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导演视角中的女性世界_关锦鹏和他的女性三部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04-20
作者简介:王亚娜(1983-),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电影学2004级硕士研究生。

男性导演视角中的女性世界
关锦鹏和他的女性三部曲
王亚娜
(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影片 胭脂扣 、 人在纽约 、 阮玲玉 构成了导演关锦鹏的女性三部曲。

在这些影片中,体现了作为一位男性导演对女性主题的深刻的人文化的关注,对女性的欣赏甚至膜拜,同时他还善于运用各种细腻圆熟、精雕细琢的手法对女性的喜怒哀乐进行书写,构成了独特的女性化的话语诉说,为这些女性谱写了属于她们自己的哀歌、悲歌和挽歌。

关键词:女性视角;哀歌;悲歌;挽歌
中图分类号:J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65(2006)09-0082-03
电影是一个神奇的东西,一个好的导演就像一个琴手,一个画师。

只要轻轻拨一下,抹一笔,你的心弦就震撼了,你的视线就模糊了,于是整个世界缩小在那块幕布上,也放大在那块幕布上。

关锦鹏就是这样一个导演,他的风格婉约,手法细腻,当你看到他的影片,就会沉浸在那种唯美当中。

他的电影能让我们在细微之间与他共鸣,就像一道轻轻架起的浮桥,搭建在人与社会,少数人与多数人之间。

关锦鹏祖籍广东,1957年出生于香港,成长于传统的中国家庭。

父亲早逝,身为长子的他便顺理成章的扮演父亲的角色。

但事实上,他无力取代父亲而成为一家之主,在潜意识当中他对女性有种特别敏感的触角。

在他的性格当中,阴柔的部分往往要胜于阳刚,这与他成年后构筑自己独特的寓刚于柔的女性电影世界积累了丰厚的经验。

香港电影中一向充满着大男子主义,荧幕上常常血气方刚、砍砍杀杀。

女性总是作为配角出现,充当花瓶,真正的女性电影寥寥可数,而其中被香港电影学术界公认为 最虔诚,最用力,成绩最显著的
1
便是关锦
鹏。

在香港电影或搞笑或强化暴力与性的感官刺激的大气候下,关锦鹏始终坚持人文的终极关怀。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阴柔之美,在描绘女性并在女性文化心理刻画上有独见深度的风格特色。

女性角色处于叙述的主位,男性永远是女性的配角。

(除近作 蓝宇 )自1985年的独立影片 女人心 ,他的作品多为女性题材。

痛苦、孤独与无助是关锦鹏爱情世界中对女性的最直接的理解,而悲剧是他为所有爱得纯粹的人设计的共同结局。

关锦鹏在他的电影中给予女性角色其应有的人性内容及尊严,她们具有自身独特的生命形态和心理内涵。

他给予女性同等于男性的地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男性作为一种对立的有些委琐的形象出现,如在 胭脂扣 中片尾已是风烛残年的落魄的十二少。

作为男性导演,关锦鹏用男性的视角去观察女性世界,他会发现一些女性自身所未关注的或已习惯到麻木的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比女性更了解女性本身。

但同时他并不是一个漠然的窥视者,在他的影片里,投注了对女性角色命运的深深的悲悯
情怀,这些在 阮玲玉 的临终吻别众人, 人在纽约 三人醉酒狂歌纽约街头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关锦鹏曾说过: 我得承认自己是男性,但同时亦不能否认自己有许多较女性的感触。

以前电影中女性的感触,不多不少是自己的投射。

2
从1985年关锦鹏独立执导的 女人心 开始,他就开始了对女性视角的探索。

尽管影片是延续的轻喜剧的通俗剧的模式,关已经显示了自己的特色。

在接下来的 地下情 中显示了他对处于社会底层女性人生挣扎及其情感无所归宿的关注,较之上一部的轻喜剧风格,多了一份社会责任的沉重感,对女性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一步的挖掘。

这两部片子依然处于关锦鹏女性电影探索的不自觉期,里面有很多商业因素。

而在随后的 胭脂扣 (1987)、 人在纽约 (1989)、 阮玲玉 (1991)这三部片子可以构成关锦鹏作品的女性三部曲。

在此中关锦鹏独辟蹊径,努力探索电影与历史现实的关系以及电影本质的问题,在历史与现实之中找到一条桥梁 诗情画意,充满了人文的终极关怀,这进入了关的女性电影探索的自觉期。

关锦鹏一惯以细腻的女性笔调来描述女性的心理,在其影片 胭脂扣 中,他也是遵从原作家李碧华的女性主义及女性话语表达。

与其他男性导演不同的是,关常常以女性主义的观点对女性重新定位,其文化视角充满了对父权中心文化的颠覆、消解、和反叛。

因此关锦鹏对片中的女性角色投注了更多的悲悯情怀,为展示她们的个性及在这个世界上的尊严及价值,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舞台。

在关锦鹏的电影中,女性是所有故事的集合,是情节的 戏核 ,同时也是影像表述的重点,他运用各种细腻圆熟,精雕细刻的手法对女性的喜怒哀乐进行抒写,构成了独特的女性化的话语诉说。

胭脂扣 (1987):女性命运的一曲哀歌
这部片子是根据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同名通俗小说改编而成,在香港上映之后,票房奇佳,盛况空前;同时在艺术上也连获殊荣,在国内国际载誉而归。

胭脂扣 可以说给关锦鹏带来了盛名。

就这部影片的题材取向
82
第9期 NO.9 宜宾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Yi bin Universi ty Sep.2006
来说,它借重了香港商业电影中甚为流行的鬼怪灵异故事为主题,但拍得非常哀怨缠绵,自然流畅,将一段人鬼情叙诉的催人泪下。

关锦鹏运用了两个时空的交错,以如花在人鬼两界的命运为线索,把如花这个鬼刻画得甚通人性。

故事的开头讲述了在报馆任职的袁永定遇见一位前来刊登寻人启事的冷艳女子,但她有无钱付广告费,袁永定借故离开,不料那女子紧随而来。

在闲聊中,袁惊讶的发现此女子原是魂魄,并由此引出她在三十年代与十二少的一段至死不渝的爱情。

这一段关锦鹏把画面处理的鬼气十足,如花充满了无限的哀怨和悲苦,这里是影片的现在时空。

在回忆的过程中拉回了影片的过去时空,如花本是香港 倚红楼 的头牌妓女,与富家公子十二少深深相爱,在二人结合不成遭陈家反对的情况下,双双吞鸦片自尽,相约来生再见。

但如花苦等了五十年,却遍寻不到旧情人的身影。

便只好重返人间寻找旧情人。

她的一片痴心得到了报馆工作的一对恋人袁永安和凌楚娟的帮助,帮她刊登了寻人启事,结果却大出如花所料,十二少当年遇救未死,依然苟活于世。

影片在如花的回忆中完成时空的切换,现在和过去的时空交错在一起,让人生出人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

关锦鹏并没仅仅局限在把故事讲好,制造吸引人的奇观上。

像片头如花出现时的一片鬼气,飘忽的身影,苍白的面庞,忧郁的眼神,阴森氛围的渲染,比之当时香港泛滥的鬼片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对如花的个性,人性内涵的处理上上升到一种诗的意境。

作为鬼魂的如花,不仅仅是魂魄,更像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一个女人。

虽为风尘女子,她内心的至爱真情和不屈的尊严感让观者汗颜。

在人世间,她受到陈家森严的封建道德条律的打击。

在苦等五十年后,发现自己至爱的人苟活于世。

如花刻骨铭心的等待只换来等待后的失落。

当如花得知十二少自尽未死的消息后,痛心疾首的自问: 如果是真爱,他为什么在苏醒之后不再自尽? 如花的自问,虽不石破天惊,却直指人心,然而唯一的现实是十二少在爱和生命中选择了后者。

他背叛了如花,也背叛了爱,也背叛了自己的誓言。

几日的温存却带来深刻的痛苦,直接铸就了最后的毁灭,今生不得解脱的爱意则成为来世更加残忍的折磨,其中有些飞蛾扑火似的嘲讽和无奈,我们看到的还有爱情绝望中的女性孤单而又执着的等待。

影片的最后,如花面对背叛了自己的十二少,默默的转过身,在逆光中,如梦似真。

年老的十二少颤颤的伸出手,却再也不能抓住什么,十二少的呼唤再不会让她回头。

哀莫大于心死,没有什么样的伤害能比被自己爱的人的背叛伤害得更深。

在人物的造型上,关锦鹏让如花从头到尾都如花似玉,而昔日的翩翩少年十二少转而成为风烛残年的老朽。

人性的崇高与猥琐,由此可见一斑。

影片的基调是哀怨的,即使在过去时空中倚红楼的莺声燕语,浮华奢靡依然遮不住那种悲凉的调子,流光溢彩的胶片为其吟唱一曲女性的哀歌。

人在纽约 (1989):女性的一曲悲歌
虽然 人在纽约 获得第26届台湾金马奖八项大奖,但不同于 胭脂扣 在商业和艺术上同创佳绩,这部影片在香港市场上遭遇滑铁卢,并且受到香港影评人的贬抑。

这也许与香港电影一向重视电影的娱乐性和奇观性,商业气息太浓有关。

但我认为,这部影片对女性角色,人性内容及其尊严以及她们对于自身价值的实现有了更深一步的探索。

人在纽约 以淡淡的笔触,从散淡而纪实的生活素描中,勾画出三个女性在异乡漂泊的故事。

这是一部完整意义上的女性电影,关锦鹏素有的细腻以及有感而发的悲悯情怀,深深的寄寓在三个女性身上,尽情展示她们的喜怒哀乐。

影片在角色设置上颇有象征意味,三个女人分别来自大陆、香港和台湾,角色也分别由来自三地的演员担任。

赵红由大陆演员斯琴高娃饰演,她是嫁到纽约的大陆新娘,住在midtown的全职家庭妇女,看上去过着美满得体的生活。

然而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的迥异,使得她与丈夫托马斯在文化价值观上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赵红与丈夫及其父母在餐桌上有一段颇有意味的谈话。

当谈论起祖宗牌位的问题时,托马斯及其父母对此颇不为然,甚至开玩笑说这些东西是古董,可以卖个好价钱。

而这却勾起赵红的伤心往事,她回忆起文革时期,由于破四旧,母亲只好把祖先的名字刻在椅子后面以拜祭。

由于托马斯及父母移民美国已久,在很多问题上,两人无法沟通。

赵红一直想把母亲接来美国可是丈夫不但不理会,反而说她要看心理医生,她只有悲愤的摔门而出。

由于赵红来自大陆,导演在其身上更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展示了传统东方女性在面临西方价值观冲突时的格格不入。

与赵红不同的是,来自香港的李凤娇在美国游刃有余。

李是个典型的香港人,个性独立,精明能干。

父女俩从香港搏到纽约,生活的艰辛父亲一言蔽之: 香港人在纽约开湖南园,烤北京鸭,什么是搏?这就是搏。

虽然李凤娇手通八面,炒股票,炒楼花,炒外汇,凡能赚钱的她无所不及。

但在男与女的十字路口,举棋不定的她感情乏善可陈。

因为与一位华裔叫丝苔拉的同性恋女子关系暧昧,在终于遇见所爱的人龚明雄,龚却因她与丝苔拉的关系弃她而去。

当赵红羡慕她能与父亲在一起时,她却不无感慨的羡慕赵红有个好丈夫。

由台湾演员张艾嘉饰演的黄雄屏在片中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是她在托马斯与赵红的婚礼上认识了赵红,同时又是李凤娇房客的女朋友。

她使三人的认识非常自然,第一次在李凤娇的湖南园相识,三人由抵触到熟识。

黄是个混在纽约的艺术家,虽然有个背景显赫的父亲,不过也在白人的世界里郁郁不得志。

第一次看到她的工作是趴在地上演一匹马,关于她的工作无须多言。

她的生活更是一团乱麻,辗转于数位男友之间,之前的立陶宛男子,后与美国男子大卫,并与中国男人吴俊杰,都无疾而终。

而她最信任的父亲也让她看到最不堪的一面,貌似独立的她显出无助的痛苦和迷茫。

三个在异乡的女人从相知到相识,各自怎样逐渐从对方的经历中学习从而觉醒,关锦鹏并没有空泛的解答这个问题,而是从三人的两次醉酒欢歌表现出来。

一次是从湖南园醉酒走向纽约的街头,三人各怀心事,佯醉欢歌。

三人各自唱自己熟悉的歌谣,旁若无人,尽情宣泄心中的苦闷。

这段可以说是片中的神来之笔,镜头前面三个女人毫无遮拦,人生的一切烦恼和忧愁全抛在脑后,酣畅淋漓。

很多影片中的女性是内敛的含蓄的,而关锦鹏还原女性之本色让女性释放出来。

而在结尾一场醉酒,则是三人从酒吧出来,迎着纽约的第一场大雪,在天台上碰杯畅饮,干杯祝酒之后狠狠将酒杯砸向地面,伴随着玻璃破碎的声响,是否意味着与过去决裂的勇气?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则是一个空的酒瓶静静的立在地面上,雪花轻轻的飘扬。

最后一次醉酒设置在纽约的第一场冬雪,一切总会结束,新的总会开始。

醉酒欢歌之后,仍要清醒的面对人生,飘飘洒洒的雪花轻轻奏响一曲悲歌,让整部片子呈现出如散文诗般宁静悲凉伤感的神韵。

影片的英文名是 Full Moon In New York ,而她们的纽约,几时才能月圆?
阮玲玉 (1991):女性的一首挽歌
关锦鹏在拍摄 阮玲玉 时独辟蹊径,采用了张曼玉与阮玲玉戏中戏套层结构,以及回顾当时记录片的片段,在真实的氛围和再度塑造的两相抽离中,令观众再一次体会到阮玲玉一生被时代和个性影响的命运,以及上个世纪30年代上海电影蓬勃发展的状貌态势。

该片在国内国外都赢
83
2006年9期 王亚娜:男性导演视角中的女性世界 关锦鹏和他的女性三部曲
得一片盛誉,被影评界称为 超越时间感,超越空间障碍的戏中戏 影片。

虽然在影片中记录片插入历史故事的片段约有20余处,但正如关锦鹏所说 不论访问也好,30年代的记录片也好,不是访问,而纯粹只是戏的一部分,让故事说的更清楚的一种方法。

影片依然有清晰的脉络,关锦鹏特有的细腻、忧郁把阮玲玉与三个男人的纠葛细细的展示开来,对其悲惨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

阮玲玉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一个反复被书写却没有留下自己声音的名字;一个因为死亡而获得永生的传奇。

她因为个人的婚恋而遭小报诋毁,不堪忍受,自杀身亡,死后只留下 人言可畏 的感慨。

关锦鹏没有把它拍成一部人物传记片,而是把张曼玉和阮玲玉生前所拍的影片的资料融在一起,让人产生亦真亦幻的感觉。

作为中国电影默片时代最重要的女演员,阮玲玉常常是无声的。

在银幕上的她是沉默的,无论是悲伤抑或是欣喜,我们只能从她的眉目之间,肢体语言感受出来,甚至她最愤怒时的嘶叫呼喊,也只能被制作成了无声的黑体字,一次一次地放大在银幕上。

作为一名女演员,她被摄影机背后的男性导演凝视,被剧中的男性演员凝视,被黑暗剧场中的男性凝视,在这三重的凝视中,她被改写成了男性世界的欲望符号,她成了物化的符号,被看的客体,银幕上没有赋予她说话的权利,同样在现实生活中,她也被剥夺了辩解的机会。

面对铺天盖地的流言,如影相随的小报记者,好事的市井之徒,她只有昂然从他们身边走过。

表面的凛然遮不住内心的痛苦,她无所选择只有自杀。

日常生活中的阮玲玉也是沉静的、温婉的,她的命运印证着电影 她的自杀,似乎是对她的角色的一次复写,一次对镜中影像的折射。

于她,原来已无所谓真实,无所谓虚幻。

电影里的阮玲玉被镜头捕捉和固定,平面的形象,没有自己的声音,没有自己的肉体的厚度;电影外的阮玲玉,又被各种话语叙述和虚构,她自己的声音和肉体同样空缺。

她由男人所主宰的命运已经无法改变,一切已归于结束,她的身上背负着男人的软弱,张达民为了钱出卖了她,蔡楚生为生计拒绝了她,唐季珊因虚伪而厌弃了她。

她无力自救,才决定自绝于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刻。

不可否认,阮玲玉是软弱的,爱慕虚荣的,不愿也不能改变自身的命运,尽管她饰演了 新女性 ,但她却未能像弗吉尼亚 伍尔夫一样,能够找到 一间自己的屋子 。

但她的悲剧的命运主要来自那个人言可畏的世界,来自男权社会男性对女性的绝对统治。

阮玲玉 这部影片塑造了一个在传统伦理和现代思潮夹缝中艰难生存,最终却被社会无情毁灭的女性形象,其中将虚构故事和现实访谈两条线索的有机交叉,有意识在情节的间离中深入的探讨女性悲剧的真正原因。

关锦鹏在这部影片中更加投注了对女性内心世界及其命运的关注,影片昏黄的色调,透出厚重的怀旧感和历史沧桑感,寄托了导演对阮玲玉由衷的悲悯情怀和怀念致敬之意。

影片 阮玲玉 可以说是导演关锦鹏给阮玲玉 一代传奇影星所谱写的一曲最后的挽歌。

从1989年推出的 胭脂扣 ,到1989年 人在纽约 直至1991年的 阮玲玉 ,可以说构成了关锦鹏的一部完整的女性三部曲。

这三部影片的色调从头到尾是较统一的,它们的主题内涵也是一脉相承的。

胭脂扣 中充满哀怨的如花,孤独的穿行于人鬼两界; 人在纽约 中的三个现代女性在悲凉的生活面前无法洒脱,只有在酒醉之后才徉醉狂歌于纽约街头; 阮玲玉 更是描绘了一代影星在风华绝伦时畏于市井流言走上绝路。

但不论是逆境、屈境、恶境,她们都是有尊严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即便在选择死亡的时候。

关锦鹏用他细腻、诗意、充满感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女性实现了 一切属人的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 3 。

参考文献:
1 韦轩. 人在纽约 封底 编者语 C .香港:香港电影双周刊出版社,1989.
2 杨远婴.华语电影十导演 C .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
3 马克思.1848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Female World in Male Director s Perspective:Stanley Kwan and His Feminine Trilogy
WANG Ya-na
(Chinese Department,Nanjing Nor mal University,Nanjing210097,China)
Abstract:Three Movies,Rouge,Full Moon In New Yo rk,and Y uen Ling-yuk:Actress,The Center Stage,form the feminine director Stanley Kwan s trilogies.He pays close and humanism attention to fe minine topics,and appreciates and even worships femininity in these films.Meanwhile,his minute and proficient careful and precise expression of feminize happiness,angry,grief and joy have constructed unique feminized utterance and c omplaint.He has composed their own threnody,dirge,elegy that be-long to these women.
Key words:Feminine Perspective;Threnody;Dirge;Elegy
84 宜宾学院学报 2006年9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