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安徽的科技和教育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安徽的科技和教育文化

学习目的:

了解历史时期安徽科学技术成就,增强作为安徽人的自豪感;了解历史时期安徽地域的教育活动和皖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对各时期安徽教育发展水平作出总体把握。

学习要求:

1、大致了解安徽在农田水利、纺织、制瓷、铸冶、天文、数学、物理学等科技方面发展概况;

2、了解并掌握安徽科技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3、重点掌握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安徽科技成就。

4、总体了解安徽教育历史发展概况;

5、学习安徽著名教育家,理解性地掌握其教育思想,了解其教育实践活动;

6、重点掌握书院教育制度在安徽的产生、发展、繁荣及影响。

学习建议:

1、注意点面结合的学习方法,在掌握重要知识点(如安徽科技各方面的突出成就)的同时前后延伸学习此方面的其他知识,以点带面;

2、对于一些重要的科技人物,如梅文鼎,建议结合了解其生平,通过网络搜索、走访其故乡、查阅文献等方式,加深人物印象,激发学习地方史兴趣。

3、对于皖籍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学习,建议从了解其生平着手,以理解其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安徽的科技文化

一般了解:安徽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包括农业科技成就、天文学与数学成就、医学与物理学成就。

安徽地区科技发展大致有两个特点:其一,安徽的农田水利、矿冶、物理学中的光学和声学,从古至今一直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举足轻重地位;其二,每一历

史时期安徽都有在全国影响较大的学科:汉魏时期的天文学和医学,唐宋时期的文房四宝,宋元明清时期的造纸、印刷、解剖学和农学,明清时期的数学、天文学与天文仪器制造、医学、畜牧兽医、生物学和徽州民建等。

一、农业科技成就

芍陂:春秋战国时期,安徽的农业发展水平由一项水利灌溉工程得到见证,这就是芍陂(bei)的开凿与修建。芍陂,现名安丰塘,位于今安徽省寿县境内。芍陂的设计非常合理,设计者利用大别山余脉延伸到淮南地区所形成的西、南、东三面高而北面低的地形特点,选择北部天然低洼湖沼地作为陂塘地址,把淮南丘陵流来的水汇集起来,并在其周围低处筑堤。这不仅大大节省了工程量,而且蓄水量大。据《水经·淝水注》载,当时陂塘“周一百二十许里”。陂塘的西、北、东三面,开闸门五处,各通渠道,供灌溉、泄洪之用。两千多年来,芍陂虽曾历经沧桑,几经兴衰,但至今仍在造福社会。同时,后来到过芍陂的文人墨客,兴叹吟咏,留下了不少诗篇、碑刻等,与陂塘本身一起成为留给后人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圩田:圩田的出现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安徽农田水利建设的突出成就,而到了唐宋时期,安徽的圩田有了重大发展并迅速走向高峰期。唐宋两代特别是宋代,安徽兴建的圩田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形成了相当丰富的兴建圩田的理论,对扩大耕地面积、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安徽圩田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结构合理,修筑技术已相当完善。一般圩田均高筑圩埂,坚实牢固,堤上栽植桑柳,圩内大道相贯,河渠交错,车舟往来便利,同时兼顾排水和灌溉。尤其在宋代安徽境内,由于圩田多,往往圩圩相接,形成了辽阔的圩区,水系相通,连成一片。圩田的发展,带来了生产的大发展。由于圩田兼能防旱排涝,可以旱涝保收,加以引进早熟的占城稻种,使圩区稻米产量显著增加,“田地之入,倍于他郡,鱼、虾、竹、苇、柿、栗之货足以自给”,以至宋京十大粮仓皆受江淮所运。因此圩田的修筑被后人评为“实近古之上法,将来之永利”。

二、天文学、数学成就

天文学:东汉,安徽再现了两个堪与大天文学家张衡比肩的人物——桓谭和王蕃。桓谭以其反对迷信的唯物主义思想著称,在天文学上,他支持张衡倡导的

“浑天学说”,是一位著名的浑天学家。王蕃也是我国天文学史上著名的浑天学家之一,但他对这一理论又有所增益、补充。他撰写的《浑天象说》,对前人关于浑天学说的观点进行了一次综合,比较完整地说明了浑天说的理论,增加了对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运行的论说。

数学: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商业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徽商对数学的重视,在历史上是少见的。徽商编了不少应用商业数学书籍,如《铜陵算法》、《算林拔萃》、《庸章算法》、《算法纂要》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程大位的《算法统宗》。

程大位,明休宁人,他出身小商人家庭,少年即留心数学,经商往来于鄂赣之间,遍访各地算学名师。年老回家乡休宁率口,潜心研究,撰述《算法统宗》17卷,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刊行。该书是以算盘为计算工具的数学书。程大位在书中将珠算的加、减、乘、除、开方运算的口诀系统化、完整化,使珠算成为一种完全成熟的计算方法。《算法统宗》的问世,推动珠算大普及,使珠算在民间几乎完全代替了筹算。其后一些重要的数学著作,如明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李之藻合编的《同文算指》,及清初方中通所编《数度洐》,都或参考或辑录《算法统宗》的内容。《算法统宗》在明代还传入专朝鲜、日本,带动中国珠算走向世界。

梅文鼎:在中国科学史上,安徽宣城的梅氏家庭可谓赫赫有名,该家族共有四代人曾致力于天文历算的研究,出了五位知名的天算学家,梅文鼎就是这个天算世家的最杰出人物。江永曾称其为清代“历算第一名家”,梁启超说他是清代天文算学的“开山之祖”。

梅文鼎一生活了89岁,著书88种之多,其中绝大多数是天文、历法和数学著作。梅文鼎的历算成就,在当时就著名于国内,包括大学士李光地在内的许多文人、学者,都向梅文鼎学习、请教历算知识。当时康熙帝正留心天算人才,康熙四十四年,梅文鼎以73岁高寿得到南巡中的康熙帝的召见,与之讨论历算达三日之久,临别又赐“绩学参微”四字,后又召梅文鼎之孙梅珏成入京为御前天算家。

梅文鼎数学著作据记载有26种,从种数来说不如其天文、历法著作多,但其卷数和篇幅却大有超过,其内容遍及遍及初等数学的各个门类——算术、代数、

几何、三角和球面三角等。

梅文鼎努力研究中国古算,使几成“绝学”的古代数学精华重现于世;同时,他在学习西方先进的数学知识时,十分注意消化吸收,努力从中算中找出依据,用中算有关知识来加以论证和说明,并吸收西方数学中的逻辑推理方法用于数学研究,力求中西会通,使外来数学中国化。梅文鼎将他的26种数学著作总其名为《中西算学通》,充分表达了他会通中国数学的思想。

对于数学本身的认识上,梅文鼎的思想有两点值得今人注意:一是他认为数学来源于实践,即其所谓“数学者征之于实”;二是把数学分为形与数两大门类。无疑这些数学思想是唯物主义的,是进步的、正确的,和后来恩格斯的观点——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相暗合。今天,梅文鼎及其数学著作,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并引起包括日本、法国等国家学者的浓厚研究兴趣。

三、医学、物理学成就

医学:安徽医学的历史是很悠久的。东汉时,安徽有名可考的医家有丹阳人沈建,汝南人费长房,沛国谯人华佗及其弟子李当之、吴普、樊阿等。成就最大者,当推华佗。

华佗,名旉,字元化,东汉末年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其行医足迹遍及今江苏、山东、安徽、河南一带,深受人民爱戴。他所治疾病,以今天医学知识看来,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和眼科等。

华佗在医学上最突出的成就,还是他精湛的外科手术和麻沸散的发明,后者比西欧发明的麻醉剂“哥罗方”要早1000多年,是世界外科麻醉史上的创举,以后传到日本、朝鲜、摩洛哥等国,在医学上作出了具有世界意义的贡献。华佗还提倡体育锻炼的方法防治疾病,吸取先秦以来导引术的精华,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姿态,创“五禽之戏”,是我国医疗体育史上的创举。

明清两代是安徽古代医学史上的鼎盛时期,医学人才济济,医著宏富,医学理论和临床各科都有诸多发明,为丰富和发展祖国医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新安医学在全国独树一帜,令人瞩目。在医学理论上和实践中,新安医家们已形成系统的医药学知识,实践中重视调养脾胃、肝肾与气血,用药平正中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流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