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及改革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及改革调研报告
解放以来,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为农业发展、农产品市场繁荣、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市农技推广工作中存在职能不明确、机制不适应形势、重大推广项目不按科学程序进行、资金缺乏、技术人员培训学习机会少、乡农技站力量薄弱等等问题,阻碍着农技推广事业的健康发展,亟待解决。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职责不明确
目前,市、县农技部门工作职责的划分比较模糊,特别是总站职能弱化,一些重大基础性工作开展不力,宏观管理和指导作用不明显。
二、技术行政化严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行政化现象日益严重,由于政绩思想影响,每一任新领导都“思维要有新思路,行动要有新举措”,这个搞“观光农业”,那个搞“亮点农业”,新提法层出不穷,都向农技部门要“成功”的东西,实际上多数都是些常规的、技术含量低的工作。搞项目,领导让你干啥就得干啥,而且不管项目执行得怎么样,总结、汇报都得听上级的(典型的例子如:麦穗没干领导就要千粒重,但上报的“产量三要素”却不采用农技部门的实测数据),使得农技部门左右为难。
三、一些重大技术推广不按“三步走”的基本程序进行
由于急功近利,等不及农技部门按照实验、示范、推广的步骤从技术上进一步完善,很多县市都有不按科学程序而大面积推广某项技术或某种作物的情况,但往往以半途而废告终,给农民造成很大损失,基层反映较强烈。
有的只进行了一年试验就盲目扩大面积,但由于不适应当地情况,对农民增产、增收效益不大;有的甚至增收不抵追加的投入,
抓两三年就抓不动了,如热闹一时的“小麦机械覆膜穴播技术”。有的甚至根本就不搞试验,完全抛开农技部门,只是听人家(如产品收购商或种苗推销商)宣传介绍,就作为“项目”引进,盲目大面积上马,一心想快点抱个金娃娃,失败后不但造成重大损失,也造成尴尬。某县以“招商引资”的名义引进美国小洋葱,商家说亩产2000公斤收入800元保证收购。没做任何实验,没有一点感性认识,一下就下达种植4000亩,领导和农民签订合同。农技部门提出应先进行实验,但有关人员却说“实验示范推广同步走”。结果几乎是必然的:由于种种原因,亩产只有几十公斤,损失数百万元。
有的越俎代庖,一厢情愿,违背事物发展规律。某县调整产业结构,决定大力种饲草,提出的口号是“以种促养”,其解释是:大量种草,有了充足的饲料自然能带动养殖业大发展。但是后来的事实是由于养殖业没发展起来饲草没人要,种草的农民亏了本,第二年就没人种了。
为政绩违背三步走原则,暴露出当前农技推广受领导干预很大,不各操其职,不懂科学,把科学当玩政治。
四、资金问题
1、经费少,保障措施不力,影响推广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县、乡,多数只保人头费,办公费紧缺,=没交通费,有的暖气费都要拖欠。上级农技部门经费少,开展业务少,与下级联系就少,使上下级关系疏远。近年来有些业务科被戏称为“四无科”:无项目、无经费、无会议、无培训。
2、经费到位迟,一年庄稼两年做,现在的情况是县上12月制定第二年工作计划,上面4月份批下来,8月份拨款。在计划批准之前影响工作开展。
3、经费渠道不顺,截留时有发生。说是推广上拨了多少款,但有限的经费常被地方相关部门截留,实际用于推广的少。但农技部门工作又不能不做;做了就得要经费,但一要又容易产生矛盾。
4、经费使用安排不当,拨款标准不科学经费少又用不到关键
环节,大部分用在扩大面积的补助上,一些部门为了多得经费就虚报面积,在总结时编造数字。而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的实验、示范工作要取得资金支持却很难。
五、培训、考察少
1、农技人员知识老化,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缺乏新知识、新技能,业务水平难以提高;有的人本来就是半路出家,都需要更新和提高,但培训学习、考察交流机会太少。基层信息闭塞,区内情况互不了解,远不如上世纪80年代搞得活跃。
2、高层参观考察行政干部去得多,技术人员去得少;基层的观摩、培训也是干部多,技术人员、种植者少。
六、乡站问题
1、人员情况,由于撤乡并镇,乡领导实行竞聘,有文化、能力强的人都改行政当公务员或作其他较好的工作,各部门没聘上且年龄偏大和一些莫名其妙的人被安排到农业服务中心,造成乡农技人员整体素质降低。乡站不能胜任作为县农技站的延伸,工作只能靠县站一插到底。
2、工作情况,本来,“乡镇农技站是县农技中心的派出机构”,但现在是乡镇条块管理,很不适应,主要是业务管理不上。多行业综合成立的“农业服务中心”成了乡镇的附属部门,乡上常让农技人员忙些与农技推广不相干的事,农技人员无法正常开展本职工作。
3、工作条件、待遇问题乡站工作条件差,设备上是空壳,农技人员待遇也低。相对民政、司法、水利等部门给下面配备电脑、安装电话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农技推广的乡站太穷了,利通区某乡站用节余的钱买了一个电壶,都成了值得一提的财产。乡站条件差,人员思想不稳。
农业重要,农技推广重要,一号文件谈农业,但从乡站的现状、处境看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
改革探讨:
一、市、县农技推广部门要明确各自的职责
1、作为市站应该抓大事根据全市情况,提出思路,制定规划,筛选项目,组织申报、实施。
2、做好前瞻性、基础性工作做好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开发,加强技术储备;开展技术研究,解决生产中重大技术问题;加强土肥、植保等基础性工作
3、抓培训、提供信息,培训县一级农技人员。
4、建立专家库,遇到技术难题及时咨询解决。总结、升华基层成熟的技术、好的经验、典型,编写成教材、书籍,向全市宣传、推荐。
5、正确认识和理解农技推广定位问题,加强行业建设,充分发挥和加强社会公益性职能,稳定队伍。不要提倡、强调什么“创收”,“创收”是另外一门学问。
县级农技推广中心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区市规划,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点制定本地方的推广计划;组织实施上级确定的项目,做好新技术、新品种的实验、示范及推广;搞好园区建设;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并指导农民做好防治工作;培训乡级农技人员和农民。
二、重大农技推广项目的决策问题
1、确定重大农技推广项目,首先要符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对农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其次要调查、了解市场,紧密结合市场的需要;再次要做好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思想意识,让农民掌握技术并积极应用。
2、推广什么,可行与否,重大推广项目应由领导、专家、技术人员和农民结合起来确定,特别是多听听农民和基层的意见,他们最接近实际,最知道需要什么。
3、推广不能搞一刀切,必须结合当地气候、土地、灌溉、经济、技术等等条件,因地制宜。
三、必须坚持“三步走”的基本原则
所谓“三步走”是说推广一项技术(或一个品种),必须先进行实验、示范两个步骤,待取得确切结果和完整的技术后再行推广。这是推广工作的基本原则,是长期实践的科学总结,必须遵循。“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