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系毕业论文:论手机媒体危机传播模式] 新闻系优秀毕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系毕业论文:论手机媒体危机传播模式] 新闻
系优秀毕业论文
新闻系毕业论文:论手机媒体危机传播模式
摘要:20xx年非典之后,学界开始从危机管理、媒介功能等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媒介进行危机传播。
而随着手机技术的日臻完善,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在分析手机短信在危机事件中的表现及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手机危机传播系统模式,并从微观系统和宏观社会系统对如何发挥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优势提出建议。
关键词:手机媒体危机传播危机管理
手机媒体是真正的自媒体,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传受终端,可以随时随地、自主自愿地传受信息;手机媒体是真正的多媒体,可以传受音频、视频、动画、图像、文本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手机媒体是真正的草根媒体,手机的低成本以及易操作性,使手机媒体成为用户最多、应用最广的媒体。
手机媒体危机传播模式
“危机状态下的传播是一种变异了的传播系统”。
危机传播的信息是碎片化的、复杂多变的。
而手机短信即时、快速、短小的信息传播特性,恰好符合危机传播原则①,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采集、编辑信息,将信息传播到最大范围,做好信息沟通和意见协调,发挥社会协调和社会动员的作用,协助组织化解危机。
手机媒体的技术特性决定了其在危机传播中的优势:(1)手机媒体传播定向性强,危机信息有效到达率高;(2)手机媒体传播方式个性化,危机信息易于接受;(3)手机媒体的移动性强,危机信息无孔不入;(4)手机媒体的高度参与性,危机信息采集便捷。
我国对危机传播的研究主要有传播学、管理学和公共关系学三种理论范式。
大陆学者胡百精对危机管理做了深入研究,在罗杰斯的“信息流”和“影响流”的基础上提出了“噪音流”的理论假设,形成了危机传播流的“3F”假设。
根据美国学者史蒂文?芬克提出的危机管理四阶段论和胡百精提出的危机信息传播流的“3F”假设,笔者对手机媒体危机传播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手机媒体的危机传播模式(见图1):
1.危机潜伏期:组织借助手机短信平台向利益相关者发布预警信息,发挥手
1
机媒体环境监视的功能。
2.危机突发期:发挥手机媒体即时即地的特性,第一时间发布真实、有效的信息。
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影响。
3.危机蔓延期:协助传统媒体,做好跟踪报道,发挥手机媒体信息交流平台的作用,促进组织、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协调社会矛盾。
4.危机解决恢复期:做好后续报道和延伸报道,以专题的形式总结经验、反馈意见,同时做好知识普及。
5.谣言和流言贯穿于危机传播的各个阶段。
手机媒体危机传播存在的问题
手机媒体私人化的信息传播特性,使手机信息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谣言很容易在人群中传播开来,不利于社会稳定。
强制性传播。
手机短信是被动接收的,用户无法进行选择性接收。
这就为商业机构和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传播商业广告、暴力、色情、违法犯罪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机。
这种强制性信息传播忽视了受众的权利,容易滋生受众抵触情绪,对传播效果产生噪音干扰。
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传播。
由于手机媒体传播兼具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特征,信息发送主体具有匿名性和不确定性,传受双方不能建立持久的关系。
从而为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传播提供了温床。
胡百精在罗杰斯信息流和影响流的基础上加入了噪音流(Noise flow)的概念,形成所谓的“3F”假设。
②“在危机中,噪音流一方面加剧了信息流的不畅,另一方面扩大了影响流的散乱;而信息流和影响流同时又不断酝酿噪源、制造噪音。
三者的相互强化,使危机传播成为一个爆裂的信息系统。
”
手机的强制性传播、手机监视、手机偷拍等都会造成对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干扰,对手机在危机传播中作用的发挥产生了负面影响。
另外因手机技术缺陷而带来的信息内容短小、琐碎、形式相对单一等特点都限制了手机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作用。
手机媒体的危机传播优化
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如何在手机信息传播过程中控制信息流,引导影响流,消解噪音流,充分发挥手机短信在危机传播中的
2
优势呢?本文主要从微观的手机危机传播系统和宏观的社会系统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微观手机危机信息传播系统。
危机潜伏期。
媒体具有环境监视和社会协调功能。
在危机潜伏期,危机处于萌芽状态,最容易处理却最不易发现。
决策者要时刻保持警惕,有效预防与避免危机的大范围爆发。
手机短信预警系统与传统方式相比,优势在于发布成本低、即时性和准确率高。
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可以在最小的时间差、最大的区域范围、最有效地准确通知用户提高警惕,避开危险。
危机突发期。
危机发生后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引发社会恐慌。
伴随社会恐慌而产生的是流言和谣言的传播。
在结构性压力和不确定因素下,人们急需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的信息。
手机的照相功能和简单的短信编辑功能,可以承担起“现场采集员”的职责,第一时间采集信息,并将信息迅速传播出去。
政府应该加大投资,在硬件设施方面,完善移动通信系统,做好危机防御工作。
相关部门和组织要加强对手机短信传播的监控,屏蔽和过滤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
危机蔓延期。
这一时期,危机影响范围继续扩大,但强度减弱,危机损害已经发生并持续,决策者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弥补危机造成的损失。
组织和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格外重要。
手机短信危机传播系统要做进一步的跟踪报道,与传统媒体强强联合,发布权威信息。
借助手机强有力的反馈功能和网状传播特性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促进组织和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之间、组织之间的信息沟通、意见协调,增进彼此了解,达成共识。
进一步做好辟谣和矛盾协调工作。
危机解决恢复期。
危机基本消除,危机传播接近尾声,社会生产恢复正常。
这一时期的传播要偏重组织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纵向沟通。
手机媒体协助传统媒体做好后续报道和延伸报道,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全程回顾,接受公众意见反馈,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危机应急系统。
第二,宏观社会系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