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1.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基本假设
1.对经济人假设的拓展 ----人有益己主义的一面,也有益他主义的一面
2.从合理利己到机遇主义行为及诚信假设的提出
3.从完好理性到不完好理性的行为假设
第二章
1.康芒斯对交易的论述有哪些内容?如何议论康芒斯的交易观?
内容:
1.交易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制度经济学的最小单位。
2.交易是以财产权益为对象,是人与人之间对自然物的权益的出让和获得的
关系。
3.交易自己一定含有“矛盾、依存和次序”三项原则。
4.交易活动的详细种类和形式:买卖的交易、管理的交易、限额的交易。
议论:
康芒斯对交易的论述对科斯提出交易花费范围明显是有帮助的,对我们进一步理解科斯的交易花费范围也是有意义的。
康芒斯没有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认识到,交易自己也要耗费资源,过高的交易代价意味着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
2.威廉姆森是如何解析交易花费的决定因素的?
1.威廉姆森主要从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相关的因素、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三方面进行解析的。
2.威廉姆森的交易花费理论是在新的人性假设基础上来研究合约行为问
题的。
以致交易花费产生的因素有:有限理性、机遇主义。
3.威廉姆森经过对与特定交易相关的因素,解说各种交易相互不一样。
以
致交易花费产生的因素有:财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交易频率。
4.威廉姆森发现交易的市场环境及潜伏交易对手的数目也影响交易花费
的产生。
3.交易花费有哪些性质?
1.交易花费是对人类社会财产和稀缺资源的消耗。
2.高额的交易花费可能减少或除掉本来可能有益的交易,但也能阻拦有害的交易发生。
3.固然交易花费没法完全除掉,但倒是可以降低的。
第三章
1.外面性及其解决思路
一、外面性及以后果
(一)外面性的含义及种类
1.外面性是一个经济人的行为对另一个人的福利所产生的成效,而这种成效并无从钱币或市场交易中反响出来。
2.外面性分为四各种类:即生产者正外面性、生产者负外面性、花费者正
外面性和花费者负外面性
(二)外面性的结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经济的外面性不可以为市场所涵盖,它必定以致市场系统在资源配置领域产生各种歪曲,其结果是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不行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二、解决外面性的传统思路及议论
(一)解决外面效应的传统思路
对产生正外面性的生产者,政府应供应相当于外面收益的财政赔偿,以使个人收益凑近社会收益,鼓舞其将产出量扩大到社会最大效率的水平。
关于负外面性,可以经过修正性税,使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一致,以解决因外面性惹起的资源非帕累托最优配置问题。
(二)对解决外面性传统思路的议论
1.在与公众相关的决策中,其实不存在依据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的过程,而
只存在特别利益之间的“缔约”过程。
2.即使政府能成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干预经济活动,但因为以下原由,也可
能以致其干预无效。
A政府干预不是没有成本的。
B政府干预成效的不确定性。
C政府干预的另一个代价是环绕政府活动可能产生寻租活动。
三、科斯解决外面性的新思路
科斯以为,解决外面性的传统思路不行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
因为外面伤害问题拥有相互性,制止了甲对乙的伤害,同时也影响了甲的资源配置。
科斯运用可交易的产权看法,把造成负外面性的行为看作是一种可交易的权益,从而使科斯的理论从一开始就挣脱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约束。
他以为,在交易花费为零以及产权充分界定的条件下,个人之间所完成的自觉协议,可以使经济活动的个人成本与社会成实情一致,从而解决外面性,实现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配置。
这就是有名的“科斯定理”的基本思想。
2.科斯定理
一、科斯第必定理的含义
在市场交易花费为零的状况下,产权制度安排对资源配置没有什么影响。
因为,只若是重新安排产权可以增添产值的最大化,便可能经过市场交易或人们之间的讨价还价改变最先的权益界定,使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换一句话说,假如市场交易花费为零,权益的初始安排向新的安排转变(即人们交易产权)不存在代价和阻力,即使初始安排关于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来说是不合理的,市场系统也会无代价地改变这种安排,将资源配置到需要的领域和最实用的人手里,以解决外面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科斯第二定理
在科斯看来,交易花费不是为零而是为正,因此自但是然可以得出以下的推论:“一旦考虑到进行市场交易的成本,合法权益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运转的效率产生影响。
”这就是有名的科斯第二定理。
科斯第二定理有两层含义
①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现实世界,产权初始分配状态不可以经过无成本的交
易向最优状态变化,因此产权初始界定会对经济效率产生影响。
②权益的调整只有在有益于总产值增添时才会发生,并且一定在调整惹起的
产值增添大于调整时所支出的交易成本时才会发生。
三、科斯第二定理比第必定理重要
科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挑战正是从“市场零交易花费” 的假设开始的。
他说:“我偏向于把科斯定理(即第必定理)当成对交易成本大于零的经济进行解析的道路上的垫脚石,以便进一步解析一个有正交易花费的经济。
”
在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中可以看到,他不是要说明“交易花费为零,会怎么样,”而是要说明“交易花费为正,会怎么样” 。
对交易花费大于零的世界产
权安排与资源配置关系的揭露,才构成科斯定理的中心内容。
四、科斯第三定理
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状况下,产权的清楚界定将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易过程
中的成本,改进经济效率。
换言之,假如存在交易成本,没有产权的界定与保护等
规则,即没有产权制度,则产权的交易与经济效率的改进就难以睁开。
五、科斯定理的意义
1、理论意义
科斯定理的理论意义在于,它深刻地揭露了在交易花费大于零的状况下产权
制度安排会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产生影响,这就使制度安排这一在传统经济学中被
看作既定前提的因平日趋成为关注的焦点,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
大的推动作用。
2、实践意义
科斯定理的提出为解决市场经济中广泛存在的外面性问题供应了新的措施。
科斯定理的提出对我国经济系统改革也有可资借鉴之处。
科斯定理指出,产权的清楚界定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往中的交易花费,达到最优经济效率。
关于我国的经济系统改革来说,它的意义,一是有益于改革者进一步认识产权清楚化的重要性,令人们不不过满足于法律上对产权的规定,而重视在本质经济运转中详细明确产权界限;二是启迪人们在商讨更为合理和更为有效的产权配置时,一定考虑交易花费。
3、方法论意义
科斯定理的提出还拥有重要的方法论启迪意义,即进行经济学研究必定不可以离开本质,要从经济生活的本质问题出发,经过对事实的详细观察,以追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第四章
1.如何理解产权的含义?产权与产权制度是什么关系?
含义:产权既是人对财产的一种行为权益,又是人们在财产的基础上形成的相互
认同的关系。
关系:①有产权必定有产权制度
②产权制度是确定、区分、界定、保护和执行产权的一系列规则
③产权关系与产权制度固然亲近联系,但也存在不一样
2.产权的权益构成包含哪些基本因素?
国内学者大多坚持“四因素说”
1.全部权:主体对客体的排他的最高支配权
2.据有权:全部者对财产的客观对象推行支配、据有和使用使对象在使用
和享受中表现主体的意志。
3.收益权:人们是为了享有益益而据有实物
4.办理权:主体将实物或对象,以某种形式交给别人支配、据有和使用,
从而带来财产主体的变换。
3.产权的种类
一、依照归属主体的不一样可以把产权分为私有产权、共有产权、及此中间形式。
1.私有产权:不论如何办理最后决策都取决于个人的选择,由个人自主决定。
2.共有产权:某个人对一种资源执行权益时,其实不排斥别人对该资源执
行相同的权益。
3.私有产权与共有产权的中间形式,包含集体产权和国有产权。
二、以产权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程度为标准分为绝对产权和相对产权。
1.绝对产权:人们对有形物件、非物质权益和人身的财产的全部权及其余权利。
2.相对产权:给予全部者可以施加于一个或多个特定人身上的权益。
4.产权的属性
私有产权属性:排他性(决定性特色)、可切割性、可让渡性、清楚性
共有产权属性:非排他性、不行切割性、不行让渡性、不清楚性
5.产权的功能(激励与拘束)
产权最主要的功能是可以给产权主体以激励。
①产权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和降
低交易花费,而不确定性的减少和交易花费的
降低对产权主体明显拥有激励作用。
②产权可以将外面性内部化。
要注意的是,产权的激励功能还包含着拘束功能。
因为产权的激励功能与拘
束功能是相辅相成的。
拘束是一种反面的激励。
6.如何认识产权的激励与拘束功能?
①假如经济活动主体有了界限确定的产权,就界了定他的选择会集,并且使其行为有了稳固的预期。
这样,其行为就有益益刺激或激励。
有效的激励就是充分调动主体的踊跃性,使其行为的收益或收益预期与活动的数目和质量,或许说与其努力程度一致。
②任何产权及其权能或作用空间都是有限的,这样,产权也就拥有了对主体的拘束功能。
拘束是克制主体某方面的踊跃性,阻挡或限制他做什么,或使之不要做过头。
7.产权是如何发源的?包含利益企业的产权发源理论又是如何对待产权发
源的?
①新的产权是相互作用的人们对新的收益—成本的可能盼望进行调整的回应。
当内部化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产权的发展是为了使外面性内在化。
内部化的主要动力源于经济价值的变化、技术改革、新市场的开拓和对旧的不协调的产权的调整。
当社会偏好既准时,新的私有或国有产权的出现老是本源于技术改革和相对价钱变化。
②产权发源的利益企业理论假设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是给定的,在此基础上解说在政治市场上各个利益企业的相互作用所以致的很多家产中产权构造的形
成。
因为存在交易花费、“搭便车”和信息的非对称性,所成立的产权常常其实
不对全体人民有益而仅对一些特别的利益企业有益 ----这又会给整个社会的产出造
成重要损失。
8.为何产权界定只好相对清楚?什么是产权界定的“公共领域”?
为了使财产的产权完好,或许被完好的界定,财产的全部者和对它有潜伏兴趣的其余个人一定对它有价值的各种特征有充分认识,这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现实世界是永久也做不到的,所以,产权不行能被完好地界定。
“公共领域”为未明确界定的处于模糊状态之产权的会集。
9.产权的保护
产权作为一种排他性权益,老是离不开必定的保护系统。
人类社会控制资源自由使用和确定排他性产权形成的社会系统包含以下四
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用武力或武力威迫成立排他性;用价值系统和意识形态影响个人的动机从而降低排他性的成本;风俗和习惯法;由国家或其余代理机构强迫实行的规则,包含宪法、成文法、一般法和行政法例。
10.产权安排多样性的原由是什么?
1.财产自己的稀缺程度:越是稀缺的资源越简单被确定为私有产权
2.财产的属性的多样性:与会走动的财产对比,不动产交易花费小得多,
较简单确定排他性的私有产权。
11.资源枯竭型公地惨剧加剧的原由有哪些?有何对策?
原由:
1.花费者对公地产品的需求的增添
2.生产技术进步
3.社会的均匀薪资水平降落
对策:
1.由国家对公地的进入权进行限制
2.对公地进行自主制度设计和自主治理
12.如何认识公共物件的个人供应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家以为:公共物件的个人供应拥有可能性与现实性。
公共物件并不是必定要由政府亲力亲为,公共物件的个人供应在必定程度上是可行的。
因为公共物件的政府供应较之个人供应效率要低得多。
第五章
1.契约的内容
张五常以为,契约是构造性的。
一般都包含收入条款与使用条款两大内容。
收入条款有多种不一样形式,如租金可以固定、分红、分红、按收益算,等等。
不一样收入条款厘定,订约双方会有不一样的行为,于是合约中关于拘束财产使用的条款就会跟着不一样;另一方面,使用的拘束也会影响收入条款的选择。
收入条款与使用条款相互影响是合约理论的重心所在。
对契约的基本内容,威廉姆森则将其归纳为技术( k)、合同治理构造或安全措施( s)和价钱( p)三种因素。
经济生活中各种合同,不论其如何发展变
化,都离不开这些基本内容。
2.威廉姆森以为交易应当如何与契约和治理构造般配,才能保证交易花费最小
化?
投资特色
混杂特质非专用交易频率
常常/ 频频双方治理(关系合一致治理(关系合
市场管理(古典式合同)同)
同)
有时三方治理(新古典式合同)
3.产生拜托代理问题的主要原由是什么?拜托代理问题有几种基本种类?
主要原由:
①信息不对称:执行详细任务的代理人会拥有或掌握关于交易的更多信息。
②拜托人和代理人利益目标的不一致性:拜托人可能为自己利益违反代理人
利益。
基本种类:
①道德风险:代理人借事后信息的非对称性而采纳的不利于拜托人的行为。
②逆向选择:代理人借事先信息的非对称性而采纳的不利于拜托人的行为。
4.与不完好契约相关的问题:“敲竹杠”
“敲竹杠” 问题,就是当人们一旦做出专用性资本关系投资后,担忧事后重新谈判被迫接受不利于自己的契约条款或担忧因为别人的行为使他的投资贬值。
也可把在专用性财产投资的长远契约中契约当事人事后的机遇主义行为归纳为
“敲竹杠”行为或契约当事人从他的专用性投资关系中获取的准租值可能由他
的交易对手剥夺。
“敲竹杠” 问题是不完好契约的一种特别形式,同时又是不完好契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第六章
1.科斯的企业性质观是如何的?
1.企业的出现是为了节约交易花费而取代市场的
2.企业本质上是企业家与其余生产因素全部者之间签署的长远契约
2.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企业性质观是如何的?
企业本质上是由团队生产中的各因素签署的一个合约构造构成的,即企业是由要故旧易契约而构成的契约构造。
3.张五常的企业性质观
张五常相关企业取代市场但是是因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或许说,是一种契约取代另一种契约的看法明显是对科斯企业契约性质观的深入。
4.企业性质总结
降低运用价钱系统代价的一个方法是使用不是直接和分别为每种活动定价
的方法,而是经过间接胸怀代表物来对每种因素的贡献定价。
一旦出现这种状况,企业就产生了。
经过市场来组织经济活动是合约的一种形式,而经过企业来组织经济活动是合约的另一种形式。
市场这种合约形式的特色是对交易对象直接胸怀和定价,而企业这种合约形式的特色是对交易对象间接胸怀和定价。
“说‘企业’取代了‘市场’其实不完好正确。
切实地说,是一种合约取代
了另一种合约。
”
5.威廉姆森的企业界限理论
(一)治理构造与交易般配:对企业界限的初步认识
(二)市场治理与企业治理的衡量:一个企业界限的启迪式模型
1.治理成本与治理构造选择
2.存在规模与范围经济的治理构造选择
(三)组织形式的分立构造选择解析:对企业界限的进一步解
说总结与议论
1.威廉姆森的企业界限理论深入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微观制度的认识。
2.威廉姆森的企业界限理论战胜了科斯企业界限理论缺少操作性的不足,对企业的“并购” 决策供应了可供操作的指导原则。
3.威廉姆森的企业界限理论还拥有宽泛的应用价值。
6.企业的产权构造( p242.第三节)
7.节余讨取权
现代的节余讨取权看法是成立在不完好契约理论的基础上的。
在完好契约下,每一种最后状态下的财产分配都在合同中有明确的规定,所以,不存在任何可以视为节余的收益。
而契约不完好则意味着存在节余收益。
节余收益是契约不完好性的内生特
征,即当不一样种类的财产全部者进入一个契约时,每个参加人在什么状况下可
以获取多少收入并无在契约中明确说明。
就企业契约而言,可以规定全部企业成员都是节余讨取者(即节余分享制),但不行能规定全部企业成员都是固定收入的讨取者。
这就是节余讨取权的由来。
8.企业的最优全部权构造选择:哈特的理论
在完好契约条件下,财产为契约的任何一方所拥有,没有本质性的差异。
但在不完好契约条件下,由契约的哪一方拥有财产就不再是等价的。
第一,哈特从法权的角度认定,全部权是权益的本源。
当契约中出现未对机器使用的某些方面做出规定的情况,那么机器的全部者拥有该机器的节余控制
权。
其次,在契约不完好时,将节余控制权配置给财产全部者是有效率的,这是全部者执行节余控制权的经济本源。
9.企业最优全部权构造选择的基本源则有哪些?
1.财产应由谁拥有取决于其投资决策对全部权构造的弹力大小
2.财产应由谁拥有取决于谁的投资更重要、拥有更高的边沿生产力
3.财产应由谁拥有取决于运作财产的专业知识为谁拥有以及这种知识的
转移成本的高低
4.高度互补的财产应当被置于共同全部权之下;而假如财产是相互独立
的,那么它们就应当被分开拥有
第七章
1.制度的含义
在新旧制度经济学家看来,制度不过是拘束和规范个人行为的规则。
但是,
不过把制度定义为拘束个人行为的规则不全面,制度的完好定义是拘束个人与组
织行为的规则。
2.制度与组织的关系
第一,不一样的制度系统常常对应着不一样的组织。
其次,组织其实不是悲观的适应既定的制度系统,在制度演化进度中,特别是在非帕累托性质的强迫性制度演化中,组织的行为极其相互作用拥有重要作用。
第三,组织既非悲观的适应既定的制度系统,也并不是作为既定的主体去推动制度演化,它自己也会在既定的制度系统中发生变化,而组织形式的变化常常也会牵动制度的演化。
3.与制度相关的两个看法:制度安排与制度构造
制度安排就是管制特定行动和关系的一套行为规则。
“制度安排” 与“制度”一词的含义很凑近。
制度构造,指的是某一特定对象中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的总和。
注意两点:①任何制度构造中的不一样制度安排并不是是等价的,其地位和作用其实不完好相同。
②制度构造不可以看作是不一样制度安排的数目构成。
4.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区分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种最重要制度分类。
1.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也叫正式规则,它是指人们(主若是政府、国家或统治者)有意识
创建的一系列政策法例。
正式制度包含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
它们是一种等级构造,从宪法到成文法与一般法,再到明确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它们
共同拘束着人们的行为。
2.非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也叫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远的交往中无心识形成的,拥有长远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非正式制度包含对正式制度的扩展、细化和限制,社会公认的行为规则和内部实行的行为规则。
详细来说,主要包含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看法、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
在非正式制度中,意识形态处于中心地位。
为何非正式制度可以连续存在?
相对简单的解说是,这种制度形式是在用传统来解决协作问题,这些规则尽管素来没有被设计过,但保存它对每一个人有益。
传统的重要特色是,在交换成本给准时,双方都有意采纳自我实行,以使衡量和交换成本最小化。
在不存在拘束时,不对称信息和作为其结果的收益的分配将会使过度的资源用于衡量。
因为交换是没法实行的,由此也以致交换没法发生。
非正规制度可能采纳以较低的衡量成本来完成协议的形式,以及经过特定的认同装置或信息网络以获取第三方的交换绩效,从而使第二和第三方的实行有效。
这种组织与装置使得合作的行为规范(非正式制度)更为有效。
3.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差异
正式制度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更改或撤消。
非正式制度的改变较之正式制度来说也要困难得多。
正式制度依照的是政府的强迫手段。
非正式制度则主要取决于社会成员的相互作
用和他们对某种集体习惯的自觉依照。
非正式制度很难在国家或地域之间移植。
正式制度较之非正式制度则拥有较大的
可流动性、可移植性。
第八章
1.制度变迁供求解析的框架
菲尼的制度变迁供求解析框架
制度类型
宪法次序
制度安排
规范性行为准则
内生变量
制度安排
制度安排的利用程度外生变量:对制度变化的需求相对产品和因素价钱
宪法次序、技术
市场规模外生变量:制度变化的供应
宪法次序
现存制度安排
制度设计的成本
现有知识累积
实行新安排的预期成本
规范性行为准则
公众态度
上层决策者的预期净利益动向序次
变化门路 / 制度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