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之文化常识.ppt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课件 (27张PPT)

高中语文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课件 (27张PPT)
13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
称谓来代替。 垂髫 (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 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敝舍、舍弟、舍妹、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
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
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
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
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
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7
【敬称】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
是一种“恶谥”。
4
一、人的称谓
❖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 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 孟襄阳;
❖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 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 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人为仁公等。
【敬称】(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论语》)。唐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 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 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 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 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 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 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 母。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全版.ppt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全版.ppt

《烛之武退秦师》 1、《左转》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 体史书。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 位。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 称。 5、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 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课件
课件

(三)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 用,文言中也常见。 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 段和凭借。 1、表示原因的如: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示手段或凭借的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课件
13隋书 唐·魏徵等85 14南史 唐·李延寿80 15北史 唐·李延寿100 16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200 17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225 18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150 19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74 20宋史 元·脱脱等496 21辽史 元·脱脱等116 22金史 元·脱脱等135 23元史 明·宋濂、王袆等210 24明课史件 清·张廷玉、万斯同等332
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
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
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 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
“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
兄事之。”张良出,要课件 项伯。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 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 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 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

2025届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化常识 课件(共28张PPT)

2025届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化常识 课件(共28张PPT)
➢ 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 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 帝、隋文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 唐太宗、宋太祖等。
姓名字号篇
➢ 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等 等)、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 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 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 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延赐予。谥号的选定根 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道号时选 择。
外内从乱曰荒。 好乐怠政曰荒。 不勤成名曰灵。 好祭鬼怪曰灵。 杀戮无辜曰厉。 壅過不通曰幽。 动祭乱常曰幽。 去礼远众曰炀。
姓名字号篇
➢ 所谓尊号,乃为尊崇帝后为之所上之称号。始于秦代。如位皇 帝尊前皇帝为太上皇,尊前皇后为皇太后、太皇太后,亦称上 尊号。时至唐代,为皇帝上尊号之风大盛,有生前奉上者,亦 有死后追加者。武后称圣母神皇,高宗称天皇,中宗称应天神 龙皇帝等。
子·密州出猎》)
天文篇
3.在我国古代,有许多代指国家或地区的词汇,它们的含 义及来历各不相同。你能说出下列各词的意思吗?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 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 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四而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四 海”之意与之类似。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地理并称
【五岳】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 PPT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  PPT

文言文解题指导
文 一、重翻译,找差别,语意要连贯


句 步
二、看发语词和语气词


方 三、注意对仗,结构常相对
法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 训练强化 • 学生完成断句题
文言文解题指导 考题二 文化常识
理解文化常识类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近年 出现的新题型。这类实词, 含义比较固定,涉及面 较广。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特长或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
4 .行文思路——纺锤结构

开头:主要是对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
(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

细, 中 间
主体:主要介绍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
迹(这部分内容一般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记述。阅读 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地点、事件起始的词句。 )

结尾:结局(病.老.死)一般为对传主的
解题步骤:
2. 审查题干: 按题干要求回到原文有针对性 的再读具体内容,寻找依据。
逐题解答
文言文解题指导
考题一:断 句
怎么做?
文言文解题指导
窍门1:重翻译,找差别,语意要连贯
断句本质是翻译题
窍门2:看发语词和语气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句; 首的发语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
高考文言文复习及训练
xx中学 xxx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特征并明确考点 2.掌握文言文复习方法和解题思路 3.通过专项训练获得正确的做题方法
文言文复习指导(怎么出题?)
1.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材特点:
(1)选材稳定,均为人物传记。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复习 教学PPT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复习 教学PPT课件

(3)修禊:古代民俗,于___农__历__三__月__上__旬__的_“__巳__”__日__(_三__国__魏__以__后__始__固__定___ _为__三__月__初__三__)_(日期)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4)既望:过了望日后的XXX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古代对农历一 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农历每月的__X__X_X__日_为“朔”, _十__五__日__为“望”,十六日为“既望”,______最__后__一为日“晦”。 (5)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中国有二十八宿之称,其中北方 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斗和牛都在其中。___斗_宿,就是 北斗七星,勺子状。__牛__宿,有星六颗,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 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文:__当__他__夺__取__荆__州__,__攻__占__江__陵__,__顺__着__长__江__东__下__的__时__候__,__战__船__首__尾__相__ __接__长__达__千__里__,__旌__旗__遮__蔽__天__空__,__他__面__对__大__江__斟__酒__,__横__执__长__矛__吟__诗__,__本__来__ __是__一__代__的__英___雄__啊__,__可___如__今__又__在__哪___里__呢__?__(_得__分___点__:__“__方__”___,__当__;__ __“__下__”_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攻__占__;__“__东__”_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向__东__进__发__;__“__固__ __一__世__之__雄__也__”__,__判__断__句__;___“__固__”__,__本__来__;__“__而__今__安__在___哉__”__,__宾__语__前__

古代文化常识课件(共49张PPT)

古代文化常识课件(共49张PPT)

天文历法
1.古代天文
二十八宿
(1)古人为观测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运行而划 分成二十八个星区,称为二十八宿。分别为:东方七宿:角、 亢、氐 、房、心 、尾、箕,其动物形象是 苍龙 ;北方七宿: 斗、牛、女 、虚、危 、室、壁,动物形象是 玄武 ;西方七 宿:奎、娄、胃、昴 、毕、觜、参,动物形象是 白虎 ;南方 七宿:井 、鬼、柳 、星 、张、翼 、轸 ,动物形象是 朱雀 。 《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牛宿、斗宿都 是星区。
(6)“势拔五岳掩赤城” 中的“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 是东岳 泰山 、南岳 衡山 、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 嵩山 。
4.别称 (1)西安,古称 长安 。 (2)苏州,又称 姑苏 、吴门。 (3)扬州,又称 广陵 、江都 、维扬 。 (4)镇江 ,又称京口。
(5)北京古称 燕京 、大都 、北平。 (6)南京,古称 建康 、金陵 、江宁、石头城 等。“白下有山皆绕 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中的“白下”,也指南京。
(8)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 家乡 、 同乡 。
(9)汉太初元年,置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相当于郡的政 区,称为 三辅 ,负责管辖京都及其附近地区。
3.山川关隘 (1)文言文中将山之 南 水之 北 称为“阳”,山之 北 水之 南 称为 “阴”。如《游褒禅山记》:“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也。”
(2)古人常用天象变化来占卜吉凶祸福,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或 州的分野。如《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 翼轸 ,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又如《蜀道 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参宿 是益州(今 四川)的分野, 井宿 是雍州的分野,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共374张PPT)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共374张PPT)

如A项有助于我们理解“公亮立斗门”;B项 揭示了曾公亮和韩琦的关系,同时也有助于 我们理解密州人偷银事情的经过和结果;D 项对应文中补叙之事,解释了“知上方向之, 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 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 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中涉及的人物 关系。
2021/6/15
2021/6/15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C )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 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 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 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 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 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 曾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到神宗面 前陈述与王安石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神宗更加信 任王安石。王安石为了感激他帮助自己,因而引 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
• 苏轼曾经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救正补弊, 世202人1/6/15讥讽曾公亮用这种办法保持禄位和宠幸。
2.再读——结合具体题目,揣摩文中词句 对文意的理解是否准确,我们一般是看题目回答 -17-
2013课标
2021/6/15
《马文升传》 《李揆传》 《萧燧传》
《明史》 《旧唐书》 《宋史》
考点(共19分)
断 文化 句 常识

断 文化 括 翻 句 常识 分 译
断 析(
实句
10
词 筛选 分)
信息
高考文言文命题规律
1.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材特点: (1)选材稳定,均为人物传记。传主或忠诚
机敏,或刚直敢言,或修身爱民,或厚德 善政,多为忠诚良将或贤士孝子。 (2)来源比较广泛,均为历代史书,偏重于 “二十四史”。

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PPT课件

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PPT课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1、自动门,利用人体的红外微波来开关门
例1.情如感:、态度、价A值.观目鲁标:珍人视或公民曰权利/,夫增鲁强权小利意国识,/而积极有维护战自己胜的权之利;名明确/则权利诸边界侯,树图立鲁法治矣观念/。且鲁卫
师:看来你对历史很感兴趣哦,历史学习的很不错。就像这位孩子所理解的,从碑文可以反映出我国发展的不容易,反映了中国人民
主主义革命是为了建立资产阶级政体,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为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③革命发展 与群众发动的广度、深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央。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
即位,就让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因 革命纲领,充分发动群众,解央了民主革命的核心问题,即土地问题。④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
参考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侍奉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 任用吴起为将军攻打齐国,大败齐军。鲁国就有人说:“鲁国是 个小国,却有战胜国的名声,诸侯们就打鲁国的主意。况且鲁国 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 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他。这时,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去侍 奉他。魏文侯就任用他为将军,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 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和士 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脓液。这 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
围绕文意仔细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才能明辨各项表述的正确与否。要注意细节中是否存在着诸如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
倒等置常、 见事错兄件误杂。弟糅、之层国次混也乱、/强而加君因果用、内起容上则的归是纳不/弃完整卫、故/鲁意曲君解、疑中心之概括/谢上的吴无中起生有/ 、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 ➢ 2019年(III卷)
近 13
殷纣: 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 酷刑,是有名的暴君。与夏末国君桀并称为“桀纣”。

文 武王: 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

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 文 化
三晋: 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 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 ➢ 2020年(I卷)
近 13
主司: 1.主管某项工作的官员或部门。2.科举的主试官。
年 殿试: 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

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
学 、
,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 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 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

左尹、右尹,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后又为古代

官的通称,常指地方长官,如京兆尹、河南尹、

州尹、县尹等。
考 察
御名: 皇帝的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 字,如御玺、御驾亲征等。

【 ➢ 2019年(I卷)
近 13
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 以儒、墨、法三家影响最深远。

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称为“丁忧”。

常 私禄(文义判断): “私”强调个人拥有,与“公”相对;

“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后
考 察
也常用以借指仕途。 私禄在此强调是私人财产。

【 ➢ 2017年(II卷)
近 13

2020年高中语文复习课件: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古代文化常识2--古代官职课件(共32张PPT)

2020年高中语文复习课件: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古代文化常识2--古代官职课件(共32张PPT)

因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指因过失而降级。“放”有流放、放逐义,从色彩上
讲,是贬职。)
9.以下各句说法正确的有几句( B )
返回 课堂训练
√①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外交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的是礼部。
①对
×②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的是户部。
②错(是工部)
×③封邑是指古代君主把自己国土的某一块地方作为奖励赐给功臣,如淮阴侯韩信所
职权,多表示皇族的信任和恩宠。
D.古代的御史原本是史官,后掌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御史有权弹
劾皇帝的过失。
【答案】D,御史无权弹劾皇帝。
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课堂训练
A.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即一切财政事宜,其长官
称尚书,下设副职称侍郎。
B.翰林院学士在唐代是皇帝的秘书、顾问,他们学识渊博,明清时期长
侍卫,唐代是侍郎手下的高级官员。
【答案】B(军机处分设满、汉员,一般由亲王,满汉大学士、 各部尚书、侍郎、总督等官员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课堂训练
A.节度使是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官员,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
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B.大司马是汉代最高一级武官,廷尉是它的副职。太尉是宋代最高一
级武官,《水浒传》中的高俅曾任此职、
C.参军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
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
D.都督是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
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
【答案】B,廷尉是掌管刑法狱讼,掌管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官 员。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复习+课件36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复习+课件36张
[解析]“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说法错误。“金”指“钲”, 古代军中乐器,作战时击之为收兵信号。而“刁斗”是古代行军之器具 ,白天煮饭,夜间敲击巡逻防卫。
真题演练 2023全国乙卷
原文: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 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十年矣。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仿今其宗庙不祓阴而 社稷不血食也。如是弗定,则非与人交之道,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 如?”群臣皆曰:“善。”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 内容。从内容上划分,古代文化常识大致可划分为九大类别:姓名称谓、宗法礼俗、古代官制、 教育科举、天文历法、古代地理、文学艺术、历史人物、古文特有词汇。
(一)文化常识复习“三方法” 文化常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要点繁多而复杂,这就要求广大考生能够结合 考情有效把握复习方向,明确知识要点所在,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 1.紧扣教材,抓住重点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中学语文教材始终是我们展开复习的根本。立足教材、紧扣教 材是我们高考取胜的不二法门。 2.强化训练,整理笔记
(2)文体记忆法:教材所选的古文篇目,一般都是按“语录体、编 年体、国别体、纪传体”这四种文体优选出来的。《论语》,语录体, 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20篇;《春秋》《左传》《资治通 鉴》,编年体,是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史书;《国语》《战国策》,国别 体,是分国叙述的记言史书;“二十四史”,纪传体,是记载帝王、诸 侯、社会各界著名人物事迹的巨著,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他均 为“断代史”。
2024届高三备考之
文化常识复习
学习目标
1、在例析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文化常识基本知识 2、在解题训练中逐步形成文化常识判断能力。
考点解读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ppt1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ppt1

2、以文解文。 以文解文,就是用文章中的话来解题。文章中的 诸种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 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例如1994年试题, “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必独飨白粲”。 “白粲”即白米,因为上文有“月俸得白米……”。 3、以注解文。 文言文命题者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 解题带来很大帮助。例如1991年试题中有一句 “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命题者给“叔段、 州吁”的注,并在注解的基础上出了一道题: “对于琅阝王邪 王,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
3.要注意通假字 4.要注意文中的词类活用 5. 要 注 意 文 言 不 同 的 句 式 判断句 被动句 倒 装 句(① 谓 语 前 置② 宾 语 前 置③ 介 词 宾 语 前 置 ④ 介 词 结 构 后 置⑤ 定 语 后 置) 省 略句 6. 没 有 实 在 意 义 的 词, 可 以 不 译
翻译的方法 是留、换、删、补、调 留:年号、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 替(换):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 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等; 补: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语或谓语; 移(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
五、文言文的词义推断
(一)以字形推词义 在汉字中,形声字占总字数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形声字半旁表音,半旁表义,表义的称为“义符” 为我们推断字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依据通假推词义 文言文中存在着不少通假字的现象,这是我们解 词时推断词义的又一有利条件。 (三)依据词语结构推词义 汉语的构词是有规律的,有规律就有规可循,循 其规律推断词义,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原 文:“ 以 五 十 步 笑 百 步, 则 何 如?” 直 译:“ 如 果 五 十 步 笑 一 百 步, 那 怎 么 样?” 意 译:“ 如 果 那 些 逃 了 五 十 步 的 人 嘲 笑 逃 了 一 百 步 的,那 怎 么 样?” 意 译 法 的 优 点 是 使 译 文 通 顺, 便 于 读 者 了 解。 当 然, 意 译 法 只 是 加 了 一 些 必 要 的 词 句, 并 非 任 意 加 添 枝 叶。 人 名、 地 名、 朝 代、 年 号、 官 职、 书 名 等 专 有 名 词, 可 照 录, 不 必 翻 译。 2. 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 翻译的标准一是要做到“信”,即准确无误,忠于原文, 不随意增减内容和改变风格;二是要做到“达”,即文字 顺,要能充分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译文合乎现代汉语行文 规范;三是要做到“雅”,指文句流畅,具有文采,准确、 鲜明、生动,简洁优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⑩⑩“初.初七.七及”下.,九 专.,指嬉农戏历莫的相七忘月。七(《日孔;“雀下东九南”飞,每》月) 的农历十九为下九。 古代以每月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下 九为汉代妇女欢聚的日子。
④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送东阳马生序》)
④“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 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10-
⑤ 因入京师,观太.学.。(《张衡传》)
⑤“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⑥⑥“登大科概”说,古长代安科登.举科.,考函中使进报信士迟的早说云法尔。。(《祭妹文》) ⑦⑦古荆代轲七和音而(宫歌、,为商变.、徵.角之声、。徵(、《羽荆轲、刺变秦宫王、》变) 徵)的一 个音级。以此为主调的歌曲,凄怆悲凉。
类词语含义的把握,积累是最好的方法。如:必修一第 4 课《烛之武 退秦师》第 16 页中:[注②]“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 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注 ]“寡人”,诸侯谦称,寡德 之人。[注 ]“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第 5 课《荆 轲刺秦王》第 20 页中:[注③]“陛”,殿前的台阶。可据此联系“陛下” 一词。[注 ]“郎中”,宫廷的侍卫。如果把这些注释分门别类地加以 整理并熟记,应能提高文化常识题答题的准确率。
⑧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⑧唐代对七言诗的习惯说法。
⑨ 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
⑨“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六艺”此处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与技能。
⑩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⑩“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③ ③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氓》)
③“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④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鸿门宴》)
④“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12-
⑤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
⑤“束发”,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⑥“⑥牺牺.牲牲.玉 ”帛,古,弗代敢为加祭也祀,必而以宰信杀。的(《牲曹畜刿,色论纯战》 为)“牺”,体全为“牲”。
⑦⑦秦若国舍郑 在以 西为方东,.郑道.国主.在。东(《方烛,之 为武 秦退国秦在师东》方) 道路上的主人。后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⑧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⑧“季父”,即叔父,古人排行有孟、仲、叔、季。“季”,最小的。 ⑨⑨“是社社.稷 稷.之 ”臣,古也时。每何年以都伐要为?祭(《祀论土语地·季神氏和》五) 谷神,以求平安和 丰收。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两句写
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
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
情感的名句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答案 (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6-
二、掌握两种方法
方法一:结合课文,分类积累 这类知识,散见于我们学习过的课文中,文下一般有注释。对这
③“节度使”,唐代官名,掌管地方军政大事的官员。
④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 师》)
④“侯”“伯”,春秋时期的爵位名。
-8-
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鸿门宴》)
⑤“司马”,古代武职官职名。
⑥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促织》)
⑥“宰”,地方官吏。
古代文化常识
每日一练
1. (2016·全国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
缺部分。 (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
身体柔弱,却能“
,
”,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
帝刘备过早去
世,“
,
”,正是危
急存亡之时。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
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
-9-
典题 2 科举、学校、音乐、歌赋类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① “六六.艺艺.经”,指传《皆通诗习》之《,不书拘》于《时礼,学》于《余易。》(《《师乐说》》《) 春秋》 六部儒家经典。
②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②“庠序”,古代的学校名。殷商时代叫“序”,周代叫“庠”。 ③③“秀后才刺”史,汉臣代荣以举臣来秀选.才拔.。人(《才陈的情一表种》察)举科目,此处指优 秀的人才。与后代科举“秀才”不同。隋代始行科举制, 设秀才科。唐初沿置此科,及第者称秀才。
能够“
”,但由于行事草率,
最终却“
”。
答案 (1)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2)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2.(2014·全国Ⅰ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 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
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2)李白《蜀道难》中

,
-11-
典题 3 称谓、礼仪、典章、制度类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九宾”,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 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②②“少以牢一”少.牢,.古告代庙帝,请王其祭矢祀。社(《稷伶时官,用传羊序》、)猪各一头。(牛、 羊、猪三牲全备,叫“太牢”。)
⑦取阳晋,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⑦上卿,古代官名,战国时最高的官阶,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 臣或贵族。
⑧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
⑧“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⑨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⑨缙绅,原意是插笏板于衣带,是旧时官宦上朝时的装束,用作 士大夫的代称。
-7-
典题 1 官职、职掌、封号、爵号类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孔雀东南飞》)
①“太守”,古代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②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荆轲刺秦王》)
②“太子”,帝王的儿子中已经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
③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段太尉逸事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