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专题一:专题提能与主观题增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2.形成并长期维持的原因
封建经济(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自然经济具有分散 经济 性,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 根源 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春秋战国时期诸 侯割据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政治 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新兴的 根源 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 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 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 理论 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 根源 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
返回
(3)两汉至隋唐——法律儒家化阶段 秦朝的速亡为儒家思想与君主专制制度相互结合提供了 一条途径。从汉朝开始,一直延伸到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 是儒家思想渗透到法律中的时期,即法律儒家化。隋唐时 期,伴随着《唐律疏议》的制定与颁布,彻底完成了儒家的 礼教与法家的“法治”的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法制的完备 与成熟,世界五大法系之一的中华法系就此形成。
5.加强监察机制 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明代的 东厂、西厂、锦衣卫等。
[针对训练]
返回
3. (2018· 安阳一模)北宋立国之初,建立了中书、枢密院“对持大 柄”的二府制度;宋太宗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 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并成为定制。这一演变反 映了宋代 A.相权分割,专制皇权加强 C.官员增多,行政效能提升 ( )
B.政出多门,中央集权削弱 D.多相设置,皇权遭遇威胁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宋代随着相权不断被分割,专制皇权自然 是得到了不断地加强,故 A项正确, D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推 断,这里提及的是专制主义而非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官员增 多的必然后果之一就是行政效能的降低而非提升,故C项错误。
答案:A
返回
解析:汉代以来由于独尊儒术,法律就呈现儒家化的倾向, 故A项错误;“同姓不婚”是对礼教秩序的遵循,政府为了维 护统治在一定程度容忍了违背礼教的同姓为婚,但在立法上 坚持“同姓不婚”的规定,体现了礼法结合,故B项正确; “同姓不婚”在立法中却始终未能废止,表明宗法观念并未 弱化,故 C项错误;立法和司法的矛盾并不能说明制度建构经 常不拘常格,要看是什么样的制度,故 D项错误。
三大线索: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选官用 人制度的演变。
返回
返回
返回
一、全面理解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返回
1.概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 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具体来讲就是皇 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立 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针 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 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返回
二、古代中国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方式
返回
1.削弱相权
在古代中国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 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有 以下两种:
(1)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二(一分为三或更多),使之相 互牵制,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
(2)转移相权及其机构。权力转移的总趋势是由离皇帝身边 远的人(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向皇帝身边的人(内朝或宫内的侍 臣、宦官)转移,即由远及近(或由外到内);同时,行使相权的 机构总是不断地由内朝(宫内)向外朝(外廷)转移,即由内向外。
文化 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
的范围内传播
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反
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绝对禁 止和封杀
[针对训练]
返回
1.(2018· 贵州联考 )西汉时,形成了内朝的尚书组织与外朝的三 公九卿一起管理政务及分工又相互制约的双轨行政管理体制 制度;明朝时形成了内阁制度,尤其是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 时,权倾朝野。这些制度的形成主要说明了 A.君主专制的加强 C.监察制度的削弱 B.中央集权的加强 D.防范官员的腐败 ( )
[针对训练]
返回
5.(2018· 桂林模拟)西周、春秋时期狱讼中有“代坐”制度,即 贵族不亲自坐狱,坐狱之时命其僚属或子弟代之。这说明西 周、春秋时期贵族 A.享有特权,免于诉讼 C.集权专制,无视法律 ( B.享受保护,等级森严 D.地位高级,免于处罚 )
解析:根据题意,西周、春秋时期的贵族享有特权,本人可 以免受惩罚,并未出现免受诉讼之说,故A项错误;“享受保 护,等级森严”与题目中“贵族不亲自坐狱,坐狱之时命其 僚属或子弟代之”相符,故B项正确;西周、春秋时期并未出 现专制和集权,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贵族不亲自坐狱, 坐狱之时命其僚属或子弟代之”得出贵族地位高级,可由僚 属或子弟代其受罚,并非免于处罚,故D项错误。
返回
3.基本内容:皇帝制;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
4.基本特征 (1)皇权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制和世袭制相统一。
(2)中央和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皇帝从决策到行使权 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3)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伴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发展的始终。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中 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解析
(
)
返回
三、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和中华法系的兴衰
返回
1.发展演变
(1)夏商周三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刑”“礼”并立。
夏商周的法律制度包括“礼”和“刑”两个方面。三代强 调礼治,特别是西周,形成了完善的礼乐制度,用礼制来区分 贵贱,明确等级,维护统治秩序。同时,以惩处为中心的刑罚 制度也已经形成。但是,这一时期的礼和刑尚未融合为一个体 系,而是各自为用。礼主要用于调整贵族内部的社会关系,刑 主要用于控制社会下层劳动人民。商、周建立起“亲亲”、 “尊尊”为主要原则的宗法法律制度。
答案:B
返回 6.《周礼》中的“同姓不婚”被规定于《Fra Baidu bibliotek律》中,尽管唐以
后的政府在司法实践中不干涉同姓为婚,但直到清代,“同 姓不婚”在立法中却始终未能废止。诸如此类立法和司法实 践脱离的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这反映了 ( A.唐代以来法律的儒家化 C.社会进步弱化宗法观念 ) B.法制理念追求礼法结合 D.制度建构经常不拘常格
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西汉设置内外朝制度,明朝时期设 置内阁,主要体现了专制皇权的加强,故A项正确;材料中 涉及的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不是中央和地方,故B项错 误;材料未涉及监察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中主要体现了 君主对相权的控制,不是防范官员的腐败,故 D项错误。 答案:A
返回
2. (2018· 孝义摸底 )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可直接呈给皇 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只有百余官员 有密奏权,雍正时扩大到 1 200余人。这反映了清朝 A.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C.对官员的监察和控制加强 ( )
基本
特点 鲜明 特色
以皇权为法律的基本渊源,刑法、民法、行政
诸法合一,司法行政不分 以礼法并用的方式,把“天理、人情、国法” 有机融合在一个法律体系之中
司法与行 司法从属于行政,不同等级的行政官员同时也
政关系 深远影响 是不同管辖范围的司法官员 古代法律影响到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形成了 中华法律体系
政治
定的社会环境;抵
御外来侵略,防止 分裂割据
返回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
经济 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 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华 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 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 思想 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
封建社会后期,严重束缚
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资 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 了新的生产关系的成长 专制主义制度必然导致对 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严
返回
(4)宋元明清 ——法典与案例相结合阶段 自宋代以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国法律开始向法律 技术的完备方向发展,即在审判具体案件是如何实现司法操 作与法律指导思想上的结合。案件成例作为一种法律形式得 到很大发展,例与律开始相互结合。明、清两代王朝的法律 制度是这一发展趋势的典型代表。
返回
2.特点
返回
(2)春秋战国至秦朝 ——成文法及法治阶段 春秋后期,以郑国子产“铸刑书” (前 536)和晋国赵鞅 “铸刑鼎”(前 513)为标志,法律制度也开始出现重大变化, 刑罚体系开始向成文法制转变。 经过春秋时期的演变,到战国变法以后,与君主集权制 度的建立相适应,法家思想在三晋兴起,并在秦国得到了广 泛贯彻,通过各种类型的变法,这些国家建立起以刑罚为主 体的成文法律体系。 秦代崇尚法治。秦律“密于凝脂”,在各个领域“皆有 法式”;在法律实施上,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
周年纪念 是当前高考的显性热点,如2017年是郑成功收 复台湾355周年,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就渗透考查台湾问题和 祖国统一这一时政热点
返回
新成果
传统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学者在早期国家的形
成、商周封建、春秋诸子思想、秦汉宗教与思想、魏晋国家体 制、唐宋社会变革、明清中西交流、科举制度、内阁制度等方 面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理论,相关问题的研究继续精细化和深 入。中国古代史研究的范围和视野越出中国囿限,注重中外历 史的比较研究和互相交流
返回
2.加强思想控制 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 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分化事权,使其相互节制 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唐代实行三省六部 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
返回
4.注重官吏选拔和任免 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之后的 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
(4)借助神权和思想控制来巩固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
返回
5.历史影响 有双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其积极作 用是主要方面;封建社会的后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 极作用逐渐增大。具体表现在:
积极作用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 统一,创造相对稳
消极作用 专制统治极易形成暴政;人民 毫无政治权利和地位,民主政 治无从发展,长期的人治传统, 极易出现政治腐败局面
4. (2018· 武汉调研 )元朝在行省辖区和疆界范围上有很明确的划 分,尤其是江浙行省所辖的“四至八到”,史书记载最为明 晰,即东至大海,西至鄱阳湖与江西行省南康路接界,北至 扬子江与河南行省扬州路接界,南与江西行省潮州路接界, 东南到漳州路海岸接界,西南与江西行省建昌路接界,东北 到松江府海岸,西北与河南行省安庆路接界。从材料可以得 出元朝设行省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中央财政需要 B.打破地理界限加强中央军事控制 C.有利于地方官员在行省内的管理 D.防止武将专权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答案:B
返回
二、主观题第1题专题研究 —常考题点及答题规范
返回
返回
本专题从哪些角度考
唯物史观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 考查人类文明的多 样性和发展趋势;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历史, 考查中西文明的 互动。尤其是明清时期,全球视野下的明清史研究是一个重要的 趋势,许多学者对“欧洲中心观”、 “中国中心观”的局限进行 了反思,主张把中国历史的研究置于全球背景下考察
专 题
提 与
能 主 观 题 增 分
一、专题提能
—纵引横联贯通主干知识
二、主观题第1题专题研究
——常考题点及答题规范
三、主观题第2题专题研究 ——从两大命题趋势看古代
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题过关检测
返回
一、专 题 提 能
—纵引横联贯通主干知识
返回
返回
一个核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历程;
两大阶段:先秦家国同构与秦汉至明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D.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完善
解析:根据材料“康熙时只有百余官员有密奏权,雍正时扩大 到1 200余人”可知,清朝封建君主对地方的监控和管理日益细 密和严苛,这必然有利于专制皇权的进一步加强,故A项正确; 材料中并未涉及地方的权力调整,而且这些官员也未必都是地 方的封疆大吏,故B项错误;密奏是一种秘密的奏报方式,并不 等同监察机构,故C项错误;密奏权的推行,并不利于地方行政 机构的完善,故D项错误。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