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乡镇基层政权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当前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当前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十九大报告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域,提出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且提出了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提高四化水平和加强四个体系建设。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各种不稳定因素使基层治理形势严峻复杂,也让基层社会治理呈现出碎片化、分散化、矛盾化的特点。
因此,转变基层治理的矛盾化解方式、留住基层优秀人才队伍、提升基层干部服务能力等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一、基层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1、矛盾纠纷不易化解。
随着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旧有的城乡二元结构逐渐瓦解,新的利益群体和阶层不断产生,随之各种新的利益诉求不断涌现,解决这些问题不仅缺乏一些制度规范,也缺乏有效的实践经验,导致一些矛盾问题久拖不决。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加快,涉法涉诉、征地拆迁、安臵补偿、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增多。
2、基层留不住优秀人才。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基层实现发展的关键因素,基层往往是出人才的地方,但留住人才的能力却很弱,优秀人才不愿意到基层服务。
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使得基层治理进度缓慢,老一辈的旧思想禁锢了基层的发展,同时也给基层治理带来了种种阻力和困难。
3、基层干部服务能力不足。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权利意识的增强,需要基层治理提供更加多样化、优质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的社会服务。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受资金、人员、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在基层治理的实际过程中,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很大程度上把治理当管理,缺乏服务意识和理念,导致基层社会治理严重虚化,无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二、基层治理问题产生原因1、放任式管理存在严重弊端。
目前基层干部对出力不讨好的或者于已不利的“为农服务”的事,譬如农村社区卫生环境整治、社区文化服务等事情,存在不去管,不想管或者大搞形式主义,应付了事。
由于部分乡村干部放任式管理,导致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缓慢,进而使已存在的矛盾问题被激化,甚至滋生出更多新的矛盾纠纷。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乡村基层治理是指地方政府与农民自组织相结合,以多元方式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管理模式。
然而,乡村基层治理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下文将介绍乡村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问题一: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在乡村基层治理中,村委会和村民自治组织应该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缺乏经费和管理能力,一些村委会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相对薄弱。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有效地开展基层治理活动。
对策建议:政府应投入更多的经费和资源,支持村委会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提升其管理能力。
同时,应该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委会和自治组织的建设和运作,以提高其运作效率和有效性。
问题二:基层决策机制不完善在一些地方,村委会和村民自治组织缺乏有效的决策机制。
一些村民质疑村委会和自治组织的决策是否合理和公正,导致一些决策难以得到村民的认同和支持。
对策建议:政府应该完善基层决策机制,鼓励村民参与决策过程。
政府应该设立专业委员会,提供技术、管理和咨询支持,以确保决策合理和公正。
问题三:基层办事效率较低一些村委会和自治组织对工作流程和管理能力缺乏思考和培训。
因此,办事效率较低,影响了基层治理的推进。
对策建议:政府应该加强村委会和自治组织的工作培训,提高其管理和服务水平。
政府应该支持这些组织通过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来改善运营效率,帮助实现基层治理的目标。
问题四:农村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缺乏信用体系对基层治理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许多农民往往不相信乡村基层组织,并将矛头指向难以信赖的基层组织,这也导致一些农民的合法利益难以得到满足。
对策建议:政府应该加强对现有的农村信用体系的监管,鼓励银行、保险、担保等机构进入农村,为农民提供更好的信用服务。
与此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高农民的信任和相信基层组织的信用等级。
结论乡村基层治理的发展在整个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乡基层治理是指在乡镇一级对辖区内社会事务进行组织管理和服务的工作,它在推动农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改善农民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历史原因、体制问题以及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乡基层治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乡基层治理存在决策单一、民主监督薄弱的问题。
在乡镇一级,有些领导干部偏向一家人或者少数干部的意见,不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导致决策失当、脱离实际。
对于这种问题,需要建立健全民主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
要充分发扬民主,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尤其是涉及重大事项的决策,要广泛征求意见、听取不同声音,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公正性。
乡基层治理存在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足的问题。
一些基层干部的思想观念不够先进,工作作风不够务实,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事务无法顺利推进。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方面,加强干部培训,提高干部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变能力。
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对乡镇干部进行绩效评价,加强对干部的激励和约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乡基层治理中存在一些农民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的问题。
在一些地方,由于乡村治理机制不健全,一些农民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护,例如土地承包权不稳定、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混乱等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方面,要建立土地承包制度的稳定保障机制,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不受侵犯。
要加强对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乡基层治理还存在一些乡村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
由于乡村地区资源有限,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较少,导致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相对较低。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方面,要加大对乡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加对乡村经济的投入,促进乡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供更多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与对策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与对策“ 一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然而客观实际表明,现阶段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笔者依据对湖北省一些农村区域的社会调查,认为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分析和研究。
(一)权力结构失衡所谓权力结构失衡,此处主要“是指农村在基层政权组织体系内,由于党政关系、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三者之间关系未理顺而导致政权运作不畅的一种无序状态”(注:刘然、舒德焱、胡良琼:《中国农村政治》,成都出版社,1996年版,第105、115页。
)。
以党政关系而言,则突出地表现为某些乡镇党组织违反国家宪政体制,过分地干预乡镇人大与政府的事务,使政权的运行机制失调和功能萎缩;以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而言,乡镇人大权力“软化”而乡镇政府权力过分“硬化”的现象很普遍。
由于上述基层政权组织体系内的部分行为主体超出宪政体制和法律上的规定,使得各行为主体不能各司其职,造成政权非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的运作,并导致权力结构失衡的不合理的现象产生。
(二)政权功能的削弱和柔弱农村基层政权功能的削弱表现在权力机关的职能不能落实;而其功能的柔弱则表现在行政机关的管理职能和政治职能失调。
就前者而言,其显著特点是:①乡镇人大的立法活动明显地滞后于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迫切需要,尤其是滞后于农村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②乡镇人大不能有效地履行其领导权和监督权,法定的最高权威往往名不副实;③乡镇人大会议既不经常也不正常。
人大会议或常年不开,开了也往往被党委会议或政府会议取代或“挪用”。
再以后者而言,首先应该指出,“权力机关权力的‘软化’并不能导致政府机关功能的‘硬化’”(注:刘然、舒德焱、胡良琼:《中国农村政治》,成都出版社,1996年版,第105、115页。
)。
这是因为:①在很多的乡镇,政府还没有根据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来改革机构、转变职能;②也有些乡镇行政体制改革不配套,不深入,因而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③乡镇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政治职能失调。
基层政权问题与对策
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突出问题和对策建议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充满机遇与挑战,农村多数基层政权建设卓有成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倾向性的突出问题,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产生严重后果。
一、突出问题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突出问题表现如下:第一,干部心态失衡,存在思想危机。
一些基层干部经受不住腐朽思想的侵蚀和诱惑,世界观、价值观发生蜕变,与党离心离德,为自己谋退路,以权谋私、违法乱纪。
当前,有的农村基层干部中还蔓延着一种浮躁之风,对发展事业、求名求利、改善生活期望值过高。
表现为急功近利,只看眼前,不顾长远;急于求成,头脑发热,脱离实际,想一炮打响,一举成功。
一些基层干部不安于农村,不安于其位,一门心思用在脱离农村、谋求更高的职位上。
有的为了出政绩,大干劳民伤财之事。
有的跑官要官,不择手段。
这种浮躁之风已严重影响到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第二,政府权威失灵,存在政治危机。
我国农村基层政权曾经是很有权威的。
一些地方现在不行了,农民对基层政权缺乏信任和认同感,许多农民根本不听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的,“你让他住东他偏往西”,令基层干部无可奈何。
基层政府权威失灵,直接后果是政府的社会控制能力和动员能力下降,也就是基层政权退化。
第三,财政收入失源,存在生存危机。
据调查,全国大部分地区乡、村两级有债务,有的地方几乎村村、镇镇有债务。
从全国看,80%左右的乡镇难以足额按时发放工资。
有些农村基层干部人心惶惶,他们一不知道乡镇政府的前景如何,二不知道自己的出路何在。
村级财政状况更不容乐观。
随着税费改革的推进,村级组织的合法收入锐减,加之征收困难,没有一分钱收入的“空壳村”越来越多,有的地方“空壳村”高达60%以上。
这些地方的村“两委”已陷入“无米之炊”的境地,靠自身能力生存下去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第四,社会管理失控,存在安全危机。
在一些农村,党和政府的声音几乎听不到,宗族组织、宗教组织、各种非法宗教迷信甚至邪教组织、黑社会组织却大行其道,一手遮天。
当前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因应之道
当前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因应之道当前基层治理是指在国家政权建设中,为了适应和满足现代社会分工、社会关系多元复杂化的要求,政府采取一系列制度安排和管理行为,以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问题。
在基层治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及时解决。
本文将从当前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其因应之道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当前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1. 权责不清:在一些基层政府和公共服务机构中,权利的行使与责任的承担不够清晰明确。
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够权责分明,导致了一些公共事务处理不及时不准确;另一方面是一些公共服务机构中,工作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边界不够清晰,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责任心不强。
2. 基层干部素质不高:在一些基层政府部门中,一些基层干部的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出现腐败现象。
这不仅影响了基层政府的形象,还严重影响了基层治理的有效性。
3. 公共服务不平等:在一些基层地区,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依然存在一些地区、人群得不到应有的公共服务资源,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
4. 民主参与不足:在一些基层地区,居民对于基层治理的参与意识较低,缺乏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和诉求能力,一些政府决策缺乏民意基础。
二、【其因应之道】1. 加强事权和责任的划分:加强地方政府各部门之间事权和责任的划分,明确职责和权限的界限。
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事权与责任相匹配。
2. 加强干部培训和考核: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考核,提升其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
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基层干部更有效地履行职责。
3. 均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加强对基层地区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促进资源均衡、公平分配,确保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4. 加强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加强对基层社区的民主建设,鼓励居民参与基层治理,增强市民维权和诉求意识。
建立健全的社会监督机制,保障政府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五篇范例)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五篇范例)第一篇: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政治文明取得的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十七大指出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政治权利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任务。
近年来,政治发展所取得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所蕴藏的一些矛盾与问题,为了实现更高层次的政治民主化,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些矛盾与问题,同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对策,理性的对待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现状。
关键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问题对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尤其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对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要求把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摆在一个重要的战略地位上。
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有力的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更能巩固我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
通过对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村民自治与现行政治体制之间的冲突,村民自治与各种腐蚀民主自治的因素之间的冲突,村民民主意识淡薄,参政能力不高,村民监督措施较为乏力以及欠发达地区村民自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在新形势下,如何建设农村基层民主,达到真正实现农民当家做主,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一个和谐、文明、协调的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在通过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包括协调各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等,相信这会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当然,由于知识面的缺陷,经验的不足,本文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希望以后可以吸取经验,取精华,去糟粕,提高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
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要:基层治理是指在我国政府组织体系中,乡镇、社区、村庄等直接面向社会群众进行管理和服务的层级。
然而,基层治理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不对称、权力任性、参与度不高等。
本文旨在探究基层治理问题的根源,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
一、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 信息不对称问题:基层政府在信息传递中存在自由掌握信息、不对外公开的倾向。
信息不对称导致部分决策是由少数人或者权力者单方面决定,很难反映广大居民的意见和需求,影响了基层治理的公平性。
2. 权力任性问题:在基层治理中,权力滥用和不作为是常见问题。
一些基层干部在决策过程中存在私心和贪婪的倾向,以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为重而忽视了整体利益,影响了基层治理的效能。
3. 参与度不高问题:基层治理的参与度普遍较低,居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意愿不高。
这一方面是因为居民缺乏意识和动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基层政府缺乏有效的参与机制和激励手段。
缺乏社会参与导致了基层治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不足。
二、基层治理存在问题的根源1. 制度设计不完善:我国基层治理体系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制度缺乏约束力和明确性,导致基层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容易滥用。
另一方面,一些制度规定并不贴近实际需要,不利于基层治理的有机运行。
2. 经济利益驱动:由于基层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基层干部更注重短期利益而非长远发展。
这种经济利益驱动导致了基层治理中的一些问题,如权力滥用和资源浪费。
3. 素质不足:基层干部的素质问题也是基层治理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在一些地方,基层干部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导致基层治理效能低下。
三、改进基层治理的对策1. 完善信息公开机制:政府应加强信息公开,提高政府行政决策的透明度,加强与居民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使决策更加公开、公平、公正。
2. 强化权力监督:建立权力监督机制,对基层干部的权力行使进行规范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监督主体不明确
监督渠道不畅
监督效果不明显
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
农村基层政权 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滞后,不 能满足农民的 基本需求
0 1
农村基层政权 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资金不足, 缺乏有效的投 入机制
农村基层政权 公共服务设施 管理不规范, 服务质量有待 提高
0
0
2
3
农村基层政权 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缺乏统一 规划,资源浪 费和重复建设 现象严重
04
具体措施
拓宽政治参与渠道
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保障农 民的选举权和参与权
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 高基层干部素质和能力
完善基层自治制度,发挥村 民委员会的作用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提高农 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加强村民自治,保障村 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
监督权
完善民主评议制度, 对村干部进行民主评
议,加强群众监督
建立村务公开制度,及 时公开村务信息,接受
村民监督
建立村民议事会等民主 决策机构,让村民参与
决策过程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增加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资 金投入
优化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
完善财政资金监管机制
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 训力度
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农村基础设 施,提高农村生
产生活水平
完善农村教育、 医疗、文化、体 育等公共服务体
系
加强农村信息化 建设,提高农村
信息化水平
推进农村环境整 治,改善农村人
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层治理成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在基层治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基层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从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1. 资源不足问题基层政府作为基本单位,需要承担许多重要的职责,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共安全等。
但由于基层政府所拥有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资源都十分有限,因此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组织管理不规范问题由于土地规划缺乏科学和规范,在建设过程中,不少基层组织和企业涉嫌侵占农民耕地和宅基地,导致农民产生恶劣情绪。
3. 沟通渠道不畅通问题沟通渠道的不畅通导致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阻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对民众的了解程度,给治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4. 思想观念不足问题由于基层治理涉及到的面较广,存在一些由于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习惯而导致的治理难题,如基层干部的工作态度和服务质量等。
二、基层治理的对策1. 增加投入由于资源的缺乏和投入不足是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加大对基层治理的财政投入,包括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医疗设施、教育设施等的资金投入,为基层治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2. 规范管理政府需要加强对于土地规划、建设工程等的管理,包括加强对基层组织的监察和管理,加强项目审批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减少黑匣子工程、工程质量问题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
3. 推行信息化政府需加强与民众的沟通渠道,通过推行信息化手段,如建设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及时了解民情民意,在工作中及时回应民众要求,增加公众满意度。
4. 培育人才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与管理,推动基层干部对于治理工作的更深入、系统化的理解,并不断提升其工作水平、能力和舆情应对能力,进而提高基层治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结论总之,基层治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稳定器,包括增加投入、规范管理、推行信息化和培育人才等,都是解决基层治理问题的关键。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一、目前我乡乡村治理的基本情况近几年,我乡乃至全县的乡村治理主要是以乡政府为主导的国家机构和村(社区)自主组织相结合的治理方式。
乡村治理主体主要有乡政府中层以上干部、以村(社区)支书、主任为代表的“地方精英”。
他们一起对乡村的经济、社会、文化、社会事业进行管理,具有很强的行政化、强制化特点。
一般民众参与度不高,乡村的治理权力主要集中在本地精英和民众代表手中。
例如:XX社区某段时间环境卫生状况较差,需进行环境整治,对于这样一个决策问题,往往是由乡政府提出整治通知,派驻干部下村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研究整治事项,形成统一意见和方案后,在各小组落实,一般参与人员主要有:1-2名乡镇干部、1-2名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小组干部。
偶尔会有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不过参与度不高。
二、目前我乡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一)村民自治程度较低。
各村(社区)干部、群众对辖区内的事务管理,有较严重的等靠要思想,自治活力不足。
一是由于传统的政府主导的乡村治理模式下,存在利益瓜葛和权力垄断,甚者出现寻租现象。
基层政府不愿意下方过大权力给基层自治组织。
二是村(社区)自治主要体现在村“两委”班子自治,群众参与度低,导致村(社区)管理人员过多、效率低下等问题。
三是在乡村治理的法治化方面,公共权力行使不规范,治理主体的决策和权力实施过程中缺少必要有效的监督,造成治理的目标难以实现,农村社区发展较慢。
(二)基层自治组织自身建设不完善。
一是目前我乡农村基层自治组织主要是以“村两委”研究制定、落实乡村各项事务,村监委负责监督。
实际操作过程中,“村两委”表现比较强势,村监委对本村事务监督弱化。
不能独立自主开展村务公开事项,公开内容受村主要领导制约。
二是村委会设置的管理部门多而散,人员多,不能集中力量,办事效率低,会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三)优良的乡风民俗不断弱化。
优良传统的乡风民俗在乡村治理的约束性不断减弱,以前村民自觉筹资投劳,进行村公共设施建设,遇到争端和利益冲突,总会相互礼让,随着市场经济的兴盛,村庄道德规范被物化。
基层治理难题现状、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基层治理难题现状、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基层治理现状
基层负担过重,导致治理效能不高。
表现为“四多”:文件多、会议多、牌子多、督查检查考核多
原因分析
1.部门工作中心化、部门责任属地化问题突出
2.基层治理科层化、村级治理行政化问题突出
3.部分基层治理能力跟不上发展要求
对策建议
1.为基层减负。
对基层承担的繁杂任务进行删繁就简,以开具“负面清单”等形式将基层干部从各种形式主义的任务中解放出来。
2.明晰权责。
推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完善基层权责体系,理顺规范乡镇、村两级的主责主业
3.科学考评。
既要减负也要减“缚”和减“袱”,因地制宜制定和优化对基层的考核、问责机制。
4.群众自治。
发挥村级组织的引领作用,充分动员群众,将村民自治落到实处,让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基层政权存在不足及措施
基层政权存在不足及措施咱就说这基层政权吧,我在这基层也混了不少日子了,这里头的不足啊,我可看得真真儿的。
就说这人员配置方面,有时候那真叫一个乱。
我瞅着管事儿的那些同志,忙起来像个没头的苍蝇,到处乱转。
那脸啊,灰扑扑的,头发乱得像鸡窝,眼睛里满是血丝,一看就是没日没夜地忙。
为啥呢?人少事儿多呗。
上头千条线,下头一根针,啥事儿都得基层来落实。
就像村里要搞个卫生整治,又要搞什么文化宣传,就那几个人,怎么忙得过来?我就跟我们村主任说:“主任啊,这一天天的,您都快成孙猴子了,到处得去灭火。
”主任苦着脸说:“兄弟啊,你以为我想啊,就这么些人,只能硬着头皮上。
”再说说这资源分配,那也不均衡啊。
我见过有的社区,办公的地方那叫一个气派,桌椅都是新的,电脑啥的也都是高配。
可我们村呢?那办公室,破桌子烂椅子,一坐上去“嘎吱”直响,好像在抗议似的。
我去找镇上的领导反映,领导说:“这资源有限,得慢慢来。
”我就有点急了:“领导啊,我们这慢慢等,啥时候是个头啊?村里要发展,没点像样的装备咋行?”那咋办呢?我觉得啊,这人员配置得重新规划规划。
该增加的得增加,别老让基层的同志累成狗。
咱可以从大学生里招一些有志青年,他们有文化,有干劲。
我跟镇上管人事的老张说:“老张啊,你看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咱们基层又缺人,这不是一拍即合的事儿吗?”老张挠挠头说:“这倒是个好主意,不过这得上面批准啊。
”我说:“你赶紧往上反映反映啊。
”资源分配这一块呢,得建立个公平合理的机制。
不能有的地方富得流油,有的地方穷得叮当响。
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分配,那些贫困的地方就得多照顾照顾。
我就想啊,如果每个村每个社区都能有差不多的办公条件,大家干起活儿来也更有劲儿。
这政策执行方面啊,得加强培训。
不能让那些基层同志稀里糊涂地就开始干。
得把政策给他们讲透了,让他们知道为啥这么干,怎么干才是对的。
我跟村里的干部说:“咱可不能再瞎搞了,得好好学习学习政策。
”他们也都点头称是。
咱基层政权要是能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那咱老百姓的日子肯定过得更红火。
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引言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如权力过于集中、信息不对称、参与度低等。
本文将从这些主要问题出发,提出对策建议以推进基层治理的健康发展。
二、权力过于集中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在当前基层治理中,往往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少数人或个别领导者便能够决定大多数事务,并容易形成官员的任性行为和腐败现象。
另外,在制定政策和解决矛盾时缺乏广泛民意参与,则可能导致决策效果差强人意。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当采取以下对策:1. 推进权力下放:通过逐步实现事权下放和预算授权制度改革等措施,加强各级政府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并促使更多资源向基层倾斜。
2. 实行阳光透明:落实政务公开制度,加强对决策程序和决策结果的监督,让公众了解和参与政府工作,并监督政府行为。
3. 加强岗位责任和问责机制:建立健全基层干部考核、选拔等制度,加大违法违纪行为惩处力度,推动党风廉洁建设。
三、信息不对称导致民众权益难以维护在基层治理中,由于信息传递存在滞后性以及参与主体素质差异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导致公共资源分配不合理、管理缺乏效果以及民众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当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增加官方渠道发布的政务信息数量和更新速度,并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信息不平衡现象。
2. 建立投诉反馈机制:完善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构设置,并提供便捷的投诉渠道,确保民众知声言快、有效获得解决。
3. 推进数字化治理: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政府公开透明程度和民众参与度,营造更加公正、透明的社会环境。
四、基层治理参与度低导致民主意识淡薄在一些地区或社区中存在着参与程度低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很多重要事务只由少数人决策,而普通民众的意见和需求则无法得到充分表达。
农村工作中的基层治理问题及对策
农村工作中的基层治理问题及对策农村工作中的基层治理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农村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解决农村工作中的基层治理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I. 缺乏农村治理主体建设目前,农村基层治理中存在着缺乏治理主体的问题。
一方面,乡村干部数量不足,导致基层治理力量不充实。
另一方面,农村社会组织建设不健全,缺乏参与农村治理的志愿者和社区组织。
对策: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激发农村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
II. 农村基层治理信息不畅通在农村基层治理中,信息不畅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农村地域广阔,交通不便,信息传递难度大,导致农村居民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
对策:加强农村通信网络建设,普及互联网和手机等通信设施。
同时,鼓励设立农村信息中心,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方便居民了解政策、反映问题和参与决策。
III. 农村基层治理中的权责不清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存在着权责不清的问题。
一方面,村级组织在农村事务管理中缺乏必要的权力,无法有效决策和执行政策;另一方面,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在职责划分上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
对策:明确村级组织在农村事务管理中的职责和权力,鼓励村级组织积极参与农村发展规划和决策过程。
同时,加强乡镇政府与村级组织的沟通与协调,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形成工作合力。
IV. 农村基层治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监督力量不足、反腐败机制不完善,导致一些贪污浪费和违纪违法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对策: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廉政风险防控意识。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日常监督和追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V. 农村基层治理中存在的资源分配不公问题农村基层治理中,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
乡政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乡政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乡政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引言乡政府是农村地方政府的基层组织,负责乡镇的管理和发展。
然而,乡政府在日常工作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乡政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问题分析1.官僚主义现象明显乡政府工作中官僚主义现象普遍存在。
一些干部过分追求形式主义,重视会议记录、文件报告等程序性工作,忽视真正的问题解决,导致决策执行效果低下。
另外,一些干部在处理群众事务时态度冷漠、推诿扯皮,没有及时解决问题。
2.工作责任不明确乡政府工作责任体系不够清晰。
部分干部不愿承担责任,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任务推诿和责任逃避的现象普遍存在。
同时,工作责任不落实也使得工作效率低下。
3.信息不对称乡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乡政府信息透明度不高,社会资源配置不公平。
同时,乡政府对农民需求了解不足,往往以自己的判断代替民意,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佳。
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滞后的问题。
由于财政压力、资源配置不均等原因,乡政府在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地区的发展受限。
三、对策建议1.加强干部培训,提高工作质量针对官僚主义问题,乡政府应加强干部培训,提高工作质量。
培养干部能力,引导他们关注真正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同时,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和考核,营造相互监督、竞争促进的工作环境。
2.建立明确的工作责任体系乡政府应建立明确的工作责任体系,明确领导层与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目标。
同时,加大对干部的奖惩力度,加强对工作责任的追究,推动干部承担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3.加强沟通与协调,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乡政府应加强与乡民的沟通与协调,改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设立多元化沟通渠道,如问政平台、调查问卷等,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和意见,为民众参与政府决策提供渠道,并及时反馈决策执行情况。
4.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面对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乡政府应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
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一、引言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基层治理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基层政府的服务能力和公共事务的有效运行。
因此,本文将分析并论述目前我国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改进和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二、主体部分1. 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在当前的基层治理中,缺乏对基层政府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评价的机制是一个普遍存在且突出的问题。
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由于信息不畅通、民众参与程度低等原因,导致了政府对执行工作难以进行监控。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全面的监督体系,完善对基层政府各项工作进行监测和考核,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向公众开放相关数据。
2. 资金管理不规范近年来,一些地方在项目资金使用上存在滥用、浪费等问题。
这与地方政府资金管理不规范密切相关。
需要建立更加严格的财务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测和审计,加大对资金使用情况的公开力度,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3. 政府服务不便民基层政府是距离群众最近、服务最直接的层级,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服务机构少、人员流动频繁等问题。
此外,政府服务往往存在程序繁琐、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
因此,在改进基层治理中,应当注重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优化窗口单位设置和人员管理机制,加快政务服务网建设,并通过互联网技术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4. Base64行为失信部分基层干部在执法执纪过程中存在以权谋私、索取好处等不正之风。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与社会公信力。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提升其职业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并建立健全惩罚机制来处理违纪违法干部。
5. 缺乏参与感当前的基层治理中存在很多民众参与度低的问题,导致了基层治理缺乏社会共识和公共支持。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培养公民意识,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
此外,还可以探索建立适应地方特点的咨询机构和参与平台,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有效对话和沟通。
农村工作中的基层治理问题与对策
农村工作中的基层治理问题与对策一、农村基层治理问题的存在与原因农村基层治理问题是农村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首先,由于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分散,信息传递和沟通不畅,导致基层治理存在难度。
其次,农村基层治理中普遍存在的“一把手”独揽大权问题,决策流程不透明,造成决策制定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和不公正。
此外,农村基层治理的民主参与机制不健全,群众参与意识薄弱,导致治理过程中民意无法得到充分反映和表达。
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对策为了解决农村基层治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一支专业化、素质高的基层干部队伍,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与水平。
其次,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等民主决策机制,促进农村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另外,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政策理论水平和服务意识,以提升基层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注重培养和选拔优秀的村干部,提高他们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其次,完善基层组织的运行机制,加强村民自治的法制化建设,确保决策程序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另外,加强基层组织与上级政府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合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增强基层组织的综合治理能力。
四、推进基层群众自治的对策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决策,提高村民自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加强对村民自治的法制化引导,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为村民自治提供依据和保障。
另外,加强村民议事会的建设,建立村务公开制度,让村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充分保障。
五、加强农村干部培训和考核的对策加强农村干部培训和考核,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建立健全干部培训机制,培养农村基层干部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其次,加强农村干部的政策理论学习,提高其政治素养和服务意识。
另外,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机制,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激励干部履职尽责,并实行糖衣炮弹式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乡镇基层政权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艰巨而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未能及时完全统一和协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作为我国基层社会行政“末梢”的乡镇政府,集中体现了各种矛盾和问题。
最近,笔者就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几个县的13个乡镇进行了调研,对其形成原因和如何解决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并在这里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问题及原因当前基层政权主要存在以下五个声面的问题:1、基层对政负债沉重。
乡镇债务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形成,至90年代末期才引起关注。
此时,相当部分乡镇因债务过于庞大而积重难返。
据有关专家调查,湖南桃源县每个乡镇都负债,其中,负债1000万元以上的有23个,负债2000万元以上的有15个,负债最高的达1.09亿元。
从我调查的13个乡镇来看,85%乡镇负了债,最多的达800余万元。
某乡总人口17254人,至去年底负债361万元,人均负债209.2元。
绝大多数的村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有些乡镇为了能“打开门、揭开锅”正常运转,向干部、向社会高利集资,向农信社借贷,并以此作缓解债务的方式,这必将引起新的债务。
在目前中央政府化解乡村债务的政策尚明朗的情况下,基层政府为消减债务可能侵犯农民利益、加剧干部腐败、激化矛盾、甚至动摇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为今后恶化政府与农民关系的潜流。
之所以背负沉重债务,主要原因是乡镇政府为完成上级政府的财政考核和大量投资高风险项目。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镇举债建设,搞“形象工程”及“发展产业、达标升级”等。
如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百万生猪”工程,末期的“万亩烤烟”基地以及发展村办企业等,耗费了乡村大量的财力、物力。
据调查,1997年一1999年某乡为带动农民种烤烟,建基地、育苗、租地、建烤房以及县、乡工作组伙食开支等全部由乡村负担,乡里为此背上15万元债务。
二是乡村两级收入下降。
尤其是在“三提五统”、农业税取消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经济严重减弱,甚至出现了农民“零负担”下的乡村经济“零收入”,导致乡、村两级干部正常支出严重不足,既影响干部队伍的稳定,也影响了基层政权的执政地位。
三是拖欠税费现象严重。
多年来,农民税费的收缴基本都是采用动员其自愿上交的办法,对那些不愿上交税费的农户,乡、村两级显得束手无策,而县里采取的政策是任务要完成,问题不能出。
乡里为保稳定,只能收多少算多少,实在没办法只能由乡村干部自己垫付。
农户的欠款收不上来,该上交县财政的税费任务又要全额及时上缴,容易形成理不清的“债务链”,加速乡镇经济的恶性循环。
某村近三年来村干部垫付上交税费13.78万元,仍欠乡镇税费7.82万元,而该乡为了完成县里下达的财政任务,只好又先替该村垫缴欠税部分,形成难解的债务链。
四是债滚债,“雪球”增大,造成乡镇债务逐年攀升。
五是乡镇财政包干体制直接导致乡村负债。
九十年代初,县对乡实行财政包干,由于乡镇财政缺口大,县里给各乡下达各项经济任务逐年增加(主要是指农特税,生猪税等),乡里完不成任务只好垫交。
据调查,某乡人口3. 8万,该乡从2002年一2004年三年共垫交各种经济指标任务款(税款)135. 7万元。
六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改造、水利设施修缮建设等公益事业导致乡级负债。
多年来,由于国家财政用于这方面的投入较少,而乡镇可用财力又少,公益事业的投入基本上都是靠向金融机构借贷甚至拖欠工程款。
这方面相当普遍,有的占总债务的比重还较大。
例如,某乡投资公益事业负债120万元,占该乡总债务的33. 24%。
2、基层党组织缺乏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总体上是健康发展的,但少数农村党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淡化、宗旨意识褪化、组织纪律弱思想观念僵化、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党员年龄老化严重。
据统计,我市农村党员的平均年龄近50岁,党员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村占的比重较大,许多村多年来未发展新党员。
如某乡15个支部连续两年未发展一名党员的村就有2个。
二是外出务工党员增多。
随着农村务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外出务工的党员也逐年增多。
如某县70多万人口,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5万,外出务工党员1400余人,占党员总数的6.9%,有的村外出务工党员人数竟占到该村党员总数的42%。
由于打工区域的不确定及农村党员履行义务自觉性的下降,导致外出务工党员这支特殊的流动群体管理难:一方面“老弱病残”党员“走不动”,另一方面务工党员外出打“游击”,一年下来难以开好一个支部大会。
3、基层政权行政能力弱化。
一是乡镇政府行政机构设置上普追存在“条块分割”问题。
有些理应下放给乡镇政府直接管理的,却被上级职能部门所把持(这些乡镇部门机构大多有利可图);有些需要由上级职能部门业务指导和行政管理的乡镇事业单位,却被上级职能部门当作“包袱”甩给乡镇政府管理。
尤其是前者,这些由上级职能部门实际管理的乡镇部门机构,往往不愿服从乡镇政府的管理或领导,更为严重的是,它们在一定范围内行使着本来属于乡镇政府的职权,从而削弱了乡镇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权威,将乡镇政府架空、肢解为一级不完全的政府。
这些部门机构就像各国派驻在联合国的代表机构,它们住乡镇政府的房子,享受乡镇政府的福利待遇,却可以不听乡镇政府的“调遣”;它们各自掌管着一个方面的权力,各自为政。
乡镇政府对这些部门机构毫无办法,“叫不应”也“管不着”,只好放任不管。
这种局面既不能对乡镇社区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也不能给农民提供完善服务。
二是乡镇政府行政机构设置上普遍存在职能不清的问题。
由于“政、企”、“政、事”和“政、经”不分,乡镇政府及其下属行政机构“该管的没管或者没有管好”,或者“管了不该管的事”。
乡镇政府插手企事业和经济组织内部事务,而一些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组织又担当了本属于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
三是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矛盾。
上级党委、政府把工作任务和指标层层“下压”,而乡镇处于最底层,只有硬着头皮上,“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对下还要保稳定,存在“上”与“下”的矛盾。
4、民间非政府力量逐年增大。
一是宗教、宗族势力有所抬头,如某县已登记的宗教场所240所,非佛非道的场所(指方神庙类)达295处,仅去年一年依法取缔的非法场所就达51所;近年来各地宗族势力也在逐渐抬头,有的甚至严重影响村干部的选举工作。
这些都导致农村基层精神文明有所滑坡。
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就业形式、生活方式、价值标准的多元化变化直接导致了社会的分化,个人自由度增加,对政府的依附性减少。
农村新富阶层的迅速崛起,冲击了农村社会权威体系,使农村社会由以前的党政单一权威制向多元权威制转变。
5、少数乡村干部工作热情不高。
一方面乡镇干部待遇偏低。
乡镇干部与县直关干部同为国家公务员,却待遇不一,国家规定的170元补助性工资以及菜篮子补贴乡镇干部都得不到保障。
据调查,乡镇干部月平均工资684元,每月工作性支出约200元(含摩托车交通费,通讯费,每年报刊摊派,各项捐款等),用于家用仅剩484元,而乡镇干部“一头工,一头农”现象突出,生活较为贫困。
另一方面乡镇干部政治地位较低。
例如,乡镇科级领导干部大多从县直机关下派,从乡镇一般干部中直接提拔的较少。
乡镇一般干部进城工作率也还不到8. 5%,缺乏城乡交流,影响了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
此外,乡镇干部在许多工作中没有执法权,难以依法行政,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干部的工作热情。
二、对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政权建设,要从理顺体制、转变职能等方面入手,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
当前基层政府大包大揽,管得过多过宽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
特别是基层政府热衷于直接投资推动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少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行政管理科学要求基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从经济建设向公共管理转型。
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职能定位。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政府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基层政府职能应该以向社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搞好社会管理,创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为主。
二是树立现代政府理念。
要摒弃政府权力包揽一切的旧观念,树立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理念,使政府从具体参与经济建设活动中脱身出来,把企业、中介组织和个人能够解决的问题交给社会处理,把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到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上来。
当前,基层政府的工作重点应放在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它对统筹城乡经济、破解“三农”、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政府管理创新。
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转变行政管理方法,充分运用间接管理手段和动态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2、积极化解乡镇债务,理顺乡镇管理职能。
我国政权运作是一种“压力型体制”,任务层层下压,导致各级政府将事权下移,最终都落在行政链条最低端的乡镇头上。
乡镇头顶着计划生育、财政税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招商引资、中心工作等“一票否决”的悬剑。
近年来,乡镇政府求发展、保稳定的任务越来越重,但是越来越紧张的财政使乡镇的调控能力愈来愈弱,条块不协调,使乡镇的权力愈来愈小。
乡镇范围内,几乎凡是有权的、具有吸纳能力的所站全都收编上划,诸如税务、国土、工商、财政、公安等,乡镇政府的行动不仅常因之受掣肘,而且还常常要为他们支付许多费用。
这种权力与责任不对等的体制削弱了乡镇一级政权的调控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
要协调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关系,提高基层行政效能,一方面要强化措施,积极化解乡村债务。
及时有效地化解乡村债务是从根本上维护农村社会温度的基础,也是保证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的关键。
一是削减高息借债,对乡村所欠的私借公用部分,要在清理核实的基础上,通过双方协商按照国家有关民间借贷利率规定个人借贷利率(月息10%以下)。
二是对农民拖欠的税款要依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能减免给予减免,有能力偿还的要依据法律手段予以征收。
三是对以集体名义为企业借(贷)款形成的债务,一律划转给企业,由其负债偿还,企业已合并、转制的,由新企业偿还,企业已经倒闭的,可先挂账,企业已经租赁经营承包的,从租赁费中划转偿还。
四是统筹考虑,倾斜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根据不同情况,一方面核销银行贷款的死帐,另一方面区别对待,对一些“合理”,国家逐年拔出专款予以化解。
五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精减机构人员。
农业税取消后,乡村干部工作量大减,应严格按照2003年农村税费配套改革要求,严格执行乡于部编制,逐步消化超编人员。
另一方面要对乡镇政权设置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