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新颖有趣的小学数学活动课
暑假小学趣味数学教案
![暑假小学趣味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ff48a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f.png)
暑假小学趣味数学教案
主题:数字游戏
目标:通过趣味数字游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一:数字拼图比赛
材料:数字拼图卡片
步骤:
1. 将数字拼图卡片分发给每位学生,要求学生按照卡片上的数字顺序将拼图完成。
2. 设置比赛规则,看谁能最快完成拼图。
3. 鼓励学生在比赛中互相配合,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 结束比赛后,可以让学生交换卡片重新组合,继续挑战。
活动二:数字计算接龙
步骤:
1. 给每位学生一个数字,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数字,按照一定规则和运算符号将数字
计算出结果。
2. 学生要依次报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且说出下一个数字。
3. 当有学生计算错误或者犯规时,就淘汰,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学生为胜者。
活动三:数学趣味填字游戏
步骤:
1. 准备一份填字游戏表格,表格中有一些数学计算题目,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计算并填入答案。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答案填写在表格中的对应位置,当填字完成后,表格会出现一些有
趣的数学知识。
3. 鼓励学生在填字过程中思考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结:通过以上趣味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暑假期间也能享受到数学的乐趣,提高他们的数
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希望学生在玩乐的同时,也能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
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0ca3ef3186bceb18e8bb07.png)
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最后一节的内容:有趣的测量(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
要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本班级学生,大部分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部分男生活泼好动,爱思考。
对于探索数学问题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等。
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
教学目标:1、经历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握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魔方、芒果、圆柱体量杯、长方体水槽、石块、苹果醋若干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从柜子里发现了一个魔方,我特别喜欢。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板书:V正=a3)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1000cm3)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V长=abh)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则物体”。
小学数学活动课方案范文
![小学数学活动课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cc1771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6c.png)
小学数学活动课方案范文活动名称:探索数字的奥秘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2.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4.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活动内容:一、数字的秘密1. 寻找数字-学生们将被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随机抽取一个数字,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各种方式寻找这个数字在我们生活中的存在,并且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发现。
2. 数字迷宫-学生们将使用给定的数字,通过加、减、乘、除等运算符,试图得到一个指定的结果。
比赛结束后,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答案以及思路。
3. 数字方阵-学生们将按照团队的分配,依次排列9个数字,使得每行、每列以及对角线的和相等。
鼓励学生们思考和尝试不同的排列方式。
4. 数字游戏-老师能够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字游戏,帮助学生们巩固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
比如:猜数字、数独、数学接龙等。
二、数学概念的学习1. 数的大小比较-学生们通过实物对比、排队比个子,用数字语言表达大小关系,巩固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
2. 数的分解与组合-通过具体的实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的分解和组合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数的进位与退位-通过游戏和实例,引导学生们理解数的进位与退位的概念,掌握基本的进位与退位运算方法。
4. 金、银、铜数字-通过实例和游戏,引导学生们理解百、十、个位数字的不同含义和数值。
三、数学运算的探索1. 加法与减法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们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速度。
2. 乘法与除法练习-通过实例和游戏,帮助学生们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数字的产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们亲自体验数字的生成过程,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4. 数学问题的解决-老师能够提供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们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课堂趣味数学教案
![小学课堂趣味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59728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c.png)
小学课堂趣味数学教案
适用年级:小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通过趣味活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思维发散能力。
教学内容:
1. 数学拼图游戏: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份数学拼图,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将拼图完成。
2. 数学填词游戏:老师出一个数学题,学生组成小组填写答案,同时填写完整的题目会出
现一句有趣的句子。
教学步骤:
1. 引入活动:让学生看一段关于趣味数学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2. 分组游戏:将学生分组,分发数学拼图给每组,规定时间内完成。
3. 整理成果:让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让其他组评价,并进行奖励。
4. 数学填词:以填词游戏的形式继续活动,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
教学方法:
1. 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 互动教学:老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评价:
1. 学生在游戏中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思维发散能力。
2. 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活跃,积极思考,达到了教学目标。
扩展活动:
1. 数学实验:学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实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 数学绘画: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反思:
1. 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更吸引学生参与。
2. 在分组活动中要合理安排小组成员,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
通过趣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小学生趣味数学教案
![小学生趣味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e0cf3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5.png)
小学生趣味数学教案
教案目标:
1.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喜爱。
2. 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以游戏和趣味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
主要内容包括:
1. 数字游戏:利用数字卡片组合出不同的数字,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计算和推理。
2. 排列组合:让学生围绕数字进行排列组合的活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3. 数学竞赛: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
教学流程:
1. 热身活动:通过数学口算游戏或数学趣味小测验来热身,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数字游戏:教师准备好数字卡片,让学生组合出一定的数字并进行计算,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和合作。
3. 排列组合:让学生分组,围绕数字进行排列组合的活动,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与团队合作。
4. 数学竞赛: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进步,提高数学计算和逻辑推理能力。
5. 总结活动:教师对本节课的活动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数学的奥秘,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教学材料:
1. 数字卡片
2. 数学趣味小测验
3. 教师准备的其他游戏和活动材料
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参与数学竞赛的成绩,评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展示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有创意的试讲小学数学教案
![有创意的试讲小学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7899bc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4.png)
有创意的试讲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加法和减法。
2. 学生能够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教学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并通过数学大富翁游戏方式进行巩固。
教学准备:
1. 数学大富翁棋盘
2. 骰子
3. 游戏筹码
4. 道具卡片(表示加法和减法题目)
5. 记分板
6. 计分器
教学步骤:
1. 开场引入:通过介绍游戏规则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分组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选择一个队长。
开始游戏,每个小组轮流掷骰子前进,并完成相应的题目。
答对则获得相应的分数,答错则需要扣除分数。
3. 提问环节:在游戏过程中随机提问学生,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4. 结束游戏:游戏结束后,计算每个小组的分数,获胜者可以得到奖励。
5. 总结回顾:结合游戏过程,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学生记忆。
教学亮点:
1. 创意教学法:通过游戏方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2. 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参与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实践应用:加深学生对数学运算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
1. 可以通过增加难度的题目来挑战学生。
2. 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游戏规则,进行创意发挥。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趣味数学游戏的方式,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掌握程度。
但是在随机提问环节,部分学生表现不活跃,需要进一步加强互动性。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注重学生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有趣的数学教案
![小学有趣的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b48eb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6.png)
小学有趣的数学教案
年级:小学二年级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对数字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2. 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4.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0-9各20张)
2. 游戏规则说明卡片
3. 计分板
4. 讲解PPT
教学步骤:
1. 热身活动(5分钟)
老师向学生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依次说出每个数字的读音和大小关系。
2. 游戏规则说明(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要进行的数字游戏,包括游戏规则、目标和奖励等内容。
3. 游戏开始(20分钟)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1名代表,轮流从数字卡片中抽取数字,并根据游戏规则进行计算或比较大小,得出结果并得分。
4. 结果公布(5分钟)
每轮游戏结束后,老师公布每组的得分情况,并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及团队。
5. 游戏总结(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游戏经历,讨论其中的数学知识和策略,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有趣的数字游戏,学生不仅能够在玩中学,还可以增强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激
发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水平。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爱上数学,喜欢数学,更加自信地面对数学学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趣的七巧板》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趣的七巧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fb4e3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1.png)
【教育资料】小学二年级数学《风趣的七巧板》教案1、通过拼图,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感悟平面图形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拼图。
教具准备:课件,师、生每人一副七巧板。
教学过程:一、动画演示,引入课题1、复习已认识的图形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不知道小朋友还认不认识它们,记不记得它们的名字,师出示图形生辨认图形。
2、欣赏图形师:小朋友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老师拼了许多幽美的图形,想不想欣赏一下?课件演示拼好的图案,学生欣赏。
3、揭示课题:师:这些幽美的图形都是七块图形拼成的,这七块图形叫七巧板。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风趣的七巧板》。
(板书:七巧板)二、初步感知,建立表象1、认识七巧板师:你想了解有关七巧板的哪些知识?生1:七巧板有几块?生2:七巧板是由几种图形组成的?生3:七巧板有什么奇异?师:你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等学完这节课,就会知道答案了2、介绍七巧板的来历课件出示七巧板师: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图形玩具,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用七巧板可以拼成几百种例外的图形,外国朋友对我们的七巧板也很感兴趣,给它取了个奇特的名字叫东方模板。
师:有的小朋友问到一副七巧板有几种例外的图形?谁来说一说?生:有三种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师: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生:三角形有5个,还有1个正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
师:比一比,哪些图形是完全一样的?生:2个大三角形一样大,2个小三角形一样大。
三、自主探究,开发潜能1、组织竞赛。
师:你们想不想也用七巧板来拼一拼?今天我们8个小组就来比一比,举行一次夺星大赛,哪一队得的合作星最多就是今天的冠军队。
就把老师拼的作品奖励给这个小组。
(出示作品)2、用两块拼师:先来简单一点的,请用七巧板中的两块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哪位小朋友说说可以选用哪两块?生:我用2块大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七个有趣活动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七个有趣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d5c1804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91.png)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七个有趣活动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有许多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甚至害怕数学。
因此,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我们需要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并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以下是七个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的有趣活动。
一、数字寻宝游戏在操场上设置一系列的数字和数学题目,将小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解决题目找到正确的数字。
这个游戏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数字和运算的概念,还能提高他们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拼图比赛准备一些数学拼图,让小学生进行比赛。
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结构和解题思路,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数学实物展览组织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用数学制作的物品。
可以是立体几何的模型、数学游戏或者数学化身的手工作品。
通过展览,学生们可以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其他学生的兴趣。
四、数学探险之旅组织一次数学探险之旅,带领学生们参观数学相关的地方,比如科学博物馆、天文馆、测量局等。
在旅途中,教师可以讲解数学的应用,并且鼓励学生们主动提问和参与。
五、数学游乐园在学校的操场上搭建一个数学游乐园,设置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游戏设施,比如数学迷宫、计数跳绳、数学迷宫等。
学生们可以在游乐园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同时巩固他们的数学知识。
六、数学竞赛举办小学生的数学竞赛,可以是个人赛,也可以是小组赛。
竞赛可以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如计算、逻辑推理、几何形状等。
通过竞赛,学生们可以切磋和展示自己的数学才华,进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七、数学故事创作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喜欢的数学概念或者题目创作数学故事。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写作或者舞台剧表演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
这个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七个有趣的活动,我们可以不仅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探索数学的世界。
教师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适合的活动进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
创意十足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活动教案
![创意十足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02b05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3.png)
近年来,创意教育已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创意教育也被不断推崇和应用。
二年级数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时期应该通过各种创意的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思维框架,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与技能。
针对此,本文将对创意十足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活动教案进行整理。
一、数学游戏:乒乓球比赛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加法与减法,计算两个数字之间的差值;2、理解数字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3、培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内容:1、通过画出一张简单的数轴,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字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2、教师将两个数字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计算两个数字之间的差值,并根据计算结果用乒乓球游戏来对比两个数字的大小。
3、乒乓球游戏规则:用两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来确认每组学生分别代表哪个数字,学生们不断回击乒乓球,直到其中一组被淘汰。
4、教师可以从游戏中提出问题,如:谁更大;谁更小;相差了多少?教学总结:此游戏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学生们在玩乐的同时更好的理解数字之间的相对大小,并通过实际操作计算数字之间的差值,培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二、数学实践:卡拉OK唱歌比赛教学目标:1、加深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如:数值的符号和相对大小关系;2、通过卡拉OK唱歌来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的唯一性;3、鼓励学生们进行数学实践,提高数学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教师将两个数字(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理解他们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2、学生分为两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队员,进行唱歌比赛。
在比赛中,学生要根据自己代表的数字唱出相应的歌曲,以此来比较差值。
3、比赛结束后,教师可以当场计算获胜队员和负方队员之间的差值,并让学生对数据的唯一性有更明确的理解。
教学总结:通过卡拉OK唱歌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真正体会到数字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强化了数字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技能。
三、数学团队活动:包装设计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感知能力和创意设计能力;2、鼓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团队合作;3、在创意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技能。
小学优秀趣味数学教案
![小学优秀趣味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b545f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3.png)
小学优秀趣味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数学游戏-九宫格数独
教学目标:通过数学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数独游戏的规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解决数独游戏中的难题,训练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准备:数独游戏板、分发给学生的数独游戏题目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向学生介绍数独游戏,告诉学生数独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
1.数独游戏是一个由9个大小为3×3的九宫格组成的大九宫格,目的是在每一行、每一列以及每个小九宫格中填入数字1-9,使得每一行、每一列以及每个小九宫格的数字不重复。
2.老师讲解数独游戏的解题技巧,如逻辑推理、排除法等。
三、实践
1.分发给学生数独游戏题目,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解题。
2.老师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考、分析,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互相学习、交流。
2.总结数独游戏的规律和技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也可以是一种有趣的游戏。
五、作业
布置数独游戏的相关作业,让学生继续练习解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引入趣味性的数学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
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玩乐中感受到数学的奇妙之处。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通用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0f26168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9.png)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通用
课题:趣味数学游戏——数字拼图
目标:
1. 学生能够通过数字拼图游戏加深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2.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 数字拼图的规则和玩法;
2. 利用数字拼图进行数字计算和推理。
教学准备:
1. 数字拼图游戏;
2. 数字卡片:0-9;
3. 计分板;
4. 讲解板书。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们介绍数字拼图游戏的玩法和规则,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操作演示(10分钟)
老师示范如何进行数字拼图游戏,学生们观看并跟随操作。
三、小组活动(15分钟)
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备数字拼图游戏和数字卡片;
2. 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数字拼图,并在计分板上记录分数;
3. 每组完成后,老师进行点评,对表现优秀的组进行表扬。
四、总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练习数字拼图游戏,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六、课后反思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查漏补缺,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备注:本教案仅为通用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大全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b0c7e46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c3.png)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大全
主题:数字游戏
教学目标:通过数字游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数字游戏
教学步骤:
1. 热身活动:唱唱歌,做做操,准备好开始数学游戏的学习。
2. 导入:教师拿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用这些数字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3. 游戏时间: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个有趣的数字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
例如:猜数字游戏,快速计算游戏等。
4. 游戏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心得体会和好玩的地方。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从中总结规律和提高解题的思路。
教学重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数学的乐趣,让学生从游戏中学会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数字游戏,与同学分享,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板书设计:
数字游戏
猜数字游戏
快速计算游戏
教学反思:通过数字游戏教学,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了他们的数学兴趣和解题能力,达到了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小学趣味实用数学教案
![小学趣味实用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f74c0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3.png)
小学趣味实用数学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购物情境,学习并掌握加减法的运用。
教材:小学数学教材、购物清单、假钱等
活动设计:
1. 导入:老师引导学生回想上次去超市购物的情景,询问他们在购物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 模拟购物:老师准备购物清单,清单上列出了一些食品和商品,同时准备了假钱。
学生
分组,每组一份清单和一笔假钱。
让学生模拟购物,用假钱算出购买商品的总价,并找零。
3. 游戏环节:老师设计购物游戏,学生在游戏中扮演顾客和商家,用真实的物品购买和卖
出商品,练习加减法运算。
4. 实际运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场景需要用到加减法。
例如,在超市
购物、在餐厅付款等。
5. 拓展练习: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到超市陪家长购物,学生要负责算账和找零的工作。
评价方式:观察学生在购物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计算准确性和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反馈与总结:让学生分享购物的经验和体会,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加减法知识,并强调实际
运用的重要性。
后续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灵活使用加减法,例如通过制定预算规划
购物、计算换算比例等。
小学线上趣味数学教案
![小学线上趣味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a3222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6f.png)
小学线上趣味数学教案
主题:巧算
年级:小学三年级
时间:1个小时
目标:
1. 通过线上互动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算术思维和解题能力。
教学内容:
1. 线上数字游戏: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2. 数学趣味竞赛:设置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瞬间做出答案,并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步骤:
1. 热身活动: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热身运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游戏环节:展示数字游戏页面,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操作,比赛看谁做的最快。
3. 讨论和总结: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并总结得失,分享经验。
4. 数学竞赛:展示数学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解答,鼓励快速做题,然后与同学比较结果。
5. 结束:总结当天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数学,挖掘数学的乐趣。
扩展活动:
1. 继续线上数学游戏,培养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2. 设计更复杂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鼓励学生完成挑战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注: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希望通过线上趣味数学教学,让学生爱上数学,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和解题能力。
创意小学数学教案
![创意小学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3d0bb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7.png)
创意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通过合作和创造性思维,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教学准备:
1. 数学游戏道具:卡片、计算器、骰子、计分卡等。
2. 制作游戏规则和题目卡片。
3. 安排教室空间,设置四则运算活动区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数学游戏解锁
1. 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数学活动主题:四则运算乐园。
2.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从中心拿到一份游戏规则和道具。
二、游戏1:四则运算闯关
1.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卡片上的数字完成四则运算题目。
2. 每组解答正确得到相应积分,最后总结排名。
三、游戏2:四则运算大挑战
1.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骰子的点数完成相应的四则运算。
2. 完成任务后,计算最终得分。
四、游戏3:实践运用
1. 学生根据给定场景,自由发挥思维,运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
2. 每组展示解决方案,并总结合作过程。
五、总结:精彩回顾与展望
1. 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教学活动的收获和反馈。
2. 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数学问题,勇敢尝试创新方法。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四则运算,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共同完成数学挑战。
3. 组织数学竞赛和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备注:本教案为创意数学教学活动范本,可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改进。
愿学生在数学乐园中乐学乐玩,享受创意数学的乐趣!。
小学数学教案趣味
![小学数学教案趣味](https://img.taocdn.com/s3/m/b19cc39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8.png)
小学数学教案趣味
教学目标:
1. 能够通过数字游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字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1-100);
2. 游戏规则说明卡片。
教学过程:
1. 游戏一:数字怪兽
规则:老师将数字卡片抽出,学生需要按卡片上的数字做出相应的动作(例如:数字是3,学生需要跳3下)。
激励:完成得最快的学生将获得奖励。
2. 游戏二:数字拼图
规则:将数字卡片洗牌后分发给学生,学生需要按顺序将数字卡片组成连续的数列。
激励:完成拼图得最快的学生将获得奖励。
3. 游戏三:数字传球
规则: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站成一排,第一个学生手持数字卡片,依次传递,每个学
生必须按照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做出相应的动作。
激励:完成传球次数最多的组将获得奖励。
4. 游戏四:数字计算
规则:老师说出两个数字,学生需要快速计算出两个数字的和差积商。
激励:回答正确最多的学生将获得奖励。
总结:
通过这些有趣的数字游戏,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数字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玩数字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数学的趣味,爱上数学!。
一堂有趣的数学课作文
![一堂有趣的数学课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38eb3d2cfc789eb162dc883.png)
【 - 小学作文】篇一:《一堂有趣的数学课》一堂有趣的数学课凤山县实验小学五(1)班韦春苑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上过无数堂各种各样的教课。
但是,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最有趣的,还是这学期上的一节数学课。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不一会儿,只见数学老师手上拿着一个袋子走进教室,里面准着几十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和几十把剪刀,还有几把直角三角板。
老师把这些东西分发给我们,让我们用剪刀把平行四边形剪成我们学过的图形,神神秘秘的,也不知道要学什么内容。
我沿着它的高剪下去,成了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我再把三角形拼在梯形一边,就成了一个长方形。
我们纷纷炫耀自己的杰作。
只见老师在黑板上“唰唰”地写下了几个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哦,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是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呀!接着老师又教我们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推论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最后得到了一个结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和长,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由底乘于高算出来的。
我们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公式后,老师便与我们一起去“挑战屋”挑战每一道题。
其中有一道判断题: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米,高是6米,它的面积是4米。
我算了一下,果真是24,我就马上说是对的。
最后宋秋云同学说:“面积的单位应该是平方米,而它这里的单位是米,所以是错的。
”哦,原来是这样的,我真是太马虎了!这堂课老师还用了许多游戏的方式让我们完成练习。
同学们个个都非常投入。
我们在愉快的气氛中上完了这一堂课。
这节课,老师的教学方法新颖,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我十分喜欢。
{一堂有趣的数学课作文}.我喜欢的一节课凤山县实验小学五(2)班廖蒙娜今天,有一位民族小学的一位数学老师来帮我们上节课,我真的好开心呀!叮铃铃上课的时间到了,老师微笑地走进教室来了,发现老师的脖子上有一面红领巾,哦原来是这样的,这位老师要教我们怎样学会算三角形的面积,怪不得刘老师的脖子上带着一面红领巾呢。
刘老师打开电脑,打开她的文件从里面找出数学的应用题,哦!我不记得告诉你们了今天我们不在教室里上课,而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因为多媒体教室里的教学工具样样都有,刘老师就开口发令同学们打开你们的工具袋,各组讨论,这几个图形能拼成什么的图形呢?讨论好的呢就举手好吗?我每一组有四个人,在讨论时坐在前的俩位同学就可以转头和后面俩位同学一起讨论,我们组各用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都拼成了平行四边形,但是别的小组也很棒呀!还有些小组聪明一点还可以拼成别的图形呢!到了下一题老师就叫我们打开练习本来写,这一题应用题,我非常灵活地把老师教的方法都用上了,很快就解决了问题,我心里有一种成功的快乐!很快,就下课了,如果以后还有机会我还想上这样的一节课呀!印象深刻的一节课凤山县实验小学五(3)班林美伶“耶!太棒了!”咦,这尖叫声是从哪儿发出来的?告诉你们吧,是从我们五(3)班教室发出来的。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活动方案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2952c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d.png)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活动方案一、活动简介数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但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数学课堂可能会显得比较枯燥无味。
因此,运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愉悦地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本文将介绍几项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活动方案,包括数学游戏、数学趣味故事、数学趣味比赛等,希望能够为小学老师们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参考。
二、活动方案1. 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数学教学方式,适合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数学游戏:等差数列游戏所需材料:数字牌(0-9)游戏规则:将数字牌放在桌子上,要求学生按照某种规律依次取牌(如每次可以从数字牌中取出三个数,使这三个数构成一个等差数列),直到取完为止。
游戏的规则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数学知识程度来设定。
故事填空游戏所需材料:故事卡片、填空卡片游戏规则:老师讲述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其中穿插着一些空缺的部分,让学生使用填空卡片进行填写。
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加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数学趣味故事数学趣味故事是一种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通过故事介绍数学知识,让学生们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学趣味故事:一道有趣的几何题故事梗概:一只小蜗牛爬上了一个三角形的山坡,问它经过哪些路径才能够爬到山坡最高点。
汉诺塔故事梗概:有三根柱子,其中第一根柱子上有三个盘子,盘子大小不一,大盘子在下面,小盘子在上面。
要求将所有盘子移到第三根柱子上,且每次只能移动一个盘子并且不能将大盘子放在小盘子上面。
3. 数学趣味比赛数学趣味比赛是一种很好的互动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学趣味比赛:数字拼图比赛比赛内容:每位学生都拥有一些数字拼图,通过拼图使数字符合我们给出的要求。
数字顺序比赛比赛内容:给出一些数字,学生们需要按照题目要求的顺序将这些数字进行排列。
三、总结以上介绍的数学趣味教学活动方案旨在让小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趣味数学教案小学毕业
![趣味数学教案小学毕业](https://img.taocdn.com/s3/m/0bdca96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1f.png)
趣味数学教案小学毕业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 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
1. 数学运算游戏
2. 数学趣味挑战赛
3. 数学观察实验
教学过程:
一、数学运算游戏
1. 分组进行加减乘除游戏,每组抽取一道数学题目,首先回答正确的组获得积分。
2.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
二、数学趣味挑战赛
1. 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题目,让学生进行个人竞赛。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数学观察实验
1. 在实验室或校园中设置数学观察点,让学生进行观察并记录。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评价:
通过趣味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数学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希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充满乐趣,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愿大家在数学的世界里畅游,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堂新颖有趣的小学数学活动课;——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执教华应龙;(华应龙老师执教“神奇的莫比乌斯圈”;一、做纸圈(片段一);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探究;生:有两个面、四条边;师:现在,我们能把它变成两个面、两条边吗?请在小;生:我们只要把这张纸条对接起来,用胶水粘好,就变;说边比画,做成了如图1所示的样子);师:请同学们摸一摸两条边和两个面??;这里的两条堂新颖有趣的小学数学活动课——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执教华应龙(华应龙老师执教“神奇的莫比乌斯圈”。
这是一节什么课?“莫比乌斯圈”是什么?它又神奇在哪儿呢?请欣赏这节课以下几个实录片段。
)一、做纸圈(片段一)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探究。
请同学们拿出桌上的一张纸条,说说这张纸条有几个面、几条边。
生:有两个面、四条边。
师:现在,我们能把它变成两个面、两条边吗?请在小组中讨论,并尝试操作一下。
(小组活动后交流)生:我们只要把这张纸条对接起来,用胶水粘好,就变成两个面、两条边了。
(边说边比画,做成了如图1所示的样子)师:请同学们摸一摸两条边和两个面??这里的两条边有什么特点?两个面是平面还是曲面呢?生:两条边都变成曲线了。
生:两个面都是曲面,一个在里面,一个在外面。
师:(又拿出一张同样的纸条)现在我这里有一张同样的纸条,我先扭一扭,旋转180°,再对接粘贴起来(图2)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里的纸圈会是几条边、几个面呢?(学生思考片刻)生:还是两条边、两个面。
生:我想,可能是两条边、一个面。
生:既然老师要我们猜想,说明可能和原来完全不一样。
我想可能是一条边、一个面。
(这时下面听课的教师也禁不住撕下记录本上的一页纸,做成纸圈,比画着,议论着,场上场下议论纷纷。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跟我做一个这样的纸圈,然后沿着它的曲面的中线位置用笔画一条线,请大家试试,你发现什么啦?(学生做成莫比乌斯圈,并沿着中线位置画线)生:我发现这条线一直画下去,与起点汇合了,说明它只有一个面。
生:我还发现我把这个纸圈的边上做了一个记号,并从这个记号开始一直用手摸下去,绕了一圈又到了做记号的地方,说明这个纸圈只有一条边。
师:为什么这个纸圈会变成一条边、一个面呢?生:因为把纸条扭转180°后,两条边对接上了,正反两个面也连在一起了。
师:对!我们把原来没有扭转而对接起来的曲面叫做双侧面。
而把这种扭转后对接的曲面叫做单侧面,这种单侧面的纸圈,叫做“莫比乌斯圈”,是由法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发现的。
你可别小瞧这个纸圈,它的奇妙之处可不少哟。
下面就一起来研究。
二、剪纸圈(片段二)师:现在,如果用剪刀沿“莫比乌斯圈”的中线剪开,猜一猜,它将变成什么样呢?生:我想它会变成两个纸圈吧。
生:可能会变成一张长纸条了。
生:我想也是两个纸圈,而且两个纸圈套在一起。
生:是一个纸圈。
师:同学们很积极地进行猜想,值得表扬。
现在大家一起剪一剪,看看到底是什么样子。
(学生早已跃跃欲试了,迫不及待地开始剪起来。
下面的听课教师也饶有兴趣地尝试着。
)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生:我猜对了!原来真是变成了一个更大的纸圈!生:不可思议,怎么会是这样的呢?!师:好玩吧,还有更奇妙的呢。
大家想不想试一试?生:老师,快说吧,怎么玩呢?师:好,现在同学们的桌子上还有一个纸条,现在我们把它沿纵向三等分,并把中间的一格涂上不同的颜色。
(图3)然后像刚才一样,把它做成一个“莫比乌斯圈”。
如果沿着它的其中一条等分线剪开,请你们猜一猜,要剪几次?结果会是怎样的呢?(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一次被激发,操作结果是变成了大小两个纸圈,而且套在一起。
出乎意料,学生始终沉浸在猜想与探求的快乐中,被数学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着,不知不觉一堂课就这样过去了。
)三、感受数学课原来可以这样上!这是我听完课的第一感受。
这是一堂不同寻常的课!整堂课学生都是在“猜想—验证—探究”中一次又一次感受着数学的神奇魅力。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在智力或美学上真正理解了数学,体验了数学,保持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不断增强学习、探索的内驱力。
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
由此我认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去促使学生自己想学。
这堂课还告诉我们这样的信息:新课程、新教学、新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广闻博览,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观照数学教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把握学生的学习心向,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课堂,这样才能设计出令学生喜欢和惊奇的数学活动课,让学生徜徉其中,收获多多。
四、变动和补充由于对此课比较感兴趣,我就华老师的教学进行了一些小的变动和补充,并进行了教学尝试。
(一)对开始部分的变动1. 把那个长纸条的两面分别分成12个格子,正面从左到右依次写上“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
正面: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2. 保持纸条下沿不离开桌面,手持纸条上沿将它从上面翻下来,在它的背面依次写上“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在讲:”。
背面: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在讲:3. 把这张纸条扭转180°,然后首尾对接,粘成莫比乌斯圈。
(图4)4. 把纸圈套在右手的食指上,向左边捋一捋、念一念,就成了:“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在讲: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师:请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顺着纸条上的字念下去,永远也念不完。
师:这说明什么?生:这说明原来纸条的正面和反面连接起来,就成了一个面!师:对,以上所做的这个纸圈,是用数学家名字命名的“莫比乌斯圈”。
可别小看这个小小的纸带,虽然制作起来十分简单,却十分奇特。
例如,放一只蚂蚁到纸带上,让它沿着图中纸带上所写字的路线爬行(不经过纸的边沿),这只蚂蚁就可以一直爬遍纸带的两个面,而在普通的没有旋转1 80°而粘贴的纸带上是不可能做到的,现在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了。
请同学们重新做一个“莫比乌斯圈”,拿起笔,用笔尖代表蚂蚁,先在纸圈上做一个记号,再沿着纸圈的中线一直画下去,画完后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操作后)我发现蚂蚁兜了一圈,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
师:如果沿着这条中线剪下来,又会发现什么奇妙之处呢?请同学们先猜想一下,再剪一剪。
(二)对中间部分的补充中间部分我补充了一个探究性操作。
按图5在纸上剪下两个十字形,纸带宽约3厘米,长可15厘米左右,再在十字上分别画上两条虚线,并在有阴影的部分涂上胶水。
然后,把两个十字形分别粘成图6、图7形状。
注意图7中有一个纸圈扭了180°。
如果把它们沿虚线剪开,想想看会是什么样子,然后再剪剪看。
(三)对结束部分的补充结束部分,华老师让学生说说“莫比乌斯圈”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在课堂上说了不少,如有学生说可以利用它来做过山车,这样兜一圈又能回到起点。
在此,我作了如下补充。
师:现在,这一成果已经在科技上得到了应用。
例如有一种电脑打印机,用来打印文稿的色带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做成的,这种色带是经过180°旋转后进行对接,这样可以使色带在打印中两面都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成倍地延长其使用寿命,大大节省了材料。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其内部结构,突出显示扭转对接的部分)你看它的设计多么巧妙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猜想“莫比乌斯圈”的用途,再大胆设计,说不定还可以申请专利呢。
一、说教材【设计理念及意图】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一个突破口。
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中,新课程提倡和凸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合作中学,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运用数学,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得以实现。
【教学内容及分析】我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数学游戏《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莫比乌斯圈》属于《拓扑学》的内容,这个内容对教师来说,不是个好组织的内容,却是一个激发兴趣、激励学生学数学用数学、拓宽数学视野的好题材,也是数学活动课中的典型题材。
然而教参中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要求却只有一句话“要求学生理解并学会自己制作莫比乌斯带,体会它的神奇。
”因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在动手做中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一个神奇的莫比乌斯纸圈;2.在其“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3.初步领会“观察、猜测、想象、验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动手操作,主动思考,合作交流的“做数学”的过程,并从中发现“莫比乌斯带”的奇异性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精神和探索意识。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大胆想象,使观察和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具准备:课件、纸条、剪刀、胶棒等四、说教法、学法1、学生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喜欢大胆猜想、有创新的欲望。
因此创设一节动手实验课,使猜想和实验结果之间产生强大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习惯。
2、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学法:经历动手操作,主动思考,合作交流的“做数学”的过程,并从中发现“莫比乌斯带”的奇异性质。
五、说教学流程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神奇,初步了解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激趣引入:同学们,你们会用纸条变魔术吗?(师利用纸条变魔术)2、导入:那你们想不想学?现在就请你们都准备好吧,老师要带你们进入神奇的纸条世界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受纸条的神奇,同时大胆猜想老师是怎样变的,为下面在活动中进行猜想做好准备。
(二)自主探究,感受神奇1.认识莫比乌斯带通过一步步引导学生将纸条变成1条边、1个面,并进行验证,使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了解它的由来,并初步感受它的神奇。
【设计意图】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验证得出莫比乌斯圈的特征和由来。
并通过生与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2.平分莫比乌斯带(1)猜想:沿着纸带中间的线剪开,纸带会变成什么样儿?(2)验证:动手剪一剪(是一个大一点的圈)并说说有什么感受?(神奇)(3)猜想:大一倍的圈还是莫比乌斯圈吗?(4)验证: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呢?(5)猜想:再分剪这个圈会是什么样儿?(6)验证:动手做一做(2个连在一起的圈),神奇吗?3.三等分莫比乌斯带(1)操作:将三等份纸条的中间部分用水彩笔涂上阴影(两边都要),并做成莫不乌斯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