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牧草混播理论 PPT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牧草混播与轮作倒茬

第三章  牧草混播与轮作倒茬

4、轮作设计
▪调查和收集资料 ▪选择适宜的轮作类型 ▪轮作中作物组成和轮换 顺序的确定 ▪轮作田区划分
第三章 牧草混播与轮作倒茬
第一节 牧草混播
1、混播的概念
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2种 或2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2、混播原理
不同草种,其生物学、生态学和植物营 养代谢特点不同。它们组成的植物群里有着 不同的结构特征,从而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光 合潜力。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群落的光合潜力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植被在水平方 向上最大限度的扩展和占有较大的范围。
(4)混播在一起的牧草应具有种间相容性 ▪ 混播牧草的种间差异性不能过大。
5、混播牧草组合比例
(1)混播牧草的种数 ➢ 利用2~3年:2~3种为宜 ➢ 利用4~6年:3~5种为宜 ➢ 长期利用:不超过5~6种。
(2)混播牧草的比例 ➢ 根据利用年限确定豆禾比:由于豆科牧草寿命比 禾本科牧草短,因此,草地利用年限越长,豆科 牧草所占比例应越低。(短期利用:豆禾比7:3 或6:4;中期利用:豆禾比:3:7或4:6;长期 利用:豆禾比1:9)。 ➢ 根据利用方式确定上繁草与下繁草的比例:割草 利用:上繁草占90-100%;放牧利用:上繁草占 25-30%;刈牧兼用:上繁草占50-70%。
(2)符合建植人工草地的目的和要求 ▪ 割草:中寿命上繁草;配一二年生草。 ▪ 放牧:下繁草;配上繁草。 ▪ 兼用:中等寿命上繁草+长寿命下繁草+一、 二年生草。 ▪ 改善环境 ▪ 保持水土
4、混播牧草的选择原则
(3)根据混播草地利用年限 ▪ 利用2-3年:短寿命牧草+一、二年生牧草。 ▪ 利用3-4年或更长:中长寿命牧草+一、二年 生牧草。

第五章 牧草地建植和管理技术

第五章  牧草地建植和管理技术
地、绿化草地
第二节 草地的建植和管理技术
一、种和品种的选择

原则:
(一)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
(二)符合建植人工草地的目的要求
(三)选择适应性强的优良高效牧草饲料作物
二、种子的要求
(纯净度、生活力、种子用价、千粒重、无病虫害、含 水量低(豆12­14%,禾11­12%))
三、播前种子处理
选种(风选、筛选、水选) 豆科:机械处理、温水浸种(仅用于土壤湿润地区)、 化处—包衣拌种—根瘤菌接种
禾本科:晒种、热温、沙藏
四、播种方式与方法
• (一)方式: 条播、点播、撒播、混播、育苗移栽
• 播种量: 计算公式:种子用价为100%时的播种量/种子用价×
保苗系数(1.5­5.0) • 播种深度: • 大粒、墒情差——深(4­5cm); • 小粒、墒情好——浅(1­3cm)
(二)方法: (1)常规播种:播后镇压利于出苗。 (2)保护播种
• 核心取得较高生产力,产量及较多数量畜产 品;维持混播群落的稳定性。
• 措施 #施肥: #灌溉 #病虫草害防除 #补播 #利用适度
本章思考题
• 1.我国人工草地的类型划分。 • 2.建植人工草地时品种的选择原则有哪些? • 3.简述根瘤菌接种的关键技术及注意事项。 • 4.什么是保护播种?保护作物应具备什么样的特
第五章 牧草地建植、管理及混播技术
第一节 人工草地的类型 • (一)依据热量带:温带、热带 • (二)依据利用年限:季节性(一个生长季节)、短期
(2­4年)、长期(6­7年)、永久 • (三)依据牧草组合:豆科草地、禾本科草地、混播草地、
灌木草地 • (四)依据培育程度:半人工草地、人工草地、饲料基地 • (五)依据复合生产结构:饲用草地、农田草地、环保草

牧草复种轮作和混播技术

牧草复种轮作和混播技术

牧草复种轮作和混播技术牧草的复种轮作(1)间作: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相间种植。

种植的两种牧草的播种期基本相同或稍有先后。

例如:苏丹草与紫云英间作,籽粒苋与牧草王间作。

(2)套种:在前作的生长期内,把后作播种厂前作的行间。

例如;墨西哥玉米与冬牧~70黑麦套种、苜蓿与墨西哥玉米套种。

(3)轮作:在同—地块上当一种牧草生长结束时,再种植另一种牧草。

例如:在种植苜蓿5年后,将其耕翻,改种其他牧草,如苦荬菜、墨西哥玉米等。

牧草的混播为了提高牧草产量,改善牧草品质,增加和培肥地力,常将几种牧草混在一起进行播种。

混播技术措施:(1)牧草的组合。

特别应做到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混播。

利用2~3年的草地混播草种2~3种为宜;利用4~6年的草地,3~5种为宜;长期利用的则不超过5~6种。

(2)播种量、播种时期和播种方法。

两种牧草混播,每种草的种广用量应占到其单播量的70~80%;三种牧草混播,同科的两种应分别占35~40,另外一种要用其播量的70~80%:利用年限长的混播草地,豆科牧草的比例应少一些,以保证有效的地面覆盖。

混播牧草的播种期,如同为春性牧草或冬性牧草则可以同时存播或秋播,如果混播草种的播期不同则可以分期播种。

混播牧草的播种方法,可以将牧草种子混合一起播种;亦可以间行条播,条播可以是15厘米的窄间距,也可以是30厘米的宽间距,也可以是宽窄行相间播种。

保护播种为了抑制杂草的生长并保证牧草种植当年有收益,通常在建植多年生牧草地时种植一年生牧草,克服多年生牧草生长缓慢、当年产量低的问题,以提高土地的收益。

保护播种应选择好保护作物,如可以选择苏丹草、苦荬菜,墨西哥玉米、子粒苋等。

保护播种时,多年生牧草播种量不变,而一年生牧草的播种量应为正常播种量的50~75%;保护作物的播种可以与多年生牧草同时播种,也可以提前播种,提前的时间一般为10~15天。

保护作物与多年生牧草以条播为好。

第1页共1页。

第五讲 牧草混播理论

第五讲  牧草混播理论

图4-1 草地生态系统中的数学模型的图形
三、混播牧草选择原则
1.混播草种选择原则:适合于当地自然条
件的牧草种或品种;以不同利用方式确定 混播成员比例;正确的播种方法。



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播 牧草的生态适应性(重点:地势与草种) 草地利用年限 利用方式 成员间的协调性 放牧家畜种类及其采食习性

四、混播技术
混播成员比例确定 播种量计算公式:K=HT/X 播种方法





播种前土壤处理 坪床处理:牧草种子细小,精细的坪床处理有利 于播种质量提高,减少田间管理成本。 播种原则:种子处理;按种子大小适当分开分批 播种有利于播种质量 播种方法:同行条播、交叉播种、间行条播、分 批撒播、飞机播种。保护播种与保护作物。
五、混播草地的利用管理
施肥 放牧与刈割 放牧与刈割利用强度对草地产量与稳定性 研究 防除杂草 灌溉 使用后的补播

四川农区建立的牛鞭草与白 三叶混播草地成为当地发展 奶牛业的饲草基地
南方白三叶黑麦草混 播草地是大家熟悉的


牧草生物学类群:
按叶片茎生长量划分:上繁草、下繁草等 按新枝条形成特点划分:根茎型、疏丛型、根茎疏丛型、根颈型、根蘖型、匍匐型等 按生长年限划分:一年生、少年生、短寿多年生、 多年生牧草等


混播成员确定:
放牧型草地型的根茎型或根茎-疏丛型、疏丛型、根 蘖型或匍匐型。 刈割型草地:生物学类群相对简单,常用上繁草 型的疏丛型、根颈型、短寿多年生牧草。
第五讲 牧草混播理论
牧草混播原理 混播草地优越性 混播牧草选择原则 混播技术 混播草地利用

一、混播原理

牧草的混播技术

牧草的混播技术

牧草的混播技术一、牧草混播的优越性牧草的品质、产量和利用好坏是衡量人工栽培牧草效益的重要指标。

牧草混播,发挥牧草间的互补效应,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有利于加工调制,也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减轻牧草病虫害和杂草的危害。

二、选择适宜的混播牧草组合在牧草混播中如何选择适宜的混播组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在选择混播牧草时,都应选择最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牧草品种,并根据利用目的和利用年限,选择2~3或4~5种牧草组合混播。

一般来说,混播牧草多由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两大类组成。

在大田轮作中为了恢复土壤肥力和生产饲草,混播牧草通常利用2~3年,多用上繁的疏松型禾本科和豆科牧草。

如苇状羊茅和紫花苜蓿;在饲料轮作中以刈割饲草为主,利用期为4~7年,多采用再生性较强的上繁疏松型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混播。

如披碱草、老芒草、黑麦草、蒙古冰草和紫花苜蓿、红豆草、沙打旺等;以放牧为主的人工草地则包括上繁豆科牧草、下繁豆科牧草、上繁疏松型和根茎型禾本科牧草以及下繁型禾本科和豆科牧草,而以下繁型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为主,如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紫花苜蓿、百脉根和无芒雀麦、草原早熟禾等。

目前在我国北方地区以紫花苜蓿为主的混播,有紫花苜蓿+苇状羊茅、紫花苜蓿+无芒雀麦、紫花苜蓿+披碱草等。

三、混播牧草的播种方法混播期根据牧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土壤、气候条件决定适宜的播种期。

如禾本科与豆科牧草同为冬性或春性牧草,可以在秋季或春季同时播种,否则应分别秋播和春播。

由于禾本科牧草苗期生长较弱,易受豆科牧草抑制,可以秋播禾本科牧草而在第二年春播豆科牧草。

如无芒雀麦与苜蓿混播,适宜秋播无芒雀麦,第二年早春播种苜蓿。

混播方法是指******牧草及其个体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

方法有:同行播种:行距通常为15厘米,******牧草都播在同一行内。

交叉播种:一种或几种牧草播于同一行内。

而另一种或几种与前者垂直方向播种。

间条播:又分窄行间条播及宽行间条播两种,前者行距为15厘米,后者行距为30厘米。

牧草地混播方案

牧草地混播方案

牧草地混播方案牧草地混播是一种有效的草地管理方式,可以提高草地产量、改善草地品质、增强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减轻草地病虫害和杂草危害。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牧草地混播方案:1. 确定混播成员:选择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和利用目的的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

例如,苇状羊茅和紫花苜蓿、披碱草、老芒草、黑麦草、蒙古冰草和紫花苜蓿、红豆草、沙打旺等。

2. 确定播种量:根据牧草单播的播种量及混播的比例、混播成员生长期内的竞争度计算播种量。

3. 确定播种时间:原则上春性牧草春播、冬性牧草秋播。

冬性牧草也可春播,但秋播更有利,因为秋季杂草少,利用出苗和生长。

同时播种更优,省时省工且避免后播对牧草幼苗的伤害,因此具体要以实际情况为准。

4. 确定播种方法:同行条播:各种牧草同时播种与一行,行距通常,此法操作简便,但是由于不同牧草籽粒大小不一,且容易造成种苗相互竞争互相抑制。

表现出良好中间协调性的草种,如紫花苜蓿和草地羊茅宜同行播种。

交叉播种:先将一种或几种牧草播于同一行,再将另一种或几种牧草与前者垂直方向播种。

间行条播:不同牧草分种间行条播,此法可保持各自的播种深度,出苗整齐。

一般分为窄行距15cm和宽行距30公分两种播法,亦可宽窄行间行条播。

款窄行间行条播时,一般在窄行种播种耐阴或竞争力强的牧草,在宽行种播喜光或竞争力弱的牧草,该法可减少豆科与禾本科牧草在建植期间的竞争。

撒播:各混播成员分别或者混合后用人工或者撒播机播种。

播前需土壤镇压,播后轻耙覆土且不宜覆土太深。

该法用种量多,各草种难以均匀分布,也不易满足各自要求的覆土深度,影响发芽出苗,除建植草坪外多不采用。

5. 确定播种深度:较大粒种子,如红豆草,老芒麦等,一般播深3-5厘米;较小粒种子,如紫花苜蓿,白三叶等,一般播种深度不能超过2厘米。

播前镇压,使土层紧实,便于控制播种深度。

请注意,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草地管理目标以及牧草的特性进行调整。

牧草混播技术

牧草混播技术

➢ 灌溉 在牧草全部返青后,可以浇灌一次
“返青水”。豆科牧草从孕蕾到开花 期,禾本科牧草从分蘖到开花前,是 牧草生长最快的时期,需水也最多, 可浇水1-2次。每次割青后,灌溉一次, 以提高再生草产量。
➢ 刈割
播种70-90天后刈割第1次,割草时无论 长势好坏均须刈割,以利分蘖,以后视牧草 长势情况。之后每隔45-60天刈割1次,用不 完的青草,可用于青贮或晒制青干草。由于 牧草的水分含量较高,为防止畜禽“拉稀”, 可采取提前一天收割。
03 混播牧草实例点播
实例1:牧草组合 “红豆草+紫花苜蓿+无芒雀麦+冰草”
实例2:牧草组合 “黑麦草+百慕大/狗牙根”
实例3:牧草组合
实例4:牧草组合
“白三叶/红三叶+高羊茅/黑麦草/早熟禾” “紫花苜蓿+羊草”/“ 燕麦+毛苕子”
实例1
该混播组合中,红豆草根深约200-300cm,紫花苜蓿约160-250cm, 无芒雀麦为40-100cm,冰草为20-50cm。这四种牧草混播,地上空间利用 合理,根系发育达到最佳状态。
【交叉播种】主要是指一种或几种牧草在同一行条播之 后,与该播行垂直方向再播种其他牧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牧草间的抑制作用较小,每种牧草播种深度适当,播种较均 匀。缺点是需要进行两次播种,投入花费较多,同时田间管 理工作比较困难。
【撒-条播】方法:行距15厘米,一行采用条播,另一行进 行较宽幅的撒播;或将各类牧草分播带播种,播带宽40~200米。 可采用人工撒播和飞机播种,也可将混播牧草的种子混合均匀 后撒播。禾草或直立丛生的牧草用条播,豆科牧草或蔓生的牧 草采用撒播。
实例4
该混播组合中,不同牧草的竞争力不同,生态位也不完全一致。草地 内不同生态因子都具有明显的梯度变化,不同梯度为不同草群所占据、 适应和利用构成生物的生态位。混播后能更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维持 持久高额的生产力,并具有更大的稳定性。

牧草轮作、套种、混播高产栽培模式

牧草轮作、套种、混播高产栽培模式

牧草轮作、套种、混播高产栽培模式陈家振1模式一:冬牧70黑麦与美洲狼尾草轮作1.1模式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冬牧70黑麦,利用至5月上旬,腾茬后播种美洲狼尾草,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利用完毕,然后腾茬播种冬牧70黑麦。

此种模式适合于黄淮海区域。

模式中的美洲狼尾草也可由杂交狼尾草、墨西哥饲料玉米、中原单32、苏丹草、籽粒苋、苦荬菜等一年生喜温性牧草取代。

1.2原理冬牧70黑麦为喜温耐寒性作物,适应性强,温带和寒温带生长良好。

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0.5-2.5℃,停止生长的临界温度为0.4℃。

利用冬牧70黑麦耐寒性较强的特点,9月下旬播种,10月下旬和12月初可分别利用一次,然后进入越冬期。

2月下旬开始生长,3-4月为生长繁茂期,4月中旬以前为营养生长阶段,以后进入生殖生长阶段,4月中旬以后进入拔节期,刈割后生长势减弱。

美洲狼尾草、杂交狼尾草、墨西哥饲料玉米、中原单32饲用玉米、苏丹草、籽粒苋、苦荬菜等牧草均属喜湿性牧草,耐高温酷暑,是夏季的高产牧草。

冬牧70黑麦与上述喜温性牧草轮作,一方面可以保证牧草的高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牧草的均衡供应。

1.3高产措施冬牧70黑麦是喜水喜肥性植物,播种时要施足底肥,以后刈割后要及时追肥、灌水,并灌好越冬水和返青水,为促进喜温性牧草早发,延长生长季节,提高生物学产量,可对美洲狼尾草、杂交狼尾草、墨西哥饲料玉米、中原单32饲用玉米、苏丹草等在4月上、中旬进行提前育苗,5月上旬待冬牧70黑麦生长势衰退时腾茬移植。

苏丹草苗期比狼尾草、玉米类提前15天左右,育苗时间也应相应推迟15天左右。

为保证牧草的均衡供应,可将冬牧70黑麦和喜温性一年生牧草分批分期腾茬,分批分期播种(移栽)。

1.4效益分析据笔者三年种植经验,冬牧70黑麦可刈割4-5次,刈割时间分别为10月末,12月初,3月中旬、4月上旬、5月中旬,每次的亩产鲜产量约为700kg、450kg、1000kg、1700kg和600kg,总产量约为4450kg。

牧草栽培培训稿PPT精选文档

牧草栽培培训稿PPT精选文档
生物固氮:豆科牧草根系的根瘤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细菌即根 瘤菌,它能将空气中的氮素转化为蛋白质,这种功能称为生物固 氮。
19
如何选择最佳的草种?
选择最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的牧草:
影响牧草适应性最重要的气候和土壤因素是:旱季的持续时 间、温度、土壤肥力、土壤酸碱度和排水性能。
A、适宜在渍水地种植的牧草:
巴拉草、黑籽雀稗、非洲狗尾草、 湿生臂形草、细茎大翼豆、圆叶舞草
*用砂纸磨擦,擦破种皮 *用解剖刀或指甲刀切开种皮 *用热水处理(干净80℃热水约3-5分钟,处理后只能阴干) *机械处理 *清水浸种
具体做法:豆科牧草种子10公斤加水10-20公斤,浸泡12-16 小时;禾本科10公斤加水10-15公斤,浸泡12-48小时;每6-8小时 换水1次,浸种后宜阴干(最好风干),严禁暴晒。
80%
53
*使用正确播种方法和技术
播种方法: a、撒播
通过人工或机械均匀地将种子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耙覆土或 用滚筒滚压。建植放牧草地时一般采用。
b、条播
每隔一定距离将种子播种成行,播后随即盖土(种子太细者不 用盖土)。建植放牧草地或刈割草地均可用此法。
c、点播
按一定的株行距挖小穴,播种,大粒种子播后既盖土,小粒种 子不用盖土。
可试用不同的方法先处理少量并检查发芽情况,只有确信该 方法具有好的效果时才能用来处理所有种子。
50
*使用正确播种量
播种量:单位面积播种种子的重量,它随牧草品种、 种子大小、种子品质、整地精细、利用方式以及播种 时的气候条件等有所变化。但播种量主要由种子的净 度和种子的发芽率来决定的,即与种子的用价有密切 的关系。
为什么蛋白质很重要?
* 保证瘤胃中饲料的有效分解(>7%) * 保证动物的正常生长和生产能力

饲草生产学牧草混播与轮作倒茬

饲草生产学牧草混播与轮作倒茬

第三章牧草混播与轮作倒茬第一节牧草混播一、混播的原理1、混播的概念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2种或2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牧草混播是牧草栽培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措施, 对高产人工草地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栽培牧草除一些植株特别高大、生长迅速、一年内可多次利用的牧草适合单播以外,大多都采用混播。

2、混播原理不同草种的生物学、生态学和植物营养代谢特点都不相同,他们组成的草地植物群落有着不同的结构特征,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光合潜力的功能方面。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群落的光合潜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植被在水平方向上最大限度的扩展和占有较大的范围。

由于混播可按照人的意志十分准确地增加混播牧草的密度和改变牧草的种类及比例,因而它在改善群落结构方面的作用和效率是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

(1)形态学互补原理混播牧草的组合属于人工植物群落中的混合群体,各混播成员在群落内占据一定的空间,而全部混播成员构成了人工植物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结构(主要指植物分层现象)。

豆科牧草在形态学方面有显著差别,其地上部分叶片和枝条的成层分布,能充分利用光照;其地下部分根系的成层分布,能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

将多个在分枝、叶分布、株高、根系分布、矿物吸收等形态上相反的牧草种类混播在一起,可比单播牧草更能有效地利用整个环境资源,从而显著增加单位面积草地的产草量。

(2)生长发育特性原理牧草的幼苗活力、生长发育强度、生长速度和再生方式,尤其是表现在种间、种内的差异是确定混播组合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混播组合中的各类植株均要求在不同部位、不同时间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和再生方式。

例如:紫花苜蓿主要从根颈长出侧枝,而禾草不仅可从割去的叶片处长出再生草,也可从基部分蘖再生。

因此,不同草种混播,由于生长特性各异,可充分利用环境条件,产生相互效益而增产。

牧草种类不同,其生长年限长短、发育速度快慢、高产年份迟早也各不同。

因此,不同草种混播能较快地形成草层,每年都有较高额而稳定的产量,且能防止杂草侵入,延长草地利用年限。

牧草复种轮作和混播技术

牧草复种轮作和混播技术

牧草复种轮作和混播技术前言牧草作为畜牧饲料的主要来源,是畜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不合理的草地管理、过度利用以及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牧草复种轮作和混播技术逐渐成为了草地管理中的热门话题。

什么是牧草复种轮作?牧草复种轮作是指在草地上进行不同种类牧草的轮替种植,以提高草地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这种轮替种植方法的好处在于,不同种类牧草具有不同的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从而提高草地的抗逆能力。

同时,牧草复种轮作还能够极大地延长草地的使用寿命,避免过度利用导致毁草。

在进行牧草复种轮作时,通常需要根据草地的环境和地形条件、气温、降水等因素来选择适合的牧草品种,并且根据草地的生长状况和资料记录,制定相应的轮作计划。

什么是牧草混播?牧草混播是指将不同种类的牧草混合在一起种植。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草地的生产力和抗逆能力,而且还能够有效利用土地,增加草地的多样性,提高草地的利用效率。

在进行牧草混播时,通常需要先调查草地的土壤条件和水分质量,然后根据草地的特点以及畜牧养殖的需要,选择适合的牧草种类和配比。

同时也需要注意不同牧草搭配时,它们的生长周期、生长速度、光照、温度、土壤等因素对于牧草的影响。

因此,在混播时,需要在合理搭配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管理。

牧草复种轮作和牧草混播的区别牧草复种轮作和牧草混播都是为了提高草地的生产力和稳定性,通常会在同一个草地上进行,但它们的理念及具体实践方法略有不同。

其一是选择不同的牧草种类。

牧草复种轮作在相同的草地上进行不同时期的牧草种植,提高草地养分的利用率、避免过度养殖造成的毁草,同时延长草地使用寿命;牧草混播则是在同一个时期选择不同的牧草种类共同生长,期望达到互补作用,提高草地的利用效率和抗逆能力。

其二是管理不同。

牧草复种轮作要遵循轮替的原则,按照不同的时间安排不同种类的牧草生长,也就是进行“定期换草”。

试论牧草混播的原理

试论牧草混播的原理

试论牧草混播的原理牧草混播指将两种或以上不同性状的牧草混合,一起播种,用于牧草的生产。

而牧草混播的原理在于,通过种植不同种类的牧草,不仅可以扩大牧草的种类,也能够提高牧草的品质和产量。

首先,不同种类的牧草在生长过程中所吸收的养分不同,混合种植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例如,一些浅根系的牧草可以在较浅的土层上生长,从而获得浅层土壤中的营养物质。

而深根系的牧草则可利用深层土壤中的养分。

通过混合不同种类的牧草种子,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使土壤养分得到更好的利用。

其次,不同种类的牧草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也不同。

有些牧草需要比较多的水分才能生长,而另一些牧草则可以在干旱条件下生长。

因此,混合种植可以使牧草生长得更加均衡,保证牧草的生长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混合种植也有助于防止病虫害的侵害。

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环境不同,有些种类的牧草能够防止一些特定的病虫害,而另一些品种则能够对抗其他类型的病虫害。

通过种植不同种类的牧草,可以增加期望产量,同时减少对防病虫害药物的需求,降低农药使用量,保护环境。

牧草混播的优点不仅在于上述原理,也在于它能够为畜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

混合种植可以有效利用不同种类的牧草种子,创造出更加适合牧场实际情况的牧草组合,提高整体的饲草产量,创造经济利益。

同时,提高牧草产量也可以减少牛、羊等畜牧动物到野外寻找食物的次数,避免造成过度放牧,保护自然资源。

总之,牧草混播的原理在于充分利用不同种类的牧草所需的养分、水分以及对病虫害的防治能力,以及提高饲草产量等优点。

在实践中,牧场经营者可以根据牧场的土壤、气候和牲畜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牧草种类进行混播。

这样可以创造出更加适合牧场实际情况的牧草组合,使牧场的生产效益最大化。

高寒草原牧区牧草混播种植应注意的问题

高寒草原牧区牧草混播种植应注意的问题

高寒草原牧区牧草混播种植应注意的问题高寒草原牧区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自然生态环境,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草原牧场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牧场的利用率和增加牧草的产量,近年来在高寒草原牧区进行了牧草混播种植试验。

由于高寒草原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牧草混播种植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牧草混播种植的原理、适用品种、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等方面阐述在高寒草原牧区进行牧草混播种植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牧草混播种植的原理牧草混播种植是指在同一块牧草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牧草。

其原理是通过不同牧草的相互作用,实现地上部和地下部的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牧草地的产草量和产草质量,达到增加畜牧业产量的目的。

一般而言,混播种植的牧草应该具有相对的生长规律和生理特性,以便在同一地块上形成互补互利的生长格局。

二、适用品种的选择在高寒草原牧区进行牧草混播种植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合的牧草品种。

高寒草原的气候寒冷干燥,土壤瘠薄,对牧草的适应性要求较高。

在选择适用品种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生长期的选择:为了保证混播种植的效果,首先需要选择生长期不同的牧草品种。

比如早春和初夏生长旺盛的牧草品种和夏季和秋季生长旺盛的品种进行混播种植,可以有效地提高牧草的利用率。

2. 密度和高度的选择:在高寒草原牧区进行牧草混播种植时,应该考虑牧草的生长密度和高度,以便使不同品种的牧草之间形成生长上的互补关系,提高牧草地的产量和质量。

3. 抗逆性的选择:因为高寒草原牧区的气候条件较为恶劣,牧草品种需要具有一定的抗逆性,能够适应气温的急剧变化和水分的极端不足。

三、种植技术在进行牧草混播种植时,合理的种植技术对于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在高寒草原牧区进行牧草混播种植时应注意的种植技术:1. 土壤改良:高寒草原牧区的土壤大多为粘重土壤或者砾石土壤,因此在进行牧草混播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通透性。

精品课程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第五章 豆科牧草(三叶草属牧草)PPT课件

精品课程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第五章 豆科牧草(三叶草属牧草)PPT课件
❖ 在云、贵、川地区表现良好,在昆明一带 可生存7~8年。北方大部分地区,春播当 年结实性差,能安全越冬。
(四)栽培技术
(1)耕作制度:宜短期轮作中利用。
根系深长而发达,根瘤众多,种后能遗留大量有机质于土 中,尤能增加氮素;在长江以南一部分中性土壤中可作为水旱地 冬季绿肥牧草。忌连作,一次种植以后须隔五六年方可再种。
7.3 11.8
1 . 7 0 . 91
0
.
3 0
.
3 0
10.4 . .
33
绛 三 叶
17. 4
2.3
11.3
17. 2
3.5
27.0
42.5
10 9.8 . .
43
红三叶
其它三叶草
❖ 1、杂三叶 ❖ 起源:北欧 ❖ 形态:半直立,短期多年生,
高30-90cm ❖ 适应:冷凉潮湿气候,耐水
淹,耐酸性土壤 ❖ 利用:放牧、干草
❖ 不耐热,昼温35℃,夜温27℃时根中贮藏 的养分减少,持续高温和昼夜温差小时, 常成株死亡。
❖ 喜湿润环境,耐湿不耐旱,适宜在年降水 量600~800mm地区生长。
(三)生物学特性
❖ 喜富含钙质的肥沃黏壤土或粉沙壤土, ❖ pH以6.6~7.5为宜,较耐酸性,但耐碱性
较差。
生育情况:
❖ 在郑州生育期观察表明,1984年10月15日 播种,10月28日齐苗,翌年3月10日返青, 4月15日开始分枝,4月28日现蕾,5月6日 初花,5月14日盛花,6月10日采收第一批 种子。
长30~60cm,匍匐生长,茎节处着地生 根,并长出新的匍匐茎,不断向四周扩展, 侵占性强,单株占地面积可达1m2以上。
❖ 掌状三出复叶,叶互生,叶柄细长直立。小叶倒卵形至 倒心形,先端圆或凹,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叶面 具“V”字形斑纹;托叶细小,膜质,包于茎上。叶腋 有腋芽,可发育成花或分枝的茎。

饲草学-013第十二章牧草混播技术

饲草学-013第十二章牧草混播技术

第十二章牧草混播技术•第一节牧草混播的原理•第二节牧草混播的优越性•第三节混播牧草的组合************** ******************************* *****************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的牧草同时在同一块土地上混合播种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建立混播人工草地的目的就是要持续地获得优良牧草的高额产量,同时要使人工草地中的各牧草第一节牧草混播的原理•一、形态学互补原理•二、生长发育特性三营养互补原理•三、营养互补原理一、形态学互补原理在一个混播群落中,通常各成员都占据一定的空间,构成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即成层结构,从而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由于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在形态学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如豆科牧草叶片分布较高,禾本科牧草则较低;豆科牧草叶片平展,禾本科牧草的叶片斜生,这种叶片和枝条的Hedgerow intercropping, often called alley cropping, is a much-researched agroforestry technology in the tropics. Several tree/shrub species have been tried as hedgerow species with different agricultural crops in a number of locations. The picture shows an alley cropping experiment with Leucaenaleucocephala, pruned close to the ground, as the hedgerow species and maize (Zea mays) as the crop, in Kenya.*******************************另外,混播时由于不同草种的根系多少、深浅和幅度大小各异,地下根系的分布也存在着互补现象。

牧草混播的优越性及混播牧草的选择原则

牧草混播的优越性及混播牧草的选择原则

牧草混播的优越性及混播牧草的选择原则0引言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的牧草同时在同一块土地上混合播种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牧草混播作为种植中的一项技术措施,对建立永久放牧地或人工草地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自2003年在新疆的28个县(市)全面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截止2007年底,累计安排退牧还草围栏工程建设面积9720万(667m2);在已退牧还草的草场上实施补播改良面积1698万(667m2);近两年来,加大了人工饲草料地的建设力度,牧草混播技术提高产草量、改善牧草品质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

所以已在改良草地及人工饲草料地建设上广泛应用。

1牧草混播的优越性1.1产量高而稳定牧草混播增产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类型牧草的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在空间上具有较合理的配置比例,能够充分地利用阳光、CO2及土壤养分、水分等,制造更多的有机物质。

同时,由于不同类型牧草的寿命不同,生长速度也不一样,当其中一种牧草衰退时,另一种牧草也可以弥补上。

因此,各年牧草产量比较稳定。

1.2改善牧草品质由于豆科牧草含有较高的蛋白质、钙和磷等。

禾本科牧草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等,两者混播比其中任何一种单播牧草的营养成分都要全面,品质优秀。

而且牧草混播还可以防止一些疾病的发生,如多数豆科牧草放牧地。

易引起反刍家畜的膨胀病,混播牧草由于禾草比例增加,皂素含量下降,可避免此病发生;红三叶草含植物雌激素,在单纯红三叶草地放牧易引起家畜假发情,混播亦可避免此病发生。

1.3便于收获和调制有些牧草具有匍匐或缠绕的生长习性,单播时匍匐于地上或易倒伏,与直立型牧草混播可防止倒伏,便于收获。

更有利于干草的调制和青贮。

禾本科牧草茎叶含水量较少,水分散失较均匀,又不易脱落,而豆科牧草含水量较多,且茎叶含水分差异较大,水分散失不均匀,干燥时间延长,叶片易损失,调制较难。

混播牧草则较易调制,干燥时间缩短,损失也减少。

豆科牧草含蛋白质较多,缓冲能较高,含糖量较少,单独直接青贮不太容易,与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禾草混贮,可制成优质青贮饲料。

牧草混播的原理及生产特点

牧草混播的原理及生产特点

牧草混播的原理及生产特点
刘丽梅
【期刊名称】《养殖技术顾问》
【年(卷),期】2012(000)011
【摘要】形态学互补。

在混播群落中,通常各成员都占据一定的空间,构成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即成层次结构,从而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在形态学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如豆科牧草叶片分布较高,禾本科牧草则较低;豆科牧草叶片平展,禾本科牧草的叶片斜生,这种叶片和枝条的成层分布及叶片的不同空间排列对于光线的截拦是很重要的。

优良的混播组合中,常根据牧草形态的差异包括上繁与下繁,宽叶与窄叶等来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利用光照。

【总页数】1页(P241)
【作者】刘丽梅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逊克县畜牧兽医局 1644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混播牧草生长特点和生产性能的研究 [J], 郭孝;李建平;石志芳;黄安群;肖曙光
2.苜蓿与高羊茅混播牧草生长特点的分析 [J], 郭孝;李建平;胡华锋;冯长顺;黄安群;石志芳;肖曙光
3.施肥与混播比例对豆禾混播牧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J], 张永亮;于铁峰;郝凤;程铭
4.江淮地区冬闲田豆禾牧草混播生产模式的发展前景 [J], 周雅欣;乐祥鹏;魏臻武;
江舟;闫天芳
5.不同播量拉巴豆与青贮玉米混播对草地生产性能及牧草品质的影响 [J], 王斌;董秀;李满有;杨雨琦;兰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播种方法:同行条播、交叉播种、间行条播、分 批撒播、飞机播种。保护播种与保护作物。
五、混播草地的利用管理
施肥 放牧与刈割 放牧与刈割利用强度对草地产量与稳定性
研究 防除杂草 灌溉 使用后的补播
四川农区建立的牛鞭草与白 三叶混播草地成为当地发展
奶牛业的饲草基地
刈割型草地:生物学类群相对简单,常用上繁草 型的疏丛型、根颈型、短寿多年生牧草。
四、混播技术
混播成员比例确定
播种量计算公式:K=HT/X
播种方法
播种前土壤处理
坪床处理:牧草种子细小,精细的坪床处理有利 于播种质量提高,减少田间管理成本。
播种原则:种子处理;按种子大小适当分开分批 播种有利于播种质量
第五讲 牧草混播理论
一、混播原理
1.牧草形态互补原理 2.牧草生长发育特性:草地利用期间产量稳
定与使用寿命 3.营养互补原理 4.草地生态学原理:适应性、种群数量互补

二、混播草地优越性
混播草地的优越性 (1)有利于草地产草量高且稳定 (2)能提高牧草粗蛋白含量,提高草品质 (3)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养分 (4)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 (5)充分利用豆科植物的固氮优势 (6)对放牧家畜有利
图4-1 草地生态系统中的数学模型的图形
三、混播牧草选择原则
1.混播草种选择原则:适合于当地自然条
件的牧草种或品种;以不同利用方式确定 混播成员比例;正确的播种方法。
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播
牧草的生态适应性(重点:地势与草种)
草地利用年限
利用方式
成员间的协调性
放牧家畜种类及其采食习性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牧草生物学类群:
按叶片茎生长量划分:上繁草、下繁草等
按新枝条形成特点划分:根茎型、疏丛型、根茎疏丛型、根颈型、根蘖型、匍匐型等
按生长年限划分:一年生、少年生、短寿多年生、 多年生牧草等
混播成员确定:
放牧型草地:一般采用3-5种生物学类群的或匍匐型。
混播草地与天然草地、单播草地比较 (1)单位面积产草量高而稳定 (2)草地牧草品质改善、营养比较全面 (3)便于加工调制牧草 (4)减轻杂草、病虫危害 (5)恢复土壤结构能力强
研究方法:
播种成员组合研究 产量动态研究 利用时稳定性研究 机制研究:
利用数学生态学原理与方法,采用两种(类) 植物种群之间种群数量及生物量动态变化规律, 研究探讨混播成员数量变化、利用时产量变化规 律,为合理并稳定利用混播草地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