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研究
宋代词调音乐的创作特征
依 曲 填词 。 这是 束代 词调 音 乐创 作 的一 个突 出 特征
与
乐 章 ,长 短句 诗余 有 长 短句 起
现 代艺 术 歌 曲很 不一 样 这 种创 作 方法 也可 以 说是 中 国传 统 音 乐的 一 个特 点 .因 为除 了词 调音 乐 艺 中 也 大量 存 在 着 一 曲多 用 的现 象 。 宋代 词 调音 乐 用 与填 词 的乐 曲 的来 源 主要 有 . 1 中 国传统 旧 乐 和地 方 民歌 比如汉 魏 以来 北方 的 相 和歌 魏 晋 南 北朝 时 期 的 吴 歌 ” “ 曲 等等 ,2 西 域 音 乐的 大 , 西 量 传人 比如 《 州》.《菩萨 蛮 》 等词 牌 就是 西 域音 乐 , 粱 等
1 黄敏学
宋 代词 乐 的源 流与 演
2O08
而 宋代 吕 渭老 写 的《 宇木 兰花 》 减
却 只 有 四十 四 字 :
结 声 , 住 字
杀声 等 .一般 是 存 在善
滁 州 职 业技 术 学 院学 报
在 宫 音上 。 关 起 调 的 理 解
雨 帘 高卷
凉 气侵 楼
互 关系 适 宜
化 和加 繁 的一 种手 法 。减 字是 在 原词
格 句 法 中 减 几 个 字 .偷 声 是 在 某 个 词
这里 就 关系 到 中国 传 统 宫调 理论 的 起 调 毕 曲 的 问 题 中 国 宫 调 理 论
词 字 与谱 宇之 间 相
格原 句 法 中加 添几 个 字 掩朱扉
漫志 》 称 拍 谓之 乐 名 器
拍 板 在 唐宋 乐 队 中 作 为 节奏 乐 即是 乐队 演奏 的 主 导 也 是
填 词 的词 体歌 曲。包 括 了音 乐上 的 曲 与 文学 上 的 词 两
宋词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研究
2020-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文学品析宋词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研究霍锟(河南博物院,河南郑州450000)摘要:宋词,顾名思义,是我国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载体,句子有长有短十分便于歌唱,故而又被人称为长短歌或曲子词,它始于南梁,盛行于宋代,具有非常鲜明的音乐特征。
本文从词文学的发展史入手,针对其词调的音乐特征进行分析,力求对古调与古典诗词得到更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宋词;词调;音乐特征;审美分析中图分类号:G6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2-0009-01一、词的音乐特征发展词的起源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代《碧鸡漫志》中一卷说到:“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
”曲调初期只流传在隋代民间,后经唐朝诗人引入到诗词中,最后由宋代文人精心编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具有音乐特征的词调奇葩。
仔细追溯其源头,隋唐之际是以“燕乐”作为音乐歌唱的,后又融入西域音乐成为“胡部”,而这两种曲调的来源,恰巧奠定了宋词的文学特征和音乐特殊,使其在演唱和流传的过程加固了这一特有的文学特征,亦或许是古代文艺的发展以某种形式找到了契合点,从而实现了精神契合,使词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定的文化氛围,最后得以发展并且盛行一时。
唐诗与宋词在我国古代大放异彩,词虽然在隋代就在民间流传,但并未得到过多的关注,即使在唐代兴起时也未能和唐朝的诗相抗衡,直至宋代后以崭新的形式出现在诗坛,并发展成一代盛行之势。
而宋词的前身是长短歌,长短歌是以民间的大众艺术形式出现的,它由民间过渡到文人手里,成为以言闺情、赏歌舞的曲乐,后受到统治者的赏识,使其广为流传、风靡一时。
因此长短歌也是宋代代表文学之一,词的兴起向世人宣告了中国古典音乐的到来。
宋词调的创作并非先进行诗词的创作再谱以乐曲。
而是先根据民间流传的曲调进行“填词”,这也是宋词音调创作的一个特点,也可以说这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的一个特点。
古今宋词歌曲的审美特征解读
1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4通过词乐结构变化,则可以使歌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丰富,也从客观上形成了独有的结构之美。
(三)雅俗共赏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中,受到儒家、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平和恬淡的高雅审美追求,唐代雅乐便是典型的表现。
到了宋代,随着音乐文化发展从宫廷向民间的转变,俗文化也逐步发展起来,并呈现形成了雅俗共赏的新的审美风格。
在宋代,各种新的音乐形式层出不穷,特别是歌曲,其在创作和表演方面更加便捷,一些由曲子创作而成的歌曲,具有极快的传播速度和极广的传播范围。
一些文人接触到这些歌曲后,也纷纷加入到了创作队伍中来。
他们虽然认同和接受俗文化,但是由于自身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有着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所以注定了他们的创作不可能是以俗为主的,仍然会带有文人冲淡、隽永的审美情趣。
后来文人又成为了歌曲创作的主力军,所以使宋代歌曲带有了明显的雅俗共赏的审美风格。
以李清照创作的《凤凰台上忆吹箫》,虽然表现的是一种孤独的心情和失落的状态,但是仍然广为流传,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作品又雅又俗,可以为文人和市民阶层所共同接受,继而从本质上推动了歌曲的传播和发展。
(四)情真意切情感是包含歌曲在内的各类艺术的灵魂。
宋词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之一,本身就以情感表现而著称。
后人将宋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就是以情感类型作为划分标准的。
在选择曲子进行歌曲创作时,宋词歌曲仍然是“情”字当先。
以著名词人柳永为例。
南宋叶梦得曾在《避暑录画》中写到:“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可见柳永在当时的受欢迎程度。
柳永曾为当时的歌妓创作出了诸多佳作,作品从表面上看反映的是缠绵的男女之情,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背后却是柳永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歌妓的同情,有着深切的人文关怀。
另一位名家姜夔追求清雅之风,在他的作品中,多采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意。
宋词歌曲的这种情真意切,使其可以获得与做多数人的情感共鸣,这也正是其流传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
《青玉案·元夕》的演唱处理与美学特征
12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3为作品增添了意境,为演唱注入了灵魂。
二、演唱处理(一)呼吸作用良好的呼吸状态,是演唱的基础,对演唱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常见的呼吸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腹式呼吸方式和胸腹式联合呼吸方式。
在歌唱中,最科学合理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同时也是最难掌握的呼吸方式,它区别于我们常见的自然呼吸方式,强调我们身体各个器官共同作用、共同着力、互相对抗。
在进行歌唱时,要注重呼吸的作用,双手撑在两肋下方,深呼吸,用气息将双手向两侧撑开,随后缓缓呼气,将气放出。
也可以配合打“嘟”训练,不仅会稳定呼吸,还会保持横膈膜的张力。
帮助我们在演唱的时候把握住呼吸的流动性,从而保证自己处于最佳的演唱状态。
在演唱《青玉案·元夕》这首作品时,每一句都要唱满时值,因为在每一个乐句后都要保持长音,从而与古诗词的朗诵情感相衔接,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气息流动性与稳定性。
我们一定要保持横膈膜的积极状态,并且在吸气时增加腰腹之间的力量,以气带声,注重与共鸣腔体的结合。
(二)共鸣腔体腔体的共鸣状态为我们歌唱提供了支撑作用,常见的共鸣腔体有头腔共鸣、鼻腔共鸣、口腔共鸣、咽腔共鸣和胸腔共鸣。
这些共鸣腔体支撑了我们歌唱时的运动状态。
我们常见的腔体训练方式包括哼鸣练习和母音练习,哼鸣练习主要为了我们更好地训练头腔共鸣、鼻腔共鸣,从而寻找高位置的歌唱状态。
母音练习是为了训练我们腔体管道的打开和各共鸣腔体的配合,在保持正确的呼吸状态下,通过母音练习,可以使我们整个腔体保持打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以得到更加完美的音色。
在《青玉案·元夕》这首作品中,u 母音、a 母音和ü母音占有重要地位,因为这是一首古诗词歌曲,在每一句都要进行押韵,所以同一个母音要在作品中重复出现。
如“东风夜放花千树”中的“树”“宝马雕车香满路”中的“路”“一夜鱼龙舞”中的“舞”“众里寻她千百度”中的“度”“灯火阑珊处”的“处”等,这些字的韵母都是u 母音。
宋词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分析
宋词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分析【摘要】宋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其词调音乐特征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宋词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分析,深入探讨了其声韵律、节奏韵律、音乐结构、声音效果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
在声韵律特征分析中,我们发现宋词的音调多变、变化自如;节奏韵律特征凸显出其独特的韵味与情感表达;音乐结构特征体现了其内在的美感和韵律感;声音效果特征则展示了其独特的韵律美和声音美;情感表达特征则更加深刻地揭示了宋词音乐传达情感的力量。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词词调音乐的审美价值,并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审美评价方面,我们认为宋词词调音乐在中国古典音乐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则可以进一步探讨宋词音乐的演变与变革,以及其在当代音乐领域中的新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宋词,词调音乐,审美分析,声韵律特征,节奏韵律特征,音乐结构特征,声音效果特征,情感表达特征,审美评价,研究意义,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之一, 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宋代词的音乐特征备受人们关注。
通过对宋代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文学和音乐在审美上的关系。
背景介绍部分将从宋代词的发展背景、文学特点以及音乐特征方面进行探讨,为后续的正文内容奠定基础。
通过对宋代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与音乐的结合,并从中获取审美享受。
对宋代词调音乐特征的研究也有助于拓展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研究领域,为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提供重要参考。
1.2 研究意义宋词词调音乐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音乐特征和审美表达备受研究者关注。
研究宋词词调音乐的审美特征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还有助于拓展音乐审美理论的研究领域。
具体来说,研究宋词词调音乐的审美特征可以为音乐学、文学学、艺术学等领域提供新的研究视角,进一步探讨音乐与文学的交融之处,丰富审美理论的内涵。
浅谈宋词的音乐性
浅谈宋词的音乐性作者:姜鸥迅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13期摘要:词,是依附唐、宋以来新兴曲调而形成的新体抒情诗,是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紧密结合的特殊艺术形式。
词萌芽于南朝,到了宋代,词的发展达到了全盛时期。
宋代的词有大量不同的音律句式,为作者创作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其长短、句式、韵律变化繁多,用于表达描绘作者的情感意向。
虽然宋词的很多乐谱已失传,但由于词本身字句声韵的平仄的组合、句式错落所生发的强烈的旋律节奏,仍能让读者感受其音律之美,并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及音乐创作。
本文将试从宋词的发展概况、形式与结构、韵调的选择三个方面,来分析宋词音乐性的表现和审美特点。
关键词:宋词音乐性结构韵调艺术特征一、宋词的发展概况词是一种抒情诗体,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现多认为词出现于南梁,形成于唐代,至宋代其发展达到顶峰。
词有诸多别称,也叫“曲子”,如柳永《乐章集》后附《续添曲子》;又称“曲子词”,如《敦煌曲子词集》;或称“长短句”。
龙榆生先生认为,一方面,词原是在唐、宋以来新兴曲调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词是经过严格的音乐陶冶,从五、七言近体诗的形式,错综变化发展构成的。
[1]词曲的体制由来已久,但唐宋以后才大量发展,形成固定的格式。
唐代近体诗的成熟,推动了杂曲与长短句的发展,由整齐划一的诗句变为句式参差的新兴曲调,在形式与声韵方面都十分讲究。
唐末晚唐五代时涌现了温庭筠、韦庄、李氏父子和冯延巳等一批早期词人,倚声填词的风气由此打开。
倚声填词,即先有声后有词,依照词牌的规定在曲子上填词。
这一时期,短调小令的广泛流传,使词的创作范围不再局限于闺阁艳科,也可以用来抒发命运跌宕、身世浮沉之感,或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
唐末宋初由于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丰富多彩,加之教坊乐律的传唱,音乐歌曲愈加繁荣。
歌词的顺势兴起,使短调小令在风格和艺术上有了较高成就,北宋前期的作家如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等都做出了极大贡献。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是什么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是什么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它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也是宋代社会文化的真实写照。
下面将从内容、形式、艺术特点和风格等几个方面,对宋词进行详细的探讨。
首先,宋词的内容丰富多样。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稳定繁荣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为词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创作空间。
因此,宋词的内容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离别、相思之词,也有抒发社会现实的思乡、怀古、描写自然的山水田园之词,还有抒发政治抱负的忧国忧民之词。
这些丰富多样的内容使得宋词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同时也展现了宋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其次,宋词的形式独特多变。
宋词一般分为长词和短词两种形式,长词通常有七言、乐府、绝句等词牌,而短词则以五言最为常见。
尤以短词为主的五代后蜀、南汉、北宋时期,是宋词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其形式多样性最为突出的时期。
宋词在形式上不拘一格,既有规则性的格律严谨,又有随意性的自由发挥,神游情境的写法多样丰富。
同时,宋词因为文字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丰富多样的感情,给人以炉火纯青的感觉。
再次,宋词的艺术特点突出。
宋词在表达情感时常常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短小精悍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让人读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宋词的艺术特点还表现在对音韵的追求上,词人们善于运用音韵和谐的技巧,使得词句通顺优美、抑扬顿挫、抑扬格律,并以押韵作为词的最基本的艺术特点之一。
另外,宋词还善于运用意象描写,通过描绘生动的景物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题。
整体上说,宋词在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上比较纯熟,近乎完美,给人以一种飘逸而动人的感觉。
最后,宋词的风格独具特色。
宋词的风格可以总结为清新脱俗、婉转柔情、文雅细腻等特点。
宋词以其细腻玲珑的艺术描写,把微小的事物展现得丰满深远,同时具有一种淡雅典雅的气质,给人以轻盈悠扬的感觉。
此外,宋词还具有婉转柔情的特点,情感细腻真挚,语言优美动人。
宋词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分析
宋词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分析【摘要】宋词词调是中国古代文学形式之一,其音乐特征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
本文通过对宋词词调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音乐特征和审美评价。
从情感表达和节奏韵律两个方面展开对宋词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分析,揭示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通过对宋词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价值进行探讨,展望未来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为深入研究宋词词调音乐特征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宋词词调音乐的美学价值,促进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宋词,词调,音乐特征,审美分析,情感表达,节奏韵律,审美价值,未来研究。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而宋词的词调则是宋词的音乐载体,是宋词音乐表现的重要方面。
通过对宋词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宋词音乐的美学价值。
研究宋词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不仅可以促进中国文学与音乐的交叉研究,也可以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音乐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对宋词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词调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文学、音乐和表演艺术的元素,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
研究宋词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本文旨在对宋词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进行深入研究,以探讨宋词音乐的审美内涵和魅力。
1.2 研究意义研究宋词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意义在于探究中国传统文学与音乐之间的审美联系,深入分析宋词音乐作品所展现出的独特韵味和情感表达。
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而词调则是将文字与音乐完美结合的重要载体。
通过审美分析宋词词调音乐特征,不仅可以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还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审美研究也能够丰富音乐的创作与演绎技巧,对当代音乐创作与表演有着积极的启发作用。
对宋词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2016年】宋词研究综述【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宋词研究综述1997—1999年三年当中,宋词研究继续升温,研究范围与深度进一步加大。
时值20世纪末,回顾、反思以往的得失,展望、探讨下世纪词学研究前景及所面临的问题,也蔚成风气。
所以这三年可以说是一个成果丰厚的小高潮。
兹分类缕述如下。
一、词史研究论及词史,不能回避词的起源。
这一曾经引起持久争论的问题依旧是学者注意的重点。
刘尊明《词的起源面面观》(《文史知识》1999年第3期)、谢桃坊《宋人词体起源说检讨》(《文学评论》1999年第5期)为这一问题的进一步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
刘文将众说纷纭、情况复杂的‚词的起源‛化繁为简,即‚一、词起于何因;二、词起于何时;三、词起于何人。
‛并形成下列结论:词在时间上产生于‚隋唐之际‛,其‚真正渊源在民间‛,‚词乃是在隋唐之际配合隋唐燕乐曲调,并以‘依调填词’的方式创作出来的一种歌辞形式‛。
作者同时阐明了词起源于民间的艺术原理,描述了词起源于民间的大体过程。
谢文则认为宋代更接近于词的源头,因而宋人‚关于词体起源的论述之中,必定存在某种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意见‛。
并据此立论,具体考察了宋人关于词体起源的论述,得到了宋人关于词体起源的一系列信息:宋人认为音乐文学和古典格律诗体中所出现的一种变体,它的形成特点是新的‚长短句‛,在音律和声韵方面有独特的规定,因而不同于诗歌、古乐府歌辞和唐代声诗;宋人认为开元后盛行新燕乐,相应产生了以词从乐的歌词;宋人将词体起源上限定在盛唐,下限定在唐末。
作者以为,敦煌曲子词的发现证实了宋人意见符合历史真实,其中两首《献忠心》无疑是词体起源的标志。
关于宋词宏观的发展变化,一直有学者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梳理、把握其脉络,以期呈现‚历史的真实‛。
在这个问题上,以下诸家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讨:王兆鹏《宋词流变史论纲》(《湖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以作家为纲、以人系史,对宋词的发展流程进行概括和总结。
王文认为,柳永发展了词体,以其创调之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苏轼则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了词的艺术境界;周邦彦注重词的章法结构,使词的艺术规范性得以提高,南渡前后女词人李清照异军突起,用日常生活中的帄常语言表现复杂微妙的情感心态;而辛弃疾以其杰出的创作成就,使词体在文学中的地位得以确立;比辛弃疾略晚的姜夔移诗法入词,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化。
宋代词调音乐与音乐鉴赏教学探究
宋代词调音乐与音乐鉴赏教学探究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文学体裁形式。
词的产生源自于唐朝时期,西域音乐传入中国并与本土的相和歌、清商乐等不断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音乐。
宋代词乐是协乐而歌的,音乐上将中国的曲调与古典文学的诗词结合构成词乐。
一、词调音乐概述宋代的词调音乐是中国本土的一种音乐体裁。
其形成过程较为复杂,既包含了隋唐时期的燕乐歌舞大曲和民间曲子等曲调的音乐要素,又包含了文人音乐家的创作以及乐工、歌伎的自度曲调并经过不断的完善而形成。
宋代词调音乐完美的将音乐与诗词融合在一起并发展至顶峰。
宋代的词作以多姿的神韵,与唐诗、元曲,在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中争奇斗艳。
宋代音乐与唐代相比较而言,民间音乐取代了传统的宫廷音乐,音乐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唱赚、鼓子词等说唱音乐,词调音乐以及宋、元杂剧,南戏等多种艺术形式,它们共同促进了宋元音乐文化的发展。
宋代的词调音乐作品创作多在原有曲调的基础上作新词,即依曲填词。
运用“减字”、“偷声”将音乐的诗词文本进行增减。
而在音乐原有曲调的基础上采用“摊破”、“犯调”等手法改变音乐的调性。
其表演形式多样,包含舞蹈、诗歌、伴奏等。
宋代词调音乐不仅追求写意美,还将细腻的感情恰到好处的进行了表达,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因此也可称为艺术歌曲。
而在宋代词调音乐中,姜夔是一位极具代表性的文人音乐家,其词风文雅,讲究韵律,蕴含音乐美学特征,其创作的作品在不仅对南宋社会产生影响,而且对中国古代音乐也影响深远。
二、分析鉴赏音乐、曲调、乐谱与诗词词调音乐作为中国古典艺术歌曲,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应从音乐本体角度进行鉴赏。
常涉及到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织体、奏法等以及音乐的主题表达和作曲家的情感等。
在鉴赏姜夔的词调音乐时,教师需要展示词调音乐的曲谱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分析乐谱。
词调音乐中所用的乐谱为中国传统乐学中的专业术语;词调音乐的拍号一般在曲谱的左上方,音乐的拍号与我们所熟悉的西方拍号奏法不同。
姜夔曲词的音乐审美特征
姜夔曲词的音乐审美特征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姜夔著有《白石道人歌曲》,其中存有自度曲17首,旁注工尺谱,这是流传至今唯一完整的宋人曲谱资料,被视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在词史和音乐史上都具有重要价值。
其自度曲尽兴率意,其中《暗香》《疏影》更被誉为绝唱。
姜夔作为一个音乐家,提出订正如宋乐工残谱,就俗为雅,从俗乐中学习调法运用在词曲创作中,从民间俗乐中萃取精华,将乐德和美听相融合,进而雅化,是其改造旧曲、自度新曲的主要手法特征。
姜夔曲词的音乐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灵动的动象美、清空的意境美、谐婉的律吕美。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南宋著名文学家、音乐家。
他所处时代正值宋、金和议之际,南方经济渐趋繁荣,人民生活暂时得以安定。
他少年丧父。
屡试不中,终身未仕,尝漫游于湘、鄂、赣、皖、江、浙地带,过着游离不定的清贫生活。
“(姜夔)气貌若不胜衣,而余力足以扛百斛之鼎;家无立锥,而一饭未尝无食客。
图史翰墨之藏。
汗牛充栋。
襟期洒落,为晋宋词人。
”(陈郁《藏一话腴》)姜夔好学、好客、好音乐,多才多艺,诗词歌赋、音律书画,无一不熟谙精通,特以曲词见长,深得当时名流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萧德藻的推赏。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他的《白石道人歌曲》等著作,内存祀神曲《越九歌》10首,旁注律吕字谱;词调17首,旁注俗字谱;自度曲17首(内旧曲词2首,范成大曲1首),旁缀工尺谱;琴歌《古怨》1首,旁缀减字谱。
这是中国音乐史上流传至今唯一完整的宋代乐谱文献资料,被视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弥足珍贵。
然而细审《中国音乐美学史》和《中国文学史》,对其曲词的审美特征研究者鲜见。
本文将拟从音乐美学角度,对其曲词的审美特色作一初步探索,为创作新时代音乐作品之借鉴。
一、灵动的动象美我国音乐文献《乐记》载: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
君子动其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
即是说,音乐是“心之动”之“象”。
宋词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分析
宋词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分析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与喜爱。
其中,宋词词调音乐特征更是使得这种文学形式成为了一种如歌如泣的佳作。
本文将从音乐的角度来审美分析宋词词调的特点和魅力。
在宋词中,词调即指词的音乐旋律。
宋词的词调可以说是古代音乐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它以其独特的特点与风格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首先,宋词的词调多样性令人印象深刻。
宋代三百年的时间里,产生了近一千种不同的词调形式。
虽然有的词调相似,但每一种词调都具有独特的音乐特征,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鹧鸪天·七九年春”这首词的词调“满江红”,通过自由奔放的曲调,表达出词人对家国纷争的深情厚意,引人沉醉其中。
而“千秋岁·席上欢娱”这首词的词调“满庭芳”,则以欢快、轻松的音乐旋律,展示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这些不同的词调形式,展现出了宋代诗词音乐的博大精深,也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审美体验。
其次,宋词的词调融合了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的特点。
宋代的宫廷音乐以其庄重、典雅的特点闻名于世,而民间音乐则更加活泼、通俗。
宋词的词调融合了两者的特点,使得词调既有庄重典雅的端正,又有通俗活泼的自在。
这种融合给宋词词调注入了丰富的音乐元素,使得其旋律曲调更加生动活泼。
例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的词调“凤凰台”,运用了宫廷音乐的严肃庄重与民间音乐的明快欢乐相结合,配合上词人的悲壮怀抱,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美感。
再次,在宋词的词调中,词人通常会将词的意境与音乐旋律紧密结合。
通过旋律的变化、音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等手法,词人创造出与词境相契合的音乐表现形式,使得音乐与文词融为一体。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的词调“临江仙”,通过抒发对明月的难以企及之情感,将音乐旋律渲染得动情悲切,使人深感其音乐的悲壮与美好。
最后,宋词词调的音乐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氛围和审美趣味。
试论宋代词调歌曲的艺术特征
试论宋代词调歌曲的艺术特征
宋代词调歌曲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1.词调的多样性宋代词调歌曲的词调种类繁多,包括
“长调”、“短调”、“小令”、“大曲”等多种形式。
这些词调不仅在
旋律上有所区别,而且在歌词的表现手法上也各具特色,使得宋代词调歌
曲具有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
2.词曲融合的艺术宋代词调歌曲的词曲融
合程度非常高,歌词和旋律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词曲融合的艺术使得歌
曲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能够更好地传达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情感表现的细腻性宋代词调歌曲在情感表现上非常细腻,能够准确地表
达出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这种细腻性主要体现在旋律的变化和歌词
的表现手法上,使得歌曲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4.音乐形式的多样性
宋代词调歌曲的音乐形式也非常多样,包括“小令”、“大曲”、“长调”等多种形式。
这些音乐形式在旋律和节奏上都有所区别,使得歌曲更加具
有变化和丰富性。
总之,宋代词调歌曲具有多样性、词曲融合、情感表现
的细腻性和音乐形式的多样性等艺术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宋代词调歌曲成
为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词艺术的实用与审美价值
宋词艺术的实用与审美价值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从文字到意境,宋词表现出的行文风格为平缓简约、朴素自然,意境深邃、含蓄隽永,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宋词的实用价值宋词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还是表达情感、思想、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工具。
宋词以其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展现着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在宋代,词歌曲曲流行,广泛传播,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传承着历史的故事和文化的印记。
宋词的写作形式与主题十分多样化,能够涵盖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爱情、家庭、自然、社会、政治等。
宋词不仅能够刻画出生活中的小细节,更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哲理。
例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句,即诠释了人生的好景不长,一切都难以长存的思想。
宋词的艺术价值宋词是古代文学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其艺术价值早已得到广泛的认可。
宋词以其简约、含蓄、自然的写作风格,将诗意融入到生活中,实现了文词的连贯。
其精湛的艺术品quality,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人类的文化承传。
宋词在表现意境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特别是在表现自然方面表现得非常美。
许多词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反映了秀美的自然景色,表达出强烈的情感。
比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等名句,都是对自然风景的醉美描写,展现了深深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宋词在文学语言的使用方面,具有很多独特之处。
它借鉴了古体诗句和乐府诗句的文化原素,虽然也从中汲取了营养,但其写作的表达手法是独一无二的。
再如易安的“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写出的是一幅自然明媚之景,令人读后心情愉悦,更体现了词作家对美好世界的热情和追求。
结语总之,宋词是中国文学消长中的重要篇章,对我国文化传承和艺术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从实际应用价值出发,宋词潜在着很多日常生活当中常用到的文化和生活场景。
而从艺术角度出发,又具有代表性、创造性、实践性等方面的艺术特征,更透过文字传达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生态。
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传播研究——北宋文人词调音乐的审美追求与传承
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传播研究——北宋文人词调音乐的审美追求与传承作者:张诗扬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张诗扬[1]白宁[内容提要]唐虞三代之始,人皆能因所感而歌唱,荆轲歌易水,离别唱阳关,上至君王,下到百姓,多知音好歌者。
至商周时,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和文人音乐逐渐剥离开来,文人音乐独立而成一派。
宋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过程中,尤其不能忽略了文人对于音乐的创作和参与,经文人之手的北宋词调音乐,是文人音乐之代表。
“文”的品格、气质和素养是文人音乐区别于其他传统音乐的标志之一。
唐诗是酒,宋词为茶,歌词、音乐和典故中记录着宋代文人独特的艺术审美与细腻情感,“词调音乐”更注重于“音”与“心”之间的对话,以含蓄之情、中和之意、音外之音来表现中国古代文人独有的艺术哲学。
[关键词]北宋/文人/词调音乐/传播/审美中图分类号:J72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736(2016)02-0009-5一、文士生活中的词调音乐北宋开国初,社会安定,生活富足,经济逐步恢复,民间财富聚集于开封等大都市,促进了城市公共空间中文化娱乐活动的繁荣。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记载:“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
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
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
举目则青楼画阁,秀户珠帘。
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琦飘香。
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
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
[2]”如果说北宋文人音乐来源于民间,那么最高统治者对于官宦文士音乐活动的大力支持则是其发展的根基。
自宋太祖赵匡胤起,朝廷对官宦人家待遇优厚,允许其“多积田、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3]。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四中记载:“寇莱公性豪侈,所临镇燕会,常至三十盏。
试论宋词的音乐美
试论宋词的音乐美宋词可称为“音乐文学”。
清孔尚任《蘅皋词序》说:“夫词,乃乐之文也。
”可见词最初是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词,与音乐天生就是密不可分的。
词的外在的音乐美特性是显而易见的。
从创作上讲,它是依声填词,应歌而作,而它所依之“声”、所应之“歌”,乃是唐宋时代最为优美动听的流行歌曲――燕乐曲调;从传播来看,词多是文人或是专业作家创作,然后交由歌妓舞女去演唱。
宋人俞文豹《吹剑续录》记载,大词人苏轼有一次问一个善歌的人:“我词比柳(永)词不达意何如?”那人答道:“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外(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这位善歌的人评价苏、柳的不同词风,首先是着眼于“唱”。
不同风格的词,与不同的词调乐曲声情相结合,在歌唱之中,全面体现它的歌唱性。
歌唱性特点造成了宋词独特的音乐美感,虽然宋词大多数由于乐谱失传,已经脱离音乐而独立,但词的音乐性也仍然是很强的。
这种音乐感主要是来自于词调规定的有规律的字声平仄组合,句式的错落和音节、韵位的丰富变化而造成的抑扬顿挫的旋律和节奏感。
宋词词调丰富,声律体式变化多样,清康熙年间的《钦定词谱》共收录826调、2,306体。
不同的词调有不同的音律节奏和声情风格,词人创作可以根据抒情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词调,达到声与情的完美结合。
这也是宋词作为音乐性很强的文学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
宋词内在的音乐美的特性也是极为鲜明的。
既是依声填词,词的创作也就必然要受到曲调旋律节奏的规范和限制,在字句声韵格律方面主动而自觉地寻求与音乐曲调的配合。
这样,宋词在字声、用韵等各个方面都更趋于丰富复杂,形成错综变化、强烈鲜明的音乐美特性。
讲求声律是汉语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词在近体诗兴起和繁荣的同时,作为歌词,更要求以文字的声调配合乐谱的腔调,以求协律美听。
近体诗的声律只分平仄,上、去、入三声统称仄声或侧声,不再严加分辨,它的字声组织大体上是两平两仄交替与对称使用。
《宋词中的婉约与豪放:不同词派的审美取向》
宋词中的婉约与豪放:不同词派的审美取向1. 引言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在宋代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两种主要的词派:婉约派和豪放派。
这两种词派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审美取向,并且形成了各自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
2. 婉约派词2.1 背景介绍婉约派词主要兴盛于北宋初年,代表作家有柳永等人。
婉约派注重情感深沉、细腻而含蓄,以描写女性柔美、温婉的情感为主要特点。
2.2 刘永与婉约风格刘永被誉为“南宋初期最杰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常常以柔美、娇媚的形象出现,表达深情款款之感。
2.3 其他婉约派作家和作品除了柳永和刘永外,还有陆游、晏殊等作家也有许多优秀的婉约派词作品。
这些作品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独特的意境构建而备受赞誉。
3. 豪放派词3.1 背景介绍豪放派词盛行于北宋中期,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人。
豪放派词注重自由奔放、率真直接的表达方式,以男性主导与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
3.2 苏轼与豪放风格苏轼是豪放派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善于把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充满激情和对世事的批判。
3.3 其他豪放派作家和作品除了苏轼和辛弃疾外,还有李清照、贺铸等作家也在豪放派词领域有很大成就。
他们的词作品常常流露出激昂豪迈之气。
4. 婉约与豪放:审美取向对比4.1 情感表达方式婉约派注重情感的深沉和细腻,常借物写情并以意境构建感受;豪放派则直接、率真地表达情感,对个人感受与社会现实不加修饰。
4.2 性别视角婉约派的女性形象更加娇媚柔美,表达了女性特有的纯真和温雅之气;豪放派则更加注重男性形象和男性视角,展现了男子汉豪迈的风度与品格。
4.3 社会观察与抒怀婉约派作品更加注重对世俗生活的观察和揭示,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思考;豪放派作品则突出个人抒发的情感冲动,批判时事与自身命运。
5. 结论宋词中的婉约与豪放代表了不同的审美取向。
在婉约派中,词作着重于柔美、细腻而含蓄地表达情感;而在豪放派中,则强调自由奔放、率真直接地抒发内心冲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研究
作者:霍锟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04期
摘要:宋词,顾名思义,是我国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载体,句子有长有短十分便于歌唱,故而又被人称为长短歌或曲子词,它始于南梁,盛行于宋代,具有非常鲜明的音乐特征。
本文从词文学的发展史入手,针对其词调的音乐特征进行分析,力求对古调与古典诗词得到更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宋词;词调;音乐特征;审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4.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2-0009-01
一、词的音乐特征发展
词的起源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代《碧鸡漫志》中一卷说到:“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
”曲调初期只流传在隋代民间,后经唐朝诗人引入到诗词中,最后由宋代文人精心编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具有音乐特征的词调奇葩。
仔细追溯其源头,隋唐之际是以“燕乐”作为音乐歌唱的,后又融入西域音乐成为“胡部”,而这两种曲调的来源,恰巧奠定了宋词的文学特征和音乐特殊,使其在演唱和流传的过程加固了这一特有的文学特征,亦或许是古代文艺的发展以某种形式找到了契合点,从而实现了精神契合,使词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定的文化氛围,最后得以发展并且盛行一时。
唐诗与宋词在我国古代大放异彩,词虽然在隋代就在民间流传,但并未得到过多的关注,即使在唐代兴起时也未能和唐朝的诗相抗衡,直至宋代后以崭新的形式出现在诗坛,并发展成一代盛行之势。
而宋词的前身是长短歌,长短歌是以民间的大众艺术形式出现的,它由民间过渡到文人手里,成为以言闺情、赏歌舞的曲乐,后受到统治者的赏识,使其广为流传、风靡一时。
因此长短歌也是宋代代表文学之一,词的兴起向世人宣告了中国古典音乐的到来。
宋词调的创作并非先进行诗词的创作再谱以乐曲。
而是先根据民间流传的曲调进行“填词”,这也是宋词音调创作的一个特点,也可以说这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的一个特点。
词是在两宋朝代的弱势地位环境中得以演变、繁荣、昌盛的,经过了发展、成熟及退变的历程。
宋词特殊的音乐曲调,虽然没能使抒情达到极致,也没能达到“尽言诗之所能言”,但是以其特殊的艺
术性,造就了宋代的文言艺术家们,使他们得以尽展其才能,使得宋词成为一代文学代表。
但是宋代后词虽还在,却已经是尾声余韵。
二、宋词的背景文化
我国《诗经》以雅为音乐形式,至《乐府诗》以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进行配乐,后经从西域传入中原的舞乐融入商乐成为新《宴月》“即后起的《燕乐》”成为宋代的标志性词曲旋律,新燕乐作为宋词词调的源头,是当时最鲜明的且具有音乐特征的文学,后经宋代乐师整理实现了舞台的实践,唐朝文人在诗歌创作方而成就了之后宋代词调文学的盛兴。
在宋词的词调歌赋上不难看出,宋词曲调较燕乐米说,五、七言相对更加灵活,因而早就了宋词词调的产生。
但是如果深究背景,宋词这种“以音乐为归依的文体形式只能发生在音乐特定因素的时代,并可以得到发展和传颂。
如果音乐不存在了,这种依附音乐而生的曲调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现代词学研究对词出燕乐提出质疑,隋唐时期的宴飨之乐主体来自于我国中亚地区和西域的乐曲的融合产生的新声,词的根本则在丁燕乐的五音二十八调,唐代的坐部伎、教坊乐才是词调起源的基本归属,词与诗同在燕乐背景下产生,而词之所以可以独立存在是由丁新秒曲的流行,使得宋代文人以词填曲的方法得以成立。
然而使得宋词文学发展走到高峰的因素有很多,据钱钟书先生的《宋词选注》中序言中有一观点,唐代文人在诗歌领域的成就是宋代文人无法逾越的。
这一论断基本符合宋词盛兴的客观事实,也许正是唐代文人在诗歌的创作取得的成就,造就了宋代绚丽多姿的词曲文学。
宋词大多采取“曲拍为句”的形式,拍板在唐宋宫乐中作为常用节奏乐器,是处于舞乐核心地位的乐器,是当代乐师用以引领乐曲演奏的主导乐器。
我国古代乐曲具有一拍一句、曲拍为句的模式,使得宋代词句常有减字、偷声、摊破等手法的运用。
三、宋词调的音、意和谐的特征
词调音乐传唱至今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其重要原因就是歌者非常注重腔调的运用。
宋代文学作者在创作的时候非常注重词与谱字之间的适宜,白石道人歌曲”中力求一字一音,在每个字旁标明不同音高,以致其演唱风格传唱至今,令人叫绝。
当人们逐渐对宋词的认知得以统一后,词学的审美元素才成为宋代文人的焦点,使得宋词的音乐特征以直观的形式得以应用。
总之,宋词的音乐特征主要表现在:宋词创作的新词符合时代特定的音乐规律,并且与乐曲之间高度一致,使之得以发展、流传。
在对宋词的总体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声诗”和“曲子词”都被归纳到燕乐的曲乐范畴中,但是宋词词调中表现的音律个更为明显,所以其创作难度更大。
宋代文人在创作作品时,将主题的意愿与乐曲的格律化相配合,使得创作过程往往不亚T唐诗的创作历程。
随着古代乐、曲、调的不断发展,宋词在人前逐渐形成了稳定的词调。
宋词词调可以说是中华艺术曲调传承中的经典,具有艺术歌曲的特征同时具有独特的艺术造诣。
宋词其特有的文学特点,是古代音乐文学的精髓,同时也是中华曲调文学的典范。
宋词的文化的孕育,是留给现代艺术的巨大精神宝库。
参考文献:
[1]张玉奇.词曲文字谱与音乐谱关系再论[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3(01).
[2]谢骥权.隐逸风尚格物致和——论宋代漆器的文人化[D].北京:中国美术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