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D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课件(共40张PPT)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多 晋 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唐来代 ,世人 甚爱牡丹。
水上、地上各 种草木的花,值得 喜爱的很多。晋朝 的陶渊明唯独喜爱 菊。自从唐朝以来, 世上的人们很喜爱 牡丹。
在于
出名
灵山异不在高,有只仙是则名,水不高在尚深,有龙则灵。斯是
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
这
品德
弹
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博学的人
平民 不加装饰的琴
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佛经 奏乐的声“音何陋官之府有的?公”文 使形劳,使身体劳累
衬托表现手法
陶渊明 爱 菊 “隐逸 正衬
“予”
爱
者” 莲 “君
世人
爱 牡丹 子“”富贵 反衬
者”
文章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除了莲花 还要写菊花和牡丹呢?
隐逸者
衬 托
君子
衬 托
富贵者
菊花正衬莲花 牡丹反衬莲花
爱菊(鲜) 爱牡丹(众)
隐逸者 惜 离世隐居
富贵者 追名逐利
厌
君子 爱莲(独) 身居浊世 爱
短文两篇
• 《陋室铭》 • 《爱莲说》
学习目标
• 1、朗读、背诵全文。
• 2、了解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
• 3、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写作表现手法。
• 4、体会作者不慕名利、安 平乐道、高洁的 品格和节操。
陋室铭 刘禹锡
作家及作品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生活在 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 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 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 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 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 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 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 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PPT课件(共36页)全
面对大江观白帆
身在和州争思辩
杨柳青青江水边
人在历阳心在京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多用 托物言志的手法。
《陋室铭》题解
文人书斋名 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 诸葛亮--茅庐 闻一多--何妨一下楼 朱自清--犹贤博弈斋 梁实秋--雅斋
陋室 德馨
活动三:品读——读懂内容
陋室,真的陋吗?
从哪几个方面来 论述陋室不陋的?
原因:惟吾德馨
活动三:品读—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
——交往人物之高雅
——生活情趣之高雅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陋室不陋”的?是从几个方面来描写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环境之高雅
陋室不陋
重点字词
课文研读
作者是如何表现陋室不陋的?
一是自然环境清幽。(景) 二是交往人物不俗。(人) 三是生活情趣高雅。(事)
活动中:赏读——读明情操
作者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诸葛庐
子云亭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文学上万古流芳的高远志趣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短文两篇课件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
草
苔
色 入
环境清幽宁静
痕 上
帘
阶
青
绿
对比
往
与人交往
谈 可 以 调 素 琴 、 无丝竹之乱耳,
来 无
高雅脱俗
笑 阅金经。
无案牍之劳形。
有 正面——实写 反面——虚写
白
衬托自己 鸿
丁
的“德馨” 儒
高雅 脱俗
不慕 富贵
3.作者为什么写诸葛庐、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
16 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
1.能背诵默写重点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 意。 2.掌握文言实词,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雅趣。
刘禹锡(772—842),字梦 得,唐代著名诗人。唐顺宗时, 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 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后又连任连州等地刺史。晚年回 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作品有《刘宾客集》等。
刘禹锡热心支持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 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他被 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 州刺史在任时写的。
重点词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 ①名: 出名
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 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
②灵: 灵异
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③斯: 这
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 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 之有?
[译文]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 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 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 堆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 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 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 么简陋的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课件(共105张PPT)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
, 阅金经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4、找出课文中对偶句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 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 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 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 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 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 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 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草堂起宏愿,杜工部病体寒衣不失天下之怀。
杜甫 刘禹锡
陋室有德馨,刘禹锡安贫乐道无改高洁之志。
四 川 成 都
安 徽 和 州
陋室铭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 1、了解作者刘禹锡及“铭”这一 文体
• 2、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掌握朗 读技巧
• 3、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作者简介:
刘 禹 锡 ( 772—842 ) , 字 梦得,唐代文学家,进步思想 家,诗与白居易齐名,并称 “刘白”。唐顺宗时,参加王 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 久失败,接连被贬多次,《陋 室铭》就是他被贬和州刺史时 写的。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 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
岸
托物言志 (君子之德)
学完陋室铭之后,你的同 桌传了一个纸条给你,内容如 下,针对他的这种思想,你将 怎样来劝告他。
仿写作品之一
教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 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 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 思看电影。可以写情书,阅金庸。无书 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 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6课 短文两篇——爱莲说(冯上发)
“说”是一种议论文 的文体,可以直接说 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 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 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字茂叔, 道 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著 名的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 下建“濂溪书堂”讲学,系统地 传授自己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创 业哲学学派,因此,世人称他为 濂溪先生”。著有 。
不 同 点
1、文体: 一为“铭”,一为“说”; 2、句式:《陋》以骈句为主,
《爱》以散句为主; 3、线索: 《陋》以“惟吾德馨”引领全文, 《爱》以“爱”贯穿始终。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 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同: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异: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 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环境不好,但 人格可以很高尚。
菊 秋季开花,迎寒
斗霜,清高避世
正衬自己不苟同于世俗 的高洁品质
牡丹 花色艳丽,雍
容华贵
反衬莲的高洁品质,表 明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 “菊”和“牡丹”分别比 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 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菊 隐逸者 惋惜
牡丹
富贵者
讽刺
“牡丹之爱,宜乎众 矣。”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
亲近而不庄重
予独爱莲之出 沾染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 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
品德高尚 的人
认为
我认为菊, 是花中的 隐士;牡 丹, 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是花中的君 子。
Yī叹词
Xiǎn少,难得
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 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应当
唉,喜爱菊花的, 陶渊明以后就很 少听到了。喜爱 莲花的,像我一 样的人有几个呢? 喜爱牡丹的人, 应当很多了。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
(一)作品概述《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文言文。
说为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以议论为主,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二)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贞元九年,进士及第,释褐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进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信任器重。
杜佑入朝为相,迁监察御史。
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
唐顺宗即位后,实践“永贞革新”。
革新失败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
会昌二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周敦颐,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优秀课件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
出名,有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灵验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 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
仙人(居住)就能出名。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
灵验了。这是简陋的屋舍,
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 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霜斗雪,品格高洁。不愿与
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
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这符
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 莲的形象。
讲授新课
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 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 象征。“世人甚爱牡丹” 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 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 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 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
写作背景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 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 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 徽和州刺史。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 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 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 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 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 我对莲花的喜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 的什么”(请用文章的语句回答)
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中通外 直,不蔓不枝,香远 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讲授新课
这些句子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 花的?
语 句 描写角度 生长环境 体态 芳香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
语句描写角度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生长环境体态芳香风度讲授新课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献媚权贵托物言志花之君子花之君子中通外直胸襟磊落不蔓不枝豁达正直香远溢清美德可以永远传播亭亭净植仪态端庄气节高尚令人尊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说说下列句子各体现了什么品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与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与答案一、基础精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
淤.泥( ) 濯.( ) 案牍.( )亵.玩( ) 鲜.有闻(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2)惟吾德馨.( )(3)往来无白丁..( )(4)无案牍..之劳形( )(5)濯清涟而不妖.( )(6)不可亵玩..( )(7)宜.乎众矣( )(8)亭亭..净植(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何陋之有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徐喷以烟6.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A.有仙则名B.不蔓不枝C.苔痕上阶绿D.无丝竹之乱耳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二、考试链接(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灵( )(2)鸿儒( )(3)调( )(4)劳形(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1)蕃(
)
(2)濯(
)
(3)蔓(
)
(4)益(
)
(5)植(
)
(6)鲜(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取: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 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名之不可(
)
(2)莫能肖也(
)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 释是(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
(2)惟吾德馨(
)
(3)往来无白丁(
)
(4)无案牍之劳形(
)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
)
(7)宜乎众矣 (
)
(8)亭亭净植 (
)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何陋之有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教部编版语⽂七年级下册第⼗六课《短⽂两篇》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教部编版语⽂七年级下册第⼗六课《短⽂两篇》同步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字词书写1.根据拼⾳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
鸿rú(____)陋室铭.(____)yū泥(____)不màn不枝(____)xiè玩(____)濯.清涟(____)隐yì(____)鲜.有闻(____)⼆、其他2.解释下⾯字词中加点字的含义。
斯.是陋室(____)鸿.儒(____)⽆案牍之劳形.(____)可爱者甚蕃.(____)出淤泥⽽不染.(____)濯.清涟(____)不妖.(____)鲜.有闻(____)亭亭净植.(____)亵.玩(____)3.⽂学常识填空。
(1)刘禹锡,字________,河南洛阳⼈,唐代诗⼈、________家、________家。
⽩居易称之为“_______”。
著有《_______》《⽵枝词》《_______》等。
刘禹锡诗⽂俱佳,涉猎题材⼴泛,与柳宗元并称“______”,与韦应物、⽩居易合称“_______”,并与⽩居易合称“________”。
(2)周敦颐,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家。
字________,号濂溪,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
晚年在庐⼭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________”。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影响。
著有《________》《________》《通书》。
4.写出加点词的古今义。
(1)惟吾德馨.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2)⽆丝⽵..之乱⽿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3)⽆案牍之劳形.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5.指出句中“之”字的⽤法。
(1)孔⼦云:“何陋之有?”(______)(2)⽔陆草⽊之花,可爱者甚蕃(______)(3)⽆案牍之劳形(______)(4)⽆丝⽵之乱⽿(______)(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______)(6)莲之爱,同予者何⼈(______)6.翻译下列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 加线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调素琴(弹)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有仙则名(著名,出名)B.无案犊之劳形(劳累)山不在高(在于)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C.孔子云(说)谈笑有鸿儒(大)惟吾德馨(香气)D.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是陋室(这)阅金经(佛经)2.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 下面对《陋室铭》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B.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C.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D.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陋室铭》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陋室铭》《爱莲说》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陋室铭》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爱莲说》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5. 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
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即自己也有向古名贤学习的愿望和决心。
B.刘禹锡诸葛亮和扬雄,他们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住在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草堂中的杜甫,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同类。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象征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美名远扬。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 短文两篇——《 爱莲说》(素材)
16、短文两篇——《爱莲说》一、文体知识及其作者情况。
1、“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2、本文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人称濂溪先生,宋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
他是中国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代表作是《爱莲说》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
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气。
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赜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
南宋学者,胡宏对敦颐的理论学加以尊信,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
张(木加武字)称他为“道学宗主”,其名声逐渐大起,九江、道州等、南安等地纷纷建濂溪祠纪念他,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到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
周敦颐性情朴实,自述道:“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
他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
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
他虽在各地作官,但俸禄甚微,即使这样,来到九江时,他还把自的积蓄给了故里宗族。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16分)1. (2分)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臣/不胜受恩感激B .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C . 以塞/忠谏之路也D .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 (2分)下列划线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不足为外人道也仅有“敌船”为火所焚B . 相与步于中庭出没于鲸波万仞中C . 出淤泥而不染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 . 复前行,欲穷其林其真不知马也3. (2分)下列划线词有误的一项是()A . 便要还家(邀请)咸来问讯(都,全)B . 增其旧制(规模)朝晖夕阳(日光)C . 春和景明(景色)佳木秀而繁阴(茂盛)D . 山肴野蔌(蔬菜)落英缤纷(花)4. (2分)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 周处与山中的白额虎、水中的蛟龙被义兴的人称作三个祸害,家乡的人劝说他杀虎斩蛟,想用借刀杀人之计,是希望他在除害过程中被虎蛟吃掉。
B . 周处杀死蛟龙后,从家乡人庆祝他已死的举动中,才明白自己被乡人讨厌,因此下决心改正错误,后来成为了一名忠臣。
C . 周处知道乡人厌恶他,就想改正自己的错误,但是又担心太迟了,因此去找了当时的名人陆机、陆云,经过清河的开导,他才开始改过自新。
D . 周处自新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有过错并不可怕,关键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和行动。
5. (2分)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 “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 (2分)下列各组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B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C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 . 濯清涟而不妖水落而石出者7. (2分)选出下列叙述不符合《活板》原文意思的一项:()。
A . 活板的制作和印刷过程主要经历刻字、排版、印刷和拆板四大工序。
B . 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C . 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
D . 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用“火炀”。
8. (2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 .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C . 群葩/当令时D .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二、填空题 (共3题;共15分)9. (4分)《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10. (6分)给划线字注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甚蕃淤泥濯清涟11. (5分)读《陋室铭》,用课文原名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②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________③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④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三、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54分)12. (10分)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闽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故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蒙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李士衡①为馆职,使高丽② ,一武人为副,与之俱使高丽。
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
时船底疏漏,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藉③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
至海中,遇大风,船敏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难免倾覆。
副使仓皇,悉取船中之物投入海中,曼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捡所投,皆副使之物。
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①李士衡:北采人,当时在昭工馆为官。
②高丽:古国名,位于今朝鲜半岛。
③藉: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沿溯阻绝沿:________②清荣峻茂荣:________③与之俱使高丽俱:________④船欲倾覆欲: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
(3)【甲】文第一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4)【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3.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下列句中的“以”与“重赏以令死士”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B . 扶苏以数谏故C .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D . 以啮人,无御之者(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文段记述了一位县令的妻子,在叛军兵临城下,举县不知所措之时,挺身而出,发动胥吏百姓进行抵抗。
以弱胜强,击退叛军,保住了城池。
B . 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能设身处地为胥吏、百姓考虑,激发出众人保卫家园的志气。
C . 文段选取了人物的典型言行来塑造人物性格。
杨氏与夫君李侃的对话,显示其“忠”;对智吏百姓的激厉,显出其“智”。
D . 本文着力刻画了一个深明大义、有勇有谋、恭敬孝顺、热爱国家的烈妇形象。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则人谁肯固矣②其必济③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④侃率之以乘城(4)翻译下列句子。
①力不足,死焉,职也。
②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14. (24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___________,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上文选自《》,它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是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在文中划横线处填上正确的语句。
(3)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
人不知而不愠()传不习乎()不逾矩()曲肱而枕之()(4)翻译下面句子。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16分)1-1、2-1、3-1、4-1、5-1、6-1、7-1、8-1、二、填空题 (共3题;共15分)9-1、10-1、11-1、三、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54分)12-1、12-2、12-3、12-4、13-1、13-2、13-3、13-4、14-1、14-2、14-3、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