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数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与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交通与数学》。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已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教材分析:
“交通与数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以“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计算和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作支撑。
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综合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运用已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平时你们是怎样上学的?从家到学校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2.同学们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与数学有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交通与数学》(板书课题:交通与数学)
3.出示卡通人物
有几位我们熟悉的好朋友,今天也来咱们学校上学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
原来是喜羊羊、小丸子、机器猫。
二、新知探索
1.活动一:喜羊羊上学
(1)出示喜羊羊背着书包去上学的两幅情境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发现数学信息。
问:这两幅图一样吗?有什么变化?还发现了什么?
(3)整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喜羊羊从家到学校用了10分钟;
喜羊羊每分钟走65米。
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喜羊羊从家到学校大约走了多少米?
(5)如果中午回家,喜羊羊每天上学放学大约走多少米?
同桌合作,动手画一画并尝试解决问题。
2.活动二:小丸子上学
(1)小丸子唱着《上学歌》高高兴兴的出门了,我走哪条路好呢?
(2)小丸子上学有几条路可以走?你建议小丸子走哪条路?为什么?
(3)出示路段的长度,你估计哪条路最近?
(4)请在练习纸上的图中标出。
算一算最近的路有多少米?
(5)如果你是小丸子,你会选择哪条路上学呢?为什么?
3.活动三:机器猫上学
(1)喜羊羊和小丸子都上学去了,还有谁没有上学?机器猫还在家吃早餐呢!快迟到了,步行上学肯定是不行了,有办法!机器猫变出了一辆小汽车,开车去上学。
你有什么要提醒他的吗?(2)出示机器猫开车上学的图,注意交通标志牌。
(3)你认识这些交通标志牌吗?说说他们表示什么意思?
(4)你认识这些交通标志牌了吗?交通标志可以怎样分类?
(5)既然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交通标志,那我们在生活中就要按照它们来做,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
4.活动四:上楼梯
(1)喜羊羊、小丸子、机器猫都到了教学楼前,他们的教室在4楼,机器猫飞上去了,离上课还有1分多钟喜羊羊和小丸子上一层楼需要20秒,他们一分钟能从一楼上到四楼吗?
(2)请你仔细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告诉你身边的其他同学。
(3)学生说出理由,教师多媒体演示配合。
(6)跟同桌说一说你家住几楼,你回家需要上几层楼梯。
三、实践应用
周末了,喜羊羊、小丸子、机器猫准备出去转转,他们听说咱们
西安有全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决定去看看。
你们知道在哪吗?
1.出事主题图,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
起步价7元(含2 Km)
2元∕Km
2.学生说一说对数学信息的理解。
3.出租车行驶2km需付多少元?3km呢?5km呢?
4.从学校到大雁塔广场8Km,20元够吗?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这么
多和交通有关的问题,其实我们身边很多问题都和数学有关,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做个有心人就能发现了。
【板书设计】
交通与数学
65×10=650(米)4—1=3(层)
答:喜羊羊从家到学校3×20=60(秒)
大约走650米。
1分=60秒
答:一分钟能从1楼上到4楼。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
能运用自己已知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交通问题。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它需要教师去实践、丰富、完善。
基于此,我对教材的教学内容和顺序做了调整,同时结合教学情境,将课本上较枯燥的数学知识,放到形象、生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突出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基本理念,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原则。
使单一的教材生活化、形象化,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2.以人为本,鼓励自主学习,平等参与。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倡导自主学习,师生平等参与。
这堂课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通过创设情境,与学生一起平等的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用互动的评价,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使学生经历感受生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交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获取数学知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3、《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实践活动是以活动课为阵地,用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寓教于乐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欲望;用实践的形式锻炼学生,寓教于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才能;用数学的思想熏陶学生,寓教于思,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水平。
本节课虽是一节实践活动课,但并不是一节单纯的实践课,还是一节综合练习课。
本节课还承载了一定“练”的任务,为了学生本节课“练”有“法”可依,学生的实践活动顺利地开展,在第二环节,我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提出问题、解答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此类题的原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下一环节作了充分准备。
本节课虽是一节实践活动课,但也体现了数学课的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关注个体差异不够到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提出问题时优先让差生回答,如果差生都能理解了,也就意味着全体都理解了;在开始自主探究时,教师应提出:“不懂的同学请举手,也可以来到老师的身边和老师一起合作。
”;在反馈是也要时时关注差生,发现他们的思维误区。
只有这样做教学才是有效的,才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