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科技成果管理模式——合肥市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
合肥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发布合肥市2022年第一批市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榜单任务的通知
合肥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发布合肥市2022年第一批市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榜单任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科学技术局•【公布日期】2022.07.08•【字号】•【施行日期】2022.07.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合肥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发布合肥市2022年第一批市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榜单任务的通知各县(市)区、开发区科技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现将2022年度第一批市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榜单任务(详见附件)及揭榜的相关要求予以发布。
一、申报说明揭榜方为市内外有能力解决榜单任务的高校、科研院所(团队或个人)、新型研发机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鼓励产学研合作、组团揭榜攻关。
揭榜方与提出榜单任务单位(发榜方)不存在关联关系,且双方尚未对榜单任务开展研发。
发榜方提交的项目申报材料须真实、有效,发榜方和揭榜方单位及项目负责人等责任主体信用记录良好,分别在“信用中国”、“信用安徽”、“信用合肥”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进行核查,并就信用情况作出书面承诺,对信用存在问题的,取消项目立项资格。
二、申报流程1.选择榜单。
请有意向的揭榜方于2022年7月11日起,注册并登录合肥科创大脑(http://119.3.153.193:50016/),结合自身优势,选择榜单任务。
2.对接揭榜。
请揭榜方于2022年8月3日前与发榜方对接。
发榜方结合自身需求,选择拟合作的揭榜方,并细化落实合作具体内容,按有关规定签订意向合作协议或技术合同,并在系统中完成揭榜填报程序。
3.网上申报。
发榜方确定好意向合作单位后,及时登录合肥市科技服务信息平台(/),按要求在线填写项目申报书,上传意向合作协议或技术合同等相关附件材料。
系统开放起始时间:2022年8月4日12:00,关闭时间:2022年8月12日17:30。
4.审核推荐。
各县区科技主管部门于2022年8月15日17:30前完成网上审核推荐,8月16日下班前将推荐函及项目汇总表报送至市科技局高新处、资配处,逾期不予受理。
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方案
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方案为了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国家启动了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
本文将从试点工作的背景、目的、内容和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试点工作的背景科技成果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但是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启动了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旨在通过科技成果评价,提高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二、试点工作的目的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的目的是:1. 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效益;2. 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3. 建立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4. 推动科技成果的国际化,提高我国科技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三、试点工作的内容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的内容包括:1. 建立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制定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和方法;2. 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对科技成果进行质量、效益、市场前景等方面的评价;3. 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4. 加强科技成果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科技成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包括:1. 建立科技成果评价机构,组建专业评价团队;2. 制定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和方法,建立科技成果评价数据库;3. 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对试点单位的科技成果进行评价;4. 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科技成果的宣传和推广;5. 加强试点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和问题,不断完善工作。
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有助于提高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关于科技成果成熟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科技成果成熟度的几点思考发布时间:2021-06-01T08:42:21.131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21年第1期作者:朱辛璇[导读]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都对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期望。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合肥安徽 230009摘要:当前,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较大提升,但是哪些值得转化、哪些具备转化条件仍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本文采用一维线段式模型、二维四象限模型、三维立体模型等分析了科技成果成熟度的评价方法和发展历程。
通过对国内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从完善制度落实、专业人才建设、平台支持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在政府、高校、市场、资本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科技成果;科技成熟度;成果转化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5月在江西考察时提出,“要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走出一条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新路子”,他反复强调:“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都对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期望。
2019年初,《中国科技成果转化 2018 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正式公布,中国科技成果管理研究会、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权威机构联合发布,报告中称:“2017 年,全国共2700余家公立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超过120亿元。
” 但是,一个已经授权的科技成果能不能得到转化,涉及到技术、市场接受度、政策、资金、量产水平、专利权人、所有权等等多个因素影响,最终每年能转化的科技成果只有仅有10%左右,远低于美、德、英等发达国家40%的平均值。
大量科技成果由于各种条件的不成熟、制度的不完善,无法实现转化。
1 科技成熟度研究1.1 相关研究“科技成果成熟度”的概念最早提出是在1999年,由王品端、王伟国在《产学结合是提高高校科技成果成熟度的主要途径》中首次提出。
市政府召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合肥科技创新”专题座谈会
第 五 期
吴存 荣认 真 地 听 取 了他 们 的建 议 意 见, 他表示 , 肥 正在 建 设 国 家科 技 创 新 合 的 、 放 的 、 康 的创 新社 会环境 , 时加 开 健 同
快平 台建设 和整合 。
( 市科 技局 成果 与技 术 市场 处 )
型试 点市 , 我市 将 服 务 于 自主创 新 , 索 探
政 协 剐主席 高 玉 骅 主 持会 议 , 科 技 局 、 市 市 信息 办 、 高新 区经 贸 局 负 责 人 , 大讯 科
飞、 大 恒 星 、 信 信 息 等 我 市 l 科 永 3家 r r 企业 负责 人 汇 聚一 堂 , 我 市 r 业 发 就 r产
所 长谭 铁 牛研究 员到会 与我 市 r 界 精 荚 r
交流 。 ( 市科技 局 高新技 术 处 )
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
20 06年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
2O 0 6年 5月 1 日长 三 角 区域 创 新 9
办公 室 的工 作 情况 报告 ; ( 江 三 角 洲 对 长 科技 资 源 共 享 服 务 平 台 共 建 协 议 书 草 案> 《 于 围绕 国家 战 略 目标 、 合 开 展 、关 联
本次科 技活 动周 以“ 携手 建设 创新 型 国家 ” 为主 题 , 围绕 以 下 五个 重 点 内容 开
展: 一是 突出 自主创 新 , 引导 广 大 公 众 理
本次 活 动 周 参 加 单 位 多 , 及 范 围 普
广, 内容丰 富 , 动精 彩 , 包 括 了 : 暨 活 共 省 合 肥市 科技 活 动 周 开幕 仪 式 、 增 强 自主 “
体 系建设 联席会 议 办 公室 2O 度工 作 O6年
会 议在上 海 召开 。 出席 会 议 的 有 国 家科 技 部发 展计 划 司区域 处负 责 同志 、 三省 一 市 科技 厅 ( ) 委 的领 导 和 三 省 一 市 部 分 市 ( 地级 市 ) 区科 技 局 负 责 同 志 。我 市 科 技 局 王 崧局长 参加 了会议 。
国家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经验做法
国家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经验做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国家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经验做法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科技成果评价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方法过于简单等,导致了科技成果评价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受到质疑。
为此,国家开始推行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探索出了一些经验做法,为全面推进科技成果评价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建立科技成果评价标准体系科技成果评价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评价标准不统一。
不同单位、不同部门对科技成果的评价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科技成果评价结果相去甚远。
建立科技成果评价标准体系至关重要。
在改革试点过程中,一些地方探索建立了科技成果评价标准体系,明确了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流程,为科技成果评价提供了依据和规范,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三、加强科技成果评价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当前科技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的必要条件。
信息化建设可以使科技成果评价更加科学、高效、便捷。
在一些地方的改革试点中,他们加大了对科技成果评价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开发了科技成果评价管理系统,实现了科技成果评价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为评价工作提供了更强的支撑和保障。
四、拓展科技成果评价范围科技成果不仅包括科研成果,还包括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
当前的科技成果评价主要集中在科研成果方面,对其他领域的科技成果评价相对薄弱。
为了更全面地评价科技成果,一些地方通过改革试点拓展了科技成果评价的范围,将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纳入评价范围,实现科技成果评价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科技成果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在实践中,科技成果评价结果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地方通过改革试点加强了科技成果评价结果的应用。
他们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向科研院所发布,鼓励科研人员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合肥市科技局关于印发《合肥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平台)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合肥市科技局关于印发《合肥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平台)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科学技术局•【公布日期】2021.08.13•【字号】合科〔2021〕132号•【施行日期】2021.09.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正文合肥市科技局关于印发《合肥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平台)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县(市)区、开发区科技局,各有关单位:为有效发挥中试基地(平台)在科技、生产之间的桥梁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特制定《合肥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平台)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经市司法局依法审查登记,登记号为HFGS-2021-046,现予以印发公布。
2021年8月13日合肥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平台)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有效发挥中试基地(平台)在科技、生产之间的桥梁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依据《合肥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合办〔2021〕1号)、《合肥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试行)》(合政办〔2021〕7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平台)(以下简称中试基地)是指具备固定场地、技术设备条件、中试服务能力,围绕前沿产品创制、概念产品试制、产学研联合攻关等中试需求,对科技成果熟化、二次开发、工程化、工艺化等提供中试服务的产业化开放型载体。
其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企事业单位委托的中试项目及产品性能、质量检测等,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2.对现有产品或技术的结构、性能、工艺进行重大改进,经过初步技术验证后,进行中间试验和小批量试生产。
3.加强产业领域内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和企业之间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在肥就地转化产业化。
4.利用中试条件优势,积极开展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成为企业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
第三条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双创孵化载体、产业链重点企业,依托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建设中试基地,面向企事业单位提供中试服务。
吴存荣同志在合肥市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立足新起点 勇担新使命 为加快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而努力奋斗)
吴存荣同志在合肥市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立足新起点勇担新使命为加快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而努力奋斗2011年09月22日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富民强市主线,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在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基础上,把合肥打造成为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朝着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方向迈进,充分发挥合肥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核心辐射带动作用,为建设美好安徽多作贡献。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上实现“三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翻番,达到7000亿元;财政收入翻番,达到11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7500元、13500元。
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依法治市深入推进,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弘扬;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顽强拼搏,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推进经济社会更大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奋斗目标,集中精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坚持走高起点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之路,全力推进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建设按照建设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的要求,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统筹空间资源配置利用,以前瞻性的规划引领城市建设与发展。
抓紧做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统筹做好人口、资源、环境规划。
合肥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合肥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合肥市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一、奖励政策
1. 对于完成转化的科技成果,按照市财政给予成果转化奖励的
相关规定,奖励资金最高可达一百万元。
2.对企业自主研发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科技成果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二、优惠政策
1.优先享受国家和省级财政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的资金扶
持和税收优惠政策。
2.对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可以给予土地、厂房等优惠政策。
三、支持机制
1.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服务机构,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申报、评估、培训等全方位的服务支持。
2.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市场,促进科技成果的交易、转化与流通。
同时,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以上政策均旨在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支持,帮助企业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推动合肥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发展。
- 1 -。
合肥发展产业的做法
合肥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致力于推动产业的发展。
为了促进合肥产业的发展,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合肥市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
政府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同时,政府还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来合肥创业和工作。
其次,合肥市政府积极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政府的引导下,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
政府还大力支持解决企业在技术、市场、资金等方面的问题,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此外,合肥市政府还注重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通过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政府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在同一地区集聚,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整体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支持建设产业园区,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配套服务。
总的来说,合肥市政府以多种方式推动产业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稳步增长。
这些做法不仅提升了合肥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也为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方案
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方案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旨在推进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探索建立与创新型国家战略相适应的科技成果评价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产出、应用和转化,提高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效益。
二、试点范围本试点工作面向全国开展,涵盖各级政府科技部门、高等院校、研究所、企业等科技主体。
三、试点内容(一)建立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科技成果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制定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技术创新性、市场价值、社会效益、环境友好性等方面的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二)优化科技成果评价程序。
建立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化、规范化流程,明确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对象、评价的方法、评价的周期等,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科学。
(三)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工作。
在试点范围内选取代表性的科技成果,进行评价工作的试点和示范,引导科技主体关注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科技成果的产出和应用水平。
(四)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
根据评价结果,对科技成果的优劣进行评估和归纳,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推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四、试点实施方式本试点工作采取立项式实施,由相关科技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各试点单位自愿参与,依据科技成果的特点和应用领域,自主确定科技成果的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评价。
五、试点时间安排本试点计划从2021年开始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一)试点准备阶段。
确定试点范围、试点单位和试点内容,建立试点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等,准备工作时间为3个月。
(二)试点实施阶段。
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编制报告,实施时间为6个月。
(三)试点总结阶段。
对试点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总结试点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实施时间为3个月。
六、试点效果评估本试点工作的效果将由科技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主要考核试点工作的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推广性,评估结果将作为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的重要依据。
七、试点经费支持本试点工作由各试点单位自行承担,科技部门将根据试点工作实际需要,适时给予经费支持。
合肥市市委书记虞爱华讲话汇编(30篇)
合肥市市委书记虞爱华讲话汇编(30篇)1. 关于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我们不能仅仅追求经济发展而忽略对环境的保护。
在推进各项经济发展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2. 关于推进城市管理的思考“城市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我们要以市民和社会发展为目标,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为市民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3. 关于推进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市场经济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要根据市场的发展需求,继续探索市场经济的各种形式和模式,促进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4. 关于创新科技推进现代化的态度“科技是推动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我们要不断创新科技,推进各项科技工作,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5. 关于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思考“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我们要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提高人才的智力和创新能力,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6. 关于发掘文化资源的态度“文化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软实力。
我们要发掘和保护城市的文化资源,提高文化的品位和价值,推动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补互动。
”7. 关于实现城市智能化的思考“智能化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
我们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城市的智能化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
”8. 关于提高城市品质的思考“城市品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
我们要注重提高城市的品质,比如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提高交通管理等,从而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
”9. 关于建设生态城市的态度“保护环境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中之重。
我们要制定生态城市规划,加强环保工作,促进城市生态平衡,让城市更加绿色环保。
”10. 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的思考“社会治安是一个城市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们要加强社会治安和管理工作,提高社会安全感,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11. 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肥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201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肥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201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6.19•【字号】合政办秘〔2017〕75号•【施行日期】2017.06.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肥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201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合政办秘〔2017〕7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合肥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2017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7年6月19日合肥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2017年工作要点为贯彻落实合肥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根据《安徽省全创改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合肥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的通知》(皖全创改〔2016〕2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201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皖政办秘〔2017〕60号)、《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肥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分工等的通知》(合政办〔2016〕61号)等文件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2017年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安排,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重大平台建设(一)全力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争取核聚变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落户合肥,着力推动“七大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果。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委、市财政局)(二)推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
加快推进联合微电子、离子医学、天地一体化网络等产业创新中心建设。
新建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委;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教育局)(三)推进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及中科大高新园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批复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
完善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方案,加快建设创新研究院核心区,建立运行和管理机制,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与模拟、量子精密测量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
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9.29•【字号】•【施行日期】2022.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的决议(2021年9月29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查了《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决定予以批准,由合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2021年8月24日合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21年9月29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创新平台第三章成果转化第四章产业创新第五章人才支撑第六章科技金融第七章知识产权第八章创新环境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根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科技创新活动。
第三条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全市发展主导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构建以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创新、人才支撑、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为重点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第四条本市设立科技创新委员会,作为专门议事协调机构,统筹协调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负责组织编制战略规划、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协调推进重大事项、评估督查重点工作、开展政策绩效评价等。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推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推动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等建设,建立支持关键技术突破的工作机制,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应当推动滨湖科学城建设,建立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创新环境,推动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滨湖科学城整体规划、一体建设,建设国家级科学城。
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发展模式、经验与建议
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发展模式、经验与建议陈泰;赵凤【期刊名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36)004【摘要】总结合肥创新型试点市的建设经验,为合芜蚌试验区乃至全国其他区域自主创新,提供各具特色模式的理论选择依据和实践操作手段.本文从培育创新型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服务平台、集聚和造就创新人才、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等5个层面阐述了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发展模式;研究归纳了推进“试点”建设,必须注重整体联动、综合配套改革、政策落实、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狠抓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设经验;提出进一步深化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要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自主创新支撑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转型升级、集聚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本、扎实推进企业股权政策试点等方面的对策建议.%the paper summarized Hefei' s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s an innovative pilot city and provided distinctive patterns of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means for Hefei Wuhu Bengbu Independent innovation experimental area and even other reg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the whole country.From five aspects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enterprises,fostering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constructing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agglomerating and bringing up creative talents and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in systems and mechanisms,the paper elaborated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Hefei as a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ilot city,studied and sum up that to push forward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ilot"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s such as the overall linkage,the comprehensive reform,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improving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It als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further deepen the construction of Hefei as a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ilot city,such as focusing o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building independent innovation support system,speeding up the upgrading of transformation and of the rising technology industry base,clustering innovative talents and capital,promoting policy pilot of the enterprise equity.【总页数】5页(P404-408)【作者】陈泰;赵凤【作者单位】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11;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301【相关文献】1.关于建设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政策建议 [J], 张玉华;朱明峰;潘学文;周晓辉;李勇2.发挥合肥科教优势走创新型发展道路--安徽省全面启动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工作 [J], 本刊记者3.拓展二次创业新空间——来自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的建设报告 [J],郭伟;许宁4.“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正式获批 [J],5.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中央核心区城市设计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肥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肥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2.24•【字号】合政办〔2021〕7号•【施行日期】2021.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肥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合政办〔2021〕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合肥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政策(试行)》已经市政府第8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2021年2月24日合肥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政策(试行)为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根据《合肥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精神,制定如下政策。
一、促进应用基础研究逐年扩大市自然科学基金规模,用于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和市级以上实验室、各类研究中心及其科研人员聚焦我市重点产业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给予20万元资助,一般项目给予10万元资助。
二、支持建设概念验证中试平台对为实验阶段的科技成果提供概念验证、商业化开发等公共服务的概念验证中心,按其年度服务性收入的30%,给予最高100万元奖补。
对为实验室成果开发和优化、投产前试验或者试生产服务的中试基地(平台),按其年度服务性收入的30%,给予最高100万元奖补。
对投资建设中试基地(平台)的,按其实际投资额的30%,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
三、鼓励建设双创载体每年对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进行绩效评价,对年度绩效评价优秀的孵化器、众创空间,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补。
四、实施重大专项协同攻关通过“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方式,支持领军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聚焦量子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单个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肥市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肥市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6.19•【字号】合政办[2006]31号•【施行日期】2006.06.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肥市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合政办〔2006〕3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合肥市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六月十九日合肥市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工作方案》,加快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规范有效地使用合肥市科技创新专项基金,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技创新专项基金是指专项用于加快实施合肥市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引导我市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资金。
科技创新专项基金使用遵循择优扶强、集中投入、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基金来源第三条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的来源(一)市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二)国家、省专项支持合肥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的资金;(三)合肥市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回收资金及上年结余资金。
第三章基金使用范围和方式第四条科技创新专项基金使用范围(一)支持我市以产、学、研相结合的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二)支持我市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发展新兴产业集群,推动科技创新型企业规模化、集团化;(三)支持国内外拔尖人才、优秀团队、知名科研机构携带技术、资金来肥创业;(四)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上市;(五)合肥市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批准的其他支出。
第五条科技创新专项基金使用方式(一)资本金投入:1、主要投资于科技成果产业化、可形成产业规模的科技创新型企业;2、单个项目资本金投入数额一般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的30%并控制在300万元以内。
合肥市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合肥市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合肥市一直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
- 市财政多点发力,“真金白银”支持成果供给、成果验证、成果转移、成果应用等关键环节,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
- 落实合肥市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及其分类实施细则、支持政策,给予新型研发机构5年最高1亿元资金支持,鼓励引进更多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
- 鼓励重点企业牵头具有技术优势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具有创新发展潜力的企业联合共建市技术创新中心。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合肥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核心区新兴产业成果转化专项申报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核心区新兴产业成果转化专项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10.09.02•【字号】•【施行日期】2010.09.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核心区新兴产业成果转化专项申报工作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支持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核心区建设,加速要素集聚,培育新兴产业,经研究设立合肥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核心区新兴产业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
省科技厅与合肥高新区科技局共同组织推进“专项”的实施。
现就专项申报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专项支持重点1、重点领域:根据省委、省政府(皖发〔2008〕17号)文件精神,重点支持示范核心区的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公共安全、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开发和成果产业化。
2、重点单位:申报单位必须是已进驻示范核心区或约定限期进驻示范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
优先支持已在示范核心区购地进驻或签订购地协议限期开工的单位;优先支持已进驻示范核心区或与高新区签定合同限期进驻有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技术转移机构和孵化器,且具有一定规模,有望在2年左右时间毕业的企业。
上年度已获得“专项”资助的企业不得再申报。
3、本专项不接受个人申请,不支持基础研究,不支持基建投资类项目。
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80万元。
高新区按1:0.5的比例配套经费。
二、申报材料申报单位按照省科技厅制定的《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的要求填写,文本请从安徽科技厅网站()科技计划栏目相关下载。
申报书和相关附件及证明材料A4纸打印装订成册,一式4份送报。
相关附件及证明材料(复印件)包括:企业工商注册登记证书,已经签订的土地出让证书(协议)或孵化器房屋租赁协议,上一年度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能说明项目知识产权归属及授权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等。
合肥模式名词解释
合肥模式名词解释
合肥模式是指中国合肥市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产业转型方面所采取的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
该模式以合肥市为代表,通过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等举措,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首先,合肥模式注重创新驱动。
合肥市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通过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措施,吸引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人才的集聚,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其次,合肥模式推动产业升级。
合肥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积极引导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化发展。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合肥市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再次,合肥模式注重城市转型。
合肥市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通过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举措,合肥市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吸引了
大量人才和企业落户。
同时,合肥市积极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合肥模式是合肥市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产业升级方面采取的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可以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的良性循环。
合肥模式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 试点暂行办法 )的通知》 国科 办 供支撑。 (
奖[0 9 3号) 合肥 市科技局制 定 了 20 ] 6 。 合肥 市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方案。 明确
成果评价 的定位 ,完善科技 成果评价 体 系, 避免重复和)突。 中 加强试 点工作
组织和 宣传 , 大业务 开拓力度 , 加 为科
五、 存在问题与建议
了试 点 目标 、 点 范 围、 点机构 、 试 试 评
科技成果评价是 一种新 的科技成 技成果评价试 点与全 面实施提供组 织
价流程、 评价指标、 评价报告等事项及 果管理模 式,科技成果评价 工作全 面 和舆论 支持 ,逐 步扩 大各领域科技 成 工作计划 。 开展 以来 , 仍处于起步和探 索阶段 , 果评价覆盖率。 还 二是 结合合 肥产 业 与科 技特 色 , 存在不 少 问题 , 此, 提 出以下针 对 笔者 责任编辑 : 勇 潘
打分) 相结合 , 每个专 家均填 写评价 意 价机构 、咨询 专家及 科技管理部 门之
见 , 出单项 评价和 综合评价 。 得 评价 流 间的实时沟通 与交流,提 高 了科技 成
程更严谨 , 结果 更客观 。 评价
主要针对成果应用转化需求和政府管
果评价 的效 率。强化 了科技 成果评价
一
资决 策所产生 的效果负责。第三方组 业务流程、 档案管理 、 密制度等 内部 不 明确 ,科技机构 的资质认定 无统 一 保 织评价 更有利 于科技成果评价结果 的 管理制度 。 加强 自身素质和 能力建设 。 的规定 , 科技评价体 系建设 尚不健全。 公正 、 开, 公 激励 和保 护 了科技人员 自 依据评 价工作 内容 , 考虑评价方 式、 建议科技部加大支持力度 ,建立统一 咨 主创新 的积极 性。 询专家数量等 因素 ,初步制定 了试 点 的管理平 台、 管理模式 。 下发统 一的资
。
四 、合 肥 市科 技成 果 评价 工 作
的开 展
五是改革现有 的科技成果评价机
制 。由行政需求导 向的评价体 系转变 为市场需求导 向的评价体 系,为科技
自试 点工作 开展 以来 .合肥 市重 成果产 业化提供 高质量 的科技成果评
点加 强 对社 会评 价 机 构 的培 育 和 指 价咨询 。 目前 已开展 了电子信 息类 、 光 门的再沟通。建议科技部与相关部 门 导 , 动建立 多元化评价模 式 , 立 了 机 电等技 术开发类应用技术成果 的试 达成一致意见 。 推 确 出台相关 的规定 . 以明 科技成果评价 的市场 导 向机 制 ,根据 点, 制定 了《 术开发类应用技术成果 确科技评价 的效用 。 技 试点方案和评价 实施办法。将科 技成 评价表》开展 了对合 肥搬易通科技发 ,
公益类应用技术成果和软科 学研 究成 库及 成果数据库 的基础上 .进一步开 科技成果转化 。其 中涉及到金 融机构 果采用 不同评价 指标 ;评价 流程更加 发 了科技成果转化交易 网系统 ,建立 等其他行业部 门,对于评价机构 的资 规范, 签订 委托合 同, 明确保 密、 用 科技成果评价 和登记的信息化工作平 质和评价 报告的效力肯定都 需要 多部 费 等规定 ; 评价 结果 以定性+ 量( 家 台 , 强成果 完成方 、 价 委托方 、 定 专 加 评 评
四是建立起 一支 由技术 、 业、 产 经
评价效用 的创新。科技成果评价 的后期跟踪服务和管理。 理决策需求 。评价效用不仅用于项 目 济和金 融等领域专家 组成 的科技评价 申报 、 结题验收或成果奖 的申请 。 更为 咨询专家 队伍 ,充分发挥不 同领域 专 科技成果 转化提供 科学 的、 客观 的、 家 的智力支持 ,提高科技成果评价结 有 效的参考 。 论 的可靠性。
三是解决科技成果评价 与科技成
果评价工作移交试 点机构 开展 ,并对 展有 限公 司、 合肥 井松科技 、 远大轴承 果鉴定 的双轨制 问题。目前 , 多数城 市
试点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评价进行 监督 锻造等单位 的评价试 点工作。通过试 还在 沿用 科技成 果鉴定 的评价 模 式 。 和管理 , 加速推进科技成果 转化 。
一
点评价 .进 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评价 办 试 点城 市和部 门也多在 实行 双轨制管
提高评价 的科 学性和公 正性, 为社 理 .科技成果 鉴定 与科技成果评价 的 是根据科技部《 关于 印发( 科技 法 , 成果 评价试 点工作方案) ( 和 科技成果 会专业评价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评价 提 界 限还 不明确 。建议进 一步明确科 技
市科工之l 县 技 作 窗 }
评价机构 的遴选 、 培养和 管理 。同时, 加 强理论研 究.初步组 织制订科技 成 对 性建议 。
从法律 上对责任主体 予以明确 。各 负 果分类评价指标体系 , 依据试 点方案 , 是解决科技评价 的体制机制 问 其责 , 评价机构对评价结论负责 。 只 研 究制订 《 但 合肥 市科技创新公 共服务 题 。科技评价 的体制机 制建设还处 于 作为咨询性意见 ,不对据此采取 的投 中心科技成果评价管理规定》确定 了 初级 阶段 ,科技评价 的 目标和用途 尚 ,
二是解决科 技评价 的效用范 围问 评价方 式的创 新。科技 成果评 价 期 间科 技成果评价收费标准 ,以加强 质证书和 评价证 书。 实施分类评价 , 制定评价指标体 系. 分 自律规 范。 别对技 术开发 类应用 技术成果、社 会
三是在现 有科技信息平 台、专家 题。科技 评价的重要 目标之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促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