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诗画鉴赏
唐代郑愚经典茶诗妙句《茶诗》全文赏析_古代描写品茶的精美句子
唐代郑愚经典茶诗妙句《茶诗》全⽂赏析_古代描写品茶的精美句⼦古代的诗词⽂⼈爱喝茶、会品茶,并为茶创作出了许多传世诗作,有些优雅的茶诗中尽管全篇不见⼀个茶字,却句句点透茶的灵与妙。
下⾯带您赏析⼀⾸描写品茶的精美句⼦。
《茶诗》唐·郑愚嫩芽⾹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郑愚茶诗注释(1)嫩芽:刚萌发出的芽,⾮常嫩,诗中指鲜嫩的茶芽。
(2)灵:有灵性,有灵⽓。
(3)吾谓:我将其称作。
(4)英:精华,事物最精粹的部分。
(5)夜⾅:指将⽇间采摘的鲜叶(经蒸煮杀青),连夜⽤杵与⾅将其捣碎、定型、烘焙。
(6)寒炉:寒天的⽕炉。
采摘茶芽的季节为初春万物复苏之时,在夜间还会有少许寒⽓。
(7)雪烹:⽤雪⽔煮茶。
初春时节,天⽓变幻⽆常,有时会有降雪。
(8)惟:表⽰只有、仅仅、只是、希望等意思。
(9)茶诗:品茶的诗句,关于茶的诗句。
(10)忧:发愁。
可忧虑的事。
(11)碧粉:碧绿的茶末,将茶饼捣碾成茶粉。
(12)绿花:绿⾊的花朵。
(13)最是:诸多备选对象中的最⾼级。
在古⽂中属提前结构的常见格式,这句“最是堪珍重”,可恢复成“能令睡思清,最是堪珍重”。
(14)堪:能,可以,⾜以。
(15)珍重:重视;爱惜。
(16)睡思:睡意。
困倦欲睡的感觉。
郑愚茶诗翻译这⾸郑愚的茶诗的意思⼤致是:刚⽣长出的鲜嫩茶芽,不仅⾹⽓超凡,并拥有仙灵之⽓;我认为此时的茶是万千草⽊中的奇葩。
迫不及待的将⽩天采摘的鲜嫩茶芽,在夜间就制作⽽成,并抓紧将茶饼碾压成茶粉;挑着灯⽕,完全不顾春寒⽓,取些雪⽔,将茶末烹煮。
看到茶粉在茶器中煮的时候,我有些担⼼⽔也会变成碧绿⾊;但茶汤沸腾的时候就应是如此,茶粉在滚⽔中好像⼀朵绿⾊的花⼉⼀样美丽。
此茶汤能使困倦欲睡的感觉完全消失;是提神醒脑、摆脱困乏的必选佳品。
郑愚茶诗赏析唐代是我国茶⽂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
唐代⽣产的茶类虽然都属蒸青茶类,但茶的形态已有好⼏种。
咏茶诗词曲赋鉴赏
咏茶诗词曲赋鉴赏
哎呀呀,茶这玩意儿可真是太神奇啦!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
它写下了动人的诗词曲赋啊!就像卢仝的,“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你说神奇不神奇,几碗茶下肚,就仿
佛有了无尽的灵感。
你想想看,在一个宁静的午后,泡上一杯香茗,翻开那些古老的诗词,不就像是在和古人对话吗?“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陆游这句诗描绘的场景多惬意呀!
苏轼也写过关于茶的诗词呢,“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这不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小细节嘛。
茶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贴
心伙伴,在我们疲惫时给我们慰藉。
再看看那些曲赋,也是各有各的精彩。
它们用或优美或豪放的文字,把茶的韵味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就好像画家笔下的风景,每一笔都那
么生动。
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的寄托啊!当我们
品味这些咏茶的诗词曲赋时,我们能感受到古人对茶的热爱,对生活
的热爱。
我们也能从中汲取力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所以啊,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去欣赏、去品味这些珍贵的咏茶作品,让
它们带给我们更多的美好和感动。
不要只是把茶当作解渴的东西,要
用心去体会它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呀!。
中国古代茶诗赏析
中国古代茶诗赏析《茶》 [宋]林逋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尝茶》 [唐]刘禹锡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尝云芝茶》 [元]刘秉忠铁色皴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
舌根未得天真味,算观先通圣妙香。
海上精华难品第,江南草木属寻常。
待将肤腠侵微汗,毛骨生风六月凉。
《尚书惠蜡面茶》[唐]徐寅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
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雪煎茶》 [元]谢宗可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
月圆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
陆井有泉应近俗,陶家无酒未为贫。
诗脾夺尽丰年瑞,分付蓬莱顶上人。
《茶烟》 [明]瞿佑蒙蒙漠漠更霏霏,淡抹银屏幂讲帷。
石鼎火红诗咏后,竹炉汤沸客来时。
雪飘僧舍衣初湿,花落艄船鬓已丝。
惟有庭前双白鹤,翩然趋避独先知。
《咏茶》 [宋]苏轼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咏贡茶》 [元]林锡翁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
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
《蓝素轩遗茶谢之》 [明]邱云霄御茶园里春常早,辟谷年来喜独尝。
笔阵战酣青叠甲,骚坛雄助录沉枪。
波惊鱼眼听涛细,烟暖鸱罂坐月长。
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华香。
《武夷茶》 [清]陆廷灿桑苧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牍,清神雅助画论文。
春雷催茁仙岩笋,雀尖龙团取次分。
名家山水画《烹茶图》欣赏--慢煮光阴一盏茶,品尝世间百味生
名家山水画《烹茶图》欣赏--慢煮光阴一盏茶,品尝世间百味生在这个浮躁时代里,我们都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
很少有闲情雅致,静坐品茶以静心。
但是我认为,只有在慢里,才能见到我们生命中丰盛的细节。
比如用一盏茶的时间,思考和总结人生的得失,整理自己细碎的人生想法。
而在古代的文人世界里,也离不开茶,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诗中,画中,品味他们以茶清心,以茶雅志,以茶助禅的百味人生。
下面就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下古代文人墨客的闲致品茶生活。
《陆羽烹茶图》元赵原赵原,原名赵元,中国元末明初画家。
生卒年不详。
本名元,入明后因避朱元璋讳而改作原,字善长,号丹林。
莒城(今山东莒县人,一作东平(今属山东)人,)寓居苏州(今江苏苏州)。
善诗文书画,明洪武初奉诏入宫,因所画不称旨而被杀。
擅山水,师法董源、王蒙,作品多作浅绛山水,笔墨圆劲秀逸。
亦长于画竹,画法多变,有龙角、凤尾、金错刀之称。
山水清远,茅檐数座,屋内峨冠博带、倚坐榻上者即为陆羽,前有一童子焙炉烹茶。
此图山石皴法的侧锋圆转,树点墨法的粗重厚实。
赵原以草书的笔法,运笔甚快,多以侧笔皴画山石纹路,渲染甚少,岩石的凹凸,轮廓曲卷,尽在飞舞的笔端下得之。
近景树石是李郭一系,远岸山峰则是董巨,笔下树石皴点,加以赭石设色,颇为苍润。
《斗茶图》明唐寅(传)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江苏吴县人,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同被誉为明四大家。
寒林之中,草屋数间,主人坐堂前,指点童子烹茶。
后间尚陈设茶具杂器,童子二人,亦为调茗而忙碌。
山树屋宇人物,笔笔皆用中锋,而用淡墨烘染,极其厚润。
寒林之中,草屋三间,主人坐堂前,童子烹茶于屋角。
后间陈茶器数事,童子二人,为调茗之事。
山树屋宇人物苔点,笔笔皆中锋,而用淡墨烘染,极其厚润。
笔墨凝重守法,疑三十一岁所作,较骑驴归思图略先。
此图绘冬日文人读书品茶景象。
寒林中草屋三楹,主人坐于案前读书,一僮蹲于屋角,煽火煮泉;侧屋几上置茶壶与茶瓯等,整体呈现文人悠闲的山居生活。
唐代茶诗赏析合辑~
唐代茶诗赏析合辑~唐代“茶诗”概括唐代许多著名诗人都有咏茶之作。
李白有咏“仙人掌”名茶诗,杜甫写有三篇茶诗,白居易写有50余篇,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尤为脍炙人口。
僧皎然咏陆羽诗最多。
元稹的宝塔诗《茶》亦颇有名。
据对《全唐诗》的统计,唐代写过茶诗的诗人和文学家有130余人,写有茶诗550余篇。
内容涉及名茶、茶神陆羽、煎茶、饮茶、茶具、采茶、造茶、茶园、茶功及其他诸多方面。
支持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作者李白常闻玉泉山,山溅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祥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赏析●本诗是一首五言古诗主要是讲仙人掌茶创始人玉泉寺中孚禅师不仅爱茶,而且会制茶作者把“仙人掌茶”的出处、品质、功效作了详细的描述故此诗成为重要的茶叶历史资料和咏茶名篇支持春风啜茗时◇作者杜甫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晴蜓立钓丝。
自逢今日粉,来往亦无期。
◆●赏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写春日傍晚,作者在何氏山森的平台上饮茶兴之所至,便倚石阑在桐叶上题诗旁边有翡翠鸟、蜻蜓做伴,犹如一幅色调雅致的“饮苍松题诗图”唐佚名萧翼赚兰亭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支持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作者皎然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赏析●这首“三饮便得道”的茶诗,和卢仝的“七碗茶”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前四句铺垫,写新茶的名贵和煮茶时茶沫的色香之美接下来三碗相连、神韵贯通首次明确提出了“茶道”的“道”最后八句拟写饮茶之后的愉悦心情通过有典对比、联想夸张等艺术手法描绘饮茶后飘飘欲仙的美妙体验支持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作者皎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8首唐宋名家茶诗词赏析,品味千年茶文化!
8首唐宋名家茶诗词赏析,品味千年茶文化!
标题:茶韵千年:唐宋茶诗词赏析
引言:
茶,这个字眼,如同一种古老而醇厚的韵味,弥漫在中华文化的每一个角落。
在唐宋时期,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文化象征。
诗人用笔墨描绘出了茶的千姿百态,品茶如品人生,这便是茶文化的魅力所在。
一、唐代:茶的颂歌
1. 《玉泉仙人掌茶》——李白
此诗以玉泉山之玉泉仙人掌茶为题材,描绘了采茶人的艰辛和制茶过程的乐趣。
诗中呈现了茶叶制作过程中所包含的苦与乐,展示了茶叶的独特魅力。
2. 《山泉煎茶有怀》——白居易
白居易在诗中描述了自己在山间用清澈的泉水煮茶的情景,展现了对茶的热爱和享受。
这首诗表达了品茶过程中的愉悦感受,让人感受到茶的清新与自然。
二、宋代:茶的艺术
1.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
苏轼以超然台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春日烹茶的画面。
诗中描述了采摘茶叶的过程和烹茶的乐趣,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茶的欣赏。
2.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陆游在诗中描述了雨后品茗的情景,表达了对江南春色的赞美和对茶的热爱。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品茶时的感受,让人感受到茶的静谧与美好。
三、结论:
唐宋时期的茶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展现了茶叶背后的故事,揭示了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这些诗作,我们可以品味到千年茶文化的韵味,感受到茶叶带给人们的愉悦与享受。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借助这些诗作,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唐朝茶诗风格特点探析
唐朝茶诗风格特点探析唐朝茶诗的风格特点之一是情感真挚。
在唐代社会中,茶文化迅速流行,并与文人雅士的诗词创作相结合,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茶诗作品。
这些诗作往往表现了诗人们对茶的热爱和对生活、自然的细腻感悟,情感真挚动人。
譬如白居易《夜泊牛渚怀古》中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表现了诗人的离情别绪和对人生沧桑的深切感慨。
而陈子昂《茶歌》中的“神女宫前落花风,华清池上秋月孤。
生涯未肯忧沧海,儿女长须闻豉浦”则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和对家国的忠贞,情感真挚感人。
唐朝茶诗的风格特点之二是形象生动。
唐代茶诗多以写景的方式表现茶的品饮、制作以及茶园的景致。
诗人们通过对细微事物的观察,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使得诗作中的形象生动、鲜活。
比如王之涣《画松》中的“山情倚过千古在,松影依依寄远情”的婉约之美,表现了诗人对松树的情感。
而孟浩然《夏日山中》中的“牛羊入海诸春葩,人游泉石此来多”则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山中的景致。
这些富有画面感的诗句使得唐代茶诗的形象更加生动,让读者置身如临其境。
唐朝茶诗的风格特点之三是意境深远。
唐代茶诗不仅仅停留在对茶的品饮、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多的是通过这些富有情感的文学作品,表现出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人生境遇的深邃感悟,展现出了意境深远的艺术特质。
例如杜牧《秋夕》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表现了诗人对于秋夕的冷清与宁静的领悟,意境深远。
而岑参《白雨》中的“翠蕙芳馨处处风,白雾悠悠万木冰。
岁华晨光多暗处,放袍曾得一枝凤。
”则表现了诗人对雨水的清新和年华的深邃思考。
这些诗句通过情感和思想的升华,形成了深远的意境,给人以灵魂的震撼。
唐朝茶诗的风格特点之四是意境淡雅。
唐代茶诗多以婉约、淡雅的笔触表现出茶的美好、生活的静谧,而这也成为了唐代茶诗的一大特色。
诗人们善于用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表现出茶的淡雅之美。
例如王之涣《归程》中的“辞家谁谓在青蝉,一日千里一日宽。
茶诗赏析2-完整版PPT公开课件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
人月圆·山中书事 元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一
——
壶
得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客来寒夜来访,诗人以茶代酒招待,窗外寒风呼啸,屋内却炉火熊熊,茶 水沸腾。窗外的月光和梅花相映成趣,主客二人真是情趣高雅,宾主尽欢 ,诗人不禁抒发出自己的喜悦之情。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纳兰容若
文征明《品茶图》
文征明《品茶图》茶画赏析文征明《品茶图》文征明《品茶图》作于明嘉靖辛卯年(1531),作者是年六十二岁,自绘与友人于林中草堂品茗的情景。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中草堂环境幽雅,小桥流水,苍松高耸,堂舍轩敞,几榻明净。
堂内二人对坐品茗清谈,从跋文可知正是作者和友人陆子傅。
几上置书卷、笔砚、茶壶、茗盏等。
茶寮内泥炉砂壶,炉火正炽,童子身后几案上摆有茶罐及茗盏。
堂外一人,正过桥向草堂行来。
画上作者的题诗也点明了本幅画的意旨:“碧山深处绝纤埃,面面轩窗对水开。
谷雨乍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朋来。
”诗后跋文:“嘉靖辛卯,山中茶事方盛,陆子傅过访,遂汲泉煮而品之,真一段佳话也。
”陆子傅即陆师道,为文征明的学生。
屠隆《茶说》:“茶寮:构一斗室相傍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子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
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
”茶寮是明代茶人所创的专门用来举行茶事活动的场所,幽静清雅的茶寮是文人生活的重要场合之一,在这里读书看画、品茗独坐、接友待客、长日清谈,也是小型雅集的聚会所。
此画右侧便有一茶寮,一童子正煽火煮水,准备茶事。
中国古代饮茶方式历经煮、煎、点、泡,明代中叶泡茶兴起。
画中几案上一壶两杯,正是用茶壶泡茶分斟而饮。
由此可见,早在明代嘉靖年间,壶泡法已流行。
图中文征明所绘的草堂,是他常与好友聚会品茶之所,三年后的嘉靖甲午年(1534)文征明复绘《茶事图》,画上作茶诗十首。
此画上的草堂亦即此处,房舍、老松、一草一木,无一不与《品茶图》相同。
是年三月文征明卧病,不能前往支硎虎丘品茶,友人归来携茶二三种相赠,文征明于病中品尝虎丘雨前茶,遂作此画并书《茶具十咏》。
文征明的草堂茶寮,景色幽致,正是明代文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茶诗》郑愚赏析
《茶诗》郑愚的赏析如下:
诗篇开头“嫩芽香且灵”是对茶的赞美,诗人将茶比作草中的英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茶的鲜活与灵动。
诗中描绘了茶的质地和制作过程,从采摘到制茶,诗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以简短押韵的句式,展示了茶的精细工艺和制茶师傅的操劳。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这两句诗展示了制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但也表达了对品质优良的茶叶的喜爱和赞美。
最后一句“中夜烹茶坐清啸”,描绘了诗人挑灯夜战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他对茶的热爱和对制茶技艺的精通。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茶的情感和对制茶技艺的崇敬,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茶文化的热爱和推崇之情。
郑愚以茶为主题,创作出这首诗篇,不仅赞美了茶的品质,也表达了对制茶技艺的敬意,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自身的高雅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唐代,茶文化已经逐渐繁荣,文人墨客们也纷纷以茶为主题进行诗词创作。
郑愚的《茶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篇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唐代茶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碧山深处绝纤埃_面面轩窗对水开——文徵明《谷雨品茶图》赏读
26□惠新华《谷雨品茶图》明·文徵明纸本设色142.3cm×40.9cm 1531年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碧山深处绝纤埃面面轩窗对水开——文徵明《谷雨品茶图》赏读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取自“雨生百谷”之意。
谷雨与雨水、小满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民间有在谷雨节气摘谷雨茶的习俗。
因谷雨前的茶细嫩清香,味道最佳,所以在谷雨品新茶也成为历代文人雅士吟咏描绘的对象,一些爱茶成痴的画家甚至留下了不少以“茶”为题的书画作品。
明代文徵明当数嗜茶如命的书画家。
他曾说“吾生不饮酒,亦自得茗醉”,又曰“门前尘土三千丈,不到熏炉茗碗旁”。
据统计,他仅仅写到茶事的诗作就有150余首,有关茶事题材的绘画作品数量亦很可观。
本文,我们欣赏文徵明的《谷雨品茶图》,以领略明代文人雅士谷雨时节品茗清谈的雅趣。
《谷雨品茶图》描绘的是文徵明与其学生陆师道(字子传)于山林草舍中品茗清谈的场景。
图中环境幽雅,一派生机;堂舍轩敞,内有明净几案,书卷、笔砚、茶壶、茗盏等置于几上;师徒二人端庄正坐,茶寮中泥炉砂壶,炉火正炽,一童子正生火煮水准备烹茶,其身后的几案上摆有茶罐及茗盏;舍外苍松高耸挺拔,丛树环抱,一条溪流绕舍而过,一座石桥横跨其上,一位红衣高士正踏桥而来,好一派清淡雅逸之象。
画面上方题诗曰:“碧山深处绝纤埃,面面轩窗对水开。
谷雨乍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朋来。
”表明27了画家描绘此图的意旨为以画记事。
后面紧题“嘉靖辛卯,山中茶事方盛。
陆子传过访,遂汲泉煮而品之。
真一段佳话也”,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过程及缘由:嘉靖十年(1531年)谷雨刚过,新茶正香,山中茶事刚刚开始盛起,时年21岁的陆师道过访苏州,特地来拜访61岁的老师文徵明,于是文氏以茶事招待自己的门生。
事后,文徵明以画记事,将此佳话落于绢素以传后世。
此图,山石树木的描绘工整细腻,人物形象刻画精到,用墨设色淡雅清润。
平地、树根和山石缝隙间的野草,以深浅不一的色调进行点苔;不同种类的树叶采用墨色相间的手法和技巧进行表现,画面右侧的树叶先用胡椒点和夹叶法画出,再以淡花青色渲染,远树则以混点墨色画出,左侧矮树使用大混点墨色画出,苍松的松针以淡花青渲染,山坡上的几株枯树调浓墨以没骨法绘就,于高低错落之间彰显坚韧与有力;远山空勾无皴,以淡花青墨渲染而出,氤氲朦胧,苍翠欲滴;茅舍和树干以赭色染出,平地、山坡施以淡淡的青色。
苏东坡茶诗赏析 苏东坡茶诗的养生之道.doc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一生虽仕途坎坷,但生性豁达,志存高远。
不仅诗如其人,清新豪健,而且常以茶会友,深谙茶道,每以咏诗为趣、品茶为乐,诗中还蕴含着养生之道和人生感悟,读之让人齿留清香,情趣无穷。
佛家戒酒重茶,精通茶道,如高僧师范、惠明更是因此而名扬海外。
居士谈禅说佛,故东坡爱茶应在情理之中。
从茶事内容看,东坡的茶诗可分为煎茶、赠茶、种茶、茶具和茶功五个方面。
东坡的煎茶诗,比喻夸张,灵动优美。
如《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诗将佳人比好茶,不在妆饰,而在“玉雪”之品质,意清句美,后来还将末句与“欲把西湖比西子”集成对联。
又如《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数荒村长短更。
”此诗被杨万里赞作句句皆奇,字字皆奇。
其煎茶人之精心,茶汤色香之诱人,空肚不禁饮三碗,深夜睡不着觉之神态跃然纸上,读之让人哑然失笑,情趣盎然。
再如《记梦回文二首》:“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馀花唾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出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活火,龙团小碾斗晴窗。
”以回文诗咏茶,可谓别出心裁。
梦中饮茶,醒来成诗,俨然一位可爱的茶迷形象。
当然,东坡也偶有不得意借煎茶遣愁之诗,如《游惠山》:“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
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
吾生眠食耳,一饱万想灭。
颇笑玉川子,饥弄三百月。
岂如山中人,睡起山花发。
一瓯谁与共?门外无来辙。
”明叹唐卢仝(玉川子)虽穷而嗜茶,暗喻消极、退隐、孤独之情绪。
但读之仍觉恬静清新。
东坡的赠茶诗,情真意切,还颇具人情孝道。
如《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江夏无双种奇茗,汝阴六一夸新书。
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汤雪生玑珠。
唐元稹茶诗解读
唐元稹茶诗解读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唐元稹的茶诗。
元稹啊,那可是唐朝的大诗人,就像夜空中闪亮的星星一样耀眼!他写的茶诗,那真的是别有一番韵味。
比如说他的那首《一字至七字诗·茶》,“茶,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哇塞,这写得也太绝了吧!就好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在你眼前徐徐展开。
你想想看啊,香叶和嫩芽,那是多么清新的画面呀!那香叶就像是刚刚采摘下来还带着露珠呢,问问你,这是多么美妙的场景啊?而那些诗人和僧人对茶的喜爱,不就像是我们对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那种热爱之情吗?好比你特别爱吃的巧克力,一看到就忍不住流口水那种!
再看看后面描写煎茶和品茶的部分,那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啊!就如同你在一个安静的午后,坐在窗边,阳光洒在身上,享受着那一杯香浓的茶。
那感觉,不亲自体验一番怎么能懂呢?
元稹的茶诗,可不只是简单的文字,那里面蕴含着他对生活、对茶的深深热爱呀!所以说呀,他的茶诗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去感受,去领悟。
就好像打开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让我们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总之,元稹的茶诗那就是茶文化中的瑰宝,不去欣赏欣赏,那可真是太可惜咯!。
古诗里的茶竟然这么美!27首经典茶诗赏析
古诗里的茶竟然这么美!27首经典茶诗赏析自古以来,文人雅士爱茶的都很多,他们爱茶至深,还把茶写进了诗里,供人传诵。
在诗中,他们写出了品茶的体会、对茶的赞美,甚至对生命的感悟。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峰期,被欧美学者称为“东方的文艺复兴”。
在社会人文艺术的影响下,宋代士大夫普遍追求雅致隐逸的生活。
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点出了古代文人雅致生活的“四事”或“四艺”。
此四艺者,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
作为现代的爱茶人,读茶诗,仿佛带我们穿越千年,与他们共饮一壶茶。
1、《七碗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名《七碗茶歌》唐卢仝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中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来还得苏息否?赏析卢仝,唐代诗人、文学家,自号玉川子。
卢仝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常常将之与“ 茶圣”陆羽相提并论。
《七碗茶诗》也叫《七碗茶歌》,是唐代卢仝的作品。
这首诗朗朗上口,文字优美,境界深远,可以说是历年历代的茶诗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其实,《七碗茶诗》并不是单独的一首诗,它其实是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节选。
卢仝的好朋友谏议大夫孟简派人把得到的新茶送给卢仝,卢仝饮用之后,即兴而作此篇。
元稹茶诗《一字至七字诗·茶》鉴赏
元稹茶诗《一字至七字诗·茶》鉴赏一字至七字诗,俗称宝塔诗,在中国古代诗中较为少见。
元稹茶诗《一字至七字诗·茶》,从古诗形式上可看出,是一首典型的宝塔茶诗,后人又称为“宝塔诗茶”。
《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茶,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如果是这样的书写,并不能将这首“宝塔诗茶”的排版形式完美体现出来,下面我们加些处理来看下这首诗的形态之美。
《宝塔诗茶》唐·元稹···························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古今茶画欣赏
此图写士人在山坡平台上抚琴赏梅的情景。老梅虬曲如苍龙盘空,红梅绽开,远处云雾中峰岫出没;士人倚坐树干,手抚琴弦,仰视梅花,旁有童子煮茶捧盏伺候。此图表达了文人高雅的情趣。山峦树石的画法接近马夏一派,而笔调较为柔和精巧;人物刻画精细,面部略敷铅粉,衣褶劲利流畅,吸收了北宋李公麟和元代张渥的线描技巧。在南宋院画的基础上,又趋向清新秀逸, 自成一格。
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唐)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南宋摹本;辽宁省博物馆收藏北宋摹本
阎立本,唐代早期画家,擅长画人物肖像和人物故事画。
画面有5位人物,中间坐着一位和尚即辨才,对面为萧翼,左下有二人煮茶。画面上,机智而狡猾的萧翼和疑虑为难的辨才和尚,其神态维妙维肖。画面左下有一老仆人蹲在风炉旁,炉上置一锅,锅中水已煮沸,茶末刚刚放入,老仆人手持“茶夹子”欲搅动“茶汤”,另一旁,有一童子弯腰,手持茶托盘,小心翼翼地准备“分茶”。矮几上,放置着其它茶碗、茶罐等用具。这幅画不仅记载了古代僧人以茶待客的史实,而且再现了唐代烹茶、饮茶所用的茶器茶具,以及烹茶方法和过程。
刘松年:卢仝烹茶图(南宋)绢本着色
该画生动地描绘了南宋时的烹茶情景。画面上山石瘦削,松槐交错,枝叶繁茂,下覆茅屋。卢仝拥书而坐,赤脚女婢治茶具,长须肩壶汲泉。
刘松年:茗园赌市图(南宋)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该画是“斗茶图”的姐妹篇。图中四茶贩有注水点茶的,有提壶的,有举杯品茶的。右边有一挑茶担者,专卖“上等江茶”。旁有一妇拎壶携孩边走边看。描绘细致,人物生动,一色的民间衣着打扮,这是宋代街头茶市的真实写照。
刘松年:撵茶图(南宋)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刘松年,宋代宫廷画家。浙江杭州人,擅长人物画。
我国历代茶诗茶词茶赋精选赏析
我国历代茶诗茶词茶赋精选赏析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化史上瑰宝,而我国又是茶的发源地,而且历史也非常的悠久,因此有人说我国既是“茶的祖国”,又是“诗的国家”。
在当时的文人雅士之中饮茶时一种风尚,因此关于茶的诗词自然是少不了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有关茶的诗词吧。
1.茶诗·郑遨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说明:作者赞誉茶叶“香且灵”是“草中英”,是最可珍贵的。
所以他碾茶时,总担心茶叶粉末会散失掉。
当然,茶叶的提神之功作者也是熟知的。
2.五言月夜啜茶联句·颜真卿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蔫)。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万)。
流华净肌骨,疏沦涤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
(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闭轩(士修)。
说明:这首啜茶联句的几位作者各自别出心裁地搜索诗句,于是出现了许多啜茶有的代用词,诸如“泛花”、“代饮”、“醒酒”、“流华”、“疏沦”、“不似春醪”、“素瓷”、“芳气”等。
因为是月夜啜茶,所以也有人用了“月桂”这个词。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两句赞美诗表明颜真卿为众望所归,加强了宾主间的融洽气氛。
用联句来咏茶,也很少见。
3.《走笔谢梦谏议寄新茶》·唐·卢仝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请,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关于茶的古诗加配画
关于茶的古诗加配画茶,作为我国国饮,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茶文化便与诗词、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本文将从茶的history、文化、古诗描绘、配画艺术表现以及茶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茶的历史与文化概述茶文化起源于我国古代,早在西周时期,茶便被视为礼品用于宴请宾客。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文化逐渐传播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地区。
在我国,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古诗中茶的描绘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中,茶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意象。
如唐代诗人杜牧的《茶山诗》:“山际见来雁,犹应稚子攀。
更深黄口儿,饷妇上市街。
”诗中描绘了采茶的场景,展现了茶的丰收景象。
又如宋代诗人苏轼的《茶诗》:“水调歌头初试茶,卷舒堪画君须画。
”以茶入诗,表达了诗人对茶的喜爱之情。
三、配画的艺术表现茶配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画家们以茶为主题,创作出许多精美的画作。
这些画作不仅表现了茶的自然美,更展示了茶文化的韵味。
如清代画家郑燮的《茶梅图》,以梅花与茶花相互映衬,寓意着高洁与雅致。
四、茶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随着时代的发展,茶文化逐渐与现代生活相融合。
人们在品茗的同时,也在品味生活。
茶艺馆、茶室等场所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茶艺表演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
此外,茶叶礼品、茶文化旅游等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将茶文化带入更多人的生活。
五、总结茶古诗配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将诗词与绘画相互融合,展现了茶文化的魅力。
从古至今,茶文化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在文学、艺术领域大放异彩,更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 作 春 瓮 鹅 儿 酒 。
忽 惊 午 盏 兔 毛 斑 ,
来 试 点 茶 三 昧 手 。
道 人 晓 出 南 屏 山 ,
送 南 屏 谦 师
谦师治茶,有独特之处。他的茶艺在宋代很有名气, 苏东坡另一诗句曰:“泻汤夺得茶三昧,觅句还窥诗一斑”。
后来,人们便把谦师称为“点茶三昧手”,“三昧手”就成了
吃茶去
《五灯会元》载:赵州从谂禅师,师问新来 僧人:“曾到此间否?”答曰:“曾到。”师曰:
“吃茶去。”又问一新来僧人,僧曰:“不曾
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禅师:“为
何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
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
第三章
茶与画
文会图(北宋)
文会图(北宋)
作者赵佶,宋徽宗皇帝,1101年即位,在朝29
年,轻政重文, 一生爱茶,嗜茶成癖,常在宫廷以茶宴请群臣、
文人,有时兴至还亲自动手烹茗、斗茶取乐。亲自
着有茶书《大观茶论》,致使宋人上下品茶盛行。
妇人饮茶听曲图 [辽]
作者不详
河北宣化下八里韩师训墓出土。 壁画右侧一女人正端杯饮 茶,桌上还有几盘茶点,左侧 有人弹琴,形像逼真。
萧翼赚兰亭图(唐)
前言:
我们都知道茶在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化中有着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以及亲近自 然的感受。近代以来,茶学家从不同的角度也对茶叶文化进行了阐释,
大致包括了人内心的清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相互尊重以及人
与自然相融合的精神追求。所以,茶与诗情画意在精神上存在着一致 性。诗歌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理念,以及儒家善与美的统一,绘画也是 民族智慧的结晶,道家强调对人与自然的尊重,中国的山水画中通常 都很少出现人或者是做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统一。所以……与茶的静心
点茶技艺高超的代名词。 “三昧”在宗教意识中为一种奥妙的境界。 无论对哪一种追求, 一旦达到痴迷便成为愚昧。茶包容了人生的三大追求,成为 “三昧”的共同载体,“三昧”也自然成为茶的独特内涵。
① “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茶,是人们生存的第一物质 需求,为人间“一昧”; ② “琴棋书画诗酒茶”之茶,是人修身养性、怡情悦 志不可或缺的一角,为二性之“昧”; ③ 茶道、茶礼、禅茶通灵之茶,形成第三之“昧”。 而茶之三味者,滋味、趣味和信仰的味道。 “三 味”与“三昧”,是人们长期用茶以来的总结。
第二章
又赠老谦&吃茶去
又赠老谦
——苏东坡
泻汤旧得茶三昧,觅句近窥诗一斑。
清夜漫漫困披览,斋肠那得许悭顽。
此诗前两句“泻汤旧得茶三昧,觅句近窥诗一斑”为成语 “得其三昧”出典处。后两句作者婉转地表示,自己经常深夜在书 斋阅读、写作,希望谦师不要太吝啬,能惠赠些许佳茗润肠,启发 文思。 从两次赠诗和诗句内容来看,足见爱茶的苏东坡,对这位茶中 高人印象非常深刻,且关系友善,他知道谦师不仅精通茶艺,还藏 有奇茗因此婉转地向他索要。
翼地准备“分茶”。矮几上,放置 着其它茶碗、茶罐等用具。
感 谢 聆 听
养性相吻合。
目录
第一章 · 谦师得茶三昧 第二章 · 又赠老谦&吃茶去 第三章 · 茶与画
第一章
谦师得茶三昧
苏东坡品尝谦师的茶后,感到非同一 般,专门为之作诗一首,诗中对谦师 的茶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会 使 老 谦 名 不 朽 。
先 生 有 意 续 茶 经 ,
玉 川 凤 液 今 安 有 。
天 台 乳 花 世 不 见 ,
画面有5位人物,中间
坐着一位和尚即辨才,对面
为萧翼,左下有二人煮茶。
画面上,机智而狡猾的萧翼 和疑虑为难的辨才和尚,其 神态维妙维肖。
萧翼赚兰亭图(唐)
画面左下有一老仆人蹲在风炉 旁,炉上置一锅,锅中水已煮沸,
茶末刚刚放入,老仆人手持“茶夹
子”欲搅动“茶汤”,另一旁,有
一童子弯腰,手持茶托盘,小心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