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批评史》名词解释

中国文学批评史》

第一章:先秦

1、思无邪”说:孔子提出的关于文学批评的标准。《论语•为政》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

邪'。”从艺术方面看,此批评标准就是提倡一种“中

和”之美。从文学作品来说,它要求从思想内容到文学语言,都不能过于激烈,应尽量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

直露。

2、“兴观群怨”说: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出。

朱熹解释为:兴,指诗歌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精神之兴奋,从吟诵、鉴赏诗歌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观,比较侧重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情感心态。群,指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怨,就是文学作品(诗歌)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讽谏

作用。

3、尽善尽美”说:这是孔子在评述“韶乐”与“武乐”时对韶乐所下的定义。他认为舜时的韶乐,“既尽善又尽美”,原因是因为舜具备了圣德而受禅让,故尽善。

由此也可以看到孔子在审美判断中融入道德批判的因素。

4、辞达”、“文质”说:这是孔子在对文学的内容

和形式关系所作的阐述。《论语•卫灵公》曰:“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雍也》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关于文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理论基础,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

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5、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说:这是孟子提出的

文学批评方法论,是孟子对体无完肤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一般以为,“以意逆志”的“意”乃指读者之意。

孟子的这种文学批评方法论,为中国文学提供了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

展开文学评论的。

6、知言养气”说:这是孟子关于文学批评原则的论

述。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然后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辞。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首先要从人格修养入手,

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然后才有可能写出好作品。

7、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说:庄子的“言不尽意”说,意即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的复杂思维内容充分体现出来。这对文学艺术创作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尤其是诗歌创作,往往是以

少总多,追求“味外之旨”。而庄子的“得意忘言”说,

则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文学创

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南北朝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

础。

8、虚静”和“物化”说:“虚静”是庄子提出的艺术创

作论。他认为,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境地,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这样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也最为旺盛。而“物化”说则要求主体的“自然”与客体的“自然”合而为一,这样的创作自然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了。

第二章:两汉

1、“发愤着书”说:“发愤着书”说是司马迁在《报

任少卿书》中根据历史伟大的事迹而概括出来的。他自受宫刑摧残后,因受刺激而更加坚定了其抱负信仰,并由此联想到多少先贤因遭困厄而发愤着书。其“发愤着书”说中的“愤”固然包含了个人怨愤的情绪,更主要的,乃是

发愤忘食”,为珍惜光阴孜孜不倦之谓矣。

2、“讽谏”说:《毛诗大序》提出讽谏说:“上以风

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充分肯定了文艺批评现实的意义与作用,为后来进步的文学家运用文艺来揭露、批判现实的黑暗,提供了理论依

据。

3、诗六义”说: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

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它在解释风、雅的意义时,接触到了文艺创作的概括性和

典型性的特征。

4、“情志统一”说: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在

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强调诗歌是“吟咏情

丿卜圧”的。“情志”说正确地阐明了抒情言志的特点,说明

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已进一步深化了。情志说的提出对后来

文学批评的发展影响很大。

5、疾虚妄”说:“疾虚妄”是王充作《论衡》的主旨,

王充认为,一切文章和着作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坚决反对

荒诞不经的虚妄之作。这其实也是王充在文学理论批评方面

的主要贡献。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

1、文章“不朽”说:这是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

出的有关文章价值观的论述。在这里,曹丕对文章的价值给

予了从未有过的崇高评价,把文章提到了立德、立功更重要

的地位。这种文章价值观是对传统思想的突破,它对文学创

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文体说(四科八种说):曹丕的《典论•论文》分文章

为四科八种。这是一种风格上的不同。而决定这种风格差异的,有的是从内容上说的,有的则是从形式上说的,并不是从一个标准出发来分的。这标志着文体分类及特征的

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3、“文气”说:曹丕的《典论•论文》从研究作家的才能台匕

与文体特征关系出发,特别强调了作家个性对文章创作意义的重要性,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着名论断。文章中的“气”是由作家不同的个性特征形成的。它是指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提倡“文以气为主”,强调作品应当

体现作家特殊的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4、“诗缘情而绮靡”说:这是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

个重要问题。陆机对诗歌创作的要求是:只讲缘情而不讲言志,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止乎礼义”束缚

的巨大作用。这结后来刘勰“率志委和”说颇有影响。

5、体性”说: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了“体性”概念,他认为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与作家才性之间存在着

种必然的关联。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所说的“体”,

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文学作品不同的体裁形式,是指

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而所谓性”,则是指作家才能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