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个案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教育对社会而言,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基础工程,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决策,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是改变自身或家庭命运、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构建和谐教育,是一种人文的教育,因此,教育应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我们教师更应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让每位学生都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让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应有的尊重,让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小部分在研究、生活、纪律等方面产生一定困难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学困生”。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学困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临的挑战,更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为此,我们选择了“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对策这一课题在工作实践中予以研究,进行了探讨。

2、课题研究意义实践意义:学困生大都是潜能未获得很好开发的学生,其中有不少是大器晚成者,只需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条件,这些学生都能够成材。

转化他们,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与开展的后劲和如何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人力资源财富的问题。

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既可在人学理论、教学理论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又可为在高中阶段转化学困生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故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较大。

参考材料在分析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研究转化的计策,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是本课题的核心。

三、理论依据:1、前苏联教育家XXX认为“差生”可分为三类。

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困生”。

2、日本教育家XXX的研究表明,形成“差生”的缘故原由可分为三个层次。

其中一次性间接身分有:研究活动的失败,基础学力的欠缺,研究办法和讲授办法及内容的欠缺等。

小学阶段“学困生”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学阶段“学困生”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学阶段“学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北杜中心小学:尹小舟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孩子的教育无疑是重中之重。

关乎每个家庭,关乎民生,关乎社会平稳。

小学是人一生的起点,更是基础之年,因此根据以人为本,教育平等的教育思想,小学的教育更是基础的基础。

是孩子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所以小学阶段存在的“学困生”的改变及提高,势在必行。

我们必须更加关心“学困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有义务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呵护学困生心灵,使学困生能愉快地上课,学习,学好基础的课程,进而爱上学习,并由学困生成为合格生及优等生,从而健康成长。

我校虽是一所农村学校,但学生来源复杂,外来打工子女、留守学生多,现有480名学生,其中流动人口子女约占22%。

部分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对孩子有效的教育和辅导。

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不同,两级分化现象比较严重,若教师不对症下药,不注意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方法,势必造成学生间差距越来越大,整个班级的学困生一定会呈上升趋势。

学困生的大量存在,成为制约学校教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一)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地、主动活泼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的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的特点、心里问题、成因、转化策略进行研究。

学困生研究---开题报告

学困生研究---开题报告

学困生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学习的环节中,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看似普遍但却属于文化现象的学困生群体,对学校教育及留学工作形成了阻碍。

这些学困生,一种是在公立学校读书,其成绩较差且无自我激励,容易被边缘化;还有一种则是留学生,语言、文化和心理上存在困难,学习成绩不佳,容易迷茫等。

故此政府和社会需引起重视并解决其中困难。

本文旨在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性探究,阐述其教育现象以及对学生的刺激之效,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研究问题和目的根据问题分析,可以如下研究问题:•学困生现象在综核素质评估中如何发现和识别?•学困生存在哪些共性和个性难关?表现在哪些方面?•学困生原因是什么?包括内生因素和外部原因有哪些?•针对不同种类的学困生,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教育措施和教育条件?•学困生特点及教育对策当前的研究状况是什么?通过开展该研究,旨在深刻分析学困生属于的文化现象,特别是当前教育领域中最普遍且关键的问题之一,以此提出实务领域中的对策建议,促进学困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本研究采用“文化分析+案例研究+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利用文化分析和案例研究,探查学困生出现的根源,并对其样本数据进行观测和分析,获得学困生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等暴露因素;•掌握学困生的数据,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获取搜集信息;•定性分析差异化的民族文化和学生个人之间的教育义务,分析不同种类的学困生建立完整学习机制。

实施步骤如下:•第一步:文献调研,在中国学术和教育领域,收集学困问题研究著作和有关统计数据,掌握学困生的概念、特点、问题和挑战。

•第二步:以此为基础,设计合适的问卷调查和访谈问题。

•第三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有关学困生的一般或特殊问题的情况、处理方法、成效等相关数据。

•第四步:进行案例研究和比较分析,拓展子题的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第五步:基于各个子课题的研究,进行分析和对消除学习困难的有效措施的推广。

学困生的转化课题开题报告

学困生的转化课题开题报告

学困生的转化课题开题报告学困生的转化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为了更好地探讨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我们提出了本项研究课题。

以下是本课题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学困生的存在是教育工作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无法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辍学。

如何帮助这些学困生转化,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树立自信心,重新找回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具体目标包括:1.了解学困生的成因和现状;2.探讨学困生的转化策略;3.提出具体的转化措施和方法;4.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2.设计问卷,对学困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3.选取典型的学困生个案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成因和转化策略;4.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具体的转化措施和方法。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取得以下成果:1.形成一份详细的学困生转化策略报告,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2.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树立自信心,重新找回学习的兴趣和动力;3.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和优化,提高教育质量。

五、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第一阶段(1-2个月):收集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2.第二阶段(2-3个月):设计问卷,对学困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3.第三阶段(3-4个月):选取典型的学困生个案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成因和转化策略;4.第四阶段(4-5个月):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具体的转化措施和方法;5.第五阶段(5-6个月):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研究成果。

六、结语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探索。

开题报告之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开题报告之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开题报告之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之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艰苦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毕业前大家都要写毕业设计,一般我们做毕业设计前都会要求先写开题报告,如何把开题报告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题报告之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欢迎阅读与收藏。

开题报告之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篇1一、背景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策略。

2、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小学,学生素质相对较低,学困生数量较多。

要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必须研究学困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

要有效的解决这些“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就必须对“学困生”学习困难认知特点及教学对策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是农村小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学校“学困生”转化对策,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入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

此课题的研究,对于深入分析农村小学的学困生的转化,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高标准地完成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具有深远的意义。

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对当地本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都具有强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在国内外早已有研究、探讨和论述,但是仅限于从学术界的角度进行探讨和分析,如果从学校实际教学的角度,从校长、班主任一任课教师及学生的视角去研究这个问题,更具有深层次探索和研究的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揭示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探索农村小学转化学困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研究的内容包括学困生的内外原因的调查和分析,转化工作中学校、家庭和教师应尽的责任。

学困生转化的开题报告

学困生转化的开题报告

学困生转化的开题报告“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而深入落实本组课题《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研究实践,研究学习成绩后30%学生与有个别学习障碍学生的成因和因材施教的策略,使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体教学成绩,促进学生整体全面进步与发展。

二、研究思路、内容于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小学学困生队伍比例急剧加大,这给研究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与活力。

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就必须对学困生的自然现象与个体心理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和研究。

在诸多小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中,学习方式与习惯、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

要促使他们的转化,就要排除其自卑心理,发扬闪光点;排除其戒备心理,弥合融洽点;排除其惰性心理,强化勤奋点;排除其厌学心理,激活乐学点。

结合本班学困生实际情况,我的基本研究思路是:针对学困生的不同心理,察言观色,讲究方法;针对学困生的不同成因,追要溯源,对症下药;取得家长的有力配合,提高家长素质,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体验成功。

尽一切可能,用一切力量转化学困生,逐步缩小学困生的差距与比例。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在探索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分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寻求转化他们的不同的方法策略,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工作,是本学期研究的核心内容。

我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研究:1 、新增学困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的研究;原研究对象转化的持续性研究。

2、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培养的研究。

4、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方面的研究。

5、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三、推荐的研究方法在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中,主要方法有: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师观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关注学困;密切关注国内外学困生研究的发展动态,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我们的研究方案。

《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

《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
对策,是指解决某种问题所使用的策略,这里指针对成因,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策略实行转化学困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等。
五、研究的目的及要解决的问题
1.通过对学困生的现实理解,把握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的教学对策,丰富当前教学理论。
2.针对学困生的认知特点,转化已存在的学困生,减少新的学困生的出现,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低分率,从而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揭示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探索农村小学转化学困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研究的内容包括学困生的内外原因的调查和分析,转化工作中学校、家庭和教师应尽的责任。本课题的主要观点是农村小学学生存在学困生产生,其表现较为复杂、多方向、多层次的特点,但是究其主要原因不外乎是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生活条件。转化学困生的方法主要策略是加大校外的教育力度,加大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作用。农村学校本身的教育教学力度要加大,转化教育教学思想的力度要加大,要不断树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新理念。
3.从对学习困难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分类,主要有:
缺乏学习的动机。缺乏动机,学习没有干劲是学习不良学生最突出的心理特征。研究发现,大约一半的学习不良学生学习意愿弱。
情感上存在障碍。学习不良学生遇到挫折容易焦虑、抑郁,有时面对小小的冒犯就情绪失控,顶撞老师,违反校规。
意志薄弱。学习不良学生容易受外界干扰,缺乏自制力和坚韧性。研究发现,41.26%的学习不良学生遇到困难爱打退堂鼓。
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虽然并非每一个方面都能达到最高水平,但有一方面是最佳的,并且每个人的最佳智能单元是平等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智力是一种潜能,每个人都具备多元的潜能,都具有可挖掘的创造潜力。

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研究 开题报告.doc

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研究  开题报告.doc

《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地、主动活泼地发展。

但在我们常见的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中,同样的教师授课,同样的教学内容,要求与方法,而年龄大致相同的学生却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

以学习效果或学习成绩划分,往往出现“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种情况。

但素质教育却要求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有效的转化,提高教育整体质量。

2.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对策进行研究。

3.学校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需要我校是一所刚刚成立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弱,留守儿童比较多。

要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必须研究学困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

要有效的解决这些“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就必须对“学困生”的成因及教学对策进行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1.本课题限定在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的研究上。

农村小学有其时代的背景,如农民工进城务工增多,网吧、有线电视已经架设,人民的法律意识比以前增强,教育方面实行了新课程改革等。

2.本课题预定研究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的学困生,找出原因,实践转化对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本课题将重点研究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充分利用学生的在校时间,及时联系家长,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主要概念的含义及分解农村小学:指有一定的经济作保障,学生家长有着一定现代意识,能实行新课程改革的小学。

它的背景有如下要素:农民工进城务工增多,网吧、有线电视已经架设,人民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经济基础有一定好转等。

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个案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个案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个案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研究的目的、意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而跟据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称,在我国大约3.4亿的18岁以下青少年中,大约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

这些学生很多都被老师和家长列为学困生行列,他们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有什么希望,而成为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

因为是学困生,他们无法得到老师的青睐,成了班级可有可无的人;因为是学困生,他们很少见到父母的笑颜,成了家长的“心病”。

他们无法与父母沟通,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有浓重的厌学情绪,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因此研究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困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觉地实现自我转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困生在学校教育中大量存在,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个考验。

如果处理不当,总会在这些学校闹出爆炸性的社会新闻;而有的学校则发生学生和学校闹纠纷,最后发生学生家长刺死校长的可悲事情的;更多的则是学生未走出校门就走进了牢门的这样惨痛的事。

这些让人揪心的事不禁会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怎样才能化解校园暴力从而构建和谐的校园,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我们南街小学作为普通小学,学校也有部分后进学生,这些学生在发展上总的来说是处于暂时落后状态的。

这些学困生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厌学情绪较重,学习成绩提高难度较大。

所以我们必须探寻出一条学困生转化的道路,这样才能师生和谐、校园和谐,才能找回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困生的转化与教育研究开题报告辛志伟

学困生的转化与教育研究开题报告辛志伟

周口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开题报告
课题编号zk160820227
课题名称《学困生的转化与教育研究》学科分类小学数学
主持人辛志伟
所在单位沈丘县北城街道办事处焦柳营小学填表日期 2016年9 月
周口市基础教研室
开题活动提示:
开题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思、聚焦和分工。

开题活动建议由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教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16年9月
开题地点:焦柳营小学会议室
主持人 : 辛志伟
评议专家:小学高级教师数学教研组长 : 窦品喜
中心校教研员: 苗留涛
参与人员:贾素素豆永宁王秀丽刘敏周玉
二、开题报告会议程:
1、评议专家窦品喜宣读市教育局教研室下发的立项通知书;
2、主持人辛志伟做课题开题报告;
3、主要成员代表贾素素结合自己的分工做了表态发言;
4、专家进行评议;
5、课题主持人辛志伟对评议专家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归
纳和总结,并做了表态发言。

《对学困生转化中存在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

《对学困生转化中存在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

《对学困生的转化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地、主动活泼的发展。

但在我们常见的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中,同样的教师授课,同样的教学内容、要求与方法,而年龄大致相同的学生却呈现不同的效果。

以学习效果或学习成绩划分,往往出现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种情况。

但素质教育却要求对这些学困生有效的转化,提高教育整体质量。

2、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的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策略研究。

3、学校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需要我校是一所乡镇初级中学,学生由高峰期的1800多人降到500多人,现在承担王家湾乡,平桥乡和建华镇三个乡镇的学生教学任务。

由于学生来自各个乡镇,生源素质不一、整体素质相对较弱、学困生队伍较庞大。

所以要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必须研究学困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

要有效地解决这些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

要有效地解决这些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必须对学困生学困成因、特点及现行的教学进行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1、本课题拟重点研究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

建构不影响优生学习的前提下,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

2、本课题预定研究我校八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学科的学困生,找出原因,实施转化对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主要概念的含义及分解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在常态学习过程中,难以或无法完成学业任务要求的学生。

它是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小学科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科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科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课题的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见一些学习上表现出困难、有各种各样行为问题的学生,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儿童差异性与教育的统一要求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

基础教育的教师究竟应怎样做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满足那些面临学业失败学生的需求呢?这是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校既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又是一所学生结构特殊的学校。

3280名学生中有890名是流动人口子女,约占学生总人数的30%。

学困生的比率远远大于有关数据的统计结果。

我校开展学困生的课题研究,就是基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以学校教学为主,从教师的教学素养、家庭教育、教学内容、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进行分析,采取不同的对策,做好学困生的矫正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而且由于我区的地理原因,类似于我校这样的学校不在少数,因此我校的成功研究将会为兄弟学校提供经验,给兄弟学校学困生的转化树立信心。

对于教师而言,学困生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一个困挠万千教师的问题,该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参与教师的教科研的意识,养成善于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及时分析问题,找到学困生成因的个性和共性,更好地因材施教,还能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发展的评价观。

作为一个课题对学困生进行研究,变过去仅靠观察和印象对学困生的断定为依据科学的分析对学困生进行分类,改变过去对学困生研究的自发性、随意性为自觉性、系统性。

我们的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既是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贡献,也是对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所作的最强有力的基础工作。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理念1.小学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小学生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4.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5.小学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6.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转化学困生模式,从而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本课题《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于2017年1月向XXX总校申报立项,请总校领导评审,准予立项,现开始实施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数学学科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数学技能在儿童的研究和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其抽象性、准确性等特征容易导致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畏惧心理,此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的研究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数学成绩差,产生了大量的学困生。

学困生的存在不仅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很多问题,更多的是对学困生本身产生的心里伤害。

作为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数学特困生的产生不是某个原因单独造成的,而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体本身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本课题旨在找出小学数学特困生的形成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转化对策,以期帮助他们重拾对研究的信心,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数学学困生的界定本课题所说的学困生在智力方面不存在任何缺陷,都是由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的不利因素造成的。

此外,学困生仅限于在数学学业方面存在研究困难,其不能学会基本的数学算法和技巧,从而导致其学业成绩较低。

在教育界有个生动的比喻:学生比作种子,教育比作施肥,只要肥料充足,不管什么种子都会茁壮成长。

这也就是说,即便学生之间智力存在一定差异,只要教育的方式手段得当,所有的学生都会一样的优秀出色。

这也和新课程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力相一致。

因此,了解了不同学困生个体的形成原因,心理问题后,可以因材施教,通过相应的教育手段和措施来帮助学困生重拾对数学研究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国表里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学困生的成因以及转化策略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

早在1896年XXX就从神经学的角度对学困生进行了研究。

后来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以及义务教育的普及,对学困生的研究由神经学模式转换到心理学模式。

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研究者的方向首要聚焦于学困生的心理特性以及社会背景等方面,应用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和办法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商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形成可归因理论和脚色理论两大理论。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浅谈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教育对策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浅谈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教育对策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浅谈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教育对策开题报告浅谈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教育对策开题报告一、选题的目的、意义武汉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来武汉就业和创业,而农民工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武汉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据统计,武汉农民工已达115万人。

农民工子女在汉上学的11.33万人。

我校位于城市中心,于2002年起免收农民工子女借读费。

如今,我校258名学生中有84%都是农民工子女,而且每学期的流动量非常的大,这些农民工子女已感觉到了自己与城市孩子的差别,和这种差别在城市壁垒面前的难以逾越,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将加深他们的被歧视感、对立感和自卑感,如果不对他们进行真正有效的教育,不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理,他们很可能会产生对整个社会的对抗情绪,导致他们不自信、不敢与人交往,容易出现问题行为。

而基于此类问题的解决很少有人去尝试,相关的研究较少,问题的解决途径就更少了。

因此我们学校于2005年11月初开展了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进行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中存在孤僻、自卑等心理问题。

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思考等工作,提出了“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选择了此项课题进行研究,希望能通过此项课题研究帮助这些农民工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今后的人生奠定基础,也为城市的稳定与发展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述评。

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1亿的农民在城市打工,这个数字每年还要新增3000万左右,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儿童约有近2000万流动儿童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农民工子女介入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孩子因为父母的流动性大频繁转学,使一些农民工子女错过了最佳受教育的时期。

所以,他们最后形成的价值观念即人格核心,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孩子可能会成为未来社会的特殊群体.现在国家在这一相关课题的研究上,有重庆新华中学的《山区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的对策》,该报告分析了成因及对策,指出: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突出原因是由于家庭的放任,或者为了生计,顾不上更好地管教孩子。

开题报告材料-小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研究

开题报告材料-小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研究

周村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125ZHJG75〕关于“小学学困生形成原因与转化对策研究〞开题报告课题主持人:贺玲周村区某某路小学2013年6月一、问题的提出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地、主动活泼的开展。

可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每个班级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他们自律能力有限,喜欢自由,有时懒惰贪玩、孤芳自赏、甚至狂傲不羁。

其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应付,有些受了批评还当堂顶撞教师。

这些学生往往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善于机械记忆,不善语言思维,不愿或不善于开动脑筋,常常回避那些较难的习题,思维上有惰性。

我们把这样的学生称之为“学困生〞。

我们学校虽然地处城区,但学生的家境不算富裕,家长们每天忙于挣钱,对孩子的学习重视不够,关心很少。

因此,班上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不管是语文学科还是数学学科还是英语学科,他们的学习成绩都不够理想。

以下是我们对某某路小学西校区五个年级共1000名学生中学困生进展的摸底调查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校学困生所占比例较大,他们的存在直接影响我们的班级甚至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

因此,学困生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起来。

学困生虽然学习成绩差,但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上进心,也拥有在童年的学习舞台上赢得掌声的权利。

他们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赏,更希望换一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展示自己。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让学困生因为学习上的障碍而使整个童年学习生活都是黯淡的色彩。

而要有效地解决这些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就必须对学困生学困成因、特点与转化对策进展研究。

二、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与研究现状述评〔一〕国外研究现状1、西方教育家对学困生的研究对于学困生的研究,最早的是1896年西方摩根的研究,摩根主要是从神经学、医学角度从事研究,这种神经学模式后来被心理学模式取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个案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研究的目的、意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而跟据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称,在我国大约3.4亿的18岁以下青少年中,大约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

这些学生很多都被老师和家长列为学困生行列,他们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有什么希望,而成为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

因为是学困生,他们无法得到老师的青睐,成了班级可有可无的人;因为是学困生,他们很少见到父母的笑颜,成了家长的“心病”。

他们无法与父母沟通,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有浓重的厌学情绪,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因此研究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困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觉地实现自我转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困生在学校教育中大量存在,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个考验。

如果处理不当,总会在这些学校闹出爆炸性的社会新闻;而有的学校则发生学生和学校闹纠纷,最后发生学生家长刺死校长的可悲事情的;更多的则是学生未走出校门就走进了牢门的这样惨痛的事。

这些让人揪心的事不禁会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怎样才能化解校园暴力从而构建和谐的校园,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我们南街小学作为普通小学,学校也有部分后进学生,这些学生在发展上总的来说是处于暂时落后状态的。

这些学困生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厌学情绪较重,学习成绩提高难度较大。

所以我们必须探寻出一条学困生转化的道路,这样才能师生和谐、校园和谐,才能找回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小学生中,经常会有不遵守纪律,不按时完成作业,打架骂人的孩子,他们在学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老师、家长通常称这样的孩子为学困生,而学困生非常需要社会和老师的关注,学困生在心理上有以下几种类型(a)恐惧心理。

由于学困生品德不良或学习成绩差,所以,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和同学的冷落,于是产生焦虑、紧张、颓废的情绪,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困生,心理压力更大,他们怕老师批评、训斥,怕同学讽刺挖苦,怕家长责罚。

(b)防御心理。

学困生做了错事,不愿意让老师知道,避而远之,不敢回答老师的问话,或推托,或搪塞,或撒谎,心里矛盾重重。

(c)沮丧心理。

学困生往往认为自己无可救药,比他人矮一截,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内心充满沮丧。

(d)侥幸心理。

学困生做错了事,往往存在一种侥幸心理,千方百计回避老师和家长的问题,害怕面对现实。

(e)对立心理。

由于经常挨批评,学困生便错误地认为,家长的教育是多事,老师的教育是有意找麻烦,同学的帮助是有意打击报复,于是从心底产生对立情绪。

而学困生心理障碍的成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家庭因素。

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家长没有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不过问子女的思想和学习情况。

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子女,对子女要求不严,引导督促不利,有的家长以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致使孩子成为家长的对立面。

有的家庭父母离异,学生得不到温暖和教育,给子女造成巨大的心灵创伤。

(2)学校因素。

有的教师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学困生冷眼相待,在这种冷漠态度下生活久了,学困生便滋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还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对优等生呵护有加,对学困生置之不理,致使学困生在后进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3)社会因素。

当今改革开放的年代,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潮流在不断变革,思想意识也在不断更新,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消极因素,使部分学生受到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读书无用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偏离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除此之外,生理因素和性格因素,也是学困生心理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

小学生处于特定的年龄段,在这个年龄段,学生既有积极向上的心理活动,也有不少消极的心理活动。

学困生比一般学生的消极心理更多一些,对自己往往缺少正确的认识与评价,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不能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情绪与理智等方面的心理矛盾,遇到问题不愿与他人沟通,总感觉心里抑郁,以至产生心理障碍。

为了更深入、全面、细致的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对不同年级,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30名学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通过调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学困生的心理,以便在工作中采取相应对策帮助学困生消除心理障碍。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根本任务。

而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方法传授现象。

教育中不注重心理教育和用心理教育理论分析学生思想行为,工作针对性不强,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知识的更新与发展以及激烈竞争的知识经济社会,要求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是高素质人才,必须是在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社会中,自己会学知识,会学习科技,并且要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创新意识的人才,必须是爱学习、会学习的人才。

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这一课题融合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学校既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等理论精髓,以心理学的认知理论,教育学的教法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为实验的理论基础。

以“会学”替代“学会”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校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时,曾经为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进行了转变“教书”为“教法”的探讨,也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做过初步研究,在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方面,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为进一步研究实验“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一)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困生学会了解自己,学会克服自己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客观地评价自己,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达到品德符合社会规范之目的。

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为人处世,面对生活。

另外还要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开发他们的潜能,改善学习方法,发展其学习能力,最终成为学业有进步,人格发展健全发展的人。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学困生的概念应表述为道德品质或学业成绩呈现偏差的学生。

如学业和品德均出现偏差,可称为双学困生。

偏差可以从纵横两方面比较,纵向比较即学生的道德品质或学业成绩是否达到学生本人能够达到的正常水平,横向比较即是否滞后于教育目标与要求。

2.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有以下特点:(1)表现在认识特征上是认识能力低下,对道德、法纪愚昧无知,常常是非模糊或颠倒。

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常常表现为亡命称霸的英雄观、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低级下流的趣味观。

(2)表现在情感特征上是重哥门义气,常表现为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

情感不稳定,变化多端、变化无常。

(3)表现在意志特征上是薄弱型,有时显现两极特点。

常常是在正确方面表现出自卑和意志薄弱;在狭隘的利己主义方面表现出意志力畸形的“坚强”。

(4)表现在学习上,学习水平、能力水平、基础都比较差。

学习习惯与学习心态偏差,普遍缺乏自信心、意志力和成就动机。

3.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就是选定若干学困生,针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从这些心理问题表现的原因入手,实施心理干预,实现后进变先进或至少能恢复正常的状态。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1、调查法2、多元统计分析法3、心理测量法三、课题研究的步骤第一阶段(2007年10月—2007年12月):广泛宣传、对学生摸底调查,确定学困生名单,名单确定后,对这些学困生进行观察访问,心理测试,分析归纳学困生心理表现,并进行对比分析,课题组成员会诊,找出学困生心理偏差的表现,并填好分析表(该表一个案例一份)。

第二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6月):全面启动研究工作,重点研究在校的五、六年级的学困生形成的心理原因和转化方法,课题组成员能针对个案拿出具体转化的措施,进行转化。

并将心理素质教育贯穿于各个学科、各种活动之中,大力营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的氛围。

第三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课题总结阶段,把研究中形成的学困生转化网络,应用在08年度入学的新生中,确保在我校教育阶段不再有学困生出现,同时开始撰写研究报告、论文,案例、教育随笔等。

1,让大多数学困生的心理素质有所提高,使他们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增强他们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使他们的人格健全发展。

2,大部分的学困生能学会学习,使他们的学业水平有所提高。

3,课题组成员要写出有一定专业水准的论文、案例、教育随笔,并在有关报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

4,在学校形成一个转化学困生的方案四、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课题组组长:付东霞负责课题的组织与实施工作,设计调查问卷。

课题组成员:刘东霞聂敏花负责调查学生学习情况,发放和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工作,同时负责调查学生情况,和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五、主要参考文献《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与辅导》杭州师范学院《小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心理治疗及案例分析》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