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练习(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综合检测A卷附答案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综合检测A卷附答案解析

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2.在“吐鲁番地区发现了不少唐代前期的租佃契约,表明立契租佃制当时已经十分流行。

宋代租佃关系的第一个特征,是土地出租者与租佃者之间广泛采取了一种契约形式;第二个特征,是在租佃制下,客户已经有了迁移的自由。

”这说明唐宋时期A.均田制的广泛实行B.庄园经济的发展C.土地经营方式的改变D.自耕农经济的发展3.下表是摘引自古代史书中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叙述。

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出处论述《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汉书•元帝纪》“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

赀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赋”《后汉书》杜诗“迁南阳太守……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C.汉代手工业技术获得发展D.汉代政府实施重农政策4.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铁犁牛耕B.小农经济C.重农抑商D.闭关锁国5.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

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A.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B.血缘观念的淡化C.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D.君主专制的建立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八课时检测二十一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八课时检测二十一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含解析

课时检测(二十一)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018·杭州期中)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十分发达,唐朝时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唐朝只特许广州一口统一经营对外贸易D.唐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全球化意义解析:选B “瓷路”是宋元以来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称号,故A项错误;丝绸之路开通后,最远至西方的罗马,因为中国的丝绸在欧洲比较受欢迎,故被称为“丝国”,故B 项正确;“特许广州一口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为清朝所特有的现象,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唐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中国与西亚、东南亚部分国家往来,未体现“全球化”,故D项错误。

2.有学者研究表明,明朝时期的倭寇其实大多数是中国人,他们由于“海禁”政策而不能从事正常的海外贸易活动,而且沿海地少、多贫瘠,无法依靠农业生存,从而转向走私成为海盗,甚至借倭寇名义骚扰沿海地区。

该学者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 A.禁绝了民间的对外贸易B.扰乱了沿海地区的经济秩序C.旨在维护官方对外贸易D.削弱了中外之间的经济联系解析:选B “海禁”是严格禁止而非绝对禁止对外贸易,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海禁”政策扰乱了沿海地区经济秩序,影响了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存,迫使其转而成为海盗,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海禁”政策,而非官方对外的朝贡贸易,故C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中外经济联系,故D项错误。

3.《晏子春秋》中的“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韩非子·说林下》中的“买椟还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推行“重农抑商”B.商业意识增强C.社会转型加快D.经济管理规范解析:选B “重农抑商”是指重视农业生产,压制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活动,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商业活动的记载,可知当时商业意识增强,故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当时的商业活动,不能体现出春秋战国时期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商业活动,没有涉及经济管理规范,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

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

专题 02古代中国的经济【母题根源一】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母题题文】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尔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要素是A.交通方式的改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钱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别【答案】 D【试题分析】依据资料可知,山东是棉花的主要栽种地,江南商人将山东棉花运回江南,再运来棉布,说明江南地区是棉纺织的再加工地区,其纺织手工业较为发达。

由此可知,江南地区和山东地区的生产内容不一样,地划分工不一样,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别。

应选D。

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改革或差别,清除 A 项;明朝土地税收制度有必定调整,但对此影响不大,清除 B 项;钱币制度的变化对该现象不起主导作用,清除 C 项。

【命题企图】此题经过明朝中后期北方运河主要生产原料和南方主要生产成品这一史实考察南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别性,考察学生对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认识。

【考察修养】此题考察历史解说、时空观点等络B.生产专业化程度提升C.生产地区性分工的增强D.对全国性市场的依靠【答案】 D【分析】从常熟布“行贸于齐鲁之境者常什六”,河北“减少向江南购置棉布的数目,松江的棉布业便显衰落”可知 D 项正确。

从资猜中找不到商业网络成立和纺织业生产的分工和以及专业化的依照,A、 B 项不符合题意;只是常熟布行销齐鲁,加上河北农民织布不可以说明生产的地划分工“增强”,C 项错误。

7.( 2019 届贵州省高三高考教课质量测评)“明正统八年七月,浙江黄岩县民周来保、福建龙溪县民钟普福指引千余倭寇在(浙江)乐清县登陆,因为乐清防守严实,无处下手,遂又下海遁去。

”这则资料能够证明A.明朝闭关政策加剧了倭寇之乱B.明朝海禁政策阻挡了中外贸易C.明朝推行海禁有必定的合理性D.倭寇集体主假如由中国人构成【答案】 C【分析】依据“千余倭寇在(浙江)乐清县登陆,因为乐清防守严实,无处下手”可知明朝的海禁政策在必定程度上抵抗了外来的侵略和骚扰,拥有必定的合理性,应选C项;资料反应的是明朝海禁政策的合理性,加剧了倭寇之乱的说法不切合题意,故清除 A 项;阻挡中外贸易的说法无从表现,故清除 B 项;“千余倭寇”由中国人指引其实不可以证明倭寇的集体主假如中国人,故清除 D 项。

2019届高考历史备考二轮复习专题《中国古代史经济篇》精练卷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备考二轮复习专题《中国古代史经济篇》精练卷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备考二轮复习专题《中国古代史经济篇》精练卷(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高三·铜仁摸底)《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

材料反映了()A.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B.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2.战国时,赵国铸造了大量多种样式的青铜货币,其中布币是主要的货币样式;还有为适应与燕齐交界地区的商业交往而铸的刀币,以及受秦国影响而铸造的圜钱。

这说明当时赵国() A.手工业技术很发达B.具有工商立国思想C.一度取得霸主地位D.积极开展商贸活动3.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等法律极力限制不合规定的商业活动,禁止非商业单位经商,禁止官吏经商;统一商品价格,重要商品由国家专营。

秦的这些商业政策()A.为商业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B.限制了商业活动的正常发展C.缓和了当时的社会阶级矛盾D.沉重地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4.(2019届高三·成都期末)汉代盐铁专营后,拥有上千人规模的私营生产企业不复存在,地方诸侯被剥夺了最大的收入来源。

由此可见,盐铁专营()A.使官营手工业处于垄断地位B.极大削弱了地方割据力量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D.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政府5.以下是两汉人口的变化统计,据表分析可见()(国华制表) A.东汉大部分人口集中到长江流域B.古代中国经济区域出现渐变迹象C.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D.我国北方经济整体呈衰退的趋势6.北魏文成帝兴安元年(公元452年),陕城镇将崔宽看到弘农(今河南灵宝附近)这个地方出产的漆、蜡、竹、木价钱比南朝市场上便宜好几倍,于是他利用职权走私,发了大财。

这说明当时() A.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效卓著B.官商勾结营私之风盛行C.北方经济水平高于南方D.南北地区经济往来仍在继续7.《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

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原卷版)-备战2019高考历史6年高考真题分项版精解精析

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原卷版)-备战2019高考历史6年高考真题分项版精解精析

专题2 中国古代的经济1.(2019年福建文综13)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

读图7,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2.(2019年山东文综15)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

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3.(2019年高考新课标1文综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4.(2019年重庆文综03)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5.(2019年浙江文综38(2))(9分)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

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

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

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

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

(北京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课件

(北京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课件
结合所学,概述海上丝绸之路对唐宋社会经济的影响。(6分)
答案 (2)参考答案要点: 影响:海外贸易地域广阔,商品品种丰富,交易规模扩大;促进了以制瓷业为代表的手工业的繁
荣;广州作为海上丝路的重要港口,出现了新兴行业和外国人居住的“蕃坊”,成为国际都市。
解析 (2)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对外贸易。考生可依据材料信息总结出海上丝绸之路 对唐宋社会经济的影响。根据材料中“在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现了大量唐代瓷器 碎片”“在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滩和西沙群岛海域,也发现了……瓷器”,可归纳出中国当时 海外贸易地域广阔,商品品种丰富,交易规模扩大,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制瓷业的繁荣;从第二 段材料可得出广州因海上丝绸之路而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同时引发新兴行业的形成。
格局,因此①③符合题意。《农政全书》成书于明代,与“南宋”这一时间信息不符,排除②;
曲辕犁是唐代江东地区发明的适合南方水田耕种的生产工具,排除④。本题选B项。 方法技巧 巧用排除法解题 本题最简便的解法是用排除法,解题时抓住题干材料中的时间限定信息“南宋初年”,排除②
④即可。
2.(2018北京文综,15,4分)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 可以得出 (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答案 B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有地域限制,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则打 破了市坊分开的地域限制,故正确选项为B。 审题方法 解答材料类选择题要遵循论从史出原则。本题材料中“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 要集中在东西两市”表明商业店铺有具体地域限制。“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 各处”表明商业活动没有地域限制。前后对比可得出结论。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7讲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7讲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17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商业的发展1.(2017·课标全国Ⅰ,27)经济发展对等级秩序的影响2.(2017·课标全国Ⅱ,24)春秋战国之际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3.(2017·课标全国Ⅱ,26)唐朝时江南经济文化的发展4.(2015·课标全国Ⅰ,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5.(2015·课标全国Ⅱ,27)明朝前期对商品发展的影响6.(2014·课标全国Ⅱ,26)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交子”)7.(2013·课标全国Ⅱ,26)明朝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2017·课标全国Ⅱ,41)清雍正时期的经济政策2.(2016·课标全国Ⅱ,26)宋代土地政策3.(2014·课标全国Ⅰ,27)清代对外贸易与商品经济的发展4.(2013·课标全国Ⅰ,40)中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和政策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材补充『历史概念』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一条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主要有三条线路:即青藏线(唐蕃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其中青藏线兴于唐朝,发展较早。

『史论观点』宋朝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考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材补充『历史概念』1.朝贡贸易:主要指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

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重要地位。

高考历史真题演练【9】古代中国的经济(含答案)

高考历史真题演练【9】古代中国的经济(含答案)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第9课时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2019年广东学业)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财产平均分配 B.禁止土地买卖C.实行土地国有化 D.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解析:题干材料信息说明土地兼并严重,土地所有权不固定。

答案:D2.(2018年山东学业)我国自古以来流行着“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说法。

它所体现的是( )A.小农经济 B.重农抑商C.商品经济 D.重男轻女解析:本题考的是基础知识的掌握。

男耕女织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之一。

答案:A3.(2019年广东学业)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经济结构中,“织”指的是( )A.农业 B.官营手工业C.民族工业 D.家庭手工业解析:“女织”指的是家庭纺织业即家庭手工业。

故选D。

答案:D4.(2019年福建学业)“……它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

……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

”这里的“它”是指( )A.都江堰 B.坎儿井C.郑国渠 D.隋唐大运河解析:通过“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等字眼可得知该水利工程是战国时期修筑的都江堰。

答案:A考点2 手工业的发展1.(2019年广东学业)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

它们铸造于( )A.原始社会 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铸造繁荣时期。

答案:B2. (2019年浙江学业)下图是中国古代利用水力提高生产效率的一项装置示意图,这项装置主要应用于( )A.纺织 B.灌溉C.冶铁 D.制陶解析:本题考查图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答案:C考点3 商业的发展(2019年广东学业)宋代以前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一定场所内进行,这类场所被称为( )A.坊 B.市C.城 D.街解析:唐时期实行“坊市分开”制度,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3卷)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3卷)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3卷)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2.(4分)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3.(4分)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4.(4分)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5.(4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6.(4分)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

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析含答案解析

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析含答案解析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4,4分)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选项符合题意。

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选项说法错误;铁制生产工具的普及并非只在秦国一地,B选项排除;秦国的交通运输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多大优势,C选项排除。

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7,4分)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清朝租佃经济的发展,说明当时个体农耕仍然是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C选项符合题意。

明清时期的土地所有权仍然在地主手里,A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农业的生产利润问题,B选项排除。

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D选项排除。

3.(2019年江苏卷,1,3分)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用13块耕地……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可知,土地成为可以交换的物品,说明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度松动,故选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矩和裘卫之间的商业交易,没有涉及世袭制度的变化和对商业的抑制,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才出现的,故排除B、C项;矩和裘卫之间的交易和礼乐制度无关,故排除D项。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

一、农业
1、魏晋南北朝:士族庄园经济、寺院经济、均田制 土地制度:均田制(土地国有) (1)时间:北魏至唐中期 (2)目的: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巩固统治 (3)内容:北魏时,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 民一定量的土地,百姓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服徭役和兵 役。隋唐时推迟服役年龄,甚至可以输绢代役。 (4)意义:是中国古代一项比较完备的封建土地制度, 保证国家的徭役征发和赋税收入;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相对稳定,开垦的荒地增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的发展,推动北方少 数民族汉化。 (5)瓦解原因: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的频繁
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绣品
据莫高窟139窟晚唐 壁画女供养人衣图案 所绘的凤衔花枝图案
(2014·海南高考)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 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 明( )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解析 本题考查唐宋时期的手工业。题干材料中涉及的昌
南镇即景德镇,同时题干提供的信息表明这里因瓷器而名扬天
下,故D项符合题意。景德镇成为“瓷都”是在宋代,排除A项; B项在材料中未提及;C项错在“海内外”。
三、商业
1、魏晋南北朝时期(草市形成) (1)社会动荡,商业发展受一定影响,货币作用减小,物物交 换为主要交换手段 (2)北方发展时起时伏 (3)南方有小幅发展,商税成为东晋南朝主要来源
跟踪训练
(2015·福建文综)《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 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 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 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 材料反映了( )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201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中国古代史:02古代中国的经济

201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中国古代史:02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清代江南的租佃制【解析】“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可看出个体租佃经营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故选C项;“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不涉及土地所有权的变迁,排除A项;“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没有涉及农业生产的利润问题,而佃农的普遍,客观上说明地主有利可图或者说明利润丰厚,排除B项;“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这里的信息没有说明农产品的动向问题,不能说明商品化的程度,排除D项。

【答案】C2.(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汉代土地兼并与自耕农经济【解析】重农抑商的政策始于商鞅变法时期,封建社会基本沿用这一政策,故A项错误;由材料“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货币税收加重了富商大贾对自耕农的剥削,因而影响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税收情况而非农民的生产热情,故C项错误;由材料“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可知富商大贾操纵物价而非税收,故D项错误。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解析版)2019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解析版)2019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1.【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选项符合题意。

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选项说法错误;铁制生产工具的普及并非只在秦国一地,B选项排除;秦国的交通运输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多大优势,C选项排除。

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7,4分)【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清朝租佃经济的发展,说明当时个体农耕仍然是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C选项符合题意。

明清时期的土地所有权仍然在地主手里,A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农业的生产利润问题,B选项排除。

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D选项排除。

3.(2019年江苏卷,1,3分)【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用13块耕地……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可知,土地成为可以交换的物品,说明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度松动,故选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矩和裘卫之间的商业交易,没有涉及世袭制度的变化和对商业的抑制,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才出现的,故排除B、C项;矩和裘卫之间的交易和礼乐制度无关,故排除D项。

4.(2019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模拟)【答案】D【解析】分析材料可知,小农善于经营,可以上升为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可以上升为大地主,大地主不善经营,也会降为小地主,甚至佃农,也就是说每个人经济地位的沉浮,主要取决于是否善于经营,这就会使人在经营上下功夫,努力提升自己的经济地位,这体现了封建经济内的竞争性,D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个人经济地位处于变化中,发展不稳定,而不是封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排除A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土地兼并,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自耕农是封建经济的主体地位的信息,排除C项。

5、【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唐朝仍然以直辕犁为主,故A表述错误,排除A;根据材料无法得出西北农耕技术领先全国,排除B;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唐代有“一牛牵引”,有“二牛抬杠”,有曲辕犁,有直辕犁,说明唐朝犁耕形式多样,故C正确;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唐朝铁犁牛耕的推广情况,排除D。

2019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练习(答案+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练习(答案+解析)

2019 届高考历史 - 中国古代经济 -专题练习(答案 +分析)中国古代经济1.宋朝,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多数是四周租种土地的“客户”,致使这类状况的重要要素是()A .经济严重衰败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2.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朝中叶,江南的绢价显然降落,比宋朝低约11%。

这主假如因为()A .经济重心的南移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的影响D.白银大批流入中国3.明成祖朱棣以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国都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措施客观上()A .推进了国家政治一致进度B.促进了跨地区贸易的繁华C.克制了地区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4.宋朝东南沿海地域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敬,这样后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敬获取朝廷认同,后代影响不停扩大。

这反应出()A .朝廷不停鼓舞大海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获取提升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涨D.统治思想与公众看法趋势一致5.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这说明当时()A .官府取消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议权D.官方朝贡贸易系统已崩溃规划训练一、选择题( 48 分 / 24min )1.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农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该资料反应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 .土地过分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田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切合2.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凉,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强横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录。

(全国卷Ⅲ)2019年高考历史压轴卷(含解析)

(全国卷Ⅲ)2019年高考历史压轴卷(含解析)
时期民众积极支前没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8.希腊城邦宽泛禁止不婚,斯巴达还进一步处分晚婚。结婚不是公民个人事务,而是公民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甚至公民企图自杀都应碰到惩治,由于它使城邦丧失一个公民。这反响出在古代希腊
A.城邦对公民拥有绝对的声威
B.自然法规的理性精神颇受敬爱
C.优生优育政策获取宽泛推行
【解析】
【详解】依照资料可知,南洋兄弟烟草企业开始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要求和希望留学生“心
系祖国,中西兼顾,新旧知识交融,以期成为完好之才;学习空闲,检查外国商业发展,随
时报告,使我国商业有长足进步”,这反响出当时民族企业已意识到实业人才的重要性,因
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资料仅表现了南洋兄弟烟草企业的认识,不能够得出实业救国已成
为社会各界的宽泛共识,该表述过于绝对;B选项错误,我国教育的近代化始于洋务运动;D
选项错误,资料反响的是企业热衷于培养实业人才,不是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故正确答案
为C选项。
6.以前,在国人如何面对西方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区分这一问题上,有人主张用“伊”对应
“she”,有人主张汉字拼音化。1917年,刘半农创立“她”字以对应,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 2 -
述顾炎武见解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心学致令人们道德沦丧
B.心学使儒家丧失正统地位
C.心学的流弊是空谈误国
D.心学背叛理学的思想原则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观察顾炎武的思想。依照资料“清谈之流祸”、“不综今世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所有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结合所学可知,顾炎武
的英国式社会主,种社会主不是停留在口上而是体行家中,体在工厂法,

高考历史真题古代经济试题

高考历史真题古代经济试题

高考历史古代经济试题(2019卷一)4.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 交通方式的变革B. 土地制度的调整C. 货币制度的改变D. 地区经济的差异(2019卷二)4.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

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

这表明清代中期A. 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 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 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2019卷二三)4.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 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 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 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 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2018年全国卷Ⅰ). 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 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2018年全国卷Ⅰ)4. 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 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 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 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 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2018全国卷II)2.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2018全国卷Ⅲ)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经济1.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2.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

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重心的南移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的影响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3.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4.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5.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规划训练一、选择题(48分/24min)1.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2.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载。

这一现象说明()A.佃农逐步获得独立地位B.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C.政府决策脱离地方实际D.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3.(宋神宗)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

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

这表明政府意在()A.增加财政收B.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C.增加粮食产量D.提高佃农生产的积极性4.隋朝将作大匠宇文凯曾严令:官府工匠不得入市工作,其晚年回乡后亦受到严密监视且不许“收授学徒”和“制作产品”。

上述现象反映了()A.官营手工业者有严格的从业要求B.隋朝的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C.工官制度不利于手工工艺的传承D.官营手工业者的匠籍制度被废除5.唐朝史书记载:“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到了宋代,一些相当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在乡村中,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

两则材料表明()A.“市”的发展是政府精心管理的结果B.宋朝广大乡村开始出现很多草市C.草市的发展经历了从违法到合法的过程D.草市的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的需要6.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

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182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

这说明()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7.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

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

”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

”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乡村市场的繁荣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坊市制继续实行8.《洛阳伽蓝记》记载:北方“百姓殷富,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舟车所通,莫不商贩焉。

”这段材料不能说明()A.北魏时期农业的发展B.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C.北魏时期手工业的发展D.商品经济的活跃及繁荣9.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拜财神的习俗浓厚,浙江拜范蠡为财神,安徽徽州拜管仲为财神,江西拜关公为财神。

当时朝廷对此不但认可,还均给予支持。

明清政府此举有利于()A.控制民间宗教信仰B.分化瓦解江南反清势力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D.促进江南社会经济发展10.宋元以来,江南地区因粮食丰裕,有“苏湖熟,天下足”之民谚,但到明代中后期,民谚已变为“湖广熟,天下足”。

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湖广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C.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动D.江南地区社会经济急剧衰退11.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

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B.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D.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12.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二、综合题(52分/26min)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材料二:《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

……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三:《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四: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6分)(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简述促进这些新现象出现的有利因素。

(10分)(3)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6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有考古史料为证的本末观萌芽出现在战国。

孟柯将商人称之为“贱丈夫”,在理论上正式将农业生产放到首位。

而韩非则把手工业与商业称为“末作”,使重本抑末的观点变得更加鲜明。

秦朝允许私人经营冶铁煮盐等重要行业。

但到西议初年,汉高祖规定“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官史”,商人的地位受到打压。

到汉武帝时期,所有的冶铁煮盐业收归国官管,私人经营的大手工业从此趋于衰落,其他行业也因沉重的赋税受到极大抑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事频繁,官办手工业为政府军备需求提供供给。

到了唐宋时期,产生维护劳动者自身利益的手工业组织——行会。

宋代以后,这种组织发展壮大,渐渐被政府控制。

到了明后期,在江南的发达的手工业作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且缓慢发展。

——整理自王大庆《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材料二:古希腊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和手工业。

对如何公正、合理分配社会利益成为古希腊先哲们主要的政治伦理思想,“重农抑商”的思想由此产生。

古希腊的立法者通过法律保障国内的贸易活动,甚至还鼓励贫困的公民从事手工业。

当时的作家色若芬认为农业繁荣,其他一切技艺才会兴旺。

他虽然把手工业和商业称为“粗俗的技艺”,但是他却强调分工的重要性。

充分肯定了手工业对社会其他的权极作用,认为其不仅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而且在农业衰败时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生计,可谓是重“本”的同时也不忘“末”的发展。

到了中世纪时期,西方的手工业、商立和海外贸易已经十分发达。

14-15世纪西欧出现了资东主义关系的萌芽,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商人的地住也越加重要。

资本主义又萌芽得以在西方的土地上继续发展下去。

——杨镇毓《中西本末观中手工业地位差异的比较分析》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方“重农抑商”思想的不同之处。

(8分)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成累万金”,“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

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破产流亡,“背本趋末者甚众”,为此,汉武帝调整了经济政策,包括统一货币、盐铁官营(由政府组织生产、销售、严禁私自铸铁、煮盐)、均输(国家统一征收、转销、调运货物)平准(国家平抑物价)、算缗(对商人、工商业兼营者和高利贷者加征财产税)告缗(对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没收全部财产)等。

——摘编自冷鹏飞《中国秦汉经济史》材料二:宋代的盐、茶、铜、酒等商品,由政府专卖,成为禁榷,与前代禁榷商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全由官方经营不同,宋代把一些不适合官府经营的环节,转让给民间工商业者或普通百姓经营,即所谓“官商分利”宋高宗要求户部向他报告市舶贸易的收支情况。

宋代政府还经常根据实际收入调整各地商税定额和税率,调整税卡布局,惩治那些刁难商人、苛征商税的官吏。

——摘编自汪圣铎《两宋货币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济政策调整的目的和特点。

(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经济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

(6分)中国古代经济答案规范练习一、选择题(48分/24min)1~5:CBDCC 6~10:ACBDC 11~12:DA二、综合题(52分/26min)13.(1)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是其出现的原因。

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6分)(2)现象: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生活资料。

本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有利因素:高产农作物的引进,经济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区域间的长途贩运兴盛;工商业市镇的大量兴起,国内市场的扩大等;劳动力市场的出现;一条鞭法的实施。

(10分)(3)不同。

材料二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

影响:起阻碍作用。

(6分)14.(1)表现:商人社会地位低;盐铁官行;政府重征商业税。

原因: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以小农经济为基础;政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税源,抑制工商业发展;思想家们“抑商”思想的影响。

(10分)(2)不同:政策目的——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为统治者加强封建统治服务,而西方以市场为主导,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手工业地位——中国的手工业始终是小农经济的附属,西方的农业与手工业并重;经济组织性质——中国的行会缺乏独立性,西方的行会有较大自主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