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ppt)

合集下载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ppt课件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ppt课件

生成调节物质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雄激素
红细胞的破坏:平均寿命120天
白细胞生理
Physiology of leukocyte
白细胞的分类和数量—有核,正常年人:(4.0~ 10)×109/L。
白细胞的形态
特性:变形、游走、趋化和吞噬
白细胞
%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内源性途径对凝血反应开始后的维持和巩固 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血液凝固的调控
1.细胞抗凝系统 ✓血管内皮细胞
⑴屏障作用 ⑵抗凝和抗血栓
✓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
2.纤维蛋白吸附酶抑制物:抗凝血酶Ⅲ (Ⅱa Ⅸa Ⅹa Ⅺa Ⅻa)
⑵肝素 ⑶蛋白酶C系统: Ⅷa、Ⅴa ⑷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FⅦa-Ⅲ复合物
X→Xa
⑵凝血酶原被激活成凝血酶 Ⅱ → Ⅱa
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 Ⅰ→Ⅰa
外源性凝血途径
组织损伤 Ⅲ
内源性凝血途径
表 面
PK
K,胶原,异物
激 活
Ⅻa

Ⅶa/Ⅲ
Ca2+
Ⅺa

Ⅸa

Ca2+ PL
Ⅷa
HK Ⅺ

①凝
血酶原 酶复合 物形成

Ⅹa

磷 脂
Ca2+ PL
Va
V



Ⅱa

②凝
血酶原 的激活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生理
Physiology of Erythrocyte
㈠数量和形态:
⒈形态:成熟RBC无核,双凹圆盘状,周边稍厚
⒉数量:正常成人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5.淋巴细胞: 免疫
33
四、血小板 Thrombocytes
(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体积小无细胞核双面微凸的圆盘状 内有α颗粒,致密体等颗粒
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4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 参与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数量减少到50X109/L,血管脆性增高
41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1.血管收缩; 2.血小板活化,形成止松软血栓─初期止血; 3.血液凝固─第二期止血;
纤维组织增生─永久性止血
42
血小板与生理性止血
1.血小板与血管收缩: 血小板释放的TXA2、5-HT→收缩血管。
2.血小板与血栓: ①黏附+聚集→松软血栓; ②释放血小板因子等→ 加固血栓; ③收缩→坚实血栓。
0.1~0.8 0.8~4.0
50~70 1~5 0~1 3~8
20~40
32
(二)白细胞的功能 1.中性粒细胞:
吞噬病原体(特别是化脓性细菌),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
2.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组织 巨噬细胞
吞噬力↑
3.嗜酸性粒细胞:
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4.嗜碱性粒细胞: 参与过敏反应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影响红细胞成熟的因素( VitB12 +内因子 ;叶酸)
27
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红细胞生成的关键环节:
红系祖细胞 向 红系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 爆式促进活性因子(BPA)
早期红系祖细胞 晚期红系祖细胞
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四)红细胞的破坏

血液的理化特性ppt课件

血液的理化特性ppt课件

一、凝血因子
1、除了Ⅲ因子在血液之外,其余均在血液中 2、大部分的凝血因子均是以非活性的形式存在血液中 3、Ⅱ、Ⅶ、Ⅸ、Ⅹ在肝脏合成,需要VitK
• 编号 同义名
• 因子Ⅰ 纤维蛋白原 • 因子Ⅱ 凝血酶原
• 因子Ⅲ 组织凝血酶
• 因子Ⅳ • 因子Ⅴ
Ca2+ 前加速酶
因子Ⅶ 因子Ⅷ 因子Ⅸ 因子Ⅹ 因子Ⅺ 因子ⅩⅡ 因子XIII
Clotting and Bleeding
• 止血:生理过程: • 1、血管收缩 • 2、血小板血栓 • 3、血液凝固
• 凝血:生化过程 • (酶促化学反应)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二)RBC生成的调节
• 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
(1) 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铁和蛋白质。成人体内共有铁3~4 g, 其中约70%存于血红蛋白中。
缺铁性贫血 (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⑴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⑵凝血酶的形成 ⑶纤维蛋白多聚体的形成
• 3、血液凝固的途径:
• 内源性 Pathways :启动因子是ⅩⅡ因子 • 外源性 Pathways: 启动因子是Ⅲ 因子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前转变素 抗血友病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 Stuart-Prower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接触因子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ppt)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ppt)
出血时间:临床上用细针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自 然流出,然后测定从出血到自然停止的这段时间。 作用:判断生理性止血功能。 正常成人出血时间1-3分钟
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 血液凝固概念: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 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血清:血液凝固后,血凝块逐渐回缩,析出的淡黄色液 体
二、血液的理化性质
1,颜色 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 2,比重 全血—红细胞 血浆---血浆蛋白 3,黏滞性 全血—红细胞 血浆---血浆蛋白 4,血浆渗透压 正常值:300mOsm 5,酸碱度 正常值:7.35-7.45
酸中毒 碱中毒
第二节 血 浆
成分
水(91%-92%)
血浆
溶质(8%-9%)
无机盐 功能:形成和维持晶体渗透压、维持酸碱 平衡、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 血浆蛋白 正常含量60-80g/L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其他
(1) 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2) 血浆渗透压的形成与数值
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 Na+,Cl-)所形成的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蛋白质(主要是清蛋 白)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ppt)
(优选)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第一节 概述
一、血液的组成
血浆 血液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细胞比容:
概 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 正常值: 男性为40~50%,女性为37~ 48% 变 化: 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 时,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
血量:约占体重的7~8%
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 BFU-E :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E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血液—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生理学课件)

血液—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生理学课件)

等渗 溶液 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例:0.9%NaCl、5%葡萄糖溶液
谢谢!
血液的组成
组成成分:
血浆+血细胞
(一)血浆:
水:90% 低分子物质:2% 蛋白质:8%: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O2、CO2
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
1.运输功能:脂溶性物质、小分子 2.营养功能
3.参与血液凝固、抗凝等过程 4.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5.缓冲pH功能 6.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
二、血液的理化性质
血量
体重的7%-8% 循环血量、储存血量
颜色
动脉血:氧结合血红蛋白多,鲜红色 静脉血:氧结合血红蛋白少,暗红色 HbCO:樱桃红色
比重
全血:1.05-1.06 血浆:1.025-1.03 红细胞:1.09-1.092
血浆 pH 7.35-7.45
谢谢!
血浆渗透压的作用
(一)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作用
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分的正常交换和分布,保持红 细胞的正常形态有重要作用。
(二)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在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血浆容量中起 重要作用。
组织液
血液
红细胞 晶体渗透压
H2O
血浆
H2O 血浆晶体渗透压
组织液 胶体渗透压
H2O
H2O
血浆
血浆胶体渗透压
(二)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 积百分比。
谢 谢!
血液的概述
一、概述
化系统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微循环
血浆
组织液
微循环
细胞
血液的功能:
-运输
-缓冲功能: NaHCO3/H2CO3

动物医学-动物生理学《血液》课件

动物医学-动物生理学《血液》课件
白细胞生成素和红细胞生成素。
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破坏 通过消化、呼吸、泌尿道排出体外 白细胞的功能
与被破坏的组织残片和细菌一 起形成脓液
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是无色透明、 无细胞核、园盘形或杆形小体。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 CO2,这项功能是由红细胞所含的血 红蛋白来实现的。红细胞含有大量血 红蛋白(haemoglobin,HB)
——珠蛋白+亚铁血红素
动画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生理特性——
粘附、聚集、释放反应、 收缩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血液生理
功 能——
1、参与凝血 2、参与生理性止血 3、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干细胞 巨核定向细胞 巨核细胞
血小板的存 活时间很短,衰 老血小板绝大部 分是在脾、肝和 骨髓内被网状内 皮细胞所吞噬。
血液生理
三、血细胞及其功能:
红细胞生理 白细胞生理 血小板
血液生理
哺乳动物——无核、双凹圆盘形细胞。 骆驼和鹿——呈椭圆形。 禽类——有核的椭圆形细胞。
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目最多的 一种(1012个/升)。同种动物的红 细胞数目常随品种、年龄、性别、 生活条件等的不同而有差异。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完美版PPT

血液.完美版PPT

(四)血浆渗透压 ❖ 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
的吸水能力。
❖ 影响因素: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成 正比,与溶质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
❖ 构成: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无机离子、尿素 和葡萄糖等晶体物质构成的渗透压。
作用: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细胞的 正常形态和功能。
红细胞密度:1.070~1.090,取决于血红蛋 白含量
血浆相对密度:1.024~1.031,取决于血浆 蛋白含量
(三)血液黏滞性(以水为1) 液体流动时,由于内部分子间摩擦产生阻 力,使液体流动缓慢并表现出黏着的特性。
1.全血:比水大4.5~6倍,取决于红细胞数 量和血浆蛋白含量。
2.血浆:比水大1.5~2.5倍,取决于血浆蛋白 含量。
第二章血液
第二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细胞 第三节 血液凝固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血液是存在于心血管内的一种液态的 结缔组织。
血液生理功能:
1、运输功能:营养物质、激素等 2、维持内环境稳定:机体内环境重要组成部分 3、免疫和防御功能 4、传递信息及参与调节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白质/H-蛋白质、Na2HPO4/NaH2PO4。其中第 一对最重要。 ü 红细胞中缓冲对主要有:KHCO3/H2CO3、 K2HPO4/ KH2PO4、KHb/HHb、KHbO2/HHbO2。
ü 碱储:血液中NaHCO3的含量。
三、血量
(1)成年畜禽血量为体重的5%-9%。 (2)循环血量:在心脏和血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液。 (3)储备血量(储血库):滞留于肝、脾、肺和皮
(3)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抵 抗破裂和溶血的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小板(Platelet PLT)
无核有包膜,直径2-3um,生存时间8-11天。 功能:止血、凝血、维持毛细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等功 能。
(100-300*109 /L)
生理性止血过程示意图
凝血过程
谢谢!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
无色 球形 有核
0-1%
0.5-5%
3-8%
20-40%
50-70%
白细胞4-10*109/L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碱性粒细胞 噬酸性细胞
白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特性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消灭侵入机体的外来异物,即免 疫是炎症 时的主要反应细胞。当急性感染时, 白细胞总数增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 增多。
HTC
0.40-0.50
0.35-0.45
(红细胞比容)
MCV(fl)
80-100
(红细胞平均体积)
MCHC (%)
32-35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稳定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通常以第一小时末 红细胞沉降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即血沉)。 男:0~15mm/h 女:0~20mm/h(韦氏法)
嗜酸性粒细胞
具有趋化性,吞噬抗原抗体复合 物,减轻过敏反应。还可杀灭寄生 虫。
嗜碱性粒细胞
参与过敏反应,抗凝 血。
单核细胞
具有趋化性,变形运动和吞噬功 能。是组织内巨噬细胞的前体。
淋巴细胞 是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
白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各类白细胞均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白细胞的被破坏部位主要在巨噬细胞系统,还有部分白 细胞可由黏膜上皮渗出,随分泌物(如唾液、鼻涕等) 排出。
血细胞
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
圆盘形、中间凹、无核、直径7-8um、生存时间120天。 功能:输送氧功能;对血液的酸碱度起一定的缓冲作用。
男性
女性
RBC(/L) 4.5-5.5*1012 4.0-5.0*1012
(红细胞)
HB (g/L) 120-165
110-150
(血红蛋白)
渗透压越大,而与溶质的种类和大小无关。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血浆pH保持相对恒定主要
依赖于血浆和红细胞中的缓冲对,如NaHCO3/H2CO3
渗透压
1.晶体渗透压:为5751mmHg。生理作 用: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和细胞正常体 积。
2.胶体渗透压:为25mmHg,生理作用: 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血浆容量。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一、血液的组成
血浆(Plasma)
血细胞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颜色:呈红色,取决于红细胞内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 比重:1.050~1.060,其值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 黏滞性: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渗透压: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多少,颗粒数目越多,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2.渗透脆性 红细胞抵抗性渗溶液的能力。 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 抗低渗夜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3.可塑变形性
二、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红细胞的生成
二、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红细胞的破坏 平均寿命120天 主要由于衰老而遭破坏 在脾脏中被吞噬细胞吞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