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理论(纯干货)

合集下载

社会认知理论(纯干货)

社会认知理论(纯干货)

矫正。并按信息加工的模式对观察学习进行了分析,认为观察学习是
由4个相关联的子过程组成的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产出过程、动
机过程。
注意过程:在观察时将心理资源开通的过程,它决定着观察者选择什么样的示范
原型;
保持过程:对示范活动的保持,要对示范活动进行保持就必须以符号的形式把它
表象化,从而保留在记忆中;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9, 1h4(3): 361-384.
3
SCT主要应用于心理学、教育和人际沟通等领
域,认为个人的知识获取部分与在社交互动、经验、
外部媒体情境下观察到的别人行为有直接关系。
这一理论指出,当人们观察到榜样(model)执行 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他们记住的事件序列,使用这 些信息来指导后续行为。榜样也可以促使他们学会观 众参与的行为。换句话说,人们可以不用仅仅通过自 身尝试学习新行为,而是通过复制别人的行为习得新 知识或行为,根据行为和行为产生的结果所得到的奖 励或惩罚,人们选择复制榜样的行为。
enwikipediaorgwikisocialcognitivetheory12四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效验性的一种自我判断自我效能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备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自我效能感强的人能对新的问题产生兴趣并全力投入其中能不断努力去战胜困难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效能也将会不断的得到强化与提高
有的事件图式影响对新信息的加工。
h
17
社会认知的阶段
编码:即对社会性信息给予充分地注意和感知,并选取有意义的信息。 解释:将获得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图式、原型等)进行比较,

社会认知理论(纯干货) PPT

社会认知理论(纯干货) PPT

社会认知理论的发展历程
03 02
04
05
Bandura (2001)运用SCT理论分析沟通如何影响 人类的思想、情感和行动”并将 SCT应用到职业 选择、组织行为、动机、学习和成就等方面。
Bandura (1986)提出的社会认知理论,强调在编码和执 行行为过程中认知的重要角色,人类的行为是由个人、 行为和环境影响
社会认知理论的内容
(一)三元交互决定论
Bandura的理论在于探讨环境、人及其行为之间的动态
的相互决定关系。将环境因素、行为、人的个体因素三者看
成是相互独立、同时又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理论实体。其
中,个人的主体因素包括行为主体的生理反应能力、认知能
力等身心机能。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获得知识,并 与环境、行为和认知构成相互影响的 关系。
并引导其行为,行为及其结果反过来有影响并最终决
定思维的内容与形式以及行为主体的情绪反应;
2、个体可以通过自己的主体特征如性格、社会
角色等引起或激活不同的环境反应;
3、行为作为人与环境之间的中介,是人用以改
变环境,使之适合人的需要而达到生存的目的并改善
人与环境之间的适应关系的手段,而它不仅受人的需
要支配,同时也受环境的现实条件的制约。
例如,观察到的行为可以改变一 个人的思维方式(认知)。同样,环境 也可能会影响以后的行为,就像一个 父亲的心态(认知)将决定孩子成长的 环境。
Reference:
陈俊.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03,22(12):59-62.
Attention:
1、人的主体如信念、动机等往往强有力地支配
Reference:
(四)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

理解社 会心理学中的社 会认知理论

理解社 会心理学中的社 会认知理论

理解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理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他人互动,对周围的世界进行观察和理解。

这种理解他人、解读社会情境的能力,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

社会认知理论关注的是人们如何感知、思考和解释社会世界。

它试图揭示我们在形成对他人、群体和社会现象的看法时,所运用的心理过程和策略。

想象一下,你走在街上,看到一个人匆忙地奔跑。

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猜测这个人是不是在赶时间去上班,或者是在追赶公交车。

这种瞬间的判断和推测,就是社会认知在起作用。

我们基于有限的信息,迅速构建出对他人行为的解释。

社会认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图式的运用。

图式可以被理解为我们头脑中储存的关于各种事物和概念的有组织的知识结构。

比如,我们对“医生”可能有一个特定的图式,包括穿着白大褂、拿着听诊器、专业且富有耐心等特征。

当我们遇到一个被认为是医生的人时,这些图式就会被激活,影响我们对这个人的看法和预期。

图式不仅帮助我们快速处理信息,还能填补信息的空白。

假设你在聚会上遇到一个陌生人,只知道他的职业是教师。

你可能会根据自己对“教师”的图式,推测他善于沟通、知识渊博、有耐心。

但这些推测可能并不完全准确,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不一定完全符合我们心中的图式。

社会认知还受到启发式的影响。

启发式是一些简单的思维捷径,帮助我们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快速做出判断。

其中常见的有代表性启发式和可得性启发式。

代表性启发式是指我们根据某个事物与典型范例的相似程度来进行判断。

例如,如果一个人穿着正式、戴着眼镜、手里拿着书,我们可能更倾向于认为他是一位学者。

然而,这种判断可能会导致错误,因为外表并不总是能准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身份和职业。

可得性启发式则是基于我们能够轻易回忆起的信息来做决策。

比如,如果最近新闻中频繁报道飞机失事的消息,我们可能会觉得坐飞机很危险,尽管从统计数据来看,飞机是相对安全的交通工具。

除了图式和启发式,社会认知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第三讲认识社会的方式——社会认知

第三讲认识社会的方式——社会认知

(二)社会知觉的途径
• 1.知觉他人的 外表 知觉他人的 •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我们首先就会注意到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 认知对象的外表,包括外貌和仪表 外貌和仪表, 认知对象的外表,包括外貌和仪表,外貌 主要侧重长相、身材等生理特征, 主要侧重长相、身材等生理特征,仪表则 主要指服饰、 主要指服饰、发型等后天修饰成分 • 菲亚 罗兰说:“你的服饰往往表明你是哪 菲亚.罗兰说 罗兰说: 一类人,它能代表你的个性, 一类人,它能代表你的个性,一个与你会 面的人往往会根据你的衣着来判断你的为 人。
马斯洛人的需求层次理论
三、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 印象与印象形成的概念
• 1.印象:是个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 .印象: 象。 • 2.印象形成:个体接触到新的社会情境时。 .印象形成:个体接触到新的社会情境时。 总是按照以往的经验, 总是按照以往的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 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 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 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
• 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比如 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 教师在学生面前作出符合教师这一社会角 色的行动。 色的行动。
【4】投人所好 】
• 戴尔 卡耐基在《如何赢得朋友并影响别人》中总 戴尔·卡耐基在《如何赢得朋友并影响别人》 卡耐基在 结了人们普遍喜欢的6种方法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种方法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结了人们普遍喜欢的 种方法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 这六种方法是: 这六种方法是: • (1)真诚的对别人感兴趣; )真诚的对别人感兴趣; • (2)微笑; 2)微笑; • (3)要记住名字是一个人语言中最美,最重要的 )要记住名字是一个人语言中最美, 声音; 声音; • (4)做一个好的聆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 )做一个好的聆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 (5)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 )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 • (6)真诚地让别人觉得他自己重要。 )真诚地让别人觉得他自己重要。

社会认知知识点总结

社会认知知识点总结

社会认知知识点总结一、社会认知的定义和内涵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它涉及人们对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规范、社会角色等方面的认知。

社会认知包含了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对社会身份和角色的认知、对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的认知、对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认知等。

社会认知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与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密切相关,对人们的社会适应和行为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认知的形成和发展社会认知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文化、教育、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思考和体验,逐渐形成对社会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认知会受到社会化过程和社会化代理人的影响,比如家庭、学校、大众传媒等。

此外,社会认知的发展还受到个体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的影响,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社会认知水平。

三、社会认知与社会行为的关系社会认知与社会行为密切相关,它对个体的社会适应和行为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个体在社会互动和社会决策中会根据自己的社会认知来进行选择和行为。

比如,一个人对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认知程度,会影响他在面对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时的行为反应。

此外,个体对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的认知,也会影响他在不同社会情境下的行为表现。

因此,社会认知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具有指导作用,对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社会认知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社会认知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社会认知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比如,社会认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对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认知程度,从而揭示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和传播机制。

此外,社会认知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对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的认知,从而揭示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的构建和演变过程。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社会认知是人们对社会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它涉及了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规范、社会角色等方面的内容。

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认知发展的研究

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认知发展的研究

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认知发展的研究社会认知理论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探讨人们是如何理解和解释自身与他人、环境以及社会互动的。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社会认知理论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探讨社会认知发展的相关议题。

一、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内容社会认知理论主要关注人们如何通过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人和自身的行为、情绪和态度等来构建社会认知。

其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认知心理模型:认知心理模型是指人们在理解和解释社会信息时所运用的认知结构和处理模式。

社会认知理论通过研究人们的认知机制和心理过程,以揭示人们是如何构建和改变社会认知模型的。

2. 人类认知偏好:社会认知理论也关注人们在认知过程中的主观偏好和认知倾向。

例如,人们更倾向于注意和记忆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同时也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3. 社会推理和社会判断:社会认知理论探索人们是如何通过推理和判断来解释他人和自身的行为,并对他人的动机、意图和信念进行推测。

二、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方法为了深入研究社会认知理论,研究者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观察研究和问卷调查等。

1.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和变量,研究者可以模拟和观察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认知过程,以及他们对社会信息的处理和解释方式。

2. 观察研究:观察研究主要通过观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互动,来了解其社会认知的表现。

观察研究可以提供真实、自然的数据,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人们的认知现象和行为。

3.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收集大量数据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设计问卷,研究者可以广泛收集人们对特定问题或情境的认知态度和看法,加深对社会认知的理解。

三、社会认知发展的相关议题社会认知发展是指人们在不同年龄阶段逐渐形成社会认知能力的过程。

社会认知发展的相关议题涉及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认知成长和变化。

第8章_社会认知.

第8章_社会认知.

试图回忆的时候,人们比较容易快速的回忆起那些和既有图式相符的事实 (Cohen,1981)。与期望一致或相反的材料比与图式毫无联系的材料更容 易被回忆起来(Higgins & Bargh,1987, Cano, Hopkins & Islam;1991) 例如,看到一个邋遢的语无伦次的人——“是酒鬼还是精神病患者呢?” 和已有图式对比
去自己找一份兼职的工作等等。
(2))人的图式——对人格的解释



人的图式是对人的人格进行描述的认知结构, 一般应用于特殊的个人或者典型的一类人。 例如:当一个词被用在某人身上时,人们就认为 意思相近的词汇也适用于这个人 (Shweder,1977)。 内隐人格理论(前已叙)
(3)角色图式-对角色的预期

研究表明:好恶评价是印象形成的重要依据,一旦个体把 某人放在喜欢或不喜欢的范围内,对这个人的其他认知就 会归入相应范围。
生活中的首因效应

一见钟情 面试 新官上任三把火 早来晚走 恶人先告状 先发制人 下马威 …… 都是想利用首因效应占得先机

从广义上看,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刻板印象、晕轮效应
都是社会认知偏差。

“情人眼里出西施” 高、大、全 “久闻其名,未见其人” –以信息取人 ……
第三节 印象
一、印象的形成
1.概念 ☺ 印象:人在最初遇到新的社会情景时,主观上按照自己以 旧有经验为基础的理解,将社会情景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归 类所形成起来的对有关人或事物的概念。 ☺ 印象形成:这种对别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对于我们 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2.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信息 选择
☺自然特征:性别、种族、外 表吸引力。 ☺社会特征:归属群体、社会 角色。 ☺心理特征:人际关系特征、 智力特征。

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社会认知理论是在2O世纪7O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教育理论,9O年代得到迅猛发展;在传统的行为主义人格理论中加入了认知成分,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1)三元交互决定论行为到底是由外部力量决定的还是由内部力量决定的,长期以来存在两种决定论:个人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

个人决定论强调人的内部心理因素对行为的调节和控制,环境决定论强调外部环境因素对行为的控制,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批判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他的理论在于探讨环境、人及其行为之间的动态的相互决定关系。

将环境因素、行为、人的个体因素三者看成是相互独立、同时又相互作用从而相互决定的理论体。

其中,个人的主体因素包括行为主体的生理反应能力、认知能力等身心机能。

所谓交互决定,是环境、行为、人三者之间互为因果,每二者之间都具有双向的互动和决定关系。

在三元交互决定论中,一方面,人的主体,诸如信念、动机等往往强有力地支配并引导其行为,行为及其结果反过来又影响并最终决定思维的内容与形式以及行为主体的情绪反应,另一方面,个体可以通过自己的主体特征如性格、社会角色等引起或激活不同的环境反应,再者,行为作为人与环境之间的中介,是人用以改变环境,使之适合人的需要而达到生存的目的并改善人与环境之间的适应关系的手段,而它不仅受人的需要支配,同时也受环境的现实条件的制约。

(2)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亦称替代学习,是指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他已经具有的某种行为反应特征得到矫正。

他按信息加工的模式对观察学习进行了分析,认为观察学习是由4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组成的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产出过程、动机过程。

注意过程指的是在观察时将心理资源开通的过程它决定着观察者选择什么样的示范原型;第二个过程是对示范活动的保持,要对示范活动进行保持就必须以符号的形式把它表象化,从而保留在记忆中,观察学习主要依存于两个表象系统表象和言语,其中,言语编码较之视觉表象在观察学习时更具有确实性;第三个过程是产出过程也就是把符号表象转换成物理形式的外显行为的过程;最后一个过程,动机过程是指观察着在特定的情境条件下由于某种诱因的作用而表现示范行为的过程。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理论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理论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理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社会认知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它探索了人们是如何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的。

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们在与他人互动和社会环境中形成认知结构,这些结构影响着他们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知和行为。

社会认知理论涉及到人们对他人的态度、社会规范的理解、自我概念的形成等方面。

首先,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了人们对他人的态度和评价。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会形成对他人的态度和看法,这些态度和看法可以影响他们对他人的行为和决策。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对他人的态度是基于他们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包括他们的外貌、行为、言语等方面的观察和理解。

这些认知和评价会影响人们对他人的喜好、信任和亲近程度。

其次,社会认知理论关注人们对社会规范的理解和遵守。

社会规范是指在社会交往中被认为是正确和适当的行为准则。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和学习来理解和内化社会规范,这些规范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决策。

例如,人们会根据社会规范来判断什么是公平和不公平的,从而决定自己的行为。

社会认知理论还研究了人们对社会规范的违反和惩罚的反应,以及如何通过社会规范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另外,社会认知理论探讨了自我概念的形成和维持。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包括自己的特点、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自我概念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和反馈来形成的。

人们会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来获取关于自己的信息,进而形成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社会认知理论还研究了自我概念的维持和保护,以及自我概念对个体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此外,社会认知理论还涉及到人们对他人的心理状态的理解和推断。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会尝试理解他人的意图、感受和信念,这被称为心理推断。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言语,以及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推断他人的心理状态。

心理推断对人们理解他人的行为和预测他人的行为意义重大。

第六章 社会认知理论

第六章 社会认知理论

(二)在健康促进实践中的三元交互决定论
环境与行为的交互作用
1. 环境对行为的作用
环境是非常广义的概念,可包括物质、经济、文化、政策等环境因素,
各类环境都会对个体行为有所影响,例如:
- 国家提供免费疫苗会影响儿童保健行为 - 公共场合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会影响吸烟行为 - 社会文化习俗会影响饮食行为及习惯 - 烟酒的高税收会影响烟酒行为; - 人行道安全改造措施会影响人们的交通安全等
第一节 概述
(三)社会认知理论的特点
2. 强调个人认知因素
-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情景中,并不是简单地接受刺 激,而是把外界刺激进行加工,组织成简要的、有意义的感知,并 把已有的经验运用于要加以解释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才决定行为方 式
- 个人认知因素作为中介变量,解释了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自我效能(perceived self-efficacy)
- 是指个体对自己去执行某项行为的评估,也是个体对自己执行某 项行为能力的感知
- 也是个体对自己执行某项行为而且带来预期结果的信心程度或把 握程度
- 自我效能常被用来预测人们是否执行某项行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节 社会认知理论: 核心内容与构件
环境因素 (environment)
行为表现 (behavior)
第二节 社会认知理论: 核心内容与构件
(二)在健康促进实践中的三元交互决定论
环境与行为的交互作用 2. 行为对环境的作用
环境因素 (environment)
不论是个体行为还是群体行为都会影响环境,例如:
- 人们可以选择居住环境 - 移民行为影响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与商业模式,城市环境及
自我效能 3. 提升自我效能的方法

社会认知最全PPT

社会认知最全PPT
其二是依据间接的资料形成的,即通过他人 的介绍、大众传播媒介的描述而获得的。 多数刻板印象来源于第二种途径。
• 刻板印象的主要形式包括:民族刻板印象 和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著名情景喜剧The Cosby Show中的主人公Huxtable夫妇 的健康、成功上层人士形象与传统的黑人形象大相径庭
后阅读冷淡内向材料
78
人感知时,起作用的则是近因效 这就象刮风天气之前晚间月亮周围的大圆环(即月晕或称晕轮)是月亮光的扩大化或泛化一样,故称之为晕轮效应。
例如,努力和学习成绩。
应 区别性原则,针对刺激物。
自我服务的偏向:当行为是成功的、获取了良好的结果时,如果是他人的行为会被归因于外,如果是自己的行为会被归因于内;
知无不言
如何克服教师对学生的晕轮效应,做到有教无类
4.社会刻板印象
• 请同学用一些词来形容老师,商人,教 授……. 海南的绿皮橙子
• 社会刻板印象也称类化原则,指人们对某 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和固定的看法。
• 形成社会刻板印象的两条途径
其一是直接与某些人或某个群体接触,然后 将其某些人格特点加以概括化和固定化
表情
愉快
美国(92人) 97
巴西(40人) 95
厌恶 92 97
惊讶 95 87
悲伤 84 59
愤怒 67 90
恐惧 85 67
相信 遗传说了
吧?
身体语言
指人的身体姿态、动作变化等, 以一种非言语的形式反映着一 个人的心理活动
弗 洛 伊
凡人皆无法隐瞒私情,尽管他的嘴 可以保持缄默,但他的手指却会 多嘴多舌。
3.晕轮(光环)效应
•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是指当
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

社会学中的社会认知理论及其启示思考

社会学中的社会认知理论及其启示思考

社会学中的社会认知理论及其启示思考社会学中的社会认知理论是指研究个体如何理解、感知和判断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理论。

它是社会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能够从理论上解释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观念。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观念是由自身与社会环境互动所产生的结果。

人们通过感知、认知、记忆、判断、情感等各种心理过程来理解自己与外界的关系。

这一理论对我们对社会交往中的人类行为进行解释提供了帮助。

首先,社会认知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为何会产生偏见和歧视。

偏见和歧视是因为人们对他人进行的判断被主观因素所左右。

这可能是由于个体的文化、世界观、价值观、人际交往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通过范畴认知的方式来理解周围世界。

这使得人们会对不同的群体产生印象,并对其进行一些评价,可能会导致不公正的对待和行为。

理解偏见的产生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减少和消除偏见的方法。

其次,社会认知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误解和沟通障碍的出现。

沟通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节。

但是,由于不同人对同样的信息有不同的理解,沟通障碍往往会发生。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个体有一个系统性的感知过程,通过该过程,个体将来自世界的信息加工和理解。

当信息与个体原有的认知、信仰、态度等产生冲突或不一致时,认知失调就出现了。

当人们不能理解彼此的语言、文化和传统等时,沟通障碍就会发生。

因此,只有我们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改善沟通并建立更加有效的人际关系。

最后,社会认知理论还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个体无法摆脱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

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念都是由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所决定。

个体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因为与他人存在着互动关系。

个体应该关注自己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影响,并为创造一个更加公正的社会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角度,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会交往中的人类行为。

它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特背景的个体,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必须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文化和差异,并将创造更公正、更合理的社会作为我们的共同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隐态度:是个体对事物所持的积极或消极的认知、情感 或反应,由不自觉的以往经验或不能归因于以往某一确定 经验所引起。 内隐自尊:是人自发的无意识的对自己评价倾向。 内隐刻板印象是调节着某个社会范畴所具有的属性中无法 内省辨认(或不能准确辨认)的过去经验的痕迹。(刻板 印象是一种涉及知觉者的关于某个人类群体的知识、观念 与预期的认知结构)如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内隐种族刻板 印象的研究。⋅
Environment
与环境、行为和认知构成相互影响的
关系。
例如,观察到的行为可以改变一 个人的思维方式(认知)。同样,环境 也可能会影响以后的行为,就像一个 父亲的心态(认知)将决定孩子成长的
Individual
Reference:
Behavior
环境。
/wiki/Social_cognitive_theory 陈俊.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03,22(12):59-62.
(四)事件图式Fra bibliotek人们在某种情境下所发生事件的有序组织的信息。即许多 事情均涉及一系列典型的活动次序,犹如戏剧或电影的脚本中所 列出的一个又一个场景。比如我们在餐厅吃饭,去医院看医生, 都是属于一种事件图式,事件图式将影响人们对事件的记忆,原 有的事件图式影响对新信息的加工。
社会认知的阶段

编码:即对社会性信息给予充分地注意和感知,并选取有意义的信息。 解释:将获得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图式、原型等)进行比较,



自我效能感的来源: (1)实践成败经验
(2)替代性经验
(3)言语的劝导 (4)身心状态
社会图式

社会认知就是一个形成社会图式,并且已形成的社会认 知又会对我们今后的认知产生影响的过程。其实社会图式是根据 认知心理学中图式的概念发展而来,我们知道图式就是对获得的 信息进行组织和加工后在人脑中形成的认知系统。社会图式就是

社会认知理论的发展历程 05 04 03 02 01
Bandura (2001)运用SCT理论分析沟通如何影响 人类的思想、情感和行动”并将 SCT应用到职业 选择、组织行为、动机、学习和成就等方面。
Bandura (1986)提出的社会认知理论,强调在编码和执 行行为过程中认知的重要角色,人类的行为是由个人、 行为和环境影响
Bandura (1963 &1977)提出社会学习理论显示自我效能感和行为 改变的直接关系。自我效能感的来源: performance accomplishments, vicarious experience, verbal persuasion, and physiological states Neal E. Miller & John Dollard(1941)提出了一个修正的理论称为社会学 习和模仿。他们认为学习四个因素: drives, cues, responses, and rewards 。


1、知识分享/知识共享
廖成林 , 袁艺 .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企业内知识分享行为研究 [J]. 科技进步与对 策,2009,26(3):137-139.


2、领导风格
张文慧,王辉.中国企业战略型领导的三元模式[J].管理世界,2013,(7):94-112. 田 在 兰 , 黄 培 伦 . 基 于 自 我 认 知 理 论 的 家 长 式 领 导 对 建 言 的 影 响 [J]. 科 研 管 理,2014,10:020.

Reference:
/wiki/Social_cognitive_theory
(四)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效验性的一种自 我判断,自我效能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 所具备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自我效能感强的 人能对新的问题产生兴趣并全力投入其中,能不断努力去战胜困难,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效能也将会不断的得到强化与提高。
(二)他人图式

有关他人行为特征和人格类型的信息。在对他人的认知过 程中,一个最主要的概念就是“印象”,印象的形成是通过对他 人的言谈举止、仪表神态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知觉而实现的。

在对他人形成初步印象时会受到一系列有趣效应的影响, 比如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等。引发相关对他人情绪情 感认知的研究。
榜样(model)的特征
Reference: Ogden J. Some problems with social cognition models: a pragmatic and conceptual analysis[J]. Health Psychology, 2003, 22(4): 424.


(二)观察学习 (Observations)

Bandura认为观察学习是指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 结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他已经具有的某种行为反应特征得到 矫正。并按信息加工的模式对观察学习进行了分析,认为观察学习是 由4个相关联的子过程组成的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产出过程、动 机过程。
Reference: /wiki/Social_cognitive_theory 陈俊.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03,22(12):59-62. Wood R, Bandura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9, 14(3): 361-384.


社会认知研究的拓展

内隐社会认知:内隐的社会认知是过去经验 和已有认知结果积淀下的一种无意识结构,这一结构 影响是在显意识水平(如内省状态)上无从觉知的, 但又潜在地作用于个体对社会对象的反应(如知觉、 态度、判断和决策等)。

内隐社会认知现在主要涉及内隐态度、内隐 自尊及内隐刻板印象等方面的研究。
(三)角色图式

对社会上的一类人或一群人的预期个性和行为的信息。比 较经典的研究是“国民或种族刻板印象研究”,我们在认知他人, 形成有关他人印象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很容易发生这样或 那样的认知偏差。如果这种偏差发生在对一类人或一群人的认知 中,就会产生不正确的社会刻板印象,对群体就会产生一种偏见 和歧视。对偏见根源的产生也从文化、种族、社会地位等方面作 了研究。应该说这类的研究对我们整个人类社会都是很有意义的。

注意过程:在观察时将心理资源开通的过程,它决定着观察者选择什么样的示范 原型;

保持过程:对示范活动的保持,要对示范活动进行保持就必须以符号的形式把它
表象化,从而保留在记忆中;

产出过程:把符号表象转换成物理形式的外显行为的过程; 动机过程:观察者在特定的情境条件下由于某种诱因的作用而表现示范行为的过 程。
解释该信息的意义。

搜寻反应:在理解社会性刺激意义的基础上产生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反
应计划,从中选择合适的行为反应。

反应评估:在形成各种反应计划后,还要对其进行比较评价,预测各
种反应的效果。对反应计划如何评价将决定采取何种行为反应。

执行反应:执行所选择的行动计划,做出真正的行为反应。
文献中的社会认知理论


3、管理认知
尚航标, 黄培伦.管理认知与动态环境下企业竞争优势:万和集团案例研究[J].南开 管理评论,2010 (3):70-79. 陈守明,唐滨琪.高管认知与企业创新投入——管理自由度的调节作用[J].科学学研 究,2012,11:017.



4、创新
杨俊,田莉,张玉利等.创新还是模仿:创业团队经验异质性与冲突特征的角色 [J].管 理世界,2010(3):84-96. 顾远东, 彭纪生. 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 : 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 用[J]. 南开管理评论, 2010 (1): 30-41. 5、负面情绪 Gumpel T P, Wiesenthal V, Soederberg P. Narcissism, Perceived Social Status, and Social Cognition and Their Influence on Aggression[J]. BEHAVIORAL DISORDERS, 2015, 40(2): 138-156. Weightman M J, Air T M, Baune B T. A review of the role of social cognition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2014, 5.
Attention:

1 、人的主体如信念、动机等往往强有力地支配 并引导其行为,行为及其结果反过来有影响并最终决 定思维的内容与形式以及行为主体的情绪反应; 2 、个体可以通过自己的主体特征如性格、社会 角色等引起或激活不同的环境反应; 3 、行为作为人与环境之间的中介,是人用以改 变环境,使之适合人的需要而达到生存的目的并改善 人与环境之间的适应关系的手段,而它不仅受人的需 要支配,同时也受环境的现实条件的制约。
指经过对来自社会环境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后在人脑中组织起
来的认知系统。总结起来社会图式可以分为4种类型:
Reference: 陈俊.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03,22(12):59-62.
(一)自我图式

对自我的认知概括。它来自过去的经验,组织并指导对个 体社会经验中与自我有关的信息进行加工。自我图式概念的提出 克服了行为论者不研究自我的倾向,也克服了只能对自我进行思 辩论述的局限,明确地把“自我”或“自我概念”纳入了实验研 究的范围,使人们对自我的本质开始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