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家庭问题探析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分析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分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城乡空巢家庭指的是家中年轻人外出务工或者生活,老人独自留在农村或者城市。
这种情况在我国普遍存在,给老人的生活和养老带来了诸多困难。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的成因可以从社会、经济、家庭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社会因素是导致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年轻人涌入城市务工,农村老人选择留在农村也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农村老人由于长期劳作,身体状态较差,难以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和节奏。
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相对薄弱,导致留守老人在养老方面面临较大困难。
经济因素也是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许多农村老人缺乏养老金或者只有很低的养老金,无法承受高昂的养老费用。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城乡空巢家庭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老人的养老,导致老人的生活质量下降。
家庭因素也是导致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独立生活,无法照顾老人。
家庭成员之间的距离和交流也随之加大,导致老人的孤独感增加。
一些空巢家庭中存在家庭关系紧张、矛盾较多等问题,影响了老人的生活和养老。
面对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
需要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养老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村养老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
政府还可以鼓励社会各界和企业参与农村养老服务,建立养老基金,为老人提供养老金和服务。
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的养老金待遇。
政府应该加大对低保和特困老人的养老金补贴力度,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应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老年人的养老金水平,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还需要加强空巢老人的精神抚慰和心理疏导工作。
政府可以组织志愿者团队,定期探访空巢老人,陪伴他们度过寂寞的晚年。
个案工作:老年期空巢家庭问题
老年期空巢家庭问题
空巢家庭问题研究
• 1、我国空巢家庭问题的状况及产生原因
种种数据表明,空巢家庭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的问题空巢家庭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01 02 03 04
工业化和 现代化的 社会转型。
城市居 住条件 改善。
家庭的经济功 能弱化,情感 支持功能强化。
2、对空巢家庭的干预 (1)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原则。 (2)以家庭支助为基础。 (3)以社区服务为依托。 (4)建立相关的老年人社会保
障体系。
空巢家庭对老年人的影响: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据显示,我国3.4亿个家庭户 中,至少有2340多万名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需要 社会照料,2000年,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占 全国家庭户总数的20.09%。其中,空巢家庭户占 22.83%,在山东、浙江等地,这个比例已超过30%,天 津社会科学院和天津市老龄委的一项调查表明,在 1997年,天津城区有老年人的家庭空巢率为54%;到 了2002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62.5%,照此速度发 展,10年后天津市区有老年人的家庭空巢率将达到 90%左右。
计划生 育政策。
2、对空巢家庭的干预 解决空巢家庭的问题,需要个人、
家庭、亲属、社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构 建完善的社会救助和支持系统。在理论 上,老年人照料体系是根据几个环节组合 起来的,首先是老年人的自我照料;其次 是亲属网络,包括配偶、子女和其他亲属; 再次是社区有偿服务或者志愿者服务;最 后是国家的支持和照料,因此,应建立一 种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原则,以家庭支助 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国家和政 府的法律法规、政策为保障的社会支持 体系。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分析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分析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住在城市工作或生活,而老人独自留在农村或小城镇,无法得到子女或家庭成员的照顾和陪伴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中国的城乡转移人口增多以及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愈发凸显。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的:经济因素。
城市生活成本高,大部分子女需要在城市中工作以维持生计。
而农村或小城镇的老人,因为退休金或农业收入有限,无法负担城市的生活费用。
子女通常选择留在城市工作以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而老人只好留在农村养老。
老人的健康问题。
老人多半患有慢性疾病或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人照顾。
由于子女迁往城市,无法随时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和医疗需求,老人的健康状况可能会受到影响。
文化因素。
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存在差异,子女在城市生活会形成独立的家庭,与农村老人的生活习俗和价值观有时存在很大的冲突,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工作变得困难。
社会支持不足。
由于农村医疗、养老、文化等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也缺乏社区组织的支持和服务,老人在农村养老时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老人养老的支持力度。
建立农村老人养老补助金制度,以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医疗保障。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供便捷的医疗、文化、交通等公共服务资源。
加强社区组织的服务功能。
建立健全社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老年人的健康护理和日常生活照料服务。
组织老人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加社交和交流机会,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
加强家庭教育和观念转变。
提倡子女尽量留在农村和老人一起生活,促进城乡老人的交流和理解,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加强传统文化的研习和宣传,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培养社会对老人的关爱意识。
建立跨地区养老服务平台。
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物流配送系统,为城乡老人提供便捷的医疗、生活用品配送等服务,减少老人在养老过程中的困难。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
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一、问题揭示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迁,空巢老人现象逐渐突出。
这一群体普遍指的是年过60岁,并且已经进入退休状态,但其子女和亲属却因工作、生活等原因无法与之同住或照顾。
1. 心理健康问题空巢老人承受着孤独、无助等负面情绪的困扰。
他们长期缺乏陪伴和交流,精神上的空虚感导致心理健康的下降,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2. 生活保障困境对于身体较为虚弱的空巢老人而言,面对日常生活中诸如饮食起居、医疗保健等基本需求时常存在困难。
他们可能无法独自购买食物、进行家务或应对突发状况,同时也缺少专业知识对健康进行科学管理。
3. 安全问题隐患由于年龄大、身体衰弱以及大多数时间在家中度过,空巢老人成为不法分子投机行骗的对象。
频繁发生的电信诈骗、虚假广告等现象,给空巢老人及其资金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二、问题原因分析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背后有着多种原因。
1. 家庭结构变迁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年轻一代追求个人发展的浪潮,家庭结构不再以大家庭为主导,传统三代同堂模式逐渐衰落。
个体化需求使得子女在成年后选择自立生活,导致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增加。
2. 经济压力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快节奏工作生活使得人们很难有更多时间陪伴空巢老人。
经济压力加剧,亦让子女丧失了照顾父母的条件。
3. 养老服务不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滞后、医疗保健水平较低等因素导致了养老服务质量不高且覆盖面较窄。
这为造成空巢老人存在问题提供了土壤。
三、问题解决建议在现实中,为解决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综合多方面措施来提供帮助和关怀。
1. 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加大对社区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并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
建立健全居家护理服务体系,提供上门医疗、生活照料等辅助性服务,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能为空巢老人提供更多便利。
2. 提高养老金水平适当提高养老保险金发放标准,确保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也可通过政府与社会企业合作开展兼职岗位,给予经济压力较大的子女更多支持,以便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照顾父母。
贵州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探析
贵州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探析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渐加大,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动问题也日益突出。
在贵州省农村地区,空巢老人问题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独居在乡村的老年人。
他们往往面临着孤独、失落、经济困难等多重问题,急需社会关怀与帮助。
本文将对贵州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进行探析,探讨其原因及解决途径。
一、空巢老人问题的成因1. 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纷纷离开农村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而留守在农村的老人成为了空巢老人。
2. 传统观念的淡化:在传统农村社会,子女对父母的扶养是很重要的家庭责任。
然而随着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一些年轻人对家庭观念的淡化,尤其是在经济上条件的限制下,无法满足父母的需求,导致很多老人被迫独居。
3. 乡村人口流失: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越来越严重,农村地区老年人的扶养问题日益突出。
4. 社会保障不完善:在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滞后,养老金水平低,医疗条件差,给空巢老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 心理健康受损:空巢老人由于长期独居,缺乏陪伴和交流,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给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重大危害。
2. 经济负担加重:一些空巢老人的子女在城市生活,每月仅能寄上少许微薄的生活费,而老人的医疗、养老等开支却日益增加,给空巢老人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3. 社会功能减弱:空巢老人由于年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下降,不能为家庭作出贡献,社会功能逐渐减弱,给社会带来了负担。
4. 传统文化在农村的流失:过去在中国农村并不存在空巢老人这一概念,因为子女们一般不会出远门工作,而留在本地的,所谓老“三老”(老树、老鸟和老人)居多。
随着全国的城市化,就有城市进城,远门做工的现象,加入了社会保险;与传统文化相违背。
1.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积极稳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逐步扩大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和水平,加大政府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关怀力度。
空巢现象调研总结报告
空巢现象调研总结报告空巢现象是指家庭中成员全部或大部分离家独居,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照顾、支持和交流减少的现象。
空巢现象最早在西方国家出现,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一现象也在我国逐渐显现。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空巢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以便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相关的政策和服务建议。
调研结果显示,空巢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子女独立、人口老龄化、就业机会的转移和人口流动等。
首先,子女独立是导致空巢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乡背井到大城市就业,导致他们无法长期陪伴父母。
其次,人口老龄化也是加剧空巢现象的因素。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而中青年人口数量减少,这导致了空巢家庭的出现。
再次,就业机会的转移和人口流动也对空巢现象造成了影响。
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环境,选择离开家乡前往其他城市,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照顾、支持和交流减少。
空巢现象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
在个人层面上,空巢现象会给老年人带来心理上的孤独感和反应力的下降。
他们缺乏身边人的陪伴和交流,容易感到寂寞和无助。
同时,空巢现象也会让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恶化。
因为缺乏必要的照料和照顾,老年人容易出现身体上的问题。
在社会层面上,空巢现象给社区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社区需要提供相关的服务和支持,以满足空巢老人的需求。
针对空巢现象,我们提出以下的政策和服务建议。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和照顾。
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社区活动中心和养老机构,为空巢老人提供定期的活动和社交机会,以增加他们的精神寄托。
此外,政府还可以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健康意识。
第二,社会应该加强对空巢家庭的支持和帮助。
可以成立志愿者团队,定期和空巢家庭的老年人进行交流和陪伴,以减轻他们的孤独感。
同时,社会还可以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增加对空巢现象的关注和重视。
总之,空巢现象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来解决。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分析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分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难题。
城市和农村的空巢家庭老人由于部分子女外出工作或成家立业,往往缺乏日常的照料和关爱,其中很多老人还面临生活不能自理、疾病缠身、经济困难等问题,给其子女和社会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和影响。
首先,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生活照料、经济保障和心理支持。
生活照料是老年人最基本的需求,包括饮食、生活起居、卫生保健等。
但随着年纪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日常照料更敏感、更细致,子女的照料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例如,老人的视力和听力下降,需要家庭成员或护工照顾其日常饮食卫生。
空巢家庭老年人由于没有子女的照料和关爱,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忧郁情绪,导致健康问题的加剧。
其次,空巢家庭老人的经济状况也是一个主要难题。
部分人的退休金只能维持基本生活,且疾病和康复等医疗费用的增加,加上日常物价的不断上涨,导致他们的经济压力增大,难以保障自己的权益。
即便是一些有经济基础的老年人,由于没有子女的帮助和照顾,在精神上面临更大的负担,给老年人心理带来极大伤害。
最后,老年人缺乏必要的心理支持也是空巢家庭养老的迫切问题。
空巢家庭老人缺乏陪伴和交流,这时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如孤独、抑郁、不信任等。
近几年来,城市和农村的一些公益性组织、志愿者团体在关爱空巢家庭老人方面开展了一些积极的活动,如组织讲座、康体活动、义务探访等社会公益活动,他们的参与有力促进了空巢老年人精神上的关怀和关注。
针对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相应措施。
政府可以推动立法,规范老年人基本福利保障体系;逐步扩大老年人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积,确保老年人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完善家庭福利政策,促进家庭老年人内部互助和社会互助等。
社会应该积极参与社区为老服务和关爱空巢老年人的公益活动,组织老年人进行公益性活动、联谊和康复活动等,以降低空巢老年人的孤独感和忧郁感,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贵州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探析
贵州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探析贵州省是一个多山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落后。
在农村地区,空巢老人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离开家乡,独居在老家的老人,他们在生活上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贵州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方面展开探讨。
我们来了解一下贵州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发展,导致许多农村地区的老人家庭成为“空巢”家庭。
这些老人们大多数因为儿女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乡,他们失去了儿女日常的照顾和陪伴,生活变得孤独和无助。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退休的老农民,没有足够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障,而且身体状况也不太好。
在面对日常生活的点滴琐事时,他们几乎总是孑然一身。
由于缺乏社会关怀和支持,很多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变得单调乏味,甚至会出现抑郁等心理问题。
贵州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问题也相当严重。
首先是生活问题。
由于子女在外地工作,空巢老人要自行照料家务和生活起居,这对于年迈体弱的老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由于缺乏劳动力和经济条件,他们的住房和生活条件往往相当简陋,甚至有的人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在医疗保障方面,空巢老人由于经济拮据,往往无法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医疗照顾,导致许多慢性病和疾病得不到妥善治疗。
由于缺乏社交和交流,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也受到很大的影响,许多人日益感到孤独和无助,长期的精神压力也加重了他们的身体状况。
我们也必须正视这个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首先是政府的角色。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关怀和支持力度,采取有力的措施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空巢老人的养老金待遇和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对空巢老人的精神抚慰和心理疏导。
政府也可以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这一问题的解决当中,鼓励各类社会公益组织为空巢老人提供物质帮助和精神慰藉。
其次是社会的责任。
正是因为子女在外务工而导致空巢老人这一现象的出现,因此子女们也应当担负起更多的家庭责任。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分析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分析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迁,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面临着无人照料和养老问题。
城市的独生子女现象和农村的劳动力外流,导致了“空巢”家庭的增加,为老人的养老问题带来了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的社会背景、存在的困难和解决的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会背景1.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年增长,老年人口正在逐渐成为社会重要的人口群体。
据估计,到203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
老龄化问题给养老问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城市化和家庭结构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独生子女家庭成为了城市养老的主要形式。
而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流导致了“留守”老人增加。
这些现象都导致了空巢家庭的增加,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3.养老服务不足当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完善,养老机构的数量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尤其在农村地区,养老服务更是十分匮乏。
二、存在的困难1.精神需求不足城乡空巢老人由于子女的长时间不在身边,缺乏陪伴和交流,导致了精神上的孤独和空虚。
许多老人因此而患上了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
2.养老资源匮乏城市和农村的养老资源都十分匮乏,老人要么无法获得高质量的养老服务,要么无人照料生活起居。
这些问题引发了老人养老质量的恶化。
3.经济支持不足许多城乡空巢家庭老人由于子女的不在身边和自身的退休金不足,导致了经济上的负担。
生活质量因此而下降,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4.文化心态差异城乡空巢家庭老人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养老方式和观念的冲突。
城市的独生子女更加重视个人生活和事业,而农村老人则更加重视亲情和家庭。
这些差异给老人的养老问题带来了更多挑战。
三、解决的途径1.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政府应加大对养老服务体系的投入,增加养老机构数量,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
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结构日益呈现老龄化趋势。
其中,空巢老人作为老年群体中的一部分,面临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和困境。
本文将围绕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分析。
二、问题一:孤独感与情感支持缺失空巢老人长期以来面临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孤独感与情感支持缺失。
由于子女外出工作或家庭结构变动等原因,导致空巢老人经常处于独居状态,缺乏亲密关系和社交伙伴。
长期的孤独感不仅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加重其患上抑郁症等心理障碍的风险。
(1)建立家庭支持网络:政府应鼓励并促进亲子关系和家庭纽带的强化。
通过媒体宣传或政策措施引导年轻人回归家庭、关注父母、给予更多关爱和支持。
同时,鼓励空巢老人主动寻求社交活动和参与养老院或居民委员会组织的集体活动,以减轻孤独感。
(2)社区邻里关系建设:加强公共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营造健康、友好、包容的社区环境。
倡导邻里之间相互照顾、关心与帮助的理念,促进自愿者组织和邻里联席会议等形式的活动,为空巢老人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三、问题二:生活无保障与医疗困难除孤独感外,空巢老人还面临着生活无保障以及医疗困难这两个重要问题。
(1)解决生活无保障:政府应加强对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补贴或福利保障措施。
建立完善的居民养老金制度,并扩大其覆盖范围,确保空巢老人有基本经济来源来满足日常开销。
此外,鼓励社会组织和慈善机构向空巢老人提供物质援助,包括食品、药品等。
(2)改善医疗困难:针对空巢老人的医疗困难问题,政府可以引入互联网+医疗模式,实现线上预约、送药上门等便利服务。
同时,建立健全的医保制度和免费或减免老年人常见疾病的诊治政策,以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优质、平价的医疗服务。
四、问题三:安全与自理能力下降空巢老人相比有子女陪伴的老年群体面临着更高的安全风险和自理能力下降的挑战。
常见情况包括跌倒事故、火灾风险、日常起居困扰等。
(1)加强生活安全宣传:通过媒体宣传及社区广播、电视栏目等方式向空巢老人普及生活安全知识。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空巢家庭现象浅析(精选)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空巢家庭现象浅析(精选)第一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空巢家庭现象浅析(精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空巢家庭养老问题浅析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剧,空巢家庭现象越来越严重,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文通过对空巢家庭的含义和成因分析,发现空巢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
关键词:空巢家庭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网上有个视频叫《老人与年》,描述的是一个老人等不到儿女的回家,孤独的过完又一个年,深山老林,只有一条大黄狗的陪伴。
其实早在1980年,世纪老人冰心就在她的名作《空巢》中将“空巢老人”的晚景寂寞描绘得栩栩如生。
如今,中国的空巢现象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早已远非改革开放初期的景象了。
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
有专家称,“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甚至是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
因此一、空巢家庭现象的含义及其成因分析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中,杜瓦尔认为家庭生命周期分为八个相互联结的阶段,空巢期属于其中的第六阶段,是指从第一个子女到最后一个子女陆续离家出走这个阶段。
在空巢时期,成年子女因就业、服兵役、上学、结婚等因素离家,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对于空巢家庭的分类,根据穆光宗的观点,有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分为群空巢家庭和类空巢家庭,前者指单身空巢家庭和配偶空巢家庭,后者指子女不在身边但其他亲属在身边的空巢家庭;第二种分为年老的空巢家庭和年轻的空巢家庭。
我国出现大量空巢家庭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人家庭、社会变迁、思想文化等因素。
第一,个人和家庭影响因素。
空巢家庭在传统社会中极为罕见,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生育率普遍下降,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和“核心化”。
同时,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住房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由于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不同不愿意和父母居住在一起,选择独居。
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空巢老人群体逐渐增多。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已经独立或者移居他处,老年人独自居住的群体。
他们面临着许多问题,同时也需要我们给予关心和关爱。
本文将从身体健康、心理需求、经济困难以及社交交往四个方面来分析空巢老人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身体健康问题空巢老人由于年龄增长,面临着各种慢性病和疾病的风险。
然而,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老人常常缺乏照料和监护,容易忽视健康问题。
此外,老人独自居住也增加了受伤的风险。
他们可能因为摔倒或突发疾病而无法及时得到帮助。
针对这一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1. 社区医疗服务:社区应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定期健康体检、健康指导和健康咨询等服务,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响应机制。
2. 健康监护:子女可以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定期与医生沟通,保证老人的药物和医疗用品供应,并确保老人按时就医。
3. 定期家庭访问:子女应该经常回家看望和关心老人,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如果有必要,可以请专业的护理人员提供帮助。
三、心理需求问题空巢老人由于独居的环境,容易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
他们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常常感到心理上的空虚和无聊。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如下:1. 心理支持:社区可以设立心理咨询服务,为空巢老人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他们处理情绪,缓解孤独和焦虑的感受。
2. 社区活动:组织各类活动,如健康讲座、户外运动、兴趣小组等,为空巢老人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增加他们的社交圈子。
3. 互助组织:鼓励空巢老人参与互助组织,通过志愿者活动或社区服务,找到参与感和归属感,提高生活质量。
四、经济困难问题对于大部分空巢老人来说,经济来源主要依赖于退休金或者养老金。
由于退休金水平较低,难以满足老人日常生活的需要,尤其是医疗费用和吃穿住行等开支。
此外,空巢老人普遍缺乏劳动能力,无法靠自己的劳动增加收入。
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THEME TEMPLATE
物质生活困难
缺乏经济来源 缺乏照顾和关爱 难以负担医疗费用 居住环境差,存在安全隐患
精神慰藉缺失
老人与子女沟通不畅 老人参与社会活动少 老人对家庭、子女牵挂担忧 老人孤独感、无助感强烈
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的表现
医疗保障不足: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看病难、医疗费用高 缺乏精神慰藉:老人孤独、无助,缺乏情感交流和心理关爱 生活照料不足: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差,难以自己照顾自己 经济压力大:农村空巢家庭经济收入低,难以承担老人的养老费用
农村空巢家庭的定义和现状
农村空巢家庭的定义
农村空巢家庭的现状:人口 老龄化、子女外出务工或求 学等
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的紧迫性
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空巢家庭增多,养老资源严重不足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体系不完善 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
02
农村空巢家庭养老 问题的表现
农村劳动力转移: 随着城市化进程 的加速,大量农 村劳动力向城市 转移,导致农村 老年人口增多
家庭结构变化: 随着社会发展和 人们思想观念的 转变,传统的家 庭结构逐渐解体, 家庭养老功能逐 渐减弱
社会保障体系不 完善:农村社会 保障体系相对滞 后,老年人养老 保障问题较为全保障问题
容易遭受意外伤害
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容易遭受精神上的打击和折磨
03
农村空巢家庭养老 问题的成因
THEME TEMPLATE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 农村家庭养老观念逐渐淡化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落后
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
定义:指城市和 农村之间存在的 经济、社会和文 化等方面的差异
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家庭结构变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面临独居或者空巢的状态。
空巢老人是指由于子女离开或其他原因导致家中只有老年人独自生活的情况。
这一现象在我国尤为普遍,给空巢老人本人以及整个社会都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从健康、心理、社交等方面探讨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问题一:健康问题### 缺乏照料和护理由于没有子女在身边照料,空巢老人常常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健和日常生活上的帮助。
他们可能忽视自身身体状况,长期忍受慢性病不治等健康问题,甚至因此危及生命。
### 营养不良很多空巢老人无法维持合理饮食,往往饭菜单一、口味单调,并且缺少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导致体质下降和抵抗力减弱,更易患疾病。
### 缺乏锻炼空巢老人因为生活环境的限制,无法经常参与户外活动或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
长期缺乏运动会增加心血管、骨质疏松等问题的风险。
## 解决方案一:关注健康需求### 定期家庭医生服务政府可以设立定期走访空巢老人并提供相应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定期体检、药物配送和营养指导等,以及提供紧急救援系统帮助他们解决身体上的突发问题。
### 居家护理服务社区可以建立居家护理团队,为空巢老人提供日常起居照料,包括早晚看望、整理住所、购物代劳等帮助,并关注他们的饮食习惯和用药情况。
### 开展健康宣传和培训社区可定期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向空巢老人普及合理膳食、日常保健等知识,并组织一些合适的体育活动,鼓励他们参与到健康促进中来。
## 问题二:心理问题### 孤独感与无助感空巢老人长期单独生活,缺乏社交和陪伴,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
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他们的精神状态,甚至导致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 缺乏安全感空巢老人常常担心自身安全问题,尤其是在面临突发状况时无法及时得到帮助。
这种不安全感会增加他们的焦虑情绪并损害身心健康。
### 缺少社交互动由于孩子外出工作或其他原因,空巢老人很难与家人保持密切联系,在日常生活中也缺乏机会结识新朋友、交流思想和分享快乐。
空巢家庭解决方案(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乡,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空巢家庭现象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空巢家庭是指家庭成员因工作、学习等原因长期分居,家中只有老人或孩子的情况。
本文将从空巢家庭的原因、现状及解决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空巢家庭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空巢家庭的原因1. 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家庭结构发生变化。
许多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机会,不得不离开家乡,与家人分离,形成了空巢家庭。
2. 工作压力增大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增大,许多年轻人为了事业拼搏,无暇顾及家庭,导致空巢家庭现象增多。
3.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许多家庭为了孩子的教育,不得不将孩子送到城市,导致空巢家庭现象加剧。
4. 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传统观念中,男主外女主内,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女人负责照顾家庭和孩子。
这种观念导致许多家庭出现空巢现象。
二、空巢家庭的现状1. 老龄化趋势明显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空巢家庭中的老人数量逐渐增多,他们的生活状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 空巢家庭心理问题突出长期分居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空巢老人和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
3. 生活质量下降空巢家庭由于家庭成员分离,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老人和儿童在生活上缺乏照顾,容易导致生活不规律,影响身体健康。
三、空巢家庭解决方案1. 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对空巢家庭的关注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年轻人与家人团聚,减少空巢家庭现象。
例如,实行灵活的户籍政策,降低子女在异地就读的门槛;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等。
2. 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同时,鼓励城市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缓解城市教育资源紧张的问题。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分析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逐渐凸显。
城乡空巢家庭指的是因为孩子工作、学习等原因而无法陪伴在身边的老人。
这种现象在中国日益普遍,给老人的养老带来了许多困扰和挑战。
本文将从老人孤独、生活照料、经济保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孤独。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老人常常感到无处可依、无人可倾诉,产生孤独感和心理压力。
尤其是失去生活伴侣的老人,更加寂寞。
孤独还会诱发老年痴呆症等疾病。
许多老人由于缺乏亲情和社交支持,容易陷入抑郁状态。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生活照料的问题也显得十分紧迫。
缺少生活照料,老人的基本生活无法保障。
日常起居、饮食、身体护理等都成为老人的难题。
老人行动不便且身体机能衰退,需要人陪伴,安排日常生活,但却往往没有人照顾。
而即便子女或亲属在身边,由于忙于工作或其他原因,也无法给予老人足够的精力和时间。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面临的经济保障问题同样需要关注。
由于退休金水平有限,医疗、养老等支出增加,老人的经济压力较大。
在城市化进程中,子女通常需要背负房贷、子女教育等经济负担,很难将足够的资金用于老人的养老。
部分老人缺乏养老保险,导致缺乏经济保障。
针对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社会应加大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和支持。
组织志愿者来陪伴孤独的老人,为他们提供互助活动和社交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社交网络。
社区可以设置老年俱乐部、活动中心等,提供精神慰藉和娱乐活动。
政府应完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建立起老人照料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提供老人上门看护、生活照料等服务,满足老人的基本需求。
完善养老金制度,提高退休金的水平,为老人提供更好的经济保障。
加强对老人养老金的监管,保障老人养老金的合法权益。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老人对养老保险的认知和参保率。
鼓励老人积极参与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增加其养老金的来源,减轻经济压力。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去解决。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分析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迁往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同时也给城乡空巢家庭老人的养老问题带来了挑战。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是指由于子女们离家工作或学习等原因,导致农村中老年人在家中独自生活,无子女赡养的情况。
这一现象在我国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年轻人离乡背井。
由于农村教育水平较低,就业机会有限,年轻人大多选择离开农村前往城市就业和学习。
这导致了农村人口的流失,增加了城乡空巢家庭老人的数量。
农村传统观念的改变。
过去,农村家庭普遍有"养儿防老"的观念,子女们会尽力赡养父母。
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观念逐渐淡化,年轻人更加注重自己的发展和生活。
老龄化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愈加突出。
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经济能力有限,他们往往无法独立生活,需要子女的赡养和照顾。
由于子女们的离家和工作忙碌,难以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的存在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老年人在生活、医疗和精神上都面临着困难和挑战。
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缺乏亲情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也加剧了城市社会保障和养老机构的压力。
由于城市社保体系的不全面和养老政策的滞后,越来越多的老人无法得到养老金和社会福利的支持。
针对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加强对农村老人的关爱和照顾,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和老年人托养服务。
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年轻人的素质和就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农村发展和创业,减少人口流失。
加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养老金和社会救助机制,为空巢家庭老人提供更好的物质和精神支持。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们需要重视和关注这一问题,通过政府、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和保障,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07-20**作者简介:李瑞芬(1948-),女,北京市人,北京大学人事部离退休管理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家庭结构的演变,空巢家庭现象迅速增多,特别是在大城市和知识分子聚居的地方。
这使得空巢家庭问题不单纯是个别家庭问题,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关乎家庭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空巢家庭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空巢家庭现象空巢家庭原是社会学者在研究“家庭生命周期”时提出的一个概念。
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中,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1]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生活,剩下老人独守“空巢”的家庭。
依据年龄特征,可以把空巢家庭分为年轻的空巢家庭(如实行严格计划生育后的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就业、结婚使一些中年空巢家庭出现)和年老的空巢家庭(家庭中只剩下老年人的情况),本文研究的是后一种空巢家庭。
根据空巢家庭中的人数,可以把空巢家庭分为孤身空巢家庭和配偶空巢家庭。
从子女情况出发,又可以将空巢家庭分为无子女的空巢家庭、有子女在国内不同住的空巢家庭、有子女在国外居住的空巢家庭。
空巢家庭现象在现代国家比较普遍。
在发达国家,老人和子女同住的比例只有10%—30%,除了日本,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均与子女分住。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老年人和子女同住的比例略高于10%。
西方家庭中,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的义务,而子女成年后并没有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子女长大后大都给父母留下“空巢”,而且老年人也愿意选择单独居住。
据调查,美国、英国、法国分别有90.8%、89.8%、87.2%的老人不想和子女同住,只要健康允许,都愿意和子女分开居住。
[2]我国于1999年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空巢家庭现象日益增多,现在我国城市中的空巢家庭至少超过30%,知识分子中空巢家庭现象更为突出。
2004年9月我们对北京大学离退休人员空巢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3]对有调查数据回馈的44个单位进行统计的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离退休人数是2612人,空巢家庭人数为1171人,空巢家庭人数比例达44.8%(当然这里包含一部分本校双职空巢家庭问题探析*李瑞芬1**蒋宗凤2(北京大学人事部,北京100871)摘要:本文分别从空巢家庭现象、成因分析及其面临的困难与对策对空巢家庭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析。
首先,文章界定“空巢家庭”的含义,并分别以年龄特征、空巢家庭中的人数、子女情况为依据对空巢家庭加以分类,同时,介绍了该现象在现代西方国家的情况,并以2004年9月对北京大学离退休人员空巢家庭情况的调查为例简要描述我国的情况。
其次,文章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分析空巢家庭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家庭类型的原因。
最后,文章指出老年群体是社会人口中相对脆弱的群体,进而从经济问题、日常生活困难、精神和情感需求、以及养老问题四个层面说明社区养老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空巢家庭;社区养老;老年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28X(2006)03-0040-04北京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OFBEIJINGINSTTTUTEOFEDUCATION第20卷第3期2006年9月Vol.20No.3Sep.200640工空巢家庭的重复统计),其中有子女在国内不同住的有702人,约占空巢家庭人数的59.9%;有子女在国外居住的有417人,约占空巢家庭人数的35.6%;生活在无子女的配偶家庭的人数为24人,约占空巢家庭人数的2%;孤身一人生活的有28人,约占空巢家庭人数的2.4%。
有子女的家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联系主要靠电话联系,子女在国内的基本上在同一个城市居住,除了电话,周末或有事情的时候子女能去看望父母,但由于工作忙等原因,子女与父母交流的时间一般都比较少。
离退休人员空巢家庭增多、比例较大,是应当引起关注的现象。
二、空巢家庭的成因分析从西方空巢家庭发展和我国空巢家庭数量增多、比例增大的情况看,空巢家庭现象是现代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人均寿命的延长、生活观念的更新、居住方式的改变、人口流动的加快等诸多因素。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家庭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都在发生着变化,家庭从传统的大家庭模式向小家庭模式转变,空巢家庭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家庭类型。
[4]下面从个人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三个方面分析空巢家庭的成因:(一)个人原因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和现代生活方式的确立,人的独立、自我意识的增强,人的个体性充分显现,人们更加关注个人的意愿、个人的生活质量,更加注重家庭个体生活的自由度和宽松度。
从老人的意愿来看,很多老人自己希望过独立的生活,在离退休后能有更多的自由和自主,特别是低龄老人,他们经济上能够独立,身体状况较好,生活上能够自理,精神生活较为丰富,喜欢自由悠闲的生活,因而选择与子女分开住;还有一部分老人,因为多年的习惯和感情,他们对居住已久的社区很熟悉,邻里朋友关系很好,对现在的居所有深厚的感情,不愿意离开习惯的环境,因而不能跟随子女一起住。
从子女的意愿来看,年青人大多希望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代际之间生活观念、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都会有一定差别,有的差别还很大,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子女也更愿意选择和父母分开居住。
(二)家庭原因有的老人虽然希望和子代孙辈一起生活,享受天伦之乐,但又担心因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产生家庭矛盾冲突,为避免是非,图个清静,老人最终还是选择独立生活。
有的老人看着子女工作忙,压力大,不想给子女增加负担,分散子女的精力而影响子女的事业和前途,因而忍痛割爱。
也有的是因为客观条件限制,比如子女住房条件紧张,子女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让老人如愿。
当然也有极少数子女,他们虽然具备所需的物质条件,但赡养老人、尊老爱老的观念淡薄,嫌弃老人,只图自身生活享受,对老人很少关心和过问,代际关系不融洽,老人不得不留守“空巢”。
(三)社会原因在传统社会,养儿防老、传宗接代是传统家庭的一个基本观念;父母在不远游,是普遍和自觉的孝道观念和准则;几代同堂、子承父业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也就极少有出现空巢家庭的可能。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孝道”观念和职业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并不认为尽孝就要守在父母身边,而是更加重视个体的生活价值。
以父母的意志为自己意志这种绝对的、封建的“孝道”,限制了子代的发展空间,“是不利于社会进步的”。
[5]现代社会人口流动大大加快,主要是年青人异地求学和就业大量增加。
对教育的需求,对事业、职业的追求,使子女们往往背井离乡,离开父母,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流动,寻求更好的受教育机会或工作机会。
从北大离退休人员空巢家庭情况调查结果看,有子女在国外居住的空巢家庭老人占了空巢家庭人数的35.6%,比例较高。
空巢家庭的产生受个人、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但社会原因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三、空巢家庭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相比较而言,老年群体是社会人口中相对脆弱的群体,一些社会学者将其看作社会弱势群体,经济上、生理上、心理上都相对脆弱,生活上也会面临诸多困难。
空巢家庭的老人又是老年群体中的特殊群体,会遇上更多的困难,需要来自亲人、社会等方面更多的帮助和照顾。
李瑞芬蒋宗凤:空巢家庭问题探析41北京教育学院学报(一)经济问题从全国范围看,由于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养老保险覆盖不足等,特别是农村,总体经济生活水平较低,老年人主要以子女供养为生活来源,经济上就会比较拮据。
城市老年人大都有离退休金,因此在经济上基本具有自我支持能力。
例如,北大离退休人员目前月平均收入在2000元以上,晚年生活有了保障,但也不排除一些空巢家庭中配偶一方没有退休金,存在一老养一老的情况,这样经济上就会困难一些。
此外,老人们非常担心可能出现的难以承受的额外支出,主要是大病导致的巨额医疗费用。
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加快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加快医疗保险改革,扩大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覆盖面,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保证。
当空巢老人开支上出现紧张或欠缺的时候,子女的资助通常是老人经济支持的主要来源,除了金钱上的支持,子女们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给父母食物、衣物以及其他用品等物质上的支持。
在医疗补助方面,政策上的倾斜和帮助显得尤为重要。
以北京大学为例,除了正常的医疗费用报销之外,学校针对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较多这一实际情况,设立了特困补助专项基金,每年大约有100名离退休人员得到补助,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们因巨额医疗支出造成的特殊困难。
(二)日常生活困难对于老人年龄尚不很大的空巢家庭,一般日常生活上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但随着年龄的增大,体力的衰退,高龄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的困难会明显增大,如买菜、做饭、洗衣等方面都会有困难,有的甚至完全要靠他人料理。
去医院看病取药是空巢老人特别是高龄空巢老人的最大困难,生病带来的不仅是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需要陪同、护理照顾的问题。
这些在平常人看来生活上普通的事情,在空巢老人特别是高龄空巢老人都是困难的事情。
还有孤身老人,如果平时与外界生活隔绝,孤立生活,再加上如果有耳聋等生理缺陷的话,很难想象在他病倒的时候怎么能得到及时治疗。
离退休老人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上述这些情况,这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应该予以关注的问题,因为大量个体问题就会变成影响秩序和谐的社会问题。
面对这些日常生活困难,对有配偶的空巢家庭,配偶则是主要的直接的照顾者,如果没有配偶,或配偶双方都体弱而力不从心,则需要子女定期或不定期地看望、陪同老人。
如果子女工作很忙、精力不够、居住相距很远甚至在国外居住,子女的帮助就会很少,雇用保姆和钟点工是解决空巢老人日常生活困难的重要途径,保姆和钟点工能帮助老人买菜、做饭、洗衣、打扫卫生以及生病护理等。
社区也可以为空巢老人提供入户料理、送饭上门、日常购物等帮助以及安装紧急呼叫系统提供紧急呼叫服务。
(三)精神和情感需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仅表现在物质上,还表现在精神和情感上。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闲暇的时间多了起来,精神和情感上的需求会显得很旺盛。
空巢老人由于不能经常和子女等保持沟通而常感到孤独、寂寞。
空巢老人的家庭关系,特别是老人与子女的经常联系沟通,是老人精神慰藉的重要内容。
老年人对“空巢模式”的反感主要从空巢老人缺少家人的慰藉这一点上发生的。
如果老人能够经常得到家人的精神慰藉,空巢家庭模式则可能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
打电话和到老人居所看望是子女和老人联系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子女工作、生活等原因,这种精神慰藉还显得不够。
对配偶和子女的倾诉是空巢老人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
参加老年协会活动、进入老年大学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丰富精神生活、和朋友聊天、聚会,都是空巢老人满足精神和情感需求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