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临床医学概要复习重点
临床医学概要重点笔记

临床医学概要重点笔记
临床医学概要是一门涵盖医疗、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也是医学学士学位课程中的一部分。
以下是临床医学概要的重点笔记:
1. 疾病诊断
- 诊断过程:确定疾病的原因和类型,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 常见症状:了解常见症状的意义和可能的原因。
- 常见体征:了解常见体征的意义和可能的诊断。
- 辅助检查:根据病史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以确定疾病的诊断。
2. 治疗
- 药物治疗: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 手术治疗:根据疾病的性质和手术适应症选择手术治疗。
- 非手术治疗: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症状和非手术治疗适应症选择非手术治疗。
- 康复治疗:提供康复治疗以改善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
3. 疾病预防
- 预防措施: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如饮食、锻炼、健康生活方式等。
- 疾病检测:应用新方法和技术进行疾病的检测和监测。
- 疾病预测:研究疾病的风险因素和预测模型,以提高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效果。
4. 临床医学实践
- 实践课程:让学生掌握临床医学实践技能,包括疾病诊断和治
疗的基本技能。
- 实践教学:采用实践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临床医学实
践的重要性。
- 实践案例:通过实践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上是临床医学概要的重点笔记,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和实践课程,掌握临床医学概要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临床医学概要完整版

临床医学概要1.休克: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应,是由于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使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注量急剧减少,引起广泛组织细胞受损的一个全身性病理过程。
2.意识障碍:人体由各种原因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观察能力出现的障碍。
如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等。
3.症状:病人能够主观感觉到的不适感觉、异常感觉和病态改变。
如腹胀、疼痛等。
广义的症状包括体征。
体征:能被检查到的客观表现。
如心脏杂音、黄疸等。
有些既是症状又是体征,如发热、呼吸困难等。
4.第一心音:心室收缩早期,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时产生的声音。
第二心音:心室舒张早期,主A瓣和肺A瓣关闭时产生的声音。
5.三凹征:是指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见于候、气管,或中央气道的炎症、水肿、异物或肿瘤。
6.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持续数天或数周,但1日内波动可见于2℃,见于败血症、风湿热等。
稽留热:体温维持在39℃以上,达数天或数周。
1日内体温波动范围小于1℃,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等。
7.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故称为蜘蛛痣。
多在面、颈、肩部前上胸部等处。
8.高血压病: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的并伴有动脉心脑肾等器官病理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9.肺心病(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胸廓、肺血管病变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
晚期多由呼吸道感染诱发右心衰竭和呼吸衰竭。
10.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血液和骨髓中血细胞质量和数量发生异常(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或增殖与分化能力不平衡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而成为白血病细胞。
异常的白血病细胞浸润全身组织和器官,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11.脑梗塞: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12.丹毒:是β-溶血性链球菌浸入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炎症。
不化脓、不坏死。
13.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一种急性化脓性感染。
临床医学概要复习重点

临床医学概要复习重点1.发热的分度:低热:37.3~38℃中等热度: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2.临床上常见的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3.头疼的程度与性质:程度:一般分为轻、中、重,但与病情的轻重不一定相一致。
性质:搏动性,跳动样疼痛(见于高血压性、血管性及发热性疾病);电击样痛或刺痛(神经痛);重压感、紧箍感或钳夹样疼痛(肌肉收缩性疼痛)。
4.发绀:亦指紫绀,是指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黏膜呈现青紫色的表现。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因,发绀可分为中心性、周围性和混合性三种发绀。
5.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
6.黄疸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型黄疸。
7.痰量多时静置后出现分层现象:上层为泡沫,中层为浆液或浆液脓性、底层为坏死组织碎屑。
8.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排出的症状。
9.咯血量:每日咯血量在100ml以内为小量,100~500ml为中等量,500ml以上为大量。
10.临床上常见的呼吸困难的表现有: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
11.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按临床表现的不同,呼吸困难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⑴肺源性呼吸困难:①吸气性呼吸困难;②呼气性呼吸困难;③混合性呼吸困难;⑵心源性呼吸困难;(主要见于心力衰竭)⑶中毒性呼吸困难;⑷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
(P15)12.心源性哮喘:左心功能不全时,可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者高度哮喘,颜面青紫,大汗淋漓,呼吸有哮鸣声,甚至咳出或从口腔喷出大量浆液性血性痰或粉红色泡沫样痰,听诊两肺底甚至全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率增快,有奔马律。
(P16)13.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14.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黑便如无光,可见于服用活性炭、枸橼酸钠、枸橼酸铋钾及铁剂等。
最新临床医学概要重点

临床医学概要重点临床医学复习资料(重点)内科部分1.慢性阻塞性肺病定义:是指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癌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有关。
稳定期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阻止病情发展;阻止肺功能下降;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原则:(1)脱离高危因素:戒烟 (2)支气管舒张药: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类药、茶碱类;祛痰药 (3)长期家庭氧疗(LTOL):延缓肺动脉高压的形成(4)肌肉训练、呼吸训练、营养支持及教育等多方面的康复治疗2. 高血压诊断标准及分级: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分为1、2、3级1级(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 或舒张压90—99 mmHg亚组: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149mmHg 或舒张压 90—94mmHg2级(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 或舒张压 100—109 3级(重度):收缩压≧140 mmHg 或舒张压≧110mmHg3. 心绞痛定义:是在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特点为阵发性前胸(胸骨后)压榨样疼痛。
4.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⑴特征性改变①.ST段增高呈弓背向上型②.宽而深的病理性Q波:面向心肌坏死区导联③.T波倒置(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 段压低、 T波倒置)⑵动态性改变①.超急性期:起病后数小时内;无异常/高尖T 波②.急性期:数小时后, ST段抬高, R波降低,出现病理性Q波③.亚急性期:数日至2周。
ST回到基线,T平坦或倒置。
④.陈旧期:数周至数月后。
T波对称倒置。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5. 消化性溃疡(300)消化性溃疡泛指胃肠道粘膜哎某种情况下被胃酸/胃蛋白酶消化而造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及十二指肠,也可发生在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含有胃粘膜的meckel 憩室内。
临床医学概论总结复习重点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要点内科学部分一、名词解说:发热、三凹征、呼吸衰竭、心力弱竭、心律失态、恶性高血压、扩充型心肌病、腹泻、上消化道大出血、无尿、少尿、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缺铁性贫血、糖尿病二、简答题:呼吸衰竭的病因、心力弱竭的诱因、心功能分级、室性期前缩短的心电图表现、心房抖动的治疗原则、心绞痛的临床症状的特色、心肌堵塞的临床症状特色、心肌梗死的并发症、肾病综合征的诊疗标准、上尿路结石的诊疗依照、缺铁性贫血的诊疗依照、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疗依照、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三、阐述题: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急性心力弱竭的治疗原则、原发性高血压的诊疗应包含哪些、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原则、肾功能不全加重的诱因、 FAB 分型与标准、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疗原则和方法、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另:选择题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均在第二版《临床医学概论》中。
诊疗学部分实验诊疗物理诊疗1.临床血液学检查 1.甲状腺肿大的分级一、血惯例 2.脾脏肿大分度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参照值 3.肝脏触诊2.临床意义: A 、相对增加 4.视触叩听的定义,包含哪些内容B、红细胞形态学改变、大小异 5.罗音的产活力制、听诊特色、临床意义常 6.叩诊分类及临床意义3.白细胞计数、分类及血小板临床意义7.心脏检查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8.心尖搏动淋巴细胞、血小板增加、减少9.心律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脂10.心音1.转氨酶、胆红素、血清肌酐的临床意11.额外音义12.杂音2.血糖增高及降低3.血清钾参照值及临床意义二、临床免疫学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2.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尿蛋白、粪颜色《临床医学概论》复习要点以第二版为教材内科学部分一、名词解说:发热:正常人在体温调理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向均衡,将体温稳固于正常范围内,当体温调理功能发生阻碍,或产热多于散热,致使体温高出正常范围的现象。
三凹征:吸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空隙显然凹陷。
(完整版)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全)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范围第一篇诊断一常见症状(一)发热1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机体产热大于散热而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水平成人正常体温:36-37℃,正常情况下24h内体温波动〈1℃2发生机制:(1)致热源性发热外源性致热源: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炎性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内源性致热源:白细胞致热源(2)非致热源性发热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产热过多:甲亢散热减少:大面积皮肤病(银屑病)3病因(1)感染性发热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2)非感染性发热无菌坏死组织吸收(大手术)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甲亢④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脑出血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夏季低热4临床表现:发热分度:低热37.3℃-38℃中等 38.1℃-39℃高热39。
1℃-41℃超高热≧41.1℃(1)发热过程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区(2)热型及临床意义热型:是指将间隔一定时间测得的体温记录在体温单上,体温曲线的特点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1℃(大叶性肺炎)弛张热:败血症热, T>39℃ 24小时内体温波动〉2℃(败血症)间歇热:体温骤升后持续数小时,而后骤降至无热期,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不规则热:发热无规律,见于结核病回归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天,而后骤至正常,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性出现,见于霍奇金病波状热:体温逐渐升至39℃,数天后逐渐降至正常,反复数个周期,见于布氏杆菌病毒(二)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指患者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用力甚至鼻翼煽动,张口耸肩,辅助呼吸肌与呼吸运动,可伴有发绀,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异常。
病因(1)呼吸系统疾病①气管、支气管疾病:气道堵塞(支气管哮喘) ②肺脏疾病:肺淤血、肺不张、肺水肿③胸廓、胸膜疾病:气胸,胸腔积液④神经—肌肉疾病:呼吸肌麻痹⑤膈肌运动障碍:腹水(2)循环系统疾病:心力衰竭(3)急性中毒:①代谢性酸中毒②急性药物中毒(吗啡、巴比妥)③急性毒物中毒(4)血液系统疾病重度贫血、大出血休克(5)神经精神因素:①颅脑疾患(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 ②癔病临床表现(1)肺源性呼吸困难(呼吸系统)a.吸气性呼吸困难具体表现①吸气困难②三凹征:指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吸气时明显凹陷,伴干咳喉鸣b.呼气性呼吸困难具体表现①呼气费力,呼气时间明显延长,双肺哮鸣音C。
(完整版)临床医学概要复习重点

临床医学概要复习重点一、内科(填空题为主)第一章常见症状第一节发热1.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36~37℃之间。
2.发热的分度:高热39.1~41℃。
3.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体温,在体温单上标记每次的测量值,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形状可有一定的规律,称为热型。
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第四节发绀1.发绀亦称紫绀,是指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现青紫色的表现。
2.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因,发绀可分为中心性、周围性、和混合性三种发绀。
3.中心性发绀主要见于有心肺功能不全的疾病、右-左异常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
4.由于大量进食含有亚硝酸盐的变质蔬菜而引起的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白血症,也可出现发绀,称“肠源性青紫症”。
第六节咳嗽与咳痰为判断咳嗽和咳痰的临床意义,应注意下列各点:咳嗽的性质、咳嗽的时间与节律、咳嗽的声音特点、痰的性状和量。
第八节呼吸困难1.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客观表现为呼吸费力,重者出现鼻翼扇动、张口耸肩、呼吸辅助肌参与活动,甚至出现发绀,并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如呼吸快而浅、慢而深、间停呼吸等)。
2.引起呼吸困难的原因:(1)呼吸系统疾病;(2)心血管系统疾病;(3)中毒性呼吸困难;(4)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5)血液病。
3.心血管系统疾病:由于心肌收缩力减退或心室负荷增加,左心室功能减退,搏出量减少,致舒张末期压力升高。
继而左房压、肺静脉和毛细血管压升高,引起肺淤血,血浆成分漏出,导致间质性肺水肿、血管壁增厚,弥散功能障碍。
4.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发生也与肺淤血有关。
5.肺源性吸气性呼吸困难特点是吸气费力、呼吸显著困难,重者因吸气肌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大,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与各肋间隙明显凹陷,出现“三凹征”。
6.左心功能不全时,可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发作时,病人常于熟睡中突感胸闷憋气惊醒,被迫坐起,惊恐不安,伴有咳嗽,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缓解;重者高度气喘,颜面青紫,大汗淋漓,呼吸伴有哮鸣声,甚至咳出或从口腔喷出大量浆液性血性痰或粉红色泡沫样痰,听诊两肺底甚至全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率加快,有奔马律。
临床医学概要目录版章节复习重点

临床医学概要绪论诊断学基础重点:1.既是症状又是体征2.问诊的内容3.主诉、现病史的定义4.体格检查5种基本方法5.触诊使用部位6.触诊的方法及适应症7.深部触诊法的分类及适应症8.间接叩诊法——最常用9.5种叩诊音一、体格检查(一)一般检查(二)头、颈部检查重点:1.四大生命体征2.正常脉搏、呼吸、血压值3.蜘蛛痣与肝掌的概念和意义4.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5.眼球突出的意义6.正常瞳孔;瞳孔缩小、散大的常见原因7.扁桃体肿大分度8.颈静脉怒张的概念及意义9.甲状腺肿大的分度(三)胸部检查肺和胸膜、肺部体检重点:1.胸骨角和第7颈椎棘突的位置、意义2.正常胸廓、桶状胸、扁平胸3.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4.潮式呼吸、间停呼吸5.正常的语音震颤及增强的常见疾病6.肺部叩诊音种类及常见疾病7.三种正常呼吸音8.两种啰音及常见疾病(四)心脏检查重点:1、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意义2、左心室肥大——抬举性心尖搏动3、震颤的意义和杂音的关系4、心脏的实际大小——相对浊音界5、主动脉形心、二尖瓣形心、心包积液的心界6、五个心脏瓣膜听诊区及听诊顺序7、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房颤的特点8、S1、S2产生机制、标志、听诊部位9、心脏杂音产生的最常见原因及常见杂音部位、特点(五)腹部检查(六)脊柱与四肢检查(七)神经系统检查重点:1、腹水病人仰卧位腹部外形2、腹部触诊体位、板状腹肌揉面感3、阑尾压痛点意义4、反射痛意义及腹膜刺激征5、肝脏触诊方法、正常大小、质地、边缘、压痛、搏动6、墨菲征意义7、正常肝界范围及消失原因8、移动性浊音概念、意义9、匙状甲、杵状指意义10、生理反射类型、浅反射类型、深反射类型11、巴宾斯基征意义12、脑膜刺激征疾病:(怎样记一类疾病)1、概述2、病因和发病机制3、病理4、临床表现5、实验室和其他检查6、诊断和鉴别诊断7、治疗8、预防和预后治疗第四章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慢性支气管炎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点:1、慢性、COPD的概念2、COPD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3、COPD的确诊依据4、COPD治疗的药物有哪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重点:1、肺心病的概念2、肺心病的临床表现(两期)3、失代偿期治疗原则肺结核重点:1、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传播途径)2、肺结核的临床表现3、肺结核的分型及各型特点4、肺结核的化疗原则及常用药物肺炎肺炎球菌肺炎重点:1、肺炎的概念、分类2、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血象特点、X线实变期表现、首选药物支气管哮喘(哮喘)重点:1、哮喘的概念2、哮喘的临床表现3、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常用药物第五章循环系统疾病心力衰竭(心衰)慢性心力衰竭重点:1、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的临床表现2、治疗心衰的常用药物3、洋地黄药物的毒性作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一、二尖瓣狭窄(重点)二、二尖瓣关闭不全三、主动脉瓣狭窄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重点:1、风心最常累及的瓣膜2、四大常见瓣膜病的临床表现(体征为主:杂音特点)3、二狭的治疗措施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重点:1、高血压诊断标准2、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3、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常用降压药物有哪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一、稳定型心绞痛二、急性心肌梗死重点:1、概念: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2、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典型临床表现3、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及特殊实验室检查4、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治疗第六章消化系统疾病胃炎一、急性胃炎二、慢性胃炎重点:1、慢性胃炎的分类2、最主要病因3、确诊方法4、三联和四联疗法消化性溃疡重点:1、GU和DU的比较病因;好发部位;临床表现(节律性疼痛)2、消化性溃疡的腹痛三大特点3、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4、常用治疗药物急性阑尾炎肝硬化重点:1、引起肝硬化的常见病因有哪些?2、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3、肝硬化常见并发症有哪些?4、肝硬化的治疗原则?第七章泌尿系统疾病尿路感染重点:1、好发人群、致病菌、感染途径2、膀胱刺激症3、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临床特点4、泌尿系统感染确诊依据5、治疗原则肾小球疾病一、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二、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重点:1、急性肾炎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急性期治疗2、慢性肾炎概念、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白血病急性白血病,AL重点:1、急性白血病的概念、分类2、临床表现(4大点)3、治疗方法:化疗的方案(常用药物)第八章血液造血系统疾病贫血缺铁性贫血重点:1、贫血、缺铁性贫血的概念2、缺铁性贫血的病因3、缺铁性贫血的主要临床表现4、确诊依据5、铁剂治疗要点第九章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GD)重点:1、Graves病的中文名称2、Graves病的典型临床表现3、诊断依据4、三种治疗方法糖尿病重点:1、糖尿病的概念2、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3、常见急性并发症4、诊断依据5、治疗原则与药物治疗选择第十章风湿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重点:1、类风湿性关节炎概念2、临床表现:关节表现和关节外表现3、诊断依据4、治疗常用药物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重点:1、SLE概念2、临床表现:重点表现3、诊断依据4、常用治疗药物。
大一临床医学概要知识点

大一临床医学概要知识点一、导言大一临床医学概要是医学专业中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引领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围绕大一临床医学概要的知识点展开介绍,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理解该课程的重点内容。
二、生物化学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类的结构和功能;2. 酶学:酶的定义、酶动力学、酶促反应;3. 生物能量代谢:ATP、细胞呼吸、光合作用;4. 代谢调节: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等。
三、细胞生物学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等;2. 细胞分裂和增殖: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3. 细胞凋亡和增殖控制: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机制等;4.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表面受体、细胞内信号通路等。
四、遗传学基础1. 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DNA、RNA的结构和功能;2. 遗传变异:突变的类型、突变的机制等;3. 基因的表达调控:转录、翻译、启动子等;4. 基因工程与遗传工程:基因克隆、重组DNA技术。
五、医学微生物学1. 病原微生物分类与特征: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2.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传播途径、宿主及抗原与抗体等;3. 常见病原微生物:肺炎球菌、大肠杆菌、流感病毒等;4. 医院感染与控制:感染控制的原则及方法。
六、人体解剖学1. 骨骼系统:骨骼结构、骨骼的分类和功能等;2. 肌肉系统:肌肉的分类、肌肉的作用和运动等;3. 循环系统:心脏、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等;4. 呼吸系统: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等。
七、生理学基础1. 血液和免疫系统: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免疫系统的机制等;2. 神经系统: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传导的机制等;3. 内分泌系统:主要内分泌腺体和激素的作用等;4. 消化系统: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消化过程等。
八、病理学基础1. 细胞和组织损伤:炎症、萎缩、增生等基本病理反应;2. 疾病的发生发展:炎症与感染、肿瘤的形成和发展等;3. 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肺炎、心肌梗塞、糖尿病等;4. 病理学实验技术:常用病理学实验方法及其应用。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全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全临床医学概论是医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医学知识的基本框架和核心概念。
本文将对临床医学概论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该学科的基本要点。
一、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是临床医学的基石,涉及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权益保障和医疗行为规范等方面。
医务人员应具备尊重患者的自主权、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保密性的能力,并遵循医疗伦理原则,如以患者为中心、公正和公平、谦虚和谦逊等。
二、医学史与发展了解医学史与发展有助于理解临床医学的演变过程和基本原理。
医学史的研究可追溯到古代文明,通过学习历史案例,可以了解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伦理进步。
三、临床诊断与治疗临床诊断与治疗是临床医学的核心内容,包括采集患者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诊断思维等方面。
同时,治疗则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三个层面,医务人员需根据病情和患者特点,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四、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研究的是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帮助医务人员预测疾病的趋势和制定控制措施。
学习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有助于增强医务人员的科学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五、基因与遗传学基因与遗传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新兴学科,涉及疾病的遗传风险、基因检测和个体化治疗等方面。
医务人员需了解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应用,并能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六、医疗质量与安全医疗质量与安全是临床医学的关键问题,包括医疗事故的预防、医疗风险管理和医疗质量评估等方面。
医务人员需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与满意度。
七、临床药学与药物治疗临床药学与药物治疗是医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药物的合理应用、剂量计算和不良反应的监测等方面。
医务人员需具备药物知识,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与有效性。
总结:本文对临床医学概论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全面总结,包括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医学史与发展、临床诊断与治疗、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基因与遗传学、医疗质量与安全以及临床药学与药物治疗等方面。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资料完整版

1、诊断学部分(1)发热类型症状:指病人主观感受到的不适和异常感觉。
体征:指医生或他人客观检查到的改变。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症状:发热、呼吸困难、腹痛、呕血和咯血、水肿、昏迷发热的临床分度(摄氏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热型: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度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不超过1度)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最低时一般以高于正常水平)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可达数度,无热期可持续一天至数天反复发作)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至39度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再逐渐升高,反复多次)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度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交换一次)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正常体温的波动范围:36 ~ 37(腋下) 36.3~37.2(口腔) 36.5~37.7(肛门)。
发热的原因: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多数患者发热是由致热原所致。
(2)水肿的类型与特点按部位分:全身性水肿有(特点: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弥漫性分布):1)心源性水肿(病因:右心衰竭.特点:身体下垂部位,站立位脚踝部,按压时,可出现指压痕,手指抬起后,凹陷慢慢平复)2)肾源性水肿(病因:肾炎、肾病.特点:首先出现于颜面或眼睑,然后遍及全身)3)肝源性水肿(病因:病因:肝硬化失代偿期。
特点:腹水)4)全身性水肿-营养不良性(病因:营养不良-长期低蛋白饮食.特点:下垂部位→全身)5)黏液性水肿(病因:甲状腺功能低下.特点:非凹陷性水肿,以口唇、眼睑及下肢径前为明显)6)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特点:眼睑,踝部及手部轻度水肿,可伴乳房胀痛)7)药物性水肿8)特发性水肿(几乎只发生在女性,表现在身体下垂部分)局部性水肿(特点:液体积聚在身体某一局部组织):炎症性、静脉阻塞性、局部静脉炎、肢体血栓、丝虫病。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
1.临床医学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包括临床医学的定义、临床医学的特征、临床医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临床医学的学科划分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历程等。
2.临床医学的基本原则和特点:涉及临床医学的伦理原则、临床医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临床医学的实践方法和基本原则等。
3.临床医学的相关学科: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精神科学、口腔医学、眼科学、麻醉学等。
对每个学科的基本知识、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4.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包括临床医学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诊断手段,以及基本的治疗方法和原则,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
5.临床医学的常见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血液疾病等,对这些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详细介绍。
6.临床医学中的专科知识:包括临床药学、药理学、药物治疗学等专科知识,对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进行详细介绍,以及基于临床情况的合理用药原则等。
7.临床医学的病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临床病例,综合运用各种临床学科的知识,进行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培养临床医学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
8.临床医学的疑难病例:介绍一些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需要采用特殊技术或特殊治疗方法的疾病,在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以上是临床医学概论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药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好基础,提高临床技能和判断能力。
临床医学概要复习重点

临床医学概要复习重点一.单选题1.女性,55岁,慢性咳嗽咳痰气喘15年。
肺部X线片示:肺动脉段中度突出,右心室增大。
最可能的诊断是( D )A.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B.房间隔缺损 C.原发性心肌病D.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E.以上均不是2.消除水钠潴留最有效的药物是下列哪一种?( A )A.利尿剂 B.转换酶抑制剂 C.β受体阻滞剂 D.地高辛 E.钙离子阻滞剂3.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一时难以鉴别时,以下哪种药物最适选用?( A )A.氨茶碱 B.地塞米松 C.速尿 D.硝酸甘油 E.毛花苷丙4.网织红细胞增多的意义错误的是 ( D )A.表示骨髓红细胞生成旺盛B.常见于溶血性贫血C.常见于失血性贫血D.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E.表示缺铁性贫血治疗有效5.痢疾患者可出现( A/B )A.脓血便B.米泔样便C.白陶土样便D.黑便E.鲜血便6.目前我国最常见的肝炎病毒是:( B )A.HAVB.HBVC.HCVD.HDVE.HEV7.下列哪种疾病最易并发阻塞性肺气肿?( A )A.慢性支气管炎 B.支气管哮喘 C.慢性肺脓肿 D.肺结核 E.支气管扩张8.关于典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B )A.发作性吸气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 B.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C.哮喘发作越重,哮鸣音越强 D.肺内同时闻及哮鸣音及水泡音E.进行性呼吸困难9.Ⅱ型呼吸衰竭最常见于下列哪一种疾病( C )A.大叶性肺炎 B.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ARDS E.浸润型肺结核10.病人23岁,心悸5天,心率98次/分,心电图示P-R间期为0.21秒,应诊断为:( C ) A.窦性心律 B.窦性心动过速 C.Ⅰ度房室传导阻滞D.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E.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1.急性心肌梗塞哪种血清酶增高诊断的特异性最高( A )A.肌钙蛋白(cTnI.cTnT) B.天门冬酸氨转移酶(AST) C.乳酸脱氢酶(LDH)D.肌酸激酶(CK) E.肌红蛋白12.下列哪一项检查对鉴别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最有意义:( B )A.超声心动图 B.冠状动脉造影 C.无创性心脏功能测定D.动态心电图 E.床边漂浮导管检查13.男性患者,30岁,3天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发热.咽痛,当地医生诊断“急性上感”,予阿斯匹林,磺胺等药物治疗后,症状好转。
临床医学概论总复习最全最新

第一篇:绪论1、健康: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都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虚弱和疾病。
2、亚健康: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都状态。
3、健康的标准:略。
4、诊断都基本形式:病因、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综合诊断、临时诊断。
5、临床诊断的方法:采集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器械检查)。
6、疾病的治疗方法:根治性、支持、对症、康复、诊断性、预防性、姑息性治疗。
第二篇:诊断学基础第一章1、诊断:通过病情学与其他检查手段来判断疾病的名称和本质。
2、症状:疾病作用与机体,至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不舒服的感觉。
通过问诊而来,具有主观性。
3、体征:体格检查所发现的异常称为体征。
注:发热既是症状又是体征。
4、诊断学内容:病史采集(问诊:初步诊断)、症状诊断、检体诊断(听诊器、血压计等)、实验诊断、(器械检查、影像诊断为辅助检查)。
第二章(发热)1、发热: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机体产热大于散热而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水平。
2、发热的病因: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
3、发热的分度:低热:37.3~38C°中等发热:38.1~39C°高热:39.1~41C°超高热:41.1C°以上常见发热1、稽留热:体温常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可持续数天或数周,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等疾病。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
体温常在39℃以上, 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常见败血症、风湿热、流感、系统性红斑狼疮。
3、间歇热:体温骤升后持续数小时,然后骤降到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急性肾盂肾炎、严重化脓感染。
4、不规则热:发热无规律,见于结核、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5、回归热:体温骤升到39℃以上持续数天,而后骤降至正常,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
临床医学概要复习

《临床医学概论》(诊断与内科部分)复习第一篇诊断学部分第一章常见症状一、概述症状的定义一、主要病因及发生机制二、症状的问诊要点三、出现症状的临床意义四、围绕症状,应该作的主要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五、主要的鉴别诊断六、应了解的主要症状七、主要症状(一)胸肺心症状咳嗽与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心悸。
咳嗽、咳痰的性质与疾病的关系胸痛的特点与疾病的关系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咯血与呕血的区别、临床意义(二)消化、泌尿及腹部症状恶心与呕吐、呕血与便血、腹痛、腹泻与便秘、黄疸、水肿、血尿。
呕吐的性质呕血与咯血区别便血颜色与部位的关系急性与慢性腹痛各见于哪些疾病腹泻常见于哪些疾病黄疸的定义、分类及特点水肿的分类及特点血尿的定义及特点少尿、无尿的定义等膀胱刺激征(三)神经、精神等症状头痛、眩晕、意识障碍、精神症状。
昏迷的分类及表现。
(四)其他症状发热等。
发热分度、热型等。
第二章体格检查一、检体诊断的基本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等。
二、主要体格检查内容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一)一般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与姿态、皮肤与粘膜、淋巴结。
正常体温的正常值脉搏的正常值、增快和减慢等的意义正常呼吸次数/分、快和慢及节律改变的意义血压的正常值、休克和高血压发育与体型的关系营养的3个等级急性病、慢性等疾病时的面容与表情被动与强迫体位的意义皮肤与粘膜:苍白、发绀、黄染时的意义蜘蛛痣与肝掌的意义淋巴结:检查到淋巴结应如何描写?特殊部位淋巴结肿大的意义等(二)头颈部检查:头颅、面部器官——眼、耳、鼻及口腔、颈部—外形与活动情况、气管位置、血管、甲状腺。
眼:巩膜、瞳孔等鼻:鼻翼扇动、鼻窦压痛的意义口腔:牙齿和扁桃体气管位置:推和拉的病变与气管移位的关系甲状腺肿大及分度(三)胸部检查1、胸部的体表标志2、肺廓3、肺和胸膜1)视诊2)触诊:呼吸运动、语颤。
3)叩诊:清音、浊音、实音、过清音及鼓音。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提纲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提纲一、临床医学概述1.临床医学的定义和特点2.临床医学的历史发展3.临床医学的分类和分支学科二、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1.医学伦理的概述2.医学职业道德的重要性3.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关系4.医学伦理决策模型5.医学伦理问题中的常见伦理原则和价值观三、临床研究方法1.临床研究的概述2.临床研究的种类和设计3.临床试验的概述4.临床观察研究的概述5.临床研究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四、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1.病史采集的目的和方法2.病史采集的内容和技巧3.体格检查的目的和方法4.体格检查的常用方法和技巧五、疾病诊断1.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2.临床诊断的逻辑思维过程3.临床诊断的技巧和方法4.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六、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1.医学统计学的概述2.常用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3.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4.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和应用七、临床医学常用的检查与治疗技术1.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和技术2.化验结果的解读和诊断意义3.影像学检查技术和常见影像学表现4.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技术八、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1.疾病预防的概念和分类2.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3.传染病的防控策略和预防接种4.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和内容九、医疗质量与病例管理1.医疗质量的基本概念和标准2.医疗质量管控的方法和措施3.病例管理的重要性和流程4.病例管理中的质量评估和改进以上是临床医学概论的复习提纲,主要包括临床医学的概述、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临床研究方法、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疾病诊断、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常用的检查与治疗技术、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医疗质量与病例管理等内容。
通过复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梳理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临床医学实践的能力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概要复习重点一、内科(填空题为主)第一章常见症状第一节发热1.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36~37℃之间。
2.发热的分度:高热39.1~41℃。
3.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体温,在体温单上标记每次的测量值,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形状可有一定的规律,称为热型。
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第四节发绀1.发绀亦称紫绀,是指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现青紫色的表现。
2.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因,发绀可分为中心性、周围性、和混合性三种发绀。
3.中心性发绀主要见于有心肺功能不全的疾病、右-左异常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
4.由于大量进食含有亚硝酸盐的变质蔬菜而引起的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白血症,也可出现发绀,称“肠源性青紫症”。
第六节咳嗽与咳痰为判断咳嗽和咳痰的临床意义,应注意下列各点:咳嗽的性质、咳嗽的时间与节律、咳嗽的声音特点、痰的性状和量。
第八节呼吸困难1.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客观表现为呼吸费力,重者出现鼻翼扇动、张口耸肩、呼吸辅助肌参与活动,甚至出现发绀,并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如呼吸快而浅、慢而深、间停呼吸等)。
2.引起呼吸困难的原因:(1)呼吸系统疾病;(2)心血管系统疾病;(3)中毒性呼吸困难;(4)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5)血液病。
3.心血管系统疾病:由于心肌收缩力减退或心室负荷增加,左心室功能减退,搏出量减少,致舒张末期压力升高。
继而左房压、肺静脉和毛细血管压升高,引起肺淤血,血浆成分漏出,导致间质性肺水肿、血管壁增厚,弥散功能障碍。
4.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发生也与肺淤血有关。
5.肺源性吸气性呼吸困难特点是吸气费力、呼吸显著困难,重者因吸气肌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大,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与各肋间隙明显凹陷,出现“三凹征”。
6.左心功能不全时,可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发作时,病人常于熟睡中突感胸闷憋气惊醒,被迫坐起,惊恐不安,伴有咳嗽,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缓解;重者高度气喘,颜面青紫,大汗淋漓,呼吸伴有哮鸣声,甚至咳出或从口腔喷出大量浆液性血性痰或粉红色泡沫样痰,听诊两肺底甚至全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率加快,有奔马律。
此种呼吸困难又称“心源性哮喘”。
7.中毒性呼吸困难:因各种酸中毒所致者多为深长而规则的大呼吸(Kussmaul呼吸),频率或快或慢,不同病因呼出的气体可有尿(氨)味(见于尿毒症)、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急性发热性疾病呼吸快速、急促。
因血中出现异常血红蛋白衍化物或氰化物中毒者,一般呼吸深快;严重时因脑水肿呼吸中枢受抑制,呼吸浅表、缓慢,与安眠药或麻醉药中毒所致者相似,也可有节律异常,如Cheyne-Stokes呼吸、Biots呼吸。
第二章体格检查第二节一般检查1.生命征是评估生命活动质量的重要征象,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它是及时了解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2.临床上常见的意识障碍有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和谵妄等。
3.局限性淋巴结肿大常见的原因有:感染性淋巴结肿大和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第三节头部检查1.头颅的大小异常或畸形可成为一些疾病的典型体征。
2.咽部及扁桃体检查:应注意咽部粘膜有无充血、水肿、出血、溃疡、咽壁有无滤泡、分泌物及假膜等。
应检查扁桃体有无肿大、充血、有无分泌物覆盖。
第四节颈部检查1.若取30~45°半卧位时,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称为颈静脉怒张,提示静脉压增高,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或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2.甲状腺肿大可分三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Ⅰ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Ⅱ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即为Ⅲ度。
第五节胸部检查1.肺和胸膜的视诊,应注意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变化。
2.当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深而漫长的呼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等,此种深长的呼吸又称之为Kussmaul呼吸。
3.语音震颤为被检查者发出语音时声波沿器官、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引起共鸣的震动,可被检查者的手触及,故又称为触觉震颤。
4.肺前界,即肺尖的宽度,正常为5~6cm。
5.正常呼吸音:(1)肺泡呼吸音:为一种叹息样的或柔和吹风样的“fu—fu”声,在大部分肺野内均可听及。
(2)支气管呼吸音:颇似抬舌后经口腔呼气时所发出“ha”的音响。
6.异常呼吸音:(1)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可出现于胸廓活动受限、呼吸肌疾病、支气管阻塞、压迫性肺膨胀不全,如气胸、大量胸腔积液等。
(2)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如在正常肺泡呼吸音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异常的支气管呼吸音,或称管样呼吸音。
可见于肺组织实变、肺内大空腔、压迫性肺不张等。
7.湿啰音: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稀薄分泌物如渗出液、痰液、血液、粘液、和脓液等,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故又称水泡音。
8.胸膜摩擦音:胸膜由于炎症,纤维素渗出而变得粗糙时,则随着呼吸便可出现胸膜摩擦音。
9.正常心尖搏动位置在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1.0cm处。
10.触诊时若手指被强有力的心尖搏动抬起,这种较大范围增强的外向运动,称为抬举性搏动,这是左室肥大的可靠体征。
11.震颤是指用手触诊时感觉到的一种细小震动,又称为猫喘。
12.心浊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心浊音界大小、形态和位置可由于心脏本身病变及心外因素而发生改变。
13.心包积液:心界向两侧扩大,极似双侧心室扩大,坐位时心浊音界呈三角形(烧瓶型),仰卧位时心底部浊音区增宽,这种心浊音界随体位改变而变化是心包积液的特征。
14.心脏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及心包摩擦音等。
15.心音有四个,按出现的先后命名为第一心音(S1)、第二心音(S2)、第三心音(S3)、第四心音(S4)。
通常只能听到S1和S2。
第五章实验室检查第一节临床一般检查1.血红蛋白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2.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的增生旺盛。
3.红细胞沉降率病理性增快常见于各种炎症性疾病。
4.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
5.尿量:无尿(50—100ml/d),少尿(400ml/d)。
6.黏液脓血便以黏液脓血为主,可见于细菌性痢疾。
7.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第三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第四节慢性阻塞性肺病1.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是指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
2.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
第五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慢性肺组织、胸廓、肺动脉及其分支的疾病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扩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疾病。
病因以慢性阻塞性肺病引起最多见。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主要征象是呼吸衰竭伴或不伴心力衰竭。
第六节支气管哮喘1.我国支气管哮喘发病率约1%~4%。
2.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吸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目前医疗水平,哮喘尚不能根治,但以抑制气道炎症为主的规则治疗,可达到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症状、减少发作、减少住院或急诊等目标。
第八节呼吸衰竭1.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24小时左右可呈大白肺。
3.ARDS患者的治疗原则:糖皮质激素使用:早期、短程、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越早开始使用越好。
4.慢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分析示PaO2<60mmHg,可伴或不伴PaCO2>50mmHg。
5.慢性呼吸衰竭治疗:氧疗,Ⅰ型呼衰可吸入较高浓度(35%或以上)氧气,Ⅱ型呼衰则要低浓度(25%~29%)持续给氧。
第八章循环系统疾病第一节心力衰竭1.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心肌损害或是由于持续性心脏负荷过重使心肌收缩力下降,造成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
2.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患者主要症状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和下肢浮肿。
第二节高血压病1.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
2.理想血压: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
3.降压药物种类繁多,但近年通过大规模临床验证,以下六类药物已被公认为一线首选药: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α受体阻滞剂以及新近问世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第四节冠心病1.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伴或不伴管腔内血栓形成或痉挛,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心肌缺血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2.冠心病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疾病。
已明确的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包括:①高胆固醇血症;②高血压;③吸烟;④糖尿病;⑤年龄;⑥遗传家族史;⑦肥胖等。
3.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
归纳起来,大体上可分为五种临床类型:①猝死型冠心病;②急性心肌梗死;③心绞痛;④缺血性心肌病;⑤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二节胃、十二指肠疾病1.消化性溃疡泛指胃肠道粘膜在某种情况下被胃酸/胃蛋白酶消化而造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及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含有胃粘膜的Meckel憩室内。
因为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最常见,故一般所谓的消化性溃疡,是指GU和DU。
溃疡的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不同于糜烂。
2.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主要病因。
3.上腹部疼痛是消化性溃疡主要症状,具有节律性和周期性的特点。
4.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①上消化道出血;②穿孔;③幽门梗阻;④癌变。
5.典型的周期性和节律性上腹部疼痛是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线索。
6.药物治疗:①根除Hp治疗;②抗酸分泌治疗;③保护胃黏膜治疗。
第五节肝脏疾病1.肝硬化是各种病因导致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再生以及肝脏纤维组织增生而使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和结节增生。
这种结构上的病变,最终导致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和门静脉高压症。
2.病毒性肝炎是引起肝硬化的最常见的病因,在我国70%以上的肝硬化由病毒性肝炎引起。
第八节胰腺疾病1.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性、呕吐、发热、血与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
2.胆道疾病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最主要的原因。
3.各种致病因素引发急性胰腺炎的途径虽不同,但却具有共同的发病过程,即胰腺各种消化酶被异常激活而产生胰腺自身消化。
4.急性胰腺炎多在患者暴饮暴食或大量饮酒后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