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乡镇基层政权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乡镇基层政权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艰巨而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未能及时完全统一和协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作为我国基层社会行政“末梢”的乡镇政府,集中体现了各种矛盾和问题。
最近,笔者就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几个县的13个乡镇进行了调研,对其形成原因和如何解决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并在这里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问题及原因
当前基层政权主要存在以下五个声面的问题:
1、基层对政负债沉重。
乡镇债务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形成,至90年代末期才引起关注。
此时,相当部分乡镇因债务过于庞大而积重难返。
据有关专家调查,湖南桃源县每个乡镇都负债,其中,负债1000万元以上的有23个,负债2000万元以上的有15个,负债最高的达1.09亿元。
从我调查的13个乡镇来看,85%乡镇负了债,最多的达800余万元。
某乡总人口17254人,至去年底负债361万元,人均负债209.2元。
绝大多数的村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有些乡镇为了能“打开门、揭开锅”正常运转,向干部、向社会高利集资,向农信社借贷,并以此作缓解债务的方式,这必将引起新的债务。
在目前中央政府化解乡村债务的政策尚明朗的情况下,基层政府为消减债务可能侵犯农民利益、加剧干部腐败、激化矛盾、甚至动摇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为今后恶化政府与农民关系的潜流。
之所以背负沉重债务,主要原因是乡镇政府为完成上级政府的财政考核和大量投资高风险项目。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镇举债建设,搞“形象工程”及“发展产业、达标升级”等。
如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百万生猪”工程,末期的“万亩烤烟”基地以及发展村办企业等,耗费了乡村大量的财力、物力。
据调查,1997年一1999年某乡为带动农民种烤烟,建基地、育苗、租地、建烤房以及县、乡工作组伙食开支等全部由乡村负担,乡里为此背上15万元债务。
二是乡村两级收入下降。
尤其是在“三提五统”、农业税取消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经济严重减弱,甚至出现了农民“零负担”下的乡村经济“零收入”,导致乡、村两级干部正常支出严重不足,既影响干部队伍的稳定,也影响了基层政权的执政地位。
三是拖欠税费现象严重。
多年来,农民税费的收缴基本都是采用动员其自愿上交的办法,对那些不愿上交税费的农户,乡、村两级显得束手无策,而县里采取的政策是任务要完成,问题不能出。
乡里为保稳定,只能收多少算多少,实在没办法只能由乡村干部自己垫付。
农户的欠款收不上来,该上交县财政的税费任务又要全额及时上缴,容易形成理不清的“债务链”,加速乡镇经济的恶性循环。
某村近三年来村干部垫付上交税费13.78万元,仍欠乡镇税费7.82万元,而该乡为了完成县里下达的财政任务,只好又先替该村垫缴欠税部分,形成难解的债务链。
四是债滚债,“雪球”增大,造成乡镇债务逐年攀升。
五是乡镇财政包干体制直接导致乡村负债。
九十年代初,县对乡实行财政包干,由于乡镇财政缺口大,县里给各乡下达各项经济任务逐年增加(主要是指农特税,生猪税等),乡里完不成任务只好垫交。
据调查,某乡人口3. 8万,该乡从2002年一2004年三年共垫交各种经济指标任务款(税款)135. 7万元。
六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改造、水利设施修缮建设等公益事业导致乡级负债。
多年来,由于国家财政用于这方面的投入较少,而乡镇可用财力又少,公益事业的投入基本上都是靠向
金融机构借贷甚至拖欠工程款。
这方面相当普遍,有的占总债务的比重还较大。
例如,某乡投资公益事业负债120万元,占该乡总债务的33. 24%。
2、基层党组织缺乏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总体上是健康发展的,但少数农村党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淡化、宗旨意识褪化、组织纪律弱思想观念僵化、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党员年龄老化严重。
据统计,我市农村党员的平均年龄近50岁,党员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村占的比重较大,许多村多年来未发展新党员。
如某乡15
个支部连续两年未发展一名党员的村就有2个。
二是外出务工党员增多。
随着农村务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外出务工的党员也逐年增多。
如某县70多万人口,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5万,外出务工党员1400余人,占党员总数的6.9%,有的村外出务工党员人数竟占到该村党员总数的42%。
由于打工区域的不确定及农村党员履行义务自觉性的下降,导致外出务工党员这支特殊的流动群体管理难:一方面“老弱病残”党员“走不动”,另一方面务工党员外出打“游击”,一年下来难以开好一个支部大会。
3、基层政权行政能力弱化。
一是乡镇政府行政机构设置上普追存在“条块分割”问题。
有些理应下放给乡镇政府直接管理的,却被上级职能部门所把持(这些乡镇部门机构大多有利可图);有些需要由上级职能部门业务指导和行政管理的乡镇事业单位,却被上级职能部门当作“包袱”甩给乡镇政府管理。
尤其是前者,这些由上级职能部门实际管理的乡镇部门机构,往往不愿服从乡镇政府的管理或领导,更为严重的是,它们在一定范围内行使着本来属于乡镇政府的职权,从而削弱了乡镇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权威,将乡镇政府架空、肢解为一级不完全的政府。
这些部门机构就像各国派驻在联合国的代表机构,它们住乡镇政府的房子,享受乡镇政府的福利待遇,却可以不听乡镇政府的“调遣”;它们各自掌管着一个方面的权力,各自为政。
乡镇政府对这些部门机构毫无办法,“叫不应”也“管不着”,只好放任不管。
这种局面既不能对乡镇社区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也不能给农民提供完善服务。
二是乡镇政府行政机构设置上普遍存在职能不清的问题。
由于“政、企”、“政、事”和“政、经”不分,乡镇政府及其下属行政机构“该管的没管或者没有管好”,或者“管了不该管的事”。
乡镇政府插手企事业和经济组织内部事务,而一些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组织又担当了本属于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
三是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矛盾。
上级党委、政府把工作任务和指标层层“下压”,而乡镇处于最底层,只有硬着头皮上,“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对下还要保稳定,存在“上”与“下”的矛盾。
4、民间非政府力量逐年增大。
一是宗教、宗族势力有所抬头,如某县已登记的宗教场所240所,非佛非道的场所(指方神庙类)达295处,仅去年一年依法取缔的非法场所就达51所;近年来各地宗族势力也在逐渐抬头,有的甚至严重影响村干部的选举工作。
这些都导致农村基层精神文明有所滑坡。
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就业形式、生活方式、价值标准的多元化变化直接导致了社会的分化,个人自由度增加,对政府的依附性减少。
农村新富阶层的迅速崛起,冲击了农村社会权威体系,使农村社会由以前的党政单一权威制向多元权威制转变。
5、少数乡村干部工作热情不高。
一方面乡镇干部待遇偏低。
乡镇干部与县直关干部同为国家公务员,却待遇不一,国家规定的170元补助性工资以及菜篮子补贴乡镇干部都得不到保障。
据调查,乡镇干部月平均工资684元,每月工作性支出约200元(含摩托车交通费,通讯费,每年报刊摊派,各项捐款等),用于家用仅剩484元,而乡镇干部“一头工,一头农”现象突出,生活较为贫困。
另一方面乡镇干部政治地位较低。
例如,乡镇科级领导干部大多从县直机关下派,从乡镇一般干部中直接提拔的较少。
乡镇一般干部进城工作率也还不到8. 5%,缺乏城乡交流,影响了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
此外,乡镇干部在许多工作中没有执法权,难以依法行政,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干部的工作热情。
二、对策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政权建设,要从理顺体制、转变职能等方面入手,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
当前基层政府大包大揽,管得过多过宽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
特别是基层政府热衷于直接投资推动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少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行政管理科学要求基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从经济建设向公共管理转型。
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职能定位。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政府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基层政府职能应该以向社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搞好社会管理,创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为主。
二是树立现代政府理念。
要摒弃政府权力包揽一切的旧观念,树立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理念,使政府从具体参与经济建设活动中脱身出来,把企业、中介组织和个人能够解决的问题交给社会处理,把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到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上来。
当前,基层政府的工作重点应放在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它对统筹城乡经济、破解“三农”、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政府管理创新。
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转变行政管理方法,充分运用间接管理手段和动态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2、积极化解乡镇债务,理顺乡镇管理职能。
我国政权运作是一种“压力型体制”,任务层层下压,导致各级政府将事权下移,最终都落在行政链条最低端的乡镇头上。
乡镇头顶着计划生育、财政税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招商引资、中心工作等“一票否决”的悬剑。
近年来,乡镇政府求发展、保稳定的任务越来越重,但是越来越紧张的财政使乡镇的调控能力愈来愈弱,条块不协调,使乡镇的权力愈来愈小。
乡镇范围内,几乎凡是有权的、具有吸纳能力的所站全都收编上划,诸如税务、国土、工商、财政、公安等,乡镇政府的行动不仅常因之受掣肘,而且还常常要为他们支付许多费用。
这种权力与责任不对等的体制削弱了乡镇一级政权的调控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
要协调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关系,提高基层行政效能,一方面要强化措施,积极化解乡村债务。
及时有效地化解乡村债务是从根本上维护农村社会温度的基础,也是保证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的关键。
一是
削减高息借债,对乡村所欠的私借公用部分,要在清理核实的基础上,通过双方协商按照国家有关民间借贷利率规定个人借贷利率(月息10%以下)。
二是对农民拖欠的税款要依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能减免给予减免,有能力偿还的要依据法律手段予以征收。
三是对以集体名义为企业借(贷)款形成的债务,一律划转给企业,由其负债偿还,企业已合并、转制的,由新企业偿还,企业已经倒闭的,可先挂账,企业已经租赁经营承包的,从租赁费中划转偿还。
四是统筹考虑,倾斜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根据不同情况,一方面核销银行贷款的死帐,另一方面区别对待,对一些“合理”,国家逐年拔出专款予以化解。
五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精减机构人员。
农业税取消后,乡村干部工作量大减,应严格按照2003年农村税费配套改革要求,严格执行乡于部编制,逐步消化超编人员。
另一方面要对乡镇政权设置进行改革。
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考虑实行乡镇自治,取消乡镇政权,将目前乡镇政权从国家行政组织变成杜区自治组织,或者是把乡镇作为县级派出机构,大幅度精筒人员和职能。
3、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强调事权与对权相对应。
目前我国县乡两级财政收入只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21%,而县乡材政供养人口却占全国财政供养人口的71%。
地方的财政能力减弱,但承担的各种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的任务并没有相应减少,尤其是乡镇一级在对财政分配方面处于最不利的地位。
要从体制上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以立法的形式,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范围、权力运行方式、利益分配结构、承担的责任和展行的义务等明确下来。
义务教育、卫生保健、社会救济等基础性的社会公共服务应该由中央承担,在地方承担的任务方面,省、市、县各级的侧重点也应该明确。
4、整合农衬政治资源,提高社会动员能力。
由于农村材政经费短缺、基层党组织影响力减弱等因素,党政机构对社会的直接控制能力减弱,动员能力下降。
整合农村政治资源、提升基层党政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是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一项紧迫任务。
首先,要扩大党员覆盖面。
要吸纳农村新精英进入党组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积极培养和发展农村经济能人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把他们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积极引导他们把个人致富与群众致富结合起来,更好地配合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增强党组织的权威性。
其次,要积极拓展基层政治参与渠道。
推行选举制度改革,农村基层党政领导实行直接选举;改革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分配方式,名额适当向农村精英倾斜;加强与新兴社会组织的沟通,畅通民意收集和反映渠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参政意识。
第三,要努力培育农村社会组织,提高农村社会的组织程度。
随着“公司+基地+农户”等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出现,有必要引导农户组织和参与一些以互惠互助、发展经济为目的的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更好地适应社会化生产和参与市场流通的需要。
第四,要合理组织安排一些社会公共服务活动,比如兴修水利、修筑村道等,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使群众既得到实惠又受到教育,增强基层组织的向心力。
5、改善基层干部待遇,提高基层干部综合素质。
一方面要提高基层干部的待遇。
严格按〈〈公务员法〉〉保证乡镇干部的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和正常的福利补贴,要从政治上多关心和培养乡镇干部。
县级以上财政要把乡镇条块差额拨款站所人
员工资和村干部的工资纳入上级财政预算并予统发,减轻乡级财政负担。
另一方面要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既要开阔基层干部的视野,夯实理论基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又要学习现代科技、管理、经济、法律等知识,努力提高带领农民发展致富的能力和解决各种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重视抓好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建立起一支能力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
要注意在实践中锻炼农村基层干部,及时总结推广典型。
同时多创造条件组织基层干部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在学习交流中得到启迪合提高。
要建立完善干部管理体系,在定机构、定编制、定职数、定岗位的的基础上,对一些界定不够清晰的职责进行重新调整,对一些重叠交叉的职责进行重新划分,建立健全一套完备的干部考评体系,树立科学的政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