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装置艺术的语言形式研究

合集下载

装置语言在雕塑中的体现

装置语言在雕塑中的体现

关 键 词 : 置 艺术 装
语言
雕 塑
十多平米的巨大 而厚实 的“ 虎皮地毯” 陈——是 由 6 铺 6万
装置艺术跟实际意义上的雕塑是有所区别的 , 它的最 支香烟 按照特殊 的排列组成的 。 黄色过滤嘴与 白色烟身交 替摆放 , 组成了“ 虎皮 ” 的黄 白花纹 , 极富厚重感 。 徐冰特地 选用“ 富贵牌 ” 香烟 来制作这张“ 虎皮 ” 在徐冰 眼里 ,烟草 。 “
剧 影 月 报 艺术广角
装置语言在 雕塑中的体现
● 夏春 子
摘 要 : 文 探 讨 的是 同 为 立体 造 型 艺术 的装 置 与 雕 塑 本
在 艺术 语 言 上 的 区 别及 联 系 。
觉、 触觉 、 嗅觉 , 甚至味觉 。 例如 : 徐冰 的大型装置个展“ 烟 草计划 : 上海 ” 。黑色地面与金 色聚 光灯 , 形成了多个明亮 的圆点。 画廊 内 , 浓郁的烟 草味将参观者包裹其中。 一张有
者” “ 和 读者” 希望放入的内容 。 因此 . 装置艺术可以作为最 顺手的媒介 , 用来表达社 会的 、 政治 的或者个 人的内容 z
例如 : 尚的《 , 杜 泉》 即是将 一廉价 的 日用品——瓷质小 便 池直接搬入展厅 , 通过消除小便池应有 功能和存在作 用的 环境 , 在异类空 间里赋予了小便池新的意义。杜尚试图将 现成 品的时间因素 、 过程 因素 、 偶发 因素 、 间环 境因素 、 空 材料 自身变化过程 、 展示的环境以及观众的参与互动等都
式发生了改变 , 从原ຫໍສະໝຸດ 的多使 用非现 成的 , 可雕凿 的材料
到不完全 依靠原有材料而使用软 性材料 、 现成物品 。 , 如 塑
或重新组合
材料 的 , 没有经过艺术处理 的、 实物所构成的 。 装置艺术作

#互动装置艺术综述

#互动装置艺术综述

互动装置艺术综述互动装置艺术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它的产生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艺术观念的更新而产生的,它属于数字艺术中新媒体艺术的一个新的分支,其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在与观众的交互中都给予了观众新的感受,在艺术鉴赏上也给予了新的启迪。

互动装置艺术近几年才流行于欧美各国,在我国则刚刚起步,一些院校以清华大学、上海大学、武汉大学为代表陆续开始了在互动装置艺术领域的研究。

2003年,上海大学举办了九国数码艺术作品展,许多互动装置作品得到了展出;在2004年,北京清华大学主办了北京首届新媒体艺术展,其中互动装置艺术的作品占了相当的比例,标志着互动装置艺术将走上历史舞台,并承载着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重任。

互动装置艺术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它包括了设计艺术、计算机图形技术、编程语言、传媒硬件材料等各类学科,甚至包括生物学、音乐、物理知识都要有所了解,才能进行设计和作品的创作。

本文作者就几年的研究与学习对互动装置艺术进行了概念的界定尝试,并将其特征和一些分类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供业界探讨,以促进互动装置艺术的发展和完善。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自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问世至今,仅仅几十年的历史,然而计算机型号却不断被升级换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科技的发展带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建筑的一部分,也勿庸置疑地得到了飞速的进步,与商业紧密结合的设计艺术首当其冲,其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有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更加丰富的创作内容,无论在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还是服装设计等等各个领域计算机的引入都增加了新的生命力。

此后,计算机图形艺术(computer graphic,简称CG艺术)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从设计艺术中分离出来,被大众所接受,并不断完善细化和发展起来。

计算机图形艺术最早出现在1968年伦敦的计算机美术作品巡回展览上,展览历经欧洲各国,最后在纽约闭幕,从此,计算机美术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独立出来,开创了艺术设计领域的新的天地。

浅议装置艺术在展示设计发展中的价值

浅议装置艺术在展示设计发展中的价值

浅议装置艺术在展示设计发展中的价值【摘要】装置艺术在展示设计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展示设计注入新的生机。

通过对装置艺术的定义和展示设计的重要性进行引言,我们可以了解到二者的关联性和互相促进的作用。

装置艺术对展示设计的启发,为设计师带来新的灵感和创意,丰富了展示作品的形式和表现。

装置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丰富了展示设计的形式语言,为观众带来更多元化的体验。

装置艺术的艺术性提升了展示作品的质感和视觉效果,激发观众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结合装置艺术在展示设计中展现的独特价值和对行业创新发展的助力,可以看出装置艺术在展示设计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装置艺术, 展示设计, 发展, 价值, 启发, 表现形式, 多样性, 艺术性, 观众体验, 生机, 创新发展.1. 引言1.1 装置艺术的定义装置艺术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在特定的空间中安装、摆放或悬挂特定的物品或物体,来创造一种独特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这些物品可以是各种材料制成的,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木头、布料、玻璃等。

装置艺术强调作品与观众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和联系,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装置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临时性和空间性,作品通常是在特定的展览场地或公共空间中展示,观众需要亲自去现场体验才能完全理解作品的意义和魅力。

由于装置艺术与展示空间的关系密切,因此在展示设计领域中,装置艺术经常被用来增强展览或展示活动的吸引力和独特性。

通过引入装置艺术元素,展示设计可以更好地营造出具有冲击力和创意性的展示氛围,吸引更多观众并提升展示活动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1.2 展示设计的重要性展示设计在如今的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商品和服务向消费者传递信息的桥梁,同时也是品牌形象和商业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

展示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进而影响到销售和企业形象的塑造。

一个精心设计的展示空间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增加销售额,提升品牌价值。

以符号学解析装置艺术作品中的中国元素——以蔡国强的作品为例

以符号学解析装置艺术作品中的中国元素——以蔡国强的作品为例

符号学家罗兰·巴特在1954至1956年间撰写了符号学著作《神话修辞术》,他写此书有两个决心:“一是对大众文化的语言作意识形态批评,再是对这语言作初步的符号学解析。

”他试图对法国日常生活的若干神话按时进行思索,并以时事为题,每月一篇,素材主题内容极为丰富驳杂,探索了许多的时事现象。

本文试从符号学的角度,以艺术家蔡国强的装置艺术作品为例,按照罗兰·巴特对于法国日常生活的神话思索方式,讨论艺术家在装置艺术作品中对于中国元素的符号运用。

符号学并不是艺术家蔡国强艺术创作的核心。

他在创作装置艺术作品时,善于将复杂多样的物品相结合,利用他们的符号语言,把大众熟知的现成品拼凑综合在一起,将这些现成品变成观念的载体,让人在面对物质形态时意识到观念的内涵。

符号学便是对于这如巫术般的语言转换的研究。

因此,借助符号学的视野分析蔡国强的装置艺术有助于我们对他作品语言的深入思考。

装置艺术是一种兴起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的艺术形式,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空间环境里,使用不加局限的各种物质文化实体,进行排列组合,以演绎出丰富的情感、文化内涵。

装置艺术在当代艺术活动中不可或缺。

一、意义延伸的方式(一)比喻蔡国强善于将历史的文化遗存转化为当下文化的症候,他的作品《草船借箭》《龙来了,狼来了,成吉思汗的方舟》等,借用现代材料与对于这些典故有着较强标示性的符号构筑出历史典故的现场,利用典故中文化意蕴的核心部分与当下社会症候的像似性建立起文化对话。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比喻利用的就是一种符号的像似关联,它已经超出了符号的初级像似(形象像似、图式像似等),而是再现了对象的某些内在特质,它与对象的像似不局限于其外形,呈现出一种“再现透明性”。

比喻的手法在艺术语言中是常见的,作品《龙来了,狼来了,成吉思汗的方舟》(如图1)中,传统的羊皮袋是古代蒙古战士用来装水的容器,也可充气用于渡河。

充气的羊皮袋被安装在展厅中,组成“龙”的脊骨,龙头由三个运转中的丰田汽车的引擎组成,作品的体量并不大,但却令观众震撼。

从白南准装置作品浅析艺术的跨界融合

从白南准装置作品浅析艺术的跨界融合

从白南准装置作品浅析艺术的跨界融合摘要:白南准(19 3 2一2 0 0 6),号称视频与媒体艺术的奠基人。

与博伊斯,沃霍尔和杜尚并称为21 世纪现代艺术大师。

在以西方白人为主导的艺术与社会氛围之下,白南准可以突出重围成为融入其中又独具东方艺术特色的艺术大师,与他将多种艺术门类的创新融合创作分不开关系。

多种门类艺术的跨界融合,在今日的艺术作品,尤其是装置艺术作品的创作中,依然是主要的创作方式。

艺术的跨界融合可以带给白南准的装置艺术作品怎么样的语言与形式,观者在欣赏白南准的融合了多种跨界艺术的装置艺术作品时又可以获得怎样的特殊体验,将在文章中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白南准;跨界融合白南准1932年出生于韩国,幼年时随父母避难到香港,后又作为难民流落于日本。

1956年于东京大学毕业,完成了音乐、艺术史和哲学专业的学习,并撰写了关于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的学士论文。

由于受到日本的崇尚西方化的教育,白南准对于西方古典音乐十分迷恋,于是于同年来到德国慕尼黑进修音乐史学和音乐创作,并于1958年遇到了美国前卫音乐家约翰·凯奇(John Cage)相遇。

这是白南准艺术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约翰·凱奇于1951年创作的作品《想象的风景,第四号》应用了十二个“活的”无线电收音机,这种声音上的蒙太奇式的全新创作手法使当时崇拜传统古典音乐的白南准无比震惊,此次经历成为了白南准从一名单纯研究音乐的学生到多元艺术跨界融合的艺术大师。

白南准的跨界融合使他成为了“激浪派”的先锋人物,迪克·希金斯(Dick Higgins)用“互动媒介”(Intermedia)一词为激浪艺术做出了解释,即:“那些结构上具有互动媒介性质的作品称为激浪:视觉的诗歌与诗化的图像,行动音乐与音乐的行动,同时也包括偶发艺术和活动,只要音乐、文学与美术是其构思的必要组成。

”艺术的跨界融合是指多种门类艺术,在同一艺术作品中通过艺术家的创作而融合为一个全新整体的新形式,这种艺术创作形式运用了更多种类的艺术元素,从多纬度多元化的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感悟,同时又是从多角度的给予观者与感官刺激,从而达到更全方面的思维感受,更利于被大众欣赏接受,其艺术表现形式整体呈现出一种多元化以及不同艺术类别和艺术表现方式的整合运用。

如何评价当代艺术中的装置艺术形式

如何评价当代艺术中的装置艺术形式

如何评价当代艺术中的装置艺术形式一、引言装置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起源于20世纪中叶,它超越了传统的二维画作和雕塑,将空间、环境与观众互动纳入艺术创作的核心。

这种艺术形式不仅包含了艺术家的观念表达,更强调了作品与周围环境的对话,以及观众在感知艺术时的参与感。

1.1 装置艺术的定义与起源装置艺术,顾名思义,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空间内布置和构建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任何物质,从日常物品到高科技设备。

装置艺术的定义强调了其临时性和现场性,往往与展览场地紧密相连,一旦移除或改变环境,其意义和效果可能大打折扣。

起源上,装置艺术可以追溯到杜尚的“现成品”概念,以及20世纪50年代的环境艺术和60年代的大地艺术。

1.2 现代艺术语境下的装置艺术:挑战与创新在现代艺术的语境下,装置艺术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创新机遇。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家可以利用更多元的技术手段,如数字媒体、虚拟现实等,创造出更为震撼和沉浸式的艺术体验。

另一方面,装置艺术也开始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度探讨,如环保、身份认同、城市化等,使得艺术与社会议题的关联更为紧密。

同时,观众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仅仅是观赏者,而是成为了艺术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互动参与,实现了艺术与公众的共享对话。

这种创新不仅丰富了艺术的表现手法,也推动了艺术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力。

二、装置艺术的形式特征与传统艺术的碰撞装置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创新性和对空间、材料和技术的探索,与传统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对话和碰撞。

这种碰撞不仅体现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更在于对艺术定义的拓宽和深化。

2.1 空间的介入: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变传统艺术往往局限于二维平面,如绘画和版画。

而装置艺术则突破了这一限制,将艺术创作带入三维空间。

艺术家通过雕塑、建筑甚至环境设计的方式,让观众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体验作品,使艺术与观者产生更为直观和互动的关系。

这种空间的介入,让艺术作品不再只是视觉的欣赏,而是成为了一个可以走进、感受和参与的空间体验。

视觉传达专业《装置空间艺术设计》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专业《装置空间艺术设计》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专业《装置空间艺术设计》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装置空间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装置空间艺术设计/ Device Space Art Design2.课程代码163Y0973.课程类别专业课4.课程性质专业选修5.学时/学分64(16+48)/46.先修课程包装设计、POP广告设计、平面广告设计、CIS设计7.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二、教学内容及要求(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从装置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出发,重点讲述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装置空间艺术设计课程,掌握运用各种装饰材料和互动设计方法,将技术与空间设计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刨意潜能,开发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空间装置设计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用互动式的教学,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实践环节的学习与制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受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装置艺术作为后现代艺术的一个主要艺术运动开始了自身的发展历程。

在教学中以装置艺术的观念与形式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四个内容的研究:根据对装置艺术的历史渊源回顾,综述了装置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理论渊源、观念源头等;基于对装置空间艺术所根植的艺术语言组合的讨论,论述了其观念语义与形式语言;通过对置艺术的设计与训练,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与技巧;通过对装置空间设计作品的个案研究,总结了装置艺术中的观念与形式建构的一个有别于传统审美的审美体系。

第一章装置的出现(16学时,含12学时实验)了解:装置的由来。

理解:装置艺术的兴起。

掌握:装置方式的重新兴起。

重点内容:1.装置艺术的兴起。

2.装置艺术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装置艺术视觉语言的组合。

第一节:装置的由来。

知识点:装置的原生态,装置方式的重新兴起。

第二节:装置方式的重新兴起。

知识点:现代装置艺术设计的特征与表现。

第二章装置的语言组合(16学时,含12学时实验)了解:装置与其他艺术门类。

理解:装置图形语言、文字语言。

大学美术易考知识点当代艺术中的装置和行为艺术

大学美术易考知识点当代艺术中的装置和行为艺术

大学美术易考知识点当代艺术中的装置和行为艺术大学美术易考知识点——当代艺术中的装置和行为艺术当代艺术是指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多种媒介和形式表达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观念。

当代艺术中的装置和行为艺术是其中两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本文将介绍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的定义、特点以及代表性艺术家和作品,并分析这些艺术形式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一、装置艺术的定义和特点装置艺术是指通过三维的物体或构筑物来表达艺术家的观念和创意。

与传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不同,装置艺术强调艺术作品与环境空间的完整结合,观众需要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来理解和领悟作品所希望传达的意义。

装置艺术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三维空间表现:装置艺术主要通过物体或构筑物的布置来呈现作品,观众可以在真实的空间中进行观看和体验。

2. 参与性:观众通常可以主动参与到装置艺术作品中,与作品互动,产生身临其境的艺术体验。

3. 实验性:装置艺术追求对材料、形式和观念的不断探索和尝试,打破传统艺术形式的束缚,引发观众对艺术定义的思考。

二、代表性的装置艺术家和作品1. 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他被认为是装置艺术的奠基人之一。

他以《泉》等作品挑战了对艺术品的传统定义和审美观念,以日常物品创造了全新的艺术形式。

2. 何塞·德穆勒(Josef Müller):他创作的《空间的双重露天画廊》利用镜子和玻璃搭建起艺术空间,使观众在空间中感受到与自己的身体和视觉的互动关系。

3. 安尼什·卡普尔(Anish Kapoor):他的装置作品以其巨大的尺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例如他的代表作《云门》。

三、行为艺术的定义和特点行为艺术是一种通过艺术家的行为来表达创作理念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艺术家通过身体语言和行为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艺术表达,通过观众的观看和参与来实现作品的完整性。

行为艺术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呈现临时性:行为艺术作品通常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观众只能通过当下的亲身经历来感受作品的存在。

艺术与科技融合下的新媒体艺术研究

艺术与科技融合下的新媒体艺术研究

艺术与科技融合下的新媒体艺术研究新媒体艺术是通过科技手段来实现艺术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涵盖了多种表现形式,如互动装置、数字音乐、虚拟现实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新媒体艺术不断创新,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也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新媒体艺术的定义和发展新媒体艺术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

它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紧密关联,主张艺术和技术的紧密融合和相互渗透。

新媒体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数字影像、虚拟现实、互动装置、网络艺术、电子音乐等。

20世纪80年代起,计算机的商业化应用开始兴起,并逐渐进入到文化领域。

同时,艺术家、设计师和科学家开始将电子、光学、声学和计算机等技术应用于他们的创作中。

在多个领域相互促进下,新媒体艺术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并且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新媒体艺术的创作方式新媒体艺术创作具有高度互动性和创意性。

新媒体艺术家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生成图像、声音和运动。

艺术家与观众能够进行互动,并且根据观众的响应来产生新的结果。

这种互动方式不仅能够创造更多鲜活的艺术形式,也能够令观众更加融入到作品中。

新媒体艺术创作的工具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控制器、传感器、工作台等。

新媒体艺术家必须具备高强度的技术能力,熟悉计算机语言及多媒体处理软件,才能够实现自己的艺术想象。

新媒体艺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高度互动性和多媒体融合。

新媒体艺术家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产生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使得观众能够更加融入到作品之中。

新媒体艺术还具有很强的临场性,由于观众的参与,每次呈现的作品都是全新的。

新媒体艺术的经验要求观众积极参与。

新媒体艺术作品一般需要观众主动进入作品中,与作品进行互动。

这种参与方式要求观众积极主动,不断尝试与作品进行互动,从而获得更加独特的艺术体验。

新媒体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是其最大特点之一。

新媒体艺术家借助先进技术和创新工具满足艺术表现的需求,利用科技手段打破传统的创作方式限制,表达出对未来时空的新的想象。

装置艺术的修辞语言

装置艺术的修辞语言

076 装置艺术的修辞语言装置艺术的修辞语言①王 斌(江苏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摘 要]本文探讨了装置作为一种观念艺术的表达方式,其艺术语言是如何呈现的,在其艺术语言中的修辞语言的种类是本文的重点。

本文主要列举了修辞语言中的挪用、错位、悖论、孳生、畸变、增减、变形等。

最后指出:装置修辞语言的研究自有独特的意义。

[关键词]装置;语言;修辞;观念[ 中图分类号 ] J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20)02-0076-03收稿日期:2019-11-29作者简介:王 斌(1969-),女,重庆人,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当代艺术。

①基金项目:《装置艺术在中国》文化部课题(12NRCCA05)专著2013-2015。

装置艺术作为当代艺术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作品存在方式,当然不是仅将现成品组合起来这样简单。

作为与材料和媒介有关的艺术存在方式,它必须有自身更为内在的要求,这种要求通过修辞语言体现出来,是要体现出现成品之间包括与场景所构成的异乎寻常的关系。

这里的“异乎寻常”呈现出违拗日常生活逻辑,割断、插入异在力量的间离效果。

用先锋派作曲家约翰·凯奇John Cage 的话说就是“在艺术与生活的裂缝里行动”。

装置方式既然可以独立存在,就必定有其表达的语言特性。

所谓艺术语言,学者段炼认为,一般有四个层面的含义,[1]那就是:形式语言、修辞语言、审美语言和观念语言。

一、形式语言,这是指直观视觉感受艺术作品外在形式,也就是所反映出艺术家的技巧层次,它关注造型,关注描述和表现客观对象,即模仿和再现,这与文学语言中的语法应用的层次相对应,如色彩、明暗等。

二、修辞语言,指艺术思想的设置层次,此层次关注表达,不仅是表达艺术家对客观对象的主观理解,而且更是表达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反应(不是“反映”),关注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可能性,它与文学语言中修辞应用层次相对应,例如隐喻、悖论、并置、戏拟等。

互动装置艺术的建构方式-精选文档

互动装置艺术的建构方式-精选文档

互动装置艺术的建构方式“人类艺术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媒体与科技的演变史,历史上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必然会相应地带来艺术形式上的巨大变革。

”[1]在不同阶段技术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艺术的发展,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家可以在更大的空间进行创作,并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高科技和新媒体等因素,为互动装置艺术颠覆现实提供了可能,进而将艺术带入众多的领域。

1 互动装置的概述在装置艺术范畴中,互动装置艺术作为一个分支,属于新媒体艺术。

互动装置艺术是装置艺术与高科技不断融合的艺术形式,是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它是多学科的综合体。

其表达方式比较直观,侧重于观众的互动性,凭借独特的语言形式创造出视觉幻境,将全新的感知方式与审美体验呈现在观众面前。

尤其是近几年来,互动装置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逐渐成为国际上颇具活力的艺术形式。

本文希望通过对当代优秀互动装置艺术作品的收集、整理、分析,结合个人的艺术创作实践,从文化情景的角度对它的高新技术的建构方式进行集中探析。

通过上述分析,互动装置侧重艺术作品本身的制作方式,与艺术性效果紧密联系。

通过研究分析对互动装置艺术,互动装置艺术作品与传统的艺术作品存在很大的差异,互动装置艺术作品更多地是彰显艺术形式,技术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2 互动装置对现实进行虚拟在本文中虚拟现实是互动装置艺术中的一种建构方式,也是一种最基本的互动形式。

受研究角度的影响,虚拟现实的含义有所差异,有人认为虚拟现实是“由交互式计算机通过仿真构成的一种媒体,借助各种交互设备它能够感知参与者的位置和动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感官反馈,从而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精神沉浸和身体沉浸,这是一种数字化的人机接口技术。

”[2]也有人认为“借助技术和设备通过对现实模拟出一个可交互的三维空间场景,让参与者获得一个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与现实一样的感觉场景。

”[2] 迈恩?柯尤格(Myron Krueger)在《人工现实》(Artificial Reality)一书中宣称:“设计人性化的科技如同工程技术一样”是一个美学问题。

艺术装置论文(5篇)

艺术装置论文(5篇)

艺术装置论文(5篇)艺术装置论文(5篇)艺术装置论文范文第1篇随着时代的进展,橱窗展现对商品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装置艺术介入橱窗展现,可以让顾客放慢节奏,细细解读每一件商品,以达到更好的互动效果。

装置艺术本身就是多种综合材料的结合体,在橱窗展现中运用装置艺术,会给予商品更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以达到最终的宣扬目的。

装置艺术可以使需要呈现的元素有选择、有规律、有改造地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顾客在审美时便可以快速了解商品信息,从而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

通过与顾客的思维互动,顾客从视觉角度进一步了解产品,以达到树立产品形象、传达商品信息的目的。

二、装置艺术在橱窗展现中的思想观念1.创意性时代的进步,促使人们开头关注具有创意的橱窗展现。

橱窗以陈设商品为主,便于人们透过橱窗了解商品信息,达到推广产品形象和商品信息的作用。

装置艺术能够起到突出艺术作品中心思想的作用,装置艺术进入橱窗展现,其对空间微妙化、概念化、意象化等方面的效果处理,会赐予消费者新的视觉触点。

新的视觉触点主要包括对材质使用、颜色搭配、空间构成等四周环境的渲染,营造肯定的欣赏氛围,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受,吸引人们的奇怪心和购买爱好。

装置艺术在橱窗展现里材料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应用,装饰手法中协调统一与均衡渗透的应用,空间构成中有序与相互融合的应用,都会赐予橱窗创意性的视觉感受。

二者相结合所呈现的新艺术形态既能满意视觉和情感上的需要,又能满意审美上的需求,并使橱窗摆脱原有的平凡简洁的陈设方式,以创新、愉悦、感人的艺术手法,使得有装置艺术注入的橱窗更具感染力。

在新时代,装置艺术融入橱窗展现,不仅给橱窗的创意设计带来新颖、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给予其剧烈的视觉冲击力,达到吸引人们关注的目的。

2.互动性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在社会环境压力下的人们缺乏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

因此橱窗展现要想吸引顾客,适当的情感沟通可以唤醒和触动顾客的购买欲望。

装置艺术的概念及特征分析

装置艺术的概念及特征分析

装置艺术的概念及特征分析装置艺术是一种当代艺术形式,它通过将艺术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展示艺术家对社会和个人问题的反思和观察。

装置艺术通常使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和媒介,包括物体、声音、光线、视频、影像等,通过对环境、空间和观众的参与创造出一种互动的艺术体验。

装置艺术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环境互动:装置艺术倡导与环境的互动,将作品安置在观众通常所处的环境中。

观众可以穿行于作品中,与作品互动,从而参与到艺术创作中去。

与传统艺术相比,装置艺术更加注重观众的实际参与感。

2. 并置多媒介:装置艺术多样化地利用各种媒介和素材,可以包括声音、视频、投影、雕塑、绘画等多种形式。

这些媒介在作品中相互配合、交融,创造出更加丰富复杂的艺术语言和观念表达。

3. 对话社会问题:装置艺术通常关注社会和个人问题,通过作品对社会现象、历史事件、文化差异等进行思考和表达。

作品的观念性和批判性往往是装置艺术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4. 强调空间感和情感冲击:装置艺术作品通常会占据一定的空间,艺术家通过布局和构造来创造出一种特定的空间感,与这个空间相互关联的展示物则通过形式、材料、灯光等来引发观众的情感冲击。

5. 瞬间性和可变性:装置艺术作品通常是暂时存在的,它们与观众的互动是短暂而瞬间的。

作品可能会借助时间、光线、声音等因素,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表情,这种变化带给观众一种非持久的体验感。

6. 融入自然环境:一些装置艺术作品将自然环境作为创作的一部分,将艺术与自然相融合。

艺术家通过创造与自然环境融洽的作品,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与传统艺术形式相比,装置艺术更注重观众的参与和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观众不再只是简单地欣赏和思考作品,而是通过与作品的互动,获取更多层面的意义和感受。

装置艺术作品的临时性和多媒介性给了艺术家更大的创作自由度,也让观众有机会反思自己的感知和认知方式。

同时,装置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思考性,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提问,引发观众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反思。

艺术品装置阐述

艺术品装置阐述

艺术品装置阐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艺术品装置是一种当代艺术形式,它将物体和环境结合起来,通过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创造出独特的作品。

装置艺术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形式,更是将观念、感觉和体验结合在一起的媒介。

装置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富有创造性的构思,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和收藏者的注意。

装置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一些艺术家开始和画廊和艺术机构一起合作,将物体和空间结合起来创造出崭新的艺术形式。

从那时起,装置艺术逐渐成为当代艺术界的一个重要分支,并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艺术品装置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和雕塑,而是通过各种材料和技术的结合,创造出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

装置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它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观众不再只是passively看待艺术品,而是需要主动参与到作品中去,感受和体验艺术家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通过观众和作品之间的互动,装置艺术实现了对观众情感和心理的引导和激发,使得观众与作品之间建立起了更加紧密的联系。

装置艺术还具有很强的符号性和象征性。

艺术家在创作装置作品时,常常会运用一些特殊的符号、象征和隐喻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情感。

这些符号和象征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还可以引导观众去思考艺术家所要传达的主题和意义。

通过符号的运用,装置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体验,更是一种思维和情感的碰撞。

装置艺术的创作材料也非常丰富多样。

艺术家可以运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和技术来创作装置作品,比如金属、木材、玻璃、纸张、布料等等。

不同的材料和技术往往能够带来不同的视觉和感官效果,从而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有些装置作品甚至可以融合声音、光线、影像等元素,使得观众在欣赏作品时获得更加全面和立体的体验。

除了材料和技术的创新,装置艺术在创作主题和形式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一些装置作品关注当代社会和文化中的一些热点话题,比如环境保护、社会公平、人权等问题。

浅析新媒体互动装置中声音的运用——以声音装置艺术作品《play the

浅析新媒体互动装置中声音的运用——以声音装置艺术作品《play the

2019.10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声屏视野【作者简介】许潇天,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录音师,工程师(中级)。

一直以来,新媒体装置艺术的互动形式都以影像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观感产生一定的现实体验,但是人们需要注意的是声音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

声音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比如语言、音乐、音响等。

我们往往认为声音只是一种声波,通过介质传播并被人的听觉器官所感知的现象,但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下,声音也可以通过视觉或者感受表现出来。

比如当你听到不同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思绪,而这种情绪波动再通过图像或者某种形态表现出来。

一、声音在新媒体互动装置中的运用声音艺术(Sound Art )在美国艺术界是一个专门的艺术表达门类,是属于当代艺术中的一种,主要是指把“声音视为表达思想的一种工具,一种媒介”。

而就我们的感官和理解而言,声音是极为复杂的,除了视力和听力有障碍的人群之外,正常人对于声音和图像的记忆和理解通常是相辅相承的。

尤其是对于“语言”这个概念而言,文字,声音,发音和图像意义的联系是语言学和心理学一直研究的话题。

(一)语言在新媒体装置中的运用在作者创作的声音装置《Play The Memory 》里,就有着大量的语言声音,这些声音都来自作者的80后,属于80后的记忆声音,例如校园里熟悉的第八套广播体操的背景声,小街边孩子们嘻嘻玩耍唱着“你拍一,我拍一”,又或是推着小车叫卖酒酿元宵的叫喊声等等。

这些80后特有的声音记忆无不唤醒每一个观众80年代的记忆和触动,然而作者将这些语言声音通过电子音乐装置已经全部设置在电子键盘和鼓机里,观众可以通过它们感受这些熟悉的语言声音,更可以由他们自己即兴的演奏这些语言声音记忆,每个人的记忆不同,演奏出的声音也都独一无二,从而成为观众自己的声音记忆。

作品中选取的80后这些语言素材的特定性和经典性,会给观众心里带来许多触动和共鸣,唤醒观众心底深处思绪。

艺术家自己哼唱了一段苏格兰民谣“Lowlands ”,声音由三个部分通过喇叭,将这段吟唱的声音安装在了格拉斯哥的George V 大桥下,喇叭分别装在三个不同的地点。

公共艺术创作语言与方法

公共艺术创作语言与方法

公共艺术创作语言与方法公共艺术创作是当代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还能促进社会公共空间的活性化和社会文化的进步。

公共艺术创作的语言与方法多样,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媒介语言的拓展:传统媒介如石头、金属、木材等仍然被广泛使用,但现代公共艺术也越来越多地使用新型材料和技术,如LED灯光、数字媒体、动态雕塑等。

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固态媒介,而是利用液体、声音、光影甚至气味等非固体媒介,使公共艺术更具互动性和体验性。

2.形式语言的创新:公共艺术的形式语言在不断演变,从传统的雕塑和壁画,到现代的装置艺术、地景艺术、互动艺术等。

艺术家们探索形式与空间的关系,创造出既具有视觉冲击力又能引发思考的作品。

3.空间与场所的转换:公共艺术不仅仅是架上作品的延伸,更注重与空间的互动,考虑作品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从“空间”到“场所”的转变,意味着公共艺术作品不仅要占据物理空间,还要成为人们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4.在地性的强调:公共艺术创作越来越强调在地性,即艺术家会深入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和环境特点,创作出与地域特色相符合的作品。

通过与当地社区的互动,公共艺术可以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社区身份和文化的象征。

5.参与性的提升:公共艺术的创作和展示过程中,观众的参与被越来越重视。

艺术家可能会邀请社区居民、学生等共同参与创作,使艺术作品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

参与性的提升使得公共艺术作品更具民主性和包容性,能够更好地反映和促进社会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6.科技与艺术的融合: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公共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艺术家们利用数字技术、物联网、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创造出更加动态、互动和沉浸式的艺术体验。

7.社会功能的考虑:公共艺术除了具有美学价值外,还承担着社会功能,如教育、启发思考、促进社区凝聚力等。

艺术家在创作时会考虑到作品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艺术作品引发公众对话和思考。

“音流学”——声音可视化在装置艺术中的表达

“音流学”——声音可视化在装置艺术中的表达

·126·丝 路 视 野一、“音流学”与声音艺术19世纪的评论家瓦尔特·帕特曾经用“渴望”一词表达艺术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声音艺术介入装置艺术的创作并非偶然,现代声音装置艺术得益于约翰·凯奇和白南准等人对于“激浪派音乐”“先锋艺术”与“前卫音乐”的探究,早在20世纪40年代,约翰·凯奇就将声音作为行为艺术的创作元素。

声音艺术为英文“Sound Art”的中译,声音艺术通常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它是指利用自然生成或人为创作的噪音和乐音为主要创作媒介,以声音本体为艺术的主要表现对象,重视主动聆听而非“创作”的一种听觉艺术形式,意在通过提取或放大声音的声学特征,从而起到唤醒人们在听觉维度深沉体验的作用。

追溯声音艺术的根源,我们可以发现达达主义与杜尚早在20世纪10年代中期就曾将噪音融入装置艺术及行为艺术的创作中。

到了80年代中期,加拿大作曲家、声音艺术家丹·兰德(Dan Lander)在基于已有的研究与创作,正式提出“声音艺术”这一概念。

如今,声音艺术已经发展出电子原音音乐(Electro-acoustic Music)、电脑音乐(Computer Music)、噪音音乐(Noise Music)、音景(Soundscape)、录音艺术(Phonography)等各种门类,甚至出现了音乐与装置艺术结合的产物——装置音乐(Music devices)。

在声音的世界中存在着很多神秘的现象,而“音流学”则是声音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是将声音可视化、形象化的过程。

根据维基百科显示,“音流学(Cymatics)”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kyua,译为“点”或“波”,是模态振动现象的子集。

通俗来讲,“音流学”这一自然科学现象是由对共振的观察开始,是使声音形象化的过程,借由沙或水等媒介,以不同的声音样本刺激其振动来形成各种图形。

达·芬奇、伽利略和英国科学家虎克在早期都对声音的共振有所研究,对“音流学”深入研究的则是拉克尼和汉斯·詹尼。

装置艺术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装置艺术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装置艺术论文题目一、最新装置艺术论文选题参考1、浅议影像装置艺术的多元视觉表达2、装置艺术的介入对当代设计创作产生的影响3、装置艺术在室内设计的应用研究4、当代中国装置艺术——现状与前景5、装置艺术与现代陶艺6、作为形态嬗变史的装置艺术7、当代中国装置艺术的本土化倾向8、融入装置艺术的产品设计研究9、装置艺术与后现代家具设计的关联10、论融入装置艺术手法的产品设计11、消解和制造距离——关于装置艺术对艺术与生活态度的断想12、论装置艺术中的空间设计13、互动装置艺术的特征研究14、当代装置艺术状况研究15、对于装置艺术的思考16、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合法化之后17、文化的无家可归者——陈箴的装置艺术18、橱窗陈列设计中的装置艺术形态探析19、装置艺术探究20、浅谈当代装置艺术二、装置艺术论文题目大全1、浅谈装置艺术对展示设计的冲击2、单片机的多机控制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3、装置艺术:现代艺术观念的逼近4、装置艺术融入橱窗设计中的视觉语言分析5、论中国现代装置艺术6、橱窗展示中的装置艺术7、新平面设计与新装置艺术的结合发展8、新媒体艺术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9、浅谈互动装置艺术10、浅谈现代装置艺术11、21世纪设计新风潮与装置艺术12、这不是零——胡项城装置艺术展古建残骸构筑的乡愁13、如何理解装置艺术?——以“剧场性”为核心14、室内设计与装置艺术关系初探15、新媒体装置艺术的美学形态研究之一——“美”的困惑与重构16、浅谈互动装置艺术作品的技术构成与创作17、新媒体装置艺术的美学形态研究之二——形态中的美学观18、现代装置艺术对展示设计的启示19、生态环境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研究20、浅析现代装置艺术的创作表现三、热门装置艺术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装置艺术的概念及其呈现方式2、互动多媒体装置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例3、“生正逢时”的新媒体艺术——浅谈互动装置艺术4、《胡阔装置艺术设计作品·水泥音响》5、装置艺术与现代生活6、关于装置艺术的哲学基础7、当代装置艺术范式刍议8、从装置艺术作品《旋律》中谈材料的美感9、装置艺术的心智诠释10、影像装置艺术的交互性11、废旧牛仔服装再设计:装置艺术品“莲”的剖析12、装置艺术对电影场景制作的影响13、当下新媒体装置艺术的语汇14、社交型互动装置艺术浅析15、与歌德分享:我受计算机启发的装置艺术瞬息哲学观16、基于接受美学的装置艺术语义与形态17、浅析装置艺术的美丑之争18、装置艺术在当代中国的拓展19、以人为中心的装置艺术的召唤20、影像装置艺术媒介形态和语言特征的研究四、关于装置艺术毕业论文题目1、装置艺术2、什么是装置艺术3、从装置艺术的观念谈创作4、论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5、新媒体装置艺术的观念与形式研究6、互动装置艺术的创作方法的研究7、互动装置艺术的交互模式研究8、新媒体互动装置艺术的研究9、后现代与当代中国装置艺术10、论环境陶艺中的陶瓷雕塑与装置艺术11、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史(1979-2005)12、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史13、浅谈当代中国装置艺术14、契合与兼容——解读装置艺术的“不确定性”与“暗示性”15、超越与困惑的装置艺术16、互动装置艺术的独特形式17、科技与艺术的互动数字媒体互动装置艺术的审美体验研究18、论综合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运用19、环境装置艺术的原生性与再生性20、论当代中国的装置艺术五、比较好写的装置艺术论文题目1、装置艺术大众形式探寻2、装置艺术与家具设计的互动研究3、浅析互动装置艺术的高科技建构方式4、装置艺术与产品设计的互动研究5、基于互动多媒体技术的装置艺术的设计与实现6、装置艺术的平民化——介入公共空间的发展7、影像装置艺术的交互模式研究8、互动装置艺术中的新媒介研究9、装置艺术与商业橱窗展示的探析10、互动装置艺术的语言形式研究11、景观设计中装置艺术的应用研究12、装置的广告——广告对装置艺术的“收编”13、环境装置艺术的展望——吉拉尔·葛絮理格拉访谈14、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的“互动性”思维浅析15、探析融入装置艺术手法的展览设计16、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装置艺术的空间问题探索17、装置艺术与建筑环境设计18、装置艺术在北京19、中国当代装置艺术中的解构意识与方法(二)20、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近年来,互动装置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逐渐成为国际上颇具活力的艺术形式。

本文围绕大量的当代优秀艺术家的作品,扬弃以往互动装置艺术研究中唯技术决定论的特征,坚持以艺术理念为主、技术介绍为辅的原则,对互动装置艺术的语言形式进行了尝试性的分类和深入探析,希望能够为大家今后的艺术创作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互动装置;语言形式;虚拟现实;人机交互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 art is becoming a dynamic international art form with its unique artistic expression. This article abandoned 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 characteristics previously when research the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 art, but adhered to the principle of artistic ideas-based, supplemented by technical presentations. Analyzed and classified the form of the language of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 art through a lot of excellent contemporary artworks. I hope it be able to provide some ideas and inspiration for everyone in the future creation.Key words:new media art;interactive Installation;language form;information technology;virtual reality;computer interaction中图分类号:J04文献标识码:一、引言贡布里希在《艺术发展史》中说:“艺术史是艺术家在规定情景中不断设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变化的”。

伴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高歌猛进和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渐渐步入了信息化的科技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艺术观念以及对于艺术的审美诉求都随之发生着重大转变。

在这种情景之下,艺术家们逐渐感受到传统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已经过于单一,难以适应大量信息集成、实时交互的要求。

于是,如何创造一种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语言形式,如何顺应历史的潮流为世界艺术形态寻找到恰当的突破口,就成为了艺术家们渴望解决并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当代美学对于观众主体性的尊重变得愈加强烈。

尤其是90年以后,大量的艺术家们已经不满足于观众以局外人的身份来欣赏或者瞻仰他们的作品。

他们渴望探索以前从未涉及过的艺术领域,创造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把观众纳入到作品之中,并使观众成为其不可或缺的因素,成为参与作品创造的平等的创造者和介入者,从而与艺术家一起来共同探询作品的意义所在。

于是,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互动装置艺术应运而生。

鉴于互动装置艺术的独特魅力,在它诞生不久就得到了大众的广泛认可和无数艺术家的青睐,并且在众多艺术家、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和潜心研究之下,逐渐具备了多元化的、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

塔尔图符号学派的代表人物洛特曼把艺术也看成是像语言一样的交际工具,它在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充当信息传递者的作互动装置艺术的语言形式研究王 娜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650)会到红色精神对青少年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是红色文化促进农村中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二是从小培养农村青少年怀有感恩、励志的心。

因此乡村中通过不用形式传承红色文化,为农村中的所有百姓,特别是青少年创造了极大的精神财富和人生享受。

2.乡村中通过红色旅游传承红色文化还直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在抗战时期,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作战思想。

中国红军便从边远落后的农村开始艰难的探索前进,在中国农村地区留下大量的革命遗址和红色文化。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农村中的红色文化不仅仅为我们创造了极大的精神价值,还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物质财富,从而在以往落后的红色乡村中,依靠红色文化遗产直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乡村中传承红色文化创造经济价值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是依托红色资源而存在的,这些资源包括各种红色精神和精神遗址、文物、纪念馆等2。

红色旅游既是观念的创新,也是产业的创新,它是旅游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效益连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把精神财富转换为物质财富,很好的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3以红色革命遗址为基础,加大农村基本生活设施建设力度,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目前,我国众多红色村的基础设施比一般农村都要完善。

比如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故乡,在过去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生活条件非常差,人们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基本都考外出打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依靠政府的帮扶,合理利用红色文化遗产,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如今落后的山村通了柏油马路,家家户户开办农家乐。

外出打工的人们回到自己的故乡,过着安详幸福的生活。

红色旅游不仅仅让当地的红色资源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而且在传承红色文化精神的同时还为人们创造了客观的经济收入。

区域合作已经称为当今红色文化旅游的一大趋势4。

通过区域合作,不断扩大旅游市场,提高红色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还降低成本而适合农村地区的红色资源开发。

也例如黄继光的故居旅游,通过区域合作,与邓小平、朱德等名人的故居进行开发、保护等合作,不断开拓市场,赢取更多的旅游收入。

也通过与朝鲜的合作,更是加深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为两国经济、文化的合作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总之,在乡村中通过红色旅游传承红色文化不仅仅为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最有效的方式,也为人们创造了极大的精神价值,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3.乡村中传承红色文化有促于社会全面发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红色文化在中国诞生的时间不长,但是它代表着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和文化价值的取向。

在经济社会中,物质的满足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上,我们开始追求精神的满足,红色文化代表着中国一个时期的人、物反映出红色文化价值,它不仅仅满足着现代物质社会的发展需求,也引领着中国人现代精神取向的最集中表现。

我们的经济走向国际,我们的文化也逐渐走向国际,例如我国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地,世界文化遗产等等,有的红色文化也包括在之中。

这些都是我们的财富,是促进我们社会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

传承红色文化不仅是传承红色革命精神,还直接引导红色旅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带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实现诸多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1.高舜礼.发展红色旅游的思考[N].中国旅游报,2002-08-02(4).2.甘肃力推“红色旅游”[DB/EL]/view/content/ html/20040805/con.3.曹新向,王伟红,梁留科.红色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N].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旅游绿皮书》认为:旅游业已经形成八大热点[DB/EL]. www. qingdaonews. com/content/ 2004-02-24/content.294295用,实现着他们之间的联系。

那么互动装置艺术作为一种语言,是以怎样的形式来呈现给观众的呢?这就是我在本文中想分类探讨的重点。

当然,在作品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到,很多作品兼具了多种语言形式。

二、沉浸于虚拟现实“沉浸”,一般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某种思想活动中。

它是互动装置艺术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也可以说是互动装置艺术创作的一种最高追求目标。

黄鸣奋教授在他的《新媒体与西方数码艺术理论》中曾这样说到,“‘沉浸’是人类精神生态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以当事人将注意力集中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为特征。

这种境界通常是当事人高度向往的,这种思想活动则对于当事人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

”沉浸于虚拟现实的互动装置艺术作品需要人在一定的状态下,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知功能,来体验一种在虚拟的空间和虚拟的环境中人的存在,并能根据人的意识进行适当的参与或改变。

这类作品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获取真实的体验和方便自然的人机交互。

并且这种语言形式能将本质的真实寓于直观的真实之中,能最大限度地再现客观世界,最大限度的表现主观世界。

这类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就是力求通过改革知觉和人机界面技术,在知觉感性方面表现出令用户感觉身临其境的“沉浸式”视觉和声觉体验。

”虚拟现实通过各种技术制作出立体感很强的三维视觉形象、环绕式投映影像、三维立体声音定位等,来刺激人类的生理反应,给人以一种真实的存在感。

当然,从主观性上来说,“沉浸”于虚拟现实又可以分为被动感受和主动操控。

1.被动感受我们在欣赏虚拟现实作品时,有一类作品只需要观众通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多重感知功能来体验虚拟的空间和环境,不需要作出任何的信息反馈,这种情况就可以称之为被动感受。

例如日本艺术家桥本由纪的作品《Conspiratio》,在一个平铺的显示器上,艺术家设置了许多食物和饮料的平面图像。

观众可以从菜单上任意选择一种可吸食的饮料或食物(如可乐、果汁等),这些食物或饮料的图像就会在显示器上来回浮动,然后观众就可以使用一个名为SUI(Straw–like User Interface)的特制吸管来“喝”他们所选定的食物。

只要对准这些图形猛吸几口,它们就会逐渐变少、缩小,直到完全消失,就如同真的被参与者吸进肚子了一样。

在观众吸食的同时,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吸管的颤动以及从系统中传出来的特别的声音,都能让参与者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即便这件在艺术单元中获奖的作品乍看起来娱乐性更强一点,但是通过这一装置,参与者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通过吸管享受美食的真实感受,这在普通境况下绝对是难以想象的。

无论是美味,或者苦口,这一崭新的艺术表达方式都能让参与者与他人共同分享。

Conspiratio 桥本由纪 日本 20052.主动操控就趣味性来说,主动操控就更加生动有趣,因为他极大的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设置好的虚拟空间中,观众不仅需要通过多重感知功能来体验在虚拟的空间和环境中人的存在,还要通过各种高科技设备以极其自然的方式与电脑程序进行自由交互,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愿望给予作品一定的信息反馈,从而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满足观众多角度的新奇体验。

由布伦达•劳拉(Brenda laurel)和雷切尔•史翠兰(RachelStrickland)合作的作品《占位符:虚拟环境的风景和叙述》就是一个探索在虚拟环境中叙述故事的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