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1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1、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2、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常常保持在360厘米称为公众距离,在一般社交场合距离控制在360—120之间称为社交距离,在个人交往时与他人的距离保持在120—45之间称为个体距离,和亲友在一起距离会缩短到45以下称为亲近距离。
3、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其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共同的价值观、一致的利益、共同的目标,也在于人际交往中双方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
4、班级成员之间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称为班级人际关系。
它包括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与良好的同学关系的结合时形成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的基础。
5、心理相容是指班级成员在心理和行为上彼此协调一致。
6、在心理学研究中通常采用社会测量方法测量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
根据社会距离量表评分可以计算出集体的社会距离分数和个人的社会距离分数。
采用关系分析法测得的结果可以运用矩阵法和图示法进行整理。
简答1、交往的构成。
1)信息交流,语言是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
2)动作交换,除有意识的动作外还有无意识的动作即人体语言,又称体势语。
3)相互理解,是交往成败的关键。
包括意义理解(理解对方提供的信息是什么意思)、情感理解(理解对方是如何提供信息的)、动机理解(理解他为什么提供信息)。
2、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
(人际关系中最主要的心理成分是什么?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叫人际吸引,人际吸引是形成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心理条件。
1)空间距离,空间距离接近就容易建立友好关系。
2)交往频率,频率增高人际吸引就越强。
3)仪表风度,第一印象会成为人们决定是否继续交往的基础。
4)心理品质,是人际吸引中深层的稳定因素。
5)特点相似,社会经历和态度的相似是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
6)特点互补,在对偶角色的人际关系中,需求的互补能使双方更具吸引力。
3、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
1)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具有主导调节的作用。
如何帮助小学一年级孩子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何帮助小学一年级孩子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尤其是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校环境,提高学习乐观进取的态度,并且发展积极向上的品德。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帮助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在与同学和老师相处时,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感受、观点和意见。
他们可以通过倾听他人的想法,尊重别人的观点,不插队打断别人的发言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尊重之情。
二、友好待人友好待人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要敞开心扉,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他们可以主动与同学玩耍,互相帮助,闲暇时主动与同学聊天等方式来建立友好的关系。
三、合作共赢合作共赢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要学会团队合作,与同学一起完成集体活动和小组任务。
他们可以倡导分享与合作,一起完成课堂任务、参与班级活动,克服个人主义思想,培养合作精神。
四、沟通表达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有助于构建良好人际关系。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要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且主动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他们可以在日常交流中多与同学展开对话,学会询问别人的感受,互相倾听并提供帮助。
五、解决冲突在人际交往中,冲突是难免的。
培养解决冲突的能力是帮助小学一年级孩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一环。
他们可以学会冷静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沟通和妥协,争取公平和谐的结果。
这样的训练将帮助他们积累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问题的经验,并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六、互助关爱互助关爱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温暖桥梁。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要学会关心呵护他人,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
他们可以关心班级里那些表现不好或者比较孤独的同学,主动与他们交往并提供帮助,增强班级凝聚力和互助精神。
七、家校合作家长和老师的合作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环节。
第六章小学生人际关系
2、教师对儿童的态度 因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个性作风的不同,教师对儿 童的态度也不同,这直接影响交往质量、师生关系和教育 效果。 我们倡导的是亲密型(或情感型)的师生关系,这种 类型的师生关系表现为教师对待学生亲切友好,学生尊敬、 热爱教师。师生交往正常而频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彼此接纳、真诚友好,教师对学生有较高的期望,因而会 对学生有和蔼、愉快的态度,经常表现友好的行为,微笑、 点头、注视学生,与学生有较多的谈话,对学生给予密切 关注,并且经常表扬学生。师生配合默契,教学相长。这 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产生的不仅是学生分数的提高, 而且是学生更强的自信心、与日俱增的创造性,以及对他 人更喜爱、更亲近的态度。
1、早期亲子关系特征—依恋 、早期亲子关系特征— 婴儿大约在六个月以后,与父母建立了一种稳定 的亲子关系,婴儿便形成了依恋。依恋是儿童与 其父母之间的一种感情联系、纽带或持久关系, 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或情感状态。这种依恋促 进了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亲密性和接近性。一旦依 恋形成,儿童就以各种方式对待依恋对象,如经 常接触他们、一起玩乐、做游戏,更为重要的是, 依恋对象能给儿童提供一种安全感。疲倦或紧张 的儿童会靠近其依恋对象,并且在感情上表现出 更大的宽慰,与依恋对象在一起时表现出愉悦和 轻松。
3、小学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特点 小学儿童的人际交往逐渐丰富起来,与同 伴的交往也明显增多,与父母的关系从依 赖开始走向自主,从对成人权威的完全信 服到开始表现富有批判性的怀疑和思考, 但小学儿童与父母仍然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他们对父母仍然怀有深厚的依恋的感情。
(二)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同伴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 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是儿 童除父母、教师及亲属以外的另一重要的 社会关系。
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
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小学阶段是儿童人际关系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逐渐开始融入集体生活,与同伴、老师、家长等建立起各种关系。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人际关系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同伴关系的形成:小学阶段是儿童开始建立同伴关系的时期。
他们在学校里与同学们相处,结交新朋友,并逐渐找到与自己志趣相近的好朋友。
同伴关系对儿童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通过与同伴交流、合作、竞争等活动,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2.角色意识的形成:在小学阶段,儿童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角色,并开始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
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在一些方面具有特长或能力,比如学习、体育、艺术等,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3.群体意识的培养:小学阶段的儿童在集体生活中要学会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培养良好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班级、课堂中,他们需要遵守规则、尊重师长和同学,学会与他人相处,并共同协作完成任务。
4.竞争意识的增强:随着儿童在学习、体育等领域的发展,他们逐渐开始面临竞争。
学校中的各种选拔、评比活动,以及与同学之间的竞争,都会促使儿童增强竞争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追求更好的成绩和表现。
5.依赖性的减弱:在小学阶段,儿童逐渐从依赖家长转向依赖同伴。
他们开始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在同伴的影响下培养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这种依赖性的减弱,有助于儿童形成独立的人格和思维方式。
6.家长与教师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家长和教师都对儿童的人际关系发展有重要影响。
家长可以给予儿童关爱和支持,引导他们选择合适的朋友,帮助他们解决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教师则负责班级的人际关系管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和互助。
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因此,家长和教师都应重视和关注儿童的人际关系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小学生人际关系
小学生人际关系小学生人际关系是指小学生与同龄人和不同年龄段人的相处方式和交往关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孩子学习社会知识和社交技巧,也关系到自尊心、信心、责任感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小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小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小学生人际关系比较多元化,包括同龄人、年龄稍大的学长学姐、老师、家长、亲属等。
这些人都有可能对孩子产生影响,因此对小学生来说,需要学会如何与不同人群相处。
2. 多变性和受环境影响小学生人际关系比较多变,受到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较大。
如果孩子的环境和社交圈子较小,可能会影响其社交能力的发展和成长。
3. 学习和游戏的平衡小学生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在学习的同时,孩子也需要与同龄人进行游戏和交往活动。
这些活动能让孩子得到放松,学会与人相处,并且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着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
小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小学生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小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性:1. 培养交友和沟通能力小学生人际关系是培养孩子交友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渠道,帮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同时也锻炼孩子的社交技能。
2. 建立自信和自我价值感小学生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和自我价值感。
当孩子看到自己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扬时,会增强自身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 培养人际关系的责任感小学生人际关系也是培养孩子人际关系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孩子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需要表现出礼貌、友善和尊重,这样才能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人际关系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关键性的要点:1. 了解小学生的需求家长和老师应该尽可能了解小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他们提供合适的交往环境和机会。
在孩子自己无法找到自己兴趣点的情况下,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小学生如何在学校中提高人际关系
小学生如何在学校中提高人际关系引言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增强社交能力,提高沟通技巧,并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生在学校中提高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1. 积极主动的交流积极主动的交流是提高人际关系的关键之一。
小学生应该学会主动与同学进行交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下面是一些促进交流的技巧:•主动打招呼:学会向同学问好,并关注他们的回答。
•倾听和回应:在与同学交流时,要认真倾听对方的讲话,并做出适当的回应。
•分享与合作: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知识和资源,并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和合作项目。
2. 培养友善和尊重友善和尊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小学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不歧视和欺负他人。
以下是一些培养友善和尊重的方法:•不做和说伤害他人感情的事情。
•做到公平对待每个人,不偏袒任何人。
•如果发现他人受到欺负或不公正对待,要勇敢地站出来支持和帮助他们。
•学会感谢和赞美他人,提醒自己记得给予关注和帮助。
3. 加入团队和社交活动小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团队和社交活动,这有助于提高人际关系。
以下是一些建议:•参加校内外的俱乐部和活动,结识更多不同背景和兴趣的同学。
•参与学校组织的义工和公益活动,为他人提供帮助,同时建立合作和友谊。
•参加班级和学校活动,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4. 学会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在人际关系中,冲突和问题是难免的。
小学生应该学会妥善处理冲突,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建议:•学会平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避免使用暴力或攻击性语言。
•听取对方的意见,并用冷静的态度进行讨论。
•尝试寻找双赢的解决方案,促进和解和妥协。
•如果无法自行解决问题,寻求老师或家长的帮助和指导。
5. 培养自信和自尊自信和自尊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小学生应该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提高自信和自尊。
以下是一些方法:•培养个人兴趣和特长,展示自己的优点和才能。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们在学校和社交圈中都需要与其他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拓宽他们的交际圈,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那么,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呢?下面将从几个方面给出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一、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离不开有效的沟通。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
首先,要教会他们积极主动地与人交流,包括主动问候他人、主动介绍自己等。
其次,可以与孩子一起模拟一些真实场景,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此外,鼓励孩子参与一些团队活动,如学校的课外活动或社区组织的活动,这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沟通机会。
二、教导孩子尊重他人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行为示范,不仅自己要尊重他人,还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想法。
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什么是尊重,为什么尊重他人是重要的。
同时,还可以通过故事、绘本等形式向他们传递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并鼓励他们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尊重的态度和行为。
三、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
通过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可以帮助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可以从小开始,鼓励孩子参与一些小组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我们可以设置一些游戏或者小项目,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并帮助他们解决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此外,还可以鼓励孩子与同学一起做一些志愿者活动,这样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
四、客观评价和鼓励在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过程中,我们要客观评价他们的行为,并给予及时的鼓励。
当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取得进步时,要给予肯定和赞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
同时,我们也要教导他们正确看待失败和挫折,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安慰和支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并从中学习成长。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2 小学儿童的同伴团体
A.有组织的集体
a. 集体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共同行 为
b. 集体具有统一的领导 c. 集体有共同的纪律,每隔成员都要是自己的意志服从
集体的意志,使自己的利益服从集体的利益 d. 集体具有共同的舆论
B.自发团体
a. 亲社会团体 b. 非社会团体 c. 反社会团体
第二,强化,即父母采取奖惩的方式强化小学生的行为准 则,并巩固这些行为准则的地位;
第三,榜样,即父母往往是小学生最早开始模仿的对象, 他们效仿父母,学习父母的行为方式;
第四,慰藉,即小学生对父母形成的依恋感使他们易于向 父母倾诉不安和烦恼,以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
(三)与教师交往的特点
1、小学儿童对教师的态度
(一)与同伴交往的特点
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 儿童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
取的行动 儿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势更复杂 儿童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1 小学儿童的友谊
•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开 始建立友谊,并对友谊这种特殊的人际关 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儿童对友谊的认识是逐渐发展的 •友谊是安全感或社会支持的重要源泉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向小学生表现自己良好 的期望,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更应该满腔热情,更多地采取积极鼓励 的方式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一般来说,要改变这些孩子的交往问题可以采用社会支持的方法。即学校与 家庭配合,改善他们与周围的关系,特别是应注意融洽他们与亲人及同学之 间的关系,满足他们爱与归属的需要,让他们感到家庭和班集体的温暖,心 理上有安全感,消除戒备心理,能够接受别人与之交往。同时要注意让他们 扩大交往范围。当他们能够接受别人与他交往时,要给予强化鼓励,并帮助 他们主动与别人交往,从与亲戚交往,扩大到与亲戚的朋友交往;从与一个同 学交往,到与这个同学的朋友交往,逐渐扩大交往范围,让他们走出封闭的 自我。对于严重孤僻不愿与人交往的学生,可以先让他们同比自己年龄小或 低年级的学生交往,以显示他们的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特别是多 与性格开朗的人在一起活动,情绪受到感染,也会使自己变得开朗起来。还 可以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
如何帮助孩子在小学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何帮助孩子在小学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处于人际交往的初步阶段。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资深教育家,我将在本文中分享一些方法和具体技巧,帮助孩子在小学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情绪管理和自信心。
一、倾听和尊重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倾听和尊重是基本的原则。
鼓励孩子主动倾听他人的观点,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同时,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决策,不轻易批评或指责他人。
这样的互动能够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包容性,从而促进友善和谐的人际交往。
二、培养积极的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成功的社交关系的基石。
教育家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等形式,帮助孩子提升沟通技巧。
例如,教导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学会用积极的语言传递信息,以及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此外,还可以鼓励孩子参与课堂演讲或小组讨论,从而让他们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倾听技巧。
三、解决冲突和处理分歧在人际关系中,冲突和分歧是难免的。
因此,教育家需要教导孩子解决冲突的方法和处理分歧的技巧。
例如,引导他们学会通过合作和谈判来解决争端,而不是惯用的攻击和争吵方式。
同时,教导他们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即使与自己的想法不同。
通过这样的培养,孩子们能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友好合作的意识。
四、鼓励参与社交活动参与社交活动是培养孩子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育家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类集体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演出和志愿者活动等。
这样的经历不仅可以让孩子结交更多的朋友,还有助于他们锻炼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
同时,家长也可以组织孩子与同龄人的聚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
五、树立正面的人际关系模范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模仿身边的大人。
因此,教育家需要树立正面的人际关系模范,以身作则。
例如,展示积极的人际交往方式,例如友善、诚实和宽容等。
同时,也要教导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帮助他人,以建立互助的社会环境。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会群体之中,社会性交往是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社 会生活之一。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 师生关系。
一、亲子关系 (1)亲子关系指的是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虽然小学生的人际交往逐渐丰 富起来,与同伴的交往也明显增多,但与父母仍保持着亲密的关系,父母、 家庭仍是他们的“避风港”,小学生对父母怀有浓厚的感情。家长的待人处 世态度对孩子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小学生与父母的关 系在其发展上仍起着重要作用。 (2)小学儿童亲子关系的状态呈波浪式发展趋势,儿童在三年级时, 由于年龄小,有较强的依恋性、依赖性,父母也对孩子关爱倍增,亲 子间的关系特别好。随着年龄的增大,到了四年级,儿童的独立性强 起来了,反抗情绪也增强,总希望能独立处理一些事情。而在父母眼 里,孩子始终是不懂事的,需给他们掌舵,因此亲子间关系有下降趋 势。到了五年级,亲子间关系又有所好转。因孩子逐渐懂事,又面临 升初中的考验,父母也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业。彼此间的关爱,密切的 交往,会促进亲子关系向良好状态发展。到了六年级,孩子将进入少 年阶段。他们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独立性的增强,第二次“诞生期” 的来临,在心理上出现了“断乳”现象,表现为由对父母的依恋转向 与父母疏远,由顺从转向倔强。。研究表明:年龄差异非常显著,而 女生的亲子关系要好于男生,这可能是因为性别的作用,女孩比男孩 成熟早。
2.子女方面
1)关心体贴父母。每天起床、外出、回家时,主 动与父母打招呼;替忙碌中的父母泡一杯茶,替劳 累了一天的父母捶捶背;用餐时,先请父母入坐, 为父母盛饭,饭后主动收拾碗筷等,把对父母的爱 通过行动表达出来。 (2)尊重父母的教导。用谦恭的态度与父母交流, 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即使父母有时批评过严, 自己受了委屈,也不能用顶嘴的方式反抗,更不应 该翻脸出走,要学会心平气和地向父母解释。 (3)努力为父母分忧。要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 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努力承担一些家务活,千方百 计地减轻父母的家务负担,努力为父母分忧。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同伴关系:小学儿童开始与同龄的孩子建立友谊关系,他们会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等因素选择朋友,通过互相交流、玩耍和合作来增进友谊。
2. 师生关系:小学儿童与老师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他们会尊重老师的权威,寻求老
师的帮助和指导,与老师建立信任关系。
3. 家庭关系:家庭是小学儿童最重要的社交环境之一,父母和亲人对孩子的情感支持
和教育引导对其人际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良好的家庭关系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
心和社交能力。
4. 教育机构关系:小学儿童在学校中还会与其他教职员工、校长、校医等建立一定的
关系。
这些关系会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适应能力和学习成就。
5. 群体关系:小学儿童常常会参与到各种集体活动中,如班级活动、社团组织等,通
过与集体成员的互动,他们学会合作、分享和团队精神。
6. 社会关系:小学儿童开始接触社会,与邻居、亲友的孩子、社区人士等建立关系,
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
在小学阶段,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对于他们的情绪、
社交技能和自我意识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和教师需要给予儿童充分的关
爱和支持,引导他们学会与人交往、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以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
关系。
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护
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护儿童时期是人际关系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有着重要影响,也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护,并提供一些方法和技巧,以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一、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儿童的人际关系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早期家庭关系到扩展的同伴关系。
以下是儿童人际关系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1. 早期家庭关系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与父母和家庭成员建立最初的人际关系。
这一阶段对儿童的情感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父母的支持和关爱对孩子的人际关系形成至关重要。
2. 幼儿园和学前班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与其他儿童建立联系和互动。
他们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合作,开始发展友谊和社交技巧。
3. 小学阶段:在小学阶段,儿童的同伴关系更为复杂和多样化。
他们开始意识到群体中的地位和角色,并需要学习处理冲突和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青春期阶段:在青春期,儿童的人际关系受到身份认同和自我意识的影响。
同伴关系变得更加重要,而家庭关系可能会受到挑战。
二、促进儿童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促进儿童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1. 培养沟通技巧:教导儿童积极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鼓励他们关注他人的感受并学会与他人有效地交流。
2. 提供合适的社交机会:为儿童提供参与集体活动的机会,如团队运动、社区服务等。
这样他们可以结识不同背景的人,并学会与他人合作。
3. 培养友谊观念:帮助儿童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和建立真实而支持性的友谊。
教导他们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需要,并与他人分享和合作。
4. 解决冲突的技巧:教导儿童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应该学会妥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尝试与他人达成共识。
5. 建立家庭支持:家庭是儿童人际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
父母应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指导,并给予儿童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三、维护儿童人际关系的方法除了促进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维护已经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也同样重要。
帮助小学四年级孩子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帮助小学四年级孩子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小学四年级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够建立友谊,还能促进合作、增强沟通能力和培养自信心。
本文将从培养友谊、提倡尊重、加强合作等角度,探讨如何帮助小学四年级孩子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培养友谊友谊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为了帮助孩子培养友谊,首先要教导孩子尊重他人,并鼓励他们主动交流。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1. 鼓励分享:教育孩子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或者故事,这样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兴趣和理解。
2. 组织集体活动:组织一些团队游戏或者合作项目,让孩子们互相合作、交流和互动。
3. 培养同理心:鼓励孩子关心他人的感受,提醒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要体谅对方,处理冲突要耐心、理智。
二、提倡尊重尊重是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为了帮助孩子提倡尊重,家长和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榜样示范:成年人应该成为孩子们的榜样,积极展示尊重他人的行为。
2. 宣传尊重:鼓励孩子参与尊重他人的活动,如编写关于尊重的漫画、故事或参与讨论。
3. 规范行为:制定明确的规则和责任,教育孩子避免嘲笑、忽视或歧视他人。
三、加强合作加强合作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作,孩子们可以一起解决问题、分享知识和培养团队精神。
以下是一些加强合作的方法:1. 分组活动:在课堂上,可以经常进行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增进彼此之间的合作意识。
2. 项目合作:组织一些小型项目,让孩子们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完成共同目标。
3. 鼓励互助:培养孩子们互相帮助的精神,分享学习资源和技巧,互相提供支持和鼓励。
四、积极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基础。
家长和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帮助孩子培养积极的沟通技巧:1. 听取对方意见:鼓励孩子在交流中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尊重并认真思考对方的观点。
2. 肯定有效沟通:当孩子们成功地与他人沟通,解决问题或理解他人时,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之人际关系篇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之人际关系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而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了解自己,学会与他人相处,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小学教育中,人际关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际关系是指个人同他人建立和谐、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以及互相依赖的关系。
人际关系可以说是人类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在学生时期,人际关系更是影响他们未来的成就和成功的重要因素。
小学生在接触社会之前,常常只待在家庭和学校里,面对的是一些自己熟悉的人,人际交往范围较少。
此时,家长和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了解身边的人,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孩子学会与别人相处,与人交往,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适应社交环境。
一、培养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1. 学会倾听孩子们往往喜欢说话,有很多的问题需要问家长和老师的。
家长和老师应该耐心地倾听孩子的问题,尊重孩子的感觉,了解孩子的需求。
这样,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很重要,增加自信心,培养一种与人交往的积极态度。
2. 培养合作意识在小学生活中,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观点,想法和喜好。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老师应该不断鼓励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吸取他人的经验,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合作中,学生可以体现出自己的特长和价值,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学会表达交流是提高人际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增强自己的说服力,也可以了解他人的观点和想法,帮助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
家长和老师应该带头表达自己的思想,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通过交流建立深入的人际关系。
二、让孩子了解如何与人交往1. 尊重别人尊重他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首要原则。
在为人处事方面,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不断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意见和看法,不做可能伤害他人的行为,学会为别人着想,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第四章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2小学生择友特点
同质性和趋上性
非正式群体及其引导
1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和性质 自发性、相似性、相容性、畅通性、权威性 积极型/中间型/消极型/破坏型
2积极引导非正式群体(教材100面)
小学儿童的同伴接纳
按照按照同伴接纳程度划分的四种儿童
人缘型 嫌弃型 孤立型 中间型
第四章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交 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小学儿童 心理发展的基本条件,因为儿 童的心理发展是通过人与人之 间的密切交往来实现的。
相关概念
人际关系 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友谊、同伴群体、集体、非正 式群体、同伴接纳 师生关系、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小学儿童的同伴关系
(一)小学儿童的友谊
1塞尔曼儿童友谊发展阶段 2小学儿童择友的标准 3小学儿童择友的特点
(二)小学儿童的同伴群体
1班集体 2非正式群体 3班主任如何开展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工1人缘型、嫌弃型、孤立型、中间型 2同伴接纳的社会测量法
塞尔曼儿童友谊发展阶段
塞尔曼儿童友谊发展阶段
在小学阶段,儿童都喜欢选择同性而不是 异性朋友。因为在小学儿童看来,同性朋 友可以分享共同的兴趣,并从中获得快乐。 此外,女性好朋友比男性好朋友更注重人 际关系,因而也更愿意分享彼此的秘密, 而男性好朋友之间则更看重活动本身及其 成就。
小学生的择友标准和特点
1小学生择友的四种标准
相关问题
1、四种教养方式?四种教养方式对儿童个 性及社会性的影响? 2、塞尔曼的友谊五阶段 3、小学儿童择友的四种标准? 4、班集体形成的四个阶段? 5、如何做好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工作? 6、莫雷诺的同伴接纳社会测量法? 7、小学儿童对教师的态度? 8、学业表现对小学师生关系的影响?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概述什么是
•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
•
1、尊师爱生
•
2、民主平等
•
3、教学相长
• (三)教师对儿童的影响
• 1、教师期望与学业成就
•
教师期望的研究;影响教师期望的因素。
• 2、教师评定与小学生的伙伴地位
• 3、教学方式对儿童的影响
• 四、小学生存在的主要交往问题 • 1、人际孤独 • 2、社交恐惧症
• (2)小学生友谊的形成与发展 • 美国心理学家塞尔曼认为儿童友谊发展有5个
阶段(3—7岁)尚不稳定的友谊关系;(4—9岁) 单向帮助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 (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12岁以后)自 主的共存阶段。
•
• 三、师生关系
• (一)师生关系是儿童与教师之间建立的一种 工作关系。
• (二)、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变化
• 麦克斯白提出亲子关系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 1、父母控制(6岁前)大部分重要决定由父母 作出。
• 2、共同控制(6--12岁)让孩子参与家庭中某 些事情的决策。
• 3、儿童控制(12岁以上)儿童自己作出更多的 重要决定。
• (三)导致亲子关系不良的原因 • 二、同伴关系 • (一)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
•
第十一章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
•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 二、研究人际关系的意义
• 三、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
第二节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
• 一间建立的一 种人际关系。它是在家庭生活中形成并发展起来 的。婴儿大约在6个月以后,与父母建立了一种稳 定的亲子关系,婴儿便形成了依恋。
同活动、相互协作的关系。 • (二)建立同伴关系的重要性 • (三)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人际关系
同伴关系发展特点 小学儿童同伴团体的形成发展 儿童对同伴交往的需要是逐渐建立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小学儿童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形式更复杂,并且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同伴团体之所以会产生,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人是社会性动物,是社会群体的一分子,具有交往与归属的需要。儿童的同伴团体能满足儿童交往与归属的需要,在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有重要影响。
水平分化期(一至二年级)由于空间的接近,如同桌座位接近、上学同路等自然因素建立起一定的联系。
部分团体形成期(三至五年级)儿童之间分化并形成了若干个小集团,出现了统率小集团或班级的领袖人物,团体成员的团体意识加强了,并出现了制约团体成员的行为规范。
集体合并期(五年级以后)各个小集体之间出现了联合,形成了大团体,并出现了统率全年级的领袖人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作用、功能) 同伴交往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获得成功的社交技巧,对儿童学习社会技能有特别的作用。经常和同伴在一起,在共同的活动和相互的协作中,儿童能锻炼自己和别人交流的能力,汲取种种间接经验,包括游戏规则、物理经验、学习方法等,学会遵守规则、尊敬权威、承担责任、完成任务等,从而培养社会责任感,学会充当社会成员。 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儿童情绪发展与调节有重要作用,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使儿童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 同伴关系的功能还在于发展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吸收同伴的经验 。
1、早期亲子关系特征—依恋
婴儿大约在六个月以后,与父母建立了一种稳定的亲子关系,婴儿便形成了依恋。依恋是儿童与其父母之间的一种感情联系、纽带或持久关系,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或情感状态。这种依恋促进了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亲密性和接近性。一旦依恋形成,儿童就以各种方式对待依恋对象,如经常接触他们、一起玩乐、做游戏,更为重要的是,依恋对象能给儿童提供一种安全感。疲倦或紧张的儿童会靠近其依恋对象,并且在感情上表现出更大的宽慰,与依恋对象在一起时表现出愉悦和轻松。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教案第一节人际关系的概述一、什么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一)交往及其结构人际关系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形成的。
没有交往,就不可能形成直接的人接关系。
交往是由信息交流、动作交换和互相理解三个过程构成的复杂活动。
1.信息交流语言是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
现代科技的发展,通过电脑网络,从而有力的改变人们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方式,影响人的整个心理活动。
2.动作交换人在交往中还会通过无意识的动作泄露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即所谓的”人体语言”。
又称“体势语”。
1. 相互理解交往中相互理解,是交往失败的关键。
相互理解包括三个方面,即意义理解,情感理解和动机理解。
互相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思维水平和交往经验。
(二)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人与人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叫做人际吸引。
人际喜迎是形成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心理条件。
影响人际喜迎的因素有空间距离、交往频率、仪表风度、心理品质、特点相似、特点互补等。
1. 2. 3. 4.空间距离交往频率仪表风度心理品质5. 特点相似尤其是相同的价值观表现出的吸引力更大。
6. 特点互补人际吸引的诸因素并不是绝对的和孤立的。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其关键在于人与人之前共同的价值观、一致的利益、共同的目标,也在于人际交往中双方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
二、班级人际关系正式群体。
心理集体。
非正式群体。
(一)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 1. 教师的主导性在班级人际关系中,教师觉有主导调节的作用。
2. 学生的全员性每一个学生都在班级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和起着一定的作用3. 班级人际关系的发展性低年级学生较侧重于师生关系,教师的权威性对儿童的影响较大。
中,高年级的儿童开始逐渐把同学关系放到较为重要的位置上。
(二)影响班级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因素它们是规范,心理相容,舆论和凝聚力。
1. 规范反映一个班级中认为某种行为是对或错的集体期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动作交流
• 人们在交往中除了运用语言作为交际 工具外,还伴随着必要的动作。如“体势 语”、“表情语”。
•
3、相互理解
•
交往中的相互理解与否,是交往成败的关键。
•
相互理解包括三个方面:意义理解、情感理
解、动机理解。
•
意义理解是指对方提供什么样的信息,要能
读懂、听懂。
• 小学儿童在班级中的地位往往早在低 年级阶段已经形成,而且一经形成便相当 稳定。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儿童 在班集体中都得到顺利的发展。只有当儿 童在班级中处于有利地位时,班级才能对 他们心理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最终有利 于儿童个性的形成。
• (三)儿童在班级中的地位的测量
• 小学儿童在班级中的地位,可以利用许 多方法了解,如:淡话法、观察法、分类 法和统计处理等。心理学研究中通常采用 社会测量法
系。
•
同伴:指与一个人共同活动的个体。
•
同伴团体:指一伙共同活动的人组成的集体。
•
友谊:是 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是建立在利
益一致和相互依恋基础上的持久的个体间的相互
关系。
• (二)小学儿童的择友标准
• 1、直接接触关系
• 这是同伴关系发生的最初形式,也是 友谊得以延续的基本条件。它不仅带来共 同的活动,而且还形成对友谊的感性的经 验。其发展趋势是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 社会测量法有3种常用的方法:
• 1、等级排列意问卷
• 2、社会距离量表
• 3、关系分析
• 三、小学班集体中小团体及其引导
• 班级是一个正式群体,其中还包括若干 由小学儿童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简称 小团体。
• (一)小学班集体中的小团体的形成
•
对儿童来讲,同龄伙伴通常是交往的
对象,小学儿童在班集体中与同学交往,
•
情感理解是指对方是怎样提供信息的,从他
提供信息的方式中领悟他的情感体验和倾向性。
•
动机理解指要理解对方为什么要提供信息。
• (二)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
•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情感方面 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它是形成和发展 人际关系的心理条件。
•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空间距离、交 往频率、仪表风度、心理品质、特点相似、 特点互补等。
有利地位。他们往往比较愿意上学,学习也较积
极,并能正确地对待班集体的利益,在班级中能 产生一种安全感与舒适感。
• 2、不受欢迎儿童的特点 • (1)攻击性行为 • (2)不良品行 • (3)难以相处 • (4)其它特征 • 其中不良品德是遭拒绝的主要原因。
• 在班级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儿童,其道 德发展也有两个方面。他们当中的相当一 部分人力求积极地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关 系。另一部分人则表现为孤独,经常与其 他同学发生冲突或到其它班去寻找朋友。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概述
• •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人际关系的概念,
学习的难点是影响班级人际关系的社会心 理因素。
•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闪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
关系。
•
人际关系是人们社会关系的一种,是人与人
在交往和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
系是表现为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和学校中的同伴关
第三节 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调节
•
本节论述指导小学儿童改善人际关系
的方法,教活中培养儿童的交往能力
• (一)建立集体性教学模式
•
在班级中建立集体性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进
行集体性学习,是在课常教学中培养小学儿童闪
往能力的途径。目前现存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在
集体中进行,但集体只提供了一种背景并没有发
• 在小学儿童的择友标准中,学习好是一个十分显 著的标准。
•
• 4、其他关系
• 反映小学儿童择友过程中所采用的其 他非本质关系,包括空间距离、传统 (“两家关系好”)、传递关系(“朋友 的朋友”)或一些其他关系。
•
(三)小学儿童择友的特点
•
从总体上讲,小学儿童在班级中选择朋友表
现出明显的同质性和趋上性的特点。
• 4、心理品质 • 它是人导吸引中深层的稳定因素。 • 5、特点相似
• 社会经历和态度的相似是人际吸引的 重要因素
• 6、特点互补
• 在对偶角色的人际关系(由两者负有 共同使命的稳定关系)中,需求的互补能 使双方更具吸引力。
• 二、班级人际关系
• 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也 是学生日常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 [学习要求]
• 通过本童的学习,要求理解人际关系 的概念和人际关系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作用, 了解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和班级人际 关系的特点及心理因素,掌握小学儿童人 际关系的特点、在集体中的地位、小团体 的特点,了解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作用, 初步学会指导小学儿童改善人际关系的原 则和方法。
•
2、接受关系
•
它反映同伴对自己的帮助。这种帮助是以自
己为中心的、具体的和单向的。其以展趋势是随
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
3、敬慕关系
•
它反映择友的出发点是对同伴的行为特点或
心理品质的赞赏。其发展趋势是从喜欢同伴的行
为的外部表现,发展到对同伴的性格特征、道德
品质等个性特征的敬慕。其发展的趋势是随年龄
的增长而上升。
• 对这些儿童的训练主要有口头指导、角 色扮演和正向行为强化三种方法。
质和道德品质,在班级中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常处于班级交往的核心地位,这类儿童在班集 体中占7.8%左右。
•
2、为受欢迎儿童
•
这类儿童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受排斥儿童。
他们在班级中缺乏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同伴不乐
意与他们一起玩,这类我童约占5.1%。另一种是
受忽略儿童。他们似乎游离于班集体之外,或不
善交往,或不敢交往,因而在班集体中既不受欢
• 2、教师要做好小团体核心人物的工作。
• 3、教师善于在班级体中创造良好的情感 气氛,使班级体目标在根本上是相容的。 同时调动小团体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特 长。
• 4、教师要冷静的班集体中的舆论。
• 5、如果小团体的活动影响了成员的学习、 健康或违背了常规,教师必须及时地提出 明确要求和必要的限制,并向他们说明道 理。
• 1、培养他们尊重他人,以诚相见,善于 关心体贴他人,避免和摆脱认识上的自我 中心。
• 2、教师应教育小学儿童待人处理要热情 诚恳,谦虚友善;要严以律已,宽以待 人,;要表里如一,光明磊落;要实事求 是,不捕风捉影;要讲究礼貌,学习礼节。
• 3、教师要正确对待班干部,既要信任他 们,支持他们的工件,又要对他们严格要 求,加强管理,使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 观点,处处起带头作用。
只对一些重要的东西形成规范。 • 2、心理相容 • 班级成员在心理和行为上彼此协调一
致,称为心理相容。
• 3、舆论
• 它是一种群众性的意见,是班级中通 过信息交流而形成的共同信念。它具有评 论的作用。
• 4、凝聚力
• 指班级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凝聚力表 现在:(1)成员间的沟通与交往比较频繁, 交往方式以正面友善为主。(2)成员参加 集体活动的出席率较高。(3)成员比较乐 意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逐步发现在兴趣、活动方式、态度等方面
相互接近或相容的对象,形成同伴关系。
同伴之间合作的稳定性的有效性逐步提高,
便发展起小团体。
• (二)对班级小团体的引导
• 1、教师要在任何时候都要了解自己班级 中的小团体的活动况、核心人物的态度以 及人员的变迁。同时,还要了解班级的大 部分成员对这些小团体的评价。
• 4、教师要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 好人好事表扬要恰当,对不良现象批评要 得体,使全班同学感到班级中的表扬和批 评是诚恳的、善意的,这对发展良好的人 际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 三、调整处境不利儿童在集体中的地位
• 教师在调整集体的人际关系时,重点是 处境不利儿童。通过训练提高这些儿童的 社交认识,纠正他们的自我评价,增进他 们的社交兴趣,改善他们的社交技能。
• 1、空间距离
• 人与人之间在空间上接近就容易建立 友好的关系。
• 2、交往频率
• 指人与人在单位时间内互相接触次数 的多少。一般说来,频率越高,人际吸引 就越强。
• 3、仪表风度
• 人的相貌穿着,言谈举止对人际关系 同样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 以上三点属于人际吸引的表面因素, 它们在人际交往的初期具有一定作用,但 人际交往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依靠深层的因 素。
• 班级成员之间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 心理关系,称为班级人际关系。它包括师 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 (一)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 • 1、教师的主导性 • 2、学生的全员性 • 3、班级人际关系的发展性
• (二)影响班级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 因素
• 1、规范 • 规范反映一个班级中认为某种行为是
对的或错的集体期望。 • 班级并不对任何东西都形成规范,而
响。
•
(四)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性别特点
•
性别因素也影响着儿童的人际关系。儿童对
其最喜欢的同伴的性别的选择态度随着年龄的变
化而变化。青春期以前的小学儿童,都倾向于选
择同性别的同伴,在小学期间还呈上升趋势,五
年级时达到高峰。
•
小学儿童普遍选择相同性别的同伴这一现象,
具有深远的心理意义:(1)同性别的儿童具有共
迎,也不受排斥。这类儿童百分比高达9.8%。
• 3、中间型儿童
• 他们是班级人际关系的主体。他们在 班上既有朋友,也有一些人对他们不亲近。
•
(二)班级中的地位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
影响
•
1、受欢迎儿童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