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的影像学表现
颅脑外伤的影像诊断
![颅脑外伤的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59dae80b52d380eb62946dcf.png)
弥漫性轴索损伤
• 通常与旋转有关,损伤重
五、脑外伤继发性疾病
•脑疝 •外伤后继发性脑缺氧、缺血和梗死 •外伤后继发性脑内血肿 •外伤后感染 •外伤后继发性脑干损伤 •弥漫性脑肿胀 •外伤后继发性脑血管损伤及其并发症
超急性期硬膜外血肿CT可表现为等密度灶
额部硬膜外血 肿止于冠状缝
硬膜外血肿不跨颅缝
跨越中线的急性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可跨中线和天幕,但不跨颅缝
硬膜下血肿 subdural hematoma(SDH)
• 出血积聚于硬脑膜 和蛛网膜之间的硬 脑膜下腔内。
• 为对冲伤引起皮质 桥静脉撕裂、出血, 形成血肿。由于蛛网膜无张力,血肿范围 较广,形状多呈新月形。
脊柱作用于头部致脑损伤。 • 胸部挤压伤:胸内压↑→静脉压↑→脑
损伤。 • 挥鞭样损伤:脑干损伤多。
2019/11/13
5
颅脑外伤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
• 颅脑平片:显示颅骨骨折,诊断价值有限。 • CT:目前最常用,急诊首选CT检查,显示
颅内出血及骨折最佳。 • MRI:显示骨折不如CT,亚急性和慢性期
表现不成比例。
弥漫性轴索损伤CT表现
• 部分病例首次CT扫描即见出 血;首次CT扫描阴性者,再 次扫描可显示点状出血灶, 应注重随访。
• 半球弥漫性脑水肿及脑肿胀, 胼胝体、第三脑室旁、中央 白质、脑干及小脑有点片状 出血。
• 大脑皮质、髓质交界部位出 现多发点状高密度灶,可结 合临床作出诊断。
弥漫性轴索损伤
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
• 多有昏迷,单侧瞳孔散大等,昏迷可逐 渐加深或清醒后再昏迷,严重者可脑疝。
• 腰穿可见血性脑脊液。 • 慢性者外伤史常较轻微,颅内压增高出
现较晚。 • 可伴有骨折,骨折多位于血肿对侧。 • 可合并脑挫裂伤和脑内血肿。
颅脑损伤影像学诊断
![颅脑损伤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3d5114b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c.png)
颅脑损伤影像学诊断颅脑损伤影像学诊断引言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或者内力作用后引起的脑组织损伤的临床病症。
在颅脑损伤的诊断中,影像学检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像学技术能够直观地观察脑部损伤的位置、范围及严重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CT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颅脑损伤影像学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
CT扫描通过使用X射线束在不同的角度扫描头部,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这些扫描数据转化为图象。
CT图象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清晰度,能够显示头部骨骼、脑组织、血管等结构。
在颅脑损伤的诊断中,CT扫描可用于检测颅骨骨折、脑出血、脑水肿等。
颅骨骨折颅骨骨折是颅脑损伤中常见的一种病症。
通过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颅骨骨折的位置、形态和数量。
不同类型的颅骨骨折如线性骨折、粉碎性骨折、脑沟裂伤等,都能够在CT图象中得到准确的表现。
脑出血脑出血是颅脑损伤中危(wei)险性较高的一种病症。
CT扫描可以检测出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积血、脑实质内出血等不同类型的脑出血。
在CT图象中,脑出血通常呈高密度区,通过密度的变化可以评估出血的时间和程度。
脑水肿脑水肿是颅脑损伤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CT扫描可显示脑水肿引起的颅内结构移位、脑室扩张、脑沟变浅等异常表现。
根据CT图象的特征,可以判断脑水肿的程度和类型,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MRI扫描MRI(磁共振成像)是另一种常用于颅脑损伤影像学诊断的方法。
与CT扫描相比,MRI扫描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脑部解剖信息,并且不需要使用X射线。
通过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MRI能够产生高对照度的图象,显示脑组织、脑血管、神经系统等结构。
脑損傷顯像MRI扫描在诊断脑损伤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通过MRI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脑部组织的损伤情况,如脑干、脑白质、脑室等结构的异常。
MRI图象的灰度值可提供关于脑损伤的详细信息,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结论颅脑损伤影像学诊断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颅脑损伤影像学表现
![颅脑损伤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b0f75bb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c.png)
MRI: 弥漫性脑水肿:长T1、长T2信号 弥漫性白质损伤:灶状长T1、长T2信 号,可无出血灶 对无出血的弥漫性脑损伤MRI优于CT,尤其是DWI更敏感
车祸伤后昏迷8小时;胼胝体非出血性弥漫性轴索损伤
第一章节
男性,2岁。高处坠落伤后持续性昏迷36小时。头颅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非出血性弥漫性轴索损伤
(二)硬膜下血肿 (subdural hematoma)
出血位于硬膜与蛛网膜之间,最常见
临床与病理: 多无骨折,出血多为静脉,特别是桥静 脉;由于蛛网膜无张力,故血肿范围广,多呈新月形或半月形,常合并脑挫裂伤 临床上多持续性昏迷,很少有中间清醒期,慢性或亚急性期症状出现较晚,部分老年人由于可无明确外伤史而易误诊、漏诊。
临床与病理:
临床: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 病理:早期出血(小)、脑水肿、坏 死,中晚期坏死液化、胶质增生 可分早、中、晚三期
影像学表现: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
临床:常有持续性昏迷,存活者常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影像学表现: CT: 弥漫性脑水肿: 密度减低,小于20HU 脑沟、池及脑室变窄、消失 弥漫性白质损伤(DAI): 除上述外,于脑白质和/或灰白 质交界区、胼胝体等处见散在小 出血性病灶
外伤后弥漫性脑肿胀
Normal
车祸伤后昏迷2小时 诊断: 出血性弥漫性轴索损伤
3、颅底骨折
04
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4、合并颅内脑挫裂伤、血肿
医学影像诊断学颅脑篇PPT演示课件
![医学影像诊断学颅脑篇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08e743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2.png)
影像学表现:脑软化
38
影像学表现:脑萎缩
39
影像学表现:脑积水
40
第八节 颅内感染性疾病
41
一、颅内化脓性感染
• 化脓性细菌进入脑组织引起炎性改变, 进一步导致脓肿形成,分别称为化脓性 脑炎和脑脓肿,两者是脑部感染发生和 发展的连续过程。
42
(一)脑脓肿
• 脑脓肿(brain abscees)幕上多见,颞叶居 多,占幕上脓肿的40%。常见的致病菌 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源有如下四条: ①邻近感染向颅内蔓延(占60%~70%); ②血源性感染(占25%左右);③直接 感染(占10%);④隐源性感染。
59
病理
1、脑膜 大量炎性渗出物(单核、淋巴细胞和 纤维素)粘附表现,有时还可形成小结核节。 主要累及软脑膜,以脑基底部的鞍上池明显。 2、脑实质 多发或单发的干酷样小结节,中心 有坏死。 3、脑结核瘤 常位于血运丰富的皮质内,结节 或分叶状,大小2~6cm。 4、脑积水 5、脑动脉炎 6、脑脓肿
2、化脓期和包膜形成期 平扫约50%的病例可显 示低密度的脓腔,壁厚5~6mm。有些脓腔内可 见气液平。化腔期包膜轻度强化。包膜形成期, 包膜显示完整、光滑、均匀、薄壁之特点,而 且强化明显。
3、小脓肿CT表现 ①平扫脓肿与水肿融为一体, 呈不规则低密度区。②增强扫描脓肿呈环状强 化。
45
影像学表现 :CT
5
影像学表现 :MRI
常随脑水肿、出血和脑挫裂伤的程 度而异。
6
影像学表现 :MRI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 诊断要点:①外伤史。②意识障碍重。 ③CT平扫,急性期显示脑内低密度病灶, 伴有点片状出血及明显占位征象。
• 急性脑外伤的出血部分,CT显示较MRI 为佳,对亚急性和慢性脑挫裂伤的显示, MRI常优于CT。
颅脑外伤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颅脑外伤影像学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ab926276c66137ee0619c0.png)
23
硬膜外血肿
• 颅内出血积聚于颅骨与硬膜之间 • 损伤部位多伴有骨折 • 大多是骨折导致脑膜中动脉破裂所致,少数为静脉
窦破裂引起 • 血肿范围局限,不跨越颅缝 • 典型血肿呈双凸形(梭形) • 多不伴有脑实质损伤
61
男,6岁,车祸外伤致人事不省4小时 62
SWI 63
颅脑损伤合并症和后遗症
• 脑脊液漏(鼻腔、耳道或开放创口流出,好发于颅底骨折) •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 颅神经损伤 • 外伤性癫痫 • 颅脑损伤伤后感染 • 其他合并症
64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 外伤性动静脉瘘常发生在静脉或静脉窦附近的动脉内 分离或剥离,常因颅底骨折而致。引起汇入海绵窦的 眼静脉怒张、扭曲,同侧眼球突出,海绵窦增宽。瘘 口盗血严重者可致局部脑缺血。
31
32
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
1.急性硬膜下血肿: 新月形高密度影,范围广,可 跨越颅缝,占位效应较明显。
2.亚急性硬膜下血肿:① 可为高密度、混杂密度或等 密度新月形影;②等密度血肿有时与脑皮质难于分辨, 注意脑回受推内移征象,有助于诊断。
33
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
3.慢性硬膜下血肿: ①一般呈低密度,但血肿包膜的 毛细血管可破裂发生再出血而呈混杂密度; ②形态 可为新月形,半月形甚至双凸形,后者是因液体大 量进入而使血肿张力甚高。 ③血肿包膜呈线条状 稍高密度,时间很长的慢性血肿可见包膜钙化。
34
硬膜下血肿的MR表现: 形态同CT,信号同硬膜外血肿
35
男性,51岁,外伤后头痛、呕吐1天
36
T1
颅脑损伤影像学表现课件
![颅脑损伤影像学表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26cd1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19.png)
根据损伤程度和部位,颅脑损伤 见原因
交通事故
跌落
暴力
运动损伤
车祸、撞击等事故是颅 脑损伤的主要原因。
从高处跌落导致头部着 地,引发颅脑损伤。
头部遭受打击、重物砸 伤等。
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碰 撞、摔倒等。
颅脑损伤的症状与体征
意识障碍
昏迷、嗜睡、意识模糊等 。
影像学表现为脑干实质内斑片状或弥漫 性高密度影,或脑干形态结构不清晰、
脑干周围水肿。
MRI对于脑干损伤的诊断价值较高,可 以清晰显示脑干损伤的部位和范围。
弥漫性轴索损伤影像学表现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一种特殊的颅脑损伤类型,常见于车祸、跌落等高能量损伤。
影像学表现为脑实质内散在点状、片状或弥漫性高密度影,常伴有脑室、脑池受压变窄。
CT扫描可以显示部分轴索损伤的部位和范围,但MRI更具有诊断价值,可以清晰显示轴索 损伤的部位和范围。
颅骨骨折影像学表现
颅骨骨折是颅脑损伤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影像学表现为线形或凹陷性骨折,可伴有颅内积 气或硬膜外、硬膜下血肿。
CT扫描是诊断颅骨骨折的首选方法,可以清晰显 示骨折的部位和程度。
04
其他类型颅脑损伤
如额叶损伤、颞叶损伤等,影像学表现不同,但症状和体征 各异。
弥漫性轴索损伤与其他类型颅脑损伤的鉴别诊断
弥漫性轴索损伤
CT或MRI显示脑白质多发性小出血灶,可伴有意识障碍、偏瘫等症状。
其他类型颅脑损伤
如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等,影像学表现不同,但症状和体征各异。
05
CATALOGUE
核医学检查
核医学检查是一种功能代谢显像 技术,用于评估颅脑损伤后脑组
织的血流灌注和代谢状态。
颅脑外伤的影像学诊断课件
![颅脑外伤的影像学诊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d87a1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b.png)
硬膜下血肿
病因:颅脑外伤导致硬脑膜破裂,血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 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
治疗方法:手术清除血肿,防止脑疝形成
脑内血肿
01
影像学表现:脑 内血肿在CT和 MRI上可见高密 度或高信号区
缺点:对患者有一定 辐射伤害,需要严格 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3
颅脑外伤的影像学表现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硬膜外血肿
病因:颅脑外伤导致 硬脑膜与颅骨之间的 血管破裂出血
特点:血肿边界清晰, 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影像学表现:CT扫描 可见颅骨内板与硬脑 膜之间的高密度影
颅脑外伤的影 像学诊断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颅脑外伤的概述 02. 颅脑外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03. 颅脑外伤的影像学表现 04. 颅脑外伤的影像学诊断要点
1
颅脑外伤的概述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颅脑外伤的定义
01
颅脑外伤:头部受到外 力作用导致的损伤
02
损伤类型:脑挫伤、脑 裂伤、脑内血肿等
04
损伤部位:大脑、小 脑、脑干等
06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
鉴别诊断
01
脑震荡:无明显影像学表现,主要依据临
02
脑挫伤:脑实质内出现局灶性出血、水肿
床症状和体征
和脑组织损伤
03
脑内血肿:脑实质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高
04
硬膜外血肿: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出现新
影像学特征
颅脑损伤影像学诊断
![颅脑损伤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57b27f2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a.png)
颅脑损伤影像学诊断颅脑损伤影像学诊断1-简介1-1 定义1-2 目的1-3 临床意义2-颅脑损伤影像学技术2-1 头颅X线摄影2-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2-2-1 常规CT扫描2-2-2 螺旋CT扫描2-2-3 高分辨率CT扫描2-3 核磁共振成像(MRI)2-4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2-5 磁共振波谱成像(MRS)2-6 融合影像技术3-颅脑损伤的影像学表现3-1 颅骨骨折3-1-1 开放性骨折3-1-2 闭合性骨折3-2 颅内出血3-2-1 硬膜下血肿3-2-2 硬膜外血肿3-2-3 蛛网膜下腔出血3-2-4 颅内血肿3-3 脑挫裂伤3-4 脑水肿3-5 牵张性脑损伤3-6 弥漫性轴索损伤3-7 坏死性脑损伤4-影像学鉴别诊断4-1 颅脑损伤与其他颅脑疾病的鉴别 4-2 颅脑损伤不同类型间的鉴别4-3 不同影像学技术的鉴别诊断5-影像学评估指标5-1 Glasgow昏迷评分5-2 Marshall颅脑损伤CT分级5-3 Rotterdam颅脑损伤CT分级5-4 Diffuse Axonal Injury (D) 分级6-结论附件:●头颅X线摄影样本图像●CT扫描图像●MRI图像●DTI图像●MRS图像法律名词及注释:●颅脑损伤:指因外力作用导致颅骨和/或脑组织受损的情况。
●影像学技术:包括头颅X线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方法。
●骨折:指因外力作用导致骨骼完整性受损的情况。
●出血:指血液在颅内或颅外腔隙内聚集的情况。
●脑挫裂伤:指因外力作用导致脑组织受压迫、挫伤或断裂的情况。
●脑水肿:指因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水分潴留和细胞肿胀的情况。
●坏死性脑损伤:指脑组织由于缺血或其他原因而发生坏死的损伤情况。
●鉴别诊断:通过分析不同疾病或情况下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正确的诊断。
医学影像学颅脑外伤课件
![医学影像学颅脑外伤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e1bd8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b.png)
02
头痛、头晕: 颅内压增高、
脑震荡等
06
感觉障碍:感 觉减退、感觉
异常等
03
04
呕吐:颅内压 增高、脑震荡
等
肢体运动障碍: 偏瘫、截瘫等
07
08
癫痫发作:颅 内出血、脑挫
裂伤等
生命体征变化: 血压、心率、
呼吸等变化
影像学检查方法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用于检查颅内出血、脑 01
挫伤、脑水肿等
血管造影:用于检查脑
血管病变,如动脉瘤、 03
血管畸形等
核医学检查:用于检查 05
脑代谢、脑血流等
磁共振成像(MRI):
02 用于检查脑组织损伤、
脑梗死、脑肿瘤等
04
超声检查:用于检查颅 内出血、脑积水等
影像学诊断标准
01
颅脑外伤影像 学检查方法: CT、MRI、X 线等
02
颅脑外伤影像 学诊断标准: 骨折、出血、 水肿、脑挫伤 等
03
颅脑外伤影像 学诊断注意事 项:检查时机、 检查范围、检 查方法选择等
04
颅脑外伤影像学 诊断结果分析: 与临床症状、病 史、实验室检查 等相结合,综合 分析诊断结果。
影像学诊断注意事项
影像学检查方法: CT、MRI、X线等
影像学检查时间: 受伤后24小时内进 行
影像学检查范围: 颅脑、颈部、胸部 等
演讲人
颅脑外伤的定义
颅脑外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导致颅骨、 脑组织、血管、神经等结构受损的损伤。
颅脑外伤可分为闭合性颅脑外伤和开放性颅 脑外伤。
闭合性颅脑外伤是指头皮、颅骨完整,脑组 织没有与外界相通的损伤。
开放性颅脑外伤是指头皮、颅骨破损,脑组 织与外界相通的损伤。
颅脑外伤及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颅脑外伤及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4adf512bfab069dc51220187.png)
急性硬膜下血肿占位效应(术前和术后对比)
②亚急性硬膜下血肿(4天—3周):是急 性硬膜下血肿向慢性发展的阶段,其形态和密 度呈多样性,可为新月形、半月形,高密度、 等密度、混杂密度或(个别)低密度。
③慢性硬膜下血 肿(3周以后):慢 性期第一周多为混 杂密度、等密度。 外伤1—2月中期为 双凸形混杂密度、 等密度。两个月以 后为新月形低密度。
MRI表现
梭形,边界锐利 急性期:T1W等信号;T2W
低信号。 亚急性和慢性期:T1W和
T2W均为高信号。
三、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是发生在硬脑膜与蛛网膜 之间的血肿,由于蛛网膜无张力,与硬脑 膜连接薄弱,因此硬膜下血肿范围广,形 状呈新月形或细带状。根据血肿形成的时 间和临床外伤后症状的早晚,可分为三型:
脑血管造影:左顶叶见大量异常血管影, 迂曲成团,与乙状窦相通
CT平扫:左顶叶见类圆形混杂密度影,直径2.5cm, 境界清,边缘为高密度出血影,CT值65HU,中央为管 状稍高密度影,CT值43HU,并与肿块后缘迂曲状梢高 密度影相连。肿块前缘可见少量片状水样低密度水肿影,
CT值25HU。
增强扫描:出血区未见强化,稍高 密度影显著强化,CT值达125HU。
四、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穿通支小动脉闭塞引起 的脑组织较小面积的缺血性坏死。腔隙灶直径 约5—15mm。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 好发于基底节区和丘脑。
CT和MRI表现
CT:平扫基底节区类圆形低密度灶,5— 15mm。可多发。增强扫描3天—1周呈斑片状强 化。
MRI:更敏感,呈长T1长T2信号。
CT表现:可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①直接征象:骨折线、缝分离。 ②间接征象:颅内积气、窦腔积液。
颅脑损伤的影像诊断
![颅脑损伤的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efea82de011ca300a7c3908a.png)
精选ppt课件
21
影像学表现
医学影像诊断学
精选ppt课件
22
影像学表现
医学影像诊断学精选ppLeabharlann 课件23诊断与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诊断学
诊断要点:1、外伤病史。2、CT显示颅骨 下双凸形高密度,边界非常清楚。3、MRI 显示血肿形态与CT相仿。
CT和MRI均有确诊意义。
精选ppt课件
24
(二)硬膜下血肿
精选ppt课件
19
(一)硬膜外血肿
医学影像诊断学
精选ppt课件
20
影像学表现
医学影像诊断学
X线:脑血管造影可确定硬膜外血肿的存在、 部位及大致范围。
CT:平扫血肿表现为颅骨内板下双凸形高 密度区,边界锐利,血肿范围一般不超过 颅缝,血块完全液化时血肿成为低密度。 血肿可见占位效应,
MRI:硬膜外血肿形态与CT显示相似,血 肿呈梭形,边界锐利。
MRI:弥漫性脑水肿在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
精选ppt课件
12
影像学表现
医学影像诊断学
精选ppt课件
13
影像学表现
医学影像诊断学
精选ppt课件
14
影像学表现
医学影像诊断学
精选ppt课件
15
诊断与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诊断学
根据严重的脑外伤史,同时又无颅内 血肿或不能用颅内血肿解释临床表现,提 示有弥漫性脑白质损伤。
精选ppt课件
17
头颅的被膜与腔隙
医学影像诊断学
精选ppt课件
18
(一)硬膜外血肿
医学影像诊断学
颅内出血积聚于颅骨与硬膜之间,称为硬 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约占颅脑 损伤的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 侧
硬 膜 下
大
波 浪
少
多
新 月 带 状
多
对 侧
蛛网膜下腔出血
原因: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因蛛网膜 下腔的皮层静脉破裂出血;脑室内血肿也可随脑 脊液到蛛网膜下腔。
部位,常见充填在脑沟和脑池内,以脚间窝和侧 裂池多见
CT: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密度视出血量的大小而 异。一般较低(20~60HU)且常在一周内消失 。MR效果不佳。
脑内血肿通常继发于脑挫裂伤,故多位于 皮层下白质少数外伤性血肿发生于基底节 区,但外伤如何引致深部的中央动脉破裂 的机制则有待探讨,可能与局部原有血管 病变及外伤时突然血压升高有关。
脑挫伤
外伤后脑肿胀
原因:外伤后强烈的应激反应使脑 血管调节功能紊乱,脑血管,主要 是脑毛细血管和小动脉、静脉发生 麻痹性扩张,脑血容量增加所致, 这种充血性肿胀使颅内压迅速增高 。
影像学表现 CT与MR比较,对于急性脑挫裂伤的出血灶
诊断,CT优于MR,但总的来说,诊断脑挫 裂伤MR明显优于CT,即使仅有少量脑水肿 ,MR也能发现。
CT表现
病灶呈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影,密度不均匀 ,其内混有斑片状高密度出血灶。
若无出血灶则为脑挫伤。
挫裂伤较严重者常因水肿较重致脑室受压 变形移位
② 形态可为新月形,半月形甚至双凸形 ,后者是因液体大量进入而使血肿张 力甚高引起。
③ 血肿包膜呈线条状稍高密度,增强扫 描有强化,时间很长的慢性血肿可见 包膜钙化。
硬膜外、下血肿的鉴别
范 围
边 缘
合 并 骨 折
跨 越 骨 缝
形 态
合 并 挫 裂 伤
作 用 点
硬 膜 外
小
光
多
极 少
梭 形
少
MRI:形态、范围同CT;信号 异常:急性期T1、T2为低信号; 亚急性期T1高信号,T2等、低、 高信号;慢性期T1低信号、T2 高信号。
硬膜外血肿(急性期)
诊断要点 左侧颞部颅骨内板下
均匀高密度灶。 椭圆形或双凸状梭形
影。 边界清晰、光整。 脑组织受压。
急性硬膜外血肿
诊断要点 右侧额骨内板下均匀高
无法与颅骨分辨而可能被漏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急性硬膜下血肿
1. 可为高密度、混杂密度或等密度新月 形影
2. 等密度与脑皮质难于分辨,但可以看 到脑回受推内移,虽无密度差异也可 肯定等密度血肿的存在。
3. 增强扫描,脑回稍有强化而血肿不强 化。
慢性硬膜下血肿。
① 一般呈低密度,但血肿包膜的毛细血 管可破裂发生再出血而呈混杂密度。
硬膜外血肿的影像表现
CT:形态呈双凸形、高密度、一般比较局 限、边界清楚。因为血肿的张力使局部硬 脑膜从颅骨内板剥离,而其周边的硬膜仍 紧密黏贴于颅板下。
由于硬膜外血肿多由脑膜动脉破裂,动脉 血常能达到一定容积而在急性期出现临床 症状且需要手术治疗,故亚急性期和慢性 硬膜外血肿比较少见,当只有少量出血时 (通常为板障静脉出血)则可在慢性期见 到等、低密度的双凸形血肿。
颅脑损伤的影像学表 现
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其发 生率占全身损伤的10%—15%, 仅次于四肢损伤,占第二位,而死 亡率却居首位
CT对于颅脑损伤病变可定性、定 量诊断,为首选检查方法。
CT较MR有如下优点
检查时间短,对于难于制动的烦躁病人,可以得 到相对满意的结果,也不会因检查时间过长而延 误治疗
还有一部分残留有器质性后遗症,如脑萎 缩、脑软化、脑穿通畸形、脑积水等。
临床表现:头疼、头昏 、癫痫发作,偏瘫 、失语及视力障碍,少数病人可有精神症 状。
谢谢大家
谢谢观赏!
2020/11/5
40
对于急性超急性的出血,显示较MR清晰。 许多检查与急救设施可以接近,便于危重病人的
随时观察与抢救 可对MR检查具有幽闭恐惧的患者,顺利施行检查。 费用比较便宜 还可以在CT引导下进行介入治疗,如血肿定位抽
吸等。
CT与其他检查方法比较
DR只能显示比较明显骨折、颅缝分离、颅 内积气、颅内异物等对脑组织损伤及颅内 血肿不可见。
密度灶。 椭圆形或双凸状梭形影。 边界清晰、光整。 脑组织受压。
硬膜外血肿(吸收期)
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吸收期)
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 MR表现形态同CT,信号同前
急性硬膜下血肿 1. 呈新月形高密度影,范围广。 2. 急性硬膜下血肿造成脑室压迫及中线结构
移位比硬膜外血肿更加显著。 3. 如果窗宽窗位不当,则薄层硬膜下血肿将
形成三个以上血肿 复合性脑损伤:血肿挫伤、水肿、
肿胀
同一患者常存在多种、多部位损伤,仅以一 种或两种为主而已。
硬膜外、硬膜下血肿的定义
硬膜外血肿:血液积聚于颅骨内板与硬脑 膜之间,通常是由于脑膜动脉破裂,也可 因静脉窦或颅骨的板障静脉破裂,常与颅 骨骨折并存。
硬膜下血肿: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与蛛网膜 之间,常由于桥静脉(脑的浅静脉跨越硬 膜下间隙进入静脉窦的短段)撕裂所致, 另外,蛛网膜在脑挫裂伤时易破裂,因此 脑表浅静脉出血也积聚于硬膜下腔。
腰椎穿刺:可以测定颅内压和化验脑脊液 。颅脑损伤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可以通 过腰穿释放血性脑脊液,同时又是一种重 要的治疗手段。但是同样对脑组织损伤及 血肿的定位均不可见。
颅内损伤
脑膜损伤 1. 硬膜外血肿 2. 硬膜下血肿(硬膜下水瘤) 3.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多发性复合损伤
混合性血肿:二种以上血肿 多发性血肿:同一部位或不同部位
特别注意:中线硬膜下血肿有别于蛛网膜下腔出 血。
特殊部位:小脑幕出血
蛛网膜下腔、硬膜下出血
不同窗宽和窗位显示硬膜 下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小脑幕出血
小脑幕出血及硬膜外出血
脑挫裂伤
定义:为脑挫伤和脑裂伤的合称,因二者 常同时发生,而临床与影像学又不容易将 两者截然分开,故常一并诊断为脑挫裂伤 。最常见的脑外伤之一。
影像表现
① 脑中线移位(单侧)
② 脑室受压变小、脑沟、池变窄消失
③ 灰白质界限消失。
④ 弥漫者CT表现为两侧半球广泛低密度; MRI则表现为T2略高信号改变;脑实质密 度也可以正常。
颅脑外伤后遗症
颅脑外伤后常常残留各种各样的后遗症, 统称为脑外伤后遗症。
有一部分CT、MR找不到明显的器质性脑部 病变但却有植物神经紊乱及病样症状,称 为脑外伤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