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合集下载

浅谈地理教学语言的培养

浅谈地理教学语言的培养
是指大 陆中部地 区。 地理 含义上 的“ 内陆” 指我 国西 北和青 是 藏地区 。 平时媒 体上常见 的“ 内陆” 非地理含义 上 的“ 属 内陆” 是指除沿海省份 以外 的其他 省份 地区 , 四川、 如 重庆 、 湖北等 ,
它们虽不是地 理上所说 的“ 西北 内陆” 但有时也被 称为 内陆 , 省 份。我 国不 同地 区的人们 , “ 对 内地 ” 的含义有各 自特殊 的
进,, 绘 , f ̄ 叙述和说 明是 最常用 、 Si - 最方便的方法, 也是对其他媒体的最后补充 , 更是开发 学生大脑潜能, 促进形象
思维和抽 象思维结合的重要手段 。
关键词
科学性
幽默性
生动性
形象性
文章编号:0 276 ( 00 0—080 10.6 12 1 )704 .2
规律 与河流在哪个半球及 流 向无关 , 也与地 转偏 向力无关 , 只 能用流水 的力学 原理来解释 。如果我 们到港 口码头看 一看 , 或是 阅读 世界地 图, 发现 , 口几乎全都分布在凹型的河 就会 港

岸侵蚀 。如果两岸 岩石 的软硬程度 不同, 那么较硬 的一岸被
河水侵蚀 较弱 , 河水会被 阻挡而 转弯 , 形成“ 曲” “ 曲” 河 。河 形
成后, 河流 继续带着 泥沙流来 , 由于河道对河流 的束缚 , 水 河
在 转折 的地 方,凹岸受到 的冲击力最大 ,凹岸 的河水流速 快 ( 人骑 车转弯 时会 有此感觉 ) 泥沙不 会沉积 , 因此凹岸 的河床 被侵 蚀较深 。相反 的, 凸岸流速 小, 泥沙容 易沉 积 , 河床 因此 比较 浅 。 以 , 们在兴建码 头时 , 所 我 会挑河床 深 的凹岸 。在弯
同时教 学幽默蕴涵 着深刻 的思想和 哲理 , 具有 巨大 的教育能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新课导入艺术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新课导入艺术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新课导入艺术梅州市五华中学陈丽华地理教学中的新课导入艺术,是优化地理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益的关键一环。

好的导入是课堂艺术成功的开始,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引领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

那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一、传统导入法㈠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常用的复习导入有:从总结旧课入手,导入新课;从检查提问旧课入手,导入新课;通过学生听、写、读旧课入手,导入新课。

由旧知识引入新的知识,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从而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例如:在讲述“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内容时,我是从检查提问旧课入手的。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人口的自然增长”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思考:不管在什么时候,也不论在什么地方,关于人口数量的增长,人们常用什么数值指标来衡量?生: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师:它与哪些数值指标有关,并与它们存在什么样的数学关系?生:出生率和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师: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这三项指标就构成了人口增长模式。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有关内容。

㈡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开门见山导入这种方法比较直截了当,它是在上课时,由教师直接阐明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以及教学程序,从而更为简明扼要切入主题,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立刻对这节课心中有数。

例如:在讲述“城市以及城市化”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世界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里。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在不断地扩大,新的城市在不断涌现,这就是城市化。

与此同时,城市化也在不断地影响着城市环境。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讨“城市以及城市化”。

二、趣味导入法㈠诗歌导入,创设情景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散曲的广为流传足以证明中国人对诗歌的喜爱。

浅谈地理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培养

浅谈地理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培养
就 要 求学 生 对 地 理 概 念 和 原 理 的理 解 不 能 仅仅 停 留 在 字 面 上 否 则 就 会 产 生 误 解 例 如 水 “ ” “ ” “ 循 环 中 的 内陆 循 环 指 的 是 发 生 在大 陆 上 的 水 循 环 而 不 能 望 文 生 义 理 解 为 发 生 在 内陆

,

,

,

例如 从

,

月份 和
,
月 份 世 界 等 温 线分 布 图 上 不 但 要 能 从 等 温 线 的 分 布 特 点 明 确 地 球 上
,
、 、

气 温 分 布 的一般 规 律 而且 还要 能够 通过 分析 综 合 判 断 推 理 找出形 成这 种气 温分 布特 点 的 原 因 此 外 还 要 求 学 生 具 有 能够 运 用 地 图 语 言来表 达 各 种地 理 事 象的分 布 规 律 演 变 过 程 以 及 各 种 地 理 事 象 间 关 系 的 能 力 例 如 用 生 态 系 统 的 能 量 流 动 图 表 示 生 态 系 统 中的 能 量 流 动 特 点 用 人 类 与 环 境 的相关 模 式 图 表 示 人 类与 环 境 的对 立 统 一 关 系 等


” ,
勤 动 手 多 质 疑 这 样 才 能 取 得 良好 的 效 果 有 计划 地 进 行 语 言 能 力 的 训 练 任 何 一 种 能 力 都 必 须 经 过 一 定 程 度 的 训 练 才 能 得 到 发 展 因 此 要 使 学 生 的语 言 能 力 得
, ,
到 良 好 的 发 展 还 必 须 进 行 经 常性 有 计 划 的 训 练


力的 发展

浅谈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浅谈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浅谈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刘锋镇安县白塔中学日常工作中,常听到学校领导评价某位老师:教学非常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整天忙忙碌碌,工作态度没话说,可就是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的结果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种现象不得不引发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思考: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要的是什么质量?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忽视了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要想把地理教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便显得尤为重要。

1.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但在不同时代却有不同的关注主题。

从夸美纽斯开始,以及后来的赫尔巴特学派,“有效教学”的理想落实在“规模效应”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上。

后来,以杜威教育理论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开始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有效教学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再后来,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

所以,现今的课堂教学就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师生在有效的教学生活中得到发展。

“有效教学”就其内涵来说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

具体来说,首先学生在课上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并通过学习过程形成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激发了其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欲望,使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还要关注点与面,即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在知识、技能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上有所收获;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的课,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其三是在课堂教学上,师生之间要有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的互动,尤其是思维的冲突、碰撞、交流与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知识的生成,能力的培养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

浅谈地理教学的语言艺术

浅谈地理教学的语言艺术
2 1 年 第 育
浅 谈 地 理教 学 的 i 涟 言艺 术 k 口厶/ l : : I
徐炜栋
( 南通市通州区二鸾 中学 , 江苏 南通 2 64 ) 2 3 2 【 摘要】 堂教 学语 言的趣 味性 , 学性和启发性在地理教 学 中有机联 系和灵活运用。能增 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 课 科 培养学生思维能
( ) 用形 象 的 比喻 。加 深 学生 对 地理 知 识 的理 解 和记 一 运 忆 。 我 在 讲 “ 藏 高 原 ” 节 中 的 牦 牛 时 , 出 牦 牛 能 在 崇 山 峻 青 一 指 岭 、 沙 滚 石 、 雪 间 行 走 自如 . 有 “ 原 之 舟 ” 美 称 。 并 把 牦 流 冰 高 的 牛 的 外 部 特 征 加 以形 象 化 , 牛 的头 像 牛 . 尾 像 马 。 裙 毛 像 羊 . 牦
烟 的工 厂 。 这 时 可 以设 置 三 个 问题 : 厂 建 在 哪 里 ? 市 中心 布 局 工
( ) 富有 激 情 的 教 学 语 言 . 活 跃 课 堂 气 氛 。 在 地 理 课 堂 二 用
中, 用激情 的语 言或 歌曲把相 关的地理知识巧妙地 表达 出来 .能 使学 生对 地理 知识具 有 鲜 明的 印象 。如在讲 “ 内蒙 古高 原 ” 时.
( ) 一 精心设计课堂提 问。教 师在进行地 理课教学设计 时 , 精
心 设 计 提 问 ,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和 动 机 , 极 主 动 地 去 学 习 能 积
知识 , 能引导学 生积极思 维 , 高和培养 学生 的思维能力 。如在 提
讲 “ 洲 和 大 洋 ” 节 时 , 引 导 学 生 读 图后 , 出 以下 几 个 问题 : 大 一 在 提 1为什 么 说 , 们 给 地 球 取 错 了 名 字 ?2世 界 的 陆 地 ( 洋 ) 要 . 人 . 海 主 集 中在 南 北 哪 个 半 球 , 极 地 区 和 南 极 地 区分 别 以 陆 地 还 是 海 洋 北 为 主 ? 3 几个 大 洲 主 要 分 布 在 东 半 球 ? 4赤 道 横 穿 哪 几 个 洲 的 罔 . 大 陆 ? 这 样 设 置 问 题 , 能激 发 学 生 的 求 知 欲 , 能 培 养 学 生 读 既 又 图分 析 能 力 。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插曲”艺术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插曲”艺术

教学 内容 . 提高教学效率 此外. 地理教学“ 插
曲” 还有利于 丰富地理课程 内容 . 拓展学生 的 知识和视野 . 因此是十分必要的

容. 就难以达到学 目 标, 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
因此 . 地理教师要尽量 避免这种情况 的发生 .
波来 了解地 球的 内部结构 .教 师可以结合 生 活 中判 断西瓜是否成熟 的经验 :人们在挑 西 瓜 的时候 . 常用手拍打西瓜 . 听西瓜 内部传 出 的声音 . 以此来辨别西瓜是否成熟 我们的地 球就好 比是西瓜 .地震波好 比是拍打西瓜传 出的声音 . 所 以. 通过地 震波我们就 可以了解 地球 内部的物质和结构 这样就把抽象 的知 识具体化 、 生活化 了.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 的理 解 和记忆 .也有助于学生 养成善于观察 生活 的好 习惯 .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f 四) 诗歌谚语—— 陶冶学生情操 诗歌谚 语有助于 陶冶 学生情操 .提 高学 生综 合素养 教师在课 堂教学 中结合具体 的 教学 内容 .恰当引用一些 相关的谚语 、 诗句 等. 挖 掘其 中所蕴含 的丰富的地理知识 . 可以 陶冶学生情操 , 培养 学生的文学修养 、 艺术 素 养. 从而提 高学生综合素质。例 如, 在讲解《 南
学 羁 2 0 1 3 耳 第 1 0 期
夏 白云 赵金 凤 ( 华 中师 范大 学城 市与环境科 学学 院 4 3 0 0 7 9 )
玲 教 学 研 究 移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 中的“ 插 曲” 艺术
摘要 : 地 理课 堂教 学 中的“ 插 曲” 艺术 有 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 插 曲” 艺术有 多种类型. 如地理故 事、 幽默言语 、 生活经验、 地理 资讯 、 诗歌谚语 等 地理教师在课 堂“ 插曲” 的使 用 中. 要 明确 “ 插 曲” 的注意事项 . 恰3 " -自 如地 运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的课堂艺术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的课堂艺术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的课堂艺术
毕业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是整个中学地理教学的起始和根底。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课堂艺术?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3个方面入手。

1、造乐趣、诱使爱之。

学习地理,学生常常提不起来兴趣,怎么办?造乐趣,诱使爱之。

例如:介绍地球的形状时,教师可以用形象的顺口溜引入:地球地球真像球,空中滚动不停留,山水人物何不掉?谁人答出我佩服。

当教师拔动地球仪时,学生兴趣大增,积极探寻。

又如:教学中国地理省级行政区划1节时,教师可让学生复制中国政区图,再剪成34个省级行政小块。

上课时,让学生分小组拼图,比比谁拼得又快又好,学生兴趣大增。

2、借图形,学而懂之。

教学地理,教师要充分运用插图及地图册、挂图等教具,指导学生详细理解教材内容。

例如,教学初1地理“大洲和大洋”1节时,教师可以1边分析课文,1边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从图形上建立1个知识形象:亚洲像1只“猫头鹰”,非洲像1尊“石器”,北美洲像只“鸟”,南美洲像个“倒3角形”,南极洲像“刺猬”,欧洲像挺“机关枪”,大洋洲像“火炬”。

这样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归纳能力。

3、勤操作,知其然。

学习地理知识,没有试验操作,但老师同样要指导学生动手。

例如,学习“比例尺”和“密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统计、计算;学习“断层”和“折皱”时,有条件的地方,教
师可以带学生实地参观;教学风的“级数”和“降雨量”时,学生可以自制仪器,观察测试。

这样可以进1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以上几点做好了,学生的根底知识也就扎实了。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
而 , 堂 教 学 方 法是 否 新 颖 、 否 多样 , 是 决 定 能 否 有 效地 课 是 也 实施 地 理 课 堂 教 学调 控 的重 要 因素 之 一 。 运 用 教 学 方法 对 地 理 课 堂 教 学 加 以调 控 , 先 , 师 要 克 首 教 服 教 学 方 法模 式化 的倾 向 , 求 教 法 的 新颖 性 , 追 以新 颖 的 形 式
课 堂 教 学 具 有 稳 固 的调 控功 能 。 二、 兴趣 调 控
泼, 思路流 畅; 学生学 习情绪饱满 , 思维活跃。整个地理课堂教
学便处在教师积极主动的情绪调控之中。 五 、 智调控 机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 往往会遇到来 自自身、 生和 外界的 学 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对于这些偶 发事件 , 若处理不 当, 就会 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 甚至会导致一堂课教学的失败 。因此 , 教师应具备一定 的教 学机智 , 到临 “ 不乱 , 做 危” 处变不惊 , 快
教学 是 由教 师 与学 生相 互构 成 的双 边活 动 。教 学是 一 门艺 术 , 是- f科学 。课 堂教学 的调控 , 更 q 指在课 堂上教 师为获 得最佳 的教 学效 果 , 用控 制论 的原 理 , 据学 生 的反馈信 息 , 学 内 运 根 对教
容、 方法和过程等作必要、 恰当、 适时地调控。教学效果的优劣, 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调控能力。 探索教学系统的
地 理 课 堂教 学 是 师 生 的 双 向活 动 , 有 时 学 生 会 提 出一 些 意 想 不 到 的 问题 , 师 乱答 不 行 , 教 不答 也 不 行 。 何 处理 呢?这 如
的、 有序的、 最佳的调控态势, 这是现代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在
地理 课 堂教 学 中 , 的调 控 方式有 以下几种 : 常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的最常用工具。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教学信息的最基本载体,是联系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最重要媒介。

在课堂上,教师主要靠语言来授予学生知识,引导学生思维和发展学生能力,同时也主要靠语言来捕捉教学反馈信息,并籍之来调整教学节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可以说,语言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研究证明,教师驾驭语言的能力对课堂气氛的活跃、学生心智的启迪和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即对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着直接巨大的影响。

不难想象,象评书演说家那样出口成章、滔滔不绝、言之成理、妙语连珠的教师,其授课时,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想象力的发挥及思维的活跃,都会是持久而热烈的,其教学效果定然是优秀的。

而说话颠三倒四、字不成句、句不成文、文不成理的教师,其授课语言只能使学生思维混乱,兴趣全无以致昏昏欲睡,其教学效果何以能好!因此,精心锤炼教学语言,赋予教学语言强烈的艺术色彩,是每位教师增进教学技艺,提高业务水平的必炼之功。

地理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方法:
地理科学的空间性、综合性、地域性、实践性、文理兼容性等特点,决定了地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化方法必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其主要方法有:
(一)巧用修辞
修辞是语言的美化剂。

运用修辞可使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富有理趣、情趣,从而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地理课堂上,常用的修辞格有:
1.比喻。

用学生熟悉的浅显而形象的比喻,可触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设性联想,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具体,由深奥变浅显、由生疏变熟悉,从而达到启智开塞的目的。

例如,“我国行政区划中的省、县、乡三级行政单位就象一所学校内部的年级、班级和小组”;“地壳演化史中的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五个地质代有如一个人一生中的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等五个阶段”;“化石是文字,地层是书页,地理环境的全部演化史就是一部宏篇巨著”;“意大利的领土轮廓很象是一只穿着皮靴的巨脚在踢足球”;“森林是环境的‘肺脏’,是‘天然空调器’,是‘绿色水库’,是‘农田卫士’”;“煤炭号称‘乌金’,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荆江如‘九曲回肠’,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我国三级地势阶梯的排列顺序就如自西向东下楼梯”;“地球就象是一个半生不熟的鸡蛋,其内部三个一级圈层就象是鸡蛋中的蛋壳、蛋白和蛋黄”;“自流水盆地中的补给区、承压区、排泄区就象是城市供水系统中的自来水塔、地下水管和用户家中的水龙头”;“地震震级与烈度的关系就象是炸弹的爆炸力与杀伤力之间的关系”;“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大洋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分布曲线形如马鞍,两峰一谷”;“工厂烟囱喷出的‘黄龙’、‘黑龙’已使我国许多地方的天空难以见到青天白日”;“风景秀丽的广西漓江已成一半青来一半浊的‘鸳鸯江’”等等教学用语均具有扩展想象意境、降低理解难度、加深记忆印象的独特表达效果。

2.夸张。

故意言过其实地把地理事实夸大或缩小,可使教学用语生动活泼、形象鲜明。

例如,可用“在宇宙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来形容宇宙之大、地球之小;可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说明黄河的源流状况或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可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来描述解放前我国西南地区的交通闭塞状况;可用“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青舟已过万重山”来形容长江三峡落差巨大、水流湍急;可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描绘横断山区气候的垂直差异;可用“如果不节约用水,那么,人类下个世纪能够看到的最后一滴水也许就是自己的眼泪”来警示节约用水的迫切性。

3.拟人。

赋予地理事象以人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等特征,可使教学用语更为通俗感人。

例如,在评价我国季风气候的利弊时插入“季风给了我国东部广大地区丰厚的馈赠和脉脉的温情,但苍天也有变脸的时候,季风也有冷漠和无情”作为转折;在强调耕地的重要性时用“耕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作为概括;在讲到黄河含沙量巨大时用“黄河年输沙量达16亿吨,年带走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难怪一位外国学者惊讶地称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为中华大地上的‘主动脉出血’”来作为总结等等。

(二)幽默谐趣
幽默是语言的调料,亦庄亦谐的幽默语言能保持学生大脑的兴奋、活跃课堂气氛、消除紧张和疲劳、增强学习兴趣、加深记忆程度,使学生在看似说笑打趣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例如,可用“若将耀斑在短短几分钟内发出的能量折算成百万吨级的氢弹,再按地球上现有60亿人口均分,则每人可以分到一至两颗氢弹”来突出耀斑能量的巨大;可用“长江、长江,我是黄河,请向我靠拢”的仿电影配音来形容长江流域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而导致的含沙量剧增;可用“我国城市年产生垃圾6000万吨,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这些垃圾有80%运往城郊堆积起来,大有形成垃圾‘包围’城市的局面”来说明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严重状况。

(三)变换文体
教学用语采用多种多样的文体形式,可以取到新颖别致、跌荡起伏、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

地理教学中,常用的语言文体形式有:
1.故事。

从盘古开天辟地、上帝创造地球到同位素地质年龄;从天圆地方、麦哲伦环球航行到人造地球卫星拍摄地球影像;从魏格纳病卧床榻观地图到大陆漂移学说的诞生;从诸葛亮葫芦峪火烧司马懿到气旋及其天气特征;从每年高考期间新疆考生每天天色未明就得起床备考、许多重大国际体育比赛的实况转播得在半夜收看到地方时与区时的差异;从“二战”期间德国潜水艇能避开英军的严密监视顺利往返于直布罗陀海峡两端到密度流的形成;从1492年和1493年哥伦布两次航行于欧洲与北美洲之间所费时间的差异到洋流的航海意义;从英国女王曾设立巨额奖金奖励发明大规模经济有效地淡化海水的人而迄今为止尚无人前去领奖,到沙特阿拉伯设想用大型拖轮把南极洲的冰山拖到缺水地区融化,再到全球“水荒”的成因及其对策;从日本50年代的水俣病事件到水体污染及其危害;从1946年和1955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到大气污染及其危害;从深圳的崛起到我国特大城市的发展;从15世纪到19世纪罪恶的奴隶贸易到世界的人口迁移、美国的人种构成及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从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到月面环境及星际航行;从20世纪20年代一支俄罗斯探险队进入我国新疆乌尔禾地区“魔鬼城”的经历到风蚀地貌的形成及其特征;从欧洲人首次将家兔带入澳大利亚酿至野兔成灾,到生态平衡问题;从1934年5月9日—11日美国黑风暴,到我国2000年春季北方沙尘爆危害,再到土地资源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及其对策等等,都可以围绕一定的故事情节展开和深入,只要其中的情节能环环入扣并有一定的曲折起伏,就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渲染出良好的教学情境。

2.谚语、古语、俗语、歌谣。

谚语、俗语等等都是人们长期生活和生产斗争经验的概括与总结,有些谚语或俗语看似粗俗,但却极其富有哲理。

在地理课堂教学言语中,准确及时地插入一些谚语或俗语,有时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表达效果。

例如在讲到苏南运河水环境的恶化及我国水体污染的发展迅速时,可用“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质变坏,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不洗马桶盖”来描述;在谈到我国解放前人口增长迅猛的原因时,可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来解释;在讲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粮食生产的重要性时,可用“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来加以强调;在讲到光化学污染情景时,可用“眼难睁,雾茫茫,人不伤心泪常淌”来描述;在讲到我国牧区靠天养畜生产效率低下时,可用“牧畜夏饱、秋肥、冬瘦、春死”来说明;在讲到解放前
长江中游洪灾严重时,可用“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年年淹大水,村镇良田变荒洲”来加以描述;在讲到食物链上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时,可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毛虾,毛虾吃硅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加以概括;在讲到人地关系时,可用“爱山者仁,爱水者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等来具体说明;在讲到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时,可用我国新疆“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描述其气温日较差的巨大;在讲到我国锋面活动规律及其天气变化时,可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来进行归纳;在讲到我国土地资源结构特征时,可用“七山二水一分田”来加以概括。

此外,在地理教学语言中,还可以使用谜语、诗歌、散文、文言文甚至小说节选等文体,只要运用适时适度且切换自如,即可使教学语言熠熠生辉、妙趣无穷。

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最基本部分。

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即能见效,因此,教师语言技能的修炼应该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而毫不松懈,惟有如此,才能形成教师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艺术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