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训练
2016全国卷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
2016全国卷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2016年全国高考文言文暨相关文化常识总结
2016年全国高考文言文暨相关文化常识总结2016全国一卷曾公亮传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考取,考上)进士甲科,知(主管,任…县令)会稽县。
民田(名词作动词,种田)镜湖旁,每患(忧虑)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凭…的身份)端明殿学士知(名词作动词,担任知府)郑州,为(处理)政有能声,盗悉(全都。
同义词:悉、皆、毕、咸、尽、率)窜他境,至夜户(门)不闭。
尝(曾经)有使客(使者)亡(丢失。
亡古同“无”,没有)橐(tuó,口袋)中物,移书(发送公文;布告)诘(追问)盗。
公亮报(回复):吾境不藏盗,殆(大概,几乎)从者之廋(sōu,隐藏,藏匿)耳。
索(搜查)之,果(确实,真的)然(这样)。
公亮明练(熟悉;通晓)文法(公文法令),更(又)践(任职)久,习(熟悉)知朝廷台阁典宪(典章制度),首相韩琦每(经常)咨访(询问)焉(相当于“于之”,向他)。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方略)。
密州民田产银,或(有人)盗取之,大理当(判罪)以(按照)强(强盗之罪)。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差别,不同)矣。
”固(坚决)争之,遂下有司议,比(比照)劫(抢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捕鱼,这句话省略了介词“于”,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界河,又数(多次)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计较),且(将要)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怎么办)?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担任,胜任)也。
”使谕(告诉晓谕,使人知道)以指意(意旨,意图),边害讫(完结,终了)息(平息)。
英宗即位,加(加是加封的意思,即在官员原来说的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誉称号,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不久)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豫”本为安逸舒适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往往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泛称尊长有疾),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质问)之曰:“锡(通“赐”)宴不赴,是(这)不虔(恭敬)君命也,人主(君主)有疾,而必(一定)使亲临,处之(做这样的事)安(心安)乎?”使者即就席。
16年高考文言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2016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专题24文化常识(含答案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24 文化常识1 .(2016·天津卷·T4)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②豆蔻梢头二月初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A.③①②④⑤B.③②①⑤④C.②④③①⑤D.②①③⑤④【解析】选D。
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确定各句中涉及的年龄,然后对其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①中的“束发”指男子十五岁;②中的“豆蔻”指少女十三四岁;③中的“加冠”指男子二十岁;④中的“知命”即“知天命”,指五十岁;⑤中的“不惑”指四十岁。
故选D。
【知识拓展】古代表年龄的词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
3.总角:古代未成年人把头发扎成的左右两个髻,借指幼年。
4.始龀:七八岁。
5.九龄:九岁。
6.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7.及笄:女子十五岁。
8.志学之年:十五岁。
9.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
10.二八:十六岁。
11.加冠:男子二十岁。
12.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弱冠”即年满二十岁的男子。
后世泛指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13.而立:三十岁。
14.不惑:四十岁。
15.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五十岁。
16.花甲:六十岁。
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子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17.耳顺:六十岁。
18.古稀:七十岁。
19.耋:七八十岁。
20.耄:八九十岁。
21.米寿:八十八。
22.白寿:九十九岁,百少一为九十九。
23.期颐:百岁。
24.茶寿:一百零八岁。
2. (2016·江苏卷·T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解析】选B。
2016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汇编(1)
2016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汇编(1)(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的句子。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文化常识.ppt
能够“
”,但由于行事草率,泉 (2)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2.(2014·全国Ⅰ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 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
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
(2)李白《蜀道难》中
“
,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二》)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学案六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生”,明朝、清朝时太学即国子监,太学生就是指在太学 中读书的生员。 B.“工部”,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一, 长官为尚书。 C.“詹事”,秦朝开始设置,掌皇后、太子家中之事。历代相沿, 为太子官属之长。 D.“少保”,太子府官职名,其职位和俸禄一般要高于闲职太师、 太傅、太保。
③“节度使”,唐代官名,掌管地方军政大事的官员。
④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 师》)
④“侯”“伯”,春秋时期的爵位名。
-8-
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鸿门宴》)
⑤“司马”,古代武职官职名。
⑥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促织》)
⑥“宰”,地方官吏。
④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送东阳马生序》)
④“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 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10-
⑤ 因入京师,观太.学.。(《张衡传》)
⑤“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⑥⑥“登大科概”说,古长代安科登.举科.,考函中使进报信士迟的早说云法尔。。(《祭妹文》) ⑦⑦古荆代轲七和音而(宫歌、,为商变.、徵.角之声、。徵(、《羽荆轲、刺变秦宫王、》变) 徵)的一 个音级。以此为主调的歌曲,凄怆悲凉。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文化常识
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② 以一少牢 告庙,请其矢。(《伶官传序》) .. ②“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用羊、猪各一头。(牛、
羊、猪三牲全备,叫“太牢”。)
③ ③总角 之宴,言笑晏晏。(《诗经· 氓》) .. ③“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④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鸿门宴》) ..
秀的人才。与后代科举“秀才”不同。隋代始行科举制, 设秀才科。唐初沿置此科,及第者称秀才。
④“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④ 有司业、博士 为之师。(《送东阳马生序》) ..
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10-
⑤ 因入京师,观太学 。(《张衡传》) ..
⑤“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⑥ 大概说长安登科 ,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祭妹文》) .. ⑥“登科”,古代科举考中进士的说法。
臣或贵族。
⑧寡人 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 .. ⑧“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⑨缙绅 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
⑨缙绅,原意是插笏板于衣带,是旧时官宦上朝时的装束,用作
士大夫的代称。
-9-
①“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 秋》六部儒家经典。
答案 (1)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2)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2.(2014〃全国Ⅰ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 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 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 (2)李白《蜀道难》中 “ , ”两句写 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 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 情感的名句是 “ , ”。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编(最新最全)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目录一、人的称谓 (4)【直称姓名】 (4)【称字】 (4)【称号】 (4)【称谥号】 (4)【称斋名】 (5)【称籍贯】 (5)【称郡望】 (5)【称官名】 (5)【称爵名】 (5)【称官地】 (5)【兼称】 (6)【谦称】 (6)【敬称】 (6)【贱称】 (7)【特殊称谓】 (7)二、古代职官 (8)【爵】 (8)【丞相】 (8)【太师】 (8)【太傅】 (8)【少保】 (8)【尚书】 (8)【学士】 (8)【上卿】 (9)【大将军) (9)【参知政事】 (9)【军机大臣】 (9)【军机章京】 (9)【御史】 (9)【枢密使】 (9)【左徒】 (9)【太尉】 (10)【上大夫】 (10)【大夫】 (10)【士大夫】 (10)【太史】 ....................................... 10 【长史】. (10)【侍郎】 (10)【侍中】 (10)【郎中】 (10)【参军】 (11)【令尹】 (11)【尹】 (11)【都尉】 (11)【冏卿】 (11)【司马】 (11)【节度使】 (11)【经略使】 (11)【刺史】 (11)【太守】 (11)【都督】 (12)【巡抚】 (12)【抚军】 (12)【校尉】 (12)【教头】 (12)【提辖】 (12)【从事】 (12)【知府】 (12)【县令】 (12)【里正】 (12)【里胥】 (12)【三省六部】 (13)【官职的任免升降】 (13)【星宿】 (13)【二十八宿】 (13)【四象】 (14)【分野】 (14)【昴宿】 (14)【参商】 (14)【壁宿】 (14)【流火】 (14)【北斗】 (14)【北极星】 (14)【彗星袭月】 (15)【白虹贯日】 (15)【运交华盖】 (15)【月亮的别称】 (15)【东曦】 (15)【天狼星】 (15)【老人星】 (15)【牵牛织女】 (15)【银河】 (16)【文曲星】 (16)【天罡gang】 (16)【云气】 (16)【农历】 (16)【二十四节气】 (16)四、古代地理 (17)【中国】 (17)【中华】 (17)【九州】 (17)【赤县】 (17)【中原】 (17)【海内】 (17)【四海】 (17)【六合】 (17)【八荒】 (17)【江河】 (18)【西河】 (18)【江东】 (18)【江左】 (18)【江表】 (18)【江南】 (18)【淮左】 (18)【山东】 (18)【关东】 (18)【关西】 (18)【关中】 (19)【西域】 (19)【岭峤】 (19)【朔漠】 (19)【百越】 (19)【五岳】 (19)【京畿】 (19)【三辅】 (19)【三秦】 (19)【郡】 (19)【州】 (19)【道】 (20)【路】 (20)【山水阴阳】 (20)【古称别称】 (20)五、科举制度 (20)【察举】 (20)【征辟】 (20)【孝廉】 (20)【科举】 (20)【童生试】 (21)【乡试】 (21)【会试】 (21)【殿试】 (21)【及第】 (21)【进士】 (21)【状元】 (21)【会元】 (22)【解元】 (22)【连中三元】 (22)【鼎甲】 (22)【贡士】 (22)【举人】 (22)【生员】 (22)【八股文】 (22)【金榜】 (22)【同年】 (23)【校】 (23)【庠xiang】 (23)【序】 (23)【国学】 (23)【乡学】 (23)【稷下学宫】 (23)【太学】 (23)【国子监jian】 (23)【书院】 (23)【学官】 (24)【祭酒】 (24)【博士】 (24)【司业】 (24)【学政】 (24)【教授】 (24)【助教】 (24)【监生】 (24)六、风俗礼仪 (24)【春节】 (24)【元宵】 (25)【寒食】 (25)【清明】 (25)【端午】 (25)【乞巧】 (25)【中秋】 (25)【重阳】 (25)【腊日】 (26)【除夕】 (26)【伯(孟)仲叔季】 (26)【十二生肖】 (26)【生辰八字】 (26)【孝悌】 (26)【牺牲】 (26)【三牲】 (26)【太牢、少牢】 (27)【家祭】 (27)【朝仪】 (27)【朝聘】 (27)【朝觐】 (27)【揖让】 (27)【长揖】 (27)【拱】 (27)【顿首】 (27)【稽首】 (28)【九拜】 (28)【跪】 (28)【坐】 (28)【座次】 (28)【席次】 (28)【冠礼】 (28)【婚冠礼】 (29)【祖道】 (29)【斋戒】 (29)【虚左】 (29)【再拜】 (29)【膜拜】 (29)【折腰】 (29)【六礼】 (29)【秦晋之好】 (29)【以文会友】 (30)【讳称】 (30)七、饮食器用 (30)【五谷】 (30)【五牲】 (30)【五味】 (30)【六畜】 (30)【八珍】 (30)【古代食器】 (30)【古代炊具】 (31)【古代酒器】 (31)【羹】 (31)【脍炙】 (31)【古代家具】 (32)八、音乐文娱 (32)【五声】 (32)【宫调】 (32)【十二律】 (32)【俗乐】 (32)【雅乐】 (32)【春江花月夜】 (33)【霓裳羽衣舞】 (33)【十面埋伏】 (33)【五射】 (33)【文房四宝】 (33)【书法】 (33)【六书】 (33)【永字八法】 (34)【阳文阴文】 (34)【岁寒三友】 (34)【花中四君子】 (34)九、文史典籍 (34)【四书】 (34)【五经】 (34)【六经】 (34)【十三经】 (34)【三字经】 (34)【千字文】 (35)【千家诗】 (35)【唐诗三百首】 (35)【古文观止】 (35)【古文辞类纂】 (35)【二十四史】 (35)【史记】 (35)【资治通鉴】 (36)【太平广记】 (36)【诗文集的命名方式】 (36)【史书编写方式】 (36)十、目录辞书 (36)【目录学】 (36)【经史子集】 (37)【类书】 (37)【太平御览】 (37)【永乐大典】 ............................... 37 【丛书】. (37)【四库全书】 (37)【四部丛刊】 (37)【四部备要】 (38)【尔雅】 (38)【说文解字】 (38)【康熙字典】 (38)【辞源】 (38)【辞海】 (38)【中华大字典】 (38)【经传释词】 (39)【文言虚字】 (39)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的含义 (39)古代年龄称谓 (40)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答案及解析)全国卷 1(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盍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参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2016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8 文化常识 含解析
【母题来源】2016年高考新课标1卷第5题【母题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的一项是(3分)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文化常识.ppt
⑧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⑧“季父”,即叔父,古人排行有孟、仲、叔、季。“季”,最小的。 ⑨⑨“是社社.稷 稷.之 ”臣,古也时。每何年以都伐要为?祭(《祀论土语地·季神氏和》五) 谷神,以求平安和 丰收。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9-
典题 2 科举、学校、音乐、歌赋类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① “六六.艺艺.经”,指传《皆通诗习》之《,不书拘》于《时礼,学》于《余易。》(《《师乐说》》《) 春秋》 六部儒家经典。
②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②“庠序”,古代的学校名。殷商时代叫“序”,周代叫“庠”。 ③③“秀后才刺”史,汉臣代荣以举臣来秀选.才拔.。人(《才陈的情一表种》察)举科目,此处指优 秀的人才。与后代科举“秀才”不同。隋代始行科举制, 设秀才科。唐初沿置此科,及第者称秀才。
⑤“既望”,指望日的次日,通常指农历的每月十六日。
-14-
⑥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
⑥“四纪”,四十八年。古人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⑦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
⑦“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日落以后天还没有完全黑的时 间,一般是指19点至21点。“人定”,是亥时,夜深人静的时候, 晚⑧上若2潜1师点以至来2,3国.点可。得也。(《左传·殽之战》) ⑧“国”并不是指整个郑国,而是指“国都”“京城”。
”两句写
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
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
2016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板块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全国卷 1(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盍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参考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2016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30题
2016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30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也叫禅让制,,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1.C(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文中“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任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
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C.原文“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这里泛指边关。
D.文中“谥忠介”的“谥”是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评价。
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2.B(3分)(解析:B.“同治”“光绪”是庙号错,是年号.)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998年全国高考题)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3.c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训练
1、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部、部、部、部和工部。
B.古诗文中经常提到“岁寒三友”,它们是松、、;“花中四君子”是指梅、、竹、。
C.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如已死的皇帝为,已死的父亲为,已死的母亲为,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
2、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任选两题)
A.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官员到职工作叫;授予官职叫;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
B.古人表示年龄都有专门的代称:二十岁叫,三十岁叫,四十岁叫,六十岁叫。
C.我国不少城市有古称或别称,如南京叫金陵,苏州叫,扬州叫,杭州叫,开封叫。
3、在古诗文中,同一事物往往有若干名称。
以下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月亮被称为“蟾宫”、“月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等。
B.雪被称为“琼玉”、“碎玉”、“碎琼乱玉”、“冰花”、“六出”、“梨花”等。
C.信被称为“鸿”、“尺牍”、“尺素”、“函”、“札”等。
D.酒被称为“琼浆”、“玉液”、“玉醴”、“杜康”等。
4、在下面几种语境中敬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语境:①麻烦别人②请人改文③求人原谅④请人批评
A.打扰斧正指教包涵
B.劳驾打扰赐教斧正
C.打扰斧正包涵指教
D.包涵打扰赐教斧正
5、在古诗文中,下列词语各指代什么?
①“汗青”代②“须眉”代③“巾帼”代
④“桑梓”代⑤“轩辕”代⑥“三尺”代
6、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代“国”常用来指都城,同时也指诸侯被分封的领地。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古人认为中国的四周都是海,所以也用“海内”指中国。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使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使北为阳。
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⑤在古代,“仆”可作为成年男子的谦称,“妾”可作为成年女子的谦称。
⑥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上午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A.①②③④B。
③④⑤⑥C。
①③④⑤D。
①②⑤⑥
7、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
对老师称“子”“夫子”“西席”“神器”“师”“先生”。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
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
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C.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D.《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张衡传》中“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则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8、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古人以“稷”为五谷(黍、稷、麦、稻、菽)之长。
古代帝王、诸侯祭祀土神(社)和谷神(稷),故合称为“社稷”,并用来代称国家。
B.宫、商、角、徵、羽为古代音乐的五声,又称五音。
变徵,声调悲凉。
C.古人常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D.布衣之交、竹马之交、忘年之交、车笠之交、刎颈之交、莫逆之交、都用来形容交情很深。
9、下面四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诗中所表示的节令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③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元宵、七夕、重阳、春节
B.春节、中秋、端阳、除夕
C.元宵、中秋、清明、元旦
D.元旦、七夕、重阳、元宵
10、下面四首诗,各描写了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
按节令的顺序,四首诗依次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②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③鸾扇斜分凤帷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④千门万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A.②④①③B.④②①③C.①②④③D.④②③①
11、写出下列诗句所反映的我国古代民间传统节令的名称。
①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②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刊悲
③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④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
答:①②③④
12、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任选两题)。
(1996年全国高考题)
(1)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
(2)"文房四宝"是对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四种文具的统称。
(3)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_____ 和_______ 。
(4)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1995年是农历年,1996年是农历丙子年,1997年是农历______ 年。
13、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任选两题)。
(2分)(1997年全国高考题)
(1)“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南岳衡山、西岳、北岳恒山、中岳。
(2)《四库全书》是乾隆年间纂修的一部丛书,共收古籍3503种,按照、、、四部分类,所以称为“四库”。
(3)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剧中人物分别由生、、、四种角色行当扮演。
通常所说的“末”,归入“生”中。
1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998年全国高考题)
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参考答案
1,(1)户、礼、兵、刑(2)竹、梅;兰、菊(3)先帝、先考、先妣、先贤
2,(1)下车、视事、拜或除、乞骸骨(2)加冠或弱冠、而立、不惑、花甲(3)姑苏、维扬、临安或武林、东京
3,B
4,C
5,①史册②男子③妇女④故乡⑤祖国⑥法律
6,C
7,A 以“神器”喻老师,错
8,D 布衣之交、忘年之交、车笠之交、竹马之交,这些词语虽都表明有交情,但不一定很深。
9,A
10,D ④元宵②寒食③七夕(乞巧)①中秋
11,①七夕(乞巧)②寒食③清明④重阳
12,①D、②B、③A、④D、⑤C、⑥D
13,年份有:改元景炎(单答“景炎”不算对)、淳熙丙申(单答“淳熙”或“丙申”都不算对)
日子有:至日、戊申、晦(答“戊申晦”也算对)
时辰有:五鼓
评分标准:
答对一至二个不给分,答对三至四个给1分,答对五或六个给2分。
答错两个扣1分,扣完2分止。
14,B
15,C
16,C
17,D
18,(1)《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笔墨纸砚(3)榜眼探花(4)乙亥丁丑
答对一题得1分,答对两题得满分。
如内容残缺或有错别字,则该题不得分。
19,(1)泰山华山嵩山(2)经史子集(3)旦净丑
答对一题得1分,答对两题得满分。
如内容残缺或有错别字,则该题不得分。
2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