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语的翻译策略

合集下载

英语习语翻译方法

英语习语翻译方法

英语习语翻译方法英语翻译习语方法一:直译法纸老虎利用直译法后,英语翻译成paper tiger,在外国人看来明义而又传神,直至逐渐被英美接受留用。

作为英语翻译中的中国人,直译的代表作kung fu,也由于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早早成为正式的英美民族语言。

英语翻译习语方法二:同义习语借用法在英语翻译前后,两种语言无论内容形式,表达情感都存在部分习语存在类似的比喻。

在英语翻译时,我们往往直接借用,如walls have ears与隔墙有耳,虽存在差异,但字义巧妙吻合,令借用后的英语翻译相得益彰。

英语翻译习语方法三:意译法意译法能处理在英语翻译中无法直译与借用状况下的原稿,典型的落花流水一词,由于表示一败涂地之意,而被英语翻译为to bi shattered to pieces,便是如此。

英语翻译习语方法四:省略法汉语中存在着四字习语两两对偶的情形,一般的英语翻译处理法会让译文显得杂糅重复,此时,省略法就发挥了功效。

如街谈巷议一词,简单的意味street gossip即可,英语翻译前后虽省略了一个词义,但却完全正确自然。

英语翻译习语方法五:增加法有了省略法,自有增加法。

在英语翻译中,汉语往往简略后能让国人明义,而英语则必须要增加说明,顺合外国人对英语翻译的习惯。

如树倒猢狲散译为Once the tree falls, the monkeys on it will flee helter-skelter中的helter-skelter便是利用增加法,起到调和英语翻译的作用。

2翻译英文文章技巧拿到一篇英文,首先要略读一下,来确定文章风格。

如果是抒情式的必须要将文章翻译得优美一些。

如果是科技文章,则语言必须要偏向专业和精简风格。

要多读相关材料来熟悉所写的内容。

一篇文章都会有自身的主题,要围绕主题多读一些相关的文章,这样在翻译当中才会使用更加合适的词汇、语句。

要注意英语单词对应的语义。

英语单词在翻译成汉语会有不同的意思。

《释意论视角下汉英同声传译中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研究》范文

《释意论视角下汉英同声传译中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研究》范文

《释意论视角下汉英同声传译中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汉英同声传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不仅要求译员具备较高的语言功底,还需要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理解和表达源语的复杂信息。

习语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此,习语口译在汉英同声传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释意论的视角出发,探讨汉英同声传译中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

二、释意论与汉英同声传译释意论是一种以意义为中心的翻译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对原文意义的准确理解和有效传达。

在汉英同声传译中,释意论的核心理念尤为重要。

习语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转换,更是文化内涵的传递。

因此,译员需要从释意论的角度出发,深入理解源语习语的含义,并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将其准确地传达给目标语听众。

三、汉英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1. 直接翻译对于那些具有相似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的汉英习语,可以直接采用翻译的策略。

这种策略能够较好地保留原习语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使目标语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源语习语的含义。

例如,“纸上谈兵”可以直译为“talking on paper”,这样的翻译既保留了原习语的形象,又传达了其含义。

2. 意译对于那些在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的汉英习语,可以采用意译的策略。

这种策略能够根据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将源语习语的含义进行重新构建和表达,使目标语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

例如,“眼见为实”可以意译为“Seeing is believing”,这样的翻译更加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3. 解释性翻译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文化背景或历史典故的汉英习语,可以采用解释性翻译的策略。

这种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加入对习语的解释或背景介绍,以便目标语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例如,“愚公移山”可以翻译为“A foolish old man tries to move the mountain.(A determination that cannot be stopped.)”,这样的翻译不仅传达了原习语的意思,还通过解释背景使得目标语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摘要]本文主要阐明了习语的四种翻译策略即直译,意译,借用,注释。

总之,在翻译汉英习语时,只有了解中英两民族的文化特色,并掌握必要的翻译策略与技巧,才能准确地进行习语的翻译。

[关键词]习语直译借用注释习语是语言中形式和意义固定的词组和句子,是民族特色和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包括成语,谚语,典故,歇后语等。

习语是文化与语言的积累和结晶,它能充分体现出某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一种语言的核心和精华。

习语有着极强的表现力,且内涵十分丰富,故翻译起来难度极大。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语言和文化的紧密关系要求在语言转换中必须进行文化的转换。

鉴于此,译者不能只作字面上的直译,必须深入了解字面背后的文化信息,用原作语言及文化知识理解原作,以自己的理解为依据,用另一种对等语言即译语进行各种转换,为译文读者传递原文精确信息,按“功能对等”原则让“读者同等反映”。

因此, 习语翻译一方面要尽量将原文的意思用“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出来”, 用奈达的话说, 即是“the best translation does no t sound like a translation”; 另一方面, 还要尽力将原文的文化信息展现于译文读者面前, 使其了解到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

一般说来,习语的常见翻译法主要有4种:直译法、意译法、借用法、注释法。

下面我们分别谈谈每种译法的具体思路。

一、直译法直译,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原习语的民族色彩、语言风格和比喻形象的方法。

例如:鱼目混珠—pass fish eye for pearls摊出最后一张牌—play one’s last card像狐狸一样狡猾—as cunning as a fox类似这样的习语译文,读者只要用心体会一下,就会明白其隐含意义,不但保留了原文的形象,而且增加了阅读的趣味二、意译法意译法指在充分理解原习语的基础上,舍弃其中陌生难懂的比喻形象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习语的翻译途径

习语的翻译途径

英语知识1、避而不译,绕过难点;36计走为上计:make oneself scarce2、用异语文化替代原语文化;班门弄斧:Teach one's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3、直译加注,传达形象;东施效颦:'Tung Shih imitaging His Shih'* His Shih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of Yueh. Tung Shih was an ugly girl who tried to imitate her ways.'4、直译,保持形象;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Like Chiang Tai Kung fishing, they have case the line for the fish who want to be caught.5、直译加意译;象藏着神灯的山洞为阿拉丁打开了门。

What a door of an Aladdin's cave it seemed to be..6、在正文中引出典故情节.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

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

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

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

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

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单元总结unit7-习语的翻译方法

单元总结unit7-习语的翻译方法

本单元要解决的翻译问题1.习语的翻译方法有哪些?2.习语的起源有?3.直译、意译、套译、释义的比较。

4.跨文化语境演讲中引用的谚语,涉及的翻译方法又是什么?5.本单元需要熟记的经典译例是?1、习语的翻译方法:直译法,套译法,意译法,释义法。

直译法: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

例如:Knowledge is power. (知识就是力量。

)Time is money. (时间就是金钱。

)Life is short and time is swift.(人生苦短,岁月易逝。

)The eye is the window of the mind.(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套译法:用译文语言里的同义习语去套译原文中的习语。

例如:An idle youth,a needy age.(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赔了夫人又折兵。

(Throw good money after bad.)意译法:用译语常用的语言和熟悉的形象来翻译英语谚语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因此其表达方式和汉语有着某些差异。

当原文的意思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宜采取直译法处理,或用直译法处理会给读者带来歧义时,就应采用意译法。

例如:When Greek meets Greek, 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 (两雄相遇,必有一争。

)Every bean has it’s black. (凡人各有其短处。

)A new broom sweeps clean. (新官上任三把火。

)释义法:以忠实通顺地表达原习语的思想,内容意义为目的,采用解释说明手法,按语义,修辞或句法的需要,增加一些解释说明的词。

补充完善原习语的意思,以表达原习语在上下文中的涵义。

例如:To 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滑铁卢(遭到惨败)前怕狼后怕虎。

Fear the wolf in fromt and the tiger behind(hesitate in doing sth.)2、习语的起源From daily experience;From myths,legends and tales;From literary works;From history.3、直译、意译、套译、释义的比较有些英语谚语意在言外,语言含蓄,寓意深刻。

浅谈用套译法翻译习语的策略

浅谈用套译法翻译习语的策略

浅谈用套译法翻译习语的策略摘要:习语大多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形象化的语言,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方色彩,还集中体现了语言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在翻译中,套译法翻译习语是切合实际的一种翻译方法。

关键词:套译法;习语;习语翻译;策略习语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使用而定型化的,它具有含义精辟、形象鲜明、表达生动等特点。

它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特色,更是该语言修饰方法的集中表现。

由于其民族特色突出,相当都分习语为某一语言所特有,这就给翻译带来很大困难,曾有人持习语不可译之观点。

但文化在各具特色的同时,又具有普遍性,只要把握以内容为前提、兼顾形式的原则,同样可以译出既能为译入语读者所理解,又不失其民族特点的译文。

由于习语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译文的质量,翻译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民族语言的差异,避免死译、硬译。

翻译需要表达原文地内容。

一、概述1.习语(idiom)的定义习语是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提炼出来的一些固定的短语或短句,是语言的精华,是人们智慧的结晶。

习语在广义上是总称词,包括成语、熟语、谚语、警句、俗语、格言等。

习语在狭义上指那种字面意义不同于实际意义的词组或句子,如: I am all ears.。

这句话的字面意义应理解为“我浑身都是耳朵”。

但是真正含义近似于汉语“我洗耳恭听”。

[1]《朗文词典》对idiom的定义是:a group of words that has a special meaning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ordinary meaning of each separate word. For example, 'under the weather' is an idiom meaning 'ill'.(”具有特殊意义的词组,词组意义不同于各个词的普通意义的组合,如‘在天气下’是一个习语,意义为‘生病’”。

习语翻译

习语翻译

习语翻译策略研究报告人:AliceL/O/G/O目录一引言二习语中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三习语的翻译策略四结语一引言翻译涉及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也就同时牵涉到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内涵用另外一种语言来表达复杂文化信息的交换过程,必然涉及与文化有关的方方面面的文化因素。

翻译因此就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符号转换的文本活动,而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是文化交流和移植的过程。

既然文化是翻译活动处理的深层次的对象,理解文化的特征、各种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处理差异的策略就是翻译工作者必须做的功课。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也曾这样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他在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一书中明确指出:“实际上,对一个译者来说,由文化差异引起的问题比语言结构引起的问题要多而且更为复杂。

”奈达在其1981年出版的《跨文化意义》一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比如在英语里说“我们诚心地相爱”(We love with the heart),但是在西非语言里,人们得说“用肝来爱”(love with the liver)。

又如在《圣经》中有“捶胸”(beat his breast)一词,是一种后悔的表示。

在一些西非人的语言里,“捶胸”是用以表示自己取得成就而颇感自豪。

如果要表示后悔,那就得“敲头”(beat his head)才是。

二习语中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生态地理环境差异历史文化的差异体现社会习俗的差异宗教信仰的差异(一)生态地理环境的差异语言根植于社会自然环境。

各个民族、国家所处的自然环境是多姿多彩的,有大陆、海洋、山川、森林、沙漠、岛屿……有热带、寒带、温带、亚热带……因而各种语言便被赋予了独特的自然环境色彩,被度上了浓厚的地域文化的印记。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中国是大陆国家,汉族世世代代一直在大陆上生活,人们生活离不开土地。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间故事和寓言
英汉习语中许多都来自于民间故事和寓言。

英语中的习语"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和汉语中的习语"一石二鸟",都源自于同一寓言故事,即猎人用一箭射中两只鸟。

这种源自民间故事的习语,在两种语言中的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背后的含义和寓意是相同的。

2.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
英汉习语中的许多都与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有关。

英语中的习语"to take the bull by the horns"(勇敢面对困难)源自于西班牙斗牛,而汉语中的习语"勇敢面对困难"可能会用类似的话语表达。

这种基于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的习语,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形式可能有所差异,但传达的意义是相通的。

在翻译英汉习语时,需要注意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以尽量准确地传达习语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1.直译法
直译法是将英语习语直接翻译成相应的汉语习语。

这种方法适用于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相似意义的习语。

英语中的习语"to break the ice"(打破沉默)可以直接翻译成汉语中的习语"打破沙锅问到底"。

了解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其翻译策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习语,并准确地进行英汉习语的翻译。

这也对于促进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刍议口译中习语的翻译策略

刍议口译中习语的翻译策略
二、 英汉 习语 的三 类 对 应 关 系及 其 相 应 的 翻 译 方 法
1全 对 应 关 系 的 英 汉 习 语 与 直 译 法 .
立 性 : 理 信 息 内容 具 有 多 元 性 和 广 泛 性 ; 用 语 言 1语 化 ; 处 使 3 译 员 技 能 的综 合性 。 和 笔 译相 比 , 口译 的不 利 条 件 多 一些 , 口译 也 有一 些 有 但 利 条 件 : 说 话 者 的 声 音 、 调 、 势 及 面 部 表 情 都 有 助 于译 如 语 手
毒 试 周 2 1 第 6 刊 o年 2 1 期
刍 议口 译 中 习 语 的 翻 译 策 略
徐 学敏
( 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 苏 常州 230 ) 常 江 10 0 摘 要 : 言 是 文化 的 载 体 , 语 习语 又堪 称 是 语 言 的 精 华 。 习语 中的 文 化 因素 往 往 在 翻 译 中很 难 把 握 , 也 往 往 是 翻 译 的 难 点 只 有 正确 地 理 解 其 内 涵 , 能 译 出习语 的 内在 意 义 。本 才 文 中我 将 通 过 中英 两种 文 化 异 同 点 的 比较 ,将 习语 翻 译 归 纳 为三 种 关 系 类 型 : 应 关 系 、 对 应 关 系和 不 对 应 关 系 ; 此 对 丰 在 基 础 上 . 一 步 分 析 了 习语 翻 译 中 的 文化 难 点 , 进 尝试 给 出 了 几 种 解 决 方 法 。在 英 汉 习语 的 翻 译 中 , 者应 根 据 具 体 情 况 . 译 采 用 灵 活 的翻 译 策 略 , 能 将 习语 译 得 言 简 意 赅 , 象 生动 , 才 形 妙 趣横生。 关键 词 :口译 习语 翻 译 策 略
口 译 的 相 关 知 识 1形 势 对 口译 的 要 求 及 口译 的 定 义 . 随着 我 国改 革 开 放 的深 入 发 展 , 国 国 际地 位 的提 高 , 中 越 来 越 多 的 中 国人 参 与 到 国际 交流 中来 ,亲 身 感 受 到 掌 握 一 门 外语 的必 要 。 习任 何 语 言 , 学 都应 该 注 意 听 、 、 、 、 五 项 说 读 写 译 基 本 功 。 翻泽 而 言 , 然 口 、 译 有 所 不 同 , 译 训 练 有 助 于 就 虽 笔 笔 口译 因此 我 们 要 求 学 习 口译 的学 生 具 有 一 定 的 笔译 基础 , 并 能够 用 英 语 口头 表 达 一 般 思 想 。 什 么 是 曰译 呢 ? V 译 就 是 交 流 , 对 原 话 进 行 分 析 , 把 I 即 并 它 译 成 听 者 能 听 懂 的 形 式 。口译 基 本 上 分 为 两 种 : 续 口译 与 接 同声 翻译 。接 续 口译 是 一 种 为 演 讲 者 以句 子 或 段 落 为 单 位 传 递 信 息 的 单 向 口译 方式 。同声 翻 译 , 译 员 将 讲 话 者 所 说 的 内 是 容 连 续 不 断 地 传译 给 听众 的 口译 方 式 。 2 口 译 的 特 点 . 口译 的 特 点 归 纳 如 下 : 时效 性 和 即 席 性 ; 可 预 测性 和 独 不

习语的翻译方法

习语的翻译方法

习语的翻译方法语言之间的互相翻译不但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更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在做翻译工作时最怕碰上习语多的文章。

为了忠于原著,译文心须既保持它的外国风味,又要符合本国文字的要求,而翻译习语却是最难把这两个标准一同达到的。

为了要适当地把外国语言中的习语翻译出来,有经验的翻译工作者一般采取下列几种方法:1.直译法----就是按照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过来,例如汉语中的“纸老虎”直译成“paper tiger”,外国人看起来不但深明其义,而且觉得很是传神,所以现已成为正式的英美民族语言。

另外,我们口中的“丢脸”也被直译为“lose face”,“走狗”译成为“running dog”。

由于中国热而大为外国人欢迎的“功夫”音译成“kung fu”等也算是直译法的一种。

2.同义习语借用法——两种语言中有些同义习语无论在内容、形式和色彩上都有相符合,它们不但有相同的意思或隐义,面且有相同的或极相似的形象或比喻。

翻译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妨直载了当地互相借用。

比方说汉语中有一句习语是“隔墙有耳“,英语中却有”walls have ears”,两句话字、义两合,无懈可击。

我们说“火上加油”,英国人则说”to add fuel to the flame”,两者也完全一样。

3.意译法——有些习语无法直译,也无法找到同义的习语借用,则只好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对待.例如汉语中的”落花流水”用来表示被打得大败之意,译成英文便是“to be shattered to pieces”。

“乌烟瘴气“形容情形混乱不堪,可用“chaos”来表达。

4.省略法—汉语中有一种情况,就是习语中有的是对偶词组,前后含意重复。

偶到这种情况时可用省略法来处理,以免产生画蛇添足之感。

例如“铜墙铁壁”可译成“wall of bronze”已经足够,实在无须说成“wall of copper and iron”。

“街谈巷议”在意义上也是重复的,所以译成“street gossip”便可以了。

论习语的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开题报告

论习语的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开题报告

学号:X X 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论习语的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院(系)外语系专业班级英语2008级1班学生姓名 X X X指导教师(职称) X X( X X)提交时间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安康学院外语院(系)英语专业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研究的内容(含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等。

):基本内容:本课题从两种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在习语中的应用着手,通过分析研究和例证法说明异化与归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在习语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课题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 是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主要说明了习语、语言、文化的关系。

第二部分: 从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四个方面介绍英汉习语中反映的文化差异.第三部分: 主要是关于异化和归化,其中包括异化、归化的起源和定义,异化、归化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张。

并通过举例说明异化与归化在习语翻译中的应用.第四部分: 结论。

异化与归化并不是矛盾的,而是互为补充,在习语翻译中不仅可以运用异化或归化,还可以运用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研究的重点: 异化和归化在习语翻译中的应用。

研究的难点:具体的习语翻译中应该选择哪种翻译策略及方法。

研究的创新点:异化与归化并不是矛盾的,而是互为补充,在习语翻译中不仅可以运用异化或归化,还可以运用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论文提纲:1.引言2.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2.1 语言与文化2.2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2.2.1 地域文化2.2.2 历史文化2.2.3 习俗文化2.2.4 宗教文化3.习语在不同文化中的翻译3.1 英汉习语翻译的主要翻译策略3.2.1 异化,以源语文化为归宿3.2.2 归化,以目标语文化为归宿3.2.3 异化与归化相结合。

英汉汉英翻译教程第十章 习语的翻译

英汉汉英翻译教程第十章 习语的翻译
第十章 习语的翻译
10.5 折中译法 10.6 略译法、补译法、直 译加注法 10.7 不含文化意象的习语
一、折中译法
中英文化差异导致语言表达上的悬 殊,是的许多习语无法使用异化或归化 译法进行翻译,勉强使用的话,只会产 生风格不符和意义扭曲等问题,读者无 法理解和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只好退而 求其次,使用折中译法,化去原文中的 意象,译出其核心意义,这种译法文珊
高志娟
陈春柳
• 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简称BSE),俗称疯牛 病(mad cow disease),是由传染因子引 起的牛的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 病,是一种传染性海绵状脑病。该病的主 要特征是牛脑发生海绵状病变,并伴随大 脑功能退化,临床表现为神经错乱、运动 失调、痴呆和死亡。
• 4.Even before they were acquainted, he had admired Osborn in secret. Now he was his valet, his dog, his man Friday. • 他没有认识奥斯本之前,已经暗暗佩服他。 如今便成了他的听差,他的狗,他的忠仆 星期五。 • 星期五(Friday)是《鲁滨逊漂流记》故事 中Robinson Crusoe的忠实奴仆。
Examples:
• 1.“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应译为 The best stratagem is to quit, 因为英美人不 知道中国古代兵法有著名的“三十六计”, 如果译成Of the thirty-six stratagems, the best is to quit,英美读者可能会纠缠在thirtysix这个数字上,造成误解。 • 2.“一朝一夕”译为overnight

《目的论视角下习语口译翻译策略研究》范文

《目的论视角下习语口译翻译策略研究》范文

《目的论视角下习语口译翻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习语口译是语言交流的重要一环,它承载着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多重信息。

在跨文化交际中,习语的翻译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的传递效果和文化交流的深度。

本文以目的论为视角,探讨习语口译翻译策略,旨在提高习语翻译的准确性和文化传递的完整性。

二、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原则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在习语口译中,翻译的目的主要是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传递文化等。

因此,翻译策略应遵循以下原则:1. 准确性原则:保持习语原意,准确传达信息。

2. 流畅性原则: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易于理解。

3. 文化传递原则:传递源语文化背景,促进文化交流。

三、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针对习语的特性和目的论的指导原则,本文提出以下翻译策略:1.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直译能够保留习语的形式,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

意译则更注重传达习语的意义,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在口译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直译和意译,以达到最佳效果。

2. 文化背景的补充习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信息。

在口译过程中,应对这些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补充,帮助听众理解习语的深层含义。

例如,对于含有典故的习语,可简要介绍典故背景,使译文更加生动。

3. 语境推测与解释当习语的直接翻译难以理解时,可通过推测其语境和含义,给出解释性翻译。

这有助于听众理解习语的用法和含义,促进跨文化交流。

四、实例分析以“画蛇添足”这一习语为例,在口译过程中,可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策略。

直译为“Drawing a snake and adding feet”,这种表达虽然保留了原习语的形式,但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可采取意译的策略,译为“Trying to improve a situ ation that is already good”,这种表达更符合英语习惯,易于理解。

同时,为帮助听众理解这一习语的出处和文化背景,可适当补充解释:“This idiom comes from a story about someone trying to improve a painting of a snake by adding feet, but it actually made the painting worse. ”五、结论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其翻译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英汉习语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是两种语言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语和汉语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因此对英汉习语的翻译研究也变得日益重要。

如何准确、恰当地翻译英汉习语成为研究者和翻译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本文将对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以及翻译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中常见的翻译错误并提出解决方法,旨在为英汉习语的翻译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1.2 研究意义习语是每个语言中都存在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英汉习语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特点和传统,还有助于提升翻译水平和促进跨文化交流。

通过对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翻译策略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语言表达的奥妙,提高翻译质量和准确度。

研究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有助于翻译工作者更加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避免翻译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和歧义,为跨文化交流搭建更加稳固和畅通的桥梁。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翻译策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提升翻译水平、促进文化交流和加深跨文化理解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英汉习语的来源英语习语的来源多种多样,通常包括历史、文化、传统、宗教等方面的因素。

在历史上,英语习语的形成受到了诸多影响,比如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基督教传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等。

这些文化因素都对英语习语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英语习语的来源还包括了许多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历史事件等各种元素。

比如,许多习语源自莎士比亚的作品,比如“to be or not to be”、“star-crossed lovers”等。

这些习语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含义被传承下来,成为了英语中的常用表达方式。

与英语习语相比,中文习语的来源也十分丰富多样。

中文习语通常包括了历史、文化、哲学、民间传统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比如,“井底之蛙”这个习语源自于古代的寓言故事,意味着目光短浅,不见世面。

英语习语的翻译策略研究

英语习语的翻译策略研究

( 一) 英 语 习语 的 来 源
1 .源 自 劳 动 人 民 的 日常 生 活 : 实 践 是 习语产 生
道理 , 白 费 口舌 , 源 自《 新约 ・ 马太福音》 第 7章 , 现 在 还 用于讽 刺 说话 的人 不看对 象 。 4 .源 自文 学 作 品 : 古 典 文 学 作 品 也 是 习 语 的 主
的源泉 , 劳 动 人 民 在 工 作 和 生 活 中 创 造 了 丰 富 的 习
语资源 , 比如 , 水 手 创 造 了大量 与 海 洋 有关 的 习惯 用语 , 运 动 员 创 造 了 与 运 动 有 关 的 习 惯 用 语 。 这 些
要来源 , 莎 士 比亚 的 戏 剧 作 品 成 为 英 语 习 语 最 丰 富
的 文 学 来 源 之 一 ,这 些 习 语 被 广 泛 使 用 。 例 如 , “ t t c l a i m o n e ’ S p o u n d o f f l e s h ” ( 合 法 但 不 合 情 理 的 要
习惯 用 语 形 象生 动 , 不久就被人们广为流传 , 最 终
中 图分类 号 : H 3 1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2 0 9 5 — 6 5 8 4 { 2 0 1 3 1 0 6 — 0 0 7 2 — 0 3
作 为 英 语 语 言 中 的 特 殊 组 成 部 分 ,习 语 承 载 着 丰 富 的 文 化 信 息 。 习语 具 有 很 强 的 民族 性 , 形 象 生 动 、 寓意深刻 , 这 些 因 素 给 翻 译 工 作 带 来 了 一 定 的 难 度 。… 在翻译实践 中, 译 者 要 研 究 母 语 和 本 族 文


英 语 习 语 综 述

《释意论视角下汉英同声传译中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研究》范文

《释意论视角下汉英同声传译中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研究》范文

《释意论视角下汉英同声传译中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汉英同声传译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的重要方式,对语言与文化的转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习语口译中,由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结构,其翻译的难度尤为突出。

本文将从释意论的视角出发,对汉英同声传译中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为同声传译人员提供更为精准和恰当的翻译方法。

二、释意论与汉英同声传译释意论,亦称“解释学派”,是一种强调“以释意为宗旨”的翻译理论。

它主张在翻译过程中要深入理解原文的意义,并尽可能地传达原文的语境和文化信息。

在汉英同声传译中,释意论的指导思想尤为重要,尤其是在习语口译方面。

三、汉英习语口译的特殊性习语作为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语言特色的表达方式,在汉英同声传译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习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其语言结构也较为复杂,因此其翻译难度较大。

在汉英习语口译中,既要保持习语的文化特色,又要确保译文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四、翻译策略研究1. 文化背景的解读与传达:在习语口译中,文化背景的解读与传达至关重要。

译员应深入了解两国文化背景,准确理解习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并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地传达这些信息。

例如,对于汉语中的成语“画蛇添足”,其英文翻译应保留其文化内涵,译为“painting a snake and adding feet”。

2. 语义转换与再造:在汉英习语口译中,有时需要对原文进行语义转换或再造,以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

例如,汉语中的四字成语在英文中往往没有直接对应的表达方式,需要根据语境进行语义转换或再造。

在翻译时,译员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翻译技巧,确保译文与原文的意义相符合。

3. 结合上下文理解:习语的翻译往往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在同声传译过程中,译员应充分利用语境信息,准确理解习语的语义和语气。

同时,要注意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歧义。

4. 增译与减译:在习语口译中,有时需要对原文进行增译或减译以使译文更加准确。

论汉语习语的英译策略

论汉语习语的英译策略
踉踉跄跄tostagger6结束语要翻译好汉语习语译者不但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而且要在对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民族色彩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了解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习语依照其特征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使译文达到贴切传神情趣盎然的效果

No. O 1 T ME E I DUCATI ON Oc obe t r
Z u e“a r h g n 山ema tr n . se d mi
形 相似 、 功能相 等 的习语 很多 , 英译 时通 过直 译能 保 留原文 风
格 。 如 : 釜 沉 舟 一 h m n ’ ot 头 垢 面 一 wt dsee d 破 u oeS a蓬 b ; i i vl h h e hiaddr c ; 饼 充 饥 一 da k so l yhn e; 要 人 不 a iyae 画 rn tf r c e l u gr w a taa 若
习语是 经过长时 间使用 后积累下来 的一些 独特 的固定短语
河 心 不 死 。 Y ura yd e et g eu nia oeign . o l orus o i pu t lh p o e el v l l s 有
或短句 。作为语 言中的一 种特殊现象 , 习语是全 民族人民智慧的
语 的特点 , 采取一定 的翻译策略 。汉语习语英译的策略主要有直 译、 借译 、 意译 、 直译兼意译 、 等。下 面 , 省译 通过笔者在翻译实践 及研究 中整理的一些 具体 例子来逐一解 释说 明。
1 直译
4 直 译 兼 意译
有些情 况下 , 汉语 习语只能 部分直译 , 分意译 。直 译之后 部 再 意译 出 其含 义 , 收到 画龙 点 睛 的效 果 。 如 : 会 如雷 贯耳 一
论汉语 习语 的英 译策略

习语翻译的方法

习语翻译的方法

习语翻译的方法摘要]英语习语翻译常用的四种方法:直译法,同义习语套用法,意译法,注释法。

翻译习语时应注意的三点:保留英语的地方色彩和民族色彩、熟悉常用习语及其简化现象、完全理解习语再翻译。

[关键词]习语直译法同义习语套用法意译法注释法英语习语(idioms)是从广义上来说的,包括成语、谚语、格言、俗语、典故、俚语和歇后语等。

翻译好英语习语很难。

习语翻译,本文主要介绍四种,直译法,同义习语套用法,意译法,注释法。

一、直译法(literal translation)所谓直译法,顾名思义,就是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的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习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

简单的说就是保留原文的文化意象,。

或按字面直译。

虽然有些英语习语的比喻,形象对汉语读者来说可能不太熟悉,但由于它在一定的文章中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或有明显的西方民族、地方、历史等色彩,这类习语也宜用直译法。

例如:“crocodile tears”这个习语,可直译成"鳄鱼的眼泪",汉语保留了原文鳄鱼和眼泪的意象,汉语中原本没有这种表达法,鳄鱼的眼泪并不是中国文化里的一个意象,读到这个习语中国人也不会把它和虚伪的意思挂上钩,但实践证明,中国人接受了这个译法。

这种译法既保留了俗语的地方色彩、形象和方言,也能保持源语言的最初表达形式,往往也可以丰富译入语语言和文化。

例如:A thorn in the flesh 眼中钉;肉中刺Armed to the teeth 武装到牙齿A wolf in a sheep’s clothing 批着羊皮的狼Drawing water in a bamboo basket 竹篮打水一场空To mend the fold after a sheep is lost 亡羊补牢二、同义习语套用法(borrowing an equivalence,)由于英汉两种语言都拥有丰富多彩的习语,不同的民族由于人们对待事物的情感态度和社会经历相类似,也就必然会产生一些具有相同的意义和修辞色彩完全相同或大体相同的习语。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其翻译策略【摘要】英汉习语在翻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们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

本文通过比较英汉习语的来源和差异,分析了翻译策略在习语翻译中的关键性作用。

在翻译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策略,并考虑到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习语翻译中常见的困难需要通过灵活的方法来解决。

在本文总结了习语翻译的挑战和技巧,提出了翻译策略的灵活运用和英汉习语翻译的发展趋势。

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英汉习语翻译的复杂性和方法。

【关键词】英汉习语,来源对比,翻译策略,文化背景,文化差异,困难与解决方法,挑战与技巧,发展趋势1. 引言1.1 英汉习语的来源英汉习语作为两种语言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源自于各自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在英语中,许多习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历史事件或民间传说。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这个习语源自于古代的石头投掷比赛,意为一箭双雕。

而在汉语中,许多习语则是古代典故、民间传说或宫廷故事的产物。

“画蛇添足”这个习语源自于一个战国时期的故事,讲述一个人画了一条蛇,后来又在蛇脚下添加了蛇脚。

英汉习语的来源虽然各有不同,但它们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文化和价值观念。

通过了解习语的来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和传达的信息。

在翻译习语时,也需要考虑到其来源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传达其意思和效果。

了解英汉习语的来源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英汉习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和应用。

1.2 英汉习语的对比英汉习语在语言表达方式、文化内涵以及使用场景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英语习语通常具有简洁、直接的特点,语言表达形式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幽默感和情感色彩,常常采用比喻、夸张或反讽等修辞手法。

而汉语习语则更注重形象生动、富有意境,通常以描绘事物形态或景物变化为基础,凸显了中国人尊重自然、注重精神层面的文化传统。

习语的翻译

习语的翻译

• • • • • • • • • •
To make a beast of oneself 形同禽兽 He that has been bitten by a serpent is afraid of a rope.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Shallow streams make most din. 水深不响, 水响不深。 Money makes the mare go. 有钱能使鬼推磨。 Reckless youth makes rueful age.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 习语形义基本相同, 这类习语比上 面一类在数量上要多些,例如:
• • • • • as light as a feather(or as thistle-down) 轻如鸿毛 to take a load off one’s mind 如释重负 to run in the same groove; to cut from the same cloth. • 如出一辙 •
D.英汉习语形异义似, 例如:
• • • • • • • A word spoken is past recalling.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Great boast, small roast. 干打雷, 不下雨。 Take not a musket to kill a butterfly. 杀鸡焉用宰牛刀。
• as lean as a rail • 骨瘦如柴 (如 直译为"瘦得像个横杆",则不符 合中国人习惯。) • clean hand • 两袖清风 • It was by no means a bed of rose. • 这决不是安乐窝。 • He cries wine and sells vinegar. • 挂羊头,卖狗肉。 • as pale (or white) as ashes • ( or sheet or death) 面如土色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语的翻译策略
【摘要】英语和汉语都拥有大量的习语。

其中,动物习语是独特而又富有表达力的一种,它包含大量的文化内涵。

我们在做翻译时,要尽量准确地转达原文的意思,试图保持原作的风姿。

最常见的翻译策略如直译法,意译法和套译法都会用到。

本论文主要讨论动物习语英译汉的几种基本策略,并分析阐述了几种策略的优缺点。

好的译者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灵活恰当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翻译策略动物习语翻译因素
1 习语及其意义
习语的定义
胡壮麟说:“英语习语是在语义上和句法上都受到限制的一类比较特殊的词。

”林成章教授是这样定义英语习语的:“英语习语是一组固定的词语或者是单个的词,甚至是一个句子,有着特别的并且不能从其结构上推测出来的含义。

”本文所讲的动物习语
包括成语、习语、俗语和歇后语,它们都是英国人民创造出来的宝贵文化财富。

动物习语的意义
动物习语因其丰富的形象、独特的功能和其表达力在英语语言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生动具体的形象。

习语“like a cat on the hot brick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根据这个描述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情景,翻译成汉语就是“如坐针毡”。

2 翻译中的主要因素
常见的阻碍
既然英语习语反应出其独特的文化,译者应该试图保持原作的风姿,保留其丰富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

但是译者经常会遇到一些障碍,例如词义不符或者是语义空缺。

产生这些障碍的原因主要是中英人民在诸
多方面的不同点,如经济、文化、地理坏境、生活风俗等。

词义不符
词义不符是指在中英文中,一个词有相同的字面意思但其蕴含意义有一点不同或
完全不同。

以“狗”为例,在大部分的英语习语中“狗”通常含有褒义,例如,a lucky dog幸运儿, a top dog优胜者, 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出头日。

英国人以爱狗而出名,他们甚至将好朋友的名字为狗命名。

然而在汉语中,狗通常含有贬义,如下列表达:狗仗人势,狗东西,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语义空缺
在英语中,一些动物形象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但中文中却没有相对应延伸意义或形象意义。

例如:在圣经和希腊神话中的动物,如nightingal即侦探的意思;Swan杰出的诗人或歌唱家。

3 基本翻译策略
中英人民的很多共同之处对翻译则是
很有帮助的。

掌握一些翻译动物习语的基本策略如直译法、意译法和套译法,就可以更好地翻译。

直译法
两国人民的共同点是翻译的基础。

当两方用同一种动物来表达相同或相似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