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排泄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理学8-肾脏的排泄PPT课件
肾脏还能排除药物、重金属和其 他有害物质的排泄,这对于保护 身体免受毒害和维持正常的生理
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04
肾脏疾病与排泄异常
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定义
急性肾衰竭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肾功能 下降,导致体内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 出,引起一系列症状。
症状
治疗急性肾衰竭的方法包括去除病因 、控制症状、进行透析等。
病因
急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包括缺血、中 毒、梗阻等。
治疗
急性肾衰竭的症状包括尿量减少、水 肿、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定义
慢性肾衰竭是指由于各 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的 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最
终发展为尿毒症。
病因
慢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 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 压肾病、慢性肾炎等。
症状
慢性肾衰竭的症状包括 乏力、食欲不振、贫血
生理学8-肾脏的排泄
$number {01}
目 录
• 肾脏的概述 • 肾脏的排泄功能 • 肾脏排泄与健康 • 肾脏疾病与排泄异常 • 肾脏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01
肾脏的概述
肾脏的位置和结构
位置
肾脏位于腹部的两侧,靠近腹主 动脉和下腔静脉。
结构
肾脏由数百万个肾单位组成,每 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 肾小管。
当摄入过多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时,肾脏会相 应地增加或减少碱性或酸性物质的排泄,以维 持酸碱平衡。
肾脏还能通过调节尿液中的碳酸氢盐的排泄, 来维持酸碱平衡,这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和预防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症具有重要意义。
肾脏排泄与废物排除
肾脏通过排泄代谢废物和有害物 质,维血液中的废物和多 余物质,将其转化为尿液排出体 外,从而保持血液的清洁和健康。
生理学课件第八章
分支形成。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的血 压较低,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
(三)肾血流量的调节
1.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当动脉血压在80~180mmHg(10.7~24.0kPa)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 量能维持相对稳定。
这种肾血流量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而在一定的动脉血压变动 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现象,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第三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尿的浓缩和稀释是将尿和血浆的渗透压相 比较而言的。
正常血浆的渗透压约为300mOsm/L。 当机体缺水时,水的重吸收多,尿量少, 尿的渗透压明显高于血浆的渗透压,称为 高渗尿(hypertonic urine),表示尿 被浓缩。若饮水过多时,水的重吸收少, 尿量增多,渗透压将低于血浆的渗透压, 称为低渗尿(hypotonic urine),表 示尿液被稀释。
H+,以前者为主。
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H+起到了排酸保碱的作用,对维持体 内的酸碱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NH3的分泌
正常情况下,NH3主要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酸中毒 时,近端小管也可分泌NH3。
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在分泌H+和NH3的同时,促进了 NaHCO3的重吸收,从而实现了肾脏排酸保碱的功能。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secretion)是指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 胞将自身代谢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排到小管液中的过程。肾 小管和集合管主要分泌H+、NH3和K+,这对保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和酸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一)H+的分泌
主要部位在近端小管。 H+的分泌有两种机制,Na+-H+交换和H+泵主动分泌
(三)肾血流量的调节
1.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当动脉血压在80~180mmHg(10.7~24.0kPa)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 量能维持相对稳定。
这种肾血流量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而在一定的动脉血压变动 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现象,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第三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尿的浓缩和稀释是将尿和血浆的渗透压相 比较而言的。
正常血浆的渗透压约为300mOsm/L。 当机体缺水时,水的重吸收多,尿量少, 尿的渗透压明显高于血浆的渗透压,称为 高渗尿(hypertonic urine),表示尿 被浓缩。若饮水过多时,水的重吸收少, 尿量增多,渗透压将低于血浆的渗透压, 称为低渗尿(hypotonic urine),表 示尿液被稀释。
H+,以前者为主。
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H+起到了排酸保碱的作用,对维持体 内的酸碱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NH3的分泌
正常情况下,NH3主要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酸中毒 时,近端小管也可分泌NH3。
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在分泌H+和NH3的同时,促进了 NaHCO3的重吸收,从而实现了肾脏排酸保碱的功能。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secretion)是指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 胞将自身代谢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排到小管液中的过程。肾 小管和集合管主要分泌H+、NH3和K+,这对保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和酸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一)H+的分泌
主要部位在近端小管。 H+的分泌有两种机制,Na+-H+交换和H+泵主动分泌
运动生理学课件消化吸收与排泄
改善消化酶活性
运动能够提高消化酶的活性,促进食物的消化过程,有助于提高 营养物质的吸收率。
调节胃酸分泌
适量的运动能够调节胃酸分泌,维持胃肠道的酸碱平衡,有助于 预防胃部不适和消化不良。
合理运动对营养吸收的改善
提高营养素吸收效率
运动能够促进胃肠道对营养素的吸收,提高吸收效率,有助于更好 地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
吸收营养
从消化分解后的食物中提 取出氨基酸、单糖、脂肪 酸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供身体细胞使用。
排泄废物
将消化后无法吸收的食物 残渣和废物排出体外,保 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消化系统的组成
食道
将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和其他 消化器官。
小肠
主要负责吸收营养,并继续进 行化学消化。
口腔
负责物理破碎食物,并开始消 化过程。
改善肾脏功能
运动能够改善肾脏功能 ,促进尿液的生成和排 出,有助于预防尿路感 染和肾脏疾病。
调节水分代谢
运动能够调节身体的水 分代谢,维持水平衡, 有助于预防水肿和脱水 等健康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胃
主要负责化学消化,通过胃酸 和酶分解食物。
大肠
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并最终将废物排出体外。
消化系统的运作机制
机械性消化
通过牙齿的咀嚼和食道的输送 ,将食物物理破碎成小块。
化学性消化
通过胃酸、酶和其他化学物质 将食物分解为可被身体细胞吸 收的小分子。
吸收
营养物质从消化后的食物中提 取出来,通过小肠绒毛进入血 液或淋巴系统,供身体细胞使 用。
促进肌肉合成代谢
运动能够促进肌肉合成代谢,增加肌肉质量,从而提高身体对蛋白 质等营养素的需求。
调节能量代谢
运动能够提高消化酶的活性,促进食物的消化过程,有助于提高 营养物质的吸收率。
调节胃酸分泌
适量的运动能够调节胃酸分泌,维持胃肠道的酸碱平衡,有助于 预防胃部不适和消化不良。
合理运动对营养吸收的改善
提高营养素吸收效率
运动能够促进胃肠道对营养素的吸收,提高吸收效率,有助于更好 地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
吸收营养
从消化分解后的食物中提 取出氨基酸、单糖、脂肪 酸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供身体细胞使用。
排泄废物
将消化后无法吸收的食物 残渣和废物排出体外,保 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消化系统的组成
食道
将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和其他 消化器官。
小肠
主要负责吸收营养,并继续进 行化学消化。
口腔
负责物理破碎食物,并开始消 化过程。
改善肾脏功能
运动能够改善肾脏功能 ,促进尿液的生成和排 出,有助于预防尿路感 染和肾脏疾病。
调节水分代谢
运动能够调节身体的水 分代谢,维持水平衡, 有助于预防水肿和脱水 等健康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胃
主要负责化学消化,通过胃酸 和酶分解食物。
大肠
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并最终将废物排出体外。
消化系统的运作机制
机械性消化
通过牙齿的咀嚼和食道的输送 ,将食物物理破碎成小块。
化学性消化
通过胃酸、酶和其他化学物质 将食物分解为可被身体细胞吸 收的小分子。
吸收
营养物质从消化后的食物中提 取出来,通过小肠绒毛进入血 液或淋巴系统,供身体细胞使 用。
促进肌肉合成代谢
运动能够促进肌肉合成代谢,增加肌肉质量,从而提高身体对蛋白 质等营养素的需求。
调节能量代谢
家畜生理学8-排泄系统PPT课件
在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原尿中的水分 被重新吸收,而尿素、尿酸和无机盐 等废物则被浓缩成尿液。
排尿的过程
膀胱括约肌的舒张
当膀胱内尿液达到一定量时,膀 胱括约肌舒张,尿液进入尿道。
尿道括约肌的收缩
尿道括约肌收缩,促使尿液排出 体外。
排尿反射
排尿反射是由神经系统控制的反 射活动,当膀胱内尿液达到一定 量时,会刺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
总结词
针对不同类型的尿道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如药物治疗、尿道扩张和尿道修复等。
其他排泄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结词
了解其他排泄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诊 断方法和防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总结词
预防其他排泄系统疾病的关键在于保 持家畜的卫生和健康,避免感染和损
伤。
总结词
掌握其他排泄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如观察症状、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实验 室检查等。
肾脏的位置
肾脏位于腹腔的后部,脊 柱两侧,通过输尿管与膀 胱相连。
肾脏的组成
肾脏由肾皮质、肾髓质和 肾盂三部分组成,其中肾 皮质是尿液生成的主要部 位。
肾脏的组织结构
肾单位
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由 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负 责过滤血液、重吸收和排 泄废物。
肾小球
肾小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毛细血管组成,负责过 滤血液,形成原尿。
家畜生理学8-排泄系统PPT 课件
目录
• 排泄系统的概述 •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 排尿的生理过程 • 肾脏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 其他排泄系统的疾病
01
排泄系统的概述
排泄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排泄系统的定义
排泄系统是指动物体内用于排除 废物和多余物质的器官和组织的 总称。
排泄系统的功能
动物医学-生理学《尿的生成与排出》课件
小管液中的物质逆电化学梯度,转运到细胞外 组织间液中的过程。
泌尿生理
重 吸 收
泌尿生理
(二)各种物质的重吸收
1、葡萄糖:
部位:近曲小管(几乎全 部重吸收)
机制:主动重吸收(Na+继 发性主动同向转运, 需载体蛋白完成)
葡萄糖重吸收过程 肾糖阈(160-180mg/100ml)
泌尿生理
2、氨基酸:
(1)通过逆流交换,使髓 质中的溶质不被大 量带走;
(2)将重吸收的水分汇 入血液循环中。
泌尿生理
(四)尿的稀释和浓缩
尿的稀释和浓缩(渗透浓度的变化)
泌尿生理
第四节 尿生成的调节
一、肾内自身调节 二、神经体液调节
(注:肾小球滤过作用的 调节已于前述)
泌尿生理
1、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 “渗透性利尿” 糖尿病人多尿——肾小管不能将葡萄糖完全重 吸收入血,小管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小 管液渗透压增高。
近曲小管:主动重吸收 髓绊升支:被动扩散 其-
部位:
近曲小管、髓袢
机制:
大部分伴随 Na+被动重吸收;
髓袢升支粗 段为继发性主动 重吸收。
泌尿生理
5、K+的重吸收:
部位: 大部分在近曲小管、髓绊
机制: 主动重吸收(机制不明)
泌尿生理
6、HCO3-:的重吸收:
部位: 近曲小管(80-85%)
机制: 以CO2形式吸收 与钠-氢交换耦联 每分泌1个氢离子, 重吸收一个碳酸根 离子和一个钠离子
泌尿生理
7、H2O的重吸收:
部位: 近曲小管(70%);髓绊、远曲小管、 集合管(各10%左右)。
近曲小管: 伴随Na+等重吸收形成的渗
机制:
泌尿生理
重 吸 收
泌尿生理
(二)各种物质的重吸收
1、葡萄糖:
部位:近曲小管(几乎全 部重吸收)
机制:主动重吸收(Na+继 发性主动同向转运, 需载体蛋白完成)
葡萄糖重吸收过程 肾糖阈(160-180mg/100ml)
泌尿生理
2、氨基酸:
(1)通过逆流交换,使髓 质中的溶质不被大 量带走;
(2)将重吸收的水分汇 入血液循环中。
泌尿生理
(四)尿的稀释和浓缩
尿的稀释和浓缩(渗透浓度的变化)
泌尿生理
第四节 尿生成的调节
一、肾内自身调节 二、神经体液调节
(注:肾小球滤过作用的 调节已于前述)
泌尿生理
1、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 “渗透性利尿” 糖尿病人多尿——肾小管不能将葡萄糖完全重 吸收入血,小管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小 管液渗透压增高。
近曲小管:主动重吸收 髓绊升支:被动扩散 其-
部位:
近曲小管、髓袢
机制:
大部分伴随 Na+被动重吸收;
髓袢升支粗 段为继发性主动 重吸收。
泌尿生理
5、K+的重吸收:
部位: 大部分在近曲小管、髓绊
机制: 主动重吸收(机制不明)
泌尿生理
6、HCO3-:的重吸收:
部位: 近曲小管(80-85%)
机制: 以CO2形式吸收 与钠-氢交换耦联 每分泌1个氢离子, 重吸收一个碳酸根 离子和一个钠离子
泌尿生理
7、H2O的重吸收:
部位: 近曲小管(70%);髓绊、远曲小管、 集合管(各10%左右)。
近曲小管: 伴随Na+等重吸收形成的渗
机制:
最新生理学课件 第八 肾脏的排泄3-PPT文档
簞磕苵蝽髺魲鯕条逪祽隷蕿澍 鐤赭蔔衬梸瓞砝脛穹悢昢烦鳿 襧調瘷躗狈懶愒啧愔嘛
古古怪怪广告和叫 姐姐
和呵呵呵呵呵呵斤 斤计较斤斤计较
化工古古怪怪古古 怪怪个
Ccggffghfhhhf
Ghhhhhhhhhh
1111111111
2222222222 555555555555 8887933 Hhjjkkk 浏览量力浏览量了
U·V 1ml /min×125mg /100ml
C菊粉= =
=125ml /min
P
1mg /100ml
2.肾血流量的测定
碘锐特diodrast、对氨基马尿酸(PAH)静 脉注射后,经肾循环一周后可完全清除 掉(通过滤过和分泌)。
即在肾动脉中该物质有一定浓度,流到肾 静脉中其浓度接近0,那么该物质每分 钟的尿中排出量(U·V),应等于每分 钟通过肾脏的血浆中所含的量,该物质 血浆清除率为每分钟通过肾脏的血浆量。
RAA系统的 活性取决于血 浆中肾素浓 度,故凡能影 响肾素分泌的 因素均可间 接影响醛固 酮的分泌
肝硬化 组织液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循环血量 肾素
水肿、腹水 醛固酮
2.血K+和血Na+浓度
①血K+ Na+ 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醛固酮分泌 保Na+排K+
②血K+ Na+ 减弱
醛固酮分泌 保Na+排K+功能
盆N 腹下N 阴部N
传入纤维
传出纤维
膀胱充胀感觉 传导膀胱痛觉 传导尿道感觉
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内括约肌 舒张 促排尿 膀胱逼尿肌松弛、膀胱内括约肌 收缩 阻止排尿
尿道外括约肌收缩 阻止排尿
生理学-排泄
出球小动脉 肾小球 入球小动脉 肾小囊 远曲小管 近曲小管 髓袢降支粗段 髓袢降支细段 髓袢升支粗段 髓袢升支细段
肾单位分类:依据分布部位不同可分为两类 两种肾单位比较
皮质肾单位 肾皮质的外层和中层 分 布 数 量 多(85-90%) 肾小体体积 较小 出入球小 A入∶ A出= 2∶1 动脉口径 袢长度 短,仅达外髓层 出球小动 形成毛细血管网分布于 脉分支 该肾单位的肾小管周围 球旁器 有,肾素含量多 泌尿、分泌肾素 功 能 近髓肾单位 肾皮质的近髓层 少(10-15%) 较大 A入≤ A出 长,可达内髓层 形成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 网还形成U形的直小血管 几乎没有 浓缩和稀释尿液
肾是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
排泄功能: 水 电解质 酸碱平衡 血压
肾的功能
调节功能
内环境相 对稳定
内分泌功能
肾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 前列腺素 1α–羟化酶
一、肾的结构特点
肾 单 位
肾 小 体 肾 小 管 肾小球 肾小囊 近端小管
第一节 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近曲小管:延续于肾小囊 袢降粗段
袢降细段 细段 髓袢 袢升细段 袢升粗段 远端小管 远曲小管:汇入集合管
滤过膜是滤过的结构基础由三层结构组成
①内层—肾小球毛 细血管内 皮细胞层
②中层—基膜层 ③外层—肾小囊脏 层上皮细 胞层
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机械屏障: 由滤过膜的三层组织各种孔、裂构成 静电屏障: 由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构成
原尿成分
二、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度量指标
1.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⑴概念: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GFR=两肾原尿量 ml/min/1.73m2 =125ml/min/1.73m2 = 180L/d/1.73m2 ⑵测定方法:用胞:入球小动脉中膜层肌上皮样细胞,
动物生理学 第7章 排泄与渗透压调节 图文
2)囊内压:输尿管结石、肿瘤压迫等 3)血浆胶体渗透压:
快速大量静脉 注射生理盐水
血浆 胶渗压
有效 率过压
尿量
(3)肾血浆流量:主要影响滤过平衡的位置
只有从入球小动脉端到滤过平衡这一段才有 滤过作用。滤过平衡越靠近入球小动脉端, 有效滤过面积就越小,肾小球滤过率就低。
肾血浆流量加大,肾小球毛细血管内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上升速度减慢,滤 过平衡就靠近出球小动脉端,肾小球 滤过率将随之增加。
第七章 排泄与渗透压调节
排泄:机体将物质代谢的终产物和进入
体内的异物以及过剩的物质,经血液 循环由相应的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途径:
➢ 呼吸器官:CO2 、 H2O ➢ 大肠:胆色素、无机盐 ➢ 皮肤:水、汗腺分泌 ➢ 肾脏:尿液
第1节 肾脏结构特点及血液循环 第2节 尿的生成 第3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第4节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比较尿液形成与组织液的形成
*组织液的生成和影响因素: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 + 组织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 组织静压力)。
有效滤过压>0时则有组织液生成, 否则组织液被重吸收。
3.肾小球滤过率与滤过分数
➢ 肾小球滤过率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收集多个肾单位远曲小管的尿液,
将尿液输送至肾盂。
二、肾血液循环特点
1. 肾的血供特点
① 血液供应极丰富:1200ml/min 占心输出量的1/5-1/4 左右。
② 血液分布不均: 皮质 94%;外髓 5-6%;内髓 1%
③ 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
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
肾动脉
肾静脉
生理学 肾脏的排泄功能 X(共61张PPT)
②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当大量使 用利尿药时, 应注意适当 补钾,以防 止低血钾症 的发生。
2.H+的分泌
近球小管(主要)、 远曲小管、集合管。 ⑴机制:主动分泌。① Na+-H+交换;②H+泵
N NH+↑ 4H3 H+
+
H+泵
⑵特点: ①泌H+与重吸收
HCO3-、Na+呈正相关 =泌H+助碱贮(∵泌H+→促HCO3-重吸收→排酸保碱)。
3. 球外系膜细胞(入、出 球小动脉之间) 参与管-球 反馈信号转导.
(四)肾的神经支配
肾交感神经:胸12-腰1、2节段发出,大部分
支配入、出球小动脉和髓质的直小血管---血管收 缩; 还支配球旁细胞、近端小管远端小管和集合 管的细胞---肾素释放及对Na重吸收。
未发现副交感神经
二、肾血液循环特点
正常值:成年男性为375mg/min/1.73m2 成年女性为300mg/min/1.73m2
3.K+
原尿中的K+绝大部分(≈70%)在近端小管重吸收, 终尿中的K+主要是由远曲小管、集合管分泌。
K+重吸收的机制:主动过程(尚不清楚)。 ∵[K+]管内∶ [K+]管外=1∶40
(4mol/L) (150mol/L) ∴是逆浓度差进行的,故认为是主动的。
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 值。125/660=0.19
影响滤过的因素
1.滤过膜
⑴通透性
机械屏障↓→血尿
(如:肾炎时因免疫反应蛋白分解酶的释放 导致滤过膜孔、裂增大)
静电屏障↓→蛋白尿
(如:肾炎时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当大量使 用利尿药时, 应注意适当 补钾,以防 止低血钾症 的发生。
2.H+的分泌
近球小管(主要)、 远曲小管、集合管。 ⑴机制:主动分泌。① Na+-H+交换;②H+泵
N NH+↑ 4H3 H+
+
H+泵
⑵特点: ①泌H+与重吸收
HCO3-、Na+呈正相关 =泌H+助碱贮(∵泌H+→促HCO3-重吸收→排酸保碱)。
3. 球外系膜细胞(入、出 球小动脉之间) 参与管-球 反馈信号转导.
(四)肾的神经支配
肾交感神经:胸12-腰1、2节段发出,大部分
支配入、出球小动脉和髓质的直小血管---血管收 缩; 还支配球旁细胞、近端小管远端小管和集合 管的细胞---肾素释放及对Na重吸收。
未发现副交感神经
二、肾血液循环特点
正常值:成年男性为375mg/min/1.73m2 成年女性为300mg/min/1.73m2
3.K+
原尿中的K+绝大部分(≈70%)在近端小管重吸收, 终尿中的K+主要是由远曲小管、集合管分泌。
K+重吸收的机制:主动过程(尚不清楚)。 ∵[K+]管内∶ [K+]管外=1∶40
(4mol/L) (150mol/L) ∴是逆浓度差进行的,故认为是主动的。
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 值。125/660=0.19
影响滤过的因素
1.滤过膜
⑴通透性
机械屏障↓→血尿
(如:肾炎时因免疫反应蛋白分解酶的释放 导致滤过膜孔、裂增大)
静电屏障↓→蛋白尿
(如:肾炎时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生理学第八章 排泄
特点:①正常时,毛细血管压和囊 内压基本不变,胶体渗透压易变 (胶体物质滤不出)。
滤过平衡
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4.67+1.33) = 0kPa(0mmHg) =0 无滤液生成
特点:②正常时,出球端除血浆流 速快时外,一般无滤出,故为滤过 的贮备段。
(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⑴通透性: 机械屏障作用↓→蛋白尿、血尿 如:肾炎时因免疫反应蛋白分解酶的释放导致滤过膜孔裂增大 静电屏障作用↓→蛋白尿 如:肾炎时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质细胞传递至近球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
3.球外系膜细胞(间质细胞):具有吞噬和收缩功能
二、肾脏血流特点及其调节 (一)肾脏血液供应特点: (1)供血很丰富:每分钟两肾的血流量约1200ml
(2)血液分布不匀:约94%的血流供应肾皮质,约5%的供应外髓部,剩余不到1%供应内髓。
(3)形成串联的两套毛细血管网: 皮质肾单位入球动脉的口经较出球动脉粗,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高→利于滤过; 肾小管毛细血管压低→利于重吸收。
(4)肾血浆流量: 其他条件不变时,主要影响的是滤过平衡的位置。 肾血流量增大,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率减慢,滤过平衡靠近出球小动脉端,使具有滤
过作用的毛细血管长度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大,尿量增多。反之,流量减少,尿量减少。
小结:影响滤过的因素
①滤过膜
影响因素
滤过膜的孔径↑
滤过膜带负电荷↓ 滤过膜面积↓
重吸收:指小管液中的水和溶质通过肾小管上皮细 胞转运而进入管周毛细血管的过程。
一、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部位,方式,途径和特点
(1)近端小管中的重吸收: 物质重吸收最重要一段,重吸收的动力是Na+-K+泵。
滤过平衡
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4.67+1.33) = 0kPa(0mmHg) =0 无滤液生成
特点:②正常时,出球端除血浆流 速快时外,一般无滤出,故为滤过 的贮备段。
(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⑴通透性: 机械屏障作用↓→蛋白尿、血尿 如:肾炎时因免疫反应蛋白分解酶的释放导致滤过膜孔裂增大 静电屏障作用↓→蛋白尿 如:肾炎时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质细胞传递至近球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
3.球外系膜细胞(间质细胞):具有吞噬和收缩功能
二、肾脏血流特点及其调节 (一)肾脏血液供应特点: (1)供血很丰富:每分钟两肾的血流量约1200ml
(2)血液分布不匀:约94%的血流供应肾皮质,约5%的供应外髓部,剩余不到1%供应内髓。
(3)形成串联的两套毛细血管网: 皮质肾单位入球动脉的口经较出球动脉粗,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高→利于滤过; 肾小管毛细血管压低→利于重吸收。
(4)肾血浆流量: 其他条件不变时,主要影响的是滤过平衡的位置。 肾血流量增大,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率减慢,滤过平衡靠近出球小动脉端,使具有滤
过作用的毛细血管长度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大,尿量增多。反之,流量减少,尿量减少。
小结:影响滤过的因素
①滤过膜
影响因素
滤过膜的孔径↑
滤过膜带负电荷↓ 滤过膜面积↓
重吸收:指小管液中的水和溶质通过肾小管上皮细 胞转运而进入管周毛细血管的过程。
一、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部位,方式,途径和特点
(1)近端小管中的重吸收: 物质重吸收最重要一段,重吸收的动力是Na+-K+泵。
大学动物生理学第07章 排泄与渗透调节
三 鱼类的肾脏
胚胎期:前肾;
成体:中肾。鱼类的中肾块状,无髓质和皮质 之分。有泌尿和渗透调节作用的是肾的后部。
硬骨鱼类的肾小管较简单,典型的肾小管可分 为颈节、近节、远节和集合管等部分。许多集 合管最后汇集到中肾管,左右中肾管汇合形成 膀胱,从膀胱发出的管开口于泄殖孔。
四 尿的理化性质
尿液的成分中,主要是水分。占95%以上,其 它为固体物,固体物中又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 物两大类。哺乳动物尿中有机物绝大部分是肌 酸酐、尿酸、马尿酸、尿色素等。无机盐中以 氯化钠为最多,其余有硫酸盐、铵等。
体液因素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都是促 进肾血管收缩的主要激素。
(二)肾小管活动的调节
1.自身调节(P218-219)
(1)小管液的溶质浓度(P219):小管液的溶质 所形成的渗透压是对肾小管重吸收水分的力量, 致使尿量增多(渗透性利尿);
(2)球管平衡(P219):肾小管重吸收率与肾小 球滤过率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
(二)排泄的途径
1.呼吸器官(肺、鳃):氨、二氧化碳和某些离 子;
2.消化道:胆色素;一些无机盐,如Ca2+、Mg2+、 硫酸盐等;
3.皮肤:主要为水分及多种盐分; 4.肾:尿,可根据机体情况调节尿的质和量。
二 肾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P205-207)
肾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是肾单位。一般结构: 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 小球和包围肾小球的肾小囊组成;肾小管由近 球小管、髓袢和远球小管组成。
各种鱼类适应外界环境渗透压变化的能力差别 很大,有些鱼类只能适应极小范围内(狭盐性 鱼类,P228),而有些鱼类能适应很大盐度范 围(广盐性鱼类,P228)。
一 狭盐性鱼类
肾的排泄功能(生理学课件)
组织液
K+ Na+
毛细血管
Na+-H+交换、Na+-K+交换呈竞争性抑制( Na+依赖性)。
为什么? 酸中毒的病人常伴有高血K+, 高血K+的病人常伴有酸中毒。
酸中毒时,Na+-H+交换增强 ,Na+-K+交换减弱,主细胞分 泌的K+不能被及时的分泌到小管液里,使血液中K+升高,高 钾血症。
全部的葡萄糖、90%的HCO36水5%~70%的Na+、Cl-、K+ 和 大部分Ca2+、Mg2+,部分硫酸 盐、磷酸盐、尿素和尿酸
思政目标:
珍爱生命,回报母爱。
Part1 教学难重点
重点: 重点: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和动力;肾
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因素。 难点: 肾血循环的特点。
Part2
一、肾的结构特点
知识讲解 (一)肾单位和集合管
肾小体 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囊 近端小管 近曲小管
髓袢降支粗段
髓袢降支细段 肾小管 髓袢细段 髓袢升支细段
180.0L
排出量 (g/d) 5.3 2.3 9.0 0.1 1.8 30.0 0.75 2.25 0.6
0 0 1.5l
重吸收率 (%) 99 94 99 99 67 45 79 0 0 100 100 99
滤过基本条件: ①结构基础:半透膜。 ②膜两侧必须存在滤过压。 ③足够的血浆流量。
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 泌作用
目录
1
教学目标及难重点
2
知识讲解
3
小组互动汇总
4
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