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河道路设计要点探讨

合集下载

城市滨河道路设计要点探讨

城市滨河道路设计要点探讨

长堤路道路规划 等级 为城 市次 干路 ,道路红
收稿 日期 :0 1 1 - 3 2 1- 1 0 作者简介: 非桃 ( 9 4 ,男 , 李 18 一) 广东兴 宁人 , 硕士 , 程师 , 工 从事 道路工 程设计 工作 。
海事、 渔业 、 交通 、 规划等多个部门的管理 , 工程的建 设必须符合这些部门的相关规定 。 其中水利、 航道和 海事 3 个部 门需要对 防洪和通航 安全进行评 估 。 长 堤路 在 总体 设 计 上 做 了 以下 考 虑 :道 路 的 平 面线 位 在 尊 重 规 划 线位 的基 础 上 ,在 防洪 影 响 评估 、 通航能力评估 、 通航安全评估所规定 的控 制
线宽 4 双 向 6 1m, 车道 , 设计车速 4 mh 道路临 0k /。 河 侧 步 道 宽 1 背 河侧 步道 宽 6m, 动 车道 宽 2m, 机 随 着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和 城 市 建 设 的 不 断 升 2 3m。该 项 目需 达 到 5 一 遇 的水 利 防洪 标 准 。 0a 级 , 多 城 市 以江 河 为 依 托 , 滨 河 改 造 和 城市 建 很 把 长 堤 路 全 线 共 有 约 92k 为 路 堤 合 一 工 程 , . m 设 结 合 起 来 , 防洪 工 程 和 道 路工 程 结 合 起 来 , 其 中约 5k 把 使 m穿 越 虎 门镇 非 建成 区 , 42k 穿 越 约 . m 项 工 程 具 有 防 洪线 、交 通 线 和 风 景 线 的综 合 作 虎 门镇 中心城 区 。在非 建 成 区段 , 堤 路采 用 的堤 长 用 。一条结合城市防洪 的滨水景观大道对于改善 防型式主要 为圬工实体护坡 ; 中心城 区段 , 在 采用 城市形象 , 推动城市升级具有非常重要 的作用。 的堤防型式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直墙 。由于虎 门镇 城 市 滨 河 道 路 具 有 防洪 和 城 市 交 通 的双 重 功 中心城 区太平水道沿岸现况路较窄 ,仅为 24车 ~ 能, 工程 如何实 施才 能满 足这双 重功 能 的要 求 , 设 道 , 城 区侧 建 筑 密 集 , 楼 林 立 , 迁难 度 大 , 是 而 高 拆 因 计 的要点 。滨河 道路 的设计 需要遵循 以下几个 原则 : 此 长 堤路 整个 城 区段都 需 要 占用 河 道 , 河筑 路 。 填 ( ) 格遵 循 水利 控制 条 件 , 括水 利 控制 线 、 1严 包 该 项 目的特 点是 : 防洪 控 制 高程 等 ; () 1 由于太平水道 是 国家 I 航道 , 连接外海 , 级 又 ( ) 尊 重 规 划 基 本 线位 的基 础 上 , 活 设 置 受多个职能部门管理, 2在 灵 工程外部因素复杂, 受控条件多; 道路横断面 , 足城市 交通需求 、 满 水利 防洪要求 , ( ) 项 目包 括 道 路 、 梁 、 排 水 、 防 、 2该 桥 给 堤 地 并 突 出滨 河景 观 ; 基处理 、 景观等多个专业 , 专业 间穿插影 响因素较 ( ) 重 多专 业 间 的 配 合协 调 , 少 道 路 与 堤 多 , 3注 减 相互制约 , 专业配合难度大 ; 防工 程 间 的交 叉 冲突 , 理 安 排 施 工 顺 序 , 合 以方 便 () 3 由于 太平 水 道 连 接 外 海 , 泥 淤 积 范 围较 淤

城市沿河道路设计分析

城市沿河道路设计分析

城市沿河道路设计分析摘要:市政道路在满足人们的便利出行和交通运输的前提下,还需具备与城市的美融为一体及美观的特点。

因此,科学合理的设计是实现各种道路设计的合理性及功能。

本文根据工程案例,对道路的特点及设计进行分析,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市政道路;横断面;交叉口前言市政道路所覆盖的面积比较广泛,市政道路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与城市的各种市政设施进行有机的结合。

比如供水、供气管道,在市政道路设计时需要全面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根据不同类别的道路功能及整体配合和统一性,对市政道路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是实现各类道路的有机结合及协调。

目前的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是道路的通行能力、环保需求、可扩性,为以后的快速交通提供保障。

一、市政沿河道路的特点分析沿河道路与其它的市政道路不大相同,沿河道路由于受河道的制约,从而导致转换方向单一,但其相对于其它市政道路的景观性、娱乐性更高一些。

沿河道路一般是通过T形平交或立交实现方向的转换,具有不对称性、不均衡性。

(一)与跨河道路主要为立体交叉从路网整体情况来看,沿河道路必将与跨河道路存在交叉。

由于沿河,特别是所沿河道为等级航道时,由于交叉点距跨河桥梁较近,受桥梁净空影响,立体交叉将是主要的合理选择。

(二)景观性、娱乐性要求较高河网水系是城市生态系统和景观体系的稀缺资源,同时又是城市的生命之源、活力之源。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是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内容。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一个特有的空间地段,已是由城市到水域而形成的过渡空间,既是陆地的边沿,又是水体的边缘,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间,具有自然山水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的开敞空间。

城市滨水区不仅是联结城市陆地和水体的中间地带,而且是协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中观环境;不仅包容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而且蕴含着城市滨水区的物质空间和人文景观。

它是城市居民活动的公共空间,是城市形象的景观节点,是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是城市发展的历史缩影。

城市滨河绿地设计研究

城市滨河绿地设计研究

城市滨河绿地设计研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滨河绿地设计成为了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滨河绿地的设计不仅能够提供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本文将探讨城市滨河绿地设计的重要性以及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一、城市滨河绿地设计的重要性城市滨河绿地设计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城市滨河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能够提供城市居民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

在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渴望能够逃离繁忙的都市生活,寻找一片宁静与舒适的环境。

城市滨河绿地的设计就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使得居民能够近距离感受到自然的美妙。

其次,城市滨河绿地设计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城市化过程中,往往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

而滨河绿地的建设不仅能够恢复滨河地区的生态功能,还能够提供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提供了清新的空气、净化的水质以及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

最后,城市滨河绿地设计还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城市滨河绿地作为城市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与规划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设计精美、功能齐全的滨河绿地能够增加城市的吸引力,提升居民的满意度,进而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居住、工作和旅游。

二、城市滨河绿地设计的关键因素城市滨河绿地设计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有多个方面。

首先,设计应该注重滨河绿地的生态功能。

滨河绿地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注重保护和恢复滨河地区的生态功能,建立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以提供优良的生态服务。

其次,设计应该注重滨河绿地的文化表达。

滨河绿地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应该融入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特色,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

可以通过景观设计、文化元素的引入等方式,使滨河绿地成为向外界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

另外,设计应该注重滨河绿地的多功能性。

滨河绿地既可以作为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可以作为生态修复的基地,还可以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滨河南路改造后的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

滨河南路改造后的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

滨河南路改造后的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滨河南路作为我国某城市的一条重要道路,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城市交通的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交通压力的增大,滨河南路也逐渐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拥堵、交通秩序混乱等。

为了缓解这些问题,近期,我国某城市决定对滨河南路进行改造,以期打造一个更加流畅、有序的交通环境。

本文将从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的角度,对滨河南路改造后的交通规划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改造后的道路规划1.拓宽道路规模:将原本的双向四车道拓宽为双向六车道,以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

2.优化路口设计:对沿线的主要路口进行优化设计,包括拓宽路口、调整信号灯配时等,以提高路口的通行效率。

3.设置公交专用道:在道路两侧设置公交专用道,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上路。

4.增加自行车道:在道路两侧增加自行车道,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

5.构建慢行系统:在道路两侧构建慢行系统,包括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为市民提供舒适的休闲和出行环境。

二、交通组织与管理1.实施公交优先策略:在公交专用道上实施公交优先策略,提高公交车辆的通行速度,减少市民出行时间。

2.优化交通信号配时: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调整交通信号配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3.实施单双号限行:在高峰时段实施单双号限行措施,减少上路车辆,缓解交通拥堵。

4.加强交通执法:加强对违章行为的执法力度,维护交通秩序,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三、交通配套措施1.增加停车设施:在道路周边增加停车设施,合理调控停车需求,减少乱停车现象。

2.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3.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市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4.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四、改造后的效益分析1.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造后的滨河南路将能够承担更大的交通流量,有效缓解市区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滨河大道规划设计要点及实例分析

城市滨河大道规划设计要点及实例分析

(一)强调游憩功能的道路平面与横断面设计
滨河大道的平面线形一般为顺应河道的自由曲线。

近年来的趋势是道路平面位置向城市内测推移,使临水一侧留住
旅游城市的滨河大道设计,应以游憩功能优先,交通功能适当弱化,缩小横断面宽度,增加游憩空间,为行人和到达车辆提供便利,同时通过平行道路或地下道路分担过境车
图1 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 (九江路-汉口路段)
航拍图(2008年)图2 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
(九江路-汉口路段)
航拍图(2015年)
图3 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
相交道路交通示意图
图4 上海外滩的凹形界面和凸点对景图5 上海外滩的气象信号塔图6 颍上县用地现状与防洪堤改造示意图40
图8 老城段段横断面设计示意图。

城市滨河绿地的规划设计探讨

城市滨河绿地的规划设计探讨

城市滨河绿地的规划设计探讨摘要:通过对滨河绿地在城市中的作用与目前城市滨河绿地建设所面临的问题的分析,提出城市滨河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对滨水绿地空间各景观组成要素的处理提出具体的方法。

关键词:滨河绿地;景观特色;规划设计城市滨河绿地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价值的生态空间(ecological space),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分析了滨水绿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应在传统规划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生态规划设计的方法,满足新时期滨河绿地建设的要求,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改善城市水循环相结合的具体设计方法入手(即向河流生态环境修复方向发展,使河流生态系统恢复原有的自然风貌和生机活力)。

对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城市滨河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1、城市滨河绿地的作用“城市河流”是指发源于城区或流经城市区域的河流或河流段,也包括一些历史上虽属人工开挖,但经多年演化已具有自然河流特点的运河、渠系。

滨河绿地指城市河流所流经区域的绿化带[1]。

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rnford)曾说过:“城市的功能是化力为形,化能量为文化;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缩影,是地方文化的载体[11]。

”城市中的水系也不例外。

古往今来大规模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包括筑坝、筑堤、裁弯取直、渠道化、人工河网化等,已经使我国的城市河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水系统物理结构呈现高度功能化。

城市河流具有排涝、防洪、绿化、观赏、运输、供水等功能,是对原有的自然水系进行长期的、复杂的、多变的人工化改造的结果。

以杭州为例,京杭大运河是隋朝人工挖掘出来的,城市周边的江、河、湖、海在历史各个时期都经过了大规模的改造,西湖则是几千年来历代文人墨客对古西湖精心研磨而留下的瑰宝[1]。

2、滨河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2.1 滨水开发整体考虑不足现代城市生活对河流有多种功能上的需求,并希望可以更换和拓展功能的组合,使滨河空间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

滨水道路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滨水道路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景观农业J I NG GU A N N O N GYE 园林建设滨水道路景观设计要点分析兰长春(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安徽分院,安徽安庆 246003)摘 要 本文从滨水道路景观特点的分析入手,对滨水道路的设计原则及设计步骤进行简要说明,并系统阐述滨水道路的景观设计要点,以供业界同仁参考。

关键词 滨水道路;景观;设计原则1 滨水道路景观特点滨水道路景观在设计上,除了需要体现“以人为本”外,还应从美学角度出发,使其景观的合理性、舒适性与安全性以及视觉享受上不相互冲突,从不同层面阐释景观的设计和构思。

总的来看,滨水道路景观的具体特点表现如下。

1.1 多元要素构成 构成道路景观的元素多元复杂,如人工和自然、有机和无机、无形与有形等。

在复杂系统中,环境的性质决定于道路景观,而其他因素则起到衬托的作用,他们虽然不能直接影响环境的性质,但是能影响其氛围和质量。

1.2 多维立体空间设计 在空间设计上,道路景观于天地之间,上下衔接、连绵无尽、富有层次感,像一条连续不断地绸带型空间设计;在时间设计上,空间前后不同的变化,配合一天三时(早、中、晚)、一年四季以及人与景物之间的不同位置和人的不同心理活动而产生的时间轴。

1.3 开放的景观环境 滨水区将悠然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因素以及开阔的公共空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强与导向性,是城市中人工造物和自然景观完美交融的开放世界。

1.4 多主体评价道路景观 每个人对同一景观看法不尽相同,道路景观也是如此。

评价主体不同、其活动方式和位置不同,导致看法存在差异。

例如,投资者和经营者看中经济效益和维护管理等,旅行者、观赏者往往从个人情感考虑,公路设计及建设者则会考虑建设的可行性以及对交通行驶的影响,而当地居民通常会考虑到生活环境的优劣和出行的便利等。

2 滨水区道路设计原则与步骤2.1 滨水区道路设计原则 首先,滨水道路景观在设计上应优先突出生态原则,体现出对自然的崇尚,要将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这是融合山水、建筑、树木、花草和地形等要素的先决条件。

浅谈旧城区滨江市政道路改造断面设计思路

浅谈旧城区滨江市政道路改造断面设计思路

浅谈旧城区滨江市政道路改造断面设计思路浅谈旧城区滨江市政道路改造断面设计思路1.引言滨江地区作为城市的核心区域,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重点和窗口。

然而,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旧城区的滨江市政道路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因此,对旧城区滨江市政道路的改造断面设计思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提高交通流量和改善市民出行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2.问题分析在对旧城区滨江市政道路改造断面设计思路进行讨论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该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

常见的问题包括道路狭窄、交通流量大、停车需求增加、人行通行的安全性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和市民出行不便等负面影响。

3.目标设定接下来,在制定改造断面设计思路之前,我们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包括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优化交通组织、提升城市形象和保障市民安全出行等。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指导后续的设计工作,确保改造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改造断面设计思路4.1 加宽道路首先,针对道路狭窄的问题,可以考虑对滨江市政道路进行加宽。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交通需求,可以适当拓宽车道,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同时,还可以考虑为道路增设人行道,提供更安全便捷的行人通行空间。

4.2 完善交通设施其次,为了优化交通组织和提高交通效率,需要完善交通设施。

这包括设置交通信号灯、规划交通指示标志、设立临时停车位等。

通过合理设置交通设施,可以提高交通组织的科学性和良好性,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交通流量的流畅性。

4.3 增加停车位随着城市发展和汽车数量的增加,停车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在滨江市政道路改造断面设计中,需要考虑增加停车位的问题。

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停车位的布局,合理利用道路两侧的空地,设置停车泊位。

同时,也可以考虑引入智能停车系统,提高停车位的使用效率。

4.4 提升人行通行安全市民的出行不仅仅局限于车辆,行人通行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滨江市政道路改造断面设计中,应该重点考虑行人通行安全的问题。

滨河绿道规划与设计研究

滨河绿道规划与设计研究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城市绿道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法, 以推动我国城市绿道建设的进步。同时,也可以引进国外优秀的规划和设计师, 提高我国城市绿道景观规划设计整体水平。
结论
本次演示对城市绿道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面临的问 题与挑战,最后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城市绿道景观规划设计在提高城市环境 质量、创造宜居生活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的问题和挑战,应采 取积极措施,推动城市绿道景观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应重视国际交流与合 作,共同推动城市绿道景观规划设计的进步和发展。
滨河绿道规划与设计研究
01 一、背景介绍
目录
02 二、规划与设计原则
03 三、方案制定
04 四、成果分析
05 五、结论与展望
06 参考内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于城市环境和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滨河 绿道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对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满足市民休闲娱 乐和生态保护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以滨河绿道规划与设计为研究对象, 探讨相关问题,旨在为未来滨河绿道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内容二
城市绿道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现 状与未来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环境的重要性。城市绿道景观 规划设计作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广泛。本次演示将探讨城市绿 道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城市绿道景观规划设计的背景和 意义
城市绿道是一种线性绿色空间,连接城乡之间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人们提供 休闲、健身和生态旅游的场所。城市绿道景观规划设计旨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同时为市民创造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都市型绿道规划设计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例如,林 晨等人在《都市型绿道规划设计研究》一文中提出了绿道网建设的重要性,以 及绿道网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次演示将重点探讨都市型绿 道的概念、特点、规划设计原则以及具体设计方案。

滨河景观带功能设计要点

滨河景观带功能设计要点

滨河景观带功能设计要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滨河景观带是城市重要的休闲、娱乐和交流空间,其设计旨在提供一个宜人舒适的环境,让市民和游客享受自然风光和人文氛围。

在进行滨河景观带功能设计时,需考虑多方面因素,下面就来谈谈滨河景观带功能设计的要点。

第一,强调自然生态。

滨河景观带的设计应尽可能保留原有的自然生态特征,如河岸植被、水生动植物等,以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设计师应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合理配置植被种类和布局,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打造具有生态特色的滨河景观带。

第二,注重文化传承。

滨河景观带通常位于城市的历史文化区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建筑,提炼其精华元素,并融入景观带设计中。

可以在景观带中设置历史文化展示区、文化遗迹保护区等,以展示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打造休闲娱乐空间。

滨河景观带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设计时应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需求,设置多样化的休闲设施和活动空间,如儿童游乐设施、户外健身器材、露天音乐舞台等,满足市民在此放松愉悦的需求。

第四,提升交通便利性。

滨河景观带的设计应尽量保持与城市其他区域的交通联系畅通,方便市民和游客到达。

可以设置步道、自行车道、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以提升景观带的交通便利性,并鼓励市民选择环保出行方式。

第五,设立服务设施。

滨河景观带设计时要考虑市民和游客的日常生活需求,设置便民服务设施如公共厕所、咖啡馆、休息区等,提供方便舒适的服务,增加景观带的吸引力。

第六,注重安全保障。

在设计滨河景观带时,安全是首要考虑因素。

设计师应考虑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栏杆护栏等措施,保障市民和游客在景观带内的安全。

滨河景观带功能设计要点涉及自然生态、文化传承、休闲娱乐、交通便利、服务设施和安全保障等方面,设计师在实施过程中要全面考虑,以打造具有吸引力和活力的滨河景观带,为城市居民和游客提供优质的休闲空间。

【滨河景观带功能设计要点】的文章到此结束。

滨河路设计理念

滨河路设计理念

滨河路设计理念滨河路设计理念滨河路作为城市的重要交通干道之一,是连接城市内外的重要通道。

在滨河路的设计上,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规划、自然环境和居民需求,以营造一个美丽、舒适的滨河景观。

首先,滨河路的设计应该符合城市规划的整体要求。

在城市规划中,滨河路往往是作为城市的门户,扮演着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角色。

因此,在滨河路的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到城市的建筑风格、主题文化等因素,以确保滨河路与城市的整体风貌相协调。

其次,滨河路的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

滨河路通常是紧邻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的,在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这种自然特征,营造出水乡风情。

可以通过在河岸边种植花草树木,修建小型的休闲广场等方式,将滨河路打造成一个青绿环绕、鸟语花香的休闲景观带。

同时,建立起滨河路与自然水体的良好联系,打造出一个优美的水岸风景。

另外,滨河路的设计也需要注重居民需求。

滨河路通常是市民休闲、锻炼的重要场所,因此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市民的需求。

可以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慢跑道等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可以在滨河路两侧设置休息座椅、亭子等设施,方便市民休息。

此外,还要考虑到滨河路的安全性,设置防护栏杆、交通指示牌等设施,确保市民在滨河路上的安全。

最后,滨河路的设计还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以通过设计绿色的景观带、设置太阳能灯具等方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考虑将滨河路与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相连接,提供便利的交通工具,减少汽车的使用,降低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综上所述,滨河路的设计理念应该符合城市规划、自然环境和居民需求的要求。

通过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满足市民需求、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以打造出一个美丽、舒适的滨河景观,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锻炼的场所,展示城市的魅力和风貌。

城市滨河道路的断面设计要点浅析

城市滨河道路的断面设计要点浅析
城市的支流,作为早期城市开发建设的母亲 河,其两岸沿线地块的开发建设相对比较成熟。同 时,由于内河水位的升高和城市地表的下降,沿线 地块和滨河道路的标高已经出现了比岸线防汛标 高低1.5 m以上的情况,如上海苏州河沿线(见图
不同于城市干流,位于城市集建区域的支流, 作为早期城市发展的母亲河,其沿线地块发展已 较为成熟,历史建筑资源丰富,人文气息浓郁,但 同时也造成腹地条件较为局促。因此,对于滨河道 路的断面设计,往往需要设计工作者倾注更多的 心力,主要集中在对机动车交通的弱化以及慢行 系统的规划再造上,旨在平衡城市居民步行、休 闲、亲水等景观功能,集散沿线地块出行的交通功 能,以及临水驳岸的防汛安全功能。
本文以城市滨河道路为研究对象,综述其断 面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 4个设计要点:道 路功能的定量论证,断面要素的完整置,道路竖 向的多方式衔接,慢行交通的稳静化。
1道路功能的定量论证
城市滨河道路一般兼顾3种功能:景观、交通 及防汛安全功能。并且,应优先考虑景观游憩功 能,弱化滨河交通集散功能,尽量减少对防汛安全
作为城市绿色名片滨水带的有机组成部分,滨 河道路的断面应更多地关注“以人为本”,凸显步 行和非机动车的友好出行。因此,需从建筑、交通、 景观3个方向进行讨论,对道路断面进行“完整性” 设计,形成U型设计要素控制范围(见图4)。
风貌条件以及活动需求o断面的布置方案将不再仅 仅根据道路的规划等级和红线宽度进行分类,而是 结合沿街建筑和景观环境进行设计、塑造。
「非唯一出入口〕
f唯一出入口 ?
调整出入口功能 ] (取消沿河机动车功能).
'已建地块:限制出行' 设置垂河断头路
■待开发地块:力哥整出入口功能. (取消沿河机动车功能)」

浅谈滨水地区的城市道路规划

浅谈滨水地区的城市道路规划

收稿日期:2004209217作者简介:朱光远(1969-),男,河南开封人,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规划师,副院长兼副总工,从事道路交通规划及设计。

浅谈滨水地区的城市道路规划朱光远(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29)摘 要:滨水地区的道路规划往往最能够集中体现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城市文明的程度。

所以,滨水地区的道路规划必须综合分析道路的交通、景观功能,并从道路平、纵、横三个方面,以及按照道路的空间、组合和艺术美的要求来规划设计,力图将城市滨水地区的道路规划建设成为最能体现出城市形象的精品。

关键词:南京滨江路;城市滨水地区;道路规划中图分类号:T U985.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27716(2004)06200322031 前言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运输的动脉,是城市美的主要窗口,也是城市风貌、特征的突出表现。

滨水(滨海、滨江、滨河)地区的城市道路最能集中体现城市道路的这些特点。

事实上成功的滨水地区道路建设,往往会成为城市新的标志和亮点,因此滨水地区的城市道路规划也常常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道路的功能和等级是城市道路规划的原则和前提,功能和等级确定了,道路规划的标准也就确定了。

城市滨水地区的道路规划也应该首先从道路的功能和等级分析入手,研究确定滨水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所具有的功能和地位。

另一方面,各具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往往凝聚着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体现着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些都是城市稀缺的、不可多得的城市资源。

在滨水地区城市道路的规划过程中既要考虑道路交通功能的需要,同时还需结合城市的景观要求进行综合的规划设计。

下面以南京幕燕滨江路的规划为例,对滨水地区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特点与特色进行探讨。

2 区位幕燕滨江路位于南京主城最北部的幕燕地区。

它西起上元门,东至燕子矶,北临长江,南靠幕府山下。

“金陵佳丽地,而北郊为最”,指的就是幕燕地区。

这里兼备山、水、林等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具有幽静的山林、宽阔的江面和奇异的地貌景观、丰富的人文景观,为山秀水阔、依山傍水的风景胜地,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景观资源,历史传说动人(图1)。

城市滨水道路设计的思考

城市滨水道路设计的思考

城市滨水道路设计的思考摘要:水孕育着生命也创造了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的活力之源。

随着两型社会进程的推进,城市品位的日渐提升,城市滨水区已然成为了两型社会的宣传窗。

城市滨水风光带道路则是滨水宣传窗的主题构造,滨水区的功能定位决定了滨水风光带道路功能的多元化。

本文分析了城市滨水道路设计的思考相关内容。

关键词:城市;滨水道路;设计;在全国滨江路、滨海路修建较多,如厦门的环岛路、深圳的滨海大道等,从这些滨水地区的建设来看,既有成功的经验,更有深刻教训。

其保护和开发对一个城市无疑显得更加重要, 滨水区景观规划建设成为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

一、原则1.公共:滨水区应为全体市民共同享受,滨水区应提供一个多功能的城市空间,滨水区不仅要有居住区,也要有少年宫和休闲娱乐的设施,因此滨水道路建设不仅要考虑交通功能,还要为供市民消费、步行、驻足、休憩、亲水的预留空间,体现其滨水区的公共性。

2.连续:虽然大多数的滨水道路已不再承担城市主要的交通,但交通是滨水道路不可或缺的功能,是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路网的延续。

3.可达:滨水道路是市民和外来旅行者到滨水区亲水休闲、享受大自然的重要载体。

滨水道路设计中应在合适的位置将车行交通和人行交通与城市有机结合。

4.亲水:亲水、近水是人之天性。

控制好江河水四季涨落特性,通过分不同的水位线做不同的堤岸处理形式,让人在四季中不管水面涨涨落落,总能触水、戏水、玩水。

二、城市滨水道路设计1.整体式横断面设计。

针对城市滨水风光带道路沿线交通流量分布不均匀的特点,不同路段所需的路幅宽度和车道布置方式不同,且滨水风光带道路部分路段主要服务于观光旅游交通流,对非机动车道、停车带以及人行道的布置有所讲究。

(1)无辅道和有辅道断面对比。

风光带道路承担了滨水区主要的过境流量,交通流量大,应当采用机动车道较多、路幅较宽的断面,城市滨水风光带道路一般以城市主干道的标准进行设计,同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是否设置辅道。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方法的思考——以陕西神木市滨河大道设计为例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方法的思考——以陕西神木市滨河大道设计为例

现代园艺2020年第6期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方法的思考——以陕西神木市滨河大道设计为例王丽(陕西省神木市林业工作站,陕西榆林719300)摘要:综合分析了城市道路绿化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和道路绿化的构成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陕西神木市城滨河大道景观设计情况,利用所学园林知识,提出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方法。

希望通过对神木市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初步分析,能为今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1道路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功能作用1.1净化城市空气,改善生态环境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要在接受大自然赠与的同时,必须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在城市中,特别是车辆拥挤的道路、立交桥和交叉路口等这些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大量种树、栽花、种草能起到人为强化自然体系的作用,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功能;吸收有害物质,减轻空气污染的功能;据观测资料,在城市中40m宽的林带能降低噪音10~15分贝,4m宽的绿篱可减弱噪音约6分贝;根据环保机构的测定,树木下空气的含尘量比露天广场中的空气含尘量低约42%,多排树木的道路比没有树木的道路能减弱风速约50%。

充分发挥绿化植物的除尘、杀菌、降温、增湿、减弱噪音等功能,应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

1.2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晶位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在城市中,道路的面积约占所有土地面积的1/40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把构成城市意象的要素分为5类:即道路、边沿、区域、节点和标志,并指出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具有主导性,其它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利用自然规律,避免破坏林木。

具体来说,可以在林区投放大量鸟类捕食昆虫,同时,部分有益昆虫也可以消灭害虫,比如,赤眼蜂可以消灭螟虫。

所以,应大量培育鸟类和有益生物,研究病虫害天敌的繁育路径,有效减少病虫害数量,缩小害虫的扩大范围。

在生物防治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阻止害虫繁殖技术也得到T良好的发展,尤其是对微生物技术的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探讨城市滨水区的发展及其要素设计

探讨城市滨水区的发展及其要素设计
方 法 研 究 . 城 市 规 划 ,20 . 9 7 3 0 0 .2  ̄ 0
计 一些小 型广场或者是 有特 色的平台 ,供 游人伫 立或 摄影。
水体 面积宽阔 ,水面可 以划船、游泳 时,应将其设计成 滨水游 憩带状公 园绿地 。 3 .滨水区驳岸 驳岸的处理应 注重 自然形态与亲 水性 。应 大力推广生态 驳岸 的应用。生态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 “ 可渗透性 ”的 人 工驳岸 ,它可 以充分保 证河岸 与河 流水体之 间的水分 交换
地 ,与水体 有机 的结合 ,增加滨河地 区的休闲、游憩和娱 乐的
综合功能 ,吸引人流、保持滨水地区的活力。河滨地 区是形成
知名城市 大 多伴 随着一条名河而 兴衰变化 。城市滨 水区是构
成 城市 公共开放 空间的重要部分 ,并且是城 市公共 开放 空间
城市景 观特 色最 重要 的地段 ,因而有许 多文章可做 。滨水 区 景观涉及 面较广 包括绿地 系统、建筑 形式 、景 观小 品、水岸
在 绿化种 类上 ,发展 丰富 的、多层次 的绿化体 系 ,绿化
的生境被破坏殆尽。
系统 中采用树、花、草并茂 ,并以树 为主的原则 ,增强滨 水绿
化空 间的层次感 ,使 完整连续 的滨水绿带既有统 一的整体 面
三 、遵从 自然的滨水 区规划策略 1 .滨水自然生态资源 的调查
规 划要 遵循 自然 生态优先 的原 则 ,在城 市滨水 绿带的规
【】吴 立威.城 市滨水 区植 物景观 设计 实例 与分析 . 中 4
国花 卉 园艺 .2 0 . 4 03
和调节功能 ,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 。为了保护江、河、湖
岸免遭波浪、雨水等 刷而坍塌 ,需修建永久性 驳岸。 中

滨水道路景观及设计要点

滨水道路景观及设计要点

滨水道路景观及设计要点摘要:本文首先界定了滨水区道路的概念,分析了滨水区道路的景观特点,在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了滨水区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步骤及设计要点。

关键词:滨水;道路景观;设计滨水区道路概念滨水区交通体系可分为外部交通与内部交通两个层次。

其中外部交通指的是与滨水区相邻的陆上机动干道,而内部交通则主要包括在滨水区水域内的水上游览路线与公共开放空间之内的步行道路网络。

滨水区道路景观特点除了满足人们的日常交通需求,滨水区道路景观的规划应主要以亲水、娱乐休闲活动为前提,尽可能使城市居民拥有一个开放空间;而在设计上,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美学角度为出发点,同时兼顾景观合理性、市民舒适性与安全性、及其视觉享受,多元化、多角度地阐述景观设计的构思与内容。

而无论景观规划或者景观设计,都应以充分了解滨水区道路景观特点为前提[1]。

具体而言,其特点如下:构成要素多元性道路景观的构成元素复杂多样:人工的与自然的、无机的与有机的、无形的与有形的等等。

在诸多元素中,道路景观决定了环境的性质。

其他元素处于陪衬、烘托的地位,它们可加强和削弱景观环境的氛围,影响环境质量。

空间存在多维性道路景观从空间方面而言,其上与蓝天相接、下与地势相连,无尽无休、连续绵延,起伏转、走向不定,是具有连贯性的带行空间;从时间方面而言,其既有前后相连的空间序列变化,又有时相(每天早、中、晚)、季相(四季)、位相(人与景相对位移)以及人的心理时空运动形成的时间轴。

景观环境的开放性城市滨水区具有富含自然山水的景观情趣、历史文化因素丰富、公共活动集中等特点,且兼具渗透性强、导向明确的空间特征,是城市中人工建设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交融的开放空间。

景观评价的多主体性人们对任一景观环境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的,道路景观也不例外。

评价主体、评价主体活动方式与所处位置的不同,往往会使评价出发点与原则存在显著差别。

比如,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出发点多是经济效益与维护管理等方面;旅行者、观赏者大都以个人情感及体验作为出发点;公路设计及建设者更多考虑的是建设可行性以及对行驶技术的要求;而沿线居民考虑最多的常常是生活环境是否优越、出行是否便利等方面。

城市滨河地段慢行交通规划设计探讨

城市滨河地段慢行交通规划设计探讨

城市滨河地段慢行交通规划设计探讨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滨河地段在城市发展中更是扮演着特殊角色。

滨河地段是城市非常珍贵的生态资源,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城市的黄金地带,提供土地开发的新机会,能显著提升或重塑城市形象。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城市滨河地段慢行交通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滨河地段;慢行交通;交通规划;设计方法城市滨水地区是指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与城市建成区内陆地接壤的区域,包括一定水域空间、岸线以及与水体相邻近的陆地区域。

空间范围包括200m~300m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距离为1km~2km城市陆域空间。

滨水区提供人类最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产品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支持功能。

因此探索滨河地段慢行交通规划设计的方法非常重要。

二、项目简介甲河贯穿整个中心城区,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市工业化的发展,依据甲河水网而形成的亲切宜人的公共空间渐渐遭受蚕食。

通过近几年的河道整治建设,城区沿河两岸公共开敞空间已经逐步得到改善,以往“近水而不亲水”的状况已有所改观。

商圈、步行街等传统商业街区依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道路改造工程、广场规划建设、西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规划建设为甲河两岸形成较具规模的商业休闲服务中心做了充分的准备;城轨车站的通车更是极大的提升了甲河两岸土地利用价值,甲河两岸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甲河作为城市重要的景观轴线,随着大量商业、办公、休闲娱乐设施的建设,对两岸的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规划范围本次项目规划范围为:本规划研究范围为甲河中心城区段,东至大桥,西南至城市二桥,总长度为6.8公里,规划进深结合城市滨水地区的范围界定,进深距河岸边不少于300米。

三、项目规划方案(1)总体规划方案图1 甲河滨河慢行系统规划总图规划紧紧围绕滨水步行廊道、自行车交通系统、水上交通走廊等方面,将绿色交通理念注入到规划区内的慢行网络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报论文(中级)题目:城市滨河道路设计要点探讨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姓名:申报专业:道桥设计2010 年8 月12 日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工程技术的进步,很多城市采用了将道路工程和防洪工程有机结合起来的建设模式。

这种路堤结合的城市滨河道路工程同时发挥了一条坚不可摧的防洪线、一条宽畅的交通线、一条亮丽的风景线的综合作用。

城市滨河道路工程的建设与普通城市道路的建设相比,它不仅需要改善区域交通环境,完善区域道路路网系统,美化城市居住环境,还需要达到城市防洪防灾的要求和打造亲水景观带。

因此,滨河道路工程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更强、技术难度更大。

在城市滨河道路工程的设计中,如何使城市交通问题与城市防洪问题能够两全齐美的解决,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减少交叉作业,使道路工程和水利工程平稳、同步、尽可能互不约束的顺利进行,是需要重点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也是滨河道路工程良好的实施效果的重要保证。

这就需要对道路不同的防洪达标方式进行分析,对各种施工措施进行合理的排序。

本文以东莞市虎门镇长堤路市政工程为例,从城市滨河道路的设计特点出发,分析复杂的外界控制条件,对防洪达标方式的选择、道路工程与堤防工程的界限划分以及交叉作业的施工排序做具体论述。

关键词:城市滨河道路,防洪达标,长堤路目录摘要 (Ⅱ)绪论 (1)一、项目概况 (2)二、设计的外界条件 (3)三、防洪达标方式 (3)1、路基整体达标方式 (4)2、临河侧路基部分抬高达标方式 (5)四、道路工程与堤防工程的界限划分 (7)结论 (9)参考文献 (10)附录 (11)绪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升级,很多城市以江河为依托,把滨河改造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把防洪工程和道路工程结合起来,使一项工程具有防洪线,交通线和风景线的综合作用。

一条结合城市防洪的滨水景观大道对于改善城市形象,推动城市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城市滨河道路具有防洪和城市交通的双重功能,工程如何实施才能满足这双重功能的要求,是设计的要点。

滨河道路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严格遵循水利控制条件,包括水利控制线、防洪控制高程等;2、在尊重规划基本线位的基础上,灵活设置道路横断面,满足城市交通需求、水利防洪要求,并突出滨河景观;3、注重多专业间的配合协调,减少道路与堤防工程间的交叉冲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以方便施工为原则。

本文从设计原则出发,结合东莞市虎门镇长堤路市政工程的设计实例,对设计要点做初步的探讨,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一、项目概况东莞市虎门镇长堤路市政工程(以下简称长堤路)位于东莞市西南侧,虎门镇太平水道东岸,北起虎门镇-厚街镇镇界,南至现况沙角炮台,全长11.5km。

长堤路的建设对带动虎门镇旧城区改造开发和太平水道周边环境整治,为虎门镇实现城市升级,打造“一河两岸”城市发展新格局提供重要的交通和景观支持。

图1-1 工程位置示意图长堤路道路规划等级为城市次干路,道路红线宽41米,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40km/h。

道路临河侧步道宽12米,背河侧步道宽6米,机动车道宽23米。

本项目需达到50年一遇的水利防洪标准。

长堤路全线共有约9.2km为路堤合一工程,其中约5km穿越虎门镇非建成区,约4.2km穿越虎门镇中心城区。

在非建成区段,长堤路采用的堤防型式主要为圬工实体护坡;在中心城区段,采用的堤防型式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直墙。

由于虎门镇中心城区太平水道沿岸现况路较窄,仅为2-4车道,而城区侧建筑密集,高楼林立,拆迁难度大,因此长堤路整个城区段都需要占用河道,填河筑路。

本项目的特点是:1、由于太平水道是国家I级航道,又连接外海,受多个职能部门管理,工程外部因素复杂,受控条件多;2、本项目包括道路、桥梁、给排水、堤防、地基处理、景观等多个专业,专业间穿插影响因素较多,相互制约,专业配合难度大;3、由于太平水道连接外海,淤泥淤积范围较大,且平均厚度达14米以上,路基处理和堤基处理的难度都很大。

因此,长堤路受外界控制因素多,技术难度大,是一条典型的城市滨河道路。

二、设计的外界条件城市滨河道路工程一般可分为市政工程和水利工程两部分,相对于一般的道路工程而言,水利的控制条件是滨河道路工程最主要的外界控制条件。

长堤路紧邻太平水道,部分路段需要填河筑路。

太平水道为国家I级航道且连通外海,受水利、航道、海事、渔业、交通、规划等多个部门的管理,工程的建设必须符合这些部门的相关规定。

其中水利、航道和海事三个部门需要对防洪和通航安全进行评估。

长堤路在总体设计上做了以下考虑:道路的平面线位在尊重规划线位的基础上,在防洪影响评估、通航能力评估、通航安全评估所规定的控制岸线和现况建筑之间调整;道路的竖向高程在遵循规划控制高程基础上,兼顾防洪水位高程和建筑散水高程;道路的横断面设计一方面结合防洪达标和景观效果,另一方面尽量减少拆迁。

桥梁工程和管线工程在尊重规划,合理布置的基础上对现况的穿堤构筑物进行躲避;对正在设计的交叉工程积极配合、联合设计;对规划的相关工程预留位置。

在施工措施方面,一方面由于太平水道主航道靠近长堤路,为减少围堰的范围,降低施工对通航的影响,采用轻便的钢板桩围堰型式;另一方面工程一侧临河,施工范围狭小,而城区段车流量较大。

为避免大型施工机械、施工车辆破坏路面和阻碍交通,施工时采用分幅施工的方式。

施工车辆不占用现况道路,新建路面上基层采用水泥混凝土,可做为临时路面供社会车辆通行。

受诸多外界条件的限制,长堤路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技术难点。

防洪达标、建筑散水和景观如何统筹考虑,以及道路工程与堤防工程的施工排序、界面划分是其中两个最重要的问题。

三、防洪达标方式城市滨河道路在很多时候不可避免的在一个断面上同时受建筑散水和防洪水位两方面的限制,再加上目前对城市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合理美观的横断面设计就显的尤为重要。

总的来说,滨河道路的横断面设计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道路不受现况散水高程控制或散水高程与防洪水位高程相差不大。

此时横断面设计不用进行特殊考虑,小部分高差可通过在临河侧步道外侧设置防浪墙来抵消。

这种情况道路的达标方式可称为路基整体达标方式。

第二种情况是现况道路或堤防未达到防洪要求,现况散水与防洪水位相差较大。

此时横断面需做特殊设计,特殊设计的方法是将道路横断面临河侧的部分位置抬高,使道路临河侧达到防洪水位,背河侧满足建筑散水高程,两侧的高差通过挡墙、斜坡、台阶等型式抵消。

这种道路的达标方式可称为临河侧路基部分抬高的达标方式。

以上两种情况在长堤路中都存在,在设计中也采用了两种达标方式。

1、路基整体达标方式长堤路在非建成区段基本无建筑物限制,局部有限制的路段高差也在50cm 以内。

在此段的横断面设计中采用路基整体达标的方式,在道路外侧设置60cm 高防浪墙。

图3-1 路基整体达标方式示意图2、 临河侧路基部分抬高达标方式长堤路城区段位于虎门的老城区,很多建筑年代久远,散水高程较低,而太平水道连通外海,除了满足50年一遇洪水位要求之外,还需考虑波浪爬高、壅水高、堤顶超高、安全加高等多方面因素。

因此,现况高程与防洪要求的高程差距较大,最大高差达1.6m 。

由于长堤路城区段沿线设置60cm 高防浪墙,实际需通过调整横断面抵消的高差最大为1m 。

长堤路城区段的断面型式如下图所示:图3-2 路基断面布置示意图横断面布置为4米(步道)+2米(绿化带)+23米(机动车道)+2米(绿化带)+2.5米(非机动车道)+7.5(步道)=41米。

为保证整体景观效果,在设计中考虑将内侧6米步道(城区侧)和23米机动车道在竖向上拟合现况路高程,满足建筑散水的要求,将外侧步道及非机动车道抬高,高差部分通过防浪墙和2米绿化带抵消。

由于外侧步道较宽,这种布置型式仍能保证外侧步道(临河侧)的整体效果。

2M 4M 2M 2.5M 23M 7.5M东莞市运河路也是城市滨河道路,在运河路的设计过程中也采用了多种防洪达标方式,有斜坡绿化带、挡墙和台阶等。

图3-3 东莞市运河路道路达标方式示意图(左侧为挡墙型式,右侧为台阶型式) 参照运河路的防洪达标方式,并结合长堤路的工程特点,在设计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情况选取了不同的防洪达标型式:1)在路段上,为保证景观风格的统一,保留绿化带,将绿化带做成斜坡的型式,通过坡率不断变化的绿化带来连接机动车道和外侧步道。

如下图所示,斜坡绿化带抵消一部分高差,使防浪墙顶达到防洪高程。

达标图3-4 斜坡绿化带型式达标示意图2)在路口,为方便行人过街,通过斜坡和步道两种型式抵消高差,如下图所示。

路口处取消绿化带,非机动车道采用坡道的型式进入路口过街区域;在非机动车道旁设置1.5米无障碍坡道,方便残疾人士过街;在路口过街斑马线正对位置设置台阶,宽9米,台阶级数根据实际高差而定;若路口设置公交车站,在公交车站和路口过街区域之间取消绿化带,原绿化带位置铺装为人行步道,以方便过街行人进入公交车站,同时在非机动车道内侧设置挡墙。

图3-5 路口过街示意图以上两种达标方式的选取,一方面使城区段延续了长堤路的整体景观风格和效果,另一方面使非机动车、正常人和残障人三方面不出现过多干扰,保证了非机动车道系统和无障碍系统的连贯性和安全性。

四、道路工程与堤防工程的界限划分城市滨河道路做为路堤合一工程,道路工程与堤防工程紧密相连,但又分属于市政和水利两个系统,分开进行管理。

因此,适当的工程分界对减少两者之间的工程交叉,避免矛盾具有重要作用。

而要准确的划分工程界限首先需要确定合理的工程施工组织工艺。

长堤路在设计过程中为避免市政工程部分地基处理、管线工程、土方工程与水利工程部分地基处理、堤防工程、土方工程界面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多次交错,造成工程计量及工程管理困难,进行了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

由于长堤路水利堤防工程不能直接跨空在水面施工,道路地基处理工程也需要减少侧向土应力对堤防工程的桩的影响。

因此确定工程施工组织工艺如下:外侧水利围堰施工(水利部分)------围堰内抽水及淤泥置换(市政部分)------地基处理,稳固土体减少堤防工程的侧向土应力(市政部分)------堤防工程(完成后回填至原始地面高,并移交工作面)(水利部分)------市政土建工程及市政管线工程------市政道路工程------其他相关工程。

图4-1 施工工序示意图长堤路堤防工程分为圬工护坡和水利直墙两种型式,根据以上施工组织工艺,确定长堤路道路工程与堤防工程分界如下:1)圬工护坡段:该段临河侧边坡为二级边坡,其中一级边坡产生的土方工程量、一级边坡坡脚外4m范围内的地基处理工程以及该侧边坡的绿化景观工程划为市政工程范围;其余土方工程量、地基处理工程以及二级边坡防护工程划为水利工程范围。

2)水利直墙段:该段临河侧为堤防直墙,道路外侧边线以内土方工程量,堤防直墙墙踵以内地基处理工程以及现况河道边线至围堰范围内的抽水和淤泥置换工程划为市政工程范围;水利直墙至围堰范围内的地基处理,土方工程量及其他相关工程量划为水利工程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