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空巢家庭 空巢家庭形成的原因
空巢综合症的名词解释
空巢综合症的名词解释空巢综合症是指家庭中的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家庭,导致父母感到孤独、失落、焦虑和抑郁的一种心理状态。
这个词汇源于“空巢”,意味着鸟儿离巢后留下的空虚感。
空巢综合症通常发生在父母年龄较大、子女已经成年离开家庭生活的阶段。
空巢综合症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子女离家后的失落感:父母在子女离开后会感到一种失去目标和意义的空虚感,因为他们曾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子女,而现在突然失去了这个角色。
孤独感和孤独症状:父母可能感到孤独和孤立,尤其是当他们的社交圈子主要建立在与子女的联系上时。
他们可能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人际关系来填补子女离开后留下的空白。
自我认同和身份危机:父母可能会面临对自我认同的挑战,因为他们的身份主要与照顾子女相关联。
当子女成年后,父母可能感到迷失、不知道如何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
担心和焦虑:父母常常对子女的离开感到担心和焦虑。
他们可能担心子女是否能够独立生活、是否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以及是否能够取得成功。
这些担忧可能导致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和压力增加。
空巢综合症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新的兴趣和社交圈子:父母可以尝试参加社区活动、加入兴趣小组或志愿者组织,以建立新的社交关系和兴趣爱好,填补子女离开后的空虚感。
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身体健康是处理空巢综合症的重要方面。
父母可以保持适当的饮食、进行适度的锻炼和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以增强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寻求支持和交流:与他人分享感受、寻求支持是应对空巢综合症的关键。
父母可以与朋友、家人或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获得情感支持和建议。
探索新的兴趣和目标:父母可以利用空闲时间探索新的兴趣爱好,例如学习新的技能、旅行、参加文化活动等,以丰富自己的生活,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保持联系和支持子女:虽然子女已经离开家庭,但父母仍然可以通过电话、邮件、社交媒体等方式与他们保持联系,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个案工作:老年期空巢家庭问题
老年期空巢家庭问题
空巢家庭问题研究
• 1、我国空巢家庭问题的状况及产生原因
种种数据表明,空巢家庭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的问题空巢家庭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01 02 03 04
工业化和 现代化的 社会转型。
城市居 住条件 改善。
家庭的经济功 能弱化,情感 支持功能强化。
2、对空巢家庭的干预 (1)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原则。 (2)以家庭支助为基础。 (3)以社区服务为依托。 (4)建立相关的老年人社会保
障体系。
空巢家庭对老年人的影响: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据显示,我国3.4亿个家庭户 中,至少有2340多万名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需要 社会照料,2000年,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占 全国家庭户总数的20.09%。其中,空巢家庭户占 22.83%,在山东、浙江等地,这个比例已超过30%,天 津社会科学院和天津市老龄委的一项调查表明,在 1997年,天津城区有老年人的家庭空巢率为54%;到 了2002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62.5%,照此速度发 展,10年后天津市区有老年人的家庭空巢率将达到 90%左右。
计划生 育政策。
2、对空巢家庭的干预 解决空巢家庭的问题,需要个人、
家庭、亲属、社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构 建完善的社会救助和支持系统。在理论 上,老年人照料体系是根据几个环节组合 起来的,首先是老年人的自我照料;其次 是亲属网络,包括配偶、子女和其他亲属; 再次是社区有偿服务或者志愿者服务;最 后是国家的支持和照料,因此,应建立一 种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原则,以家庭支助 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国家和政 府的法律法规、政策为保障的社会支持 体系。
大城市诱惑下的“新”空巢家庭
大城市诱惑下的“新”空巢家庭摘要:中小城市的独生子女因上学、就业、结婚等因素而选择留在大城市后,父母仍在中小城市工作生活。
对于这一现象的学术语,称之为“新”空巢家庭。
与此同时,运用相关理论和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中小城市独生子女留在大城市(即“新”空巢家庭产生)的原因和这种现象对“新”空巢家庭中父母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如下:理性选择就业;常回家看看。
关键词:大城市;“新”空巢家庭;独生子女一、“新”空巢家庭的概念界定以往对于空巢家庭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所以,往往一提到空巢家庭,出现在脑海里的都是一些老年人空巢家庭的现象。
但是,随着我国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他们的父母提前进入空巢期,一批“新”空巢家庭已经出现[1]。
大量异地求学和工作的子女大部分平时回家的时间屈指可数,无法给予自己的父母一些子女应该提供的照料,这使得以往在老年家庭才有的空巢现象而今正呈现“中年化”趋势。
部分学者称其为中年空巢家庭或“新”空巢家庭[2]。
根据对以往空巢家庭研究的对比,“新”空巢家庭的这个“新”字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家庭中的子女为独生子女政策后独生子女这一群体;第二,这些独生子女来自中小城市,所谓的留在“异地”是留在大城市;第三,空巢家庭的主体已经从老年人逐渐向中年人蔓延;第四,空巢家庭已经从农村中扩展到城市中。
因此,本文将借鉴“新”空巢家庭这一概念作为本文研究的方向。
二、“新”空巢家庭的现状及对父母的影响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空巢家庭占老人家庭总数的大约10%,20世纪90年代,这一比例上升到大约30%。
而再过5-10年,这一比例将飙升至50%,2025年则会达到高峰。
而且,空巢现象开始前移,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家庭已经“空巢”[2]。
专家预测,在独生子女婚育期的到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等背景下,我国的“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
未来十年,“空巢家庭”将成为老人甚至中年家庭的主要形式,所占比例可能达到90%以上[3]。
国外空巢家庭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家庭的启示
国外空巢家庭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家庭的启示一、国外空巢家庭的现状1.1 空巢家庭的定义和特点在国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空巢家庭的数量逐渐增多。
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父母或家长在家中居住,子女则已经独立生活或搬出家门的家庭。
空巢家庭的特点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独立性增强,相互照顾的需求减少,家庭关系更趋向于平等和自由。
1.2 空巢家庭的原因空巢家庭的形成通常是由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家庭结构变革以及家庭观念的转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父母子女之间的交流减少,家庭成员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增强,导致空巢家庭的出现。
二、国外空巢家庭对我国的启示2.1 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在国外,家长通常会鼓励孩子在成年后独立生活。
他们鼓励孩子在学业、事业和生活上做出自己的选择,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这对我国家庭教育提出了重要的启示,即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让他们在成年后能够独立生活,为构建和谐家庭打下基础。
2.2 加强家庭关系,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国外空巢家庭的成员虽然独立生活,但他们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家庭关系,经常进行亲属间的交流和沟通。
这给我国家庭构建带来了启示,即要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
2.3 改变家庭观念,倡导家庭成员间的平等和自由在国外,空巢家庭的家庭观念更加开放和自由,家庭成员之间更加注重平等和尊重。
这对我国的家庭构建提出了重要的启示,即要改变传统家庭观念,倡导家庭成员间的平等和自由,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国外空巢家庭给我们的启示是非常宝贵的。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关系的和谐对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构建和谐家庭,就需要从家庭教育和家庭关系方面入手,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改变家庭观念,倡导家庭成员间的平等和自由。
四、总结国外空巢家庭的存在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要构建和谐家庭,需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改变传统家庭观念,倡导家庭成员间的平等和自由。
中年父母的空巢研究
中年父母的空巢研究摘要:空巢期指的是核心家庭中所有子女都长大离家,只剩下父母两人一起生活的阶段。
现代生活中因子女去外地上学、工作而产生越来越多的中年空巢家庭,即空巢家庭不再与单一的老龄人口挂钩,而趋向于在中年这一年龄层次中扩大。
计划生育政策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当家庭中唯一的孩子因异地求学离开家庭就产生了独生子女父母的空巢家庭。
中年空巢父母一般不会感觉孤单,会有自己的生活,他们对于空巢这一现象有着比较乐观的看法。
中年空巢父母与许多空巢老人不同,他们愿意接受空巢这个现象,无论在日常经济还是情感层次的生活都能得到充分的满足。
此外,中年父母提前进入自我养老问题也同样不容小觑,特别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
关键词:中年;空巢家庭一、问题的提出空巢期指的是在家庭生命周期中,当所有的子女都长大离家,家庭只剩下父母两人一起生活的阶段①。
1979年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三十多年以来,独生子女家庭的数量不断扩大,城市中家庭形式几乎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年轻人异地工作,父母与子女异地居住,空巢老人越来越多,2010年城乡空巢家庭接近50%;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达3300多万。
在老年人口的增加的同时,中年夫妻也迎来了生命中的空巢期,即子女外出求学而留下父母在家。
空巢家庭呈现出向中年人偏移的状况,其中独生子女的父母们也逐渐步入空巢家庭。
笔者着重研究的是中年这一阶段的独生中年父母的情况,以往的研究重点多是老年人并且有多个子女的空巢现象,以及农村留守老人的基本情况调查,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方面的研究。
二、文献回顾童风莉,方金友认为21世纪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高速发展时期,“空巢化”伴随着老龄化、高龄化同时出现并快速发展。
老年空巢家庭主要有六个方面的问题:生活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甚至无任何收入、多种疾病缠身、没有参加医疗保险或合作医疗、未收到政府和社会的帮扶、缺乏精神慰藉,并有侵害老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发生。
中国农村“新空巢家庭”的形成原因、影响及建议
3计划生育政策 的实行。17 年 以来 , 、 98 计划生育政策的贯
育政策 , 我国农村地 区生育子女数显著减少 。 , 同时 随着改革 开
放 的推进 。 国人 日流动更加频繁 , 我 进城的农村人 口急剧增 加。
彻落实使农村生育率普遍 下降 , 独生子女家庭不断增加 , 家庭
规模缩小 。 而双子女 、 独生子女家庭的子女将陆续进人婚姻 、 生 育期。 在农村 , 子女婚后一般不会选择与父母 同居 , 而是成立 自 己的小家庭 。致使农村现代 家庭结构以夫妻关系为主导 , 传统
据统计 。全 国外来人 口中农村人 口所 占比重为 8.2 2 %。其 中 4
1 — 9岁 人 口 的 迁 移 比 例 为 1 . % 、0 2 51 5 4 2 — 4岁 的 比 例 为 7 l . %、5 2 95 2 — 9岁的比例为 1.1 综上 可以看出 , 3 8 %。 0 目前我 国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 农村新空巢家庭出现并 以较 快
的速度增加。根据 20 0 0年第 五次人 口普查 ,我国镇村 4 — 4 0 4 岁 、5 4 4 - 9岁两年 龄组人 口孩 子的年龄大致 在 1 3岁一 5岁之 2
巢” 家庭 。
间。 正处在离家求学 、 就业 、 结婚和迁移流动阶段。经过计划 生
极 少 , 它 的 出 现 和 发展 又是 不 可 避免 的趋 势 , 而 以此 作 为研 究
空巢年龄往往 比城市空巢父母要 小一些 , , 这样 他们的 自我调
试能力也更强。 第三 , 他们处 于中年 , 上有老 , 下有小 , 经济压力 大, 过着“ 日出而作 , 日落而息” 的劳累生 活, 没有太多的空余 时 间, 也较少产生由于孩子离开造成的心灵空虚 。 四。 第 在农 村不 存在下 岗和失业 , 就不存在 由于下岗 、 也 失业带来 的心理失落 和不知所 措。 虽然农村空巢家庭有 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和适应能 力, 但还是面临一些不可避 免的挑战。
空巢家庭
一般空巢家庭的定义是指最后一个孩子离开家庭而只由父母组成的家庭一、现代化视野下的“空巢”家庭及其特点现代化影响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核心化、家庭代际关系简单化。
在此,尤应提及的是,家庭结构核心化的发展结果就是“空巢”家庭。
即是说“空巢”家庭是核心家庭发展的逻辑结果。
“空巢”家庭作为家庭类型中的一种,既是家庭生命周期的重要阶段,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一种标志性现象。
1.“空巢”家庭是现代化的一种标志性现象。
“空巢”家庭的出现和增多是现代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居住方式、生活观念、人口流动、就业方式、寿命的延长、城市化等诸多因素。
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空巢”家庭是现代化的结果。
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高度分化,各种引起分化的变量增多,整合能力不断增强。
在这种社会分化中,家庭作为一种社会设置,无可质疑地发生着分化。
传统的大家庭的结构正在被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所替代,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化,并且随着时间的推演,“空巢”家庭正在从核心家庭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家庭类型。
“空巢”家庭是核心家庭的必然结果.2.“空巢”家庭将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选择。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确立,人的独立、自我意识的觉醒,个性化的增强,人们更加关注个体的价值、个体生活质量的提高、个人意愿和个人感觉。
家庭生活中,越来越注重夫妻间的感情交流,家庭生活中个人充分的自由度、宽松度,个体性充分的显现。
这些,不仅对小夫妻,而且对老年夫妻来说都显得十分重要。
再加上人们养老观念的改变,代际之间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于是,人们便自觉不自觉地认同和选择了“空巢”家庭。
“空巢”家庭既作为了一种家庭类型,也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乃至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理念。
正因为如此,“空巢”家庭将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选择。
就目前而言,“空巢”家庭正处于由不自觉、被动地接受向主动、自觉选择的过渡时期。
三、解决现代“空巢”家庭面临问题的基本思路“空巢”家庭面临的问题,既是个体家庭面临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是现代化进程所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中的一部分。
XXXX年市离退休空巢家庭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可编辑).doc
XXXX年市离退休空巢家庭问题的剖析与思虑 (可编写 )市离退休空巢家庭问题的剖析与思虑当前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社会。
跟着老年人口的不停增加这几年来在老年人家庭中出现了一个特别的集体这个集体就是被很多学者称为的“空巢家庭”。
所谓“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从父亲母亲家庭中接踵分别出去后只剩下父亲母亲留守、单独生活的家庭。
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
“空巢”家庭问题 ,它不只是是个别家庭问题,而是拥有宽泛意义的社会问题。
它关系着现代化的进度、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平定,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参数。
所以研究“空巢”家庭问题 ,拥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空巢家庭现状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供给的资料近来** 年来我国空巢家庭向来奉上涨之势。
全国有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中空巢家庭户占此中只身一人老人户占只有一对老夫妻户占。
地域之间的差别悬殊。
有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户中空巢家庭户的比率山东省最高达到其次是浙江省达到均超出。
上海()、天津()、江苏()、黑龙江()、辽宁()、山西()、河北()及 XX ()的比率也超出或达到。
** 年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只身一人独居老人在老年人口中的比率由上涨到 ** 年的即增添了两倍。
另据相关部门对天津、 XX 、** 三城市岁以上老人抽样检查表示:的老人生活在只身一人家庭里的老人生活在夫妻二人家庭里即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已占老人总数以上。
估计到 ** 年将达到%以上这意味着大多半老年人家庭都成了‘空巢’ ”。
常州市城调队曾在市里范围内进行了抽样检核对离退休“空巢” 老人家庭生活现状进行剖析接受检查的户居民家庭中共有户属于纯离退休空巢家庭(家庭成员均为离退休及内退人员仅户家庭中有位未曾工作过的高龄老人)在这些“空巢”家庭的位成员中共有城镇离退休员工人未到退休年纪提早办理内退手续的人员人分别占总数的和其中男性占女性占检查表示大多半“空巢”家庭的基本生活获得有效保障离退休人员暮年生活安全幸福但也有一部分家庭暮年生活孤独凄凉需要惹起社会的充足关注。
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赡养思考
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赡养思考所谓空巢家庭,是指子女离家后仅由父母组成的家庭,子女离家后剩下老人独守家庭。
空巢家庭的问题已引起社会上许多学者的关注,但目前这种关注主要集中在城市,对农村老年空巢家庭的关注较少。
事实上,农村空巢家庭已成为一种比较严重的社会现象,据统计,在农村大概有20%的老人生活在空巢家庭中,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上升,农村老年空巢家庭给社会带来了很大影响。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老年人不仅希望自己度过一个丰衣足食的晚年生活,而且也希望能拥有一个快乐、有人照料和关心的、幸福的精神生活。
然而,我们看看农村的现实,空巢家庭问题已经给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带来了诸多问题,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给他们增加了负担和带来了内心的不愉快。
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分析空巢家庭形成的原因、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的影响以及思考建议。
一、农村空巢家庭的形成原因和现状20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和落实,城市和农村经济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人口城镇化步伐逐步加快。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特别是向东南沿海城市转移。
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是农民工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人的速度向前推进,其中70%以上是男性一方外出。
农村年轻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和土地,跨省流动越来越多,并且他们离开父母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时空距离的增大,使得子女外迁的农村老人成为空巢老人。
那么,在我国目前农村空巢家庭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农村空巢家庭的产生大致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我国现代化的发展使家庭功能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其形式发生了变化。
在我国的传统社会中,家庭集经济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及为成员提供情感满足等功能于一体,家庭规模效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家庭功能逐渐分化,家庭的功能分化动摇了传统大家庭的基础,因而家庭的形式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联合家庭逐渐发展为核心家庭,而空巢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核心家庭的必然趋势。
空巢家庭的现状以及家庭成员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社会转型的加快,人们价值观的转变,空巢家庭占家庭总数的比重有上升的趋势。
所谓“空巢家庭”,即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年人另立门户.剩下老年人独自居住的家庭。
自我国政府于1980年正式提出独生子女政策后,空巢家庭也呈现“低龄化”的发展趋势:随着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中年空巢家庭异军突起,新“空巢”家庭结构正向50岁中年人逼近。
家庭结构的改变给家中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使其面对前所未有的心理危机。
本文将阐述近年来空巢家庭的现状以及其形成的原因,并且针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危机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以达到解决危机和促进和谐家庭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的建设的目的。
关键词:空巢家庭;成因;中老年人;心理危机;干预前言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是大部分家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
所谓“空巢”,是指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就我国的特殊国情而言,20世纪70年代,为解决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20多年之后,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迁移离家(包括求学、就业、结婚等),一批值得关注的新“空巢”家庭已经出现,新“空巢”家庭结构正向50岁中年人逼近。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先生认为空巢家庭有这么几种:一种是纯空巢家庭,包括单身空巢家庭和配偶空巢家庭;另一种是类空巢家庭,包括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其他亲属在身边的空巢家庭。
还有一种分类:一是年老的空巢家庭,另一种则是年轻的空巢家庭——比如独生子女家庭由于不少孩子少小离家外出求学,结果空巢期提前到来,而且空巢期在延长。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社会转型的加快,人们观念的转变,空巢家庭占家庭总数的比重有上升的趋势。
90年代开始,我国对空巢家庭的研究逐年增加。
在中国期刊网所查阅的论文数目呈现一个递增趋势,而且增长的幅度还比较大。
关于空巢老人原因、沟通、政策
空巢老人一空巢老人的概念“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二导致空巢老人的原因概括而言,城市老人空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存在于老人自身;第二方面原因在于子女;第三方面原因是社会的原因。
1、外出打工子女外出打工是全县农村空巢老人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全县93.1%空巢老人子女在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只有4.2%。
所以,78.8%农村空巢老人必须劳动和又要劳动又要照顾孙子,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们都会“活到老,干到老”。
2、自然空巢所谓自然空巢,就是有的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子女,有的生有子女,但子女已经去世,有的只一个女儿,女儿一旦出嫁之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回家照顾老人就有次数了,老人就成了空巢户。
全县单身空巢老人就有8176人,占25.1%。
3、代际差异当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老少两代人对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自由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这种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
一旦子女成立了小家庭或进入城市,农村的父母一般都不会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而是选择独自居住或留在农村老家。
当然,农村老年型“空巢”家庭的产生也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儿子在外打工、婆媳、公媳关系的沟通缺少联系的中介和桥梁,家庭不和、矛盾增多,迫使老人同儿媳和孙子分开住,子女赡养老人的观念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等等。
4、首先,我国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要求每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第二,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丁克家庭(double income no kids),即不要孩子的家庭观念越来越流行。
第三,现在竞争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人们经常要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甚至出国深造、工作等。
空巢综合征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意思
空巢综合征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意思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迁,空巢综合征成为了现代社会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空巢综合征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家独立,使得父母亲在家庭中失去鲜明的角色和功能,导致一系列心理和生理上的调整问题。
本文将针对空巢综合征的名词解释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空巢综合征所涉及的主要群体是年老的父母亲,他们在子女成年后面临了重要的转变。
长期以来,父母亲扮演着照顾和支持子女的角色,他们将子女视为生命的延续,为了子女的成长牺牲了许多自己的利益。
然而,当子女离家独立后,父母亲可能面临的是空虚感、无助感和失落感。
这种情绪的积累可以影响父母亲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对整个家庭产生负面影响。
空巢综合征往往与老年人的孤独问题紧密关联。
当父母亲在没有子女陪伴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无聊。
此外,他们失去了照顾子女的责任,缺乏了生活和社交的动力。
这些因素不仅会导致身体上的健康问题,如失眠、食欲减退等,还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如焦虑、抑郁等。
因此,对于父母亲而言,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找到新的兴趣点变得尤为重要。
空巢综合征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父母亲将面临空巢综合征。
这将增加医疗和保健资源的需求,同时也需要社会支持系统的充实和完善。
其次,空巢综合征可能导致父母亲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加重了社会的医疗负担。
此外,对于那些无法适应空巢生活的父母亲,他们可能寻求依赖和支持,这又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困难和压力。
为了应对空巢综合征,社会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家庭应该加强与父母亲的沟通和交流,增加陪伴和关怀。
子女应该主动关心父母亲的健康和生活,不仅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更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其次,社区应该建立支持和照顾护理的网络,为空巢父母亲提供社交和娱乐的机会。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也可以参与其中,提供帮助和支持。
最后,政府应该加大对老年人权益的保障力度,提供更多的福利和服务,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状态。
空巢名词解释
空巢名词解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空巢现象逐渐普遍化。
空巢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家庭独立生活,留下父母独自生活的情况。
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社会支持问题等都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对空巢相关名词进行解释,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空巢。
一、空巢家庭空巢家庭是指子女离开家庭,父母独自生活的家庭。
空巢家庭的特点是家庭成员减少,家庭功能减弱,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改变。
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社会支持问题等都备受关注。
二、空巢老人空巢老人是指子女离开家庭后,留下父母独自生活的老年人。
空巢老人的特点是孤独、无助、失落、焦虑等负面情绪较为突出,需要得到家庭、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三、空巢养老空巢养老是指空巢老人在没有子女陪伴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其生活和健康。
空巢养老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完善的医疗、护理、康复等服务,同时也需要加强社会支持和互助。
四、空巢护理空巢护理是指空巢老人的护理工作。
空巢老人由于年龄大、身体弱,需要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康复护理等多方面的护理。
空巢护理需要专业护理人员的支持和帮助。
五、空巢支持空巢支持是指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和帮助。
空巢老人在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得到家庭、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社会应该建立健全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完善的医疗、护理、康复等服务,同时也需要加强社会支持和互助。
六、空巢心理空巢心理是指空巢老人由于失去子女的陪伴和支持,产生的孤独、无助、失落、焦虑等负面情绪。
空巢老人需要得到家庭、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建立健康的社交网络,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保持心理健康。
七、空巢社区空巢社区是指空巢老人生活的社区。
空巢社区应该建立健全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完善的医疗、护理、康复等服务,同时也需要加强社会支持和互助,建立健康的社交网络,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保持心理健康。
八、空巢孤寡空巢孤寡是指空巢老人由于失去子女的陪伴和支持,孤独无助,缺乏社会支持和关爱。
空巢家庭解决方案(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乡,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空巢家庭现象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空巢家庭是指家庭成员因工作、学习等原因长期分居,家中只有老人或孩子的情况。
本文将从空巢家庭的原因、现状及解决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空巢家庭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空巢家庭的原因1. 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家庭结构发生变化。
许多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机会,不得不离开家乡,与家人分离,形成了空巢家庭。
2. 工作压力增大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增大,许多年轻人为了事业拼搏,无暇顾及家庭,导致空巢家庭现象增多。
3.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许多家庭为了孩子的教育,不得不将孩子送到城市,导致空巢家庭现象加剧。
4. 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传统观念中,男主外女主内,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女人负责照顾家庭和孩子。
这种观念导致许多家庭出现空巢现象。
二、空巢家庭的现状1. 老龄化趋势明显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空巢家庭中的老人数量逐渐增多,他们的生活状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 空巢家庭心理问题突出长期分居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空巢老人和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
3. 生活质量下降空巢家庭由于家庭成员分离,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老人和儿童在生活上缺乏照顾,容易导致生活不规律,影响身体健康。
三、空巢家庭解决方案1. 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对空巢家庭的关注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年轻人与家人团聚,减少空巢家庭现象。
例如,实行灵活的户籍政策,降低子女在异地就读的门槛;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等。
2. 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同时,鼓励城市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缓解城市教育资源紧张的问题。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老年期的心理发展-空巢家庭
一、空巢家庭
空巢家庭本是家庭生命 周期中的一个阶段,所谓 “空巢”,指子女长大成 人后必然会从父母家庭分 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独 自生活。但目前随着城乡 差距不断拉大,人口老龄 化进程的加快,由此引发 了农村大量的“空巢”家 庭出现。
二、空巢家庭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1、迫于生计或者是为
者父母与儿女之间的矛盾 无法避免,从而导致了分 家的出现;2、因为生活观 念的不同,在城市居住的 老年人跟子女之间往往存 在着代沟。
(三)个人原因:
老年人不愿跟子女在一起生活。
谢谢观看
了更好的发展,子女们 往往外出务工或学习, 以求得更广阔的发展空 间来获取更多的收入, 从而提高生活水平。
2、随着我国实行的 计划生育政策,使得越 来越多的家庭成了独生 子女家庭,在独生子女 家庭中,一旦子女长大 成人,就会离开父母独 立生活,此时留守在家 的父母就成了空巢老人。
(二)家庭原因 1、一些家庭因为婆媳或
农村出现新空巢家庭
所周知,“空巢”阶段是家庭生命 周期中的一个阶段。“空巢”家庭 通常指最小的子女离家后,仅由父母 组成的家庭。就像小鸟长大后展翅高 飞离去,空巢中没有了待哺的雏鸟一
■文/林建鸿
样。我们这里所要关注的是,20世纪 70—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积极响应国 家计划生育号召的独生户和两子女 户,因子女逐渐迁移离家(包括求学、 就业、结婚等)而出现的由中年父母 组成的农村新“空巢”家庭。
20世纪60年代,中国进入了新中 国建立后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20世 纪70年代,中国政府越来越深刻地认 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社会发展 不利,决定在全国城乡大力推行计划 生育,并将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确定为一项基本 国策。20多年之后,随着农村第一代 独生户或双子女户的子女逐渐迁移离 家(包括求学、就业、结婚等),一批 值得关注的农村新“空巢”家庭已经 出现。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 若以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年龄为24岁 (按晚婚年龄来计算)来推算,我国乡 村40—49岁年龄组的育龄妇女的第一 个孩子的年龄大致在16—25岁之问, 其第二个孩子的年龄以间隔3年计, 大致在13—22岁之间,正处在求学、就 业、结婚等迁移离家阶段。因此,由
以继续充当家庭中的父亲或母亲生活 角色,但是其社会角色并没有改变, 甚至还因孩子的离家而有所增强。因 为与城市相比,中国农村基本上是个 “熟人社会”,人们“生于斯,死于斯”, 世居厮守在同一村落。农村新“空巢” 父母不会因为孩子的离家而减少劳作 关系和社会交往活动,反而会因生产 时间、劳作机会的增加而增强其社会 角色。值得指出的是,农村新“空巢” 的大多数中年父母,由于受当时社会 条件所限,所受教育较少,科学文化 知识较为贫乏,大都从事农业生产。 他们的坎坷经历和艰辛生活,促使他 们对孩子的发展前途给予厚望,可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空巢家庭空巢家庭形成的原因*导语:什么是空巢家庭?中国步入老龄社会,空巢现象也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空巢家庭,那么什么是空巢家庭呢?下面就由小编为您介绍什么是空巢家庭。
空巢家庭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进步的体现及人们价值观念改变的结果。
*什么是空巢家庭?
空巢家庭一般是指家庭中因子女外出工作学习老人独居的
一种现象。
所谓空巢,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而一旦配偶去世,则家庭生命周期进入鳏寡期。
空巢期与鳏寡期对老年人来说是生活中容易发生困难的两个重要阶段。
*空巢家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种是纯空巢家庭,包括单身空巢家庭和配偶空巢家庭;另一种是类空巢家庭,包括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其他亲属在身边的空巢家庭。
还有一种分类:一是年老的空巢家庭,另一种则是年轻的空巢家庭--比如独生子女家庭由于不少孩子少小离家外出求学,结果空巢期提前到来,而且空巢期在延长。
*空巢家庭形成的原因
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促成了空巢家庭的迅速发展。
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代沟越来越突出。
*1、生活方式转变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追求精神生活,老少两代人都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越来越多的自由,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
我国的家庭正趋向核心化和小型化。
近几年,我国城市居住条件显着改善,子女首先搬入新家,离开原先一起居住的父母。
农村掀起建房热农村青年婚后一、二年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在许多地区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迁入新住宅往往成为代际之间分离的契机。
*2、家庭模式转变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20多年,二、三十年后,随着独
生子女逐渐进入中年,他们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
可以预料,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甚至许多农村
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
*如何适应空巢家庭?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以及部分独生子女的家长渐渐步入
老年前期,空巢家庭的问题日渐突出,值得全社会关注。
*1、老人
老年人对于适应障碍,有一个从否定期到抑郁期,再到适应期的过程,这时要学会用工作、学习、娱乐、外出社交等活动抵消这个过程的负面影响,如抑郁期延续太长,自己又不能克服,则应及时就诊于心理门诊。
对分离焦虑、孤独感、抑郁、被抛弃感的出现也可用此原则。
*2、子女
作为老人的孩子们,一首《常回家看看》、《一封家书》中已道尽孝心所在,亲情重于寄钱寄物。
子女们应该唱回家看看老人,了解老年人的而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即使没有办法经常回家也要多打电话问候家里的老年人。
平时要按时带老年人检查身体。
即使没有办法住在一起,也不要住得太远,最适宜的就是一碗汤的距离。
了解了什么是空巢家庭,小编提醒您空巢家庭已有成为主流的趋势,老人和子女要做好心理准备,尽快适应这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