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5版医学免疫学)第五章补体系统-完整版
合集下载
免疫学第五章 补体系统PPT课件
识别阶段、活化阶段、膜攻击阶段
识别阶段
即C1q识别免疫复合物(IC)而活化形成C1酯酶 的
阶段。 (1)C1结构: (2)C1活化的条件:
a、C1q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补体结合位点结 合
b、Ca2+存在 c、C1q对Ig的亲和力不 同:IgM>IgG3>IgG1>IgG2
IgG分子结合抗原前后构象的变化
MASP2 MASP1
C4b2a3b
经典激活途径 MBL激活途径
替代激活途径
C4 , C2 的活化
( 级 联
活 化
放过
C3的活化
大 )
程
C5的活化
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
(
溶末
细端
溶细胞效应
胞 效 应
通 路
)
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比较项目 经典途径
MBL途径
旁路途径
主要激活物 IC
病原体甘露糖 细菌脂多糖等
一、经典激活途径 (一) 激活物与激活条件:
主要激活物质:特异性抗体(IgM或IgG3、IgG1、 IgG2)与相应抗原结合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IC)
激活条件: 1.C1q分子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补体结合位点结合。 2.Ca2+、Mg2+等
(二)固有成分与激活顺序:
主要参与成分:C1-C9、Ca2+、Mg2+等 激活过程:
比利时.Bordet
补体的发现
感染霍乱弧 菌的豚鼠的 血清
霍乱弧菌菌液 (凝集)
正常豚鼠血清
感染霍乱弧 菌的豚鼠的 血清
56℃30分钟
(凝集)
(溶菌) (溶菌)
(溶菌)
概念:补体是正常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
识别阶段
即C1q识别免疫复合物(IC)而活化形成C1酯酶 的
阶段。 (1)C1结构: (2)C1活化的条件:
a、C1q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补体结合位点结 合
b、Ca2+存在 c、C1q对Ig的亲和力不 同:IgM>IgG3>IgG1>IgG2
IgG分子结合抗原前后构象的变化
MASP2 MASP1
C4b2a3b
经典激活途径 MBL激活途径
替代激活途径
C4 , C2 的活化
( 级 联
活 化
放过
C3的活化
大 )
程
C5的活化
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
(
溶末
细端
溶细胞效应
胞 效 应
通 路
)
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比较项目 经典途径
MBL途径
旁路途径
主要激活物 IC
病原体甘露糖 细菌脂多糖等
一、经典激活途径 (一) 激活物与激活条件:
主要激活物质:特异性抗体(IgM或IgG3、IgG1、 IgG2)与相应抗原结合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IC)
激活条件: 1.C1q分子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补体结合位点结合。 2.Ca2+、Mg2+等
(二)固有成分与激活顺序:
主要参与成分:C1-C9、Ca2+、Mg2+等 激活过程:
比利时.Bordet
补体的发现
感染霍乱弧 菌的豚鼠的 血清
霍乱弧菌菌液 (凝集)
正常豚鼠血清
感染霍乱弧 菌的豚鼠的 血清
56℃30分钟
(凝集)
(溶菌) (溶菌)
(溶菌)
概念:补体是正常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
医学免疫学PPT第五章 补体课件
调理作用
C3b、C4b及iC3b作为调理素可与细菌或其 他颗粒性物质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 作用。
炎症介质作用
C3a,C4a,C5a:过敏毒素作用,触发肥大细胞脱颗粒 C5a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激活中性粒细胞,促 使其黏附、趋化迁移
清除免疫复合物
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
循环中IC激活补体, 所产生的C3b桥联抗体 和表达CR1、CR3的血 细胞;
血清中以C3含量最高
补体的生物合成
主要由肝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
少数由其他细胞合成:内皮细胞、肠道上皮 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等
感染、组织损伤急性期及炎症时升高
补体成分的特点
关键成分常以酶原形式存在 活化后形成级联反应 非特异性——含量稳定,属天然免疫;C3最高 不稳定性——代谢率居血浆蛋白之首,血浆补体每天约有一
第五章 补体系统
第一节 补体概述
补体的发现
19世纪末,Bordet
新鲜血液中含有一种不耐 热的成分,56 ℃ 30分钟 可灭活
辅助和补充特异性抗体
介导免疫溶菌、溶细胞作 用
补体的发现
感染霍乱弧菌 的豚鼠血清
霍乱弧菌菌液
凝集
溶菌
正常豚鼠 血清
感染霍乱弧菌的 豚鼠血清
56℃,30 分钟
C8结合蛋白(C8bp)
第五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
溶解细菌、病毒和细胞 调理作用 炎症介质作用
维护机体内部稳定
清除免疫复合物 清除凋亡细胞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溶解靶细胞
抗感染作用
参与抗肿瘤免疫
某些病理情况下引 起自身细胞溶解, 导致组织损伤与疾 病
医学免疫学教学课件-第四讲 补体系统
第二节 补体的激活
补体系统各成分通常以非活性状态存在于血浆中 (D因子特殊),在活化物作用下,补体发生复杂的 级联反应,表现出生物学活性,此为补体激活。
补体激活实际上是一系列酶促反应,其最终结果是 在靶细胞膜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体(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同时产生具有生物学活 性的水解片段。
放大环路
The difference of the three pathways
pathways
Activator Participating components
Initiating pathway
Classical pathway
IC
C1-C9 C1
Alternative pathway
Various cellsurface
CR1的主要免疫学功能:
①调理作用; ②调节补体活化:CR1可抑制经典或旁路途径的C3转化酶
的形成,保护宿主细胞免受补体介导的损伤; ③清除免疫复合物:红细胞借助CR1与吸附C3b的免疫复
合物结合,将它们转运至肝脏和脾脏,由该处的巨噬细胞 清除。
CR2(CD21)
CR2表达在B细胞、活化T细胞、鼻咽部上皮细胞和 滤泡树突状细胞(FDC)表面,其配体是C3b、iC3b、 C3dg等,也是EB病毒特异性受体。
自发产生的 C3b 很快被降解
C3b
iC3b
C3b
iC3b
识别自己与非己
C3(H2 O)
C3(H2 O)
C3b
C3-activation
C3b
b
C3 b
C3-activation
the amplification loop
医学免疫学:第5 第6 第19 章 补体、补体检测及细胞因子 (2)
C4bp的抑制作用(C4 Binding Protein)
结合C4b,抑制C4b与C2的结合,防止C3转化酶的组装。 促进I因子对C4b的蛋白水解
四.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在细胞表面激活并形成 MAC,介导溶细胞效应; 激活过程中产生的水解片段,介导各种生物学效应
1. 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CH50(U/ml)=1/血清用量*稀释倍数
取10只试管,分别编号,按照下表加入各试剂
试管号 BBS 1:20稀释血清 2%SRBC 2U溶血素
补体溶血活性
1 1.40
0.10
0.5
0.5
200
2 1.35
0.15
0.5
0.5
133
置
3 1.30
0.20
0.5
0.5
100
37℃
4 1.25
0.25
2. 调理作用 C3b、C4b
3. 免疫粘附 C3b
4. 炎症介质作用 过敏毒素 C3a、C5a 趋化因子 C5a
第十九章 补体检测及应用
补体总活性测定
• 补体最主要的活性是溶细胞作用 • 特异性抗体+红细胞→激活补体→溶血 • 在适当的、稳定的反应体系中,溶血反应
对补体的剂量依赖呈一特殊的S形曲线
阳性
阴性
阴性
阳性
二、方法评价
➢优 点
灵敏度高、所测定的抗体水平可达0.05μg/ml , 出现交叉反应的机率较小, 可检测的抗原或抗体范围广泛, 无需特殊设备、结果容易观察、试验条件要求不高
➢现 状
影响的因素多、各种制剂需要繁琐的稀释和滴定等, 现代化、自动化抗原抗体检测方法的不断涌现,补体结合试验逐 渐被遗弃 补体结合试验作为一种经典的免疫方法类型,其设计和原理仍对 新型免疫方法的建立有着启迪和指导作用
医学免疫学MedicalImmunology第五版
医学免疫学MedicalImmunology 第五版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1.补体固有成份: C1~C9,
B、D、P因子,MBL,MASP
2.补体受体(CR): CR1、CR2、CR3、CR4、CR5及
C3aR、C4aR,C5aR等
3.补体调节蛋白: C1INH、C4BP、H、I、S蛋白和血清羧肽酶,
(一)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1.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immune complex, IC)
2.参与成分:C1-C9 3.激活条件:
* IgG1、G2、G3、IgM才能活化C1 ; * IgG分子需两个或两个以上,IgM单体分子(五聚体); * 游离的或可溶性抗体不能激活补体。
医学免疫学MedicalImmunology 第五版
4.C1,C4和C2不参与,B因子、D因子、P因子参与
5.在感染早期为机体提供有效的防御机制。
6.旁路途径的(激活与调节)特点:
*旁路途径可以识别自己和非己;
*旁路途径是补体系统重要的放大机制。
7.激活过程:
医学免疫学MedicalImmunology 第五版
C3
LPS,多糖,凝聚Ig等
C3b C5 C5b
(一)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4.活化过程:
1)识别阶段:C1( C1q )(图)与抗原抗体复合物中Ig的补体结合 位点相结合至C1酯酶形成。
2)活化阶段: C1酯酶作用于后续成分,至形成C3转化酶(C4b2b) 和C5转化酶(C4b2b3b) 。
3)膜攻击阶段:附着于胞膜的C5b678复合物与12-15个C9分子联结 成C5b-9,即形成攻膜复合体(membrane attack complex, MAC)。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1.补体固有成份: C1~C9,
B、D、P因子,MBL,MASP
2.补体受体(CR): CR1、CR2、CR3、CR4、CR5及
C3aR、C4aR,C5aR等
3.补体调节蛋白: C1INH、C4BP、H、I、S蛋白和血清羧肽酶,
(一)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1.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immune complex, IC)
2.参与成分:C1-C9 3.激活条件:
* IgG1、G2、G3、IgM才能活化C1 ; * IgG分子需两个或两个以上,IgM单体分子(五聚体); * 游离的或可溶性抗体不能激活补体。
医学免疫学MedicalImmunology 第五版
4.C1,C4和C2不参与,B因子、D因子、P因子参与
5.在感染早期为机体提供有效的防御机制。
6.旁路途径的(激活与调节)特点:
*旁路途径可以识别自己和非己;
*旁路途径是补体系统重要的放大机制。
7.激活过程:
医学免疫学MedicalImmunology 第五版
C3
LPS,多糖,凝聚Ig等
C3b C5 C5b
(一)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4.活化过程:
1)识别阶段:C1( C1q )(图)与抗原抗体复合物中Ig的补体结合 位点相结合至C1酯酶形成。
2)活化阶段: C1酯酶作用于后续成分,至形成C3转化酶(C4b2b) 和C5转化酶(C4b2b3b) 。
3)膜攻击阶段:附着于胞膜的C5b678复合物与12-15个C9分子联结 成C5b-9,即形成攻膜复合体(membrane attack complex, MAC)。
医学免疫学第五章 补体系统
42
二、旁路(替代)途径
激活物:细菌、其它成分(LPS、肽聚糖、酵 母多糖等)和凝聚的IgA和IgG4等物质。 参与成分: C3、C5~C9 、B、 D、 P因子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进化和发挥抗感染作 用的过程中,旁路途径是最先出现和发挥作用
的,有早期抗感染作用。
二、旁路(替代)途径
早期抗感染的原因有三个
基本概念
一般理化性质:
主要产生细胞为肝细胞和巨噬细胞; 糖蛋白,且多属ß球蛋白; 血清中各成分含量不等,C3含量最多; 加热56℃,30min 失活; 正常生理情况下,以非活化形式存在.
第二节 补体激活途径
在激活物作用下,在特定的固相表面,补 体可被激活,这是一个级联放大反应,最终导 致溶细胞效应。依据补体的激活物、起始顺序 不同可分3条途径:
旁路途径是补体系统重要的放大机制
二、旁路(替代)途径
三、MBL途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
激活物: MBL/纤维胶原素FCN与病原体结合物
MBL: mannan-binding lecMtiAnSP1 C3 MASP:MBL-associated seMriAnSePp2roteasCe4、C2
经典途径 旁路途径 MBL途径
激活物是什么? 参与的成分是什么?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否相同? 补体激活的本质和意义是什么?
膜攻击复合物
补体系统激活的三条途径
经典途径
抗原抗体复合物
MBL途径
病原体甘露糖残基
旁路途径
病原体固相表面
前端效应
C1q C4,C2
末短通路
MBL-MASP
C4,C2
C3
C5
C6 C7 C8 C9
• 既参与免疫生理,也参与免疫病理,是免疫系统重 要的效应和效应放大系统。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补体系统
和C5~C9 Mg++
C4b2b
C3bBb(P)
C4b2b3b
C3bnBb(P)
在特异性体液免疫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的效应阶段起作用 在感染早期起作用
起始物质
C1
C3
本章提要
补体系统包括30余种可溶性和膜蛋白,是体内重要 效应系统和效应放大系统;
补体各固有成分可分别经经典、旁路、MBL途径活 化,通过共同的末端途径,最终形成MAC参与特异 性和非特异性免疫;
Lysis of an E. coli by Complement
(二) 旁路(替代)激活途径
不经对C1、C4、C2的激活而由C3、B因 子参与的激活过程称为补体激活的旁路 (替代)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也称备解素途径(properdin pathway)。
二. 补体系统的激活 三条途径:
➢ 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 ➢ 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 MBL途径(MBL pathway)
(一) 经典(传统)激活途径: 激活剂:Ag-Ab复合物( IgG、IgM ) 参与成分:C1~C9 激活过程(三个阶段):
C3 C3
N C1r C1s
N
C1r、C1s分子结构
SS C
C1q SS
C
C1r
蛋白酶活性区
C1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C1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 C1q为18条肽链组成的胶原蛋白样分子,3条肽链 一组形成6个亚单位。 ➢ C1r,C1s均为单链血清蛋白酶。
在钙镁离子参与下,一分子C1q与2分子C1r和2分子 C1s形成复合物。
推测结论 1. 新鲜血清中存在一种帮助抗体溶解细菌的成份 2. 这种成份化学性质不稳定 3. 这种成份无抗原特)补体:补充帮助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
医学免疫学 第5章 补体系统 公开课课件
(1)C1q 6个相同的亚基 (2)C1r 丝氨酸酯酶 (3)C1s 丝氨酸蛋白酶
C1q
C1r C1s
C1qr2s2
抗体
一个C1q分子如果同时与 两个以上的Fc段结合将 造成其构象的变化,继 之使C1r和C1s活化,启 动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抗 原 <40nm 抗 原
2、活化阶段
活化的C1s依次酶解C4、C2,形成具有酶活性的 C3转化酶,后者进一步酶解C3并形成C5转化酶。
补体系统
补体受体
补体的固有成分
指存在于体液中、参与补体激活级联反应 的补体成分,包括经典激活途径的C1q、C1r、 C1s、C4、C2,旁路激活途径的B因子、D因子、 P因子、凝集素途径的MBL、MASP及两条途径的 共同末端通路的C3、C5、C6、C7、C8和C9等共 12种蛋白分子。
补体调节蛋白(complement regulatory protein)
活化阶段重要产物:
C3 转化酶 C5 转化酶
(C4b2a) (C4b2a3b)
The activated C1 cleaves C4 into C4b and C4a.
C1 cleaves C4 to produce C4b and C4a. C4a
第一节 概 述
补体(Complement,C)——是存在于人或 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及细胞膜表面的,经活 化后具有酶活性的一组蛋白质。
其含量约占血清总蛋白质的10%,且相对稳 定,不受免疫剌激的影响。
因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质与膜结合蛋白组 成,故称为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的组成与性质
补体固有成份
补体调节蛋白
参与成分: C1~C9
激活过程:(三个阶段)
C1q
C1r C1s
C1qr2s2
抗体
一个C1q分子如果同时与 两个以上的Fc段结合将 造成其构象的变化,继 之使C1r和C1s活化,启 动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抗 原 <40nm 抗 原
2、活化阶段
活化的C1s依次酶解C4、C2,形成具有酶活性的 C3转化酶,后者进一步酶解C3并形成C5转化酶。
补体系统
补体受体
补体的固有成分
指存在于体液中、参与补体激活级联反应 的补体成分,包括经典激活途径的C1q、C1r、 C1s、C4、C2,旁路激活途径的B因子、D因子、 P因子、凝集素途径的MBL、MASP及两条途径的 共同末端通路的C3、C5、C6、C7、C8和C9等共 12种蛋白分子。
补体调节蛋白(complement regulatory protein)
活化阶段重要产物:
C3 转化酶 C5 转化酶
(C4b2a) (C4b2a3b)
The activated C1 cleaves C4 into C4b and C4a.
C1 cleaves C4 to produce C4b and C4a. C4a
第一节 概 述
补体(Complement,C)——是存在于人或 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及细胞膜表面的,经活 化后具有酶活性的一组蛋白质。
其含量约占血清总蛋白质的10%,且相对稳 定,不受免疫剌激的影响。
因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质与膜结合蛋白组 成,故称为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的组成与性质
补体固有成份
补体调节蛋白
参与成分: C1~C9
激活过程:(三个阶段)
C5补体(医学免疫学)
3. 构成膜攻击复合物(MAC)的补体成分是 A A. C5b-9 B.C6b-9 C.C5b-7 D.C5b-8 E.C6b-8
4. 经典激活途径中的C3转化酶是 B A.C3bBB B.C4b2a C.C4b2b3B D.C3bBb E.MAC
18. 与免疫球蛋白Fc段补体结合点相结合的补体分子是 B A.C3 B.C1q C.C1r D.C1s E.以上都不是
蛋白尿(PNF)。
(二)补体与感染性疾病 • 抵御致病微生物感染 (正) • 病原微生物可借助补体受体入侵细胞
(三)补体与炎症性疾病
1. 经典途径的起始分子 C A.C3 B.C4 C.C1q D.C1r
E.C1s
2.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 E A.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B.所需离子相同 C.C3转化酶的组 D.激活物质相 E.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
MAC的生物学效应的意义是:生理条件下,如有细菌 病毒和寄生虫感染,则参与宿主抗细菌、抗病毒及抗寄 生虫等防御机制;机体如有癌变细胞则参与抗肿瘤。
某些病理情况下,如血型不符,自身免疫病等引起自身 细胞破坏,导致组织损伤与疾病。
2.调理作用
C3b、C4b、iC3b等结合于细菌等表面,与吞噬 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结合,促进吞噬。
MBL途径
MASP
MBL
C4b2a——C3 转化酶
病原体表面甘露糖基
补体激活的终末过程
(四)补体活化的共同末端效应 (膜攻击阶段)
C7 C6
C9
(四)补体活化的共同末端效应 (膜攻击阶段)
补体激活 形成C5转化酶 裂解C5
系列的连接反应 形 成 C5b~C9 复 合 物 ( 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 损伤胞膜细胞崩解。
4. 经典激活途径中的C3转化酶是 B A.C3bBB B.C4b2a C.C4b2b3B D.C3bBb E.MAC
18. 与免疫球蛋白Fc段补体结合点相结合的补体分子是 B A.C3 B.C1q C.C1r D.C1s E.以上都不是
蛋白尿(PNF)。
(二)补体与感染性疾病 • 抵御致病微生物感染 (正) • 病原微生物可借助补体受体入侵细胞
(三)补体与炎症性疾病
1. 经典途径的起始分子 C A.C3 B.C4 C.C1q D.C1r
E.C1s
2.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 E A.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B.所需离子相同 C.C3转化酶的组 D.激活物质相 E.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
MAC的生物学效应的意义是:生理条件下,如有细菌 病毒和寄生虫感染,则参与宿主抗细菌、抗病毒及抗寄 生虫等防御机制;机体如有癌变细胞则参与抗肿瘤。
某些病理情况下,如血型不符,自身免疫病等引起自身 细胞破坏,导致组织损伤与疾病。
2.调理作用
C3b、C4b、iC3b等结合于细菌等表面,与吞噬 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结合,促进吞噬。
MBL途径
MASP
MBL
C4b2a——C3 转化酶
病原体表面甘露糖基
补体激活的终末过程
(四)补体活化的共同末端效应 (膜攻击阶段)
C7 C6
C9
(四)补体活化的共同末端效应 (膜攻击阶段)
补体激活 形成C5转化酶 裂解C5
系列的连接反应 形 成 C5b~C9 复 合 物 ( 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 损伤胞膜细胞崩解。
医学免疫学-第五章 补体系统
C6
C7 C5b
CC9 C9
C 9
C 9C
9C 9
C 9
C 9
9
Discovery of Complem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
a. 细菌+新鲜免疫血清
+
b. 细菌+56oC加热新鲜免疫血清
c. 细菌 + 56oC加热免疫血清 +未免疫动
物新鲜血清
+
d. 细菌+未免疫动物新鲜血清
+ :溶菌
:未溶菌
Bordet
二、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2、补体调节蛋白: C1INH、I因子、H因子、C4bp
3、补体受体: CR1-5、C3aR、C2aR、C4aR
1、补体成分的命名:
经典途径固有成分按发现先后分别命名为C1、C2……C9; 旁路途径成分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B、D因子; 补体调节蛋白以功能命名,如C1INH,C4bp。
2、补体片段的命名:
广泛参与机体抗微生物防御反应及免疫调节,也 可介导免疫病理的损伤性反应,是机体重要的生 物学效应系统和效应放大系统。
㈠ 补体系统的组成
按生物学功能分三类: 1、补体固有成分
⑴参与经典途径的成分:C1、C4、C2 ⑵参与旁路途径的成分:B因子、D因子; ⑶凝集素途径:MBL、MASP; ⑷共同末端通路:C3、C5-C9。
Mannose-binding lectin pathway
MASP1
MBL
C4b2a
病原体甘 露糖残基
MBL
C3 MASP1
MASP2
C3b
旁路途径
经典途径
补体活化的MBL途径
医学免疫学- 补体系统
二、补体系统的组成
按生物学功能分三类:
1、补体固有成分: 参与补体激活的蛋白质
经典激活途径:C1q、C1r、C1s、C4、C2; MBL激活途径:MBL、丝氨酸蛋白酶; 旁路激活途径:B因子、D因子、 P因子; 共同末端通路:C3、C5-C9。
2、补体调节蛋白:
– C1抑制物、I因子、C4结合蛋白、H因子、S蛋 白等。
4、可通过三条激活途径发挥生理或病理效应 ①经典途径 ②MBL途径 ③旁路途径
5、 在进化和抗感染中,出现或发挥作用的顺序: 旁路途径〉MBL途径〉经典途径
一、经典激活途径
㈠ 激活物、参与组分与激活条件 1、激活物:Ag-Ab复合物(immune complex,IC) 2、参与的固有成分:C1(C1q,C1r,C1s)、C2-9
(一)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1. 细胞毒作用
细胞毒作用的意义
MAC可导致靶细胞溶解,参与免疫防御,抗 菌、抗其他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
某些病理情况下,补体系统可引起宿主细胞 溶解,导致组织损伤与疾病。
2.调理作用(opsonization):C3b、C4b、iC3b可与中 性粒细胞(PMN)和Mφ 表面的相应受体结 合:CR1(C3bR/C4bR,CD35)、CR3(iC3bR、Mac-1, CD11b/CD18)、CR4(iC3bR,CD11c/CD18),促进PMN 和Mφ 对IC和Ag的吞噬清除。
MASP
MASP2具有C1S相同的生物学活性, 故后过程与经典途径的相同。
MASP1直接裂解C3
MBL
C1q
C1
C1s
MBL
C1q(rs)2
MASP:MBL-associated serine protease (similar to C1r and C1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