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4成岩作用
储层成岩作用_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
滞流型
无动力来源和 流体流动,为正常
压力平衡状态
能量流为主, 伴随着物质流
无水循环 无机酸为主 成岩反应慢
温度、pH、Eh 及离子浓度
二、主要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的基本要素决定了可能发生的各种成岩作用。 流体性质与矿物成分决定矿物是溶解还是沉淀。可以说, 成岩过程是孔隙的形成与消亡的交替过程。因此,依据成 岩作用对孔隙影响,可将其分为两大类:
系统与外界只存在 周期性的流体交换, 异常高压形成幕式
交换
物质流为主, 伴随着能量流
封闭性水循环 有机酸为主 选择性反应
压力、温度及 有机质丰度
物质流为主, 伴随着能量流
开启性水循环 大气水为主 选择性反应
pH、Eh及 离子浓度
能量流为主, 伴随着物质流
半封闭性水循环 有机酸为主, 成岩反应活跃
超压力带 与有机质丰度
③影响孔隙流体和岩石的反应方向:因为化学反应的平 衡常数受温度控制,温度的变化势必引起反应的变化。在 一种温度下,一定的成岩反应可以形成次生孔隙,在另一 种温度下可能形成自生矿物而堵塞孔隙。
④古地温控制下有机质成岩演化序列:有机酸对矿物颗 粒的溶解是形成次生孔隙重要途径之一。有机质随温度的 变化衍生出不同的化学成分,而不同化学成分的有机酸对 矿物的溶解则明显不同。
压力关系示意图
(四)流体
储层中所见到的自生矿物的沉淀与溶解作用是沉积盆地 内大量溶解物质所造成。成岩期间储层中存在着不同成分 的孔隙流体,这种流体是重新分配矿物的动力学条件。因 此,其化学成分和活动程度对成岩作用起着很重要的控制 作用。具体来说,孔隙流体一般包括孔隙水、油和气,孔 隙水的影响最突出。
第二节 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
一、成岩作用的基本要素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
(二)储层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储集岩的岩石类型 (1)主要岩石类型:碎屑岩类和碳酸盐岩类 (2)其他岩类:火山碎屑岩、岩浆岩、变质岩、泥岩和硅质 岩类等。 2、储集岩的岩石学特征 储集岩的基本性质,包括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3、储集岩的主要含油物性 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含油)饱和度等,是岩石储 集性能的重要控制因素。 4、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特征 研究很重要。成岩作用在孔隙演化过程中对孔隙的保存、 发育或破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储集岩的微观特征 研究储层的孔隙、喉道类型以及孔喉的配置关系。 6、储集岩体的形态、分布及连续性 研究不同成因储层岩石的体形态、分布、规模及连续性等。 7、储层形成条件 研究储层形成的区域地质及大地构造背景,构造作用,储 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及沉积介质特征,岩性、物源、古气候的影 响,其他岩石储层的形成条件及岩相特征与分布等等。
4、在分级储层评价中,通过研究探明地质储量和预测可采储 量,建立储层模型以及进行油藏描述等。 5、是一门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性学科,涉及沉积岩石学、 岩石学、古生物和古生态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有机 地球化学、油层物理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地层学、矿场地球 物理学、岩石力学、流体力学、钻井工程和采油工程等学科。 需要多学科的协同配合,又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
用实践(研究实例)
储层地质学——绪论
一、储层及储层地质学的概念 (一)储集岩与储层的概念 1、储集岩 具有孔隙空间并能储渗流体的岩石。
2、储层
简单地,能够储存和产出流体的那一部分岩层组或层段。 详细地,在地质历史的演化进程中,通过沉积物的沉积和 成岩作用,或是由岩浆侵入和喷出作用或变质作用及其后期次 生变化,又经历了构造地质的综合作用最终形成的一部分岩体, 它不仅具有储集流体的空间,而且还具有可使流体渗滤的能力。
中国石油大学 储层地质学
的研究方法和描述技术以及储层评价和预测的综合性地质科学。
2有效孔隙度:岩石中能够储集和渗滤流体的连通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3有效渗透率:是指在多相流体从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
4储层孔隙结构: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吼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以及其连通关系。
5储层非均质性:油气储层在沉积、成岩以及后期构造作用的综合影响下,储层的空间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的不均匀变化。
6层内非均质性:指一个单砂层规模内垂向上的储层性质变化。
7平面非均质性:指一个储层砂体的几何形态、规模、连续性,以及砂体内孔隙度、渗透率的平面变化所引起的非均质性。
8层间非均质性:指一套砂泥岩间互的含油层系中的层间差异。
9储层概念模型:是指把所描述油藏的各种地质特征,特别是储层,典型化、概念化,抽象成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模型。
10静态模型也称实体模型,是把一个具体研究对象(一个油田、一个开发区块或一套层系)的储层,依据资料控制点实测的数据将其储层表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和分布如实的描述出来而建立的地质模型.11预测模型:不仅忠实于资料控制点的实测数据,而且追求控制点间的内插与外推值具有相当的精度,并遵循地质和统计规律,即对无资料点有一定得预测能力。
12储层敏感性:储层对与各种类型地层损害的敏感性程度。
13速敏性:是指因流体流动速度变化引起地层微粒运移堵塞喉道,导致渗流率下降的现象。
14水敏性:粘土矿物遇水发生膨胀现象。
15酸敏性:酸液进入储层后与储层中的酸敏性矿物或原油作用,或产生凝胶、沉淀或释放颗粒导致渗流率下降的现象。
16原生孔隙:是指在岩石沉积或成岩过程中形成的孔隙。
17次生孔隙:在岩石形成以后,由溶解、交代、重结晶、白云石化以及构造运动等作用下形成的孔、洞、缝。
18原始油层压力:在未开采以前油层所具有的压力。
括火山碎屑岩,岩浆岩变质岩,泥岩,硅质岩类等。
2储集岩的基本特征:包括成分、结构、构造。
3 储集岩的主要含油物性,包括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是岩石储集性能的重要控制因素。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 第4章储层孔隙结构新进展
51
52
二、毛管压力曲线常规定量分析
(四)孔隙-喉道分选性
75% 总饱和度下的压力 PTS 25% 总饱和度下的压力
(五)储层级别(Reservoir grade)
18
二、次生孔隙(secondary porosity)
2、破裂孔隙-裂缝(fracture)
19
二、次生孔隙(secondary porosity)
2、破裂孔隙-裂缝(fracture)
20
二、次生孔隙 (secondary porosity)
3、晶间孔隙 ---重结晶作用晶间孔为主
21
二、次生孔隙(secondary porosity)
2 碳酸盐岩基块的喉道类型:管状喉道 孔隙缩颈喉道 片状喉道
五、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
1 孔隙空间由孔隙及相当孤立的近乎狭窄的连通喉道组成。 2 孔隙空间的缩小部分为连通喉道,喉道变宽即成孔隙。 3 孔隙由细粒孔隙性连通带所连通,镜下可见连通支脉。 4 孔隙系统在白云岩的主体或胶结物的颗粒之间发育,孔隙大 部分反映了颗粒外形。 5 孔隙主要由裂缝沟通。 6 由两种以上基本孔隙结构构成。
孔喉分选性则是指孔喉大小分 布的均一程度
50
第四节
压汞数据的孔隙结构参数研究进展
二、毛管压力曲线常规定量分析
(一)排驱压力(displacement pressure) Wardlaw和Taylor(1976) :取饱和度为20%时对应的压力为排驱压力。
Schowalter(1979):把汞饱和度在10%的压力定义为排驱压力。 在毛管压力曲线上, 沿着曲线的平坦部分作切线与纵轴相交的压力 值就是排驱压力(Pd)。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岩浆岩变质岩泥岩储层
(4)我国有关的含油气盆地中火山岩、侵入岩储集岩的岩石 类型及分布时代。
(三)火山岩相 是火山活动方式和火山活动环境以及在这种方式和环境下
形成的火山岩岩石类型的总和。 1、火山岩相的平面分布
(二)火山岩储层岩石类型及岩石学特征
1、国外常见的主要火山岩储集岩石类型
(1)主要熔岩类储集岩有:玄武岩、橄榄玄武岩、钛辉玄武 岩、安山质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斜长流纹岩和 粗面岩等。
(2)主要火山碎屑岩储层有:火山集块岩、安山集块岩、火 山角砾岩、安山玄武质火山角砾岩、斜长流纹角砾岩、安山角 砾岩、凝灰岩、流纹—英安凝灰岩、玄武质凝灰岩、沉凝灰岩 等。
形成各种具有不同成分、结构和构造的熔岩。 (5)隐爆角砾岩相
常发育角砾间孔隙、气泡型晶间、微晶间孔隙,以及裂 隙。 (6)喷发—沉积相
由火山碎屑与正常沉积物质混积组成。 实例:二连盆地阿北构造:
2、熔岩相的垂向分带性 例如:董冬1987年建立的潍北凹陷“五相单元序列”模式:
(四)火山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及孔隙组合类型 孔隙类型复杂。按形态及成因可为为孔隙和裂隙两大类。
五 泥岩储层 (一)概述 1、尚不多见,如松辽、玉 门、青海等油田 2、泥岩的孔隙类型主要是 粘土矿物间的微孔隙。 3、油气必须通过泥岩裂缝 渗流才能成为产层。 (二)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泥 岩裂缝性储层 1、储层的基本特征 以泥岩为主,低孔低渗特征。
2、泥岩裂缝的产状及成因 (1)泥岩裂缝的产状
纵向裂缝、层间裂缝、鸡笼状裂缝、剪切缝、微裂缝。 (2)泥岩裂缝的成因
矿物晶体间的孔隙。 (2)矿物解理缝
5第五章 储层成岩作用PPT课件
孔
②阴极发光鉴定-研究矿物世代关系,识别自生隙的矿物,判别
识
其成因和来源等。
别
标
志
(
据 吕 正 谋
)
26
③扫描电镜及能谱测量 a.粘土矿物及产状,结晶程度, 转化情况; b.自生矿物发育状况等等; c. 应用能谱测量对矿物进行元 素定量分析。
④ 包裹体测量-选部分石英加大边或碳酸盐胶结物做包 裹体测量,包括均一化温度、压力、盐度、密度、PH、Eh 及烃类性质等。
16
借助于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可以将石英 加大边划分为四个级别∶
I 级加大 少量石英具窄的加大边或自形晶面 II 级加大 大部分石英和部分长石具次生加大,
自形晶面发育,有时可见石英小晶体
III级加大 几乎所有石英和长石具次生加大,且 加大边较宽,多呈镶嵌状
IV 级加大 颗粒之间具缝合接触,自形晶面基本 消失
● 主要目的 揭示储集层的成岩作用类型和特征、成岩强
度、成岩序列、成岩阶段等,了解岩石孔隙及孔隙 结构的变化,通过成岩史了解孔隙演化史。 ● 研究方法
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 微镜、X衍射、稳定同位素、电子探针、包裹体等。
3
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4
一、 碎屑岩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
1. 机械压实作用 2. 化学压实作用 3. 胶结作用 4. 交代作用 5. 溶解作用 6. 自生矿物的形成
在不同的成岩阶段,由于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影响 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孔隙发育带。
成岩阶段
早成岩
成岩期
A
B
接触类型
点状
原生孔 孔隙类型 发育
原生孔 及少量 次生孔
A 点线状 次生孔 发育
浅析成岩作用对页岩储层的影响
浅析成岩作用对页岩储层的影响【摘要】页岩储层是一种特殊的储层类型,具有低孔隙度和低渗透性的特点。
成岩作用是指岩石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环境下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
成岩作用对页岩储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孔隙结构、渗透性、孔隙流体储量、岩矿组成和地层稳定性方面。
通过浅析成岩作用在页岩储层中的作用,可以发现其在储层形成与演化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成岩作用在页岩储层中的具体机制,并应用于页岩储层的勘探与开发中。
成岩作用对页岩储层具有重要的影响,增强了对页岩储层的认识与理解,为页岩气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页岩储层、成岩作用、孔隙结构、渗透性、孔隙流体储量、岩矿组成、地层稳定性、整体影响、进一步应用、重要性。
1. 引言1.1 页岩储层的特点页岩储层是一种特殊的沉积岩储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页岩是一种致密、坚硬、不透水的岩石,其孔隙度很低,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度一般在1-5%之间,孔隙分布不均匀,孔隙相互连接性较差,这使得页岩储层的渗透性非常低。
页岩中富含有机质,是富有机质的岩石类型之一,有机质的丰富度与烃类气体的生成密切相关,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对象。
页岩储层具有较强的地层稳定性,由于页岩的致密性和坚硬性,使得其在地层深部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和抗压强度,这对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页岩储层具有孔隙度低、富含有机质、地层稳定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页岩储层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挑战性。
深入研究页岩储层的特点及其形成机理对于有效开发页岩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2 成岩作用的定义成岩作用是指岩石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经历的一系列变质、变质、水力、化学和物理过程的总和。
这些作用在岩石的内部或外部发生,可以改变岩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结构,从而影响岩石的孔隙结构、渗透性、岩矿组成和地层稳定性。
成岩作用包括岩石的压实作用、溶解作用、胀大作用、结晶作用等多种过程。
在页岩储层中,各种成岩作用对岩石的影响综合作用,会直接影响页岩储层的储层特性和开发效果。
沉积学-成岩作用
此外,在阴极发光显微镜下,可以了解石英颗粒的压碎 和愈合作用。常见一些石英颗粒有裂隙或压碎为若干块,
后又被硅质胶结起来,在偏光下很难发现这些裂隙,有时
甚至误认为多晶石英,在阴极发光下这些压碎及愈合现象
很清楚。压碎是在静岩压力超过颗粒的抗压强度而发生,
愈合作用发生在压碎各部分未发生相对位移时,愈合后它 们光性保持一致,仍为单晶石英,如破碎各部分彼此间有 位移、扭动,造成光性不一致,愈合后就成为多晶石英。
沉积后作用(或广义的成岩作用)
指沉积物在沉积后到变质作用之前,这一阶段所发生的 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变化。
包括:同生作用、成岩作用、后生作用以及表生作用。
同生作用
沉积物沉积后仍与沉积介质保持着联系,沉积物表层 与底层水之间所发生的一系列作用和反应。
成岩作用 指松散的沉积物脱离沉积环境而成为岩石所发生的一切 变化。
扫描电镜下 集合体形态 书页状、 蠕虫状、手风 琴状
高岭石
Al4 [Si4O20] (OH)8
假六方 板片状
蒙脱石
(1/2Ca,Na)0.7 (Al,Me,Fe)4 Na-12.99 [ ( Si , Al ) Ca-11.50 8O20]nH2O K1-1.5,Al4 [Si7-6.5,Al1-1.5 O20) (OH)4 [Me,Al,Fe]12 [(Si,Al)8O20] (OH)16 10
1、影响矿物发光的因素
(1)发光性与激活剂和猝灭剂的含量有关。 激活剂是指能引起矿物发光的元素,如锰、钛及其它稀 土元素。不含激活剂,矿物也就不发光,如自生矿物。
猝灭剂是阻止矿物发光的元素,如铁、钴,镍均为猝灭 剂,含一定量猝灭剂矿物就不发光(消光),如有的白云 石。
(2)发光颜色与含激活剂及其化合价有关。如含Ti4+ 的长石发兰光,Fe3+的长石发红色光,不同的微量元素具 有不同的发光颜色。 (3)发光强度与激活剂及猝灭剂的相对含量有关。激 活剂所占比例愈大,发光强度愈大。
油气储层成岩作用及定量评价技术
成岩作用的概念很早在国外就已经被提出,但是并未受到重视,近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
成岩作用演化具有多期阶段性,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物化性质和演化模式,造成成岩作用研究的难点,之前的研究大都是基于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的定性描述,对成岩作用和成岩相的定量研究及其和优质储层展布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很少。
1 储层成岩作用类型1.1 机械压实作用机械压实作用是一种埋藏成岩作用,主要是物理变化,指沉积物埋藏后,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在压力作用下,岩层中碎屑颗粒或者矿物颗粒之间的水分排出,导致颗粒排列变得紧密。
1.2 胶结作用胶结作用指胶结物或者矿物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来,将疏松的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一种成岩作用。
主要分为碳酸盐岩胶结作用、硅质胶结作用、和粘土矿物胶结。
1.3 交代作用交代作用的实质是一种同时并进的溶解和沉淀作用,是一种在保持被交代矿物晶形或集合体形态的矿物的情况下,一种矿物代替另一种矿物的转化作用。
矿物交代过程中既可以交代原生矿物的部分,也可以完全替代原生矿物颗粒;晚期交代作用还会交代早期形成的交代产物。
1.4 溶解作用溶解作用主要是使已有的矿物完全或部分地溶解,主要发生在长石颗粒内、岩屑颗粒中易溶组分内和碳酸盐胶结物内。
在东营凹陷ES4s湖泊碳酸盐岩心中观察到很多种溶解(溶蚀)现象。
2 成岩作用的影响成岩作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可以分为建设性影响和破坏性影响,其中有机酸导致的溶蚀、溶解作用产生了大量次生孔隙,改善储层物性。
部分粘土矿物转换也会增加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孔隙度和渗透率明显增加。
而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则会破坏储层质量,降低储层孔隙度和渗透性。
3 成岩作用定量评价技术3.1 成岩作用数值模拟目前国内成岩作用的数值模拟主要有两种,一是作用模拟,二是效应模拟。
第一种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不同类的成岩作用,例如石英次生加大、机械压实、绿泥石环边胶结等,与油气储层质量评价的联系较弱。
第二种效应模拟研究的重点是各种成岩作用造成的综合影响,而不是单因素成岩作用的机理,目前这种模拟方法应用较广泛,可以模拟成岩演化过程中温度、压力、成分、时间的变化,从而定量刻画储层成岩阶段。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3储层的主要物理性质
角砾孔隙:角砾灰岩发育原生沉积的砾间孔隙。
潜穴孔隙:生物掘穴形成的孔隙。 钻孔孔隙:
(三)喉道类型
1、颗粒碳酸盐岩储集岩的喉道类型 与砂岩储集岩的类似。 2、基块中的喉道类型 (1)管状喉道
孔隙间由细而长的管状喉道相连,其断面近于圆形。
(2)孔隙内缩小部分组成喉道 孔喉分界不明显。 (3)片状喉道 白云岩中的晶间孔隙大多为四面体至多面体孔隙,在其
(3)缩小的粒间孔隙
因为颗粒变形、化学压实作用、粒间基质的收缩作用、 粒间未充填满的胶结作用,以及上述次生加大胶结作用等原因 造成。 (4)扩大的粒间孔隙
碎屑颗粒边缘的溶蚀,早期胶结物、次生加大胶结物及
其交代矿物的局部溶蚀,以及颗粒骨架的收缩作用形成的孔隙。 (5)胶结物晶间微孔隙 胶结物晶体之间的孔隙。 (6)贴粒缝
(二)碳酸盐岩储集岩的主要孔隙类型
1、原生孔隙 (1)受组构控制的原生孔隙 粒间孔隙:颗粒支撑的岩石 粒内孔隙:沉积前或沉积时
粒(晶)间孔隙:
纹理及层理缝: 解理缝: 遮蔽孔隙:长形生物壳或壳体碎片或长条形砾屑沉积后,对 其下覆沉积物起遮蔽作用。
生物骨架孔隙:
(2)非组构控制的原生孔隙
窗格孔隙或鸟眼孔隙:一般呈扁平状平行文理或层理分布。 收缩孔(裂)隙:沉积物失水收缩而形成。
随粒径增大,渗透率有增大的趋势。
(四)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1、不同储集岩类型中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1)碎屑岩中,两者有很好的相关性。
POR-PERM 14 12 10 8 6 4 2 0 0
0.4319x
perm(md)
y = 0.0081e 2 R = 0.6687 0.8177
5
10 por(%)
结物的颗粒 之间发育, 孔隙大部分 反映了颗粒 外形(粒间 孔隙)。
2[1].4 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结构
(2) 球度
指颗粒接近球体的程度。
球度系数 式中
B C ; 2 A
3
A、B、C分别代表颗粒的长、中、短三轴长度。
最大球度值等于1,最小球度值近于零。
(3) 形状 根据颗粒长、中、短 (A、B、C)三个轴的长度比 值可将颗粒分为四种形状: 圆球体:B/A>2/3,C/B>2/3; 扁球体:B/A>2/3,C/B<2/3; 椭球体:B/A<2/3,C/B>2/3; 长扁球体:B/A<2/3,C/B<2/3。
KG =
D95 - D5
非常尖锐 KG >3.00
2. 碎屑颗粒的形态 包括圆度、球度及形状三方面。 (1) 圆度 指颗粒的棱和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以棱角状、次 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四个等级描述: 棱 角 状—颗粒具尖锐的棱角,棱线向内凹进。 次棱角状—碎屑颗粒的棱和角均稍有磨蚀, 但棱和角仍清楚可见。 次 圆 状—棱角有显著磨损,棱线略有向外 凸出,但原始轮廓仍清楚可见。 圆 状—颗粒的棱角已全部磨损消失,棱线向 外突出呈弧状,原始轮廓均已消失。
平均粒径(mz)=
D16+D50+D84
3
式中 D16、D50、D84——分别为粒度概率曲线上频率为
16%,50% ,84% 所对应的粒度值。
b.分选:表示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分选程度), 用标准偏差表示。标准偏差公式: D84-D16 D95-D5 σ= + 4 6.6 式中 D95、D5——分别为粒度累积概率曲线上 频率为95%及5%所对应的粒度值; 分选很好: σ < O.35 分选好: σ :0.35~0.5 分选较好: σ :0.5~0.71 分选中等: σ :0.71~1 分选较差。 σ :1~2 分选差: σ :2~4 分选极差: σ > 4
《储层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远程教育《储层地质学》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储集岩:具有孔隙空间并能储渗流体的岩石。
2、储层:凡是能够储存油气并能在其中参与渗流的岩岩层即为储层。
3、储层地质学:是研究储层成因类型、特征、形成、演化、几何形态、分布规律,还涉及储层的研究方法和描述技术以及储层评价和预测的综合性地质学科。
4、孔隙度:岩样孔隙空间体积与岩样体积之比5、有效孔隙度:指相互连通的,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6、流动孔隙度:指在一定压差下,流体可以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7、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某单一流体所饱和时,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能力称为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8、相渗透率:又称之为有效渗透率,指岩石孔隙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溶流体共同渗流时,岩石对每一种流体的渗透能力的量度,称之为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9、相对渗透率:岩石孔隙为多相流体饱和时,岩石对各流体的相对渗透率指的是岩石对各种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的比值10、原始含油饱和度:油藏开发前,所测出的油层岩石孔隙空间中原有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称为原始含油饱和度11、残余油饱和度:残余油是在油层内处于不可流动状态的那一部分油,其所占总孔隙体积百分数称为残余油饱和度.12、达西定律:位时间内通过岩石截面积的液体流量与压力差和截面积的大小成正比,与液体通过岩石的长度以及液体的粘度成反比.13、成岩作用:沉积物沉积之后转变为沉积岩直至变质作用之前,或因构造运动重新抬升到地表遭受风化以前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以及这些作用所引起的沉积物或沉积岩的结构、构造和成分的变化。
14、同生成岩阶段: 沉积物沉积后至埋藏前所发生的变化与作用时期。
15、表生成岩阶段: 处于某一成岩阶段的弱固结或固结的碳酸盐岩、碎屑岩,因构造作用抬升至地表或近地表,受大气淡水的溶滤等作用所发生的变化与作用时期。
碎屑岩成岩作用和储层岩石学研究新进展
碎屑岩成岩作用和储层岩石学研究新进展储层研究贯穿于油气勘探开发的始终,其在石油地质研究中所占比重也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阶段的向前推移而不断增大。
本文重点介绍沉积物(岩)的成岩作用和储层岩石学研究新进展。
一、砂质沉积物(岩)的成岩作用(一)砂质沉积物(岩)的形成演化包括五个阶段: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变质。
(二)成岩作用在沉积物(岩)的形成演化旋回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1、不同程度地改造了沉积物的成分和结构,甚至可以把它变得面目全非。
2、碎屑岩中有很多自生矿物形成于成岩阶段而非沉积产物,特别是自生粘土矿物。
3、砂体的很多结构也形成于成岩期而非沉积期形成。
因而在恢复砂体沉积环境、再建古地理时必须了解其成岩变化,否则就会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
4、成岩作用对砂质沉积物(岩)的孔隙性和渗透性有很大影响。
要全面评价储层,必须把沉积相研究和成岩作用研究紧密结合起来。
5、砂岩孔隙类型的确定关系到储层评价预测和寻找优质储层的方向。
而孔隙成因的确定有赖于成岩作用的深入研究。
6、成岩致密带和成岩隔层的研究可为新区合理部署探井和划分开发层系提供重要依据。
7、成岩史和孔隙演化史的研究是油气成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8、成岩圈闭的发现为勘探非构造隐蔽油藏指出了新领域。
9、生油岩成岩作用和粘土矿物成岩演化的研究已作为判别生油岩成熟度的重要标志。
有机质热演化的研究成果是现代晚期生油理论和油气初次运移理论的重要支柱。
10、油层保护和改造与储层的成岩粘土矿物、自生矿物、岩石成岩后结构构造有密切关系。
11、原来当作岩浆热液成因的砂岩中的金属矿,实际上是成岩期在地下水作用下,沉积物中分散物质发生溶解、沉淀、富集形成的,提出了“成岩矿产”的概念和沉积期分异作用的理论,受到了广泛重视。
12、随着成岩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化,使我们有可能模拟预测地下孔隙性砂体的性质和展布,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国内外已有不少成功的例子。
综上,成岩作用关系到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等一系列石油地质问题,也关系到不少金属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发展迅速,国内外都十分重视。
5第五章 储层成岩作用
I/S中S层
>70%
70%~50% 50%~15%
<15%
储层岩石结构及孔隙带划分
在不同的成岩阶段,由于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影响 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孔隙发育带。
成岩阶段 成岩期 接触类型 A
早成岩 B 点状 原生孔 及少量 次生孔 A 点线状 次生孔 发育
晚成岩 B 线状 次生孔 减少并 出现裂缝 裂缝 发育 C
在阴极发光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不同的发光环带, 据此,可判断碳酸盐胶结物的世代和胶结次数。
在许多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分布极不均匀,常见团块状和层状分布,是导致孔 隙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之一。
④其它矿物的胶结作用
在成岩作用过程中,还有其它一些胶结矿物 的形成,如黄铁矿、长石、石膏、沸石等。它们 的存在有时对储层性能产生影响。
5. 溶解作用
沉积物埋藏后,始终处于地下流体的包围之中,溶
解作用时刻都在进行。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地温、压 力增大,孔隙水和地层水的性质会不断发生变化,其溶 解作用也会时大时小,溶蚀作用也时强时弱。
6. 自生矿物的形成与充填作用
自生矿物是沉积埋藏后新形成的矿物。自生矿物垂直 孔隙壁向孔隙中心生长,使孔隙变小,喉道变窄的作用称 为充填作用。尤其在成岩晚期或溶解作用之后形成的自生
胶结物有粘土、硅质、
碳酸盐、其它矿物(沸
石和黄铁矿)等。
①粘土胶结作用 几乎所有的砂岩中都有一定量的粘土充填。
薄片中常见粘土呈薄膜式或孔隙式胶结。不同 时代、不同埋藏深度的砂岩中,粘土矿物的类 型和分布不同,因而对砂岩的储集性能的影响 也不同。
②硅质胶结作用 硅质胶结作用最常见的形式是石英自生
加大。时代越老和埋藏深度越大的砂岩,石
压实作用强度的定量表征:
储层成岩作用研究进展
摘 要 :结 合 自身实践 ,将 目前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总结为 成岩 阶段的划 分和成 岩作用 的分类 等研究 、成 岩作用 对 储层性 质的影响 、成岩作用模拟 、成岩相和成岩模 式分 析 、成岩 作用 与油气 成藏关 系研究 、沉积学 与成岩作用 关 系分 析 、成岩 作用 建模研究 、成岩作用与其他学 科交 叉研究 等 8方 面 ,认 为研究最 多 、最重要 的是 成岩作用 对储层 性质的影响 。同时将 目前成岩作用 中存在 的问题 总结为成 岩作用 对储 层物性 影响研究 内容 较单一 、成 岩
2 0 1 3年 4月
大庆 石油 地质 与开 发
P e t r o l e u m Ge o l o g y a n d Oi l i f e l d De v e l o p me n t i n Da q i n g
Ap r ., 2 01 3
第 3 2卷第 2期
作用研究 的方法 和手段有待丰富 、成岩相 的研究 薄弱 、成 岩作用 的定量 化研 究有待 加强 、成 岩作用 的综合分 析 不够 、成岩作用研究 精度不高等 6个方面 。指 出了今后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的发展趋势。 关 键 词 :成岩作用 ;成岩 相 ;定 量表征 ;储层物性
中图分类号:T E 1 2 2 . 2
t h e f o l l o w i n g e i g h t a s p e c t s :( 1 )c l a s s i i f c a t i o n s o f t h e d i a g e n e t i c s t a g e s a n d d i a g e n e s e s ;( 2)i n l f u e n c e s o f t h e d i a — g e n e s e s o n t h e 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r e s e r v o i r s ;( 3 )d i a g e n e s i s s i mu l a t i o n ;( 4 )a n a l y s e s o f d i a g e n e s i s f a c i e s e s a n d t h e i r m o d e s ;( 5 )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t h e d i a g e n e s e s a n d h y d r o c a r b o n a c c u mu l a t i o n ;( 6)r e l a t i o n a n a l y s e s b e — t w e e n t h e s e d i me n t o l o g y a n d d i a g e n e s e s ;( 7 )d i a g e n e s e s m o d e l i n g ;【 8 ) d i a g e n e s e s a n d t h e c r o s s - s t u d y w i t h o t h e 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次生孔隙的形成。
1、有机酸的形成 在烃源岩生成液态烃之前,干洛根分子就释放出其外围羧 基和酚基,形成一元羧酸和二元羧酸两类水溶性有机酸。 二元羧酸阴离子浓度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热脱羧作用, 温度高时,二元羧酸就会脱羧转变为一元羧酸和(或)CO2。
2、羧酸和酚基在碳酸盐和铝硅酸盐溶蚀和次生孔隙形成中的
缚石类胶结物:呈粒状、板状、纤维状、针状等。 赤铁矿胶结物:常受含氧孔隙水的分解。 黄铁矿胶结物:形成于强还原环境。在同生成岩阶段的黄铁矿
在电镜下显示为草莓状,由八面体黄铁矿微晶集合而成。在砂
岩油藏中,黄铁矿常富集于油水边界部位。
4、交代作用 (1)概念 一种矿物代替另一种矿物的作用。
(2)类型
储层地质学——成岩作用 及其对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
(1)成岩作用:是沉积物沉积之后转变沉积岩直至变质作用 之前,或因构造运动重新抬升到地表遭受风化之前所发生的
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以及这些作用所引起的沉积物或
沉积岩的结构、构造和成分的变化。 (2)影响因素:较多,但以孔隙水的性质及运动最为重要。 (3)主要类型:压实、压溶、交代、矿物的多形转化、重结 晶等作用。
2、压溶作用 产生:缝合线、微缝合线、未缝合线的缝。 若缝合线中没有不溶残余和自生矿物充填,可作为储集
空间储渗油气。
3、胶结作用 (1)碳酸盐矿物胶结物 古代的:主要为方解石和白云石; 现代的:方解石、文石、镁方解石和白云石。
三种结晶形态:泥晶、纤维晶、较粗的粒状晶体。
影响胶结物晶体形态的因素是镁离子、硫酸根离子、铁离 子的选择性毒害效应,结果使镁方解石成长为数微米宽的纤 维状或泥晶状陡斜菱面体。
4、交代作用 (1)白云石化作用 雾心亮边构造:在 污浊白云石的外缘形成
无色透明的亮边。
环带构造:其中的白云石都呈自形晶,其形成是由孔隙水成 分发生某些变化(成分的变化、结晶速度间断变化等)所致。 现象:形成有色或暗色环带;在阴极射线下,视环带所含
Fe3+ 、Mn2+ 量的变化 显示橙红色、暗红色或不发光。
即:φ=20.91+(22.9/S0)
S0—根据筛析资料作出的碎屑粒度累积曲线图上求得的Trusk 分选系数。(Biblioteka )储集岩孔隙演化过程中孔隙度的定量计算
(3)百色盆地田东坳陷那读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孔隙度的定 量计算:
(五)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及其标志
1、成岩阶段划分 (1)分为:同生、早成岩、晚成岩和表生成岩四个阶段。 (2)对应的成岩环境分为:近地表的同生成岩环境、浅埋藏、 深埋藏成岩环境和表生成岩环境。
所发生的变化与作用时期。
3、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 (1)划分依据 自生矿物分布、形成顺序及自生矿物包裹体的均一温度; 粘土矿物组合及伊利石/蒙皂石(I/S)混层粘土矿物 转化; 岩石的结构、构造特点及孔隙类型; 有机质成熟度;
古地温:包括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自生矿物形成温度、
I/S混层粘土矿物演化温度。 (2)各成岩阶段划分及其标志
引起岩石中物质的重新分配。
3、胶结作用 (1)概念 孔隙水的溶解组分在砂岩孔隙中沉淀晶出的作用。 (2)胶结物类型 碳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氧化硅矿物、粘土矿物、含铁矿物。 (3)作用结果
起堵塞孔隙,使孔隙性变差的破坏作用。
(4)胶结物类型描述 氧化硅矿物:呈蛋白石、玉髓、石英晶体出现。
向晚成岩阶段过渡期,最终可形成自形锥柱状石英晶体;
7、自生矿物的形成 成岩过程中形成于砂岩孔隙中的化学沉淀矿物。 特点:自形好、数量少、呈局部集中或分散状分布。
8、不一致的溶解作用或蚀变作用 一种复杂的化学作用。原来的碎 屑矿物通过阳离子的交换和得失, 以及某些化学组分的带入或滤失, 就会转变为另一种新矿物。 (1)长石的高岭石化
这种现象不仅可在风化和搬 运过程中由长石的水解作用形成, 也可通过成岩期不一致溶解作用 形成。
二、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 有利于孔隙发育的作用:溶蚀作用、白云化作用;
破坏原生孔隙的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
(一)主要成岩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
1、压实作用
常见(1)颗粒变形;(2)颗粒间的线接触、曲面 (凹凸)接触;(3)颗粒压平、压折或压扁;(4)颗粒 断裂或破裂;(5)颗粒错断;(6)颗粒表皮撕裂、剥离、 揉皱;(7)颗粒畸变;(8)潜穴、鸟眼被压扁等。
伊/蒙(I/S)混层粘土胶结物:根据伊/蒙混层比的变化及有 序度,可分类型:蒙皂石:蒙皂石含量占100%;无序混层:蒙 皂石层(S)在I/S混层中的含量为50%—70%。;部分有序混层: S层占35%—50%的混层;有序混层:S层占20%左右。
混层粘土类型及其转化带与成岩阶段、有机质演化关系。
緑泥石胶结物:晶体形态为(叶)片状、针叶状,常聚集为蔷 薇花状、绒球状、卷心菜状,呈薄边或衬边胶结,或充填胶结。 当緑泥石膜厚度大于3微米时,将抑制长石和石英的次生加大, 有利于保护孔隙。
钾长石、钾云母、伊利石、高 岭石和三水铝石之间的转变关系。
水溶性有机酸的孔隙水可以在深埋几千米的砂岩中引起长 石的高岭石化。
(2)火山玻璃不一致溶解为粘土矿物和氟石类矿物
(3)不稳定岩屑不一致溶解为粘土矿物。 (二)有机成岩作用与无机成岩作用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储层次 生孔隙形成的影响 影响:导致砂岩中的铝硅酸盐和碳酸盐组分的进一步溶蚀
一、碎屑岩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 (一)主要成岩作用对碎屑岩孔隙发育的影响 1、压实作用
(1)概念
沉积物沉积后在其上覆水层或沉积层的重荷下,或在构造 形变应力的作用下,发生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体积缩小的 作用。 (2)作用结果 内部发生颗粒滑动、转动、位移、变形、破裂,进而导致 颗粒的重新排列和某些结构和构造的改变。 研究资料:在3000米深度,石英砂岩由40%左右的原始孔隙 度降低至30%-10%;在300米深度,所含75%以上的水已被排出。
作用
在砂岩成岩作用过程中,有机质的成岩作用产生的大量有 机水溶酸,影响岩石无机成岩作用的特征和演化,并引起地下
次生溶蚀孔隙的形成。
瑟达姆和克罗斯(1985年)的研究表明:铝硅酸盐和碳酸 盐组分应于何种情况下被保留或被溶蚀,进而有助于次生孔隙 于何时形成或被保存。
(三)砂岩次生孔隙发育带预测 1、利用各成岩反应阶段中矿物共生序列与地下流体中有机酸 的浓度、温度的相互关系预测次生孔隙发育带。
瑟达姆等1985年研究表明:
(1)提出能解释复杂的成岩系统的成岩反应的理想模式; (2)利用成岩反应中的共生序列,预测不同成岩带的成岩作 用及次生溶蚀孔隙的形成。 (3)碳酸盐的第二个溶解过程可能发生在120-160度温度范围
内;
(4)油田水中有机酸的最大值约分布在80-120度的温度范围 内,相当于早成岩B阶段晚期和晚成岩A阶段,应是次生孔隙的 最发育带。
菱形聚晶白云石:一种巨粗晶白云石晶体。多期白云化和重 结晶作用的一种叠加效应。 单偏光下呈一完整单晶体;在正交偏光下,由几个消光
位较接近的小菱形白云石聚晶集合体组成。
对角线构造:在显微镜下呈两条相互垂直又近于对称的,或呈 向菱面体四个晶面夹角发散的褐色或灰褐色帚状条带,也可以 是一条明显、另一条隐约可见甚至不发育。其形成可能与晶体
2、压溶作用 (1)概念 随埋深增加,碎屑颗粒接触点上承受的压力超过正常流体
压力时,溶解度增加,导致晶格变形和溶解,称为压溶作用。
(2)作用结果 产生缝合线构造,引起孔隙缩小; 再次以胶结物的形式沉淀; 石英颗粒外的粘土薄膜有利于压溶氧化硅溶解组分的扩散; 砂岩中长石压溶后可析出新的胶结物; 随着矿物的溶解,尚有AL、NA、K、CA等元素进入孔隙水,
高岭石胶结物:呈假六方片状
晶体,充填于孔隙、裂隙中的 还有火山玻璃、长石的蚀变产 物;在碱性介质、富钾条件下, 高岭石向伊利石转化;在富镁 环境下则向蒙皂石或绿泥石转 化。
伊利石胶结物:呈细鳞片 状、纤维状或毛发状,常 呈颗粒包壳或在孔隙中呈
衬边胶结。衬边伊利石酸
化后溶蚀,使孔隙度增加 10%。 蒙皂石胶结物:呈极细的鳞片集合体,电镜下在碎屑颗粒表面 呈皱纹状薄膜和蜂窝状薄膜。
保存和提高孔隙度的最佳条件: (1)富有机质的源岩与潜在的储层相邻,有利于短途运移; (2)干洛根与矿物氧化剂有紧密联系;
(3)从有机酸或酚的形成到烃形成的演化过程快速;
(4)有适当的流体流动,实质是受助于流体对流的过程; (5)潜在储层中要有通道(裂缝、不整合面,以及原有的孔 隙及渗流通道。) 2、混层粘土迅速转化过程中释放大量层间水引起次生溶孔大
对角线方向结晶力弱,白云石化时被排出的杂质易沿此方向集
次生加大胶结强烈时,次生石英晶面相互呈焊结接触, 使粒间孔隙大为缩小甚至被堵塞。
碳酸盐胶结物: 方解石胶结物:呈粒状、斑块状、衬边产出,但呈连晶胶结 出现最普遍。常交代颗粒。
白云石胶结物: 呈菱形或等轴粒状形态,或环 边胶结,或粒状镶嵌胶结,充
填次生孔隙及裂缝。
粘土矿物:自生粘土矿物胶结 物。
氧化硅与方解石的相互交代作用; 方解石对长石的交代作用; 方解石交代粘土矿物的作用; 粘土矿物交代石英、长石的作用;
方解石、白云石和菱铁矿的相互交代作用等。
(3)影响 石膏化、硬石膏化、碳酸盐化等,易发生溶解,在适宜条 件下可形成次生溶蚀孔隙,有利于孔隙度的增加。
5、重结晶作用和矿物多形转变 (1)晶体的增大作用,少数情况下出现晶体缩小的变化。 (2)重结晶晶体中的包裹体和残留物是重结晶的重要识别标 志。 (3)矿物多形转变:一种矿物转变为另一种更稳定的矿物时, 只发生晶格和形状及大小的变化。常见的:文石胶结物向方解 石的转化;非晶质氧化硅的蛋白石向玉髓及石英的转化等。 6、溶蚀作用 在一定的成岩环境及物性条件下可以发生程度不等的溶蚀 作用和形成次生溶蚀孔隙,油气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 可多次发生,同生及早成岩期,形成溶膜孔隙及组构型溶 孔;中、晚成岩阶段,再次发生溶蚀。成因复杂,次生溶蚀孔 隙的类型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