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液的比重
全血:1.050~1.060 与红细胞数量成正相关 血浆:1.025~1.030 与血浆蛋白含量成正相关
血液的粘度
全血:4~5 与血细胞比容成正相关,与血流切率成反变 血浆:1.6~2.4 与血浆蛋白含量成正相关
血浆pH值
正常值:7.35~7.45 血浆缓冲对:NaHCO3/H2CO3 、 Na2PO4/NaH2PO4、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RBC缓冲对:KHb/Hb、KHbO2/HbO2、KHCO3/KH2CO3、 K2HPO4/KH2PO4 缓冲对+ 肺+ 肾→血浆酸碱度相对稳定。
渗透脆性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为渗透脆性
红细胞生成所需的物质
蛋白质: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 铁: 合成血红素的必需原料
来源: 外源性铁 - 从食物中吸收 内源性铁 - RBC破坏后释放 (95%)
缺铁性贫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叶酸和VB12:
合成DNA所需的重要辅酶, 是保证幼红细胞正常分裂和发育成熟的物质。 巨幼红细胞贫血
第三章 血
液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在心 脏和血管内不断地循环流动。
功能?内环境?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血细胞生理 生理性止血 血型和输血原则
血液的基本功能
运输功能:
O2、CO2营养物质、代谢产物、 激素
缓冲功能:
维持血浆pH值相对稳定, 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防御、保护功能:
胶体渗透压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由蛋白质形成的渗透压,75%来自于白蛋白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5.淋巴细胞: 免疫
33
四、血小板 Thrombocytes
(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体积小无细胞核双面微凸的圆盘状 内有α颗粒,致密体等颗粒
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4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 参与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数量减少到50X109/L,血管脆性增高
41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1.血管收缩; 2.血小板活化,形成止松软血栓─初期止血; 3.血液凝固─第二期止血;
纤维组织增生─永久性止血
42
血小板与生理性止血
1.血小板与血管收缩: 血小板释放的TXA2、5-HT→收缩血管。
2.血小板与血栓: ①黏附+聚集→松软血栓; ②释放血小板因子等→ 加固血栓; ③收缩→坚实血栓。
0.1~0.8 0.8~4.0
50~70 1~5 0~1 3~8
20~40
32
(二)白细胞的功能 1.中性粒细胞:
吞噬病原体(特别是化脓性细菌),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
2.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组织 巨噬细胞
吞噬力↑
3.嗜酸性粒细胞:
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4.嗜碱性粒细胞: 参与过敏反应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影响红细胞成熟的因素( VitB12 +内因子 ;叶酸)
27
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红细胞生成的关键环节:
红系祖细胞 向 红系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 爆式促进活性因子(BPA)
早期红系祖细胞 晚期红系祖细胞
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四)红细胞的破坏
血液的理化特性ppt课件
一、凝血因子
1、除了Ⅲ因子在血液之外,其余均在血液中 2、大部分的凝血因子均是以非活性的形式存在血液中 3、Ⅱ、Ⅶ、Ⅸ、Ⅹ在肝脏合成,需要VitK
• 编号 同义名
• 因子Ⅰ 纤维蛋白原 • 因子Ⅱ 凝血酶原
• 因子Ⅲ 组织凝血酶
• 因子Ⅳ • 因子Ⅴ
Ca2+ 前加速酶
因子Ⅶ 因子Ⅷ 因子Ⅸ 因子Ⅹ 因子Ⅺ 因子ⅩⅡ 因子XIII
Clotting and Bleeding
• 止血:生理过程: • 1、血管收缩 • 2、血小板血栓 • 3、血液凝固
• 凝血:生化过程 • (酶促化学反应)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二)RBC生成的调节
• 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
(1) 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铁和蛋白质。成人体内共有铁3~4 g, 其中约70%存于血红蛋白中。
缺铁性贫血 (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⑴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⑵凝血酶的形成 ⑶纤维蛋白多聚体的形成
• 3、血液凝固的途径:
• 内源性 Pathways :启动因子是ⅩⅡ因子 • 外源性 Pathways: 启动因子是Ⅲ 因子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前转变素 抗血友病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 Stuart-Prower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接触因子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生理学血液专业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生理学血液专业知识培训
29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生理学血液专业知识培训
30
红细胞生理
(四)红细胞的破坏
正常人红细胞的平均寿 命为120天,每天有约0.8% 的衰老红细胞被破坏。
血管外破坏(90%): 衰老红细 胞变形能力减退、脆性增高, 难以通过微小的孔隙而易滞留 在脾和骨髓中被巨噬细胞吞噬。
缓冲作用
主要的缓冲对:KHCO3/H2CO3;蛋白
质钾盐/蛋白质
免疫
生理学血液专业知识培训
23
红细胞生理 (三)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
脊 髓 造 血 过 程
生理学血液专业知识培训
24
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
红细胞生成所需物质
红细胞的
生成经历
如图阶段:
生理学血液专业知识培训
25
红细胞生成所需物质
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 要原料, 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 胞成熟所必需的物质。
内因子或产生抗内因子抗体,或回肠切除后,维生素
B12吸收发生障碍,生理3学-血4液年专业后知识出培训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7。
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早期红系祖细胞: 暴式集落形成单位,依赖于暴式促进
活性(BPA)的刺激作用形成集落,进入DNA合成期 晚期红系祖细胞: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主要受促红细
合成、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集落刺激因子
(CSF)、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
扰素等,参与其他细胞活动的调控。
有效地加工处理并呈递抗原,在特异性免疫应
答的诱导和调节中起关键作用。
树突状细胞: 目前已知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机体免疫
应答的始动者。微弱吞噬活性。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3、红细胞的比重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数量。
(三)黏滞性
1、血液流动时,由于内部分子间相互摩擦产生阻力,表 现出流动缓慢和黏着的特性,称为黏滞性。(黏滞性维 持正常血压) 2、动物全血的黏滞性是水的4~6倍。全血黏滞性的大小 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的浓度。 3、严重贫血时红细胞数量减少,血液的黏滞性下降。
血液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血细胞生理 血液凝固 血型与输血
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下,在心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实现运输 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传递信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护机 体和参与调节等生理功能。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1、血液的组成 2、血液的理化特性 3、血量 4、血浆的成分及其功能 5、血液的主要功能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血细胞 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大多数家畜的血液比容在34﹪ ~45﹪之间。
牛40.0﹪ 猪39.6﹪ 羊32.0﹪ 马33.4﹪
1、血清:是血液凝固后离 析出来的液体部分,不 含纤维蛋白原。 2、血浆:是血液未经凝固 的液体部分,含有可溶 性的纤维蛋白原。
1、存在形式: 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分子状态或与蛋白 质结合的形式存在。 2、组成: 正离子: Na+、K+、Ca2+、Mg2+ ;
负离子:Cl-、HCO3-、HPO42-、SO42-等。
3、功能: 对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酸碱平衡及神经肌肉的正常 兴奋性等起重要作用。
五、血液的主要功能
1、运输作用: 2、传递作用: 3、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
由血浆中胶体物质形成,主要是血浆蛋白。虽然胶体渗透 压较小,但血浆蛋白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
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
第三章血液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一、血液的组成(一)血浆1.血浆的基本成分是晶体物质溶液。
2.血浆的另一成分是血浆蛋白。
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用电泳法可进一步将球蛋白分为α1-、α2、β1-、γ1-球蛋白。
正常成年人血浆蛋白含量为65~85g/L,其中白蛋白为40~48g/L,球蛋白为15~30 g/L。
3. 血浆蛋白的功能:①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②与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性激素结合,使血浆中的这些激素不会很快经肾脏排出;③作为载体运输脂质、离子、维生素、代谢废物以及一些异物;④参与血液凝固、抗凝、纤溶等生理过程;⑤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⑥营养功能。
(二)血细胞1.分为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
红细胞最多,约占血细胞总数的99%,白细胞最少。
2.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的百分比。
3.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细胞比容为40%~50%,成年女性为37%~48%。
4. 血细胞比容可反映血液中红细胞的相对浓度。
6.大血管中血液的血细胞比容略高于微血管。
二、血量1.全身血液的大部分在心血管系统中快速循环流动,称为循环血量,小部分在肝、肺、腹腔静脉和皮下静脉丛内,流动很慢,称为储存血量。
2.正常成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或每公斤体重70—80ml。
3.血浆量和红细胞量可按稀释原理进行测定。
4.血量=红细胞总容量/血细胞比容;血量=血浆量/(1-血细胞比容)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血液的比重1.正常人全血的比重为1.050~1.060。
2.血浆的比重为1.250~1.030,其高低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3.红细胞的比重为1.090~1.092,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呈正相关。
(二)血液的粘度1.全血的相对粘度为4~5。
2.全血粘度主要决定于血细胞比容,血浆的粘度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3.水、酒精、血浆的粘度不随切率的改变而变,称为牛顿液体。
动物生理学 第三章 血液
• 2. 红细胞的破坏 • 红细胞具有一定的寿命,如牛的红细胞 寿命为135~162d,猪的为75~97d,而小 鼠的红细胞平均仅存活40d。 • 衰老的红细胞在脾、肝和骨髓的单核巨噬 细胞系统中,被吞噬细胞所吞噬。红细胞 破坏后血红蛋白被分解为胆绿素、铁和珠 蛋白。铁和蛋白大部分可被重新代谢利用, 胆绿素作为色素代谢产物经由粪和尿排泄 出体外。
• 4.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 • 单核细胞生成后,在血液中生活2-3天,进 入疏松结缔组织进一步发育,成为巨噬细 胞。 • 单核-巨噬细胞在激活时 可释放多种细胞因 子,如: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肿 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在特异性免疫应 答的诱导和调节中起关键作用。
• 5.淋巴细胞 • 参与细胞免疫的为T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的 为B淋巴细胞。 • 当T淋巴细胞被抗原物质激活后,分为两类细 胞,效应T淋巴细胞和记忆T淋巴细胞。效应T淋 巴细胞对病毒感染的细胞进行灭杀,还激活巨噬 细胞进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激活B淋巴细胞产 生抗体。长寿命的记忆T细胞在血液中不断循环, 遇到接触过的抗原,再次增殖产生大量效应T淋 巴细胞。
第 三 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 一、血液的组成 •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 • 血液属于一种结缔组织,由血细胞和血浆 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 板,血浆中含有血浆蛋白、脂类、无机盐 等。
• 把经过抗凝处理的血液置于离心管中进行 离心(3000r/min,30min)后,可使血细 胞被压紧沉积于离心管的底部,血液被分 为明显的上下两层,上层液体部分称为血 浆,下层为红细胞,两层之间为很薄的一 层为血小板和白细胞,此时红细胞的容积 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或 红细胞压积,简称为血液比容或血液压积。 大多数动物的血液比容在34% ~ 45% 之 间。
血液—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人体解剖生理学)
血液的颜色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
(二)比重
全血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血浆比重主要取决于 血浆蛋白的含量
(四)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呈弱碱性,pH值为7.35~7.45 >7.35,碱中毒 <7.35,酸中毒
血液的酸碱平衡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的缓冲对,其中NaHCO3/H2CO3 是血液中最重要的缓冲对。
(2)正常值:男性 40%~50%;女37%~48%; 新生儿 55%。 (3)意义:血细胞比容主要反映血液中红 细胞的相对浓度
血液组成示意图
贫血患者
严重呕吐腹泻和大面积烧伤患者
血细胞比容
降低
升高
二、血量
是指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正常成人血量占体重的7%~ 8%,即每公斤体重约有70-80ml血量。
包括循环血量和储存血量。
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 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与功 能
血浆胶体渗透 压
由血浆蛋白分子颗粒形成,主 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及
要由白蛋白形成
血容量
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作用示意图
红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形态
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量在10%以下、20%和30% 以上时,机体会出现哪些现象?
一次失血量<全身血量10%,没有明显症状 一次失血达总血量20%时,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加快、 四肢厥冷、眩晕、口渴、恶心、乏力等现象,甚至昏倒
一次失血>总血量30%以上时,如不及时抢救,将危 及生命
三、血液的理化性质
(五)血浆渗透压
1. 概念:是指血浆中的溶质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
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溶液中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数 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 正常值:血浆渗透压约300m0sm/L
一节血液的组成与特
血友病A(hemophilia A)是凝血因子 VIII 缺乏所导致的 出血性疾病。
1 、血友病 A 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其儿子中无血友病 A患者,但其女儿100%为血友病A 携带者。
2 、若正常男子与血友病A携带者结婚,其儿子中发生 血友病A的可能性为 50% ,其女儿携带血友病A的可能性也 有50% 。
免疫:对入侵人体的异物进行识别、排除和消灭的过程, 实质上是抗体和抗原反应的过程。
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机体所产生的免疫功能活动不具有 针对某一类异物的特性。
特异性免疫:当淋巴细胞受到某类入侵异物的作 用而激活后,所产生的抗体或局部 反应整理具课件有针对某一特异性抗原。
3、血型: (1)凝集反应:输血时,有时输入的红细胞可以彼此凝集在 一起,成为一簇簇不规则的细胞团,这种 现象称为红细胞的 凝集反应。 (2)血型:依据红细胞上所含的凝集原,把血液区分为若干 类型,称血型。 (3)血型的种类:ABO、RH、MN、P、HLA等血型系统
HbO2+ H+ HHb+O2
O2
整理课件
返回
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的运输(HbNHCOOH)
CO2与其中的-NH2结合为 Hb
NHCOOH COOH
HbNH2 + CO2 HbNHCOOH HbNHCOO-+H+
这个反应很迅速,不需要酶的催化,且为可逆 反应,调节它的主要因素是氧合作用,即HbO2与 CO2结合力小,HHb与CO2结合力大。
ABO血型系统中抗原和抗体
血型 红细胞抗原(凝集原) 血清中的抗体(凝集素)
A型 B型 AB型 O型
A
B A、B 无
整理课件
抗B 抗A 无 抗A、抗B
A凝集原,抗B凝集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白细胞
------炎症克星!
1.数量:(4~10)×109 个/ L
2.形态结构特点: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3.寿命:长短不定(由红骨髓产生新细胞)。
4.作用:吞噬病菌等(即保护和防御功能)。
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3、血小板:
形态结构:最小,无细胞核 数量:成人(100—300) 10 9 个/升 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红细胞 白细胞(最大,有细胞核) 血小板(最小,无细胞核)
1、红细胞
电镜下的红细胞图片
形态结构:两面凹圆饼状 ,成熟无细胞核 数量:男:5.0 1012个/升
女:4.2 10 12个/升
寿命:寿命约为120天(由红骨髓产生)
血红蛋白:
1、概念: 红细胞中有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
2、正常值为: 成年男120—160g/L 成年女110—150g/L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1、颜色和气味 颜色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氧合血红蛋白 动脉血:鲜红色;静脉血:暗红色 血浆(或血清):淡黄色 血液中因带有挥发性脂肪酸而带有腥味。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2、比重(相对密度) 血液的相对密度主要决定于红细胞的浓度,其
次决定于血浆蛋白的浓度。 红细胞比重:1.090 1.092
类型: 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性贫 血
缺铁性贫血: 由于人体内缺少铁元素,使红细 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而造成 的一种贫血症
营养不良性贫血: 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B12和 叶酸引起的,患者的血红 蛋白往往正常,但是红细 胞的数量少,红细胞的体 积比正常的大。
症状: 面色苍白、头晕、疲乏、食欲不 振、心慌。
调节体温
血细胞的比较
血细胞 名称
形态结构
正常值
功
能
红细胞 白细胞
呈两面凹的圆 饼状,无细胞 核
男子:5.0×1012个/升 女子:4.2×1012个/升
比红细胞大,
有细胞核
(4~10)×109个/升
运输氧和一 部分二氧化 碳
吞噬病菌,对 人体有防御和 保护作用
个体最小,形 血小板 状不规则,无
细胞核
• 血液是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环境相 对稳定。
• 临床意义:血液学检查
• 检测 环境因子——血液是沟通各组织细 胞与外部环境的最活跃的体液组分;
• 检测 血液学指标——体内各器官组织的 变化,往往能反映到血液中。
• ——需要熟记一些重要的血液学参数
(二) 血液的组成
抗凝剂
加
加
不加
血浆
白细胞 血小板
A、红细胞 B、血小板 C、白细胞 D、血红蛋白
考题三
• 当人的体表某处受伤轻微出血时, 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血液成分
是( D )
A、血浆
B、白细胞
C、红细胞
D、血小板
考题四
• 贫血主要导致血液( A )
A、运输氧气的能力降低 B、运输营养物质的能力降低 C、运输无机盐的能力降低 D、运输含氮废物的能力降低
有凝血和 (100~300)×109个/升 止血的作
用
想一想、做一做:绘制概念图
血液
组成
血细胞 包括
功能
功能
功能
功能
考题一
• 血液的组成是( C )
A、血浆、血小板 B、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C、血浆、血细胞 D、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水
考题二
• 人体患急性炎症时,验血往往会
发现血液中增多的是( C )
1、血浆的组成
• 水、血浆蛋白、血糖、血脂、无机盐、维 生素、激素等物质组成。
成分: 水分(约占90%)无机盐(约占
0.9%)--生理盐水浓度 葡萄糖(约占0.1%)--血糖浓 度 蛋白质(约占7%) 代谢废物(含氮化合物)
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
物。
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与血红蛋白含量呈正比) 全血比重:1.0511.062(红细胞多,比重大) 血浆比重:1.0251.030(蛋白质含量多,比重大)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 3、血液的粘滞性 • 概念:液体流动时,由于液体分子间相互碰撞摩
擦而产生阻力,以致流动缓慢并表现粘来自的特性。• 数值:全血为4~5;(相对水) • 影响因子:在血流速度等一定的条件下,全血的
粘滞性主要决定于所含的红细胞数 ;血浆的粘滞 性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质的含量。
• 粘滞度过高的后果:增加外周循环阻力,升高血 压,减低血流速度,最后影响器官的血液供应。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4、渗透压 半透膜有红细胞膜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 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99.5%) 晶体渗透压:无机盐离子和葡萄糖构成, 80%来自Na+和Cl- 。 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质等胶体构成。 晶体渗透压 298.5 mosm,胶体渗透压 1.5mosm
血清
全血
红细胞
血凝块
• 血清: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 原和一些凝血因子。
血 量(blood volume)
• 动物体内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5%-9% 循环血量与储备血量
• 人: Blood volume : (7-8% body weight, 70-80ml/kg) Haematocrit: 45%; Plasma: 55%
三、血液
(一)、体液与机体内环境
体液的概念: 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存在于细胞内)
(2/3)
血浆
(存在于细胞外)
(1/3)
组织液 淋巴
2
血液总述:
• 血液是广义结缔组织的一种,包括血细胞 和血浆两大部分。
• 血液的功能:物质运输、营养、缓冲、调 节体温、参与机体免疫与防御、参与血液 凝固和抗凝血等。
K2HPO4/KH2PO4 ,KHC03/H2CO3等
(四) 血量
1、血液的总量:体重的7.7% 2、血库 3、失血:
低于10%,不会影响健康。 高于20%,机体生命活动会受到影响。 高于30%,可能危机生命。
(五) 血液的凝固
1、血凝过程 (1)凝血酶原激活物 (2)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 (3)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2、抗凝和促凝的措施
• 渗透压的作用: 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血浆和组 织液间水平衡)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 等渗溶液:与血浆或红细胞渗透压相等的 溶液;
• 低渗溶液 • 高渗溶液 • ★等张溶液:等张溶液是指与红细胞张力
相等的溶液。
临床
• ①临床上常用的等渗等张溶液有: 0.9%NaCl溶液,5%葡萄糖溶液。
血液、血浆、血清的区别
颜色
成分
血液 血浆 血清
红色
淡黄色 半透明 黄色 透明
血浆+血细胞
不含血细胞 含纤维蛋白原
不含血细胞 不含纤维蛋白原
总结血液的功能
运输氧气 ——红细胞
运输
运养料 ——血浆
血液的 功能
功能 防御功能
运二氧化碳 ——红细胞和血浆 运废物 ——血浆
消灭病 菌——白细胞
止血——血小板
• ②血浆蛋白含量变化会影响组织液的量, 而不会影响细胞内液的量,细胞外液晶体 物质浓度的变化则会影响细胞内液量。
• ③等张溶液一定是等渗溶液,但等渗溶液 不一定是等张溶液。输液时必须输等张溶 液。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5、血浆的pH值 (1):pH值 正常值为7.31-7.42,人7.35--7.45。 (2):血液中的酸碱缓冲对 血浆中主要的缓冲对—NaHCO3/H2CO3 最为重要。 碱储:100ML血浆中碳酸氢钠的含量 血浆: Na2HPO4/NaH2PO4,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红细胞:KHb/HHb, KHbO2/HHbO2,
3、特性: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 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 方容易与氧分离。
血红蛋白
动脉血与静脉血: 动脉血:含氧气丰富的鲜红色的血
静脉血: 含氧气少的暗红色的血
动
静
脉
脉
血
血
功能: 运输氧气和少量二氧化碳; 是氧气的载体。
红细胞缺乏症---贫血
概念: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 血红蛋白含量过少。
阅读课本,掌握: (1)抗凝或延缓血凝的方法 (2)加速血凝的方法。
选择=结果
汇报结束 谢谢观看! 欢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