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栖霞市庄园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少年中国说》教案鲁教版五四制(新)

合集下载

少年中国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泻、潜、渊等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

难点: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正值青春年少,今天你们是初升的太阳,明天你们就是祖国的栋梁。

早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这个人就是清末的梁启超。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梁启超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

(板书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上注音及工具书,认读本课生字词。

2.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听音韵,听节奏,听停顿,并且大声跟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

3.品读课文,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4.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写少年的责任。

第二部分(2)写少年是什么样子。

第三部分(3)期待少年的雄起。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思考“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明确: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

2.在课文哪部分有所体现?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明确:第一部分。

这组句子用了排比的手法。

这组句子里的每个句子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结构都一样,是排比。

作者先写“智”,“智”了就会“富”,“富”了就会“强”,“强”了就可以“独立”,“独立”了才能“自由”,“自由”了才会“进步”,“进步”了才会“胜于欧洲”,“胜于欧洲”了最后就“雄于地球”,这些句子的意思是一步步向前推进的。

3.第二部分中作者一共写到了哪些事物?明确:红日;(黄)河。

山东省乳山市西苑学校(五四学制)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4《少年中国说》学案

山东省乳山市西苑学校(五四学制)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4《少年中国说》学案

初四上册第24课《少年中国说》学案学习目标1.顺畅地朗读全文,并理解文章的内容。

2.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资料链接介绍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早年极力鼓吹变法维新,是我国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文学方面,他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在文学方面影响最大的是散文,他不赞成“桐城派”的古文,也不受汉魏古文的影响,而是追求“务为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

他的散文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别具一种魅力,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五四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

著有《饮冰室合集》。

二、初读文章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恶怯懦瘠牛翘足可待鹰隼干将发硎2.大声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

(1)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2)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也。

(3)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三、疏通文意1.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

有疑难之处和同学交流,注意重点掌握下列词句。

(1)理解下列词语。

是语也惟永旧日新照例苟且瘠牛固宜澌亡吸张矞矞皇皇干将硎戴履纵横八荒(2)翻译下列句子。

①惟怯懦也故苟且。

②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③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④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⑤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四、深入探究1. 第一段里,由日本人对中国的称呼,引出自己心目中的少年中国。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吗?2.如果将“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改为“一曰老大帝国”,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吗?3.第三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属于比喻句?这些比喻有什么好处?4.思考:文章将社会腐朽的原因归结为什么?你认为这恰当吗?五、积累迁移1.熟读课文,争取背诵第三自然段。

2.写出至少两句你积累的有关少年壮志雄心的名句。

附参考答案及思路提示二、1.wū qiè nuò jí qiào sǔn xíng2.(1)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语文《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语文《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语文教案《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

重点:朗读、体会文章感情充沛的特点。

难点: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步骤:一、导入课文:"戊戌变法"过渡到梁启超以及课文。

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梁启超怎么会想到变法的思想这一悬念来阅读本文,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自己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

1、重点字、词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果真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惟进取也故日新日图更新故常敢破格打破常规人固有之,国亦宜然本来应当为缘结为一体天戴其苍,地履其黄顶着踏着2、正音:恶wū澌sī硎xíng三、提出突破口什么是"少年中国"?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怎样的?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四、朗读第一、二段导入1、少年人与老年人性格有何不同?1)老年人常思既往留恋心保守永旧少年人常思将来希望心进取日新老年人思既往照例少年人思将来破格2)老年人多忧虑灰心怯懦苟且灭世界少年人好行乐盛气豪壮冒险造世界3)老年人常厌事一切事无可为少年人常喜事一切事无不可为4)老年人如夕照瘠牛少年人如朝阳乳虎2、归纳用比喻、对比,将少年人与老年人的不同性格比喻国家的强弱,以整齐的句式层层深入,形象鲜明。

少年人充满朝气,积极进取,敢于破格创新的性格就是少年中国的特点。

3、朗读,背诵。

注意语势,情感充沛。

五、重点研读第三段:(1)、朗读导入(2)、阅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如何展望少年中国的美好前途的?1、分析这个段落层次2、把握关键句"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说说二三段的关系。

本段热烈讴歌少年中国,将希望寄托中国少年,层层深入。

3、朗读感受第三段,从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1)"红日初升…………横有八荒"熟读背诵。

语文:第24课《少年中国说》课件(鲁教版九年级上)

语文:第24课《少年中国说》课件(鲁教版九年级上)
称雄 在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 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 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 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 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 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 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 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 震惶; yù 收缩扩大
只,只有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 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 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 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 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 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 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 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已然经历过 日渐更新
梁启超
梁启超: 近代思想家,别号饮冰 室主人,戊戌维新运动领袖 之一。 康有为的学生,提倡维 新变法,时人合称“康梁”, 是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 想的积极宣传者
考考你
不看课文,你能读出句子中 停顿、重音、语气吗?
少年中国说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 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 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 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 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sǔn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 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顶着 踏着 磨刀石 兴起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 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 国少年,与国无疆。
极限,尽头
比 喻 ‘’红日初升” 比作少年中国蒸蒸日上、前程灿烂 。 “河出伏流” 比喻少年中国潜力无穷,进步不可限量。 “潜龙腾渊” 表示少年中国的必然崛起。 “乳虎啸谷”、“鹰隼试翼” 比作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奇花初胎” 比作少年中国的幸福美好生活。 “干将发硎” 比作少年中国初试锋芒,必将奋发有为

九年级语文上册 24《少年中国说》教案 鲁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4《少年中国说》教案 鲁教版

《少年中国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积累重点实词。

2理解文章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

【教学设想】:1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内容,可以重温一下1840年之后中国遭受列强凌辱的历史和进步知识分子探求救国图强道路的过程。

2本文的语言特点是通顺畅达,气势淋漓,并且多有恰当的比喻,这些语言特点要在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

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有个人在100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他就是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

二、解说题目:师: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师:这么理解也不错,如果把认识再推进一步,你们会发现梁启超这样说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课件介绍时代背景)师:900年的中国,贫穷、落后、愚昧,同时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清王朝连自己的龙椅都拱手让与他人,国家命运岌岌可危,京师危矣!中国危矣!民族危矣!!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梁启超等人想改良政治来挽救国家,但不久就失败了。

历史上把这次变法维新叫做“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失败以后,梁启超逃到了日本。

在日本听日本人说到中国的时候,都说是“老大帝国”,(板书“老大”)“过去读到过一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

老大的意思就是……”跟“老大帝国”相反的是“少年中国”。

日本人所以这样说我们,因为从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看,中国似乎是正在一天天走向“衰亡”。

“老大帝国”,意思是中国已经衰老,没有希望了,梁启超强烈地反对这种说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鲁教版九上24课《少年中国说》教案

鲁教版九上24课《少年中国说》教案

鲁教版九上24课《少年中国说》教案鲁教版九上24课《少年中国说》教案教学目标1、顺畅地朗读全文,并理解文章的内容。

2、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第一课时播放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曲,从歌词“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入手,引出梁启超先生;或者从历史人物陈天华、魏源等说起,引出梁启超。

二、介绍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早年极力鼓吹变法维新,是我国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文学方面,他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在文学方面影响最大的是散文,他不赞成“桐城派”的古文,也不受汉魏古文的影响,而是追求“务为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

他的散文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别具一种魅力,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五四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

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听读时标出自己难以把握读音的字词。

教师范读后,解决难字的读音:恶怯懦瘠牛翘足可待鹰隼干将发硎四、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齐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后,教师就学生读音不准或者停顿不好的地方进行提醒。

五、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指名让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2、思考如下问题:(1)请简要概括这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由日本人对中国的称呼,引出自己心目中的少年中国。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吗?明确:先写日本人对中国的蔑视性称呼,既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愤慨之情,也很容易激发读者的感情,引发共鸣。

同时,将日本人所称呼的“老大中国”与自己心目中的“少年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如果将“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改为“一曰老大帝国”,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吗?明确:肯定不同。

因为“一则”、“再则”连用,很清楚地表现出日本对中国的蔑视程度,这就容易引发读者更激愤的感情。

语文:第24课《少年中国说》课件(鲁教版九年级上)

语文:第24课《少年中国说》课件(鲁教版九年级上)

多忧虑—灰心—怯懦—苟且—灭世界
常厌事—无可为者—夕照—瘠牛 思将来—希望—进取—日新—未经者—破格 好行乐—盛气—豪壮—冒险—造世界 常喜事—无不可为者—朝阳—乳虎
歌颂少年人敢于破格,改造世界和勇于作为的精神
少 年 人
结论: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以人喻国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 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 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 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 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 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 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 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 待也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 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 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 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 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 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 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 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 可为者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 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 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 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 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 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 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 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 事无不可为者。
罪过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 也;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 也。
值得 他们
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 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
假使 少年人 是 少年英豪
结为一体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 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
全 估量
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 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sǔn

2019-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word版本 (4页)

2019-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word版本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内容预览:《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教学构想】梁启超所倡导的“新文体”,具有“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等特点,这在本文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值得特别注意:1.类比、对比手法的娴熟运用。

本文的类比、对比有两大特点:一是不局限于一时一事,而是自始至终,一贯到底。

可以说,类比和对比是全文意理建构的骨架。

二是类比处处渗透、笔笔投射,对比多角度多层面,洋洋洒洒。

2.排比、设喻,连珠喷发。

语言形式是文章风格的重要体现。

本文语言给人以滔滔滚滚之气势美,除总体上的平易畅达外,主要得力于排比和设喻的连珠喷发。

如文章的第2自然段,在比较“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时,就一连用了几十个排比句和几十个比喻句。

像这样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和类比、对比、层进等表达手法于一体的语言形式,像这样大面积连珠喷发的语言气势,可以说是梁启超“新文体”的一个十分耀眼的特点。

3.激情滚滚,一气呵成。

梁启超的文章,得力于气势,而气势之来则得力于激情,激情之生则得力于感愤之深重。

有了真实、激越的情感,文章才有逼人之盛气,作者才能“纵笔所至不检束”,“情”、“气”所至自成妙文。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能解释下列词语:恶、澌、硎、冤业、汪洋、八荒。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重点语句。

3.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4.能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教学安排] 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人课文梁启超是生活在清末民初的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问家。

“百日维新”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

少年中国说教案九年级

少年中国说教案九年级

少年中国说教案九年级【篇一:少年中国说教案设计】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备课方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积累重点实词。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

教学难点: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二、教学设想:1、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内容,可以重温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2、本文的语言特点是通顺畅达,气势淋漓,并且多有恰当的排比、比喻,这些语言特点要在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听歌曲《我们是五月的花海》听后思考: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交流)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2、有个人在100多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他就是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

板书课题3、我们先把课题读明白,谁能说说你的理解。

(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二)、读通课文1、朗读课文:(对课文的感知,以朗读为切入点,又以朗读为重点。

)朗读的设计如:一读:播放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来拜读他写的这篇《少年中国说》,在听读时意在听准字音,透过字里行间,我们或许会明白梁启超的满腔热血,明白他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情怀,明白他为何把国家的命运系于少年一身的强烈情感。

(课件:课文朗读视频);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读得太好了,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屈辱的时代,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的读课文,请用我们现代青年的声音来传情达意。

(三)、品读课文,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少年中国说》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少年中国说》。

(2)理解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中的意象和寓意。

(2)学会欣赏梁启超的文学才华,了解其历史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勇担重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少年中国说》。

2. 理解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三、教学难点1. 分析文中的意象和寓意。

2. 学会欣赏梁启超的文学才华,了解其历史背景。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课文、作者简介、相关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文朗读和背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少年中国说》朗诵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韵律。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梁启超及其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韵律美。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文中的意象和寓意。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教师讲解梁启超的文学才华及其在当时的影响。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诵比赛,提高朗读技巧。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学生课后进行拓展阅读,了解梁启超的其他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1)学生对《少年中国说》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学生对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3)学生对梁启超的文学才华及其历史背景的了解程度。

2. 评价方法(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3)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讨论积极参与、分享观点等。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如下问题:1. 学生对《少年中国说》的兴趣和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2.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了文中的意象和寓意?3. 学生对梁启超的文学才华及其历史背景的了解是否有所提高?4.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八、教学修改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教师应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年级语文上册 24 少年中国说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九年级语文上册 24 少年中国说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鲁教初中语文九上《少年中国说》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鲁教初中语文九上《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

重点:朗读、体会文章感情充沛的特点。

难点: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步骤:一、导入课文:由"戊戌变法"过渡到梁启超以及课文。

由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由梁启超怎么会想到变法的思想这一悬念来阅读本文,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自己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

1、重点字、词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果真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惟进取也故日.新.日图更新故常敢破格..打破常规人固.有之,国亦宜然本来应当为缘..结为一体天戴.其苍,地履.其黄顶着踏着2、正音:恶 wū澌 sī硎xíng三、提出突破口什么是"少年中国"?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怎样的?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四、朗读第一、二段导入1、少年人与老年人性格有何不同?1)老年人常思既往留恋心保守永旧少年人常思将来希望心进取日新老年人思既往照例少年人思将来破格2)老年人多忧虑灰心怯懦苟且灭世界少年人好行乐盛气豪壮冒险造世界3)老年人常厌事一切事无可为少年人常喜事一切事无不可为4)老年人如夕照瘠牛少年人如朝阳乳虎2、归纳用比喻、对比,将少年人与老年人的不同性格比喻国家的强弱,以整齐的句式层层深入,形象鲜明。

少年人充满朝气,积极进取,敢于破格创新的性格就是少年中国的特点。

3、朗读,背诵。

注意语势,情感充沛。

五、重点研读第三段:(1)、朗读导入(2)、阅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如何展望少年中国的美好前途的?1、分析这个段落层次2、把握关键句"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说说二三段的关系。

本段热烈讴歌少年中国,将希望寄托中国少年,层层深入。

3、朗读感受第三段,从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1)"红日初升…………横有八荒"熟读背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少年中国说》教案 鲁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少年中国说》教案 鲁教版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

重点:朗读、体会文章感情充沛的特点。

难点: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步骤:一、导入课文:由"戊戌变法"过渡到梁启超以及课文。

由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由梁启超怎么会想到变法的思想这一悬念来阅读本文,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自己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

1、重点字、词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果真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惟进取也故日新..日图更新故常敢破格..打破常规人固.有之,国亦宜然本来应当为缘..结为一体天戴.其苍,地履.其黄顶着踏着2、正音:恶 wū澌 sī硎xíng三、提出突破口什么是"少年中国"?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怎样的?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四、朗读第一、二段导入1、少年人与老年人性格有何不同?1)老年人常思既往留恋心保守永旧少年人常思将来希望心进取日新老年人思既往照例少年人思将来破格2)老年人多忧虑灰心怯懦苟且灭世界少年人好行乐盛气豪壮冒险造世界3)老年人常厌事一切事无可为少年人常喜事一切事无不可为4)老年人如夕照瘠牛少年人如朝阳乳虎2、归纳用比喻、对比,将少年人与老年人的不同性格比喻国家的强弱,以整齐的句式层层深入,形象鲜明。

少年人充满朝气,积极进取,敢于破格创新的性格就是少年中国的特点。

3、朗读,背诵。

注意语势,情感充沛。

五、重点研读第三段:(1)、朗读导入(2)、阅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如何展望少年中国的美好前途的?1、分析这个段落层次2、把握关键句"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说说二三段的关系。

本段热烈讴歌少年中国,将希望寄托中国少年,层层深入。

3、朗读感受第三段,从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1)"红日初升…………横有八荒"熟读背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少年中国说》课件 鲁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少年中国说》课件 鲁教版

2020/1/2
精品课件
11
第一段: 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2020/1/2
论点
精品课件
12
第二段:
思既往—留恋—保守—永旧—已经者— 照例
老 年
多忧虑—灰心—怯懦—苟且—灭世界
人 常厌事—无可为者—夕照—瘠牛
对比、排比 歌颂少年人敢于破格,改造能世界和勇于作为的精神
少 思将来—希望—进取—日新—未经者—破格 年 好行乐—盛气—豪壮—冒险—造世界 人 常喜事—无不可为者—朝阳—乳虎
2020/1/2
精品课件
8
二、齐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 读清句子及节奏
2020/1/2精品课件9三来自疏通文意•要求:(5分钟)
•1、组长带领全组翻译课文。 •2、选出组内最优秀的“译 文能手” 准备在班级展示
2020/1/2
精品课件
10
认真听译文并概括段意
•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本文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 •3、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也
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2020/1/2
精品课件
18
把下面句子中的橙色字换成文言词语
*春节舞台精彩纷呈,许多名家一起登台表演。 ——联袂登台
*多数农民以金丝猴为捕猎对象,主要是陋习使他们这样的。
2. 一组排比句式,并逐层递进深入,气势 酣畅地表明国家命运系于少年一身。
3. 前两句对偶,中间两句对偶,后两句中 的“前途似海”为比喻。句式整齐有力, 展现中国必将屹立地球、雄视世界的广阔 前景。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鲁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鲁教版

第24课《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教学构想】梁启超所倡导的“新文体”,具有“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等特点,这在本文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值得特别注意:iu1.类比、对比手法的娴熟运用。

本文的类比、对比有两大特点:一是不局限于一时一事,而是自始至终,一贯到底。

可以说,类比和对比是全文意理建构的骨架。

二是类比处处渗透、笔笔投射,对比多角度多层面,洋洋洒洒。

2.排比、设喻,连珠喷发。

语言形式是文章风格的重要体现。

本文语言给人以滔滔滚滚之气势美,除总体上的平易畅达外,主要得力于排比和设喻的连珠喷发。

如文章的第2自然段,在比较“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时,就一连用了几十个排比句和几十个比喻句。

像这样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和类比、对比、层进等表达手法于一体的语言形式,像这样大面积连珠喷发的语言气势,可以说是梁启超“新文体”的一个十分耀眼的特点。

3.激情滚滚,一气呵成。

梁启超的文章,得力于气势,而气势之来则得力于激情,激情之生则得力于感愤之深重。

有了真实、激越的情感,文章才有逼人之盛气,作者才能“纵笔所至不检束”,“情”、“气”所至自成妙文。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能解释下列词语:恶、澌、硎、冤业、汪洋、八荒。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重点语句。

3.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4.能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教学安排] 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人课文梁启超是生活在清末民初的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问家。

“百日维新”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

《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

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语文:第24课《少年度中国说》(鲁教版九年级教学上)演示课件.ppt

语文:第24课《少年度中国说》(鲁教版九年级教学上)演示课件.ppt


精选课件
一抬脚就可以来到,极言时间短,轻易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 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 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 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 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 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 雄于地球
精选课件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比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精选课件
老朽衰败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
曰老大帝国。

沿袭
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
难道果真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表感叹,有反对的意思
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
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精选课件
第一段,提出论题
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论点
精选课件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 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 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 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 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 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 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 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比喻少年中国潜力无穷,进步不可限量。
“潜龙腾渊”
表示少年中国的必然崛起。
“乳虎啸谷”、“鹰隼试翼”
比作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奇花初胎”
比作少年中国的幸福美好生活。
“干将发硎”
比作少年中国初试锋芒,必将奋发有为 精选课件
第三段,展望前景 对中国少年肩负兴国中国寄予厚望 对少年中国勃勃英姿由衷地赞颂 对少年中国光辉灿烂前程的展望
精选课件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 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 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 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 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 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 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 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 可为者

【最新精选】鲁教初中语文九上《24少年中国说》word教案 (3).doc

【最新精选】鲁教初中语文九上《24少年中国说》word教案 (3).doc

《少年中国说》案例背景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瑰宝,可是,我们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以老师的灌输和学生的机械背诵为主,形式呆板,手段单一,效率低下,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所以,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探索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拓展古诗词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实践中,我领悟到,只有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的现状,不一味求大求全,不整天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乐趣,让他们自己体会到古诗的精髓,才能让古诗词真正走入学生的心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本文运用大量反复、排比、对偶句式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反复地有感情朗读《少年中国说》,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朝气蓬勃,奋发向上,为国为家建功立业的意识。

重、难点:目标2、3.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2、朗读法教学过程:一、情境铺垫导语引入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曾写下了一篇文章,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这篇文章是《少年中国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位著名作者是谁?生答:听说过,好像是梁启超。

师:好,下面,我们通过照片和《少年中国说》的片断来初步感受一下这位伟大的人物梁启超。

(教师通过一组(4幅)梁启超的图片和音乐等手段的渲染,用雄壮的音乐伴随着《少年中国说》引出一位改革家---梁启超。

教师朗诵片断。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球。

……•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师: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我们课下还上网查找了关于梁启超的资料,现在请以小组为单位,给大家2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课堂回答问题任务表第一项任务:根据你们手中的资料,交流一下梁启超有哪些政绩。

语文:第24课《少年中国说》课件(鲁教版九年级上)

语文:第24课《少年中国说》课件(鲁教版九年级上)

尽 一抬脚就可以来到,极言时间短,轻易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 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 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 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 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 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 雄于地球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比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震惶;
sǔn
收缩扩大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
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顶着
踏着 磨刀石 兴起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
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 国少年,与国无疆。
极限,尽头
‘’红日初升”
比喻
比作少年中国蒸蒸日上、前程灿烂 。
“河出伏流”
比喻少年中国潜力无穷,进步不可限量。
只,只有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
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
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
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
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
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
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
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已然经历过
日渐更新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 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 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 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 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 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 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 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 可为者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 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 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 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 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 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 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 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 事无不可为者。

语文:第24课《少年中国说》课件(鲁教版九年级上)

语文:第24课《少年中国说》课件(鲁教版九年级上)
称雄 在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 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 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 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 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 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 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 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 震惶; yù 收缩扩大
罪过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 也;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 也。
值得 他们
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 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
假使 少年人 是 少年英豪
结为一体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 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
全 估量
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 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 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 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 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 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 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 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 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 可为者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 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 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 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 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 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 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 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 事无不可为者。
尽 一抬脚就可以来到,极言时间短,轻易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 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 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 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 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 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 雄于地球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比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中国说
教 案 栏
补充栏
[教学目标]
1、顺畅地朗读全文,背诵重点段落并理解文章的内容。
2、掌握重点的实词、虚词
3.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背诵重点段落
2、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歌曲《我们是五月的花海》听后思考: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讨论交流)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有个人在100多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日 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他就是梁启超。今天我们就学习他 的《少年中国说》。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我们先把课题读明白,谁能说说你的理解。
生: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
师:这么理解也不错,如果把认识再推进一 步,你们会发现梁启超这样说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课件介绍时代背景)
1900年的中国,贫穷、落后、愚昧,同时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清王朝连自己的龙椅都拱手让与他人,国家命运岌岌可危,京师危矣!中国危矣!民族危矣!!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梁启超等人想改良政治来挽救国家,但不久就失败了。历史上把这次变法维新叫做“ 百日维新”。百日维新失败以后,梁启超逃到了日本。在日本听日本人说到中国的时候,都说是“老大帝国”,日本人所以这样说我们,因为从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看,中国似乎是正在一天天走向“衰亡”。“老大帝国”,意思是中国已经衰老,没有希望了,梁启超强烈地反对这种说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在这篇文章中是议论,这篇文章写于1900年,是一篇政论文
4、概括中心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想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热情歌颂少年勇于 改革的精神,批评消极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责任,发奋图 强。表现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 强,并且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
5、背诵“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与国无疆”
课 后 反 思
2、阅读课文, 自己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意。
a、教师范读课文。b、学生齐读,教师正音。
怯懦瘠牛澌亡翘足而待鹰隼干将地履其黄
c、学生根据注释自译课文。d、学生翻译课文,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纠错。
3、运用 多种修辞方法,增强文章形象性。
例如结尾部分,运用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方法,以“红日初升”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以“潜龙腾渊 ,鳞爪飞扬”的英姿和“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巨大 声威和以“鹰隼试翼,风尘吸张”的冲天气势,喻我中国少年创建的少年中国的英姿。又如第二自然段比喻、对比手法的运用,“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使读者对封建末世的中国和未来的中国有一个生动形象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