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货车发展历程一览表
中国铁路货车分类、发展历程、产量、拥有量及铁路货运统计

中国铁路货车分类、发展历程、产量、拥有量及铁路货运统计一、铁路货车产品类型、特点及发展历程根据铁路货车的用途可以将其划分为通用和专用货车两种。
其中,通用货车的货物类型都是不确定的,也没比较特殊的要求,所以这类货车在铁路货车中是比较普遍的,主要有敞车、平车、棚车、罐车、漏斗车、长大货物车和特种铁路货车等几种。
现阶段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迅速,构建了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等立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相对于其他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货车的主要优势体现在能力大、价格低廉、能耗低、全天候等,因此,对于运输大宗的货物具有显著的优势。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铁路货车经历了以仿制国外的产品为主的阶段以及以自主创新和自行研发为主的发展阶段,实现了三次比较大的升级换代,在第三次升级换代的基础上,货车的运行速度和技术性能以及载重量达到了质的飞跃。
二、铁路货车产量及拥有情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自行设计制造铁路货车,逐步研制了用途多种多样、载重和速度不断提高、技术日渐成熟的各型货车,生产能力逐步扩大,我国铁路货车产量呈现出分阶段波浪式提高的过程,2011年产量上升至最高点66928辆,此后逐年下降,2016年为近年来最低点24590辆,之后开始增长,2019年产量为60330辆,较2018年增加9791辆,同比增长19.37%。
《2021-2027年中国铁路货车产业发展动态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铁路及铁路货车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及交通工具,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货运量的需求受到极大促进,2000年中国国家铁路货车的拥有量为43.99万辆,2019年国家铁路货运车辆的拥有量较2000年增长99.4%,达到了87.71万辆。
三、铁路货物运输情况2000~2011年铁路货运总量一路攀升,“十八大”后党中央提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十九大”后提出了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方向,“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实施,环保攻坚战逐步升级,经济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铁路承担的大宗货物运输急剧下降,导致2012~2014年铁路货运量止步增长,并于2015~2016年持续下滑,2016年铁路货运量为33.32亿吨,其中国家铁路货运量为26.52亿吨。
国家铁路货车的发展史同义替代

国家铁路货车的发展史同义替代我国铁路货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实现了三次大的升级换代。
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至1957年的仿制国外产品阶段,第二阶段是从1957年至今的自行研发、自主创新阶段。
在两个阶段中,铁路货车实现了三次大的升级换代。
第一次升级:1956~1957年,新中国第一个自主设计的P13型棚车诞生和载重30t铁路货车全面停产,标志着铁路货车实现了由载重30t级向50t级的第一次升级换代开始。
这一时期,铁路货车主要采用滑动轴承、K型空气控制阀和2号车钩,车体材料为碳素结构钢或钢木混合,自重大、承载能力低。
第二次升级:1976~1978年,载重60t的C62A型敞车落成和载重50t级货车铁路货车已全面停产,标志着我国铁路货车实现了由载重50t级向60t级的第二次大的升级换代开始。
这一时期,研制了转8A型转向架,推广采用滚动轴承、103型空气控制阀和13号车钩,车体材料采用了耐候钢,铁路货车承载能力和性能得到了全面提升,铁路货车商业运营速度主要为空车70km/h、重车80km/h,列车编组一般不超过5000吨。
第三次升级:2003~2006年,C80、C70等载重80t级运煤专用敞车、70t级通用铁路货车生产,120km/h铁路货车技术全面应用,载重60t级铁路货车全面停产,标志着我国铁路货车实现了由载重60t级向70t级和80t级、运行速度由70、80km/h向120km/h的第三次大的升级换代开始。
随着第三次升级换代,铁路货车在速度、载重和技术性能上有了质的飞跃。
转K2、K4、K5、K6型等轴重21t、25t的120km/h转向架全面应用,通用铁路货车普遍采用120型空气控制阀、17型高强度车钩、Q450NQR1高强度耐候钢车体材料,大秦线专用铁路货车采用120-1型空气控制阀、16和17型高强度车钩、锻造钩尾框、不锈钢或铝合金车体材料,综合技术性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铁路仍然是客运和货运兼顾的常规铁路,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和常规铁路虽然基本形式相同,但在技术方面,包括机车和车辆、线路和轨道以及列车的编组和运行都各不相同。
因此,各国铁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修建或改造本国的铁路。
铁路运输的这些发展,成为铁路新发展时期的突出特点。
中国铁路的发展中国从1876年修建淞沪铁路以来,到1981年止的105年内,共建铁路50181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平均每年只修建铁路300余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对铁路的修建有了统筹规划,修建铁路的速度达到平均每年800余公里。
到1981年底中国大陆铁路营业里程为50181公里,其中双线铁路为8263公里,电气化铁路为1667公里。
铁路总延展里程为89580公里。
从1876年到1981年止,中国铁路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即清朝和中华民国时期、新中国时期。
清朝和中华民国时期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修建的淞沪铁路,被认为是在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
在此以前,英国商人曾在北京宣武门外建筑一条500米长的小铁路,只能供人玩赏。
1881年河北省唐山开平矿务局为了运煤而修建了从唐山至胥各庄的唐胥铁路。
这条铁路长9.7公里,后展筑至天津,称为唐津铁路。
1890年自唐山展筑至山海关,称为关内外铁路。
1887年,台湾省巡抚刘铭传主持修建从台北至基隆铁路,长28.6公里,1891年完成。
至1893年自台北展修至新竹,长78.1公里。
这是我国台湾省最早的1067毫米轨距的铁路。
俄国在建成西伯利亚铁路后,于1898年强行在中国建筑自满洲里至绥芬河的中东铁路和自哈尔滨至大连的南满铁路这两条铁路按俄国铁路标准修筑的,采用1524毫米宽轨距这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铁路日本于1905年也在中国东北建筑安东至沈阳和沈阳至新民的窄轨铁路,后又于1911年建成安东至朝鲜新义州的鸭绿江桥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后,1904年建成济南至青岛的胶济铁路。
中国铁路货车技术发展历史及成就

中国铁路货车技术发展历史及成就一、中国铁路货车技术发展历程简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铁路货车经历里两个阶段、实现了三次大的升级换代。
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至1957年的仿制国外产品阶段,第二阶段是从1957年至今的自行设计、自主创新阶段。
在这;两个阶段中,中国铁路货车实现了三次大的升级换代。
1)1956~1957年,新中国第一个自主设计的P13型棚车在齐齐哈尔和载重30吨货车在中国全面停产,标志着中国铁路货车实现了载重由30吨级向50吨级的第一次升级换代。
2)1976~1978年,载重60吨C62A型敞车在齐齐哈尔落成和载重50吨级货车在中国全面停产,标志着中国铁路货车实现了载重50吨级向60吨级的第二次升级换代。
3)2003~2006年,载重70~80吨级新型提速、重载货车研制成功和载重60吨级货车在中国全面停产,标志着中国铁路货车实现了由载重60吨级向70~80吨级、时速由70~80公里向100~120公里的第三次大的升级换代。
二、近十年取得的成就1998~2002年,引进消化了美国铁路货车交叉支撑转向架先进技术,研制开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时速120公里的转K2型转向架和P65型行包快运棚车等系列提速货车,开创了中国铁路货车的提速先河;完成了既有货车120Km/h提速改造设计和实验,揭开了中国铁路货车提速的崭新一爷。
2003~2004年引进消化了美国铝合金技术和F型车钩技术,为大秦线载重80吨级C80型铝合金、C80B型不锈钢重载货车开发和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开行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1)研制开发了载重80吨级C80型铝合金、C80B型不锈钢运煤敞车,满足了大秦线开行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的运输要求,开辟了中国铁路重载运输的新纪元,使中国铁路重载技术进一步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为大秦铁路年运量从1亿吨跃升到2~4亿吨提供了装备保障。
2)研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载重70吨级C70、C70A、C70B 型敞车、P70型棚车、X4K型集装箱平车及KM70A型底开门煤车、KM70B不锈钢煤炭漏斗车、L70型粮食漏斗车等新型货车,实现了中国铁路货车载重60吨级向70吨级、时速由70~80公里向120公里的全面升级换代。
第三章 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货车

4
一、 概述
研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载重70t级敞车、棚车、平 车、罐车和漏斗车等5大类10余种新型提速、重载铁路货车,实 现了中国铁路货车由60t级向70t级全面升级换代的历史性跨越。
C70型通用敞车
P70型通用棚车
NX70型共用平车
X4K型3X20ft集装箱车 5
一、 概述
b. 重载专用货车:轴重25t、载重80t、时速100km/h、编组重量 20000t、制动距离1400m、符合GB146.1-1983《标准轨距铁路机车 车辆限界》及翻车机要求。
18
3
2014/10/29
二、新型货车主要特点及关键技术
1. 新型铁路货车主要特点
a. 四项共性特点:
通用车由60t提高到70t,单车载重量增加10t ,提高运 能16.7%,每列车提高运能40.8%;
P70、P70H型棚车三维示意图 P70、P70H型棚车二维示意图 34
三、新型货车品种、结构和主要参数 P70
脚蹬 竹木复合层积材
导轨
中梁 小横梁 纵向梁
铁地板 下侧梁 大横梁
枕梁
端梁
35
三、新型货车品种、结构和主要参数 P70
侧板
上侧梁
门柱
侧柱
P70、P70H型棚车侧墙三维示意图
36
6
三、新型货车品种、结构和主要参数 P70
GQ70型轻油罐车
GN70型粘油罐车
70t级粮食漏斗车
KM70型煤炭漏斗车
KZ70型石碴漏斗车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2014/10/29
一、 概述
单车载重70吨、时速120公里、列车编组5000吨三大 技术指标的同步集成和客货共线、高效周转、可靠安全的 有机组合,创造了中国铁路货车提速重载并举且独具特色 的世界新记录。
货运火车和货运飞机

中国铁路货车技术发展一、铁路货车发展阶段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铁路货车经历里两个阶段、实现了三次大的升级换代。
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至1957年的仿制国外产品阶段,第二阶段是从1957年至今的自行设计、自主创新阶段。
在这两个阶段中,中国铁路货车实现了三次大的升级换代。
1)1956~1957年,新中国第一个自主设计的P13型棚车在齐齐哈尔和载重30吨货车在中国全面停产,标志着中国铁路货车实现了载重由30吨级向50吨级的第一次升级换代。
2)1976~1978年,载重60吨C62A型敞车在齐齐哈尔落成和载重50吨级货车在中国全面停产,标志着中国铁路货车实现了载重50吨级向60吨级的第二次升级换代。
3)2003~2006年,载重70~80吨级新型提速、重载货车研制成功和载重60吨级货车在中国全面停产,标志着中国铁路货车实现了由载重60吨级向70~80吨级、时速由70~80公里向100~120公里的第三次大的升级换代。
二、铁路货车技术发展过程1998~2002年,引进消化了美国铁路货车交叉支撑转向架先进技术,研制开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时速120公里的转K2型转向架和P65型行包快运棚车等系列提速货车,开创了中国铁路货车的提速先河;完成了既有货车120Km/h 提速改造设计和实验,揭开了中国铁路货车提速的崭新一页。
2003~2004年引进消化了美国铝合金技术和F型车钩技术,为大秦线载重80吨级C80型铝合金、C80B型不锈钢重载货车开发和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开行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1)研制开发了载重80吨级C80型铝合金、C80B型不锈钢运煤敞车,满足了大秦线开行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的运输要求,开辟了中国铁路重载运输的新纪元,使中国铁路重载技术进一步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为大秦铁路年运量从1亿吨跃升到2~4亿吨提供了装备保障。
C80型铝合金敞车C80B型不锈钢运煤敞车2)研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载重70吨级C70、C70A、C70B型敞车、P70型棚车、X4K型集装箱平车及KM70A型底开门煤车、KM70B不锈钢煤炭漏斗车、L70型粮食漏斗车等新型货车,实现了中国铁路货车载重60吨级向70吨级、时速由70~80公里向120公里的全面升级换代。
铁路货车的发展与关键技术

602017年7月上 第13期 总第265期1 我国铁路货车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货车的发展成为我国铁路发展的重中之重,铁路货车工业为铁路运输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为我们国家的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的铁路货车发展崛起的非常快,主要有两个阶段,三次重大飞跃:1.1 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至1957年,该时期我国铁路货车主要仿制国外产品,该时期的货车种类多,结构复杂,吨数在四十吨以下;第二阶段是从1957年至今,我国铁路货车逐渐走向自行设计的新阶段,不再依靠国外技术,而是进行自主创新,在这个阶段中我国货车发展水平不断进步,取得了巨大成就,使我国跻身于世界铁路货车一流行列。
1.2 三次飞跃第一次更新换代时期,1956年—1957年,新中国自主设计了P 13型棚车,载重30吨货车在中国全面停产,实现了我国铁路货车技术的自主化,吨数由三十吨向五十吨的升级。
我国货车转向架逐步统一,车体全钢焊接。
第二次更新换代时期,1976年—1978年,我国设计的载重60吨的C62A 型敞车在齐齐哈尔落成,载重50吨级货车在中国全面停产,实现了我国铁路货车载重吨数由50吨到60吨的升级。
此时期,我国货车转向架由滚动轴承发展为滑动轴承,承载能力和可靠性有了很大提高。
第三次更新换代时期,2003年—2006年,我国自主研制了载重70—80吨级的新型提速、重载货车,载重60吨级货车在中国全面停产,实现了我国铁路货车载重吨数由60吨到80吨的升级。
这一时期,我国铁路货车从速度、载重和性能上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实现了质的飞跃,转K2、K3、K4等得到全面应用,满足了铁路货车在速度上的高要求,车体材料采用高强度耐候钢,更加安全、质量更可靠[1]。
2 新型载重货车的关键制造技术新型载重货车在转向架、车体、关键零件、高可靠性技术、制动技术等方面均得到了质的提升,低动力转向架和轻量化车体成为新型载重货车的标配,提高了货车的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使列车的整体技术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2]。
我国铁路货运发展历史

我国铁路货运发展历史如下:
铁路信息和知识开始传入中国,大约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
在当时,一些有识之士著书介绍了铁路知识,并提出了发展铁路运输的简易。
期间,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以便把他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沿伸向内地,如1865年英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约0.5Km的展览铁路,广为宣传,但都遭到清拒绝。
中国铁路始建于1876年,迄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百余年来,中国的铁路事业经历了新旧两个根本性质不同的社会。
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这都决定了在其发展历程中必然会遭遇到两种迥然不同的命运和前途。
贯彻改革开放政策,中国铁路步入新的发展时期(1979至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开始了新的发展时期。
我国铁路货运的发展也顺应潮流步入新的时期,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迅猛的增长。
第1章 我国机车车辆发展概况

•
中国设计制造的内燃机车形成“北京”、 “东方红”和“东风”三个系列。 • 东方红型内燃机车的型号较多,有东方 红1型、东方红2型、东方红3型、东方红4 型、东方红5型、东方红6型、东方红7型、 东方红21型等。 • 东风系列是电传动内燃机车,也是中国 内燃机车的主力,保有量占国产内燃机车 总数的一半以上。“东风”是个大家族, 有东风、东风2、东风3、东风4、东风5、 东风6、东风7、东风8、东风9、东风10、 东风11等型号。
1.3 我国动车组的发展历程
1.概念 动车组就是把带动力的动力车与非动力 车按照预定的参数组合在一起,因此可以 概括的讲,动车组是自带动力的,固定编 组的,能够两端同时驾驶的,配备现代化 服务设施的旅客列车的单元。带动力的车 辆叫动车,不带动力的车辆叫拖车。动车 组技术源于地铁,是一种动力分散技术。
1.1.3 新中国成立,抢修和恢复铁路 运输生产时期(1949-1952)
1946年7月在东北地区成立了东北铁路总局 ;1949 年1月,成立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5月 又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1949年10月1日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军委铁道部改组为中央人民政 府铁道部。 1950年6月日,全路颁布和实施了统一的《铁路技术 管理规程》,从此彻底改变了旧中国铁路管理分散、各 自为政的状况。 1952年8月1日,四方铁路工厂诞生了第一台完全由中 国独立制造的“解放型”蒸汽机车。 195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为22,876公里 。
1.2 中国机车车辆发展历程
马力:一种功率单位,1马力等于每秒钟把 75公斤重的物体提高1米所作的功。
1.2.1 蒸汽机车制造
1946年,哈尔滨机务段的工人用27个昼 夜修复了一台蒸汽机车并命名为“毛泽东 号”。1952年7月,四方机车车辆工厂制造 出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定名为解放型, 代号JF。构造速度80km/h,全长(机车加 煤水车)22,634mm。
卡车发展

1956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开始,我国生产汽车的历史已近50年。在这期间,国内的研究人员在车辆的性能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郭孔辉院士在汽车操纵稳定性、轮胎力学、驾驶员行为模型及驾驶员与汽车闭环操纵系统仿真、汽车振动与载荷的统计分析等领域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为重型载货汽车产品开发中实用设计技术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在将汽车理论研究系统应用于重型载货汽车产品开发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创造性的实践,在重型载货汽车CA1170P2K1L2、CA1260P2K1T1开发中对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计算分析涉及整车动力性、经济性、转向性能、转向与悬架系统运动干涉、稳态转向特性、横坡稳定性、滑行性能等多项内容。设计阶段严格的性能控制使所设计车辆具有良好的整车性能,其质量和性能水平经试验证明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外同类车型的水平。
近几年,随着国内重型汽车生产企业与国外重型汽车生产企业技术交流合资合作的加强与发展,以及国内重型汽车生产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研发工作受到广泛重视,在操纵稳定性、舒适性、安全性、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环保年的第一波次
1960年,以济南汽车制造厂(今中国重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汽)诞生我国第一辆8t重型载货车(“黄河”牌,1963年批产)标志,我国进入重型汽车产品的初级发展阶段。到1971年及1978年,以生产6t和5t军用越野汽车为目的建设的四川汽车制造厂,陕西汽车制造厂先后介入重载汽车领域,从而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重型汽车产品的第一波次高峰期。
3. 1997至今,开始出现第三波次
在市场引导下,主要于2001年以后,涌现大量新型重型车产品。1997年,一汽推出“解放”总质量26t系列重型车。2001年,中国重汽推出斯太尔“飞龙”2000系列重型车;东风公司推出东风牌总质量24t系列重型车;东风杭州日产推出大拇指重型车;春兰推出春兰重卡。2002年,中国重汽自主推出“斯太尔王”系列重型汽车‘陕汽推出总质量38t四轴重型车、总质量32t三轴全轮驱动牵引车;北汽福田推出欧曼系列重型车。2003年,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合资(济南华沃卡车公司)推出与德国MAN公司合作生产的德龙F2000重卡下线;并新开发出SX3380自卸车和奥龙S2000系列载重车;东风柳汽推出“东风霸龙”重型卡车。2004年,中国重汽推出新一代“HOWO”系列重型车;陕汽推出6×4码头专用车和8×2、10×4系列多轴载货车;北汽福田推出欧曼10×4系列载货车;红岩推出新大康;北方奔驰推出1724L商用重卡;一汽推出奥威;东风推出天度,等等。出现了包括普通载货车、自卸车、牵引车及专用车底盘的高速发展期,进入第三波次。
中国货运史

电子商务兴起
按件收发
(检查货物、称重量方、 填写运单、计价收费)
快递公司
快递收件人员 上门取货 陆运
空运
快 递
客户拨打快递公司 收件电话
目的城市卸车、分拣、入 库,终端送货上门
17
中国货运史的发展历程——快递时期
短缺时期 一起上 配货部 专线 广域化 快递 网络快运 快 递
实现了小件货物的快速准时运输!
经过人民日报、中国交通报组织的吴敏现 象讨论,大家认识到配货信息服务减少了空驶 浪费,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由此,配货信 息服务得到了合法身份,配货信息服务在全国 各地迅速铺开,无数个配货部的聚集效应,形 成了各地不同规模的货运市场。
吴敏 现象
8
中国货运史的发展历程——配货部时期
短缺时期
时 间
1988-1993
下周有车吗?
没有,车都还没回!
返回载货?
投机倒把,NO!
货损货差谁负责?
货主!
运力
短缺
回程
空载
服务
欠缺
5
中国货运史的发展历程——一起上时期
短缺时期
时 间
1983-1987
一起上
大环境
配货部
专线
载 体
广域化
快递
方 式
整车运输
网络快运
计 价
元/公里、元/吨公里
国家放开公路货运市场准入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体户
一起上
大环境
配货部
专线
载 体
广域化
快递
方 式
整车运输
网络快运
计 价
元/公里、元/吨公里
“吴敏现象”大讨论,返程载货盛行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体户
中国铁路货车发展历程

中国铁路货车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铁路运行的均是外国车辆,没有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货车,这些货车有500多种4万多辆,它们的装载吨位很小,绝大多数为30t级,少量为20t级和40t 级。
车型种类庞杂,运行性能差,技术指标落后,安全性差,零部件千差万别,检修不方便。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铁路货车得到了长足发展,在7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实现了由解放初的仿制国外产品,发展到现在自主创新,世界铁路货车技术领先阶段。
如图1-22所示。
自主创新,技术领先阶段能力提升阶段独立设计制造阶段仿制阶段图1-22我国铁路货车发展历程1.仿制阶段(1949年―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制造货车,首先仿制了载重30t的C1型敞车,该车为底架承载钢木混合铆接结构,1956年改为焊接。
仿制的车辆结构虽然不十分先进,但我国开始了自己制造货车的历史。
1952年,为提高车辆的载重吨位,在C1型敞车的基础上设计了载重50t的C50型敞车,它是底架承载式钢架木墙混合结构,1953年试制并投产至1976年,共生产了约35000辆,是当时敞车中的主型车。
1951年―1953年,设计制造了载重30t的P1和P3型棚车,P1型棚车车体是钢骨架外包钢皮内衬木板结构,P3型棚车车体是钢骨桁架式木墙板结构。
1952年,为提高车辆载重,在P1型棚车的基础上设计了P50型棚车,该车为全钢结构内衬木板,设计初期采用全铆接结构,后期随着焊接工艺的发展,逐步改为底架焊接、上部铆接的结构,后全部采用焊接结构。
1949年,仿制日本产品生产了载重25t的G3型轻油罐车,1953年设计了载重50t的G50型轻油罐车。
1949年―1953年,主要生产N1型平车,后期生产了载重40t的N4型平车和一小批载重50t的N5型平车。
1955年生产了一批改进后的N6型平车,定型为N60型平车。
1956年设计了载重60t的N12型平车,底架分为焊接与铆接两种结构。
中国铁路货车发展及关键技术

线路等级为II级线路
线路等级为I级线路
管理标准
测试项目
主要测试了货物列车对钢轨、轨 主要测试了动车组与旅客列车和 主要测试了动车组、提速货物列 主要测试了70t级货车对钢轨、轨
枕、道岔、路基和桥涵等线桥设 提速货车交会时的会车压力波、 车对钢轨、轨枕、道岔、路基、 枕、道岔、路基和桥涵等的动力
备的动力作用,并对既有线货物 货车装载加固方案的交会安全性 桥涵等线桥设备的动力作用,同 作用,并对既有线能否满足70t级
中国铁路货车发展及关键技术
提 纲1
2
铁路货车基本情况 铁路货车主要技术与实践
3 铁路货车新技术与发展
1 第一 部分
主要内容
1 既有货车情况 2 货车造修生产力布局
1 铁路货车基本情况
1.1 既有货车情况
1.1.1 保有量分布
总保有量 国铁车
企业自备车
86.5万辆 70.8万辆 15.7万辆
企业自备 车18%
2 铁路货车主要技术与实践
2.4
轮轴技术与实践
2.4.1 发展现状
一个平 台
三个阶 段
轮轴技术 发展
四个体 系
2 铁路货车主要技术与实践
2.4
轮轴技术与实践
2.4.2 轮轴技术发展历程——车轴
滑动轴承的B型、 C型、D型和E型车 轴,轴身为变截面 纺锤形;材质为碳 素结构钢。
确定为正式标准TB450-83 《车辆用车轴型式尺寸》, 车轴的轴身均为等截面的平 直形;材质为专用优质碳素 结构钢即40钢。
增加了RE2A型、型 车轴,车轴材质为 LZ40和LZ50钢。
1963
1979
1983
1999
2002
新中国铁路62年发展历程

新中国铁路62年发展历程从第一条营运铁路——1876年通车的上海吴淞铁路算起,中国铁路迄今已有135年的历史了;如果从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1909年通车的京张铁路算起,也有102年的历史了。
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62年时间里。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只有2.18万公里铁路,其中能够维持通车的仅有1.1万公里。
1950年中国首先决定填补西部地区的铁路空白,开始建设成渝线(成都到重庆)和天兰线(甘肃天水到兰州),以及兰新线(甘肃兰州到新疆乌鲁木齐),这标志着新中国铁路建设的开始。
1952年成渝铁路建成,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条铁路。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内,先后建成的新干线有:成都至重庆、天水至兰州、来宾至凭祥、宝鸡至成都等铁路。
1958—1962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期内,先后建成的新干线有:包头至兰州、北京至承德、兰州至西宁等铁路。
1970年7月成都至昆明铁路建成,这是中国铁路网中的重要干线,改善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状况。
1983年京秦铁路通车,这是中国新建的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
1992年大秦铁路全线贯通,大秦铁路是中国第一条重载列车线路,第一条实现微机化调度集中系统线路;第一条采用全线光纤通信系统的线路,科技含量达到了国际水平。
1994年广深铁路建成,这是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
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5月在香港和纽约上市,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在境外上市的铁路。
1996年9月京九铁路开通,京九铁路不仅直接和间接地降低了沿线地区农业生产成本,也为沿线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提供了极大便利,使贫困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得以实现,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3年10月12日秦沈客运专线开通运营,它是中国第一条快速客运专线,设计时速达到或超过200Km/h,成为中国高速铁路的技术和装备试验基地。
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建成通车。
重载铁路的发展历史及重大意义

重载铁路的发展历史及重大意义铁路重载运输能够广泛应用于大宗货物的运送,具备高效率、低成本的巨大优势,因此,重载运输也成为了我国铁路运输规模经济和集约化经营的典范。
铁路重载运输组织方式成熟,运输能力提高,且成本较低,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对于一些资源丰富,需要运送大量大宗货物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铁路重载运输发展迅速,是未来铁路货运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铁路发展的必然趋势。
1.铁路重载运输的概述1.1铁路重载运输的含义铁路重载运输指的是运载大宗散货的总重大、轴重大的列车、货车行驶或行车密度和运量特大的铁路。
重载铁路较其他运输方式更为高效,重载列车的运行管理、轨道适应性以及大宗货物的装卸是目前铁路重载运输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
1.2重载列车的组织形式重载列车的组织形式主要分为三种:单元式、合并式、整列式。
单元式重载列车指的是将大功率机车双机或多机与一定编成辆数的同类专用货车绑定形成一个运输“单元”,并将其作为运营计费的单位。
大秦铁路是单元式重载列车应用的典型代表,单元式重载列车既固定了机车车辆编组,又固定了铁路运行的线路与始发站,是一种运送单一品种货物的列车,单元式列车间不需要改编作业,只要在装卸站间往返循环运行即可。
合并式重载列车指的是将至少两列的同方向运行的普通货物列车首尾相连,组合在一起的列车,本务机车由最前方的货物列车的机车担任,在列车运行到某一技术站或终点站后,合并式列车便分解成普通货物列车,而后作为普通货物列车服务[2]。
整列式重载列车指的是由挂于列车头部的大功率单机或双机牵引的列车,能够牵引重量达到5000t及其以上的列车,采用的作业组织方法与普通货物列车相同。
2.我国铁路重载运输发展历程2.1改造旧线、开行组合式重载列车模式阶段改造旧线、开行组合式重载列车模式阶段起始于1985年,我国借鉴前苏联的经验,在丰沙大线(丰台―――沙城―――大同)和京秦线(丰台―――秦皇岛)进行改造,作为试点,将同方向运行的两列普通货物列车连接在一起,机车分别挂于车列头部和中部,开行组合式重载列车[2]。
重载70T级通用货车(C70)的发展历程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重载70T级通用货车(C70)的发展历程姓名:专业:机车车辆工作单位:职务:电话:准考证号: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重载70T级通用货车(C70)的发展历程一、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根据我过铁路货车的发展需要,以及发展方向。
将来需要的是重载货车将登上历史舞台,借此机会我所研究的论文内容是关于我国铁路货车重载70t级货车的新型零部件的介绍。
本篇论文,着重介绍了现行货车及新型零部件的发展历程及用途、主要结构和特点、技术参数及要求、与60 t 级货车的对比、使用与维护以及70t货车段修技术条件(暂行)等内容,以及转K6型转向架、17号车钩、MT-2型缓冲器、的介绍。
二、基本要求1、选题符合教学要求。
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解决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三、重点研究的问题70t级铁路通用货车所用的新型零部件。
四、主要技术指标《70t级铁路货车及新型零部件》《车辆工程》五、进度计划开题报告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铁道车辆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提高非常快,铁路作为我国铁路的主要运输方式,存在其三大特点“高度集中、大动脉、半军事化”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也就更加严格的要求铁路运输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对于货车来说就需要重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货车的运输能力。
由于运输的要求不同,所以货物车辆有平车、敞车、棚车、罐车、自翻车、漏斗车、冷藏车、家畜车等,品种、类型繁多,现于对国家铁道部提出货物列车重载研发大吨位货物列车,所以对于各型车车上的零部件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研发车辆新型零部件的重要意义,一方面使列车载重提高已经发展到了70t级,另一方面提高了零件的使用寿命,这样大大地减少了成本。
新型零部件的装车使用使铁路货车的寿命大大提高,如转K6型转向架适用于标准轨距,轴重25t,最高商业运营速度120km/h的各型铁路提速,重载货车MT-2型缓充器具有大容量,低阻抗及性能可靠等特点,17型车钩具有连挂间隙小、结构强度高、联锁性能好及垂向防脱性能高等优点。
5T、动车组、货车技术发展过程_带图

【闸瓦】:Brake shoe【转向架】:Bogie;TRUCK【弹簧】:Spring【货车】:Freight car;Wagon【平车】:Flat car【敞车】:Gondola car;Open car;OPEN GOODS W AGON【棚车】:Box car;COVERED GOODS W AGON【罐车】:Tank car【保温车】:Refrigerator car;Refrigerated car【自翻车】:Automatic dumping car【长大货物车】:OVERSIZE COMMODITY CAR制动管:brake pipe【制动系统】:BRAKE SYSTEM【制动软管】:HOSE【列车分离】:TRAIN SEPARATION【基础制动装置】:FOUNDATION BRAKE RIGGING【车钩缓冲装置】:Coupler buffer device;COUPLER AND DRAFT GEAR检车员:train examiner【截断塞门】:CUT-OUT COCK【折角塞门】:Angle cock铁路车辆安全防范、预警系统-“5T”系统:TPDS(Truck Performance Detection System)货车运行状态地面安全监测系统THDS (Trace Hotbox Detection System)红外轴温探测系统TADS(Trackside Acoustic Detection System)货车滚动轴承早期故障轨边声学诊断系统TFDS(Trouble of moving Freightcar Detection System)货车运行故障动态检测系统TCDS (Train Coach Running Safety Diagnosis System )客车运行安全监控系统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THDS)是发现车辆热轴、防止热切轴的安全保障设施,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设备。
中国铁路60年 机车车辆

要.田心工厂(现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 司)在湘潭电机厂等单位的协助下,以 国外电力机车为基础试制国产电力机 车。1 958年1 2月28日.第一台电力机车 试制成功.并定型为6Y,型机车。由于引 燃管整流器、牵引电机、调压开关等关 键部可靠性较差.1 959年起,工厂对机 车进行了深入研究,用大功率半导体硅 整流器代替了引燃管。前7台试制机车均 未投入正式运用。
为了满足我国铁路货运量不断增长 的需求.大连厂从1 954年开始研制1— 5—1轴式大功率干线货运蒸汽机车。 1 956年9月1 8日,我国第一台自行开发 的大功率干线货运机车在大连厂试制成 功。新型机车命名为”和平型”,代号
”Hr。1 966年曾更名为”反帝型”, 代号”FD”。1 9 7 1年定名为”前进 型”.代号”QJ”。经过1964年的技术 改造后,前进型机车开始大批量生产。 前进型机车共制造了4600余台,总产量 占到了国产蒸汽机车的半壁江山.也成 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蒸汽机车种类。
统,由两节相同的4轴机车重联组成, 最高运行时速1 20公里。机车总功率为 9600千瓦,再生制动。HX。,型机车用于 大秦铁路重载列车牵引。
Hx。:型机车由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 任公司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联合设计制 造,消化吸收了阿尔斯通公司PRIMA系 列电力机车设计与制造技术。HX。:型机 车具有三相交流传动牵引系统.由两节 相同的4轴机车重联组成,最高运行时速 120公里。机车总功率为10000千瓦,再 生制动。HX。:型机车现用于大秦铁路重 载列车牵引。
汽机车的逐渐退役.中国铁路开始走向 内燃和电力时代。
二.内燃机车 1 949年前,我国东北地区曾出现过
内燃牵引。大连厂于1 930~1 937年间曾 制造过多种内燃动车和机车。但1 945年 日军投降前夕,把全部图纸烧毁,使工 厂的机车设计制造能力损失殆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铁路货车发展历程
发展时期时间轴重、载重变化基本情况及代表车型引进期1949年以前载重30t,轴重在10t以下。
当时我国铁路货车大部分为国外产品,车型繁杂。
仿制期1949-1957年载重30-40t,轴重11-11.5t。
铁道部组织铁路货车工厂在进口货车的基础上仿制了一批通用铁路货车。
代表车型有C1,P1,P3,N1,G3,G4。
自主创新期1956-1975年载重50t,轴重17.5-18.5t。
新中国第一辆自主设计的载重50t的P13型棚车诞生和载重30t铁路货车在我国全面停
产,标志着我国铁路货车实现了第一次大的升级换代。
代表车型有C50,P50,N5,G50,
G12等车型。
1976-2002年载重60t,轴重20-21t。
载重60吨C62型敞车的投产和载重50吨级货车的全面停产,标志着我国铁路货车实现
了的第二次大的升级换代。
代表车型有载重60t的C64,P62,P63,P64,N17,G70等车型。
2003-2005年载重70-80t,轴重23-25t。
载重70-80t级新型提速、重载货车研制成功和载重60吨级货车在我国全面停产,标志
着我国铁路货车实现了第三次大的升级换代。
代表车型有C70,C80。
快速发展期2006年以来载重80t,轴重27t。
经过多年的创新与实践,我国铁路货车实现了提速、重载两大跨越,未来的发展方向定位于高速、重载、多样化,中国铁路货车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代表车型有C80E,NX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