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有什么联系
劳动合同关系_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关系与劳动关系是劳动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劳动合同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在劳动过程中的社会经济关系。
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本文将从劳动合同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定义、特征、区别和联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劳动合同关系的定义与特征1. 劳动合同关系的定义劳动合同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劳动条件、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权利义务的法律依据。
2. 劳动合同关系的特征(1)平等性:劳动合同关系是基于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建立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地位平等。
(2)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关系具有法律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必须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
(3)社会保障性:劳动合同关系体现了社会保障性,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4)期限性:劳动合同关系具有期限性,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定义与特征1. 劳动关系的定义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在劳动过程中的社会经济关系。
它包括劳动合同关系和其他事实劳动关系。
2. 劳动关系的特征(1)主体特定性: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特定性。
(2)内容多样性:劳动关系的内容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各个方面。
(3)过程性:劳动关系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随着劳动过程的进行,劳动关系不断发展和变化。
(4)法律调整性:劳动关系受到劳动法律的调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必须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
三、劳动合同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1. 概念上的区别劳动合同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侧重于合同的法律约束力。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社会经济关系,包括劳动合同关系和其他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对雇主有什么益处
劳动合同是指雇主与劳动者之间,就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达成一致而签订的书面协议。
在我国,劳动合同制度已经建立了很长时间,对于规范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保障双方的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那么,劳动合同对雇主有什么益处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明确了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双方在劳动关系中互相尊重、平等协商。
通过签订劳动合同,雇主可以明确劳动者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确保劳动者按照约定完成工作任务。
同时,劳动者也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为雇主提供合格的劳动成果。
二、规范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劳动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有助于维护劳动秩序,减少劳动争议,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通过劳动合同,雇主可以加强对劳动者的管理,确保企业正常运营;劳动者也可以通过合同约定保障自身权益,提高工作满意度。
三、降低劳动风险劳动合同有助于降低劳动风险,保障雇主的利益。
在劳动合同中,雇主可以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限、保密协议、竞业限制等条款,以防止劳动者在离职后对企业造成损失。
此外,劳动合同还可以约定劳动者的离职条件和违约责任,确保企业在劳动者违反合同约定时,能够依法追究其责任。
四、提高劳动效率劳动合同有助于提高劳动效率,促进企业发展。
通过签订劳动合同,雇主可以明确劳动者的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标准,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劳动合同还可以为企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降低人员流动性,减少企业在人才培养和招聘方面的投入。
五、有利于劳动争议的处理劳动合同有助于劳动争议的处理。
在劳动争议发生时,双方可以依据劳动合同中的约定,明确各自的权益和责任。
此外,劳动合同还可以作为劳动仲裁和诉讼的依据,有助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六、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签订劳动合同,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劳动关系的特征包括哪些内容
劳动关系的特征包括哪些内容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经济关系和合作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基于劳动合同所建立起来的特殊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具有许多特征,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详细介绍劳动关系的特征。
一、劳动关系的自愿性特征劳动关系是建立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需要双方的自愿参与。
劳动者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工作,选择与哪个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也有权利选择雇佣哪些劳动者。
只有在双方的自愿参与下,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劳动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契约性特征劳动关系是通过劳动合同来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一种合同形式。
劳动合同一般包括雇佣的期限、工资和福利待遇、工作职责等内容。
劳动合同是双方达成一致的基础,对双方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律约束力。
三、劳动关系的依赖性特征劳动关系具有一种依赖性,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经济上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劳动者依靠用人单位提供工资和福利待遇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用人单位则依赖劳动者为其提供劳动力。
双方之间的依赖性使得劳动关系成为双赢的合作关系。
四、劳动关系的等级性特征劳动关系是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雇佣关系所构成的。
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通常具有管理权力和雇佣权力,而劳动者则处于被雇佣的一方。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行使着指导、监督和评价的权力,而劳动者则需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安排。
五、劳动关系的不平等性特征劳动关系中存在一定的权力不平等现象。
用人单位具有资源和权力优势,而劳动者大多数情况下则相对弱势。
用人单位可以根据需要雇佣或解雇劳动者,决定劳动者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等。
因此,劳动者常常需要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的劳动权益。
六、劳动关系的稳定性特征劳动关系是一种相对长期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通常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连续的。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时间越长,双方的合作关系通常越为稳定。
劳动合同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
劳动合同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一、概念解析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关系。
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或者无有效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劳动用工关系。
劳动合同关系是指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通过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用工关系。
劳动合同,根据《劳动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是要式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口头订立劳动合同的,视为没有订立劳动合同,即双方之间不存在劳动合同。
二、主体资格不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具有特定性的,即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
劳务关系的主体类型较多,其主体不具有特定性,可能是两个平等主体,也可能是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
三、主体地位不同在建立劳动关系之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地位不平等,不仅存在财产关系,还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行政隶属关系。
劳务关系中,双方是平等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劳动者提供劳务服务,用人单位支付劳务报酬,彼此之间只体现财产关系,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
四、内容不同劳动关系的内容包括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用人单位支付的劳动报酬、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劳动保险等方面。
劳动合同关系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劳动合同的条款上,如劳动合同的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方面。
五、建立方式不同劳动关系可以通过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方式建立,也可以通过口头约定或其他形式建立。
但无论哪种方式,一旦形成劳动关系,双方都应当履行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关系只能通过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方式建立,口头等其他形式的劳动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
六、法律效力不同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受到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
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一、引言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通过劳动合同来确立的,而劳动关系则是建立在劳动合同基础之上的。
本文将从劳动合同和劳动关系的定义、内容、法律效力以及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二、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的定义1. 劳动合同的定义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是劳动力市场中最基本的法律文件,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权利义务的依据。
2. 劳动关系的定义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关系是建立在劳动合同基础之上的,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社会经济关系。
三、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的区别与联系1. 区别(1)概念上的区别:劳动合同是双方签订的协议,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而劳动关系是建立在劳动合同基础之上的双方实际履行劳动合同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2)内容上的区别: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工作内容、工资、工时、休假、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劳动关系则包括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实际履行。
2. 联系(1)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没有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就无法确立。
(2)劳动关系是劳动合同的实际履行,是劳动合同的体现。
劳动合同的履行情况直接影响到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四、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1. 劳动合同对双方当事人的约束力劳动合同一旦生效,双方当事人就必须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劳动者有权按照合同约定获得劳动报酬、享受劳动保护等;用人单位有权按照合同约定要求劳动者提供劳动力、遵守劳动纪律等。
2. 劳动合同对第三人的效力劳动合同对第三人的效力主要体现在劳动合同的继承和转让方面。
劳动合同的继承是指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死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要求继承劳动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的转让是指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将合同权利和义务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
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关系
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关系是劳动法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劳动合同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两者虽然紧密相关,但存在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从概念、特征、法律依据等方面对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劳动关系1. 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这种关系体现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劳动者的劳动、用人单位的管理、报酬支付等方面。
劳动关系是劳动法调整的核心内容,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2. 劳动关系的特征(1)主体特定。
劳动关系的主体是明确确定的,一方为用人单位,另一方为劳动者。
(2)内容具体。
劳动关系包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方面。
(3)目的经济。
劳动关系的目的是实现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创造物质财富。
(4)隶属性。
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具有从属性,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和指挥。
3. 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配套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劳动合同关系1. 劳动合同关系的概念劳动合同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一种书面表现形式,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条件的协议。
2. 劳动合同关系的特征(1)合同性。
劳动合同关系是基于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2)期限性。
劳动合同关系具有明确的期限,双方应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履行合同义务。
(3)约定性。
劳动合同关系的内容可以根据双方约定进行调整,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4)证明性。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存在的法定证据,具有证明双方权利义务的作用。
3. 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配套法规。
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有什么区别
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有什么区别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是劳动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在劳动法中,劳动关系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合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而劳动合同则是规范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合同。
虽然二者存在紧密联系,但两者又有着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从定义、性质、形式、内容和终止五个方面来详细比较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一、定义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合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它是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包含了雇佣关系、工作关系等。
劳动关系的产生有两个基本要素,即劳动者的劳动和用人单位的支付报酬。
劳动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同时也是一种法律关系。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书面合同,约定了双方在劳动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劳动关系的一种法律形式。
劳动合同是以为劳动提供经济基础条件,维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平等、合法的权益关系,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性质劳动关系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社会关系,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需要法律规范和保护。
因此,劳动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维护。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具体体现,是劳动关系的一种法律形式。
劳动合同在性质上属于一种合同,具有合同法上的特征,同时也属于劳动法的范畴。
劳动合同的签订有正式性和约束性,对于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三、形式劳动关系是在劳动合同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一定要通过书面形式来建立。
劳动关系的形成可以是口头的、暗示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只要具备劳动关系形成的基本要素即可。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一种书面形式表现,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
劳动合同一般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有明确的时间、地点、内容等约定。
劳动合同的书面形式有助于明确双方权益和义务,规范双方行为,减少争议和纠纷的发生。
四、内容劳动关系的内容包括劳动者提供劳动和用人单位支付报酬的基本要素,还涉及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关系的定义和演变
劳动关系的定义和演变劳动关系是指雇佣双方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法律关系,包括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权益、义务和责任。
劳动关系的定义和演变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重要的议题,它不仅关乎雇佣双方的权益保护,也涉及社会经济秩序的调整和法律制度的建立。
本文将从劳动关系的定义、演变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劳动关系的定义劳动关系的定义涉及到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权益、责任和义务。
一般而言,劳动关系包括以下要素:1. 雇佣关系:劳动者在特定条件下受雇于雇主,根据劳动合同提供劳动力,以换取工资报酬。
2. 劳动合同:劳动关系的基础是劳动合同,合同规定了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权益、义务和责任。
3. 劳动报酬:劳动者提供劳动力后,获得工资报酬或其他形式的经济回报。
4. 劳动条件:劳动关系涉及到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和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劳动关系的定义主要由法律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各国的法律对劳动关系的定义都有所差异,但都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为核心。
二、劳动关系的演变劳动关系的演变是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法律制度变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演变过程可以粗略地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传统劳动关系:在农业社会和手工业时代,劳动关系以传统家庭制为基础,农民和手工业者主要依靠自家劳动进行生产,与雇主的关系相对简单。
2. 工业化劳动关系: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大规模工业生产催生了资本家与雇佣劳动的关系。
雇佣劳动者以工厂为单位,接受雇主的指挥和管理。
3. 工会运动和劳工权益保护: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工人阶级的崛起催生了工会运动,工人开始组织自己的利益团体,争取权益保护和劳动条件改善。
4. 社会福利制度:二战后,随着福利国家的兴起,各国开始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劳动者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劳动关系在此时得到进一步规范和调整。
5. 现代劳动关系: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劳动关系呈现多样化和灵活化的趋势。
自由职业者、合同工、远程办公等新型劳动形态的涌现,对劳动关系的演变提出了新的挑战。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整理)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整理)1. 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就业关系。
劳动关系的形成包括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劳动者正式进入工作岗位两个方面。
2.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必须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休假假期等。
3. 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解除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到期终止、解除协议、解雇和辞职等。
- 若劳动合同期满,双方没有续签或续签协议,则劳动合同到期终止。
- 若双方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解除协议解除劳动合同。
- 用人单位有权在一定条件下解雇劳动者,如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丧失工作能力等。
- 劳动者有权辞职,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4. 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所获得的经济收益。
劳动报酬的形式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劳动者有权按照法律规定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
5. 劳动时间和休假假期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休假假期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期间享受的休息和休假时间。
6. 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用人单位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
劳动保护包括工作条件保护、劳动安全保护、劳动卫生保护等。
7. 劳动争议解决劳动争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发生的争议。
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
劳动者有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劳动法基础的知识点整理,劳动法还有许多复杂的具体规定和条款,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咨询专业人士或法律顾问以获得准确的法律意见和指导。
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有什么区别
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有什么区别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区分一、两者在规律关系上具有统一关系在劳动合同制度全面推行之后,劳动关系的确立开头更多地取决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达成全都。
假如没有特殊的理由,对于是否确立劳动关系、与谁确立劳动关系、确立怎样的劳动关系均只能由劳动者意思自治。
所以,市场经济国家产生劳动关系的一般形式是劳动合同。
甚至可以说,劳动关系全部为劳动合同关系,二者具有统一性。
劳动合同的订立是确定劳动关系最主要的事实。
要留意的是这里所指的劳动合同,不仅包括书面劳动合同,还包括口头等其他形式的劳动合同。
二、两者在事实上的具有统一性劳动合同关系体现了一种意思自治的精神,它已承认合同当事人的人格、意思自由为前提。
当劳动者有权订立劳动合同时意味着他真正成为了自己劳动力的全部权人,同理当用人单位有权订立劳动合同时则意味着它真正实现了用人权(用工权)。
但劳动关系这一概念则并不强调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它只考察劳动者是否从属于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是否获得了对劳动者全部的劳动力的支配权等事实上的因素,所以在许多时候当事人之间并没有劳动合同关系但仍旧会产生劳动关系。
我们认为,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过程中,确立劳动合同关系与劳动关系的统一性是有重大意义的,它体现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确立劳动关系上的自觉精神,是对二者人格的确定。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分1.主体资格的不同依据我国劳动法其次条规定,劳动合同的主体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自然人)。
主要指:(1)国内的各种类型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与之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劳动者;(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这部分劳动者主要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聘请的工勤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工作人员。
而雇佣合同的双方签约主体一般为自然人,还有不属劳动法调整范围的农村承包经营户及其所招用的劳工等。
主体资格的不同是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的主要区分。
2.主体地位的不同在劳动合同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供应的生产资料相结合,从而实现劳动的社会化,而且劳动者已经成为该经济组织中的一员,他与用人单位具有身份上的从属性和依附性,两者之间为强弱主体,这也是其与雇佣合同最大区分之所在。
劳动关系的定义和作用
劳动关系的定义和作用劳动关系是指在劳动过程中,雇主和劳动者之间建立起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它涉及到权力、责任、利益的分配,是现代社会中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相互依存、交换劳动和获得报酬的基础。
劳动关系的定义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在劳动过程中互相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的总和。
它是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和公平交往的基础。
劳动关系包括劳动合同关系和劳动法律关系。
劳动合同关系是指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基于劳动合同约定的权益关系。
劳动合同是一种法律文件,明确规定了劳动者提供劳动力和雇主支付报酬的条件、方式和期限。
劳动合同关系的建立,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确保劳动者按照约定获取相应的报酬和福利,并为雇主提供了法律保护的途径。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存在的法定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国家法律对劳动关系进行规范和约束的方式,包括雇佣关系、劳动保护和劳动纠纷解决等方面。
通过法律的约束和保护,劳动法律关系能够规范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权益、义务和责任,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劳动关系的作用劳动关系在社会和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涉及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关系到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和福利保障。
首先,劳动关系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劳动者通过提供劳动力,参与生产和经营活动,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价值。
雇主通过雇佣劳动者,组织和管理生产过程,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协调能够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其次,劳动关系有助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福利。
劳动合同和劳动法律关系为劳动者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权益保护的机制。
劳动者的工资、福利、工时、假期等方面的权益得到了明确的规定和保护。
劳动关系的健康和平等有助于确保劳动者享受到合理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提高就业质量和生活水平。
再次,劳动关系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良好的劳动关系能够促进劳动者和雇主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
双方通过协商和交流解决问题,避免和减少劳资纠纷的发生,维护了社会秩序和稳定。
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PPT 98页)
<劳动合同法> – (共九条)
单位名称、住址、负责人等 劳动者名称、住址、身份证号等
劳动合同期限 工作内容、工作地点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职业危害防护
社会保险 劳动报酬 工作时间、休息休假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培训费用,包 括用人单位为了对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而支付的有凭证 的培训费用、培训期间的差旅费用以及因培训产生的用于该 劳动者的其他直接费用。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合同期与服务期的关系
1、合同期超过服务期; 2、服务期超过合同期的; 3、另有约定的, 从其约定。
试用期期限规定
3个月 <X <1年
Y ≤1个月
1 年< X < 3年
Y ≤2个月
3 年<X 或无固定期限 Y ≤6个月
X=劳动合同期
Y=试用期
试用期的限制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 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 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十、违约金约定
只有两种法定情形才会出现: 1.当违反服务期约定 —— 提供专项培训费用
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2.当违反竞业限制约定
十一、商业秘密 保密义务 竞业限制
1.商业秘密 定义 2.保密义务 在职时? 离职后?
3.竞业限制 竞业限制协议
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竞业限制的设置
对象 高级管理人员 高级技术人员 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劳动法基础知识
劳动法基础知识一、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及要素劳动关系是指雇佣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定关系。
劳动关系的要素包括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和劳动条件四个方面。
1.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础和核心,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法定约束关系。
劳动合同应当写明双方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劳动条件等核心内容,以确保双方权益的平等和合法。
2. 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是对劳动者劳动所得的经济回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报酬,并且合理提高劳动报酬,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 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为完成一定工作任务所需的时间,包括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和法定假日。
用人单位应当合理安排劳动时间,不得超过法定工时,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4. 劳动条件劳动条件是指劳动者从事劳动所需要的工作环境和劳动设施条件,包括工作场所、工作设备、劳动保护等。
用人单位应当提供良好的劳动条件,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二、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1. 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并且应当在劳动关系成立前合同生效。
劳动合同应当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劳动条件等核心条款。
劳动合同的签订应当遵循自愿、平等、互利、诚实信用的原则。
2. 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可以由双方协商一致解除,也可以根据法定情形解除。
法定情形包括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者提前30日书面申请解除、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等。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支付相应的赔偿或经济补偿。
三、劳动者权益保障劳动法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有明确规定,包括劳动报酬保障、工时管理、休假制度、劳动安全与健康等方面。
1. 劳动报酬保障用人单位应当按时支付劳动报酬,不得以任何形式拖欠或减少劳动报酬。
劳动者应当享有与劳动成果相适应的报酬,并享受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保障。
《劳动关系 》课件
03
劳动争议处理
劳动争议的种类
01
因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如对是否存在劳 动关系、劳动关系的起始时间等有异议。
03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如对员工 的除名、辞退决定,或对员工的辞职、离职手续有
异议。
02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 生的争议:如对合同条款的解释、合同的履行
详细描述
工会是代表劳动者权益的组织,其性质是自愿结成的、独立的、非营利性的社团法人。工会的职能包括维护劳动 者权益、参与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职工开展文体活动等。
集体协商的内容与程序
总结词
集体协商的内容与程序
详细描述
集体协商是工会代表劳动者与企业或行业协会等组织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等 事项进行协商谈判的过程。集体协商的内容包括工资水平、工资增长、工资支付等。集体协商的程序 包括提出协商要求、确定协商代表、协商准备、协商会议等。
《劳动关系》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劳动关系概述 • 劳动合同 • 劳动争议处理 • 劳动保护与福利 • 工会与集体协商
01
劳动关系概述
劳动关系的定义
1 2
3
劳动关系定义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依法通过订立、履行、变更 、解除劳动合同所确立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
劳动关系的主体
情况等有分歧。
04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 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如对工作时间安排、休息
休假制度、社保福利等有异议。
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
协商
双方自行协商解决,是最快捷的方式。
劳动关系和合同关系区别
劳动关系与合同关系的区别劳动关系与合同关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关系,它们在主体资格、主体性质及其关系、承担劳动风险责任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劳动关系与合同关系的区别。
一、主体资格不同1. 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主体只能一方是用人单位,即具有劳动权利和行为能力的个体经济组织、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用人单位;另一方则必须是劳动者个人,即具有劳动权利和劳动行为能力的中国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劳动合同的主体不能同时都是自然人。
2. 劳务合同的主体劳务合同的主体双方当事人可以同时都是法人、组织、公民,也可以是公民与法人、组织。
这意味着在劳务合同中,既可以存在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的劳务关系,也可以存在自然人与法人、组织之间的劳务关系。
二、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1. 劳动合同的主体性质及其关系劳动合同的双方主体间不仅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还存在着人身关系。
劳动者除提供劳动之外,还要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服从其安排,遵守其规章制度等,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职工。
在这种关系中,劳动者具有从属性,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行政隶属关系。
2. 劳务合同的主体性质及其关系劳务合同的双方主体之间只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彼此之间无从属性,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
劳动者提供劳务服务,用人单位支付劳务报酬,各自独立、地位平等。
在这种关系中,劳动者有权自行支配劳动,不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和安排。
三、承担劳动风险责任的主体不同1. 劳动合同的风险责任承担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由于在劳动关系确立后具有隶属关系,劳动者必须服从用人单位的组织、支配,因此在提供劳动过程中的风险责任须由用人单位承担。
这意味着当劳动者在提供劳动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或其他劳动风险时,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劳务合同的风险责任承担劳务合同提供劳动的一方有权自行支配劳动,因此劳动风险责任自行承担。
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
劳动关系还是劳动合同关系
劳动关系还是劳动合同关系劳动关系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特殊关系,是生产力和劳动者之间的一种社会联系。
它存在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劳动法律关系的核心。
而劳动合同关系则是劳动关系实质上的表现形式,是劳动关系的一种具体形态。
劳动关系的产生源于劳动力的使用,以满足社会的生产和服务需求。
在这种关系中,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供工作机会和待遇,而劳动者则提供劳动力和技能。
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双方共同履行一定的权利与义务,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
而劳动合同关系作为劳动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劳动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来实现的。
劳动合同关系的特点是双方达成就业关系的意愿,并在双方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
它是通过劳动合同来规范双方权益和义务的关系,并为劳动者提供一定的保障和福利。
劳动合同关系的建立需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工作过程中按照合同内容执行,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在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关系中,劳动者的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
劳动法律关系的形成要求劳动者享有以下权益:安全卫生环境权益、劳动报酬权益、劳动时间休息权益、社会保险福利权益等。
这些权益是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合法权益,也是用人单位应该履行的义务。
劳动合同关系作为劳动关系的一种具体形态,需要以劳动合同的签订和执行为基础。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约定书,它规定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为双方提供一定的法律保障。
劳动合同关系的确立需要双方自愿协商,平等自愿签订合同,并遵守合同的约定。
在劳动合同关系中,劳动者应该按照合同约定工作,用人单位应该按时支付劳动者工资,并提供劳动者应享有的权益。
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关系的建立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关系获取工作和收入,实现个人的生计和发展。
而用人单位则可以通过劳动关系获得劳动力和技能,实现生产和经济效益。
劳动合同关系的建立和执行有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增加用人单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的核心。
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关系的区别
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关系的区别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关系是劳动法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虽然这两个概念在实践中经常被混淆使用,但它们实际上具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下面将对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关系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进行详细解释。
一、劳动关系的定义劳动关系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
它是通过劳动合同来建立和约定的,是劳动法中重要的法律概念。
劳动关系的建立是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雇佣关系产生的。
二、劳动合同关系的定义劳动合同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通过劳动合同所建立的法律关系。
劳动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合同,是为了规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而订立的。
劳动合同关系的建立是在劳动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双方签订劳动合同来确立的。
三、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关系的区别1. 定义不同: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一种抽象的法律概念;劳动合同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通过劳动合同所建立的具体法律关系,是一种具体的法律行为。
2. 属性不同: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不一定需要通过劳动合同来建立;劳动合同关系是建立在劳动关系基础上的一种具体约定,必须通过劳动合同来确立。
3. 内容不同:劳动关系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一般权利和义务,如劳动者享有劳动报酬、休假等权益,用人单位有雇佣和管理职责等;劳动合同关系则是在劳动关系基础上具体确定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如工作内容、薪资待遇、工作时间等。
4. 可变性不同:劳动关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会因为合同的终止而消失;劳动合同关系在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后,劳动关系也会终止。
综上所述,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关系是紧密相关但又有区别的概念。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劳动合同关系则是劳动关系的具体体现。
劳动关系是抽象的法律概念,而劳动合同关系是具体的法律行为。
劳动关系具有稳定性,而劳动合同关系在合同期满后会终止。
在理解和运用劳动法相关条款时,对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关系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法律规定的精神和目的,并更好地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关系名词解释
劳动合同关系名词解释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中定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法律文件。
一份完整的劳动合同应该包含若干事项,以确保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得到保护和尊重。
本文旨在阐述劳动合同中的关键词汇及其定义。
1. 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这种关系以行政法规和其他法律文件为基础,并受到跨地区和国家的监管制度的约束。
2. 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是指聘用劳动者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具有一定的规模,并能够承担用工风险的个人或组织。
3. 劳动者
劳动者是指具有劳动能力,为了生计或个人发展,接受用人单位的招聘,从事一定工作的人员。
4. 全日制劳动合同
全日制劳动合同指一个劳动关系协议,约定雇佣全日工时的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直接雇用,按照双方同意劳动条件和合同文件的内容,相互履行合同义务。
5. 劳动合同期限
劳动合同期限是指合同书约定的劳动关系持续的时间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可被定为固定期限合同或者无固定期限合同。
6. 试用期
试用期是一个试用期合同约定期间,开放性地考查双方合同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及有效沟通,以确定是否双方的合作关系具备长期稳定的条件。
7. 工作职责
工作职责是指雇主委派工作并安排的一般任务和工作要求。
它
标志着雇主与员工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具有明确定义的目的和范围。
总之,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合作的关键文件。
在签订和执行劳动合同时,必须注重各种条款的解释和遵守,以确保双方劳动权益和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
同时,要通过平等协商和沟通,保持双方的权益平衡,从而实现劳动关系的稳定和持久。
劳动合同在什么地方有用
劳动合同在什么地方有用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是劳动法律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劳动合同制度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劳动合同在什么地方有用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规范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有用的地方首先体现在规范劳动关系上。
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明确了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双方在劳动关系中遵循法律法规,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中包含了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条款,为双方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准则。
这有助于减少劳动关系中的纠纷和矛盾,促进双方和谐共处。
二、保障劳动者权益劳动合同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劳动合同中明确了劳动者的工资、工时、休假、劳动安全等权益,有助于确保劳动者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此外,劳动合同还规定了劳动者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的补偿待遇,保障了劳动者的经济利益。
三、明确用人单位义务劳动合同有用的地方还体现在明确用人单位的义务上。
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作条件,包括劳动保护、社会保险、培训等。
用人单位未履行劳动合同中的义务,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有助于促使用人单位遵守法律法规,关心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提高劳动者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四、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劳动合同制度有助于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劳动合同明确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也可以根据企业需求招聘合适的人才。
此外,劳动合同制度还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五、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劳动合同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劳动合同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劳动合同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对于双方都具有重要的法律约束力。
对于劳动者而言,劳动合同不仅保障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还对自己的工作、生活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劳动合同对劳动者的影响。
一、保障劳动者权益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依据。
在我国,劳动合同制度是劳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享受到法定的权益,如工资、工时、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和福利等。
同时,劳动合同还规定了劳动者的义务和责任,使劳动者在履行劳动义务的同时,能够得到相应的权益保障。
二、明确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明确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为双方建立了稳定的法律地位。
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合法员工,享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用人单位也有义务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作条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为双方提供了一种法律约束力,使劳动关系更加稳定、有序。
三、规范劳动行为劳动合同对劳动者的劳动行为进行了规范,使劳动者在履行劳动义务时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益。
劳动合同中约定了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工作条件和劳动报酬等内容,使劳动者能够在工作中有据可依。
同时,劳动合同还规定了劳动者的违约责任,对劳动者起到了警示作用,避免了劳动者在工作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
四、维护劳动者尊严劳动合同的签订体现了劳动者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表明了自己愿意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和尊重。
劳动合同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平等地位,使劳动者在工作中不再处于弱势地位,有助于维护劳动者的尊严和权益。
五、有利于劳动争议的处理劳动合同的签订有利于劳动争议的预防和处理。
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争议时,劳动合同成为了处理争议的重要依据。
双方可以依据劳动合同中的约定,协商解决争议。
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有什么联系?
答: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建立、变更和终止的一种法律形式。
劳动合同包括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三种形式。
用人单位须注意,根据法律规定:
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2)建立劳动关系,应当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订立时应注意两个问题:
1)保证劳动者签收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签收制度并不是一项法定要求。
《劳动合同法》第8条、第81条法律仅对用人单位明确告知劳动合同内容和将劳动合同交付劳动者有所规定。
但是,在实践中往往存在用人单位将劳动合同发给劳动者签字,却缺乏记录和相关证据,甚至缺乏有效的督促程序,导致劳动者拖延签订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无法举证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反而将面临拖延不签订劳动合同的风险。
因此,为避免不必要的赔偿,企业有必要对劳动合同的签收实行有效管理和记录,例如,要求员工在收到企业交付的劳动合同时填写劳动合同签收单。
此外,如劳动者拖延不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发出书面通知。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5条规定,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须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2) 企业也需对一些地方性法规关于用工前违约责任的规定予以关注。
如《深圳经济特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条例》第17条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尚未用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2项,第41条第1款第1、2、3、4项规定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提前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应当支付劳动者为订立和准备履行劳动合同而支出的必要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尚未用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相当于一个月工资标准的赔偿金和为订立、准备履行劳动合同而支出的必要费用。
”
参考法规:
1.《劳动合同法》第2条、第3条、第7条、第8条、第 10条、第14条、第17条、
第81条;
2.《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5条。
例:
2010年11月9日,钟某与某文具制品公司签订了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双方合同约定钟某职位为销售部主管,月工资为3,200元,同年12月1日开始上班。
同年11月25日,钟某外出在回家路上,被小汽车撞倒,造成颅脑损伤,花去3万元的医疗费用。
治疗出院后,钟某认为其是该文具公司的员工,要求享受工伤医疗保险待遇。
某文具公司拒绝了钟某的要求。
双方协商不成,钟某向劳动部门申请了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工伤医疗保险待遇。
解:
本例的法律要点是:
实际用工之日是劳动关系建立的确切时间;
劳动关系建立后,企业才有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等义务。
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即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若劳动者按照约定尚未报到入职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也不存在劳动关系。
本例中,虽然某文具制品公司和钟某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是双方还没有正式用工,钟某未提供过任何劳动服务,因此与钟某不存在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承担缴纳社会保险、医疗保险责任的前提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因此,公司没有为钟某缴纳社会保险或医疗保险的的义务,公司完全可以不给予钟某任何赔偿,但其可以基于人道主义立场给予钟某一定的经济援助。
至于钟某因车祸遭致的损失,其可以要求交通事故肇事人承担。
《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不是看双方有没有劳动合同,而是要看当事人双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所以,即使钟先生提起仲裁申请,也不会被受理,因为在事故发生时双方之间尚不存在劳动关系。
当然,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时,应当注意写明劳动者开始工作的时间点,即何时到单位报到。
如果没有明确约定报到的时间,则在约定的劳动合同期限内的时间,有可能被推定为用工已经开始,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操作提示:
1)法律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的唯一标准是实际提供劳动。
只要劳动者实际提供劳动,用人单位实际用工,就建立了劳动关系。
劳动者不论是否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都将受到同等的保护。
2)书面劳动合同签订在前、实际用工在后的,劳动关系自实际提供劳动之日起建立。
劳动关系的建立晚于书面劳动合同的签订日,劳动关系建立之前,尽管已经签订劳动合同,但该劳动合同因约定起始时间未到,从而尚未生效。
3)实际用工在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在后的,劳动关系早于书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建立不受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影响。
4)劳动者在实际提供劳动的同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签订期、劳动关系建立期和实际提供劳动期三者是一致的。
5)由于劳动合同的订立与劳动关系的建立是不同的,所以用人单位在录用过程中,至迟应在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否则将导致相应的经济损失,即有义务就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用工期间,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而且,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6)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劳动合同法》要求用人单位建立职工名册的目的有两个:
有些劳动争议是有关劳动关系是否存在的争议,对此,劳动者自己很难举证,但可
以请求让用人单位提供职工名册等文件加以证明。
同样,用人单位也可以以职工名
册来证明劳动关系是否存在;
便于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监督检查。
劳动行政部门要依法履行监督检查的职责,必须
要掌握企业实际用工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