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生理特性的测定

综合实验

《血液生理特性的测定》

一、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测定

二、家兔红细胞计数

三、出血时间与凝血时间的测定

四、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班级:

组别:

学号:

姓名:

日期:

综合性实验——血液生理特性的测定

摘要: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的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生物体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往往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所以了解血液的生理特性有重要意义。经过几个实验,我们得出红细胞渗透脆性的范围大概是______溶液开始溶血,______溶液完全溶血;家兔红细胞每升_______个;正常人的出血时间约为_______,凝血时间约为_______;以及影响血液凝固的几个因素。

关键词:红细胞渗透脆性抗凝剂红细胞计数血细胞计数板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液凝固

一、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测定

实验原理:

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这一特征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所具有的抵抗力越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越不易发生溶血,即红细胞渗透脆性越小。将血液滴入不同浓度的低渗溶液中,可检查红细胞膜对于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开始出现溶血现象的低渗溶液浓度为该血液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力,即最大脆性;出现完全溶血时的低渗溶液浓度则为该血液红细胞的最大抵抗力,即最小脆性。

实验对象:

实验器材:

抗凝剂(肝素)、兔血、10 mL小试管、滴管、吸管、1%NaCl溶液、蒸馏水

实验步骤:

1、制备抗凝血

2、溶液配制取小试管10个,编号后排列在试管架上,按照下表向各试管内加入不同体积的1%NaCl溶液和蒸馏水,配制出10种不同的NaCl的低渗溶液。

3、加抗凝血用滴管吸取抗凝血,在各试管中各加1滴,摇匀,静置30min。

4、观察结果根据各管中液体颜色和浑浊度的不同,判断红细胞脆性。

5、重复2-4,两次。

A. 未发生溶血的试管(-):液体下层为浑浊红色,上层为无色,表明无细胞破裂

B. 部分溶血的试管(±):液体下层为浑浊红色,上层出现透明红色,表明红细胞已破裂,称为不完全溶血。

C. 全部溶血的试管(+):液体完全变为透明红色,表明红细胞完全破裂,称为

完全溶血。

实验结果:

记录红细胞渗透脆性的范围。

注意事项:

配制不同浓度的低渗溶液时,小试管应干燥。加抗凝血量要准确一致,只加1滴。

混匀时,用手堵住试管口,轻轻倾斜1~2次,减少机械振动,避免人为的溶血。抗凝血剂最好用肝素,其他抗凝剂可改变溶液的渗透压。

思考:

红细胞的形态特点与生理特征有何关系?

根据结果分析血浆晶体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

二、家兔红细胞计数

目的要求

学习、掌握应用稀释法计数红细胞的方法

基本原理:

采用稀释法计数单位容积血液内的红细胞数。由于血液中红细胞数很多无法直接计数,故需用适当的溶液将血液稀释,然后将稀释血滴入血细胞计数板上,在显微镜下计数。

材料与器械

家兔、显微镜、擦镜纸、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器、小试管、一次性定量毛细取血管20ul、5mL移液管、红细胞稀释液、蒸馏水、75%酒精

实验方法与步骤

1.熟悉血细胞计数板的构造

血细胞计数板系一长方形厚玻片,常用的改良牛氏计数板在中央横沟的两边各有一计数室,

两计数室结构完全相同。计数室较两边的盖玻片支柱低0.1mm。因此,放上盖玻片时,计数板与其间距即计数室空间的高为0.1mm。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见计数室被双线划分成9个边长为1mm的大方格。四角的大方格又各分为16个中方格,这是用来计数白的。中央大方格被划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一中方格又划分成16个小方格,称25×16,也有的计数板为16×25,小方格面积一致。中央

大方格的四角及中心5个中方格(16×25)则为四角上的中方格为红细胞或血小板计数范围。

2.采血

用5ml移液管吸取3.98ml红细胞稀释液并放入小试管中备用。

拔去应注射部位的被毛,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兔耳外缘静脉,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耳缘静脉近心端,并用左手拇指固定兔耳。待耳缘静脉充血后,用针刺破血管,让血自然流出。

3.稀释

擦去第一滴血后,用一次性毛细血管取20ul血,轻轻吹入盛有红细胞稀释液的试管底部,并用上清液洗毛细血管2至3次,轻摇试管2min

4.充液

将盖玻片盖在计数板上,吸取血液,然后将取血管口轻轻斜置盖玻片边缘。滴出少量稀释血液,使溶液借毛细血管现象而流入计数室内,使之灌满,静置2至3min后,待细胞下沉后计数

5.计数

用低倍镜检查计数室的血细胞是否均匀,分布均匀可计数。把计数室中央的大方

格置于视野内,转用高倍镜,计算中央大方格四角的和正中的共5个中央方格内的红细胞总数。计数时应循一定的路径以免遗漏或重复。依照“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进行计数。

6.计算

红细胞数∕mm3=5个中方格数得的红细胞总数×104

红细胞数∕L=红细胞数∕mm3×106

计算原理:

⑴加20ul血液于3.98ml红细胞稀释液中,使血液稀释200倍。

⑵因一个中方格的容积为0.2×0.2×0.1=0.004mm3;5个中方格的容积为0.004×5=0.02mm3,换算成每mm3时应乘50。

⑶红细胞数∕mm3=5个中方格数得的红细胞数×稀释倍数(200)×50

7.冲洗

测数完毕,取下盖玻片,用蒸馏水将计数板冲洗干净,切勿用硬物刷洗或抹擦,以免损坏网格刻度。洗净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放入盒内保存。

8.实验结果观察与记录以及分析

思考题

1.本实验操作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红细胞计数的准确性?

2、滴入计数室的细胞悬液不能过多或过少,为什么?

三、出血时间与凝血时间的测定

实验原理:

出血时间是指从小血管破损出血所需的时间,实际是测量微小血管口封闭所需时间。出血时间的长短小血管的收缩、血小板的粘着、聚集、释放以及收缩等功能有关。出血时间的测定,可检测生理止血过程是否正常及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状态。凝血时间是指血液流出血管到出现纤维蛋白细丝所需的时间,测定凝血时间主要反映有无凝血因子缺乏或减少。

实验对象:

实验器材:

采血针、75%酒精棉球、干棉球、秒表、滤纸条、玻片及大头针等。

实验步骤:

1. 出血时间的测定以75%酒精棉球消毒耳垂或末节指端后,用消毒的采血针快速刺入皮肤2~3mm深,让血自然流出。立即记下时间,每隔30秒用滤纸条轻触血液,吸去流出的血液,使滤纸上的血点依次排列直到无血液流出为止,记下开始出血到停止出血的时间,或以滤纸条上血点数除以2即为出血时间。正常人

约为1~4min。

2. 凝血时间的测定操作同上,刺破耳垂或末节指端后,用玻片接下自然流出的第一滴血,立即记下时间,然后每隔30s用针尖挑血一次,直至挑起细纤维血丝止。从开始流血到挑起细纤维血丝的时间即为凝血时间。正常人的凝血时间为2~8min。

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采血针应锐利,让血自然流出,不可挤压。刺入深度要适宜,如果过深,组织受损过重,反而会使凝血时间缩短。

针尖挑血,应朝一个方向横穿直挑,勿多方向挑动和挑动次数过多,以免破坏纤维蛋白网状结构,造成不凝血假象。

思考题:

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延长的临床意义。

试述正常的生理止血过程。

四、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实验原理:

根据血液凝固过程中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途径的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内源性凝血是指参与凝血过程的因子全部在血浆中,由因子Ⅶ的激活开始;外源性凝血是由于血管、组织受损,血管壁及组织中的组织因子(因子Ⅲ)进入血管内,与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共同作用而启动的。本实验采用兔颈总动脉放血、取血,血液几乎未与组织因子接触。凝血过程主要是有內源凝血系统发动。肺组织浸液中含有丰富的组织因子,在试管中加入肺组织浸液,以观察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

实验对象:

实验器材:

兔手术台、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动脉夹、细塑料管(或静脉插管)、注射器、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试管8支、小烧杯2个、试管架、竹签1束、冰块。液状石蜡、肝素(取12500U/2ml肝素一支,加生理盐水至1562.5ml,即成8U/ml 浓度的肝素)、2%草酸钾溶液、生理盐水、肺组织浸液(取兔肺剪碎,洗净血液,

浸泡于3~4倍量的生理盐水中过夜,过滤收集的滤液即肺组织浸液存于冰箱中备用)。

实验步骤:

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按5mL/kg的量将兔麻醉,仰卧于兔手术台上。正中切开颈部,分离一侧颈总动脉,远心端用线结扎阻断血液,近心端夹上动脉夹,在动脉当中斜向剪一小口,插入细塑料导管,结扎固定导管,以备取血。准备好试管(试管的口径与大小一致)

试管1 不加任何处理(对照管)

试管2 用液状石蜡润滑整个试管内表面

试管3 内放少许棉花

试管4 置于有冰块的小烧杯中

试管5 内加肝素8U

试管6 内加肺组织浸液0.1mL

放开动脉夹,每管加入血液2mL。将多余的血盛于小烧杯中,并不断用竹签搅动直至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形成。

记录凝血时间每个试管加血后2ml后,即刻开始记时,每隔15s倾斜一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至血液成为凝胶状不在流动为止记下所经历的时间。5、6、7号试管加入血液后,用拇指盖住试管口将试管颠倒两次,使血液与药物混合。实验结果:

将实验结果及各种条件下的凝血时间按下表填写,并进行解释。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血管的结构及生理功能

2013级小动医二班 胡双双 学号: 完成时间:2014年12月 血管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摘要:血管是生物运送血液的管道,血管系统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动脉起自心脏、不断分枝,口径渐渐变细,管壁渐渐变薄,最后分成大量的毛细血管,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和细胞之章。毛细血管再逐渐汇合成静脉,最后返回心脏。各类血管因管壁结构和所在位置不同,其功能也各有特点。按生理功能可将血管分为弹性储器血管、阻力血管、交换血管、容量血管、和短路血管。 关键词:弹性储器血管阻力血管交换血管容量血管短路血管结构功能特点 正文: 弹性储器血管: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的分支。 结构:大动脉管径大于10mm ,其管壁中有多层弹性膜和大量弹性纤维,大动脉管壁结构1内膜有较厚的内皮下层,内皮下层外为多层弹性膜组成的内弹性膜,由于内弹 膜与中膜的弹性膜延续,故内膜与中膜的分界不清楚。2中膜成人大动脉有40~70层弹性膜,各层弹性膜由弹性纤维相连。3外膜较薄,由结缔组织构成,没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功能特点:主动脉与大动脉部分的血管,管壁坚厚,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但平滑肌成分较少。这些弹性成分使得主动脉和大动脉血管在左心室射血时,左心室射血时,主动脉压升高,一方面推动动脉内的血液向前流动,另一方面使主动脉扩张,容积增大。因此,左心室射出的血液在射血期内只有一部分进入外周,另一部分则被贮存在大动脉内。主动脉瓣关闭后,被扩张的大动脉管壁发生弹性回缩,将在射血期多容纳的那部分血液继续向外周方向推动。从而使间断的射血变为连续性流动。此类血管具有的这种功能称为弹性储器作用。故此种大动脉又称为弹性储器血管。 阻力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还有小动脉分支血管统称为阻力血管。 结构:小动脉管径~1mm,有完整而发达的平滑肌,小动脉管壁平滑肌,受交感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产生收缩或舒张而调节血压。微动脉管径以下的动脉称微动脉。内膜无内弹性膜,中膜由1~2层平滑肌组成外膜较薄。 功能特点:小动脉和微动脉收缩和舒张,血管壁平滑肌收缩,改变血管压,从而导致所阻力改变,可显著地影响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流量。正常血压的维持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外周血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循环生理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心肌自动节律性 2.窦性心律 3.异位心律 4.房室延搁 5.期前收缩 6.代偿间歇 7.心率 8.心动周期 9.每搏输出量 10.心输出量 11.射血分数 12.心指数13.心力储备 14.动脉血压 15.收缩压 16.舒张压 17.平均动脉压 18.脉搏压 19.中心静脉压 20.微循环 二、填空题 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1期复极是因_______外流产生的。 2.心室肌细胞的阈电位相当于_______通道的激活电位。 3.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_______自律性最高。其原因是由于_______期自动_______速度快,被称为正常心脏。 5.主要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_______期去极机制的不同,把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及慢反应细胞。 6.心脏中传导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 7._______和_______是慢反应心肌细胞。 8.心肌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0期是由_______内流所致,2期是由_______负载内向离子流和_______携带外向离子流所形成。 9.窦房结细胞0期去极化是由_______负载内向离子流所致,3期是由_______外流所致。 10.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 11.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 12.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经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3.决定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心肌发生兴奋后,有一段时间,无论给它多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它再兴奋,此期称为_______。 15.成人正常心率为_______~_______次/min。 16.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容积保持相对不变的时期是_______和_______。 17.用心音图描记心脏有四个心音。第一个心发生于_______;第二心音发生于_______;第三心音发生于_______;第四心音发生于_______。 18.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输出量为_______。 19.正常成人安静时每搏输出量为_______,心指数约为_______。 20.心脏的射血与充盈过程主要动力来源于_______的舒缩活动。 21.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其中主要缩短的是_______。 22.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心脏后负荷,会同时增加_______,使心室收缩张力_______。 23.剧烈运动可使心舒末期容积从140 ml增加到160 ml,此称_______储备。 24.典型心电图包括五个基本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QRS波群出现在_______开始收缩之前,其波幅与T波相比通常较_______。 26.心电图上的_______间期是冲动从窦房结传到房室束所需要的时间。 27.心动周期中室内压最高在_______期末;最低在_______期末。 28.每搏输出量与心舒末期容积百分比称_______。 29.影响每搏输出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0.安静和空腹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称_______。 31.血流动力学中,血流阻力与_______ 和_______成正比,与_______4次方成反比。 32.在体循环中,平均血流速度在_______最快,在_______最慢。血压以_______最高,_______最低。 33.平均动脉压等于_______。 34.正常成人安静时的收缩压值为_______,舒张压为_______,脉压为_______。 35.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6.增加每搏输出量将导致收缩压_______,脉搏压_______。 37.每搏输出量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由于其动脉顺应性减小,脉压则_______。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血液循环

、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 2、心音 3、搏出量 4、射血分数 5、心输出量 6、心指数 7、心力储备 8、自律性 9、窦性心律 10、有效不应期 11、期前收缩/期前兴奋 12、代偿间歇 13、房室延搁 14、血压 15、中心静脉压 二、填空题 1、根据电生理特性及功能的不同,心肌细胞可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2、根据去极化速度的快慢和机制的不同,心肌细胞可分为: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两者去极相主要开放的离子通道分别为: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3、心肌细胞有4种生理特性,分别为: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可分为五期,分别称为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5、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6、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_________ ,除此之外的各个部位统称为____________ 。由窦房结细胞 所控制的心律称为__________ ,若为窦房结以外各个点控制的心律称为___________ 。 7、心电图的P波代表________________ 过程,QRS综合波代表______________ 过程,T波代

表__________ 过程。 8、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的射血是由于__________ 的作用,心室充盈主要依靠___________ 的作用,心房起着_________ 的作用。 9、第一心音标志着__________ 的开始,第二心音标志着___________ 的开始。 10、调节或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11、心室肌的前负荷是________________ ,后负荷是 _____________ 。 12、心力储存由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两部分构成。 13、分配血管一般是指_______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是指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14、正常成年人安静状况下,收缩压一般为mmHg ,舒张压一般为mmHg 。 15、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之间的相互关系。 16、在微循环中,迂回通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直捷通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动-静脉短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 17、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取决于四种力量的对比,其中动力是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阻力是______________ 禾口 _____________ 。 18、在临床上,肾上腺素常用于_________ ,而去甲肾上腺素常用于____________ 。 三、选择题 1、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舒张期比收缩期长 B、房、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 2、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是: 3、心室内压力达最高值在 4、心动周期中,在下列那个时期主动脉压最低? 5、在心室等容收缩期时:C、房室有共同的舒张期 D、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 E、心率对舒张期的影响更明显 A、心房收缩朗 B、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 D、减慢射血期 E、等容舒张期 A、心房收缩期末 B、等容收缩期末 C、快速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末 E、心室充盈期末 A、等容收缩期未 B、等容收缩期末 C、减慢射血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 E、减慢充盈期末

生理学血液循环选择题

一、选择题: 1、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 A、推动和运送血液保证血液功能的实现 B、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和防御功能 C、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 D、以上都是 2、不属于特殊传导系统的是() A、窦房结和结间束 B、房室交界 C、房室束和蒲肯野氏纤维 D、心室肌 3、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Ca2+内流 B、K+外流 C、Na+内流 D、CL-内流 4、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相比较,其显著的特点是() A、有峰电位 B、去极化速度快 C、去极化幅度大 D、复极化时间长 5、心肌细胞在生理情况下所受到的刺激是() A、交感神经的兴奋 B、副交感神经的兴奋 C、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 D、窦房结传来的扩布性兴奋 6、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化1期形成的原理是() A、K+外流 B、Na+内流 C、Cl-内流 D、Ca2+内流 7、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2期形成的原理是() A、Na+内流和Ca2+内流 B、Cl-内流和K+外流 C、Ca2+内流和K+外流 D、Na+内流和K+外流 8、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形成的原理是() A、K+外流 B、Na+内流 C、Cl-内流 D、Ca2+内流 9、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3期形成的原理是() A、K+外流 B、Na+内流 C、Cl-内流 D、Ca2+内流 10、快通道是指() A、Na+通道 B、K+通道 C、Ca2+通道 D、C l-通道 11、慢通道是指() A、Na+通道 B、K+通道 C、Ca2+通道 D、C l-通道 12、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可分为() A、0、1、2、3、4五个时期 B、0、1、2三个时期 C、0、2、4三个时期 D、4、0、3三个时期 13、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0期形成的原理是() A 、K+外流B、Na+内流C、Cl-内流 D、Ca2+内流 14、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A、有平台期 B、有峰电位 C、0期去极化速度快 D、具有4期自动除极化 15、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生物电活动的主要区别是() A、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 B、4期自动去极化 C、复极化时间的长短 D、0期去极化的离子转运

生理学生理学试题库(第四章血液循环)练习题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2012生理学试题库(第四章血液 循环)练习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心动周期中,左室内压升高速率最快的时相在( ) A.心房收缩期 B.等容收缩相 C.快速射血相 D.减慢射血相 E.快速充盈相 2、可引起射血分数增大的因素( ) A.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B.动脉血压升高 C.心率减慢 D.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E.快速射血相缩短 3、反映心脏健康程度的指标是( ) A.每分输出量 B.心指数 C.射血分数 D.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4、用于分析比较不同身材个体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 A.每分输出量 B.心指数 C.射血分数 D.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5、用于分析比较动脉血压值不相同的个体之间心脏泵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每分输出量 B.心指数 C.射血分数 D.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6、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 A.为机能合胞体 B.肌浆网不发达,储 Ca2+ 少 C.有自律性 D.呈'全或无'收缩 E.有效不应期长 7、心肌的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肌小节初长 B.肌钙蛋白活性 C.肌浆游离Ca2+浓度 D.心肌收缩能力 E.横桥ATP 酶活性 8、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 A.心室收缩期延长 B.等容收缩相延长 C.心室射血期延长 D.心室舒张期延长 E.心房收缩期延长 9、异长自身调节是由于下列哪项发生了变化() A.粗细肌丝重叠状态 B.横桥ATP 酶活性 C.胞浆游离Ca2+浓度 D.肌钙蛋白对Ca2+亲合力 E.肌动蛋白活性 10、正常人心率超过 180 次/min 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哪一时相缩短() A.快速充盈相 B.减慢充盈相 C.等容收缩相 D.减慢射血相 E.心房收缩期

第五章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第五章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一、名词解释 1.等渗溶液:以人体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此渗透压相等的溶液。0.9% NaCl称为 生理盐水. 低渗溶液高渗溶液 2.等张溶液:能够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的形态和大小的溶液.等张溶液是由不能 自由通过细胞膜的溶质所形成的等渗溶液。 3.造血过程(hemopoiesis)及调节:造血过程也就是各类造血细胞发育和成熟的过程。 4.纤维蛋白溶解(fibrinolysis),简称纤溶: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 5.血型(blood group)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6.凝集(agglutination) ----将血型不相容的血滴在玻片上混合,其中RBC聚集成簇的现象(抗 原抗体反应)。 7.凝集素(agglutinin)---能与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抗体。主要由γ球蛋白组成,存在于血浆中。 8.循环:指各种体液(如血液、淋巴液)不停地流动和相互交换的过程。 9.循环系统: 进行血液循环的动力和管道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 10.渗透脆性:临床上以0.45% NaCl到0.3% NaCl溶液为正常人红细胞的脆性 范围 二、大题 1.血液功能概述:①运输功能②缓冲功能③参与体温的维持④免疫防御功能⑤生理止血 2.血浆蛋白的功能:①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②运输作用③免疫作用④参与生理止血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 3.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中性粒细胞:吞噬 嗜酸性粒细胞:过敏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肝素、组织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肥大细胞)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macrophage) ,吞噬和消化致病物,如病毒、疟原虫和细菌特异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体疫免疫 4.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①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②参与血液凝固:局部凝血因子浓集,血小板磷脂表面(PF3)、抗肝素因子(PF4)、纤维蛋白原激活因子(PF2) ③促进生理性止血 5.生理性止血过程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 血液凝固. 6.纤溶系统组成: 纤维蛋白溶解酶原(plasminogen),简称纤溶酶原,又称血浆素原 纤溶酶(plasmin),又称血浆素 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纤溶抑制物 两个基本阶段:纤溶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7.血液凝固过程的调节 ①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 ②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的稀释及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③生理性抗凝物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肝素,蛋白质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生理学血液循环考试题目及答案

1 心动周期中,左室内压升高速率最快的时相在 A 心房收缩期 B 等容收缩相 C快速射血相 D 减慢射血相- E快速充盈相 2 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 血液的重力作用 B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C胸膜腔内负压 D 心室舒张的抽吸 E骨骼肌的挤压 3 心动周期是指 A 心脏机械活动周期 B 心脏生物电活动周期 C心音活动周期 D 心率变化周期 E 室内压变化周期 4 心指数是指下列哪项计算的心输出量 A 单位体重 B 单位身高

C 单位体表面积 D 单位年龄 E 单位能量消耗率 5 可引起射血分数增大的因素 A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B 动脉血压升高 C心率减慢 D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E 快速射血相缩短 6 反映心脏健康程度的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7 用于分析比较不同身材个体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8 用于分析比较动脉血压值不相同的个体之间心脏泵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9 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 A 为机能合胞体 B 肌浆网不发达,储Ca2+少 C有自律性 D 呈"全或无"收缩 E有效不应期长 10 心肌的异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 肌小节初长 B 肌钙蛋白活性 C 肌浆游离Ca2+浓度 D 心肌收缩能力 E横桥ATP酶活性 11 心肌的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 肌小节初长

B 肌钙蛋白活性 C 肌浆游离Ca2+浓度 D 心肌收缩能力 E横桥ATP酶活性 12 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 A 心室收缩期延长 B 等容收缩相延长 C 心室射血期延长 D 心室舒张期延长 E心房收缩期延长 13 异长自身调节是由于下列哪项发生了变化 A 粗细肌丝重叠状态 B 横桥ATP 酶活性 C 胞浆游离Ca2+浓度 D 肌钙蛋白对Ca2+亲合力 E肌动蛋白活性 14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min 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哪一时相缩短 A 快速充盈相 B 减慢充盈相 C等容收缩相 D 减慢射血相 E心房收缩期

生理学第4章血液循环习题

第四章血液循环(同步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13. 房室延搁(atrioventricular delay) 2. 每搏量(stroke volume)14. 血压(blood pressure) 3.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15.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4. 心指数(cardiac index)16 . 舒压(diastolic pressure) 5. 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17. 脉压(pulse pressure) 6. 心力贮备(cardiac reserve)18 .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7. 心音(heart sound)19. 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8. 心肌收缩能力(myocardial contractility)20.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9. 异长自身调节(heterometric regulation)21 . 减压反射() 10.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premature22. 迂回通路() systole&compensatory pause)23. 低压感受器() 11.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24. 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12.窦性心律()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所构成的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 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量。每搏量=舒末期容积一收缩末期容积。 3. 每分钟心脏搏出的血量称为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搏出量X心率。 4. 单位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心指数=心输出量(L/min )*体表面积(m)o 5. 射血分数=搏出量-心室舒末期容积x 100% 6. 心输出量随机体代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7. 将听诊器放在胸壁特定部位,听到声音称为心音。 8. 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活动的在功能状态和特征。 9. 心肌初长度对心肌细胞收缩强度的调节,又称Frank-Starling 机制,即心肌收缩产生的能量是心肌纤维初长度的函数。 10.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心室受到人工的或额外病理性刺激,可产生一次期前兴奋称期前收缩,在期前收缩之后,通常出现 一次较长的心室舒期称代偿间歇。 11. 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发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12.在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控制下的心律。 13.兴奋在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缓慢、延搁一段时间称为房室延搁。 14. 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压强)称为血压 15. 收缩期主动脉压最高值称为收缩压或高压 16. 舒期主动脉压最低值称为舒压或低压 17. 脉压差=收缩压—舒压; 18. 右心房和胸腔大静脉的血压称中心静脉压。 19. 平均动脉压=舒压+ 1/3脉压差。 20. 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循环称为微循环。 21. 当血压突然增加时,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果是心率J、外周阻力J、血压回降。 22. 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的微循环途径称迂回通路。 23. 心房、心室、肺血管压力感受器又称心肺感受器。 24. 心房肌嗜锇颗粒分泌的具有利尿利钠、舒血管降低血压、拮抗抗利尿激素和肾素-血管紧素- 醛固酮作用的肽类称心房钠 尿肽。 三、填空题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1.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A)、(B)、(C)、(D) 2?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A),其中变化最显著的时期是(B)。 3.心室收缩与射血的三个时期是(A)、(8)和(C)。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教案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主备: 集体备课组: 上课时间: 组长签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观察图片,区分白细胞、红细胞与血小板; 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利用正常值和检测值的对比判断病情;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体血液等知识的学习,了解有关血液的常识。 教学重、难点: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病到医院看病时,医生经常要求我们通过化验血液来诊断病情。那么, 血液有哪些成份组成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血液的组成与功能。(出示血液化验单激发 学生的兴趣来导入课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活动一:观看视频,思考下列问题: 1.血液是人体的什么组织,它有什么功能? 2.血液是由什么组成的?血细胞包括哪几种?各成分有什么功能? 3.血浆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功能?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有问题的各小组讨论。 1.血液是结缔组织,是人体内重要的组成物质。它在人体内不停的流动,把氧气和养 料输送到全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2.血液的组成 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 。看一看,血液出现了什么现象? 想一想,血液的成分由哪些 物质组成?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血液的组成 : 血浆(淡黄色)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3.血浆的主要成分及功能 成分:通过观察血浆的组成图片总结血浆的成分与功能 水(约占91%~92%) 蛋白质(约占7%) 葡萄糖(约占0.1%) 无机盐(约占0.9%) 废物(少量) 功能: a.运载血细胞; b.运输养料和废物. 4.血细胞的组成及功能 活动二:观察血细胞彩图。 看一看,各类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数量有什么不同? 想 一想,人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 学生讨论填“血细胞特征比较”表。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 参考答案在后面! 一、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 2、心音 3、搏出量 4、射血分数 5、心输出量 6、心指数 7、心力储备 8、自律性 9、窦性心律 10、有效不应期 11、期前收缩/期前兴奋 12、代偿间歇 13、房室延搁 14、血压 15、中心静脉压 二、填空题 1、根据电生理特性及功能的不同,心肌细胞可分为两大类:和。 2、根据去极化速度的快慢和机制的不同,心肌细胞可分为:

和。两者去极相主要开放的离子通道分别为:和。 3、心肌细胞有4种生理特性,分别为:、、和。 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可分为五期,分别称 为、、、和。 5、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依次为:、和。 6、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除此之外的各个部位统称为。由窦房结细胞所控制的心律称为,若为窦房结以外各个点控制的心律称为。 7、心电图的P波代表过程,QRS综合波代表过程,T波代表过程。 8、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的射血是由于的作用,心室充盈主要依靠的作用,心房起着的作用。 9、第一心音标志着的开始,第二心音标志着的开始。 10、调节或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 11、心室肌的前负荷是,后负荷是。 12、心力储存由和两部分构成。 13、分配血管一般是指,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是指

和。 14、正常成年人安静状况下,收缩压一般为 mmHg,舒张压一般为 mmHg。 15、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和之间的相互关系。 16、在微循环中,迂回通路的作用是,直捷通路的作用是,动-静脉短路的作用是。 17、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取决于四种力量的对比,其中动力是和,阻力是和。 18、在临床上,肾上腺素常用于,而去甲肾上腺素常用于。 三、选择题 1、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舒张期比收缩期长 B、房、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 C、房室有共同的舒张期 D、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 E、心率对舒张期的影响更明显 2、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是:() A、心房收缩朗 B、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 D、减慢射血期 E、等容舒张期 3、心室内压力达最高值在() A、心房收缩期末 B、等容收缩期末 C、快速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末 E、心室充盈期末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血液循环

一、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 2、心音 3、搏出量 4、射血分数 5、心输出量 6、心指数 7、心力储备 8、自律性 9、窦性心律 10、有效不应期 11、期前收缩/期前兴奋 12、代偿间歇 13、房室延搁 14、血压 15、中心静脉压 二、填空题 1、根据电生理特性及功能的不同,心肌细胞可分为两大类:和。 2、根据去极化速度的快慢和机制的不同,心肌细胞可分为:和。两者去极相主要开放的离子通道分别为:和。 3、心肌细胞有4种生理特性,分别为:、、和。 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可分为五期,分别称为、、、 和。 5、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依次为:、和。 6、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除此之外的各个部位统称为。由窦房结细胞所控制的心律称为,若为窦房结以外各个点控制的心律称为。 7、心电图的P波代表过程,QRS综合波代表过程,T波代

表过程。 8、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的射血是由于的作用,心室充盈主要依靠的作用,心房起着的作用。 9、第一心音标志着的开始,第二心音标志着的开始。 10、调节或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 11、心室肌的前负荷是,后负荷是。 12、心力储存由和两部分构成。 13、分配血管一般是指,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是指和。 14、正常成年人安静状况下,收缩压一般为mmHg,舒张压一般为mmHg。 15、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和之间的相互关系。 16、在微循环中,迂回通路的作用是,直捷通路的作用是,动-静脉短路的作用是。 17、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取决于四种力量的对比,其中动力是和,阻力是和。 18、在临床上,肾上腺素常用于,而去甲肾上腺素常用于。 三、选择题 1、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舒张期比收缩期长 B、房、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 C、房室有共同的舒张期 D、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 E、心率对舒张期的影响更明显 2、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是:() A、心房收缩朗 B、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 D、减慢射血期 E、等容舒张期 3、心室内压力达最高值在() A、心房收缩期末 B、等容收缩期末 C、快速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末 E、心室充盈期末 4、心动周期中,在下列那个时期主动脉压最低() A、等容收缩期未 B、等容收缩期末 C、减慢射血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 E、减慢充盈期末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一、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围绕在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稳态:细胞外液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二、血量、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比容 【例题】血清与血浆的主要不同点是前者不含有() A.钙离子 B.球蛋白 C.白蛋白 D.凝集素 E.纤维蛋白原答案】E 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如:红细胞比容—— ·男:40~50% ·女:37~48% ·新生儿:55%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液的比重:全血1.050~1.060 血浆1.025~1.030 ·血液的粘滞性:血液4~5 血浆1.6~2.4 ·血浆的pH值:7.35~7.45 主要是NaHCO 3/H 2 CO 3 ·血浆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300mOsm/(Kg·H 2 O) = 770kPa 或 5790mmHg 血浆渗透压 =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 形成无机盐、葡萄糖等晶体物质(主要为 NaCl)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主要为 清蛋白) 压力大:300mOsm/(Kg·H 2 O)小:1.3mOsm/(Kg·H 2 O) 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RBC正常 形态和功能 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 浆容量 血细胞及其功能 一、红细胞生理 1.数量 男:4.0~5.5× 1012/LHb:120~160g/L 红细胞比容:40%~50% 女:3.5~5.0×1012/LHb:110~150g/L 红细胞比容:37%~48% 2.功能:

① 运输O 2、CO 2 ② 缓冲血液pH值 3.造血: 生成原料:铁、蛋白质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促成熟因子:VitB 12 、叶酸→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②雄性激素 二、白细胞生理 1.白细胞 白细胞数量:(4~10)×109/L 白细胞分类及功能 名称百分比 (%) 主要功能 中性粒细 胞 50~70 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组织、衰老的红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0~1 释放肝素、组织胺,参与过敏反应,释放嗜酸性粒细 胞趋化因子 嗜酸性粒细胞0.5~5 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 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过敏反应 淋巴细胞20~40 T细胞→ 细胞免疫B细胞→ 体液免疫 单核细胞3~8 吞噬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与调节 三、血小板生理 数量:100~300×109/L 生理功能:黏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修复 作用: ①维护血管壁完整性。 ②参与生理止血的各个环节。 ◇生理止血 正常时小血管损伤出血,经数分钟后出血自然停止的现象。 过程:小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血液凝固 出血时间:正常1~3min。(血小板)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选择题,附参

《生理学》 —血液循环 1.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容积最大的时刻是 A心房收缩期末B减慢充盈期末C减慢射血期末D快速充盈期末 2.一个心动周期中,主动脉瓣开始关闭的瞬间是 A快速射血期初B快速充盈期初C等容收缩期初D等容舒张期初 3.左心室内压最高的是 A等容收缩期末B等容舒张期末C快速射血期末D快速充盈期末 4.左心室内容积最小的是 A等容收缩期末B等容舒张期末C快速射血期末D快速充盈期末 5.第二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房室瓣开放B房室瓣关闭C动脉瓣开发 D 动脉瓣关闭 6.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心泵功能,宜选用的评定指标是 A每搏输出量B每分输出量C射血分数D心指数 7.心室扩大早期,泵血功能减退时,宜选用的评定指标是 A每搏输出量B每分输出量C射血分数D心指数 8.心室功能减退病人代偿期射血分数下降的原因是 A每分输出量减少B心室腔异常扩大C心肌细胞增生肥大D每搏输出量减少 9.心率过快时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等容收缩期缩短B心室充盈期缩短C心房收缩期缩短D等容舒张期缩短 10.生理情况下,能代表心室肌前负荷的指标是 A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B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 C等容收缩期容积或压力D等容舒张期容积或压力 11.心室肌收缩的后负荷是 A等容收缩期初心室内压B大动脉血压 C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D减慢射血期心室内压 12.心室肌前负荷增加时,将出现 A心室舒张末期室内压下降B心室收缩时最大张力下降 C心室开始收缩时最大张力增加D心室收缩时达到最大张力的时间延迟E心室收缩时最大张力增加 13.心肌通过等长自身调节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其主要原因是A心肌收缩能力增强B肌小节的初长度增加 C横桥联结的数目增多D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14.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将引起 A左室射血速度增快B心输出量增加 C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D左室射血时达到最高室压的时间缩短E左室射血时最高室压下降 15.高血压患者较正常人明显增高的心泵功能指标是 A心输出量B射血分数C心指数D心脏做功量 16.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原因是

生理学血液循环考试题目及答案

1心动周期中,左室内压升高速率最快的时相在 A 心房收缩期 B 等容收缩相 C 快速射血相 D 减慢射血相- E 快速充盈相 2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 血液的重力作用 B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C 胸膜腔内负压 D 心室舒张的抽吸 E 骨骼肌的挤压 3心动周期是指 A 心脏机械活动周期 B 心脏生物电活动周期 C 心音活动周期 D 心率变化周期 E 室内压变化周期 4心指数是指下列哪项计算的心输出量 A 单位体重 B 单位身高

C 单位体表面积 D 单位年龄 E 单位能量消耗率 5可引起射血分数增大的因素 A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B 动脉血压升高 C 心率减慢 D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E 快速射血相缩短 6反映心脏健康程度的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 心力储备 7用于分析比较不同身材个体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 心力储备

8用于分析比较动脉血压值不相同的个体之间心脏泵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 心力储备 9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 A 为机能合胞体 B 肌浆网不发达,储Ca2+少 C 有自律性 D 呈"全或无"收缩 E 有效不应期长 10心肌的异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 肌小节初长 B 肌钙蛋白活性 C 肌浆游离Ca2+浓度 D 心肌收缩能力 E xxATP酶活性 11心肌的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 肌小节初长 B 肌钙蛋白活性

血液的基本组成与理化特性

血液的基本组成与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血液由血浆和悬溶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血浆中含有水分、电解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激素等)、气体及蛋白质。在血细胞中,红细胞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99%,白细胞最少。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细胞比容为40%-50%,女性为37%-48%。人体内血浆和血细胞量的总和,也就是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正常成年人,其血量约为体重的7%-8%,即每公斤体重中有70-80ml的血液,其中血浆量为40-50ml;幼儿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9%。?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比重? 正常人全血的比重为1.050-1.060,血浆的比重为1.025-1.030,红细胞的比重约为1.090-1.092。血浆的比重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质的含量;红细胞的比重与其所含血红蛋白的量成正比;全血的比重主要与红细胞的数量有关。? (二)粘度? 血液的粘度或粘滞性比水大。在各种体液中,血液的粘度最大。全血粘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其所含红细胞的数量;血浆粘度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质的浓度。如以水的粘度为1,则全血的相对粘度为4-5,血浆为 1.6-2.40。在血流速度很快时,血液粘度不随流速而变化;

但当血液流速小于一定限度时,粘度与流速呈反变关系,这主要是由于血流缓慢时,红细胞可叠连或聚集成团,使血液粘度增大,这可影响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 (三)血液渗透压? 血液中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所形成的渗透压,称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总渗透压是这两者之和,约为313mmol/L。血浆蛋白质分子量大,颗粒少,所产生的胶体渗透压很小,不超过 1. 5mmol/L,约相当于3.33kPa(25mmHg)。 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两者所起的生理作用是不同的。毛细血管壁很薄,水分和晶体物质可自由透过,血浆和组织间液中的晶体物质浓度几乎相等,两者的晶体渗透压没有差异,因此,血浆晶体渗透压数值虽大,却对水分进出毛细血管不起作用。在正常情况下,血浆蛋白质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组织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少,其胶体渗透压低于血浆,因此,血浆胶体渗透压可吸引水进入血管,在保持血量、调节血管内外水的移动以及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组织细胞对血浆中晶体物质(各种离子)具有选择通透性,当由于离子移动而导致细胞膜两侧离子浓度不均分布,出现渗透压差时,便引起水由低渗透压侧向高渗透压侧移动。因此,血浆晶体渗透压在调节细胞内外的水交换,维持细?胞正常体积形态中起重要作用。 (四)血浆Ph值? 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35-7.45。血浆Ph值能保持相对恒定是

生理学第4章血液循环习题

第四章血液循环(同步练习题)一、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 2.每搏量(stroke volume) 3.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4.心指数(cardiac index) 5.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6.心力贮备(cardiac reserve) 7.心音(heart sound) 8.心肌收缩能力(myocardial contractility) 9.异长自身调节(heterometric regulation) 10.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premature systole&compensatory pause) 11.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 12.窦性心律() 13.房室延搁(atrioventricular delay) 14.血压(blood pressure) 15.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16.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17.脉压(pulse pressure) 18.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19.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20.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21.减压反射() 22.迂回通路() 23.低压感受器() 24.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所构成的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 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量。每搏量=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 3. 每分钟心脏搏出的血量称为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 4. 单位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心指数= 心输出量(L/min)÷体表面积(m2)。 5. 射血分数=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100% 6. 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7. 将听诊器放在胸壁特定部位,听到声音称为心音。 8. 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活动的内在功能状态和特征。 9. 心肌初长度对心肌细胞收缩强度的调节,又称Frank-Starling机制,即心肌收缩产生的能量是心肌纤维初长度的函数。 10.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心室受到人工的或额外病理性刺激,可产生一次期前兴奋称期前收缩,在期前收缩之后,通常出现 一次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代偿间歇。 11. 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发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12.在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控制下的心律。 13.兴奋在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缓慢、延搁一段时间称为房室延搁。 14. 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压强)称为血压 15. 收缩期主动脉压最高值称为收缩压或高压 16. 舒张期主动脉压最低值称为舒张压或低压 17. 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 18. 右心房和胸腔大静脉的血压称中心静脉压。 19.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差。 20. 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循环称为微循环。 21. 当血压突然增加时,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果是心率↓、外周阻力↓、血压回降。 22. 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的微循环途径称迂回通路。 23. 心房、心室、肺血管压力感受器又称心肺感受器。 24. 心房肌嗜锇颗粒分泌的具有利尿利钠、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拮抗抗利尿激素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作用的肽类称心 房钠尿肽。 三、填空题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1.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A)、(B)、(C)、(D) 2.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A),其中变化最显著的时期是(B)。 3.心室收缩与射血的三个时期是(A)、(B)和(C)。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血液循环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血液循环

一、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 2、心音 3、搏出量 4、射血分数 5、心输出量 6、心指数 7、心力储备 8、自律性 9、窦性心律 10、有效不应期 11、期前收缩/期前兴奋 12、代偿间歇 13、房室延搁 14、血压 15、中心静脉压 二、填空题 1、根据电生理特性及功能的不同,心肌细胞可分为两大类:和。 2、根据去极化速度的快慢和机制的不同,心肌

音标志着的开始。 10、调节或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 11、心室肌的前负荷是,后负荷是。 12、心力储存由和两部分构成。 13、分配血管一般是指,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是指和。 14、正常成年人安静状况下,收缩压一般为mmHg,舒张压一般为 mmHg。 15、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和之间的相互关系。 16、在微循环中,迂回通路的作用是,直捷通路的作用是,动-静脉短路的作用是。 17、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取决于四种力量的对比,其中动力是和,阻力是和。

18、在临床上,肾上腺素常用于,而去甲肾上腺素常用于。 三、选择题 1、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舒张期比收缩期长 B、房、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 C、房室有共同的舒张期 D、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 E、心率对舒张期的影响更明显 2、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是:() A、心房收缩朗 B、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 D、减慢射血期 E、等容舒张期 3、心室内压力达最高值在() A、心房收缩期末 B、等容收缩期末 C、快速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末 E、心室充盈期末 4、心动周期中,在下列那个时期主动脉压最低?() A、等容收缩期未 B、等容收缩期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