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导演风格解读
陈凯歌导演风格解读
陈凯歌导演风格解读陈凯歌导演说过的一句话:电影,是很多人在黑暗中聚会,去共同分享一个梦想。
作为中国电影的一个造梦者,陈凯歌始终顶着一颗有很多文学和思想成分的巨大头颅,将他的文化思辩、忧患意识、才华激情,统统浇铸进电影这门在一些人看来容量有限的艺术当中。
在他的光影世界里,电影不再是单纯的再现生活的手段,而是一种揭示和评价生活的工具。
借助这种工具,他大胆地抒发自己的感受,以一种批判的目光来审视人的生存状态,追溯这种状态背后所沉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并对其进行理性的反思。
我们常常可以在他寓意复杂和精心营造的视觉造型和声音造型中,体会到他那种尖锐的批判锋芒。
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艺术功力,表达强烈的人文意味和美学追求,并调动多种电影手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重而犀利、平和而激越的电影风格。
综观陈凯歌所有的电影,无论是具有寓意象征的《黄土地》《边走边唱》具有较强反思的、,《大、阅兵》《孩子王》、,还是影象华丽的《霸王别姬》《无极》,其影片都有着他思想的反映。
用电影表达自己对文化的反思,一直是陈凯歌电影的灵魂。
他一贯的艺术目标就是在史诗格局中注入文化反思,达到超验的理性和哲学的意味。
他的创作活动也有一条连贯的主线,就是透过电影阐述中国文化历史的变迁和沉浮。
这种居高临下的创作态度固然有雕琢之气,但也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感性。
当这种感性经历了岁月的打磨,逐渐转变成一种风格,与作品水乳交融,我们便不难从芒芒片海中一眼识别那些打着陈氏烙印的人文电影。
现在就让我们揭开这层神秘的光影面纱,一窥其风格的四种外化表现。
一、借助寓言故事表达象征意味作为中国新电影语言的奠基者之一,陈凯歌总是试图在寓言式的历史景观与情节的呈现中实现对历史和人类命运的扣问。
他把那些他爱之深,恨之切的中国历史与现实幻化成一则则色彩斑斓,浓烈而忧伤的东方寓言搬上荧幕。
当这些纯正而超载的东方寓言像一幅幅巨大的画框惊现于人们眼前时,它身负的底蕴与内涵便随着光影的释放从容流泻。
陈凯歌导演之王中国电影界的杰出代表
陈凯歌导演之王中国电影界的杰出代表陈凯歌导演——中国电影界的杰出代表简介:陈凯歌,中国电影导演和制片人,是中国电影界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厚的艺术底蕴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誉和尊重。
本文将从他的早期作品、创作风格和对中国电影行业的影响等方面探讨陈凯歌在中国电影界的地位和贡献。
早期作品的影响力陈凯歌的早期作品堪称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尤其是他执导的电影《黄土地》。
该片于1985年上映,讲述了一个关于农村生活、阶级斗争和人性故事的感人电影。
《黄土地》从故事的选材到影片的细节处理都展示了导演的敏锐触觉和独特的视觉风格。
这部电影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被誉为中国电影的里程碑之作。
创作风格的独特之处陈凯歌的电影创作风格独特而多样化。
他善于将深刻的思考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融入到作品中,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触动。
他擅长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揭示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
比如,在电影《霸王别姬》中,陈凯歌通过对两位戏剧演员的故事进行悲剧式的叙述,体现了人生的幸福与痛苦、追求和牺牲之间的微妙关系。
这种写实主义风格和情感的深度表达使得陈凯歌的作品富有观赏性和思考性。
对中国电影行业的影响陈凯歌对中国电影行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他个人的作品上,更体现在他在电影教育和产业发展方面的贡献。
他曾在北京电影学院担任教职,并执导了多个优秀的学生作品。
他对年轻导演的指导和支持在中国电影的新生力量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陈凯歌还担任了多个中国电影产业的重要职务,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结语陈凯歌的才华和贡献使他成为了中国电影界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深刻而独特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性的复杂性。
他的创作风格和影响力不仅在中国国内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也在国际电影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信在陈凯歌的引领下,中国电影的未来将会更加光明和辉煌。
从《妖猫传》看陈凯歌的美学思维
从《妖猫传》看陈凯歌的美学思维陈凯歌,中国著名导演,以其独特的美学思维和卓越的电影创作能力而备受瞩目。
他所执导的《妖猫传》便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思维,通过影片的画面、音乐和叙事手法,深刻诠释了陈凯歌的审美观念。
本文将从《妖猫传》这部经典影片中探讨陈凯歌的美学思维,解析他在电影创作中所展现的独特艺术观。
陈凯歌的美学思维体现在他对画面的精心布局和处理上。
在《妖猫传》中,他运用了大量的特效和视觉效果,打造出一个唯美奇幻的世界。
影片中的场景设计、服装道具和色彩运用都展现了陈凯歌对于美的追求和对细节的把控。
在片中,场景的色彩搭配浑然天成,表现出唯美、古朴的视觉效果。
陈凯歌在画面构图上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善于运用对比和比例,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有层次感。
《妖猫传》中的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艺术感和美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视觉盛宴。
陈凯歌的美学思维还体现在对音乐的运用上。
在《妖猫传》中,陈凯歌巧妙地运用了传统音乐元素和现代音乐元素,使得影片的音乐更加富有情感和张力。
他和周杰伦合作创作的主题曲《四海一家》更是成为了影片的一大亮点,让人印象深刻。
陈凯歌通过音乐的运用,将影片的情感和氛围推向了一个高潮,使得整部影片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陈凯歌在叙事手法上也彰显了其独特的美学思维。
他擅长运用多重叙述结构,以及时间线索的交织,使得影片的叙事更加丰富和引人入胜。
在《妖猫传》中,他将古代的传说与现实的人物故事相互交织,通过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切换,使得故事更加出彩和精彩。
他还善于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通过一些隐喻和象征意味的符号,使得影片更加深邃和富有内涵。
从《妖猫传》这部影片中可以看出陈凯歌的美学思维在电影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他通过精心布局的画面、精彩的音乐和独特的叙事手法,展现了对电影艺术的极致追求和创作力。
陈凯歌以其独特的美学思维和卓越的创作水准,成为了中国电影界中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导演,他的作品更是为中国电影注入了独特的魅力和活力。
关于陈凯歌电影深层文化内涵的讨论
影视
摘 要:陈凯歌的电影总是风格独特、造型华美、影像讲究、强调视觉造型而不拘泥于传统的叙事方式,其中,以倒叙和乱 叙最为典型。色彩、色调等视听语言元素在他的电影中起了重要作用,主要用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同时,在陈凯 歌的电影中, 人文思考和历史主题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他从多视角对历史文化进行继承与反思, 影片融入了与生命等价的人文精神, 而在影片视听语言方面,更注重影片的精神内涵,是一种十分难得的表达形式。 关键词:陈凯歌;视听语言;人性思考;文化价值
陈凯歌是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 的领军人物,出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充 满电影氛围的家庭,毕业于北京电影学 院。1993 年凭借《霸王别姬》斩获华语 影坛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2012 年 的影片《搜索》角逐 2013从观众的感知出发,探究人性 与命运,也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反思。 1 陈凯歌电影的风格表现形式 陈凯歌执导的电影在叙事话语、色 彩话语、声话语言等方面极具个性,有 着浓浓的文艺气息,善于不落俗套地表 现出人物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以及细 致入微地捕捉人物的内心情绪并恰到好 处地表现出来,反思人性,营造镜头里 的影像之美。 1.1 陈 凯 歌 电 影 极 具 特 色 的 叙 事 手法 陈凯歌电影叙事电影风格多样,以 正叙和倒叙的运用最为普遍。电影《梅 兰芳》是典型的正叙,全片以梅兰芳的 人生轨迹为时间线,为我们展现一生中 死别、生离、聚散三个重要的片段。同 样的叙事手法在《荆轲刺秦王》中也有 体现,影片以嬴政统一六国、荆轲刺秦 这个历史故事为主线,条理清晰,通过 一系列情节,表述了人物心理的复杂和 人性的沦落。《霸王别姬》的叙事架构 兼具史诗格局,曲高而和者众,人物形 象刻画鲜明,影片采用倒叙手法,淡化 故事情节,糅合戏中戏结构,凸显人物 84
试析陈凯歌电影的美学特质
试析陈凯歌电影的美学特质从《黄土地》的一举成名,到《霸王别姬》的巅峰,从《无极》的惨败,到《梅兰芳》的实至名归,无一不体现了陈凯歌电影的美学风格——理性精神与诗性情怀的融合。
陈凯歌崇尚影像造型,善于用影像表意,并在充满隐喻意味的场景中展开叙事。
他大刀阔斧地革新电影语言,使中国电影的审美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他本人亦成为“文化苦旅”的代表。
一、陈凯歌电影的影像造型美(一)合理的景别与角度镜头的运用可以说是一部电影中最重要的部分,对于优秀的电影作品来说,无论是景别的选择还是镜头的拍摄,都要细细考究,反复琢磨。
影片《妖猫传》充分体现了陈凯歌的美学追求。
电影中的所有画面确保在最美的角度下、最合适的距离下,以正确的曝光和拍摄角度加以拍摄。
1.景别与拍摄角度《妖猫传》中,在贵妃生宴上为使全城一睹其貌的荡秋千的那场戏中,运用了仰角拍摄的手法。
巨大的画幅中,白云占据了近乎四分之三的画面,精美别致的砖红四角楼阁露出了冰山一角,杨玉环身着一袭白衣出现在画面的中央。
仰角拍摄突出了被摄主体,而远处取景更彰显出磅礴大气之感,从而将贵妃的清新典雅与建筑物的华美大气显露出来。
镜头转而放大定格在杨玉环如花般娇艳、明媚的面容上,冰肌玉骨,皓齿明眸,一展其无上风姿。
近远景及特写镜头的交替使用,为画面增添了动静结合的美感,让观众沉湎于辉煌璀璨的大唐盛世中。
2.复合式运动镜头《妖猫传》中,复合式运动镜头几乎存在于整部影片中,它打破了单一运动方式的局限,从而大大提高了摄影机在空间运动中的灵活性。
在二维的画面里,给观众带来了三维空间的视觉冲击,在构建立体关系的同时,也为影片渲染氛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如空海和白居易经过老嬷嬷家中时,镜头逐渐从二人背后移动,最终定格在长廊上,并渐次拉长。
这种缓慢并带有轻微晃动的复合式运动镜头使得空间更为立体开阔,同时也加强了纵深感,让人觉得格外阴森。
复合式运动镜头在一个镜头中往往不止传递一个信息,它可以囊括人物、事物、动作、环境等。
从《妖猫传》看陈凯歌的美学思维
从《妖猫传》看陈凯歌的美学思维【摘要】在电影《妖猫传》中,陈凯歌通过人物塑造与情感表达、场景构建与氛围营造、色彩运用与视觉享受、音乐配乐与情绪渲染、叙事方式与审美观点等方面展现出深厚的美学思维。
他通过细致入微的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影片中的人物内心世界;他精心打造的场景和氛围带领观众进入一个充满神秘和艺术感的世界;色彩运用和视觉享受让整部电影更加富有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配乐和情绪渲染则让观众更好地融入故事情节中。
通过这些元素的运用,陈凯歌赋予了《妖猫传》独特的美学魅力,展现出他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审美观点。
整部电影不仅是一部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深度的美学体验。
【关键词】关键词: 陈凯歌, 美学思维, 电影, 妖猫传, 人物塑造, 情感表达,场景构建, 氛围营造, 色彩运用, 视觉享受, 音乐配乐, 情绪渲染, 叙事方式, 审美观点, 艺术魅力.1. 引言1.1 陈凯歌的美学思维在电影《妖猫传》中得以体现陈凯歌作为中国电影界的一位重要导演,其美学思维在电影《妖猫传》中得以充分体现。
他通过对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了对于人性和情感的深刻理解。
在场景构建和氛围营造方面,陈凯歌运用精妙的布景和灯光效果,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梦幻的氛围,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色彩运用和视觉享受方面,陈凯歌巧妙地运用明暗对比和色彩搭配,使得整个电影充满了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
配乐和情绪渲染也是陈凯歌的拿手之作,他选用的配乐与画面相得益彰,为整个电影增添了动人的情感色彩。
在叙事方式和审美观点上,陈凯歌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对细节的把控,呈现出了一部既具有中国传统美学又具有现代审美风格的佳作。
陈凯歌在《妖猫传》中展现出深厚的美学思维,使得整部电影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2. 正文2.1 人物塑造与情感表达人物塑造是电影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电影《妖猫传》中,陈凯歌通过精湛的导演技巧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有趣。
导演陈凯歌电影创作专访稿
导演陈凯歌电影创作专访稿陈凯歌导演是中国电影界的重要人物之一,凭借他的独特才华和创作风格,塑造了众多经典电影作品。
为了更好地了解陈凯歌导演电影创作的心路历程以及对电影艺术的独到见解,本次专访将聚焦于他的创作灵感、艺术追求和对未来电影的展望。
一、灵感的发源地陈凯歌导演表示,灵感来源于生活、艺术和情感的结合。
他经常观察社会现象,关注人们的生活细节,并从中找到电影创作的灵感。
他认为电影是对现实生活的再创造和再构建,通过对人性的揭示和思考,传递出深厚的情感和价值观。
二、艺术追求的探索在电影创作过程中,陈凯歌导演一直追求艺术的卓越和创新。
他强调电影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表达方式,不拘泥于传统的套路和框架。
他尝试不同的拍摄手法、镜头语言和叙事结构,力求给观众带来新鲜的视听感受。
三、电影艺术的责任与担当陈凯歌导演认为电影艺术具有强大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力。
他深知作为一名导演,自己的创作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观众,更是要承载一种思想和价值观。
他希望通过电影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社会的问题,并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四、国际化的视野与合作陈凯歌导演对于电影的国际化发展充满期待。
他认为中国电影应该更加开放包容,与世界电影接轨,融合各种文化元素,为观众呈现更多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
他也非常乐于与国际影坛交流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技术,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
五、对未来电影的展望在谈到未来电影的展望时,陈凯歌导演认为数字技术将成为电影制作的重要工具,不过他也强调技术不能取代艺术,电影的核心依然是创作和情感的表达。
他希望未来的电影作品能够更加深入人心,触动人们内心的弦,以及富有思想和情感的内涵。
六、总结通过与陈凯歌导演的专访,我们深入了解了他的电影创作理念和对电影艺术的独到见解。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才华,为中国电影增添了许多精彩作品。
无论是对电影灵感的追求,还是对艺术和人性的思考,陈凯歌导演都展示了他作为一名优秀导演的无限魅力和创作激情。
陈凯歌电影中的美学及象征意义
陈凯歌电影中的美学及象征意义【摘要】陈凯歌电影以其独特的美学和象征意义而备受瞩目。
在叙事手法方面,他常常运用回溯、倒叙等技巧,给观众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并带出深刻的象征意义。
摄影和场景设计方面,他善于运用光影和构图来表现情感,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来增强电影的氛围和情感共鸣。
人物塑造方面,他注重角色的内心变化和情感起伏,通过细腻的表现来展现人物的复杂性和深度。
音乐和声音设计方面,他选择恰到好处的音乐来烘托氛围,并运用声音效果来增强观众的感知。
色彩运用方面,他善于运用特定的色彩来传达情感和主题,增强影片的视觉效果和情感张力。
陈凯歌电影的整体美学和象征意义融合了多种元素,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思考。
【关键词】陈凯歌电影、美学、象征意义、叙事手法、摄影、场景设计、人物塑造、音乐、声音设计、色彩运用、整体美学、结论。
1. 引言1.1 陈凯歌电影中的美学及象征意义陈凯歌是中国当代著名导演,其电影作品以独特的美学和象征意义著称。
陈凯歌电影中的美学及象征意义是他作品的核心所在,通过叙事手法、摄影和场景设计、人物塑造、音乐和声音设计以及色彩运用等方面的表现,展现出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他以细腻入微的叙事手法,将人物内心世界与外在事件相互交织,呈现出复杂而丰富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
他巧妙运用摄影和场景设计,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突出主题的象征意义。
人物塑造上,陈凯歌善于塑造多维立体的人物形象,以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纷繁之美。
在音乐和声音设计方面,他注重音乐与情节的结合,营造出恰到好处的氛围和情绪。
色彩运用也是陈凯歌电影中的一大特色,通过对色彩的运用,提升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共鸣。
陈凯歌电影的整体美学及象征意义表现出对人性、情感和社会的深刻探索,给人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2. 正文2.1 叙事手法的美学与象征意义叙事手法在陈凯歌电影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独特的叙事技巧以及对故事结构的掌握,为观众呈现出了一个个令人震撼的作品。
电影行业五大国内导演的代表作品与创作风格分析
电影行业五大国内导演的代表作品与创作风格分析电影导演是电影创作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以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塑造了许多经典作品。
本文将分析国内电影行业五位杰出导演的代表作品以及他们的创作风格。
一、张艺谋——《红高粱》与现实主义风格张艺谋是中国现代电影的代表导演之一,他的《红高粱》以其独特的现实主义手法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部电影以中国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寓言式的故事,通过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反思展示了现实主义的特点。
张艺谋擅长运用大胆的镜头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刻画,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深入思考社会问题。
二、陈凯歌——《霸王别姬》与浪漫主义风格陈凯歌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他的代表作品《霸王别姬》被誉为中国电影的巅峰之作。
这部电影通过全景式的叙事方式,展示了一个扑朔迷离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人性、命运和传统价值的思考。
陈凯歌擅长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表现情感与情绪,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触动。
三、冯小刚——《手机》与喜剧风格冯小刚是中国最受欢迎的导演之一,他的《手机》被认为是中国新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电影通过幽默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道德与贪婪的故事,让观众在欢笑之中思考人性的脆弱与扭曲。
冯小刚擅长运用喜剧元素来处理严肃的题材,使得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深刻的思考。
四、王家卫——《东邪西毒》与艺术实验风格王家卫是中国电影界的艺术家型导演,他的代表作品《东邪西毒》以其独特的艺术实验手法著名。
这部电影以武侠片为题材,通过非线性叙事、抽象的画面和独特的音乐剪辑展现了导演对电影语言的超越与创新。
王家卫擅长运用镜头的美感和声音的独特处理来营造独特的电影风格。
五、宁浩——《疯狂的石头》与黑色幽默风格宁浩是中国电影界的黑色幽默导演代表之一,他的《疯狂的石头》以黑色幽默的手法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系列围绕宝贝石头展开的故事,通过讽刺和夸张的表达方式,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荒诞与无奈。
宁浩擅长运用黑色幽默手法来处理敏感的社会问题,使观众在笑声中思考人性的善恶与无常。
陈凯歌中国电影导演的艺术追求与突破
陈凯歌中国电影导演的艺术追求与突破中国电影导演陈凯歌是中国电影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追求而闻名于世。
他通过对现实主义题材的深入挖掘和对电影语言的创新运用,实现了自我突破和艺术追求。
本文将从陈凯歌的电影作品、导演风格以及艺术追求与突破等方面进行探讨。
陈凯歌的电影作品多以现实主义题材为基础,深入描绘了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物形象和情感冲突。
例如,他的代表作《霸王别姬》以京剧艺术为背景,通过两位男主角之间的情感纠葛,表达了对艺术、生活和自我身份的思考。
电影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示了中国社会变革时期艺术家的苦楚和追求,成功地刻画了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社会现实的挣扎。
陈凯歌的导演风格独特,他善于运用电影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给观众带来深入的触动。
他擅长利用影像的美学效果来传达情绪和主题。
例如,在《霸王别姬》中,他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来表现角色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变化,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故事的张力和情感冲突。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音乐和色彩等元素来增强电影的视觉冲击力,并巧妙地结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表现手法,使其作品更具有深度和独特性。
陈凯歌在艺术追求方面不断突破自我,探索电影语言的边界。
他倡导“灵魂的审美”理念,追求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的内在力量和意义。
他通过深刻的情感描写和对细节的精心雕琢,展现了他对于人性复杂性的独到见解。
同时,他在导演过程中注重细节的呈现,注重对故事结构和角色性格的把握,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陈凯歌的电影作品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影响力。
他多次获得国内外电影节的奖项,被誉为中国电影界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陈凯歌作为中国电影导演,以其独特的艺术追求和突破,给观众带来了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
他通过对现实主义题材的深入挖掘和对电影语言的创新运用,成功地实现了自我突破和艺术追求。
他的作品不仅深入剖析人性,也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精品]陈凯歌导演短片《百花深处》的人文性解读
陈凯歌导演短片《百花深处》的人文性解读陈凯歌导演短片《百花深处》的人文性解读摘要:《十分钟年华老去》是2002年、由15位世界大师级导演各拍10分钟、串成的一部长达150分钟的电影,旨在展示当代世界电影最高艺术水准。
其中,中国导演陈凯歌拍摄的《百花深处》,因其浓郁的中国特色和导演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一系列影视作品中熠熠生辉。
本文从文化角度切入,结合视听语言与艺术手段,对《百花深处》进行解读。
关键词:社会变迁;家园文化;人物;音乐;景别《百花深处》讲述了一位“老北京”冯先生与搬家公司之间的故事。
故事从混乱、嘈杂的搬家场景开始。
一位住在百花深处胡同的冯先生请搬家公司为他搬家,搬家公司的人到了胡同,发现那儿只是一片废墟地,他们意识到冯先生原来是个“疯子”。
为了讨要车费,工人折回冯先生所谓的“家”,继而上演了一幕滑稽的搬家过程…… 作为《十分钟年华老去》系列中唯一一部出自华人之手的影片,《百花深处》无疑是令人震撼的。
短短十分钟内,它不仅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完整、精炼的故事,更引起了我们对社会进步与文明变迁的深刻反思。
可以说,短短十分钟内,《百花深处》将生命的意义燃放殆尽。
一、叙事风格:以小见大,虚实交错影片与搬家有关,第一个镜头便是欢天喜地的搬家场景。
“搬家”是一个由客观条件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共同参与的活动,它体现着事物由旧到新的发展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转的。
在这里,导演其实已经开始透露影片的内涵。
随着镜头辗转,第二个场景是众人为冯先生搬“家”。
当汽车穿过一条条喧嚣的柏油马路,最终停靠在一片废墟地时,众人明白了,冯先生所谓的家,不过是一堆断壁残垣。
然而,影片的精妙之处正在于此:虽然冯先生被众人定义成“疯子”,但一场滑稽的搬家活动最终还是上演了……如此一个虚拟甚至带有荒诞性质的场景,恰恰将现代人失去精神家园后内心的失落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影片结尾,搬家工人无意间从废墟里挖出一个象征历史遗留物的铃铛时,冯先生欣喜若狂。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导演风格的比较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导演风格的比较影坛旗帜——张艺谋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顶尖人物,张艺谋的电影也是中国影坛的一面旗帜。
他初期的作品中的写实风格是他作品中的主流1987年:导演影片《红高粱》,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颂扬中华民族激扬昂奋的民族精神,融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于一炉,发挥了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1991年:导演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的光影、构图、色彩均十分讲究,文化气息十足,象征意味浓厚,虽然被一些影评人批评为“伪民俗”,仍受到广泛欢迎。
1992年:导演影片《秋菊打官司》,影片一改张艺谋以往的风格,采取了纪实风格、偷拍、大量采用非职业演员的半纪录片手法,真实反映了当代中国农村的面貌.1997年:导演影片《有话好好说》,这是一部都市轻喜剧,京味十足,诙谐幽默.1998年:导演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影片反映了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是张艺谋唯一一部完全采用非职业演员的作品,真挚感人。
1999年:导演影片《我的父亲母亲》,这是张艺谋一部唯美、深情、感人的爱情片,像一篇娓娓道来的散文诗,现实与回忆相交错,现实用黑白表现,回忆用彩色表现,本片是章子怡的第一部电影,被誉为“世纪末的爱情绝唱”,作曲家三宝的配乐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
张艺谋是学摄影的出身,因此比较注重画面美和色彩的搭配。
他对画面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他的电影构图美,镜头美,色彩美,并多以红色为主打色。
张艺谋早期作品多以农村故事为题材,用一句现在时髦的话说,他初期的电影比较关注民生。
都是小市民或农村题材。
另外一个很明显的是,《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秋菊打官司》的女主角都是巩俐。
再好的主题也要有好的演员把它表现出来。
“谋女郎”这一名词,也显现出张艺谋的导演风格。
另外,近几年他的作品走上了商业大片的道路。
从《英雄》、《卧虎藏龙》、《十面埋伏》到近期的《三枪拍案惊奇》,这些商业片使得影片的现实价值大打折扣,影片本身的故事性的缺陷也成了众多影评人口诛笔伐的对象。
浅析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风格
浅析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风格如果要评选中国导演里面的文人,陈凯歌必须是第一位,同班同学张艺谋曾经如此评价陈凯歌:“82届中文学修养最高,文笔出众,以理性、思辩见长。
”作为中国大陆第五代领军人物导演陈凯歌,一直被人当作富有精英意识和批判意识的知识分子型导演,一位富有浪漫文学气息的导演。
既能写得一手好字,也能习一手好文。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影响巨大,在国际电影市场上同样如此,这部电影还在1993年获得了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这也是第一部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电影,为华语电影树立了难以逾越的丰碑。
总的来说,他的电影风格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哲理性:在第五代之前,中国好电影的标准是好故事基础上的人物性格化,而陈凯歌则把好电影树立到一个新的高度。
他的电影充满了思辨色彩,在传统的故事层面上加了象征或隐喻。
像《黄土地》、《孩子王》、《边走边唱》,都展示了“特定的时期历史的延续性和变革性,对民族生存方式的思索已经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上认识社会,理解人生,使其作品对现实的审视跃入较高的哲理层次”。
从这一点上看,陈凯歌更像一个电影哲人,他的电影是“优美”和“崇高”兼优的艺术精品。
题材多样性:他以驾驭历史题材见长,也偶有涉足当代题材、玄幻类型,作者风格明显,充满人文情怀。
他立足于中国人的主体性,思考中国人的现代性转型。
他的思考使他获得了“电影哲人”的称号。
他曾在访谈中说,“拍一部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投射我的内心活动”,他一以贯之地在电影中真诚地剖析自己,将自己的世界观有所表达。
文化性:与其说陈凯歌的电影是艺术电影,不如说他的电影是文化电影。
陈一直在他的电影中对中国文化进行反思。
他对中国文化的反思是全面的,更具批判性,也更凌厉。
网上有一句话这样形容陈凯歌和张艺谋,张艺谋是杜甫,陈凯歌是李白,李白身上永远带着一股浪漫气息,这样形容陈凯歌的电影风格还是比较贴切的。
叙事独特性:陈凯歌的影片突破了传统叙事的规范,强烈地表现了自我意识和审美理想,以诗化的电影语言创作了独特的视觉风格。
陈凯歌电影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走向
陈凯歌的电影世界三十年,十三部电影。
陈凯歌导演给当代中国影坛带来了一缕缕不一样的亮色。
时而深沉厚重,时而婉转含蓄,时而悲悲切切,时而欲言就止……陈凯歌导演作为中国的第五代导演,给中国影坛留下的是一部部具有文人气质内涵,作者电影形式与风格的电影。
其电影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现代文化的集合,引人深思。
1984年,陈凯歌的《黄土地》,现今看来仍然是导演的代表之作。
不仅仅在于关于电影本体的构成形式的探索上,无论是在影像风格,叙事主题,还是电影中所具有的的浓厚的电影文化意味,相较于以往的电影作品,无疑是一种进化。
第五代导演初登中国影坛的作品《一个和八个》如果说这是,中国新一代电影人关于电影形式的一种探索革新的化,那么陈凯歌导演前期的作品,无疑不是在这样的一条道路中进行着。
陈凯歌导演在自己的“我怎样《黄土地》”一文中,鲜明的提到了自己创作这部影片的具体过程,阐述了其中的一些关于电影人物和电影风格象征的一些问题。
提到的“我们看到了什么呢?是非此即彼的美或丑,善恶、文明与愚昧吗?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影片中充满了叹息、嘲讽或者是悲天悯人吗?要不就是那种对过去文化的可笑的自豪感和盲目的乐观?不是。
我感到,我们需要一种更为客观的角度、更为旷达的态度和严肃的勇气来面对我们的创作。
因为在我们面前是一片历史和文化的沉积层。
”这段话,鲜明的指出了黄土地这部影片的主旨部分,或者说是文化层面上的厚重。
影片中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文化的沉淀的土壤。
作者表达的就是关于黄土高原上的人的生存状态和作为“我”与自然和环境的关系。
电影中的人物,生活在这样一篇厚重的土壤上。
所具有的和谐、追求安定,电影中的人物在厚重的祭祀活动中展现出来的是中华民族关于信仰和生存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是电影中有鲜明描写了女主角的内心变化与实际行动的叛逆。
电影的结尾中,一群人为了自己的愿望实现而奔向雨中时一个静止的小男孩给了这一片土地,下了一个现代化的定义。
以陈凯歌为例,浅谈对第五代导演创作的认识
以陈凯歌为例,浅谈对第五代导演创作的认识导演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是每一场瑰丽梦境的创造者,在电影创作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其中第五代导演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们大都经历了10年浩劫的磨难,又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其作品中交织着对旧中国的怨恨和依恋;他们一方面摆脱了旧社会的束缚,另一方面又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这也使得他们更加敏锐的捕捉到社会的变革,因而他们的作品也多呈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陈凯歌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一个中国电影的造梦者,他不仅仅将电影作为一种简单的再现生活的手段,而是进一步将他对艺术的美的追求和对文化传统的反思融入其中,以一种近乎批判的眼光审视着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并对其进行了理性的反思。
如1993年的《霸王别姬》就是这样一部充满了对历史与命运的思考,主题深沉厚重,而又极富文化思辨的一部经典之作。
电影《霸王别姬》通过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京剧艺术及其艺人的生活,围绕着他们之间的生与死,爱与恨的感情冲突,以中国最为特殊的一段时代为背景,展现了第五代导演特有的对旧中国的既怨又恋的矛盾心理,也体现了他们独有的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例如片中大量的中国元素:美轮美奂的京剧舞台、色彩斑斓的戏服、纯正的京剧唱腔……华丽绚烂的京剧艺术被导演以更加惊艳的方式在影片中展现出来,体现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迷恋和沉沦。
但同时他也有着自己的理性反思。
影片的主人公程蝶衣的悲情人生也揭示出了理想与现实的永恒矛盾。
程蝶衣的悲剧到底是谁造成的?难道只是他自己入戏太深?我想归根结底还是与社会的大背景有关,历史和传统制约和影响当时的人们,使他们最终走向了自己的悲剧人生。
毕竟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命运无可避免的显得渺小而无力,最终只能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第五代导演善于表现纷繁复杂的历史文化,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形态,并进行文化反思,但同时他们也开始注重对电影艺术本身的关注,开始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电影语言。
从《妖猫传》看陈凯歌的美学思维
从《妖猫传》看陈凯歌的美学思维《妖猫传》是由陈凯歌执导的一部具有中国古代风貌的历史文化片,影片以唐代民间故事为背景,展现了唐朝盛世的繁华和传统文化的风采。
而从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深刻地看到陈凯歌导演的美学思维,他对于影片的画面、音乐、剧情、人物等方面的处理均展现了他对于中国传统美的理解和诠释。
本文将从画面、音乐和剧情三个方面来分析陈凯歌的美学思维。
从画面上看,陈凯歌一贯以来对于影像的处理都颇有品味,他在塑造画面时善于利用光影、色彩和构图来表达情感和氛围。
在《妖猫传》中,他对于古代唐朝的场景再现得非常真实,每一个镜头都犹如一幅古代绘画般,充满了中国古典美的气息。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唐朝的宫殿、街巷、汉服等场景层出不穷,每一个镜头都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唐代盛世的辉煌和美丽。
在影片中,陈凯歌还运用了大量的特效和CG技术,将虚幻的妖猫、神秘的灵山等元素融入营造出了一个富有神秘感和诗意的世界。
通过这些画面的处理,陈凯歌展现了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于美的追求,将中国古代的美妙画卷呈现在观众面前。
从音乐上看,陈凯歌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影片的音乐配乐,他善于运用音乐来增强影片的情感张力和氛围感。
在《妖猫传》中,陈凯歌邀请了著名音乐人谭盾为影片谱曲,他用了许多传统乐器以及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使得整部影片的配乐充满了中国古代的韵味和情怀。
在影片中,我们不仅可以听到古筝的轻柔、琵琶的婉转、二胡的悠扬,还有一些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合唱和器乐。
这些音乐元素不仅为影片增添了历史的气息和民族的特色,同时也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唐代盛世的音乐风貌。
通过这种音乐的处理,陈凯歌向观众展现了他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和对于美的追求,使得整部影片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听觉上的盛宴。
从剧情上看,陈凯歌在《妖猫传》中通过对于古代唐朝的民间故事的再现,向观众展现了他对于古代文学和神话的热爱和理解。
在影片中,他巧妙地将传统文学作品《白蛇传》与现实历史结合起来,通过妖猫、宫廷、神秘山洞等元素的塑造,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友情、权谋和正义的故事。
从《妖猫传》看陈凯歌的美学思维
从《妖猫传》看陈凯歌的美学思维电影《妖猫传》是导演陈凯歌创作的一部古装神怪片。
这部电影在2017年的上映,备受观众喜爱。
影片中的美学元素是整部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导演陈凯歌的美学思维的体现。
本文将从角色、色彩、场景等方面分析《妖猫传》中的美学思维。
首先,角色是影片中展现出美学思维的一个重要元素。
导演陈凯歌在塑造角色时注重个性化,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这也是影片中产生冲突和角逐的原因。
如女主角白乐儿,她是一个勇敢、聪明、有主见的女子,但也有时会显现出女性的柔弱和情感。
在影片中,白乐儿与男主角张浩相爱相杀,两人拥有不同的价值观,这种差异在角色塑造中也得到了体现。
同时,在影片的故事情节中,还出现了许多有代表性的古代名人,这些角色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形象塑造。
其次,影片采用了大量的色彩表现手法,这也充分展示了导演在美学领域的思维。
影片中的色彩偏重于金色、绿色、灰色和紫色等高饱和度的颜色。
这些颜色的运用不仅体现了影片的古典气质,也符合影片的神怪风格。
在色彩运用方面,导演采用了色调过度和渐变来突出影片的氛围。
特别是在场景颜色的搭配上,导演大胆运用不同颜色组合,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缤纷多彩、富有想象力的世界。
最后,场景也是影片中美学思维的重要体现。
在影片中,导演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场景和场景造型,为电影增强了神秘感和幻想感。
影片中采用的唐风建筑、山水背景、地下墓穴等元素都呈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同时又加入了一定程度的神话色彩,突出了神怪题材的特点。
影片中还出现了很多场景细节,如铜钹的悬挂、烛火闪烁的灯笼等,这些细节以其独特的美感展现出导演对美学的思考和追求。
综上所述,影片《妖猫传》展现了导演陈凯歌深刻的美学思维。
从角色、色彩、场景等多个方面,导演都尝试着去发掘电影的美学元素,让影片的氛围更加贴近观众心理,并让人们在观影过程中享受到了电影艺术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借助寓言故事 表达象征意味
作为中国新电影语言的奠基者之一,陈凯歌总是试图在寓言式的历史景观与情节的呈现中实现对历史和人类命运的扣问。他把那些他爱之深,恨之切的中国历史与现实幻化成一则则色彩斑斓,浓烈而忧伤的东方寓言搬上荧幕。当这些纯正而超载的东方寓言像一幅幅巨大的画框惊现于人们眼前时,它身负的底蕴与内涵便随着光影的释放从容流泻。
这出跨越了老中国,新世界的人生故事负载着对老中国死亡环舞的既恨,且怨,且沉迷的复杂情感。1937,1949,1966,如翩然翻飞的斑斓戏衣,连缀起一个奇异且绚烂,酷烈且动人的东方。在这出动人的东方镜象中,导演延续了他对历史和传统的思考,阐释了人生理想与现实存在这对永恒的矛盾。在浩荡的历史洪流与社会变迁中,个人理想再强烈也是微茫的。程蝶衣的悲剧根源就在于他企图根据理想来安排自己的人生。他在舞台和现实中,都陶醉于这样的戏剧情境之中,从而使他的人生笼罩着与现实格格不入的梦幻气氛。在强悍的历史舞台上,微小的个人即使想独舞也不可能,生活的浪潮最终淹没了他倔强的身姿。就如贝特鲁奇所说,个人只是历史的人质。
另外一部充满生死戏剧冲突的就是《霸王别姬》。影片通过中国文化沉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其艺人的生活,通过他们之间生与死,爱与恨的感情冲突,更通过几十年的时事风云,投射出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片中的程蝶衣在认可了自己的性别改写后,固执遵循着对虞姬的贞烈和“从一而终”的实践。他永远在任何时代,任何观众面前歌着,舞着,扮演着虞姬。如果国民党伤兵不闯上舞台,如果京剧改革不剥夺他出演的权利,他无疑会舞下去,歌下去,“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菊仙奉行的是夫唱妇随,贫贱不移,她在生活中努力扮演着一个良家妇女。她的至高理想是平安地守着一个家,一个男人,度一
自80年代中期开始,“历史”便成了大陆艺术电影中萦回不去的梦魇。似乎是一道必须去正视又令人晕眩的深谷。在第五代导演们的电影语境中交织着对老中国切肤的怨恨和依恋。他们一面满怀欣喜地宣告,这古旧的舞台正坍塌并沉没于世纪之交明亮的地平线上,一面又为失去在这舞台上曾出演过的,全部中国的,乃至东方的戏梦人生而惋惜。1993年为陈凯歌捧回金棕榈的《霸王别姬》就是其历史叙事这一文化命题中富于深意的例证。
陈凯歌导演风格解读
陈凯歌导演说过的一句话:电影,是很多人在黑暗中聚会,去共同分享一个梦想。作为中国电影的一个造梦者,陈凯歌始终顶着一颗有很多文学和思想成分的巨大头颅,将他的文化思辩、忧患意识、才华激情,统统浇铸进电影这门在一些人看来容量有限的艺术当中。在他的光影世界里,电影不再是单纯的再现生活的手段,而是一种揭示和评价生活的工具。借助这种工具,他大胆地抒发自己的感受,以一种批判的目光来审视人的生存状态,追溯这种状态背后所沉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并对其进行理性的反思。我们常常可以在他寓意复杂和精心营造的视觉造型和声音造型中,体会到他那种尖锐的批判锋芒。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艺术功力,表达强烈的人文意味和美学追求,并调动多种电影手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重而犀利、平和而激越的电影风格。
〈一〉生死道场 历史见证
陈凯歌是个沉湎于民族历史,热衷于人生建构的导演,就拿他的开山之作《黄土地》来说,就是个很见沉默者伟力的作品。影片让民族的压抑心态得到了集中的宣泄与爆发。翠巧的“小舟从此逝”是向生而死,憨憨的逆向奔跑是死气沉沉的大背景中的一点生气。生与死成为一种符号,在历史的镜象中跃动着民族的精魂与戾气。当热烈的安塞腰鼓队从地平线下面慢慢升起来,当大块大块贫瘠而夹带血性的黄土地向镜头摇来,我们似乎可以瞥见黄土文化的精灵在旋舞。
从他的第一部石破天惊之作《黄土地》开始,陈凯歌就踏上了一条寓言叙事之路。影片中的“黄土地”,沟壑连绵,山形地貌大起大落,看上去既温暖又冷漠,既贫瘠又深广,传达出一种特别沉重和压抑的感觉。导演抓住了这种感觉,没有把它当作单纯的故事背景来处理,而是让它成为了整个民族人格化的象征体。生生不息的黄土地,默默耕作的身影,显示出一种巨大的韧性和耐力,也映
三 表现三大电影主题:生、死、爱
主题是一部影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通常也能反映电影导演本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思想。而这种思想即主题,往往贯穿或者重复于同一位导演的影片中。众所周知,电影主题有三大永恒的母题:生、死、爱。导演陈凯歌以往的作品,从《黄土地》到《霸王别姬》,选择的都是压抑,在沉默中爆发或者死去的沉重主题。在这类主题的创作中,陈凯歌始终袒露着士大夫式的忧愤,他的哲学表达和电影文本在这个领域亦成为了文化苦旅的代名。
份庸常而温馨的日子。可以说,他们都在扮演着自己所规定的理想女性。当他们的角色被历史剥夺时,剩下的便只有赴死这条路了。蝶衣拔剑自刎像虞姬一样死在“霸王”面前,不过是为了完满对角色的诠释。菊仙亦然,当她一次次被程蝶衣,师傅最后是段小楼本人指认为一个“花满楼的姑娘”,一个被社会所不耻的妓女时,她便身着大红的嫁衣悬梁自尽于她“堂正”的婚床之前。这里的生与死成了他们出戏入戏的标志,他们在“戏”里而生,也因“戏”的结束而死。导演借助这种戏梦一样的生死剖析了历史和传统对人的制约和影响。
〈二〉命运无常 爱生万相
当然陈凯歌的作品中也不乏以表现爱为主题的情调电影,如《致命温柔》、《和你在一起》以及《无极》都属于此类。它们以表现故事氛围为中心,力求制造一种感。命运无常,在无常的命途中爱却能生出千万种可能与感觉。《致命温柔》散发的就是一种另类的爱与死亡的味道。这部花费近3000万美元的大制作是陈凯歌对于当代人的情感和生死问题的一次探索。女主人公爱丽斯脱离了正常的生活轨迹,与一个陌生的男子相爱,但这种激情的遭遇换来的却是内心的恐惧。奇妙危险的关系,扑朔迷离的爱情,以及对于心灵世界隐秘的探索,陈凯歌试图通过此片来一次文化反思的突围。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较大差异和导演本人对好莱坞制作模式的陌生,导致影片最终没能营造出故事的氛围,更谈不上表现情调主题。
毋庸质疑,在这两部电影中,寓言精神已经不可磨灭的成为他电影的一部分。但他的寓言故事并没有一般通俗民间文学里的寓言特点,是类似口头文学传播的下里巴人,而是带有贵族式的阳春白雪。有人认为,他因此脱离了中国观众的传统文化心理和长期以来的欣赏习惯,而与观众拉开了距离。
二、将历史宏观与个人命运的微观相融合
当然陈凯歌对于历史和个人命运的反思会随着个人经历变化而改变。从《孩子王》里对教育缺失问题的反思,到《边走边唱》的理想和谎言的辨证思考,再到《霸王别姬》里情感背叛的社会困境忏悔,陈凯歌用不同的方式对**伤痕进行了深刻的审视和探索。如果说《孩子王》和《边走边唱》还是具有个体性质的反思,那么到了《霸王别姬》已经是戏梦人生的社会悲剧了。他对**的反思从教育,文化,人性等各个角度进行思考,期间都穿插着他对**时代的激情和叛逆的情绪反映。这种反映又是他个人经验的一种自我反省,传达了他对青春时期的人生经历的成熟理性。
综观陈凯歌所有的电影,无论是具有寓意象征的《黄土地》、《边走边唱》,具有较强反思的《大阅兵》、《孩子王》,还是影象华丽的《霸王别姬》、《无极》,其影片都有着他思想的反映。用电影表达自己对文化的反思,一直是陈凯歌电影的灵魂。他一贯的艺术目标就是在史诗格局中注入文化反思,达到超验的理性和哲学的意味。他的创作活动也有一条连贯的主线,就是透过电影阐述中国文化历史的变迁和沉浮。这种居高临下的创作态度固然有雕琢之气,但也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感性。当这种感性经历了岁月的打磨,逐渐转变成一种风格,与作品水乳交融,我们便不难从芒芒片海中一眼识别那些打着陈氏烙印的人文电影。现在就让我们揭开这层神秘的光影面纱,一窥其风格的四种外化表现。
如果说《黄土地》是一则民俗的寓言,那么《边走边唱》就是一个关于谎言的寓言。老神神终其一生,七十年,千根弦,换来的却是一张白纸。他成为了历史谎言的蒙难者与牺牲品,但他仍试图延续这历史的链条:将谎言传递给石头。《边走边唱》以寓言的方式透过独特的视觉世界和意蕴深厚的自然景观突现了两个顽强的生命。对光明的渴望在这里成为了谎言,人物的理想和现实的真实隔着一段飘渺的距离。影片讲述了生活在谎言中的顽强和生命。盲人歌手用琴声和音乐构建着一个光明的未来,然而这个未来却是建筑在谎言的基础上的。导演陈凯歌试图通过一个简单的生命渴望和民间故事来阐述关于世界真相的问题。
尽管同为哲学题材,同样表现生死主题,两片在手法上还是不尽相同的。论界一般认为《霸王别姬》集商业性、情节化、明星效应和视听包装于一身,是陈氏人文电影的改弦易辙之举。但细细品味,它的文化内涵非但不减,甚至更浓,可以说它是陈氏电影中一部“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众”的佳作。而他这一类型电影也多数是颇具艺术价值的作品,能够抓住人性的本质,触动观众的心灵。这与他本身的深刻与敏锐不无关系,同时他的阅历和思想也帮助他锻造了这一段属于他的辉煌。
其实陈凯歌的这一观念早在《黄土地》中就初见端倪。欲挣脱封建束缚的翠巧在根深蒂固的民俗面前是那么悲戚而无能为力。黄河边上须臾不见的小舟其实是被历史的旋涡所吞没,戏台上拔剑自刎的
蝶衣其实也是被历史的暴力所谋杀,它们都将成为人类悠长的记忆碎片中永恒的剪影。
那段为陈凯歌们欲罢不能的历史在影片中仅成为了悠长故事的标点与节拍器。它们像背景一样为人物间的真情流露与情感讹诈提供了契机和舞台,为人物的断肠之时添加了乱世的悲凉和宿命的苦涩。诸如日寇纵马弛入北京之日,正是程蝶衣一赠佩剑之时。他带着和袁四爷周旋后的一脸残妆来到段小楼面前,看到的却是大家为菊仙道喜的热闹场面。他迎着众人的目光拂袖而去后,侵略者的马队又阻断了段小楼追赶的脚步;而解放军进入北京,却成了程蝶衣二赠佩剑的背景。面对狂喜的腰鼓队和布衣军人风尘仆仆的队伍,陈凯歌安排了小楼,蝶衣与张公公的重逢。两人分坐在张公公的身边,在为一座石阶所充任的观众席上,目击着这一现当代中国历史的关键时刻。缕缕飘过的烟雾,遮断了画面的纵深感,将这幅三人全景呈现为一幅扁平的画面。仿佛在这一历史剧变的时刻,旧日的历史不仅永远失去了它延伸的可能,而且被挤压为极薄且平的一页:昔日显赫一时的公公与永恒的戏子,此时已一同被抛出了新历史的轨道,成为旧历史间不值一文的点缀。
陈凯歌的作品从来充满对历史与命运的思考,深沉厚重,作者气质明显。在《霸王
别姬》中,他更是完成了一次个人创作主题上的思辩,将历史宏观和个人命运的微观近乎完美得融合一处。可以说,李碧华的小说为陈凯歌提供了一段涉渡的浮木。凭借李碧华的故事,陈凯歌颇不自甘地将对中国历史的复杂情感,将对似已沉沦的旧中国文化的苦恋固化成一处“瑰丽莫名”的东方景观。它以京剧舞台的造型出现,在锣鼓喧天,斑斓绚丽之间生出一份清幽寂寥,它让一出韵味悠长的历史剧目把一段迂回曲折戏梦人生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