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 秋之韵-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 秋之韵-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 秋之韵-浙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秋天的色彩特点,培养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2. 通过观察、描绘秋天的景象,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内容1. 秋天的色彩特点:黄色、红色、橙色等暖色调。

2. 秋天的景象:落叶、果实、田野、天空等。

3. 秋天的情感表达:丰收、喜悦、温馨、思考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秋天的色彩特点和景象的描绘。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秋天的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色彩特点和景象。

2. 讲解:讲解秋天的色彩特点和景象的描绘方法,示范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秋天的情感。

3.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秋天的描绘练习。

4. 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秋天的色彩特点和景象的描绘方法。

板书设计1. 秋之韵2. 内容:秋天的色彩特点、秋天的景象、秋天的情感表达。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描绘一幅秋天的景象,要求运用秋天的色彩特点和线条表达秋天的情感。

2. 作业要求:作品要构图合理,色彩丰富,线条流畅。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描绘秋天的景象,让学生了解了秋天的色彩特点和景象的描绘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秋天的美,通过自己的双手表达秋天的情感。

从学生的作品来看,他们基本掌握了秋天的色彩特点和景象的描绘方法,但在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秋天的情感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美术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金银器教案浙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金银器教案浙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金银器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 历史文化资料:提供关于金银器的历史文化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金银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
- 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参加金银器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2. 拓展建议:
-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博物馆、学术文章和视频教程,进一步深入了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
- 鼓励学生阅读与金银器相关的书籍和文献,扩展知识面,提高学术素养。
3. 设计理念:结合自然元素,创作一款以莲花为主题的金银首饰。灵感来源:古埃及文化中的莲花图案,象征着生命和美丽。
4. 金银器在古代中国:地位崇高,被视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价值:金银器制作工艺精湛,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审美趣味。
5. 金银器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金银器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被广泛应用于珠宝设计、装饰艺术等领域。同时,金银器作为礼品和纪念品,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金银器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金银器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金银器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金银器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2 街市新貌-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2 街市新貌-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2 街市新貌-浙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街市的变迁,认识街市新貌,培养对城市变化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2. 通过观察和描绘街市新貌,让学生感受城市的发展,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教学内容1. 街市新貌的观察与描绘。

2. 街市变迁的原因及其对城市的影响。

3. 街市的布局、建筑、绿化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绘街市新貌,理解街市变迁的原因及其对城市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街市新貌,如何让学生理解街市变迁的原因及其对城市的影响。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街市新貌的图片、视频,PPT课件。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街市新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街市变迁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观察:让学生观察街市新貌的图片,引导他们关注街市的布局、建筑、绿化等方面的变化。

3. 描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描绘出街市新貌。

4. 讨论与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作品,引导他们讨论街市变迁的原因及其对城市的影响。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街市变迁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街市新貌2. 内容:街市变迁的原因、街市新貌的观察与描绘、街市变迁对城市的影响。

作业设计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描绘出街市新貌。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街市变迁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感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绘街市新貌,让学生了解街市的变迁,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街市的变化,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描绘来表达对街市新貌的理解。

同时,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深入思考街市变迁的原因及其对城市的影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在课后,我将继续关注学生对街市变迁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城市的发展,培养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

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

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按住Ctrl 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1 、美丽的家乡教学目标:1.赏析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景画作品,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

2.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

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描绘家乡的作品。

3.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描绘家乡的风景。

教学过程:第第1 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家乡富有特色的风景图片资料或美术作品。

(教师)各种风格的风景画图片作品、课件及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1.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

提问:你认为最美的风景在哪里(1)让学生讲述自己心目中最美的风景。

(山水、家乡、建筑物)(2)教师课件演示:展示各地风光图片资料,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感受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特色。

(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不同风格的美景,并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风景具有不同美感。

)2.欣赏描绘风景的绘画作品。

提问:风景画和风景照片效果一样吗为什么(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风景画作品。

从这些风景画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展开欣赏与讨论。

(2)教师重点讲解《雨》、《干草车》等三幅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画家用不同手法表达对雨景独特的审美感受,并让学生探究表现手法与意境表达之间的关系。

(3)小结:看似平凡的风景,在艺术家的眼里会有不平凡的美,这取决于一个人对于美的感受能力。

3.分析风景画的艺术特点。

提问:你知道怎样才能画好风景画吗(了解风景画的构图特点。

) (1)师生互动:赏析作品,理解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不同的感受。

4.表达自己家乡的美。

提问: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美丽的风景(江心屿、景山)(1)学生分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家乡风景图片和美术作品,并谈谈自己对家乡景色的感受。

小结:我们的家乡杭州,是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美丽城市。

(2)继续分组讨论:何种构图形式和表现手法适合表现自己家乡的风景特点。

小结: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我们需要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

浙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全册)

浙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全册)

1徐悲鸿与奔马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事迹以及奔马作品的艺术特征,感受画家通过奔马表达的情感。

掌握基本的中国画表现技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发现、欣赏交流中,了解徐悲鸿手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雕塑《铜奔马》还有郎世宁笔下的马的区别。

2.通过欣赏与临摹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的强烈的生命力与中国画艺术表现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中国画学习,提高欣赏中国画艺术表现的能力,通过徐悲鸿的事迹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是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属于“欣赏·评述”的领域。

课表要求以临摹或者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思想感情。

本课重在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有怎样独特的特点,从而感受作品透露出来的情感,使学生有初步的鉴赏与感受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中国画打下基础。

教学上既要求掌握画马的基本步骤与用笔的干湿浓度,也要学习徐悲鸿通过画马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关键是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兴趣。

三、课时安排2个课时四、教学重点欣赏徐悲鸿奔马作品,掌握马的基本造型,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事迹以及奔马作品的艺术特征。

五、教学难点把自己感受到的情感通过墨来表现奔马,并体会画家的创作情感。

六、教学过程1、初步感知形成认识(1)教师播放视频,引出画家生平(2)介绍徐悲鸿的代表作品,了解他以画马驰誉中外(3)欣赏徐悲鸿的奔马,谈谈对作品的感受。

2、欣赏发现形成知识(1)通过与自然中奔马的对比,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具有概括、生动、形象的特点。

(2)通过与雕塑《铜奔马》中的马的对比,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更加气势磅礴、神勇矫健的特点。

(3)郎世宁笔下的马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通过与它的对比,了解徐悲鸿在表现马的立体感上具有概括、夸张的特点。

(4)通过欣赏徐悲鸿的奔马与其他画家的奔马作品的对比,引导学生体会画家通过奔马表达的情感。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传统绘画——水墨山水画教学目标:1. 了解水墨山水画的特点和历史背景;2. 学习基本的水墨山水画技法;3. 运用所学技法创作一幅简单的水墨山水画作品。

教学准备:1.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2. 展示水墨山水画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 毛笔、宣纸、墨汁、水盒、画板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展示水墨山水画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这种绘画形式的兴趣,并问学生他们对山水画有什么了解。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水墨山水画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包括其追求意境、注重笔墨、重视构图等方面的特点。

同时,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水墨山水画作品,让他们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3. 技法学习(20分钟)3.1 讲解水墨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如点、线、面的运用,以及淡墨、浓墨的运笔技巧等。

3.2 演示如何使用毛笔、墨汁和宣纸进行绘画,引导学生跟随操作,练习基本的水墨山水画技法。

4. 创作实践(30分钟)4.1 给学生分发绘画工具和宣纸,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山水画题材。

4.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法,创作一幅简单的水墨山水画作品。

4.3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 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完成作品后,让他们将作品贴在展示区,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分享创作心得。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他们总结水墨山水画的特点和基本技法,并评价自己的创作成果。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其他形式,如工笔画、写意画等,并进行比较分析。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观赏更多优秀的水墨山水画作品,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3. 组织绘画比赛或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水墨山水画作品,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使用绘画工具时注意安全,避免弄脏衣物或墙壁。

2.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要过分追求完美,重在参与和享受创作过程。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浙美版).doc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浙美版).doc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浙美版)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课美丽的家乡课题第一课美丽的家乡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赏析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景画作品,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

2.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描绘家乡的作品。

3.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

难点:灵活运用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描绘家乡的风景。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家乡富有特色的风景图片资料或美术作品。

(教师)各种风格的风景画图片作品、课件及背景音乐。

教学活动设计1.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

提问:你认为最美的风景在哪里? (1)让学生讲述自己心目中最美的风景。

(2)教师课件演示:展示各地风光图片资料,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感受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特色。

(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不同风格的美景,并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风景具有不同美感。

) 2.欣赏描绘风景的绘画作品。

提问:风景画和风景照片效果一样吗?为什么?(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风景画作品。

从这些风景画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展开欣赏与讨论。

(2)教师重点讲解《雨》、《干草车》等三幅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画家用不同手法表达对雨景独特的审美感受”,并让学生探究“表现手法与意境表达”之间的关系。

(3)小结:看似平凡的风景,在艺术家的眼里会有不平凡的美,这取决于一个人对于美的感受能力。

3.分析风景画的艺术特点。

提问:你知道怎样才能画好风景画吗?(了解风景画的构图特点。

) 师生互动:赏析作品,理解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不同的感受。

教师举例分析:①油画具有写实效果较强和色彩丰富的特点,适合表现色调优美、色彩丰富、写实的风景画,如《干草车》、《村口》;②水彩画具有色调明快、善用肌理效果的特点,适合表现色彩及写实或有特殊效果的风景画,如《都市情怀》;③版画具有线条块面明确,色彩较为单纯的特点,适合表现明暗对比强烈,造型以线条块面为主,色彩关系较简单的风景画,如《山城印象》、《西递村系列之十一》。

最新新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最新新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最新新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课题第一课徐悲鸿与奔马第2课时总第2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2、激发学生对美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3、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课题第一课徐悲鸿与奔马第1课时总第1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2、激发学生对美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3、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2、录像带《群马奔腾》;3、徐悲鸿图片《奔马》、《群马》;4、水墨、毛笔、纸等.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认识马,丰富知识.1、看录像《群马奔腾》,激发兴趣提问:①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这些马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2、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①你们知道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千里识途的马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叫马呢?②你们知道吗,为什么马是善奔快跑的呢?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马?它是什么样的?3、鼓励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从图书、图片、电视、广播、电脑网络中查找,收集马的各种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与信息.活动二: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培养审美情趣.1、组织幼儿将收集到的马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图片、图书等)2 、提问:你喜欢马吗?为什么?(不仅同学们喜欢马,有一位叫徐悲鸿的先生也爱马,他不但喜欢观察马,还喜欢画马.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讲他的故事)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4、出示作品:《奔马》(1)提问:①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②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呢(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③你觉得这匹马的体魄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④这匹狂奔的马心情会是怎样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⑤如果你是这匹狂奔的马,在大草原上奔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2)配上《群马奔腾》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画家徐悲鸿的《奔马》,这是一只非常欢快,自由奔放的马儿,他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一股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把马儿始终作为人才的象征.5、放录像,学生欢快的随乐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6、总结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2、录像带《群马奔腾》;3、徐悲鸿图片《奔马》、《群马》;4、水墨、毛笔、纸等.教学活动设计活动绘画《奔马》,感受体验美1、欣赏作品,徐悲鸿的《群马》《奔马》.提问:①徐悲鸿先生画的马好看吗?你喜欢吗?你觉得马的什么地方你最喜欢?为什么?(注意观察用灰墨画的身体,浓墨点的五官,焦墨扫的马尾)②你们知道,徐悲鸿先生用什么样的笔墨来画马的吗?为什么能使我们感到马的气势和力度呢?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用大块灰墨摆出马的体态,刚柔并济的几笔写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浓墨点五官,焦墨扫马尾.3、教师小结:徐悲鸿先行画马时很认真,他翻来履去地画马,熟悉马的结构,肌肉,他运用中西方绘画技巧结合,大块的灰墨摆出马的体态,刚柔并济的几笔写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浓墨点五官,焦墨扫马尾.徐悲鸿先生画的马很自然,很生动,就像活的一样,非常有气势和力度.4、学生自由作画,教师巡视指导.5、作品展览学生自由分析绘画产生的不同效果,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课后延伸:1、用收集来的图片,图书,签到布置宣传窗.2、鼓励学生控索多种画,进行创作.课题第二课戏曲人物第1课时总第3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2.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能利用国画材料表现一幅京剧人物的作品.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及水墨戏曲人物的造型方法. 难点: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教学准备有关京剧的图片资料、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教学活动设计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二、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京剧录像,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2.欣赏思考A. 这是什么戏曲?B. 有哪些人物形象?C. 给你什么感受?D. 跟着录像模仿一下动作表情.3. 板书课题《戏曲人物》学生欣赏.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模仿人物动作.三、讲授新课1.介绍有关京剧的知识A.京剧的起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重要戏剧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从各种戏曲形式中演变而成,太仓、昆山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它就是京剧的一种主要借鉴戏种.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艺术.B.京剧的行当:京剧人物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代表男人、女、将领、和滑稽人物.C.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表演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介绍.旦角的行家.2.欣赏京剧人物形象A.分别出示该行当的人物形象.B.展示优秀的戏剧人物绘画作品.C.说说这些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刻画?3.讲解绘画方法A.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京剧人物形象,分析他的动作、表情、服装等方面的特征.B.勾好大致轮廓,注意各部分比例.C.自己刻画人物的细节部分.D.勾线上色.学生讨论人物的特征:如衣着、动作、头饰、脸谱等.服饰、面部、动作、道具等.重点欣赏服饰及脸谱.学生分析.四、学生实践课题第二课戏曲人物第1课时总第4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2.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能利用国画材料表现一幅京剧人物的作品.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及水墨戏曲人物的造型方法. 难点: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教学准备有关京剧的图片资料、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教学活动设计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二、讲解绘画方法A.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京剧人物形象,分析他的动作、表情、服装等方面的特征.B.勾好大致轮廓,注意各部分比例.C.自己刻画人物的细节部分.D.勾线上色.学生讨论人物的特征:如衣着、动作、头饰、脸谱等.服饰、面部、动作、道具等.重点欣赏服饰及脸谱.学生分析.三、学生实践1..作业要求:参照戏曲人物图片,用色彩画表现一幅戏曲人物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服饰和表情、动作特点.四、总结评价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2.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课题第三课水墨人物第1课时总第5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及其艺术表现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2.引导学生在欣赏、分析、感受的基础上,研究与尝试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人物,初步掌握水墨人物画基本的表现方法与步骤,表现出人物的生动特点.3.提高学生的水墨表现能力和对水墨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重点:对于水墨人物画特点的了解与表现方法的掌握. 难点:学生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教学准备(学生)中国画工具.(教师)教学的课件,水墨人物画的图片资料,教学演示的工具.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引言:中国画的类型常根据表现题材的不同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与人物画.人物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宋代的梁楷到现代的蒋兆和、周昌谷、刘国辉等都擅长画水墨人物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墨人物画——出示课题《水墨人物画》.2.引导分析,了解特点.(1)出示课本中梁楷、刘国辉、蒋兆和三位画家的三幅水墨人物画作品,教师简单说明三幅画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与分析:他们与一般人物画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三张画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一样?分别给了你怎样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现方法,为什么?学生观察讨论,师生展开交流.(2)教师出示一些其他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学生进一步欣赏,增加感受.3.表现方法与步骤的研究.(1)出示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是课本中的范画,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它运用了哪些水墨画的表现技法?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交流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教师要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同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补充.(2)教师现场示范基本的表现技法与步骤,如勾写造型、变化墨色、着色方法、背景处理等.(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补充相关的问题:如“有其他更好的表现方法吗”、“画面中怎样安排人物形象才好看”等.4.布置作业,鼓励创作.欣赏一些学生的人物画作品,可以着重欣赏人物半身像的作品,引导学生有所借鉴.要求学生根据一些人像的照片资料,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选择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进行临摹.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6.作品展示,评价分析.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水墨人像作业,介绍表现的人物,共同评价作业的优点与不足,总结表现的体会与经验.7.课堂小结.课题第三课水墨人物第2课时总第6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及其艺术表现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2.引导学生在欣赏、分析、感受的基础上,研究与尝试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人物,初步掌握水墨人物画基本的表现方法与步骤,表现出人物的生动特点.3.提高学生的水墨表现能力和对水墨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重点:对于水墨人物画特点的了解与表现方法的掌握. 难点:学生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教学准备(学生)中国画的工具,收集一些人物图片资料.(教师)学生作业、教学课件、教学演示的工具与材料.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过程1.作品分析,总结经验.出示若干张上节课的学生作业,简要点评作品的优点,指出在这一节课中要注意的地方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2.提出要求,激发兴趣.(1)教师明确本课学习的任务与要求:表现全身人像,构思与表现有主题的画面.(2)激发学生的兴趣:出示几幅学生创作的主题性人物画与周昌谷的作品《两只小羔羊》,肯定这些作品主题表现的意义.3.分析画面,研究作品的表现形式.仔细观察上面出示的几幅作品:主体人物是怎样安排的?画面主要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他们在表现上分别有什么不同?展开交流与总结:如主题要突出,要考虑画面的主体,落款与背景的关系等.4.指导构思,确定表现主题.(1)交流学生带的人物资料:你想选择哪个人物作为画面的主体形象?可以构思一个怎样的主题画面?引导展开充分的交流,帮助学生选择与形成自己的表现主题与构思.(2)交流与解决一些表现中学生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如“人物形象的水墨表现”、“背景资料的表现”等,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常见背景资料的水墨样本,供学生参考.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6.作品展示与评价.可以创设一个有趣的展示与评价活动,如“作品拍卖”、“艺术鉴赏会”等,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交流感受:如“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谁的作品最有水墨的韵味?”、“谁作品的中人物最有意思?具体说说”等.进行学习主题小结:可以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学习的体会,或教师设计一些总结语作为学习的结束课题第四课画家林风眠第1课时总第7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秋天的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用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2、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或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3、教育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让学生懂得“美”无处不在,要善于发现美、表现美.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树叶拼画的基本方法技巧,用树叶拼贴出美丽的画面. 教学难点:怎样合理的利用树叶的形状、颜色去摆出各种不同的图案.教学准备(学生)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等.(教师)多媒体课件、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等.教学活动设计一、设疑激趣出示课件.有一个人,被称为中国现代画坛接触的艺术大师,当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以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启蒙者,开创了彩墨画的新纪元,至今仍极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画家.提问:猜一猜,他是谁?教师揭题并板书:画家林风眠.二、讲授新课.1.初步了解.(画家林风眠生平介绍)了解林风眠生平.2.教师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3.作品初赏.教师一起欣赏教科书中《三月梨》、《琵琶侍女》、《秋之湖》、《秋鹤》等作品(教科书第10、11页),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4.教师提问.(说一说)问题一: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静物、仕女、芦苇、鲜花等)问题二:你能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学生欣赏、讨论.)对比欣赏.(比一比)教师提问: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同?5.比较欣赏:欣赏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鸟、风景、侍女、芦苇等),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构图:以正方形为主.造型:不是纯写生,有装饰意味.用笔:随意、干脆、简练、迅疾.用色: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助墨.色彩浓重,彩墨交融.落款:落款简单,基本只有姓名与印章.笔墨体验:仔细观察林风眠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临摹林风眠的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6、教师总结.什么是彩墨画?在中国画里,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色、点彩,使画面在色彩上比水墨画更丰富、明快、鲜亮.林风眠独特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其他水墨画,他的作品被大家成为“风眠体”的彩墨画.三、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林风眠作品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在于他一生勤奋笔耕和“融会中西”的创新思想.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才会有生命力.课题第四课画家林风眠第2课时总第8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秋天的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用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2.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或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3.教育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让学生懂得“美”无处不在,要善于发现美、表现美.课时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树叶拼画的基本方法技巧,用树叶拼贴出美丽的画面. 教学难点:怎样合理的利用树叶的形状、颜色去摆出各种不同的图案.教学准备(学生)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等.(教师)多媒体课件、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等.教学活动设计一、尝试实践.(试一试)1.临摹林风眠彩墨静物画一幅.要求:构图饱满、形体概括;用笔简练、设色明快、鲜亮.PPT掩饰作画步骤:第一步:勾线打形;第二步:淡墨敷色;第三步:添加重彩;第四步:深入调整.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敢于用墨、用色、敢于下笔.3.作业评价.(评一评)(1)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2)同龄人作品欣赏、林风眠作品再欣赏.二、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林风眠作品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在于他一生勤奋笔耕和“融会中西”的创新思想.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才会有生命力.三、课后扩展.1. 尝试以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为对象,用彩墨画的艺术形式去表现.2.手机林风眠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艺术对其学生及后世的影响.课题第五课蔬果造型第1课时总第9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感受各类蔬果的外形、色彩、纹理、质感等,展开丰富联想,提高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2.过程方法目标:运用削、切、插、接等基本制作手法,小组创作一组具有情节性的蔬果立体造型.3.情感态度目标:体验蔬果造型的乐趣,养成观察联想的好习惯,学会善于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美.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各种蔬果制作出各种立体造型,体验设计、应用的乐趣. 教学难点: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联想,尝试用发散性的思维创作.教学准备课件、蔬果、牙签、水果刀、垫板等.学生用具:蔬果教学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图片导入1、今天老师让同学们带了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你们看看这些蔬果在平时的生活中用来干什么呢?——(课件展示)2、你喜欢吃什么蔬菜瓜果?为什么?3、为了让吃也成为一种美的享受,我们把蔬果拼成了漂亮的图形,雕出各种生动的形象.今天我们也要来为生活创造一份美.看!现在老师在做什么呢?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是啊老师把蔬果做出了的造型——板书(出示课题)新课二、小组交流——归结方法及步骤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蔬果还能做出哪些造型?(出示图片)请选择一幅你喜欢的作品和组员说说——板书1)你喜欢它的原因?(这件作品哪里吸引你了?)2)在制作过程中作者使用了哪些方法?(板书)生汇报小结:除了插、切、削、挖、接几种常见的方法,还有很多的方法,同学们在做的时候可以去尝试.三、引导启发——激发创新思维(走到学生中间,拿出学生准备的蔬果)1.老师看到……这儿有老师最喜欢吃的菠萝!2.你想用这菠萝来做什么呢?3.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这材料还能做什么?)4.师小结:同学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不仅通过蔬果的形状、颜色来联想蔬果造型,还关注到了蔬果的纹理和质感.四、大胆创新——制作造型想做的同学还得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注意用刀安全,在切、削的时候要慢点,不用的话把刀收起来要讲卫生小组合作完成一组有情节的蔬果立体造型,明白的同学已经开始了.五、展示欣赏——评价作品创作完的小组把作品放到展示区各组的作品都已经精彩亮相了,哪个组想先自荐一下的?其他同学有想补充的吗?你喜欢哪组作品,给它取个名字吧.六、课后延伸同学们收获的快乐还真不少,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蔬果的图片?这些图片很传神,只要我们平时细心观察和积累,积极尝试,我们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课题第六课秋之韵第1课时总第10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秋天的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用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2.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或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3.教育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让学生懂得“美”无处不在,要善于发现美、表现美.课时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树叶拼画的基本方法技巧,用树叶拼贴出美丽的画面. 教学难点:怎样合理的利用树叶的形状、颜色去摆出各种不同的图案.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树叶拼贴的范画,课件.学生准备:白纸、彩笔,剪刀,各种树叶,双面胶或固体胶.教学活动设计一、创境引入:1、课前播放歌曲《秋天多么美》,让学生初步感知秋天的美.2、图片欣赏——体会秋的颜色.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最美的季节.秋天的阳光下,殷红的,翠绿的,橙黄的,金灿灿的……各色树叶格外的艳丽,多招人喜爱呀!(多媒体播放秋的图片)秋天的确是绚丽的,然而秋天的美景依然不会留恋,黄叶像蝴蝶一样和要我们潇洒的说“再见”了,如果我们能把秋天留住那该有多好!3、同学们,你有哪些方法把秋天的多姿多彩留住呢?(照相、写作文、……)4、小结:是的,当我们踏着满地堆积的落叶时,只要动动我们的小脑筋就会想出好办法,老师用自己的方法留住了秋天(出示范作及各种树叶拼图),说说看是用什么做的?今天我们来做一幅树叶拼贴画来把秋天留住,好吗?(板书课题)二、先学后教:1、出示导学案,学生独立拼贴.学习指南:(1)运用你手中的树叶,开动脑筋,拼一拼,摆一摆,贴一贴,制作一幅有趣的树叶拼贴画.(2)拼好后给你的作品想个好听的名字,根据自己拼贴的画,适当增加一些背景画面,使整幅拼贴画更完美.做好向全班同学交流、展示的准备.温馨提示:拼贴过程中注意不要乱丢垃圾,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2、学生对照导学案独立拼贴,教师参与指导.三、展示反馈: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作品,进行介绍.2、学生进行点评:你认为他创作的怎么样?你对他有什么好的建议吗?3、教师出示作品,指名进行评价:你认为别人拼贴的画与你的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谁拼贴的更有创意?4、总结方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树叶拼贴画,你认为在制作过程中有哪些步骤?你认为哪一个环节最重要?教师送儿歌:片片树叶真可爱,我来把它巧设计,选叶联想再拼摆,粘贴成画更可爱.5、现在请你根据你刚才欣赏的作品或是同学给你提的建议,请你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拼贴画.6、秋景升华:我们可以把自己拼贴的作品装裱,装饰在教室里或家中,让我们可以时时看到,时时想起美丽的秋景.我们把秋景留在了心里,把美丽常驻心间.课题第七课做做陶艺第1课时总第11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陶艺的历史和欣赏陶艺的艺术美.2.尝试自己在老师的辅导下感受制作陶艺的快.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欣赏陶艺和亲手制作一个陶艺作品.难点是在制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兴趣不用担心,学生的想象在这堂课也会自然的很丰富,关键是学生可能遇到技术问题而失去信心.教学准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前一天的傍晚到附近田里采集黏土.老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简易转盘.就是用一快直径20CM的圆形三夹板在圆心的下面丁一棵图钉.然后是每人一把泥塑小刀.还有老师用的课件(有原始人制作陶器和近代制作陶艺的视频,还有丰富的陶艺作品图片.).再有老师用的陶艺制作工具.教学活动设计一、首先播放原始人制作陶器的视频.一边视频播放一边老师生动的讲解原始人是怎样发明陶器,进而自己也生动的参与表演.营造氛围,调动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和制作陶艺的冲动.二、老师给大家示范陶器的制作,叫上几个学生上来帮忙.情景设计是一群原始人在给自己制作生活用品.先分工.由一个学生捣土,另外一个学生准备颜料和水,而现在老师故意做出在思考的样子等待.然后老师开始制作.做好叫这俩学生给陶器彩绘和做装饰.三、课件展示近代成熟的陶艺制作工艺.展示丰富的陶艺作品.指导阅读课本.课题第七课做做陶艺第2课时总第12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陶艺的历史和欣赏陶艺的艺术美.2.尝试自己在老师的辅导下感受制作陶艺的快.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欣赏陶艺和亲手制作一个陶艺作品.难点是在制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兴趣不用担心,学生的想象在这堂课也会自然的很丰富,关键是学生可能遇到技术问题而失去信心.教学准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前一天的傍晚到附近田里采集黏土.(抛去上面有杂质的部分,挖取下面黄色的土.然后仔细捣,去出小石子和渣滓.然后象揉面一样揉.注意泥的湿度.最后用塑料。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窗外的风景|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窗外的风景|浙美版

窗外的风景|浙美版教学内容: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窗外的风景是指从窗户可以看到的景物,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

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窗外的风景的美,学会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和欣赏窗外景物,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评述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窗外的风景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学会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和欣赏窗外景物,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3. 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窗外风景的感受。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和欣赏窗外景物,以及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具学具准备:图片、窗外的风景视频、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窗外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窗外的风景,让大家一起感受美的存在。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展示窗外的风景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窗外的风景。

2.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和欣赏窗外景物,如从高到低、从远到近等。

3. 讲解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窗外风景的感受。

三、课堂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拿出画笔和纸,尝试画出自己窗外的风景。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窗外风景的感受。

四、展示和评述(5分钟)1.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对窗外风景的感受。

2. 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板书设计:窗外的风景- 不同的视角观察-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感受作业设计:1. 课后观察窗外的风景,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2. 写一篇关于窗外风景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窗外的风景,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和评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欣赏评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作业设计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新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

新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

课题1:徐悲鸿与奔马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2、激发学生对美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3、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2、录像带《群马奔腾》;3、徐悲鸿图片《奔马》、《群马》;4、水墨、毛笔、纸等。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马,丰富知识。

1、看录像《群马奔腾》,激发兴趣提问:①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这些马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2、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①你们知道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千里识途的马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叫马呢?②你们知道吗,为什么马是善奔快跑的呢?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马?它是什么样的?3、鼓励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从图书、图片、电视、广播、电脑网络中查找,收集马的各种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与信息。

活动二: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培养审美情趣。

1、组织幼儿将收集到的马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图片、图书等)2 、提问:你喜欢马吗?为什么?(不仅同学们喜欢马,有一位叫徐悲鸿的先生也爱马,他不但喜欢观察马,还喜欢画马。

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讲他的故事)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4、出示作品:《奔马》(1)提问:①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②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呢(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③你觉得这匹马的体魄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④这匹狂奔的马心情会是怎样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⑤如果你是这匹狂奔的马,在大草原上奔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2)配上《群马奔腾》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画家徐悲鸿的《奔马》,这是一只非常欢快,自由奔放的马儿,他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一股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把马儿始终作为人才的象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六年级美术 ( 上册 )徐悲鸿与奔马课第1教学目标:、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艺术特点与精神 1、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 2 内涵。

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的点。

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思想情感。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北京荣宝拍卖公司荣获 2010 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让学生竞猜成交价。

作者是谁?(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徐悲鸿与奔马》2、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

(1)自幼习画,艰难求索。

(2)旅欧深造,孜孜不倦。

(3)技融中西,名垂画史。

3、欣赏分析,共同探究。

(1)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

(2)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 3(的刹那表现的淋漓尽致。

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意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中马的姿态有什么不同?学生探讨,徐悲鸿笔下奔马的姿态与雕塑《铜奔马》)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4 画得细腻逼真。

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学生分析,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下的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概括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与艺术特点。

5( 6()感悟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他曾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

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4、掌握方法,尝试体验。

(1)出示徐悲鸿画马步骤图,分步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知用笔用墨。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画出自己心中的奔马。

5、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教师设想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

(2)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3)课后收集奔马作品进行欣赏与临摹,体验用不同表现方法进行表现。

第 2 课戏曲人物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及水墨戏曲人物的造型方法。

难点: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1、看几张京剧图片,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2、欣赏思考A、这是什么戏曲?B、有哪些人物形象?C、给你什么感受?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D、跟着图片模仿一下动作表情。

3、板书课题《戏曲人物》三、讲授新课:1、介绍有关京剧的知识A京剧的起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重要戏剧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从各种戏曲形式中演变而成,太仓、昆山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它就是京剧的一种主要借鉴戏种。

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艺术。

B、京剧的行当:京剧人物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代表男人、女、将领、和滑稽人物。

C、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介绍。

2、欣赏京剧人物形象A、分别出示该行当的人物形象。

B、展示优秀的戏剧人物绘画作品。

C、说说这些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刻画?、讲解绘画方法 3.A、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京剧人物形象,分析他的动作、表情、服装等方面的特征。

B、勾好大致轮廓,注意各部分比例。

C、自己刻画人物的细节部分。

D、勾线上色。

四、总结评价: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第 3 课水墨人物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掌握用水墨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

2、在欣赏名家水墨画作品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来写生表现身边人物。

3、提高对水墨画的兴趣,培养对这一传统画方式的持久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尝试体验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方法。

难点: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教学过程:一、说一说1、课件出示三张画,说一说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画种,让学生比较它们不同的特点。

2、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二、赏一赏1、教师通过从古至今水墨人物画图片欣赏,介绍水墨人物画的历史发展过程,感受水墨艺术的魅力。

2、教师引导学生对名家作品进行讨论、交流,分析水墨人物画不同用笔和表现手法。

、知识回顾:通过作品欣赏总结出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手法:泼墨写 3.意、勾写结合、勾线设色、墨色的浓淡变化等。

三、想一想出示爱因斯坦像与学生的作品,仔细观察,作者是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现爱因斯坦的形象的?着色有什么规律?四、学一学1、出示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2、教师示范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教师补充相关问题。

4、学生作品欣赏,教师要分层次引导学生欣赏。

五、画一画要求:根据素材,观察人像特点,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

六、作业讲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七、课后拓展欣赏彩墨人物画作品。

第 4 课画家林风眠教学目标:1、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初步学习彩墨的表现方法。

2、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尝试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

3、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画家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

难点:彩墨画技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介绍林风眠并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1、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

2、作品欣赏(1)师生一起欣赏教科书中的作品,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

(2)教师提出问题问题一: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问题二:你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3)学生欣赏、讨论3、对比欣赏(1)教师提问: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同?(2)比较欣赏:欣赏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

(3)笔墨体验:仔细观察林风眠的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临摹林风眠的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

(4)教师总结4、尝试实践(1)临摹林风眠彩墨静物画一幅画。

(2)学生作业(3)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敢于用墨、用色、敢于下笔。

5、作业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三、课堂总结四、课后拓展1、尝试以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为对象,用彩墨画的艺术形式去表现。

2、收集林风眠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艺术对其学生及后世的影响。

第 5 课蔬果造型教学目标:掌握果蔬造型的基本方法。

根据果蔬自身的特点加以想象进行夸张装饰,、 1.2、运用果蔬变化多样的质感,肌理及形状,采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情趣嫣然的果蔬造型。

3、体验果蔬造型的乐趣,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创作出有趣的果蔬形象。

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联想,创作生动的果蔬造型。

教学过程:一、情境演绎,激发兴趣1、教师出示果蔬: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形状及颜色特点。

2、观察自己带的果蔬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准备将它变成什么?怎么变?3、揭示课题二、深入感知,发挥想象。

1、变变变,我是怎样编出来的?(指着果蔬造型的不同方法)2、变变变,看我有几变?(指着相同果蔬的不同造型)3、变变变,大家一起变(指着多种果蔬的组合造型)三、熟悉技能尝试表现。

1、变变变,我来变一变。

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蔬果展示出来,展开想象,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

2、指导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做出作品的大致造型,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

3、分组自由创作四、展示评价1、这节课你开心吗?2、这节课你完成自己满意的作品了吗?3、课后你会尝试做更有趣的蔬果作品吗?第 6 课秋之韵教学目标:1、感受秋天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

、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或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 2.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3、培养热爱自然和生活额情感,增强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植物材料表现对秋天美的感受。

难点:植物材料的运用和创作主题的结合。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欣赏一段关于秋天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有更直观的感受。

2、说一说:能用最美的语言描述你喜爱的秋天吗?二、欣赏评述1、讨论:所谓“一叶知秋”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

水风飘落的秋叶缤纷满地,你有办法留住秋天的美吗?2、美就在脚下,你发现它们了吗?这些树叶美在哪里?三、技法探究1、每一片叶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作想法一样。

2、仔细观察自己捡到的叶子的形状、颜色有什么特点?3、拼摆游戏和同桌一起拼摆一下自己的叶子,根据形状和颜色,启发学生讨论该材料最适合表现的形象。

4、想一想:除了变换角度,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联想?四、评价交流1、欣赏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探究这些拼贴作品的制作方法。

2、师生共同讨论综合材料的运用需要注意的事项。

3、工具使用注意事项。

4、自选作业(1)可以用树叶、树皮、草、枯枝等材料拼贴一幅作品。

(2)可以用以上方法拼贴设计一枚独特的书签。

五、展品拓展.1、教师巡回指导,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欣赏。

2、师生互评,学生自评3、学生自我总结实践心得,说一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需要完善的部分。

4、拓展:收集落叶和种子、剪刀、双面胶等,可以在课余制作信纸、贺卡等。

第 7 课做做陶艺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我国制陶历史, 对比感受古今中外陶艺不同的艺术特征; 了解陶艺的工具材料及一般制作工序, 熟悉陶艺成型的常规的四种简单技法, 并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2、探究学习不同材质、造型的陶艺艺术及成型方法 , 培养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能力 , 提高立体造型能力。

3、感受陶艺之美 , 培养对中国陶瓷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 : 初步了解陶艺知识及简单技法, 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难点 : 学习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教学过程1、欣赏马家窑《彩陶作品》 , 感受中国悠久制陶历史和古代陶艺作品之美 , 培养热爱中国传统陶艺 , 激发学习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