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模型总结27911
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22个经典模型汇总 清晰实用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22个经典模型汇总清晰实用高中物理22个经典模型汇总与清晰实用一、引言高中物理作为理科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们接触自然科学的第一步,也是理解世界的窗口。
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过程中,掌握经典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经典模型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思路,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奥秘,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本文将汇总高中物理22个经典模型,并探讨它们的清晰实用之处。
二、运动学1. 位移、速度、加速度模型位移、速度、加速度是运动的基本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从而解释各种日常运动现象。
2.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础,这个模型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受力的情况,进而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 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模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描述了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距离的关系,解释了宇宙中广泛存在的引力现象。
4. 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描述了物体在力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让我们能够准确预测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5. 抛体运动抛体运动模型适用于空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计算各种投掷运动。
6.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模型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在圆周运动中受力的情况,解释了各种圆周运动中发生的现象。
7. 谐振谐振模型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谐振现象产生的原因,也让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利用谐振的特性。
三、动能和势能8. 动能与势能转化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模型描述了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为我们解释各种能量转化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9. 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守恒模型说明了在某些力场内,物体的机械能守恒,这个规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动力学计算中。
四、波动10. 机械波机械波模型帮助我们理解机械波的传播规律,解释了声音、水波等机械波的传播特性。
11.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模型适用于介质中光的传播规律,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路径。
怎样总结高考物理模型(3篇)
怎样总结高考物理模型第1篇在20xx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探究教育教学规律,故意识地培养学生观看、分析、解决实际咨询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为习惯新课程理念下的素养教育,我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别断探究并采纳符合如今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将课堂大胆、充分地让学生们自己支配。
采纳以自学(自读课本及相关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互学(讨论交流)督学(老师催促个别别太用心的学生、适当点拨知识重点、解析学习难点)验学(当堂练习巩固,检验学习效果)链接起来的课堂结构模式。
如此的教学模式,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业基本能在课堂内完成,使学生有脚够充分的课外时刻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阅读课外读物、体育运动或做一些手工制作;也提高了课堂效率一节课内,学生需要完成四个别同内容的活动,学生别容易感到疲劳和厌倦,整节课都能集中精力。
二、运用现代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丰富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猎取、经历。
三、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
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看,启示积极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
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配合校园文化节,开展了物理小制作竞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动手做实验的热情。
四、因材施教,整体性提高学生成绩学生智力、素养的参差必定导致教学的别统一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难易有度,激励先进学生,鼓舞后进生。
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重点赋予学习办法上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鼓舞、倡导他们超前学习,指导他们适当拓宽学习内容、加深学习深度、提高学习难度,争当领跑者。
物理模型考点总结归纳高中
物理模型考点总结归纳高中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以及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和工程领域。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们需要掌握各种物理模型,这些模型用于解释复杂的现象和问题。
本文将总结和归纳高中物理学习中的一些重要考点和物理模型。
一、力学模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保持恒定,直到遇到外力。
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
2. 牛顿第二定律(力学基本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
即 F=ma,其中 F 为物体所受力的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使两个物体之间有作用力,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4. 弹簧弹力模型弹簧的弹力模型是描述弹簧受力的一种常见模型。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或压缩程度成正比。
二、电磁模型1. 静电力模型静电力模型用于描述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库仑定律,两个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电场模型电场模型用于描述静电力的传递方式。
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电场中的电荷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
3. 磁场模型磁场模型用于描述磁力的传递。
根据洛伦兹力,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力与粒子的速度和磁场的强度成正比。
4. 电磁感应模型电磁感应模型用于描述电磁感应现象。
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三、光学模型1. 光的射线模型光的射线模型用于描述光在直线传播时的特性。
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线在一直线传播过程中可以发生折射、反射等现象。
2. 光的波动模型光的波动模型用于描述光的波动性质。
根据光的波动理论,光具有波长、频率等特性,并符合波的干涉、衍射、偏振等规律。
3. 光的粒子模型(光量子模型)光的粒子模型用于描述光的粒子性质。
根据光量子理论,光以光子的形式传播,光子具有能量和动量。
高中物理模型总结汇总
[例1]如图2-4,轻弹簧和一根细线共同拉住一质量为m的物体,平衡时细线水平,弹簧与竖直夹角为θ,若突然剪断细线,刚刚剪断细线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多大?
命题意图:考查理解能力及推理判断能力.B级要求.
错解分析:对弹簧模型与绳模型瞬态变化的特征不能加以区分,误认为"弹簧弹力在细线剪断的瞬间发生突变"从而导致错解.
1.金属块在板上滑动过程中,统动量守恒。金属块最终停在什么位置要进行判断。假设金属块最终停在A上。三者有相同速度v,相对位移为x,则有 解得: ,因此假定不合理,金属块一定会滑上B。
设x为金属块相对B的位移,v1、v2表示A、B最后的速度,v0′为金属块离开A滑上B瞬间的速度。有:在A上 全过程
联立解得: ∴
(1)使木块A竖直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力F的最大值;
(2)若木块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直到A、B分离的过
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了0.248 J,求这一过程F对木块做的功.
命题意图:考查对物理过程、 状态的综合分析能力.B级要求.
错解分析:此题难点和失分点在于能否通过对此物理过程的分析后,确定两物体分离的临界点,即当弹簧作用下的两物体加速度、速度相同且相互作用的弹力N=0时,恰好分离.
即Fm=mA(g+a)=4.41 N
又当N=0时,A、B开始分离,由③式知,
此时,弹簧压缩量kx′=mB(a+g)
x′=mB(a+g)/k④
AB共同速度v2=2a(x-x′)⑤
由题知,此过程弹性势能减少了WP=EP=0.248 J
设F力功WF,对这一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或功能原理
WF+EP-(mA+mB)g(x-x′)= (mA+mB)v2⑥
高中物理模型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模型总结归纳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模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通过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自然现象。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学习中常用的模型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模型。
第一部分:力学模型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领域中最基本的模型之一。
它包括了三条定律,即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通过运用这些定律,我们可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
2. 牛顿力学模型牛顿力学模型描述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其中包括了质点力学、刚体力学和弹性力学等内容。
通过使用牛顿的运动定律和力的概念,我们可以解决各种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问题。
3. 弹簧振子模型弹簧振子模型是描述弹簧振动的重要模型。
它包括了弹簧劲度系数、振动周期和频率等概念。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计算弹簧的振动特性。
第二部分:电磁学模型1. 电场模型电场模型描述了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其中包括了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等概念。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预测和计算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 磁场模型磁场模型描述了磁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其中包括了洛伦兹力和磁感应强度等概念。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解释和计算磁场对物体的作用力。
3. 电磁感应模型电磁感应模型描述了磁场变化对电荷的影响。
其中包括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等概念。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解释和计算由磁场变化引起的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
第三部分:光学模型1. 光的几何模型光的几何模型描述了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其中包括了折射定律、焦距和成像等概念。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解释和计算光的传播路径和成像特性。
2. 光的波动模型光的波动模型描述了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
其中包括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和双缝干涉等概念。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解释和计算光的波动特性和干涉衍射效应。
第四部分:量子力学模型1. 波粒二象性模型波粒二象性模型是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重要模型。
高中物理高考复习《模型学习总结》PPT
v C = vm
P=P额 不变 F2 = P额/vm =f a=0 v= vm
a=(F1-f )/m 不变 v=at ↑ P= F1 v ↑
斜面上? 通过绳子竖直牵引重物?
九、双电荷电场
+Q +Q
-Q
+Q
十、平行板电容器
U
+
q
-
加速、减速电场
偏转电场
d
十一、电源功率
电源总功率 PE=EI
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Pr=I 2r
L
五、线系球、杆系球
球不脱离轨道对 初速的要求?
C O
B
A
球或环穿 在轨道上
球带电处 于电场中
六、小船渡河
船速小于 水速?
七、天体运动
m
3m
八、机车启动运行
f
---匀加速启动
F
f
---恒功率启动
F2
匀速运动
F1 A v A= 0
f
匀加速运动
变加速运动
B
C
vB= P额/Leabharlann 1P=P额 不变 v↑ F = P额 / v ↓ a=(F-f )/m ↓
十九、变压器模型
i ~u 1
各量的因果关系是什 么?
RL
n1
n2
~u2
二十、远距离输电
I输
P U输
2 P P损 = I 2 R 0 = 2 R 0 U
二十一、单摆模型
R
二十二、波的多解模型
二十三、平行玻璃砖光路
b
ab c A B C
a
二十三、三棱镜光路
θ
A i r
B
C
二十四、圆形玻璃砖光路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模型总结
lv 0 v Sv 0A Bv 0A B v 0滑块、子弹打木块模型之一子弹打木块模型:包括一物块在木板上滑动等。
μNS相=ΔE k 系统=Q ,Q为摩擦在系统中产生的热量。
②小球在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竖直平面内弧形光滑轨道上滑动 :包括小车上悬一单摆单摆的摆动过程等。
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系统有共同速度(或有共同的水平速度);系统内弹力做功时,不将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因此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
例题:质量为M 、长为l 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初速v 0射入木块,穿出时子弹速度为v ,求子弹与木块作用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解:如图,设子弹穿过木块时所受阻力为f,突出时木块速度为V ,位移为S,则子弹位移为(S+l )。
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mv+MV ①由动能定理,对子弹 —f (s+l )=2022121mv mv - ②对木块 fs=0212-MV ③由①式得 v=)(0v v M m - 代入③式有 fs=2022)(21v v Mm M -• ④②+④得 f l =})]([2121{21212121202202220v v Mm M mv mv MV mv mv -+-=-- 由能量守恒知,系统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子弹与木块摩擦而产生的内能.即Q=f l ,l 为子弹现木块的相对位移。
结论: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且等于摩擦力与两物体相对位移的乘积.即 Q=ΔE 系统=μNS 相其分量式为:Q=f 1S 相1+f 2S 相2+……+f n S 相n =ΔE 系统1.在光滑水平面上并排放两个相同的木板,长度均为L=1.00m,一质量与木板相同的金属块,以v 0=2。
00m/s 的初速度向右滑上木板A ,金属 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0。
1,g 取10m/s 2。
求两木板的最后速度。
2.如图示,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长方形木块B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A ,m <M ,现以地面为参照物,给A 和B 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如图),使A 开始向左运动,B 开始向右运动,但最后A 刚好没有滑离A 2v 0 v 0 BC A v 05m BL v 0m vB 板。
高中物理经典解题模型归纳
高中物理经典解题模型归纳高中物理24个经典模型1、"皮带"模型: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及摩擦生热等问题.2、"斜面"模型:运动规律.三大定律.数理问题.3、"运动关联"模型:一物体运动的同时性.独立性.等效性.多物体参与的独立性和时空联系.4、"人船"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数理问题.5、"子弹打木块"模型:三大定律.摩擦生热.临界问题.数理问题.6、"爆炸"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7、"单摆"模型:简谐运动.圆周运动中的力和能问题.对称法.图象法.8.电磁场中的"双电源"模型:顺接与反接.力学中的三大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9.交流电有效值相关模型:图像法.焦耳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能量问题.10、"平抛"模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类平抛运动).11、"行星"模型:向心力(各种力).相关物理量.功能问题.数理问题(圆心.半径.临界问题).12、"全过程"模型:匀变速运动的整体性.保守力与耗散力.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全过程整体法.13、"质心"模型:质心(多种体育运动).集中典型运动规律.力能角度.14、"绳件.弹簧.杆件"三件模型:三件的异同点,直线与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问题和功能问题.15、"挂件"模型:平衡问题.死结与活结问题,采用正交分解法,图解法,三角形法则和极值法.16、"追碰"模型:运动规律.碰撞规律.临界问题.数学法(函数极值法.图像法等)和物理方法(参照物变换法.守恒法)等.17."能级"模型:能级图.跃迁规律.光电效应等光的本质综合问题.18.远距离输电升压降压的变压器模型.19、"限流与分压器"模型:电路设计.串并联电路规律及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能.电功率.实际应用.20、"电路的动态变化"模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判断方法和变压器的三个制约问题.21、"磁流发电机"模型:平衡与偏转.力和能问题.22、"回旋加速器"模型:加速模型(力能规律).回旋模型(圆周运动).数理问题.23、"对称"模型:简谐运动(波动).电场.磁场.光学问题中的对称性.多解性.对称性.24、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棒与电阻.棒与电容.棒与电感.棒与弹簧组合.平面导轨.竖直导轨等,处理角度为力电角度.电学角度.力能角度.高中物理11种基本模型题型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高考物理必考模型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必考模型归纳总结一、力学模型在高考物理考试中,力学模型是必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下面将对力学模型进行归纳总结。
1.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形式之一,在高考中经常出现。
其物理模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概念,以及相关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2.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物体运动。
在高考中会出现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条件计算物体的下落时间、下落距离等。
3. 斜抛运动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初速度的情况下,以抛体运动形式进行运动。
在高考物理中,会考察斜抛运动的各种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和计算物体的运动轨迹、最大高度、飞行时间等。
4.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高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
其中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定律的表达形式、应用方法以及与力、加速度、质量等概念的关系。
5.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在高考中,常涉及碰撞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碰撞后物体的速度、动量等相关问题。
6.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物理中的一项重要定律,描述了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
在高考中会考察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如行星运动、人造卫星运动等问题。
二、热学模型热学模型也是高考物理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
下面将对热学模型进行归纳总结。
1.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传递。
在高考中,经常出现热传导的计算问题,要求学生根据传导定律计算导热速率、热传导等。
2. 热膨胀热膨胀是物体在受热后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
在高考物理中,会考察热膨胀的计算问题,要求学生根据热膨胀系数计算物体的体积或长度的变化。
3. 气体定律气体定律是描述气体性质的基本规律。
高考中经常出现气体定律的应用问题,包括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等。
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公式,用于描述理想气体的性质。
高中物理24个模型总结电子版
高中物理24个模型总结电子版在高中物理课程中,模型是理解物理学概念的重要工具。
这些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物理现象,并且可以帮助他们预测和解释实验结果。
这篇文章将总结高中物理课程中的24个重要模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概念。
1. 等速直线运动模型在物理学中,等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情形。
当一个物体在直线上以恒定速度移动时,我们可以使用等速直线运动模型来描述其位置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根据这个模型,物体的位移与其速度成正比,速度大小不变。
2. 自由落体模型自由落体是物理学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当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时,其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就可以用自由落体模型来描述。
根据这个模型,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垂直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速度不断增大。
3. 牛顿第一定律模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一个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这个模型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的平衡关系非常重要。
4. 牛顿第二定律模型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受力运动的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
根据这个模型,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推断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5. 牛顿第三定律模型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指出任何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向第一个物体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这个模型对于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
6. 弹簧振子模型弹簧振子是一种简单的机械振动系统,它由固定在一端的弹簧和一个连接在另一端的物体组成。
根据弹簧振子模型,振子的振动频率与弹簧刚度和振子的质量有关,可以用简谐振动的理论来描述。
7. 阻尼振动模型阻尼振动是指振动系统受到阻尼力的影响,振动幅度逐渐减小的运动。
根据阻尼振动模型,振动系统的振动幅度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受到阻尼系数的影响,阻尼系数越大,振动幅度减小得越快。
8. 复式电路模型复式电路是由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组成的电路系统,根据复式电路模型,可以分析交流电路中各种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电流、电压的关系。
高中物理最全模型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最全模型归纳总结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众多物理模型,这些模型为我们解释自然现象提供了便利。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学习中最常用的模型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模型。
第一部分:力学模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模型可以解释为何我们在车上突然刹车时会向前倾斜。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受到的合力以及其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模型可以解释为何我们划船时推水就能向后移动。
4.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与引力的方向成反比。
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行星的椭圆轨道和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部分:热力学模型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在气体过程中计算温度、压强和体积的变化。
2. 热传导模型热传导模型用于描述热量在物体之间传递的过程。
它遵循热量自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规律。
这个模型可以解释为何我们触摸金属杯时会感觉更冷。
3. 热辐射模型热辐射模型用于解释物体通过辐射的方式传递热量。
热辐射是指物体由于其温度而产生的电磁波辐射。
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太阳能的产生和传递。
第三部分:电磁学模型1. 静电模型静电模型用于描述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电荷的性质,带电物体可能相互吸引或者相互排斥。
这个模型可以解释为何我们的头发梳理之后会挑起纸片。
2. 电流模型电流模型用于描述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
根据导体的电阻和电压差,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高中物理典型物理模型及方法
高中典型物理模型及方法(精华)◆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 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 记住:N= 211212m F m F m m ++ (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 1F 2和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F 212m m m N+=讨论:①F 1≠0;F 2=0 122F=(m +m )a N=m aN=212m F m m +② F 1≠0;F 2≠0 N=211212m F m m m F ++(20F =就是上面的情况)F=211221m m g)(m m g)(m m ++F=122112m (m )m (m gsin )m m g θ++F=A B B 12m (m )m Fm m g ++F 1>F 2 m 1>m 2 N 1<N 2(为什么)N 5对6=F Mm (m 为第6个以后的质量) 第12对13的作用力 N 12对13=F nm12)m -(n◆2.水流星模型(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是典型的变速圆周运动)研究物体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情况,并且经常出现临界状态。
(圆周运动实例) ①火车转弯 ②汽车过拱桥、凹桥 3③飞机做俯冲运动时,飞行员对座位的压力。
④物体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汽车在水平公路转弯,水平转盘上的物体,绳拴着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绕绳的一端旋转)和物体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翻滚过山车、水流星、杂技节目中的飞车走壁等)。
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完整资料).doc
Fm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物理复习和做题时需要注意思考、善于归纳整理,对于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下面是物理解题中常见的24个解题模型,从力学、运动、电磁学、振动和波、光学到原子物理,基本涵盖高中物理知识的各个方面。
主要模型归纳整理如下:模型一:超重和失重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 y )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F =m (g +a ); 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F =m (g -a ) 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绳剪断后台称示数 铁木球的运动 系统重心向下加速 用同体积的水去补充斜面对地面的压力?地面对斜面摩擦力? 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a模型二:斜面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μ=tgθ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μ> tgθ物体静止于斜面μ< tgθ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θ一μcosθ)模型三:连接体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 α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记住:N= 211212m F m F m m ++ (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 1F 2和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F 212m m m N+=讨论:①F 1≠0;F 2=0122F=(m +m )aN=m aN=212m F m m +② F 1≠0;F 2≠0 N=211212m F m m m F ++(20F =是上面的情况) F=211221m m g)(m mg)(m m ++F=122112m (m )m (m gsin )m m g θ++F=A B B 12m (m )m Fm m g ++F 1>F 2 m 1>m 2 N 1<N 2例如:N 5对6=F Mm (m 为第6个以后的质量) 第12对13的作用力N 12对13=Fnm12)m -(n模型四:轻绳、轻杆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
高中物理模型归纳整理总结
高中物理模型归纳整理总结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通过建立模型来描述和解释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和规律。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物理模型,这些模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常见的物理模型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
1. 质点模型质点模型是最基本的物理模型之一,用来描述物体的简单运动。
在质点模型中,物体被视为一个质点,忽略了物体的体积和形状。
质点模型常用于描述运动学问题,例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2. 弹簧模型弹簧模型用来描述弹性体的性质和变形规律。
在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变,而弹簧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定量地描述物体的形变和恢复力。
弹簧模型在弹簧振动、弹性碰撞等问题中有广泛应用。
3. 运动学模型运动学模型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不考虑物体受到的力的作用。
运动学模型通过建立运动方程,可以精确描述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
常见的运动学模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4. 动力学模型动力学模型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考虑物体受到的力的作用。
动力学模型通过牛顿定律和其它运动定律,可以分析物体受力情况下的运动情况。
常见的动力学模型包括斜面运动、摩擦力、弹力等。
5. 光学模型光学模型用来描述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等现象。
光学模型根据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可以通过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建立不同的模型。
常见的光学模型包括平面镜成像、球面镜成像、光的干涉和衍射等。
6. 电路模型电路模型用来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等电学量之间的关系。
电路模型通过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等,可以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分布、电压分布和电阻等。
常见的电路模型包括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阻网络等。
7. 磁学模型磁学模型用来描述磁场和磁力的作用规律。
磁学模型通过安培定律和洛伦兹力等,可以分析磁场中导体受到的力和磁力线的分布。
常见的磁学模型包括电磁感应、电磁铁、电动机等。
8. 热学模型热学模型用来描述物体的温度和热能的传递规律。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经典模型的总结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经典模型的总结高中物理解题常用经典模型的总结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物理解题常用经典模型的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经典模型的总结1、皮带模型: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及摩擦生热等问题。
2、斜面模型:运动规律,三大定律,数理问题。
3、运动关联模型:一物体运动的同时性,独立性,等效性,多物体参与的独立性和时空联系。
4、人船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数理问题。
5、子弹打木块模型:三大定律,摩擦生热,临界问题,数理问题。
6、爆炸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7、单摆模型:简谐运动,圆周运动中的力和能问题,对称法,图象法。
8。
电磁场中的双电源模型:顺接与反接,力学中的三大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电磁感应定律。
9。
交流电有效值相关模型:图像法,焦耳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能量问题。
10、平抛模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类平抛运动)。
11、行星模型:向心力(各种力),相关物理量,功能问题,数理问题(圆心。
半径。
临界问题)。
12、全过程模型:匀变速运动的整体性,保守力与耗散力,动量守恒定律。
动能定理。
全过程整体法。
13、质心模型:质心(多种体育运动),集中典型运动规律,力能角度。
14、绳件。
弹簧。
杆件三件模型:三件的异同点,直线与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问题和功能问题。
15、挂件模型:平衡问题,死结与活结问题,采用正交分解法,图解法,三角形法则和极值法。
16、追碰模型:运动规律,碰撞规律,临界问题,数学法(函数极值法。
图像法等)和物理方法(参照物变换法。
守恒法)等。
17。
能级模型:能级图,跃迁规律,光电效应等光的本质综合问题。
18。
远距离输电升压降压的变压器模型。
19、限流与分压器模型:电路设计,串并联电路规律及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能,电功率,实际应用。
高中物理物理模型总结
高中物理物理模型总结《高中物理物理模型总结》高中物理学下来,整体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迷宫里探索。
一开始进去,觉得眼花缭乱,各种概念、公式、现象相互交织。
但是当慢慢梳理出一些物理模型后,就像在迷宫里找到一个个节点,突然觉得清晰了许多。
先来说说具体的收获吧。
在力学部分,最经典的当属质点模型。
比如研究汽车在直线公路上的行驶问题时,就可以把汽车看成质点。
这让我明白,一个实际的物体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只需关注它的整体运动的位置变化等信息,就可以将其简化。
这也告诉我,根据研究的问题来确定模型是很关键的。
等等,还有个重要的点。
在动能定理的应用中,滑块斜面模型也很有代表性。
现在想想,当初做那些滑块从斜面上滑下的题目时,总是会忽略斜面是否受到地面摩擦力。
像滑块与斜面光滑接触、滑块带着斜面一起运动等不同情况,对斜面的受力分析结果完全不同。
这就是教训,要把所有相关的物体都考虑周全。
重要发现就是在电磁感应这一块,看到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的模型。
一开始做题只是根据公式生搬硬套,后来发现,这个模型中导体棒有时候会受到重力、安培力、摩擦力等多种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其实是这些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还会有能量的转换,机械能会转化为电能然后以焦耳热的形式散失等情况。
在这里值得深入想想的,是如何更好地根据具体题目条件确定是哪几种能量之间的转化。
反思自己在学习物理模型的过程,我发现我总是死记硬背一些结论。
其实应该更深入地理解模型的建立依据和适用范围,就像质点模型并非所有情况下都适用一样。
在解答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问题这一模型时,也是如此。
原来如此,通过对高中物理模型的总结使我明白了,每个物理模型都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某一类物理问题的大门。
而要熟练运用这些钥匙,就不能浮于表面地记忆,而是要真正去理解它们背后的物理意义、适用情况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这样才能在遇到复杂问题时,准确地提取出合适的物理模型来解决问题。
凭我的经验,要多做些有代表性的题目,从中深入体会模型的应用,不能只是盲目刷题。
高中物理模型总结
高中物理模型总结及练习滑块、子弹打木块模型之一子弹打木块模型:包括一物块在木板上滑动等。
μ NS相=Ek 系统 =Q,Q为摩擦在系统中产生的热量。
②小球在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竖直平面内弧形光滑轨道上滑动:包括小车上悬一单摆单摆的摆动过程等。
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系统有共同速度( 或有共同的水平速度) ;系统内弹力做功时,不将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因此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
例题:质量为M、长为l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初速 v0 射入木块,穿出时子弹速度为v,求子弹与木块作用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解:如图,设子弹穿过木块时所受阻力为 f ,突出时木块速度为V,位移为 S,则子弹位移为 (S+l) 。
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v+MV ①由动能定理,对子弹-f(s+ l )= 1 mv21 mv02②l2 2v0 v对木块 fs=1MV 2③S2 由①式得 v= m(v0v) 代入③式有fs= 1M m 2(v 0 v) 2④M 2 M 2② +④得 f l = 1mv021mv2 1MV2 1 mv02{1mv2 1 M [ m (v0v)] 2 }2 2 2 2 2 2 M由能量守恒知,系统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子弹与木块摩擦而产生的内能。
即Q=fl , l 为子弹现木块的相对位移。
结论: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且等于摩擦力与两物体相对位移的乘积。
即Q=E 系统 =μ NS相其分量式为: Q=f1S 相 1+f 2S 相 2+⋯⋯ +fnS 相 n= E 系统1.在光滑水平面上并排放两个相同的木板,长度均为L=1.00m,一质量v0与木板相同的金属块,以v =2.00m/s 的初速度向右滑上木板A,金属A B 0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 =0.1 , g 取 10m/s2。
求两木板的最后速度。
2.如图示,一质量为 M长为 l 的长方形木块 B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 A,m< M,现以地面为参照物,给A 和 B 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 如图 ) ,使 A 开始向左运动, B 开始向右运动,但最后 A 刚好没有滑离Av0B 板。
高中的物理模型总结材料
lv 0 v Sv 0A Bv 0 AB v 0 l滑块、子弹打木块模型之一子弹打木块模型:包括一物块在木板上滑动等。
μNS 相=ΔE k 系统=Q ,Q 为摩擦在系统中产生的热量。
②小球在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竖直平面内弧形光滑轨道上滑动 :包括小车上悬一单摆单摆的摆动过程等。
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系统有共同速度(或有共同的水平速度);系统内弹力做功时,不将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因此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
例题:质量为M 、长为l 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初速v 0射入木块,穿出时子弹速度为v ,求子弹与木块作用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解:如图,设子弹穿过木块时所受阻力为f ,突出时木块速度为V ,位移为S ,则子弹位移为(S+l)。
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mv+MV ① 由动能定理,对子弹 -f(s+l )=2022121mv mv - ②对木块 fs=0212-MV ③由①式得 v=)(0v v M m - 代入③式有 fs=2022)(21v v Mm M -∙ ④ ②+④得 f l =})]([2121{21212121202202220v v Mm M mv mv MV mv mv -+-=--由能量守恒知,系统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子弹与木块摩擦而产生的内能。
即Q=f l ,l 为子弹现木块的相对位移。
结论: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且等于摩擦力与两物体相对位移的乘积。
即 Q=ΔE 系统=μNS 相其分量式为:Q=f 1S 相1+f 2S 相2+……+f n S 相n =ΔE 系统1.在光滑水平面上并排放两个相同的木板,长度均为L=1.00m ,一质量 与木板相同的金属块,以v 0=2.00m/s 的初速度向右滑上木板A ,金属 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0.1,g 取10m/s 2。
求两木板的最后速度。
2.如图示,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长方形木块B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A ,m <M ,现以地面为参照物,给A 和B 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 (如图),使A 开始向左运动,B 开始向右运动,但最后A 刚好没有滑离 B 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追及、相遇模型火车甲正以速度v 1向前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距甲d 处有火车乙正以较小速度v 2同向匀速行驶,于是他立即刹车,使火车做匀减速运动。
为了使两车不相撞,加速度a 应满足什么条件故不相撞的条件为dv v a 2)(221-≥2、传送带问题1.(14分)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水平段长L =6米,两皮带轮直径均为D=0.2米,距地面高度H=5米,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平台上有一个小物体以v 0=5m/s 的初速度滑上传送带,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g=10m/s 2,求:(1)若传送带静止,物块滑到B 端作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S 0。
…(2)当皮带轮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物体平抛运动水平位移s ;以不同的角速度ω值重复上述过程,得到一组对应的ω,s 值,设皮带轮顺时针转动时ω>0,逆时针转动时ω<0,并画出s —ω关系图象。
解:(1))(12110m ghv t v s ===(2)综上s —ω关系为:⎪⎩⎪⎨⎧≥≤≤≤srad s rad srad s /707/70101.0/101ωωωω,2.(10分)如图所示,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安装有水平传送带,用水平传送带传送工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s m v /2=运送质量为kg m 5.0=的工件,工件都是以s m v /10=的初速度从A 位置滑上传送带,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0=μ,每当前一个工件在传送带上停止相对滑动时,后一个工件立即滑上传送带,取2/10s m g =,求:(1)工件滑上传送带后多长时间停止相对滑动(2)在正常运行状态下传送带上相邻工件间的距离](3)在传送带上摩擦力对每个工件做的功(4)每个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由于摩擦产生的内能解:(1)工作停止相对滑动前的加速度2/2s m g a ==μ ① 由at v v t +=0可知:s s a v v t t 5.02120=-=-=② (2)正常运行状态下传送带上相邻工件间的距离m m vt s 15.02=⨯==∆ ③ (3)J J mv mv W 75.0)12(5.021212122202=-⨯⨯=-=④ (4)工件停止相对滑动前相对于传送带滑行的距离)21(20at t v vt s +-=m )5.02215.01(5.022⨯⨯+⨯-⨯=m m 25.0)75.01(=-=⑤"J mgs fs E 25.0===μ内 ⑥3、汽车启动问题 匀加速启动 恒定功率启动4、行星运动问题#[例题1] 如图6-1所示,在与一质量为M ,半径为R ,密度均匀的球体距离为R 处有一质量为m 的质点,此时M 对m 的万有引力为F 1.当从球M 中挖去一个半径为R/2的小球体时,剩下部分对m 的万有引力为F 2,则F 1与F 2的比是多少5、微元法问题微元法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常用方法,也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
用该方法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用我们熟悉的物理规律迅速地加以解决,在使用微元法处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求解。
例1:如图3—1所示,一个身高为h 的人在灯以悟空速度v 沿水平直线行走。
设灯距地面高为H ,求证人影的顶端C 点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设某一时间人经过AB 处,再经过一微小过程Δt (Δt →0),则人由AB 到达A ′B ′,人影顶端C 点到达C ′点,由于ΔS AA ′= v Δt 则人影顶端的移动速度:v C =CC t 0S lim t'∆→∆∆=AA t 0HS H h lim t '∆→∆-∆=H H h -v 可见v c 与所取时间Δt 的长短无关,所以人影的顶端C 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6、等效法问题例1:如图4—1所示,水平面上,有两个竖直的光滑墙壁A 和B ,相距为d ,一个小球以初速度v 0从两墙之间的O 点斜向上抛出,与A 和B 各发生一次弹性碰撞后,正好落回抛出点,求小球的抛射角θ 。
由题意得:2d = v 0cos θ⋅t = v 0cos θ⋅02v sin gθ、可解得抛射角:θ =12arcsin202gd v例2:质点由A 向B 做直线运动,A 、B 间的距离为L ,已知质点在A 点的速度为v 0 ,加速度为a ,如果将L 分成相等的n 段,质点每通过L n 的距离加速度均增加an,求质点到达B 时的速度。
因加速度随通过的距离均匀增加,则此运动中的平均加速度为: a 平 =a a 2+初末=(n 1)aa a n 2-++=3an a 2n -=(3n 1)a 2n - 由匀变速运动的导出公式得:2a 平L =2Bv -20v 解得:v B =20(3n 1)aLv n-+7、超重失重问题>【例4】如图24-3所示,在一升降机中,物体A 置于斜面上,当升降机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A恰好静止不动,若升降机以加速度g竖直向下做匀加速运动时,以下关于物体受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仍然相对斜面静止,物体所受的各个力均不变B.因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所以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C.因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所以物体所受重力变为零,其它力不变D.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物体除了受到的重力不变以外,不受其它力的作用点拨:(1)当物体以加速度g向下做匀加速运动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其视重为零,因而支持物对其的作用力亦为零.*(2)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地球对它的引力即重力依然存在.答案:D4.如图24-5所示,质量为M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根轻质弹簧的上端固定在框架上,下端拴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在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地面.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的瞬间,小球加速度的大小为[ D ]A g BC0 D....()()M m gmM m gm-+8、万有引力问题'例、宇航员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小球。
经过时间t,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
若抛出时初速度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3L。
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数为G。
求该星球的质量M。
例、小球A用不可伸长的细绳悬于O点,在O点的正下方有一固定的钉子B,OB=d,初始时小球A与O同水平面无初速度释放,绳长为L,为使小球能绕B点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如图9所示。
试求d的取值范围。
解.为使小球能绕B点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小球在DDdLOmA对绳的拉力F 1应该大于或等于零,即有:dL V m mg D-≤2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212d L d mg mV D --= 由以上两式可求得:L d L ≤≤539、天体运动问题 7.(16分)火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可以近似看作为同一平面内同方向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火星的轨道半径m r 11105.1⨯=火,地球的轨道半径m r 11100.1⨯=地,从如图所示的火星与地球相距最近的时刻开始计时,估算火星再次与地球相距最近需多少地球年(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0、牛顿第二定律问题例3 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 v=120km /h ,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下,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f 为汽车重力的倍,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 至少应为多少取 g=10m /s 2.11、平抛问题10.如图所示,在一次空地演习中,离地H 高处的飞机以水平速度1v 发射一颗炮弹欲轰炸地面目标P ,反应灵敏的地面拦截系统同时以速度2v 竖直向上发射炮弹拦截. 设拦截系统与飞机的水平距离为s ,若拦截成功,不计空气阻力,则1v 、2v 的关系应满足( )A .1v =2vB .1v =2v sHC .1v =sH2v D .1v =2v Hs 12、曲线运动问题 !17.(10分)如图所示,支架质量M ,放在水平地面上,在转轴O 处用一长为l 的细绳悬挂一质量为m 的小球。
求:(1)小球从水平位置释放后,当它运动到最低点时地面对支架的支持力多大(2)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到最高点时,支架恰对地面无压力,则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是多大13、图线问题1. 质量为的m 物体放在A 地的水平地面上,用竖直向上的力拉物体,物体的加速度a 和拉力F 关系的a-F 图线如图中A 所示。
质量甲乙aOFa A B为m’的另一物体在B 地做类似实验所得a-F 图线如图中B 所示。
A 、B 两线延长线交Oa 轴于同一点P 。
设A 、B 两地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 和g’ ( ) 2. A 、m’>m g’=g B、m’<m g’=g 3. C 、m’=m g’<g D、m’>m g’<g|[提示:由a=g mF-可知斜率、纵横坐标的物理意义] 4. 物体A 、B 、C 均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和m C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A ,B 和C ,用平行于水平面的拉力F ,分别拉物体A 、B 、C ,它们的加速度a 与拉力F 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A 、B 、C 对应的直线分别为甲、乙、丙,甲、乙两直线平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 A 、A =B ,m A =m B ; B 、B =C ,m A =m B ; 6. C 、A >B ,m A >m B ; D 、B <C ,m A <m B 。
14、直线运动问题推论1.物体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开始(t =0)计时起,在连续相邻相等的时间间隔(△t=1s )内的位移比为连续奇数比。
即:S 第1s 内∶S 第2s 内∶S 第3s 内…=1∶3∶5∶…推论2.物体作匀加速(加速度为a )直线运动,它经历的两个相邻相等的时间间隔为T ,它在这两个相邻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为△S ,则有△S=aT 2/推论3.物体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初始位置(S=0)开始,它通过连续相邻相等的位移所需的时间之比为15、共点力平衡问题1.如图所示,轻质光滑滑轮两侧用细绳连着两个物体A 与B ,物体B 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均静止.已知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 BD ) A .物体B 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0 B .物体B 受到的摩擦力为mg A cos θ C.物体B 对地面的压力可能为0 (D .物体B 对地面的压力为m B -m A gsin θ16、功和动量结合问题[例题1] 一个物体从斜面上高h 处由静止滑下并紧接着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量得停止处对开始运动处的水平距离为S ,如图8-27,不考虑物体滑至斜面底端的碰撞作用,并设斜面与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因数相同.求摩擦因数μ.17、碰撞问题弹性碰撞 完全非弹性碰撞 完全弹性碰撞 18、多物体动量守恒"1.(14分)如图所示,A 、B 质量分别为,2,121kg m kg m ==置于小车C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