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审美性
我对艺术审美特性的探讨和观点论文3

我对艺术审美特性的探讨和观点论文(3)我对艺术审美特性的探讨和观点论文6、在近几年的大型武术剧目及表演来看从例子里面了解太极拳之美升华到艺术美我们不难明白如何探讨审美特性的问题。
(2)、举例说明已统一的观点去探讨艺术审美特征。
1、关于艺术审美特性的探讨的论坛有很多,这个我们已经知道。
艺术是包罗万有的,《燕园梦》作者悠哉(杨秋荣)参编的一部《美学原理》教材。
<<隐是很广泛性的问题,而艺术审美特性的探讨多已分类方法去探讨的。
我们通过艺术审美特性的分类不难看到它们有时候都存在着统一性的问题。
我们知道艺术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美的统一,美包含了艺术。
而在佛学当中,一小部分上他包含了真、善、美,而美也只是他的一个分类。
《燕园梦》作者悠哉(杨秋荣)参编的一部《美学原理》教材。
2、艺术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
但是,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艺术家对待生活的审美态度和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艺术作品除了形象的特征以外,还必须具有审美特征和情感特征,它们是三位一体的,密不可分的。
3、不同的观点看艺术审美得出统一的结果。
为什么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因为我在一段时期通过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中,在一些案例里面得知,例如我们的教授黄汉平是从事西方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的,他在和我们上课时提出从文学角度去翻译名著,并不是像翻译家那样直译时从中又看到和提出的不同的,有历史价值和观点甚至找出他们问题所在。
其次我们的功夫巨星李小龙就是从舞蹈中探讨出自由搏击的步伐,而导入截拳道的哲学思想中。
而这些经验常常与我的审视经历大致相同。
从这里可以看到艺术也是统一的。
4、举例部分项目艺术审美特性的统一问题。
在我同与我交流的一些运动武术系的学生们时,我问过他们对不懂武术套路的东西用审美经验只是看看他相对的是否有美感,去评论。
这里面就包含了许多审美套路和统一的问题。
影视艺术审美特性

影视艺术审美特性
(1)画面运动性。
电影和电视作品主要是由运动的画面组成的。
运动是影视画面最独特和最重要的特征,运动的画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活动的艺术形象和令欣赏者惊叹的审美效果。
(2)时空自由性。
电影和电视艺术都需要同时占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完成形象的展示,而且也要求表现空间与时间的自由性。
电影与电视中运动的画面随时可以打破空间与时间的界限,只要内容需要,天南地北、昼夜古今可以瞬息之间相继出现在画面上。
(3)心理真实性。
影视艺术的特性还表现为使观众心理产生真实感,这种心理真实是逼真性与假定性的有机统一。
电影的逼真性,来源于电影画面的照相本性。
在所有的艺术形象中,电影形象最具有直观的真实,它不但能够再现事物的形状、颜色和声音,而且能够再现人物与事物的活动,甚至能够在人们眼前精确地再现出事物一些最细微的特征。
假定性,同样也是电影基本的美学特性。
电影作为艺术,绝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机械照相式反映,必然凝聚着电影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感情,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创作个性。
工艺美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理解和认识

工艺美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理解和认识工艺美术是一门融合了艺术与实用性的综合性学科,它将艺术与工艺相结合,通过创作各种艺术品或日常用品,既满足了人们的实际需求,又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而工艺美术的核心就是在实用性和审美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首先,实用性是工艺美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瓷器、陶器、纺织品等日常用品还是居家装饰品,它们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实用功能,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例如,一个花瓶要能够稳定地放置鲜花,一个茶几要能够提供合适的支撑力,一个手提包要能够容纳必要的物品等等。
只有具备实用功能的工艺品才能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实用而又美观的存在。
然而,仅仅追求实用性是远远不够的。
工艺美术还需要具备审美性,才能够成为艺术的一部分。
审美性指的是作品所具备的美感,包括形式美、色彩美、纹理美等等。
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工艺品不仅能够满足实际需求,还能够给人带来审美上的享受。
例如,在制作陶瓷作品时,艺术家们可以通过精细的雕刻和独特的装饰来赋予作品更多的美感;在制作纺织品时,设计师们可以运用丰富多彩的颜色和图案来展现作品的独特之处。
通过追求审美性,工艺品不仅成为实用的物品,更是一种艺术品,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
实用性与审美性之间的平衡是工艺美术创作的关键。
如果一个作品过于追求实用性,而忽视了审美性,那么它可能只是一件普通的产品,没有任何艺术的意义。
同样,如果一个作品过于追求审美性,而忽视了实用性,那么它可能只是一件摆设物,没有任何实际的用途。
只有在实用性和审美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工艺品才能真正具备艺术性,并且被人们所喜爱和接受。
在现代社会,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正在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艺术品或日常用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他们希望能够拥有既实用又美观的产品,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
这也促使着工艺美术创作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设计师们不断探索和尝试,将实用性和审美性进行更加深入的结合,将工艺品打造成为真正的艺术品。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有哪些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有哪些
1、造型性与直观性。
造型性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
直观性,或称视觉性,是由造型性派生出来的,指造型艺术直接诉诸欣赏者的眼睛,凭借视觉感来感受的。
2、瞬间性与永固性。
抓住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某一瞬间形象,将它用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固定下来,这就是造型艺术瞬间性的特点。
所谓永固性,就是指造型艺术的瞬间形象一旦被创作出来,也同时被物质材料固定下来,可供多次欣赏,甚至流传千百年。
再现性与表现性。
表现艺术家的情感,摄影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物和景物等。
艺术中审美功能的作用及意义

艺术中审美功能的作用及意义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创造性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表达和呈现,能够引发人们的美感和审美体验。
审美功能是艺术中一种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对个体和社会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艺术的审美功能能够提升个体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当我们欣赏一幅美丽的画作、聆听一首动人的音乐、观赏一场精彩的舞蹈或戏剧表演时,我们的感官和情感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艺术作品通过其独特的美学形式和视听感受,激发我们的情感共鸣,使我们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和体验美的存在。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敏感度,从而更好地欣赏和鉴赏各种艺术形式。
艺术的审美功能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艺术作品往往富有想象力和创新性,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语言,呈现出独特的美学意境和思想内涵。
当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我们需要通过深入思考和解读,理解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和思想。
这种思考过程能够激发我们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艺术的审美功能,我们能够开拓思维,拓宽视野,提升自身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艺术的审美功能对社会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能够传递和传承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
艺术作品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表达,能够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态度,能够唤起人们的共鸣和共识,促进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同时,艺术还能够成为社会的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展示社会的多样性和创造力,丰富社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生活。
艺术中的审美功能对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它能够提升个体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培养个体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艺术的审美功能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丰富社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生活。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艺术的审美功能,积极参与和支持各种艺术形式的创作和欣赏,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艺术设计的功能与审美性-

艺术设计的功能与审美性顾名思义,艺术设计,是一种按照美的规律为人类造物的活动,是一种具有艺术性的造物行为。
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最后将艺术的形式和美感通过我们的生活展现出来,从而使之有审美功能和使用功能,艺术设计源于生活,且反作用于生活,两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密切联系。
功能1.艺术设计的慰藉功能功能,是指事物在日常生活中应发挥的作用,是物品作为有用之物存在的根本属性。
慰藉一词,带有安慰之意,艺术设计的慰藉功能则是体现社会价值的一种载体,肩负起就设计领域来说应该具有的抚慰、安慰作用。
艺术设计发展到今天,已经慢慢演变成一种产业,进而有了功利性,大概不会有人否认其真正的目的性,这种目的是具有双重性的,不仅是有了功利性,同时也是社会的。
它所具有的社会目的性通过作为“人类与世界调解的工具”这一面貌展现VI设计的,它具有多种的复合价值。
所谓VI设计,一般包括基础部分和应用部分两大内容。
其中,基础部分一般包括:企业的名称、标志标识、标准字体、标准色、辅助图形、标准印刷字体、禁用规则等等;而应用部分则一般包括:标牌旗帜、办公用品、公关用品、环境设计、办公服装、专用车辆等等。
慰藉功能的体现实际上是为了形式和内容达到统一,一方面,人们在享受着艺术设计的成果之后而身心放松,减缓压力,抚慰了焦躁的情绪以及舒缓了疲惫和不安;另一方面,艺术设计为达到这一目的从而采用了适应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外在手段。
然而,艺术设计是要通过物质手段来体现的,慰藉功能的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且具有多重性,其目的旨在人,此人并非个体,而是整个人类群体,从而进一步体现“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
正如李泽厚先生认为的那样:“真理是一个由许多方面构成的整体。
因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要求去接近它……”此外,马斯洛曾经把人的基本需求分为五种:生理的,安全的,爱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艺术的审美性

艺术的审美性艺术的特征审美性艺术还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审美性。
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它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
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美学理论告诉我们,美的形态分为自然美与艺术美,二者之间的划分归根结底就在于艺术美直接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所以,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黄山的奇特、峨眉的秀丽,这些名山大川的自然美,虽然从原因来看,都是由于人类社会实践漫长历史中审美主客体关系的建立,但是,这些天然风景之美,毕竟都是大自然造就的。
艺术美却不同,任何艺术作品都必然是人所创造的,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又必须注意,并不是人类一切劳动和智慧的创造物都可以称为艺术品。
只有那些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也就是具有审美价值或审美性的人类创造物,才能称之艺术品。
正因为这样,我们听一首乐曲,看一幅绘画,读一本小说,看一部影片,都会感觉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快感,获得了一种审美享受。
艺术的审美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终于完成了由实用向审美的过渡。
艺术也正是在这一进化历程中产生,成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
艺术美作为现实的反映形态,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和更加典型,能够更加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要。
与此同时,艺术又是人类审美意识物质形态化的表现。
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美之所以高于现实美,是由于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了艺术作品中。
虽然艺术欣赏的特殊性在于直观感受性,即由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直接引起人的美感,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在这种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中,已经融合了真、善、美的内涵,只不过它是通过艺术美直接体现出来罢了。
艺术的特征审美性名词解释

艺术的特征审美性名词解释艺术的特征:审美性名词解释艺术是一种人类创造和表现情感、思想和意象的活动,它以各种形式和媒介来展现美的体验。
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艺术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审美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艺术的审美性,并对其中几个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
1. 美学(Aesthetics)美学是研究艺术和审美经验的学科,它涉及到艺术的本质、美的概念以及审美活动和价值的评价。
美学探讨了艺术如何唤起观众的情感,如何创造美的效果以及美的标准和标准的起源。
通过研究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艺术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对美的追求。
2. 形式美(Formal Beauty)形式美是艺术中的一种审美特征,它强调作品的形式、结构和组织,以及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
形式美是独立于作品的主题或内容的,它关注的是作品本身的表达方式和形式的完美性。
在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视觉艺术中,形式美可以通过色彩、线条、形状和比例等元素来实现。
而在音乐、舞蹈和戏剧等表演艺术中,形式美则体现为音乐的旋律、舞蹈的步伐、角色的互动等。
3. 内容美(Content Beauty)内容美强调作品的主题、情感和表达的意义。
它通常与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和象征等因素有关。
艺术家通过内容美来传达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情感的表达。
内容美可以是抽象的,探讨一种情感或理念,也可以是具象的,描绘具体的人物和事件。
无论怎样,内容美都为观众提供了对作品的连贯性和深度的理解。
4. 独特性(Uniqueness)艺术作品的独特性是其与众不同之处,它展示了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和创造力。
独特性可以体现在作品的形式、主题、技术或创作过程中。
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因此每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观众通过欣赏作品的独特性来感受到艺术家的灵感和创造力,这也是他们与作品建立联系的一种方式。
5. 可感知性(Perceptibility)艺术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可感知性。
艺术的审美性

一、艺术的审美性。
答: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意识的集中体现。
美学理论告诉我们,没得形态分为自然美和艺术美,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艺术直接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3、艺术的审美性是內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二、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
答: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形象性:艺术形象是艺术反应生活得特殊形式。
哲学、社会科学总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艺术则以具体的、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艺术形象是客观的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三、如何理解艺术起源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
答: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1、艺术起源于模仿。
2、艺术起源于游戏。
3、艺术起源于表现。
4、艺术起源于巫术。
5、艺术起源于劳动。
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的、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的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四、怎样理解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答: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科学技术也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各种自然科学理论是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可以通过技术的形式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创造出人类的物质文化。
1、艺术与科学而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表现在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
2、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体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3现代科学对艺术的影响,又表现在艺术与技术、美学的相互结合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促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自身发展。
艺术美的主要特征

艺术美的主要特征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物化为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
因此,艺术美的主要特征便集中表现为: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一)艺术美的形象性艺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
或者换句话说,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
所谓形象性,是指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生动、具体、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形象。
普列汉诺夫曾经讲过,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的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
这就是艺术的最主要的特点”。
各个具体的艺术门类,它们所塑造的形象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绘画、雕塑、摄影、书法等塑造视觉形象,音乐塑造听觉形象,戏剧、影视塑造综合形象,语言艺术塑造不能直接感受到的文学形象等。
但无论如何,形象性是任何艺术种类都不可缺少的,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
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艺术美应当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二者有机统一,才能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
19世纪末叶,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应邀为去世的大文豪巴尔扎克创作雕像,罗丹为此亲自到巴尔扎克的故乡采访,翻阅了大量有关资料,甚至专程去找当年为巴尔扎克制衣的裁缝,经过这样艰苦的创作准备,罗丹终于有了创作的冲动和灵感,选择了巴尔扎克在深夜穿着睡袍写作的形象作为雕像的外形轮廓,摈弃了一切细枝末节,将大文豪的手和脚都掩盖在长袍之中,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雕像的头部,尤其是巴尔扎克那双炯炯有神、气宇不凡的眼睛,突出表现了这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众不同的气质。
罗丹的《巴尔扎克像》以朴实、简洁的艺术手法,来突出这位大文豪内在的精神气质,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真正在形似的基础上达到了神似的高峰,使这座雕像成为世界名作。
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实用艺术是一种强调实用性与美学共融的艺术形式,它将艺术与功能紧密结合,旨在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并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下面是实用艺术的几个审美特征。
1.功能性与实用性:实用艺术注重物品的功能性,追求实用性和便利性。
艺术品虽然具有美学意义,但如果无法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就失去了实用艺术的价值。
因此,实用艺术在设计上注重功能性的考量,追求实用性和便利性。
2.简约与精致:实用艺术追求简约而精致的设计风格。
简约设计强调线条的简洁、材质的纯粹和色彩的简明,通过去除多余的装饰与元素,使艺术品更加纯粹、简明,给人一种舒适、简洁与纯粹的美感。
3.可持续与环保:实用艺术强调可持续与环保的设计理念。
在材料的选择上,实用艺术更倾向于使用可再生、可回收、无污染的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实用艺术也注重设计的寿命与品质,追求耐用、易维修与再利用。
4.人性化与用户体验:实用艺术注重设计与用户的互动与体验。
艺术品的设计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设计师会考虑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感受、身体活动的便利性、人体对材料的感官反应等因素,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5.创新与独特性:实用艺术鼓励创新与独特性的设计。
不同于传统艺术的追求对于传统形式的延续与复制,实用艺术追求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与风格,倡导设计师通过独特的创新思维与新颖的设计风格为日常生活带来惊喜与乐趣。
6.艺术性与审美价值:实用艺术不仅突出了功能性与实用性,也强调艺术性与审美价值。
实用艺术品通常具有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与材质,使其成为艺术品与艺术装置的一种延续与体现。
实用艺术旨在为日常生活带来美的享受,通过艺术性的设计与创意,使艺术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提升生活品质与审美享受。
总之,实用艺术通过功能性与实用性的设计与艺术性的追求,将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与实用的服务。
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功能性与实用性、简约与精致、可持续与环保、人性化与用户体验、创新与独特性以及艺术性与审美价值等方面。
艺术的审美特征

*“六艺”: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 (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才艺。
二、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 艺术美的模糊性
⒈ 文艺活动不同于理论与科学活动,它
不通过概念表现艺术家的认识,但又具有深刻的
认识性的内容。
⒉ 文艺活动以情感、想象为中介,以具
体可感的艺术形象为支撑体展示艺术家的审美世
界和审美理想。
⒊ 文艺活动以情感的形式将主体的感知活动, 理智认识,伦理实践串接起来,构成艺术的认识 性内容和真理性内容。
⒋ 艺术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特性。 老子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说。后人有“象 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说。
枉凝眉
一个是琅苑仙葩,一个是 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 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 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 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 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二)文艺的现实性和超现实性
⒈ 文艺的现实性
文艺源于生活现实,但又不同于生活现实。
文艺现实不是生活现实,是对生活的反映——游戏说、
模仿说、镜子说等。
⒉ 文艺的超现实性
文艺以情感、想象活动的方式超越现实。文艺是对现
实的提炼、凝结与概括,也是对现实的抽象和变形。
超现实是想象的现实,是审美的现实,是客观现实的
艺术的审美特征
——以文学艺术为例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杨匡和
一、艺术的概念
(一)什么是艺术?
艺术是指通过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 活而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 识形态。
如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 戏剧、影视、建筑、园林、工艺等等。
(二)中国古代的艺术概念
雕塑艺术审美特征

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线条和形式:雕塑作品的线条和形式是观众最直接的感知方式。
艺术家通过线条的流畅性、曲
线的优雅或者几何形态的结构来表达他们的创意和情感。
2. 比例和平衡:比例和平衡是雕塑作品中重要的审美因素。
艺术家通过恰当的比例和平衡来创造
出稳定和和谐的形象,使观众感受到美的平衡和完整感。
3. 空间和体积:雕塑艺术需要考虑作品在三维空间中的布局和体积的塑造。
艺术家通过利用正、
负空间以及体量和质感来营造视觉上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4. 表现手法:雕塑艺术可以通过不同的材料和技术来呈现,例如石雕、木雕、铜雕等。
不同的表
现手法能够带给观众不同的触感和视觉感受。
5. 主题和表达:雕塑作品通常通过主题和表达来传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意图。
艺术家可以通
过形象的姿态、表情或场景来表达自己对于某个主题的理解和诠释。
6. 创新和独特性:雕塑艺术也注重创新和独特性,艺术家追求独特的观点、创作方法和风格,以
打破常规和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雕塑艺术审美特征,然而每位观众对于雕塑艺术的欣赏和认同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审美是一个主观而多元化的体验。
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审美特点

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审美特点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
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是这个国家独特的文化宝藏,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审美特点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也深刻展示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观念。
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强调“整体性”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审美特点之一是“整体性”。
它不仅包括了文化、哲学、社会、心理等各个方面,也涵盖了绘画、音乐、戏曲、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
而古代中国人民在审美上强调整体性,认为大多数艺术品都应该不断地追求整体性的完美。
以绘画为例,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表现方式往往是以整个山峦的景色为基础,再加上一些细节和色彩的调节,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因为在中国文化中,艺术作品的存在也同时反映了社会的结构、价值观、审美标准等,事物的各个细节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有机关联,形成了一个整体。
二、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强调“气韵”和“神韵”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审美特点之二是“气韵”和“神韵”。
在中国艺术中,气韵和神韵被认为是最难以捕捉的东西,也是最重要的东西。
气韵和神韵都无法通过肉眼观察,而是隐含在艺术品的内在或者是隐含的东西中。
比如说,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著名建筑群——中国古代园林,它的设计和布局散发出了神秘和幽雅的气氛,空间的流动、颜色的运用、植物的组合、构造的对比等等细节都是为了呈现出一种气韵和神韵。
这种神秘的气氛往往是通过空间、光线和建筑结构的精心设计来实现的。
三、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强调“留白”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审美特点之三是“留白”。
留白是中国艺术品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构图方式,它是一种避免过渡细节描绘的艺术手法。
在留白的过程中,人们容易想起山水画的创作。
中国山水画强调流畅的线条和简单的笔触,在表现形式上避免过多的细节描绘。
通过简化画面,使其更加具有精神层面上的深意,并使视觉效果更具有艺术性。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审美特点展现了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审美标准。
对于这些复杂多彩的文化和艺术形式,人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去欣赏它们。
艺术的多样性与审美价值

艺术的多样性与审美价值艺术是人类创造和表达情感、思想和观点的方式。
它是一种无声的言语,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然而,艺术的多样性与审美价值仍然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
首先,艺术的多样性是广泛存在的。
从绘画、雕塑到音乐、舞蹈,从文学、电影到戏剧、摄影,艺术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出现。
每个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展现出不同的审美效果。
例如,在绘画领域,有写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印象主义等风格。
每个风格都有其特殊的审美标准和吸引力,从而吸引不同类型的观众。
因此,艺术的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选择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去发现和欣赏美。
然而,艺术的多样性也引发了审美价值的讨论。
不同的人对于什么是美有着不同的看法。
正如俗话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其审美价值观念也会对他的选择和欣赏程度产生影响。
有些人可能喜欢华丽、颇具装饰性的艺术作品,而另一些人可能更倾向于简约、朴实的风格。
这种不同的审美偏好使得艺术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挑战性。
它呈现了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探索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机会。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艺术的多样性和审美价值也在发生着变化。
当今的艺术作品更加多元化、大胆创新。
例如,在现代艺术领域,以观念艺术和后现代艺术为代表的潮流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这些作品强调思想和观念的表达,突破传统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然而,这样的作品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艺术的认知和价值观的思考。
有人认为这些新颖的艺术形式是对传统审美的冒犯,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们是创新的突破,代表着时代的潮流。
因此,艺术的多样性和审美价值观是随着时间和文化的不断变化而演变的。
最后,艺术的多样性和审美价值对于社会的意义也不可忽视。
艺术不仅仅是欣赏的对象,它还承载着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和探索。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引发人们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从而激发社会变革的动力。
艺术品鉴 欣赏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与意义

艺术品鉴欣赏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与意义艺术品鉴:欣赏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与意义艺术作品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与意义。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我们可以获得美的享受,深化对文化艺术的理解,以及拓展个人审美能力。
本文将探讨艺术品鉴的主要内容,包括审美价值、文化意义和个人体验,并分析艺术品鉴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一、审美价值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是指其能够给人带来的美的享受和审美感受。
艺术家通过对形式、色彩、线条等元素的运用,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品。
这些艺术品在形式上独具特色,能够唤起人们对美的感知和体验,带来愉悦的心灵享受。
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特点。
绘画作品通过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主题,让观者沉浸其中;雕塑作品则以三维的形式展现出物体的真实感和空间感;音乐作品通过音符的组合创造出旋律,让人们陶醉其中。
艺术的多样性使得我们在鉴赏过程中能够体验到不同艺术形式所带来的独特美感。
二、文化意义艺术作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是特定时期和特定地域文化的集中表现。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我们可以了解艺术家所处的历史背景、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感悟。
艺术作品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并传承着一代人的智慧和传统。
例如,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以表现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表现山水的形状、气势和意境,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的崇拜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在西方艺术史上,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以描绘人体和科学透视为主题,体现了当时对人类文明和个体形象的追求。
艺术作品的文化意义使得我们能够通过欣赏艺术品,更好地了解和思考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个人体验艺术品鉴不仅是一种观看和感知的过程,更是一种个人的体验和交流。
每个人对于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都是独特的。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我们可以自由地评判和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也可以借此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对话。
个人的审美体验是主观的,因此不同人对同一件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可能存在差异。
审美性

审美性
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1)艺术品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审美性,并不是人类一切劳动和智慧的创造物都可以称为艺术品)且是人类创造物(艺术美区别于自然美)。
(2)在人类社会实践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审美意识完成了由实用向审美的过渡,艺术成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
艺术又是人类审美意识物质形态化的表现,传达和交流审美意识的手段。
(以上描述了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从生产看,)艺术美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和更加典型,能够更加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要。
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将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将艺术家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评价渗透到艺术作品中,化“真”为“美”,化“善”为“美”,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直接引起人的美感。
注:艺术的审美性和“丑”的关系。
生活中“丑”的东西,经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在艺术作品中通过审美特征表现出来(具有形象性和主体性)。
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能动创造变成了艺术美。
事物本身“丑”的性质并没有变,但是作为艺术形象它已经具有审美意义。
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艺术美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1)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特殊的形式美。
各门艺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在运用形式美的规则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规律。
(2)形式美的法则又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寻找美的形式,从内容出发选择最恰当的形式加强美和艺术的表现力,使得形式美得到丰富和发展。
(3)形式应生动鲜明的体现出内容。
浅析艺术的本质

浅析艺术的本质浅析艺术的本质艺术本质是精神和物质。
熟识和实践。
再次和表现。
理性和感性。
抽形和形象的高度统一。
在当代的现实世界里,是中西方艺术本质论的高度统一。
以下是我整理的浅析艺术的本质,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艺术是什么?”这一艺术定义问题本身作为一个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命题,与“美”的定义等问题一道,在西方现当代美学尤其是英美分析哲学美学中成为一个主要的问题,并且已被认为是一个没有实体的自我循环的假命题而多被诟病。
此前从狄尔泰已经开头对艺术的本体问题不作追寻,他的探讨退出了本体问题而争论艺术的意义。
他认为艺术在上下文中才有意义;艺术在特定的历史中才有意义;艺术在人们的爱好(关注)中才有意义,因此不存在没有前提(先决条件)的艺术。
分析哲学的先驱乔治·E·摩尔认为,“美”不是一个自然客体,故不能采纳像自然科学下定义的方式来加以界定,而只能采纳直觉来把握;早期维特根斯坦也认为美属于不行言说的东西,对不行言说的东西,人们只能保持缄默。
闻名分析哲学家艾耶尔则断定,由于美学的命题基本上没有实指,所以都是“妄命题”。
因此,美国美学家莫里斯·韦兹和肯尼克,都根本否定给艺术下定义的做法,宣称艺术是不行定义的。
所以,在这些理论来看,艺术什么也不是,什么都不是的就是艺术,艺术的本体在它的宾词后没有成立的可能性。
但是这种没有可能的可能性,恰恰是我们思索的起点。
对艺术的本质问题的追问的不行置否性,在现代艺术中显示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显示着并不具有实体的艺术,也就是这种无有的存在,如何在人的心灵中变现为实体的艺术活动、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很明显,面对“什么是艺术”这类问题,我们并不是要放弃对艺术的追问,而是要转变这种本质主义的追问方式,必需首先思索艺术之为艺术的心灵特质,放在对人的艺术活动的考察上,使我们的思索直接从“什么是艺术”的问题前的问题开头。
通过艺术活动的分析,进而从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接受等全部的艺术活动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艺术与心灵的关系中去寻求艺术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题1、艺术的审美性答: 艺术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审美性,审美性使艺术品和其它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
(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任何艺术作品都必然是人所创造的,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我们又必须注意,并不是人类一切劳动和智慧的创造物都可以称为艺术品。
只有那些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具有审美价值或审美性的人类创造物,才能称之艺术品。
(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艺术美之所以高于现实美,是由于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了艺术作品中。
艺术美要以真和善为前提,并通过审美性体现出艺术中这种真、善、美的统一。
(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作为艺术的一种特性,艺术美注重形式,但并不脱离内容,它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艺术家们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寻找美的形式,从内容出发去选择最恰当的形式以加强美和艺术的表现力,从而使得艺术的形式美日益丰富和发展。
2.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
(1)形象性。
文学、艺术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各个具体艺术门类,它们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可以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雕塑、绘画、电影、戏剧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而音乐,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则必须通过音响、语言等媒介才能间接地感受到。
但无论怎样,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
(2)主体性。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
艺术要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主体性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
(3)审美性。
艺术还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审美性。
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它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
3.如何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答: 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
人类最初的艺术品常常同生产劳动实践有着直接的联系,它们或者是劳动工具如精致的石器、骨器等,或者是劳动成果如用来作为装饰品的兽皮、兽牙、羽毛等。
只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艺术生产才逐渐独立出来,这些劳动产品也逐渐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变为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4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理解建筑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
答:建筑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精神的镜子,又总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外古今的建筑,可以称得上是千姿百态,由于历史的悠久,数量的众多,风格的差异,民族和时代的特色,使得这些建筑具有很高的审美认识价值和文化价值。
古代北京及其宫殿鲜明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高度发展的专职集权意识和后期儒学一整套宗法礼制观念;欧洲中世纪哥特式教堂体现了神权在生活中的绝对地位;中国古典园林强调人和大自然的融合,欧洲园林则要“强迫自然服从均称的法则”,重视人对大自然的征服;5.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是什么?答: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
形式上,它是一门刻意追求线条美的艺术;内容上,它是一门体现民族灵魂的艺术。
书法最早也是一门实用艺术。
书法最初只是用于人们书写文字的日常活动,只是发展到后来才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
当然,由于今天日常生活中人们已经很少使用毛笔来书写普通文字,使得书法的观赏性越来越实用性,书法作为一门造型艺术的作用日益突出。
此外,中国书法同绘画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书画同源”正是对这两门姊妹艺术的形象概括,因此,造型性可以说是书法艺术与生俱来的最重要特点。
6.通过西方话剧与中国戏曲的比较,阐释它们作为综合艺术的共性,各自具有的审美特性。
答:共性: 戏剧是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情节的一门综合艺术。
戏剧艺术作为二度创作的艺术,包括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作为舞台演出基础的戏剧文学和演员创造舞台形象的表演艺术。
审美特征:话剧:(1)戏剧性:就是戏剧艺术通过演员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来展开剧情、刻画人物,借以吸引观众,实现其艺术效果和审美作用的特性。
(2)现场性:戏剧需要演员在舞台上为观众多次进行现场表演。
剧本、演员和观众称作戏剧艺术的三要素,最本质的要素是演员。
对表演有着很高的要求,因而戏剧理论家们都十分重视对戏剧表演艺术的研究.中国戏曲:(1)综合性歌、舞、剧高度综合,集唱腔与舞蹈、念白与表演于一体。
(2)程式化角色行当、表演动作、音乐唱腔有特殊的固定规则。
(3)虚拟性注重写意特点,表演、道具布景、舞台时空都具有虚拟性。
7.阐述影视艺术基本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法、文化特征和艺术特征。
答(1)影视艺术特性,体现在运动着的画面、声音以及完成画面、声音组合的蒙太奇之中。
影视艺术语言主要就是画面、声音和蒙太奇。
Δ画面:●景别●焦距●镜头运动●角度●光线●色彩●画面●构图Δ声音:●人声(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 ●音乐●音响Δ蒙太奇:“蒙太奇”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组合、构成等,在影视艺术中,这一术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
●技术层面--剪辑;●艺术层面--蒙太奇应当是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美学层面---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
(2)文化特征: 影视艺术兼具艺术性与娱乐性、商品性与文化性。
Δ影视艺术作为时代的多棱镜与社会的万花筒,又总是展现出一幅幅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的斑斓图景,又具有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国际性;Δ中外优秀影视作品,无不具有深刻的思想意蕴和独特的艺术追求,从而体现出较高的文化品格和独特的艺术创新,具有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3)艺术特征:电影艺术是综合艺术的结晶。
电影艺术的综合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其一,它是各门艺术的综合;其二,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综合;其三,它是美学层次上的综合。
电影和电视剧都与戏剧有着密切的关系。
影视艺术也受到文学的极大影响。
影视艺术从绘画、雕塑中,吸取了造型艺术的规律和特点,使得造型性成为影视艺术重要的美学特性之一。
影视艺术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影视艺术与摄影艺术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
8.解析艺术意境与艺术典型之间的不同与联系。
答: 典型。
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
意境。
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
中国古典诗、画、文、赋、书法、音乐、建筑、戏剧都十分重视意境。
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Δ区别:典型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客体,意境却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主体;典型侧重于塑造人物形象,意境侧重于抒发艺术家自己的情感。
Δ联系:都是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艺术意蕴。
艺术典型是在个别的人物形象身上体现出共性、普遍性和本质必然性;艺术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让人们领悟出无穷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9. 阐释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答:(1)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
所谓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节,聚精会神地观赏它,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
审美直觉的特点就是直观性和直接性。
(2)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
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作为整个审美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达到艺术审美活动的高潮阶段,调动再创造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起丰富的情感,设身处地地生活到艺术作品之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把外在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转化为鉴赏者自身的生命活动。
(3)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升华。
作为艺术鉴赏活动的最高境界,审美升华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境界,通过艺术鉴赏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直观自身,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