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了解生物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PPT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PPT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2.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D)
A.阳光、温度
B.空气、温度
C.水分、土壤
D.花粉、病毒
3.下列影响小麦生长的环境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D)
A.光照
B.土壤湿度
C.温度 D.杂草
4.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说,
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 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 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想一想,议一议 环境、生物之间有哪些关系呢? 即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蝙蝠

猫头鹰






向日葵朝向太阳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温度
阔叶林
针叶林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淡水鱼
海水鱼
在河流中生活的鱼能否在海洋中生活呢?
8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思考:生物因素有哪些?
物在陆地上定居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这说明 ( B )
A. 生物不能改变环境 B. 生物能改变环境 C. 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 D. 生物能改变环境,而环境不影响生物
10.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C )
A. 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有利的
B. C.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D. 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想一想,议一议
1.图中影响牧草生存的生态因素有哪些?
阳光、温度、水和二氧化碳等。
2.这些生态因素是如何影响牧草生存的?

了解生物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

了解生物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

了解生物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中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的第一节“生物圈”。

详细内容将包括生物圈的概念、构成、特点以及生物圈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圈的概念、构成和特点。

2. 掌握生物圈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3. 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圈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生物圈的概念、特点及其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地球仪、生态瓶。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发学生对地球生态环境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展示地球图片,提问:“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那么地球上的生物是如何生存和繁衍的呢?”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2. 基本概念学习:讲解生物圈的概念、构成和特点。

教师活动:讲解生物圈的相关知识,通过PPT展示生物圈的构成图。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生物圈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教师活动:展示生态瓶,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如何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学生活动:观察生态瓶,进行小组讨论。

4.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圈的相关例题。

教师活动:通过PPT展示例题,详细讲解解题过程。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跟随教师思路。

5.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活动:发放随堂练习题,指导学生完成。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练习题,小组内交流答案。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圈的概念、构成、特点。

2. 生物圈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生物圈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2. 课后拓展:观察身边的生态环境,了解生物圈中的生物多样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生物圈的相关知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生物圈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含解析)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知识清单】知识点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即环境影响生物)1.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2. 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特别提醒】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

知识点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为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特别提醒】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认:一个实验通常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组)。

对照组就是不作处理的,已知的那一组。

实验组就是作了相应处理的,也就是要验证,探索什么就做什么样的处理的那组。

知识点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应该包括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

前者包括寄生,捕食,合作、共生,竞争等;后者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知识点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必须适应环境2.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3.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别提醒】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但是生物只能适应环境,环境不能适应生物。

考点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例1】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气温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

这一现象说明对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A. 阳光B. 水C. 温度D. 空气【解析】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通过对题干的认真阅读,我们就可以判断是温度影响了蝉的鸣叫。

【答案】选C【例2】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A. 春江水暖鸭先知B. 葵花朵朵向太阳C. 大树底下好乘凉D. 春风又绿江南岸【答案】选C考点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例3】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常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下列能作为一组对照条件的是()A. 明亮和潮湿B. 干燥和潮湿C. 空气和土壤D. 温度和水【解析】对照实验:在探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像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相同的实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课件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课件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化能合成细菌
蚯蚓是腐食性动物,能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如二氧 化碳、水和无机盐等,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因此蚯蚓在生态系统 中属于分解者。
无机环境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组成部分,包含阳光以及其他所有构 成生态系统的基础物质:水、无机盐、空气、有机质、岩石、土壤、 温度、湿度等。阳光是绝大多数生态系统直接的能量来源,水、空 气、无机盐与有机质都是生物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森林生态系统是生物种类最丰富、营养结构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所 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最强的,最容易保持生态平衡。人工生态系 统中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差。
草原上生活的动物与草原环境相适应,大多数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 的行为特点,草原上啮齿目动物特别多(如图为草原鼠),它们几乎都过 着地下穴居的生活,草原上视野开阔,动物挖洞穴居有利于逃避敌害, 是对草原环境的一种适应。
DDT对人的危害:可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轻度中毒可出现头晕、 无力、失眠、恶心等症状。重度中毒常伴随发高烧、呕吐、上下 肢抽搐,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如溅入眼内,可使眼暂时失明。 DDT使鸟的卵壳变软,孵化时极易压碎,孵不出小鸟,使得鸟的数量 减少。DDT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用药6个月后的农田里,仍可 检测到DDT。鱼、贝类对DDT有很强的富集作用。例如牡蛎能将 其体内的DDT含量提高到周围海水水体中含量的7万倍。
(6)星湖湿地公园——天人合一之美; (7)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8)额尔古纳湿地——上天赐给人类的无价之宝; (9)巴音布鲁克湿地——天鹅之乡; (10)若尔盖湿地——中国最大的湿地。
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都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是指经过人类干预和改造后形成的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是由自 然环境(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法律 等)和人类(包括生活和生产活动)三部分组成的网络结构。人类在系 统中既是消费者又是主宰者,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必须遵循生态 规律和经济规律,才能维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生物生物圈精彩课件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生物生物圈精彩课件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生物生物圈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生物教材中“生物圈”的相关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包括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的构成、生物圈中生物的相互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圈的概念,掌握生物圈的构成。

2. 了解生物圈中生物的相互关系,认识到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圈的构成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的统一性和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生物是如何共生的,从而引出生物圈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圈的定义、构成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生物圈现象。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理解生物圈的统一性。

5. 随堂练习:布置与生物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圈的概念2. 生物圈的构成原生生物圈植物圈动物圈3. 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食物链生态平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生物圈的概念。

(2)列举生物圈的三个构成部分,并简要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3)结合实际,谈谈生物圈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答案:(1)生物圈是地球表面生物活动的总和,包括生物体、生物体生存的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原生生物圈、植物圈、动物圈。

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生态平衡等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生物圈。

(3)生物圈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和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生物圈的知识。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C.海洋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生物圈是指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生物圈中的各个生态系统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生物圈中的物质和能量都是单向流动的
3.沼泽属于下列哪一类生态系统?( D)
A.淡水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源头
灌溉
河流(淡水) 生态系统
沿途 形成
湿地生态系统
供水 流入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以河流生态系统为例:
1.非生物因素方面: 各生态系统都共享阳光、空气和水并受其影响。
2.地域关系方面: 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
3.生物方面: 各种生物通过运动可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如植物的传播、鱼类 洄游、鸟的迁徙、人类活动等。
资料拓展
DDT是一种剧毒化学药剂,喷洒在植物上可以杀虫,但是DDT在自然界中很 难分解。长期大量、不合理地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会随食物链传递。
DDT (农田生态系统)
河流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资料拓展
“生物圈2号”实验
生物圈2号全景
生物圈2号外景 居住区
热带草原
农业区
沙漠
沼泽
海洋
淡水生态系统
为人类提供 饮用、灌溉 以及工业用 水的水源, 能调节气候、 净化水源、 蓄洪抗旱、 保护生物多 样性等
海洋生态系统
调节气候,资 源丰富
农田生态系统 生物种类较单一,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城市生态系统
自我调节能力 很小,对其他 生态系统具有 很大的依赖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全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全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全集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1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

1.2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共同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 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2.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2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第三单元生物的多样性3.1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4.1 绿色植物的一生- 种子的结构:种皮和胚。

- 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 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4.2 绿色植物的生殖- 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

-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4.3 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

了解生物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

了解生物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

了解生物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的生活环境”中的第一课“了解生物圈”。

具体内容包括: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及其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认识到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圈的概念,能准确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 知道生物圈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生物圈的观念。

3. 提高观察、思考、讨论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圈的概念及其范围。

难点:生物圈的重要性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生物分布情况,进而引出生物圈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生物圈的定义、范围及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理解生物圈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圈,鼓励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4. 随堂练习:出示有关生物圈的选择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保护生物圈的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了解生物圈板书内容:生物圈:1. 定义: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2. 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 重要性:生物圈的生生不息,依赖于生物与其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生物圈的范围是什么?(2)生物圈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3)请举例说明如何保护生物圈。

2. 答案:(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生物圈的生生不息,依赖于生物与其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3)保护生物圈的例子:植树造林、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及其重要性。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课件

(2)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你确定的变量引起的?
采用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
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
知识讲解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设计对照实验“无光组” :除了光照以外,其他湿度、温度 等条件都相同。(光照就是此实验中的变量)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 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单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的 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是( C )
A.25 ℃和0 ℃
B.有空气和无空气
C.温度和水分
D.有光和无光
变量不唯一
当堂练习
3.[中考•滁州]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B )
A.绿色植物
B.水
C.细菌
D.肉食性动物
阳光、空气、水等
新课导入
这些都是常见的、发生在生物个体之间的现象。 那么,生物个体之间都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知识讲解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 提出问题 2 作出假设 3 制订计划 4 实施计划 5 得出结论
6 表达和交流
知识讲解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为什么呢? 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处。
知识讲解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公鸡打斗
翠鸟捕鱼 菟丝子缠绕在其他植物上
人教版 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2课时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习目标
1 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 举例说出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重点)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生物《生物圈精彩课件》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生物《生物圈精彩课件》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生物《生物圈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生物教材第三章节《生物圈》,详细内容包括:生物圈的定义、生物圈的构成、生物圈的层次结构、生物圈的生态平衡及生物圈对人类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生物圈的基本概念,了解生物圈的层次结构和生态平衡,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圈对人类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关爱生态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圈的定义、构成和层次结构,生物圈的生态平衡。

难点:生物圈的生态平衡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生物圈课件、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生存和发展的,进而引出生物圈的概念。

2. 基本概念:介绍生物圈的定义、构成和层次结构,让学生对生物圈有初步的认识。

3. 生态平衡:讲解生物圈的生态平衡,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4.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5.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圈的定义、构成和层次结构。

2. 生物圈的生态平衡。

3. 生物圈对人类的重要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生物圈的认识,以及如何保护生物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了解生物圈中其他有趣的生物及其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2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课时 课件-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1.2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课时 课件-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10
6.(2019湖北武汉中考)有些海葵附着在寄居蟹蟹壳上生活,海葵借助寄居蟹的运动得以 快速转移,便于获得氧气和食物,而寄居蟹则借身上的海葵掩护自己,同时海葵触手上的
刺细胞也是它们共同的防御武器。据此推测,海葵和寄居蟹之间的关系是( ) A
A.共生 B.竞争 C.捕食 D.寄生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1
下页
19
12.(2019四川巴中中考)惊蛰时节,我国南方常出现春旱现象,民间有“惊蛰雷鸣,成堆
谷米”的农谚。这说明此时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B )
A.阳光 B.水分 C.声音 D.温度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20
13.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21
(3)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调节气候等。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4)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分泌地衣酸,对
岩石有腐蚀分化的作用。这一事实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生__物__既__能__适__应__环__境__,_又__能__影__响__环__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6
9.※下列现象,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命活动影响的是( C )
A.蚯蚓改良土壤 B.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杂草和稻苗争夺养分 D.珠穆朗玛峰上温度低,生物稀少

了解生物圈必背知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了解生物圈必背知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和生物圈》知识梳理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生物圈的厚度是2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一、生态因素1、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空气、土壤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有:捕食、合作、竞争、寄生等关系。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①环境影响生物:春江水暖鸭先知;葵花朵朵向太阳;春风又绿江南岸。

②生物适应环境: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③生物影响环境: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3、(1)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在“光对鼠妇的影响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光,即在实验中只有光照是不同的,其他条件都必须相同,这样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2)所谓对照组,也称控制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即不添加任何人为因素(如药剂),在自然状态下的过程观察,又称“空白对照”。

所谓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所处理的变量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二、生态系统1.①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生产者:植物(草、庄稼、树等)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②生态系统的组成:分解者:细菌、真菌(蚯蚓,秃鹫)非生物部分-----光、空气、温度、土壤、水和湿度等。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 、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属于自养;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异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都要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松土利于植物呼吸(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人排汗、呼气和排尿/植物落叶。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如:葵花朵朵向太阳 /牵牛花清晨开放,中午关闭。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蜻蜓点水(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龙生龙,凤生凤为遗传/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为变异(7)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是生物,但是没有细胞结构,其他生物有细胞结构)注意:钟乳石 (能长大,不是生物)、珊瑚都是非生物;珊瑚虫是生物。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 、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首先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2.生物归类法按照形态结构分按照生活环境分按用途分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蘑菇属于其他生物);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1)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2)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影响:(1) 南橘北枳,“山寺桃花始盛开”“高山上植被分布的差异”“大棚蔬菜”“春江水暖鸭先知”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2) “春兰秋菊”,一枝红杏出墙来,不同水层中藻类植物分布主要受光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影响:草盛豆苗稀(竞争关系);小麦和杂草(竞争关系);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捕食关系)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捕食关系);海葵和寄居蟹(共生);菟丝子和豆科植物(寄生);大豆和根瘤菌(共生)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适应环境:一般是描述生物生活的特征,能够正常的存活。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知识点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知识点

1、生物圈(定义):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活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分类: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②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讨论和交流。

4、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光对鼠妇生活影响设计对照试验几点注意事项:①实验结束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②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③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少偶然因素。

5、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兔以某些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竞争关系(水稻和田中杂草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群体生活的昆虫)寄生关系(蛔虫、猪肉绦虫等寄生在人和其他动物的体内) 6、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2、生态系统组成:⑴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⑵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3、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

食物链特点:①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③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4、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5、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七年级生物上册单元速记巧练(人教版)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七年级生物上册单元速记巧练(人教版)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考点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1.生物的生活环境(1)概念: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例如:对鲤鱼来说,生活环境不仅仅指鲤鱼生活的池塘,在同一个池塘里,不同时期,水质的好坏、水温的高低、食物的多少等,都会影响鲤鱼的生活,都属于鲤鱼的生活环境。

2.生态因素(1)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2)分类①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②非生物因素:光 温度 水等。

(3)分析图中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考点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影响生物的主要非生物因素常见实例光深海中无植物生长;山坡向阳面植物生长比背阴面好;藻类植物在不同深度海洋中的分层分布;猫头鹰昼伏夜出温度淮南为橘,淮北为枳;随海拔高度不同,植被类型不同;蛇、青蛙的冬眠;极地狐的耳朵小,沙漠狐的耳朵大水仙人掌的叶变成叶刺;沙漠中植物稀少,热带雨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空气青藏高原空气稀薄,人体内红细胞增多;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呼吸;土壤板结,植物生长缓慢(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3.制订计划(1)实验思路:要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关键是要设置对照实验。

设计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看哪边的鼠妇多。

非生物因素 ①阳光、水、土壤、温度、空气等 生物因素②杂草、蛇、蚜虫、瓢虫、蜘蛛、蝗虫等①对照实验的概念: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②对照实验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是指能反映实验目的、需要研究的、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对照组是不进行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③实验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变量。

本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给鼠妇提供了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一、生物与生物圈1. 生物的定义:具有生命特征的实体。

2. 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命活动需要营养- 能够进行呼吸- 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能够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3. 生物圈的范围:地球表层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 环境与生物的关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细胞质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2. 组织、器官和系统:- 组织是由相似的细胞组成的- 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 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组成的,共同完成某项生理功能三、绿色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1. 植物的形态结构:- 植物体由根、茎、叶组成- 根负责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茎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叶负责光合作用2. 植物的生理功能:-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 呼吸作用:植物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四、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1. 动物的形态结构:- 动物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 动物的体表有外骨骼或皮肤- 体内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等2. 动物的生理功能:- 消化:通过消化系统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以便吸收和利用- 呼吸:通过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循环:通过循环系统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同时带走废物五、细菌和真菌1. 细菌:-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有球形、杆形、螺旋形等形态- 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繁殖- 细菌在自然界中参与物质循环,在医学上有有益菌和致病菌之分2. 真菌:- 真菌有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种,如酵母菌和霉菌- 真菌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真菌在自然界中分解有机物,在食品工业中有重要应用六、生物的分类1. 生物分类的依据:形态结构、生理功能、遗传关系等2. 生物的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3.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重要特征,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至关重要七、生物的进化1. 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种类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过程2. 进化的证据:- 化石记录- 比较解剖学- 胚胎学3. 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物种的变异和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的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八、生物与环境1. 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2.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九、人体健康与卫生1. 健康的概念: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2. 个人卫生习惯:- 饮食卫生- 个人清洁- 体育锻炼3.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了解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通过上述总结,我们可以看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涵盖了生物的基本概念、结构层次、生理功能、分类、进化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解框架。

2024年人教版中考生物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2024年人教版中考生物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乳酸菌、蘑菇、蚯蚓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生物 人教版
【名师点拨】 (1)植物并不都属于生产者,如营寄生生活的植物菟丝子属于消费者;动 物并不都属于消费者,如蚯蚓、蜣螂属于分解者;细菌、真菌并不都属 于分解者,有些自养的细菌,如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等属于生产者,营 寄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属于消费者,只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才属 于分解者。
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动物种类多 态系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生物 人教版
湿地生 态系统 淡水生 态系统 农田生 态系统 城市生 态系统
净化水质、蓄洪抗旱,有“④地球之肾”之称 包括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等,由 淡水水体与其中的生物组成 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人的作用非常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生物 人教版
知识点 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范围:包括①大大气气圈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②岩石圈的表面, 厚度约 20 千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生物 人教版
2.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类型 特点 森林生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有“绿 态系统 色水库”和“③地球之肺”之称 草原生 动植物种类较丰富,但缺少高大的植物,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 态系统 沙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海洋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生物 人教版
(2)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最终来源是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 是太阳能。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为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消费 者为生态系统的非必需成分,其中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
上一页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生物生物圈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生物生物圈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生物生物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生物教材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的第三节《生物圈》。

详细内容包括生物圈的概念、结构、功能以及生物圈对生物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生物圈的概念、结构和功能,了解生物圈对生物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圈对生物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的组成及其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圈模型,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铅笔,生物圈结构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生物生活环境,从而引出生物圈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圈的概念、结构、功能,展示生物圈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物圈的组成。

3.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圈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学生了解生物圈的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生物圈结构图的绘制,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讨论生物圈对生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圈的概念2. 生物圈的结构地球表层生物圈层3. 生物圈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4. 生物圈对生物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谈谈你对生物圈的认识,不少于300字。

2. 答案:要求学生从生物圈的概念、结构、功能以及对生物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生物圈的现状,关注环保问题,参与环保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基础,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布置课下作业
①有兴趣的小组可在课下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
②写一份实验后的心得。
作业:
教学反思:
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①根据经验举例并做出分析,从而归纳出结论。
②分析教师举出的例子,从而归纳出结论。
①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探究的一般过程
①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学生分析教师举的例子,最终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①可直接以鼠妇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教师可直接举例,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
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
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时的注意事项
①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②学生自学,互相答疑,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
①教师通过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②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实验探究
①班额适中的,可在班级中由各组同学按方案进行。
②若班额大,可以在室外由各组自己选择实验地。
①教师巡回指导。
②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结果交流
①各小组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②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报告并与问题,吸取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