②动作交换:既“体态语”。

最早研究体态语的是达尔文。

有意识的动作,“朋友聚会,抱成一团”。

语言沟通手势,人们在说“是”和表达肯定意思的时候,总会伴随点头。

在否定时,总会自然而然的摇头。

根据美国人类学家埃特瓦特、霍尔的观察,人际关系可无意识动作,通过八种距离来断定。

1.密切距离─接近型(0.15米)这是为了爱抚、格斗、安慰、保护而保持的距离,是双方关系最接近时所具有的距离。

这时语言的作用很小。

2.密切距离─较近型(0.15~0.45米)这是伸手能够触及到对方的距离。

是关系比较密切的同伴之间的距离;也是在拥挤的电车中人与人之间不即不离的距离。

3.个体距离─接近型(0.45~0.75米)这是能够拥抱或抓住对方的距离。

对于对方的表情一目了然。

男人的妻子处于这种位置是自然的,而其他女生处在这个距离内,则易产生误解。

4.个体距离─稍近型(0.75~1.20米)这是双方同时伸手才能触及到的距离,这是对人有所要求时应有的一种距离。

5.社会距离─接近型(1.20~2.10米)这是超越身体能接触的界限,是办事时同事之间所处的一种距离。

保持这种距离,使人具有一种高雅、庄严的气质。

6.社会距离─远离型(2.10~3.60米)这是为便于工作保持的距离,工作时既可以不受他人影响,又不给别人增添麻烦。

夫妻在家时,保持这种距离,可以互不干扰。

7.公众距离─接近型(3.6~7.5米)如果保持4米左右的距离,说明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有许多问题或思想待解决与交流。

8.公众距离─远离型(7.5米以上)这是讲演时采用的一种距离,彼此互不相扰。

③相互理解:首先,意义理解,要理解对方提供的信息是什么意思。

其次,情感理解,要理解对方是如何提供信息的,并从他提供信息的方式中领悟到他的情感体验和倾向性。

最后,动机理解,要理解他为什么要提供信息。

3、直接的心理关系所谓“直接的心理关系”是指思想上、情感上直接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直接相互作用可以广义地理解为任何形式面对面的相互作用——书面、口头、姿势和面部表情等。

例如: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学校中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都有思想上、情感上的直接的相互作用,因而都属于人际关系。

二、人际关系的状态人与人之间相互关联的状态从无关到关系密切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过程。

1、零接触:当两个人彼此没有意识到对方存在的时候,双方关系处于零接触状态,此时双方是完全无关的,谈不上任何个人意义的情感联系。

2、单向注意,双向注意:如果一放开始注意到对方,或双方彼此产生了相互注意,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已经开始。

一方开始形成对另一方的初步印象,或彼此都获得了对于对方的初步印象。

不过在双方直接的、更充分的语言沟通开始之前,彼此对双方都还处于旁观者的立场,没有象话的情感卷入。

3、表面接触:在交往双方直接谈话的那一刻起,彼此就产生了直接接触。

不过,在通常情况下,最初的直接接触是表面的,彼此之间几乎没有情感卷入。

直接接触是双方情感关系发展的起始点。

4、轻度卷入:交往双方所发现的共同的心理领域较小,双方的心理世界只有小部分重合,也仅仅在这一范围内,双方的情感是融合的。

5、中度卷入:交往双方已发现较大的共同心理领域,双方的心理世界也有较大的重合,彼此的情感融合范围也相应较大。

6、深度卷入:双方已发现的共同心理领域大于相异的心理领域。

彼此的心理世界高度(但不完全)重合,情感融合的范围也覆盖了大多数的生活内容。

通常情况下,人们只同极少数人能够达到这种人际关系深度,有些人甚至终生都没有与任何人达到这种深度的关联。

值得注意的是,深度卷入也只是表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即不存在人际关系双方心理世界完全重合的情况。

无论人们的关系多么密切,情感多么融洽,也无论人们主观上怎样感受彼此之间的完全拥有,关系的卷入者都不可能在心理上完全取得一致。

毕竟两个人是两个世界,两个理解的基点,两个情感的基点,两个利益的基点。

就像对于任何人,无论关系多么密切,我们都有不愿意暴露的领域,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因为关系亲密或者是好朋友,是情侣而要求对方完全敞开心扉,更不能任意侵犯对方所不愿暴露的领域。

三、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1、什么叫人际吸引人与人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叫做人际吸引。

2、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空间距离(邻近性)“近水楼台先得月,草木向阳早逢春”“远亲不如近邻”实验:费斯廷格曾做过一个关于邻近性对人际吸引影响的实验。

被试为住在一幢楼里的居民,虽然他们与任何一个邻居的物理距离都不是很远,但是他们在住房区域附近的交往活选择了隔一个门的邻22%选择了隔壁邻居,41%动中,一般是与住得近的人更亲近,居,只有10%的选择了同一层中最远的邻居。

例如,刚考入一个学校的学生,最早认识、最早熟悉的人大部分都是坐的比较近的同学或者是同寝室的同学。

2)、交往频率(熟悉性)实验:①扎荣克曾经做过实验,让被试看人的面部照片,有一部分被试看25遍,有的被试只看一两遍。

结果是看了25遍的被试更喜欢照片上的这个人。

②扎荣克还以无意义音节和中文字(对西方不懂中文的人无意义)做实验,同样也是有的被试只看一两遍,而有的被试多看,接近25遍。

然后,让被试猜这些无意义音节的含义。

结果表明,被试对呈现次数多而变得熟悉的词更有好感,倾向于赋予这些词褒义。

3)、仪表风度:这里的仪表风度包括了外貌、容貌、穿着,也包括了言谈举止。

虽然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是外貌确实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当然不是唯一因素。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具有推荐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一种自然规律,是人的天性,外貌对于人际吸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实验:兰德和赛格尔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让一些被试阅读附有作者照片的一些文章。

作者有的漂亮,有的不漂亮,文章有的水平高,有的水平低,所附的照片的漂亮程度不是与文章质量的高低一一对应的。

结果发现,这些被试不是按着“质”评分,而是按“貌”评分,他们对漂亮作者的文章评分高,对不漂亮作者的文章评价低。

可见,外貌对人际吸引的影响是很大的。

外貌固然重要,但它并不代表美的全部,还要注意人的内在美,比如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等。

空间距离、交往频率、外貌美在人际交往的初期,所起到影响比较大,但是随着交往的深入,一些深层的因素对人际吸引的影响更大。

4)、心理品质个性品质无疑会对人际吸引产生巨大的作用。

实验:安德森曾经系统地研究了个性品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问题,将555个描绘个性品质的形容词列成表格,让大学生被试按照喜欢程度由高到低排成序列。

结果:最积极品质: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智慧、可信赖、有思想、体贴、热情、善良、友好、快乐、不自私、幽默、责备、开朗、信任中间品质:固执、刻板、大胆、谨慎、易激动、文静、冲动、好斗、腼腆、易动情、羞怯、天真、不明朗、好动、空想、追求物欲、反叛、孤独、依赖别人最消极品质:古怪、不友好、敌意、饶舌、自私、粗鲁、自负、贪婪、不真诚、不善良、不可信、恶毒、虚假、令人讨厌、不老实、冷酷、邪恶、装假、说谎5)、特点相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志同道合”价值观的相似对人际吸引的影响比邻近、外貌等因素更深更稳定。

6)、特点互补不仅相似性能增进人际吸引,互补性也能增进人际吸引。

尽管两个人的性格、态度大相径庭,但是一方所具有的品质和表现出的行为正好可以满足另一方的心理需求时,也会产生强烈的人际吸引。

例如,性格外向、直率、主观武断、脾气暴躁的人与性格内向、耐心、思维周密的人配合工作时,由于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就易相互吸引,团结合作。

而在恋爱、婚姻方面,这种情况更为多见,正所谓“夫唱妇随”。

在人际吸引中,相似性和互补性可以并存,而他们的作用及地位却不是相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