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20 俗世奇人》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 新人教版
20.《俗世奇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 熟读课文,了解民俗文化;(2)体会作家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特色。
2.过程与方法:(1) 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学习在故事中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阔视野,了解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思考怎样为拯救潮汕乃至中华民间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中人物独特的性格特征。
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学生按“导学案”预习课文,收集积累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重忆奇人,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亲近作者1.检查字词预习 2.学生简介作者三、感知情节,分析人物(一)学习《泥人张》1.自由朗读课文。
根据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以“海.张五..”的口吻,复述《泥人张》的故事情节。
2. 泥人张“奇”在何处?请以“泥人张奇,奇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明确:技艺奇、行事奇、人品奇(二)学习《好嘴杨巴》1. 默读课文,一句话概括《好嘴杨巴》的主要故事情节。
2. 杨七和杨巴各自“奇“在哪里?明确:杨七:手艺好;杨巴:口才好,反应快四、品味语言,自主演绎学生选择文章中喜欢的句子或人物对话,自由品味,自主演绎,教师指导并加以归纳。
五、巧用对联,总结全文横批:俗世奇人。
上联:泥人高手逢海张五智斗传千古;下联:好嘴杨巴遇李中堂巧答扬美名。
六、寻奇探宝,传承文化潮汕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们都是文化艺术的奇人。
如潮阳的剪纸,潮州木雕,潮绣等的奇人。
把你搜集到的奇人奇事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七、课外作业,学以致用写写我们知道的“俗世奇人”。
注意: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征,写出他们的奇处。
不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技艺奇泥人张行事奇小人物奇人品奇大智慧好嘴杨巴口才好反应快。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20《俗世奇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 俗世奇人【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故事情节,感受文章人物之奇。
(教学重点)2.研读、品味细节和关键词句。
欣赏本文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 3.学习文章对比衬托的写法。
4.认识祖国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传统,为民间的“奇人”“绝活”而自豪,并培养勤劳、智慧的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他们又何尝不值得大书特书。
读了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相信你会受到启迪。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冯骥才,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神鞭》等。
2.背景资料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
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
余闻者甚多,久记于心。
这些奇人妙事,闻所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
冠之总名《俗世奇人》耳。
3.字音字形抠.(kōu)怵.(chù)发蔫.(niān)吃荤.(hūn) 阔绰.(chuò) 黏.软(nián)吓懵.(měng) 撂.高的(liào)4.词语解释怵:害怕,恐惧。
发怔:发呆。
发蔫:表现出精神不振。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练达:阅历丰富,通晓世故人情。
撂高的:招呼客人的伙计。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
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
鼎鼎:盛大的样子。
5.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故事大意,自主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2)泥人张如何回报海张五的挑衅?(3)好嘴杨巴在中堂大人盛怒的情势下,是如何急中生智,博得大人的欢心,收到奖励的?明确:(1)《泥人张》:泥人张捏泥人反击海张五。
八年级语文下册 20 俗世奇人学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20俗世奇人(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逢场作戏(féng chǎng zuò xì):原指旧时走江湖的艺人遇到适合的场合就表演。
后指遇到机会,偶尔凑凑热闹。
如今此词基本被男人用来向女人解释自己的出轨行为。
八面玲珑(bā miàn líng lóng):原指窗户很多,四面八方通明透亮。
现形容为人处世圆滑,各方面都能巧妙应对。
看风使舵( kàn fēng shǐ duò ):看风向转动舵柄。
比喻做事无定见,随机应变,比喻看他人眼色或看形势办事。
左右逢源(zuǒ yòu féng yuán):原指知识广博,应付自如。
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孤陋寡闻(gū lòu guǎ wén):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人情练达(rén qíng liàn dá):指通晓待人处事。
(二)认识作家冯骥才(1942一),当代作家。
原籍某某慈溪,生于某某。
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
短篇小说集《雕花炯斗》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某某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三)《俗世奇人》《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
全书由17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
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某某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全书包括《俗世奇人》《序言》《蓝眼》《酒婆》《死鸟》《苏七块》《认牙》《冯五爷》《好嘴杨巴》《X大力》《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刷子李》《蔡二少爷》《背头杨》《青云楼主》《泥人X》《小达子》《大回》《X道元活出殡》《绝盗》《燕子魏》《海X 五》。
八年级语文下册 20《俗世奇人》教案 新人教版
20.俗世奇人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有创意地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2.揣摩语言,品味语言,体会语言特色。
教学流程:一、奇人导入大家也许不会忘记那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吧。
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绝!妙绝!请同学们欣赏老师搜集到的几张民间艺人的故事说一说绝活图片。
现在,我们一起走入冯冀才的《俗世奇人》,来见识几位俗世奇人,他们分别是谁呢?(板书课题)二、奇人之“奇”自由朗读,思考问题:三位奇人,奇在何处?(一)品泥人张之“奇”,把握人物形象泥人张之“奇”,就奇在这捏泥人的手艺上。
(1)找出文中描写泥人张技艺高超的句子读一读。
并分析这些句子在描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正面描写、侧面烘托,两者的有机结合,突出了泥人张技艺的高超,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文中除了描写泥人张的高超的技艺外,他的“奇特”还表现在什么地方?他的智慧,从他与海张五的较量上,他的“奇特”还表现在他的沉稳、干练、镇定自若,面对无端侮辱,他后发制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致胜。
(个性内敛、不畏强权,敢于斗争)让人们在佩服他手艺的同时,更佩服他的智慧。
)(3)文中对海张五的描写也十分精彩,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外貌、语言)从文中找出描写海张五的句子,分析一下他的形象?(爱摆臭架子,且蛮横无理,故意挑衅,粗俗,完全一个活脱脱的地痞形象。
)板书:[奇:技艺高超、有智慧、有个性](二)品杨七之“奇”,把握人物形象杨七之“奇”,就奇在做茶汤的手艺上。
这手艺与别家的有何不同呢?(1)先盛半碗秫米面,便撒上一次芝麻,再盛半碗秫米面,沏好后又撒一次芝麻。
这样香味就一直香到碗底。
(2)先把芝麻炒得焦黄不糊,然后用擀面杖压碎,压碎的芝麻粒还得粗细正好。
这样的茶汤喝起来不仅香,还不用费嚼。
(三)品杨巴之“奇”,把握人物形象杨巴之“奇”,就奇在这张好嘴上。
说杨巴是“好嘴”,其实作者就让他说了一句话。
研究这个“好”字,既可以从说话的难度看,从这句话本身看,也可以从说话的效果看,还可以从他人的角度看。
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4doc
《俗世奇人》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2、了解作家。
3、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4、熟读课文,理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本色朴素、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特色。
难点: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1、朗读法。
知道学生朗读,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读出声调、语气,读出情趣,要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茂,并联系表情朗读。
2、讨论点拔法。
本文文字浅显,故事生动,阅读障碍不大,教学中宜用学生自主活动、合作研究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品读法。
集中鉴赏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揣摩语句的丰富意蕴,可口头评析,也可联系写简短的评析文章。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大家也许不会忘记那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吧。
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绝!妙绝!今天,我们再来见识两位高人,他们就是冯骥才笔下的刷子李、泥人张。
二、课前口头演讲,徽剧奇人绝技多媒体播放话剧《俗世奇人》片断。
学生讲述课前搜集的奇人高手的故事,教师也可介绍冯骥才《俗世奇人》中的其他任务,如:酒婆、张大力、青云楼主、牙医华大夫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循声低和,初步感知问意。
2、学生联系表情朗读,要求读出声调、预期,要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貌,读出单口相声的味道来。
3、学生自荐,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也可示范朗读文章片断,如“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者。
”顺势作朗读知道:朗读时对于“绝活”“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等词语则应该用降调,应读出没落、受窘的情状,还应该表现出“码头”对他们不屑一顾的神情;可辅以一定的手势动作以增强表达效果。
4、学生大声读课文,力求表现最佳水平。
【精品】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0 俗世奇人》学案
《俗世奇人》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 复述课文,感知内容。
2. 引导学生钦佩和赞赏“自食其力”、有独立人格的小人物。
二、课前预习:完成《评价手册》20课自主梳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三)复述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发展图,复述情节。
海张五:(现身)天庆馆()泥人张()手艺人()泥人像泥人张: ( ) 海张五 ( ) 海张五 ( ) 海张五2、请同学用评书的形式给我们讲述“泥人张”的故事。
四、精读课文,感受人格魅力1、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想一想泥人张“奇”在何处。
2、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相应的句子,分析在“泥人张”身上有怎样的人格魅力。
五、《俗世奇人》课内检测说说下面这段话体现了旧社会手艺人的什么性格?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俗世奇人》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文中重要字词的音形义:逢场作戏、看风使舵、左右逢源、孤陋寡闻、人情练达等。
2.复述课文,感知内容。
3.揣摩、品味文章语言。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三)复述课文,感知情节1.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杨巴、杨七、李鸿章。
请选择一个人物的角度,揣摩他的心理活动,尽量保持文章原有的语言风格,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复述故事。
2.通过复述情节,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好嘴杨巴是怎样一个人?回答的时候,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来分析。
(四)抓住精彩语言,品读课文无论是昨天我们学习的“泥人张”,还是今天学习的“好嘴杨巴”,两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且富有表现力。
你能否从两篇文章中,找出一、两句进行分析?提示角度:A富有表现力的语言;B天津的方言三、《俗世奇人》课内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怵.()硌.()吓懵.()阔chuò()看风使()(2)回顾课文,想想“泥人张”和“杨巴”个性上有什么不同?。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
第20课俗世奇人教学目标1.积累“蔫、怵、抠”等词语,了解作家冯骥才。
2.了解刷子李和泥人X的高超技艺,独特才华。
3.赏析生动活泼的人物语言、叙事语言,品味巧妙的情节安排。
教学重难点1.了解刷子李和泥人X的高超技艺,独特才华。
2.赏析生动活泼的人物语言、叙事语言,品味巧妙的情节安排。
教学设想本文文字浅显,故事生动,阅读障碍不大,宜用学生自主活动、合作研讨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奇”入手理解课文基本内容,鉴赏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揣摩语句的丰富意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冯骥才(1942~),原籍某某慈溪,1942年生于某某,某某某某人。
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
著名民间文艺家,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某某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明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
他生于某某长于某某,对这里的一切,都怀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
他写过不少具有某某地域特色的小说,如《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从而挖掘某某人的集体性格,展示这个城市的形态和灵魂。
《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也是冯骥才的第一本小说。
全书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
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某某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故事生动有趣,惟妙惟肖,使人物跃然纸上,令人赞叹不已。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在文中圈点勾画出有关描写“刷子李”“泥人X”的语句,用“一,二,……”标出意义段,用“1,2……”标出段内层,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6doc初中语文
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6doc初中语文教学目的:1.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联系文化背景领会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采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设想:1.让语文课堂不再枯燥无味;让语文课富有魅力、富有神韵;让学生能在享受乐趣的同时同意知识。
2.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课前学习〔学生分组自学〕自学任务:第一组:以〝冯骥才与都市文化〞为话题,查找相关资料,整理发言提纲。
第二组:利用课文的语言特点把〝刷子李〞〝泥人张〞的故事改编成群口相声的形式,进行表演,要突出各自的〝奇〞妙之处。
第三组:品味语言,明白得含义,推敲朗读。
第四组:展现你的一技之长。
如:画画;剪纸、折纸之类的小手工;口技、垫球等绝活……二、课堂学习〔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教师点拨提升〕〔一〕导入课文同学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冯骥才的短篇小讲«俗世奇人»。
谁来谈谈对书名的明白得?〔符号后面的文字是咨询题的答案要点,老师依照学生答的情形,作适当的补充。
〕大众的、百姓的生活世界;市井里巷中的奇人高手。
历来人们都喜爱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而作者什么缘故要写这些凡夫俗子呢?第一组的同学以〝冯骥才与都市文化〞为话题查找了许多资料,请他们来谈谈。
冯骥才,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闻名作家。
他长于天津,对那个地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怀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
他以学者式的渊博和填密,有条不紊为天津文化倾注着心血: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过许多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小讲,如«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从而挖掘天津人的集体性格,展现那个都市的形状和灵魂。
事实上,这些已超越了学术范畴,它对连续历史文脉、保持个性魅力、清晰都市形象、促进天津以后进展等,都具有深层的意义……«俗世奇人»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年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天津卫,天津的旧称,是东南水路的门户,有守卫京都的意思。
4.5俗世奇人学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下)
第二十课俗世奇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3)体会文中富有地方色彩、生动活泼的语言。
(4)联系文化背景和现实生活,增进对中国传统手艺的认识和手艺人的了解。
【资料链接】《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
全书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
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冯骥才,当代作家、画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50余种。
中篇小说《啊!》、《神鞭》,短篇小说《雕花烟斗》均获全国优秀作品奖。
《俗世奇人》共有18篇作品,每篇记述一个奇人趣事,各自独立。
内容虽互不相关,但“读起来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
《俗世奇人》包括苏七块、刷子李、酒婆、死鸟、张大力、冯五爷、蓝眼、好嘴杨巴等。
【学习过程】一、尝试学习: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怵()秫()硌()抠()琢磨()()撂()戳()模子()敦厚()莲花落()子卡()嗓子2、朗读课文两遍:思考:文中写了哪些人和事?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提示:朗读课文。
思考:1、文中写了哪些奇人? 你喜欢哪位?请在课文中做出圈点批画。
2、试一试:讲一讲奇人的故事。
三、合作探究:1、泥人张”“杨七”“杨巴”各自“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品精彩语言:你觉得文中哪些词、句子、语段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请找出读一读,品一品。
3、探讨:在《泥人张》中说技艺靠“手”,而在《好嘴杨巴》中说技艺靠“嘴”,两者是否矛盾?四、拓展提升——挑战好嘴:慈禧太后特别喜欢听京剧,也就常赏赐那些唱念坐打俱佳的艺人一点东西。
有一次,慈禧太后看完著名演员杨小楼的戏后,把他召到眼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些都赐给你,带回去吧!”走南闯北、善于察言观色的杨小楼看到今天慈禧太后老佛爷的心情还不错,于是心里面想,早就听说太后老佛爷写的“福”字不错,何不趁机讨要一幅字呢?杨小楼心里面是这么想的,于是乎他一边叩头谢恩,一边壮着胆子说:“叩谢老佛爷,这些贵重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点……”“要什么?”看来,今天慈禧太后老佛爷的心情还真是不错,居然没有发怒。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俗世奇人》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
俗世奇人第一部分学习要求: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读文,掌握生僻字熟读课文,了解泥人X的高超技艺,思考他们的“奇”,评价人物。
2、过程和方法目标品读,自主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祖国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传统,为民间的“奇人”、“绝活”而自豪。
学习重点:了解泥人X、品味文章语言。
学习难点:结合朗读,品味文章语言。
学法指导:品读法,合作探究法。
第二部分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撂高的 liào 发怵 chǜ瞅见 chǒu 硌牙 gè褒贬bāo发蔫 niān 擅长 shàn 绰号 chuò难 nàn 发怔 zhèng 抠 kōu二、解释下列词语。
阔绰:发怔:天衣无缝:大名鼎鼎:看风使舵:左右逢源:人情练达:三、了解作者本文作者是当代作家__f冯骥才______,他以写知识分子和某某近代历史故事见长,短篇小说《 _义和拳_______ 》,中篇小说《_铺花的歧路___》《_啊__》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二、课堂学习研讨1、“俗世”是什么意思?人世间,多指人民大众生活的民间2、“奇人”是什么意思?那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或工匠。
三、当堂训练巩固研读课文:(一)听一听,理清课文, 泥人X是如何与海X五较量的?第一回合:用脚下泥捏海X五的头像回报第二回合:贱卖海X五(二)说一说‘泥人X’奇在什么地方?读一读品味精彩语言1、本文的语言极富表现力。
比如,泥人X捏好海X五头像后,“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这个“戳”字好在哪里?动作描写,,写出了泥人X的愤怒,鄙夷与不屑。
2、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X”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X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X了?你怎么理解这种夸X的作用?) 夸X,突出了泥人X的技艺超凡绝伦。
远远超出同行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20《俗世奇人》教案 (新版)
第二十课俗世奇人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及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2.熟读课文,理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的表现力。
3.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作出自己的评价。
了解并热爱祖的民间文化;了解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能把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再现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林嗣环笔下的口技艺人仅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就营造了一家人由梦中惊醒到渐入梦乡以及火场百相的纷繁情景。
真可谓奇绝!妙绝!今天,我们再来见识两位高人,他们就是冯骥才笔下的泥人张、好嘴杨巴。
(板书文题、作者)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发蔫.(niān) 擅.长(shàn) 绰.号(chuò)刷浆.(jiānɡ) 难堪.(. kān) 发怔.(zhènɡ)褒贬.(biǎn) 犯怵. (chù) 抠.(kōu)戳.(chuō)(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发蔫:表现出精神不振。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发怔:发呆。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
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
鼎鼎,盛大的样子。
2.作者简介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
《俗世奇人》所收文章:《刷子李》《死鸟》《蓝眼》《背头杨》《蔡二少爷》《青云楼主》《泥人张》《大回》《刘道元活出殡》《绝盗》《好嘴杨巴》《冯五爷》《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酒婆》《张大力》《认牙》《小达子》《苏七块》。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俗世奇人》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俗世奇人》课中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品味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巧妙的情节安排,整体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3、了解民间艺人的状况,体会小人物的大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的村里或其他地方听说过“奇人”吗?能不能给大家说一说?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4. “俗世”是什么意思?“奇人”是什么意思?三、学习《泥人张》1.泥人张介绍:2. 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3.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的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点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4.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5.本文的语言极富表现力。
比如,泥人张捏好海张五头像后,“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这个“戳”字展现了泥人张什么心理?6.续写海张五看到小杂货铺上成排贱卖的泥人后的神态语言或动作。
四、学习《好嘴杨巴》1. 《好嘴杨巴》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杨巴、杨七、李鸿章,请选择一个人物,揣摩他的心理活动,尽量保持文章原有的风格,用“第一人称”创造性的复述故事。
2. 杨巴的“奇”在什么地方?3. (杨巴)“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
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1)此时说话难度是什么?(2)试分析杨巴说话的艺术。
(3)杨巴说了这话的效果是什么?4. 品味语言(1)三分活,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2)京城豪门,山珍海味不新鲜,新鲜的反倒是地方风味小吃,可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硌牙。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20课《俗世奇人》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俗世奇人》【学习目标】1.解决词语,了解作家作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以情景诵读,情节表演,佳句品味,人物分析的形式学习课文。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体会小人物大智慧,体会我国文化遗产的宝贵。
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学习重点】1、欣赏精彩的语言美品味作者语言,初步体会人物速写的方法。
2、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联系文化背景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自主预习案】1.文学常识:冯骥才,()人,中国当代著名()和()1942年生于().2.词语注音:阔绰()撂高的()吆喝()怵三分()捏一撮()秫米面()硌牙()琢磨()下晌()黏软香甜()吓懵()砸饭碗()3.补充词语()场作戏八面()看风使()左右逢()山()海()()有兴味()陋()闻大名()痛改()人情()毫不()4.解释词语:八面玲珑:逢场作戏:看风使舵:左右逢源:【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奇人1.理解题目2.把握文章情节.(1)想一想,“泥人张”.杨七.杨八.各自奇在哪里?(2)他们各自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试着分别简要概括.(3)《泥人张》中说艺可靠.而《好嘴杨八》中说技艺靠嘴,两者是否矛盾?3.精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语言.找自己欣赏的语句与大家共同分析.(1).“刷子李”的行事是否有作秀之嫌?曹小三最关心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是否本末倒置?如果刷子李手艺平平,专在保证“身上没有白点”上下功夫,那就不但无用而且可笑。
刷子李此举的目的其实是在以极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自己的高超技艺,其中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也不妨看作是对自己的挑战和较劲。
这一切如果有了雄厚的实力做后盾,就绝不能说是作态作秀,即便是作秀,他做的也确实“优秀”。
或者说,这是一种“包装”,是一种广告效应,完全无可非议。
而曹小三的心态也属正常。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俗世奇人》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俗世奇人》课中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品味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巧妙的情节安排,整体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3、了解民间艺人的状况,体会小人物的大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的村里或其他地方听说过“奇人”吗?能不能给大家说一说?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4. “俗世”是什么意思?“奇人”是什么意思?三、学习《泥人张》1.泥人张介绍:2. 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3.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的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点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4.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5.本文的语言极富表现力。
比如,泥人张捏好海张五头像后,“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这个“戳”字展现了泥人张什么心理?6.续写海张五看到小杂货铺上成排贱卖的泥人后的神态语言或动作。
四、学习《好嘴杨巴》1. 《好嘴杨巴》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杨巴、杨七、李鸿章,请选择一个人物,揣摩他的心理活动,尽量保持文章原有的风格,用“第一人称”创造性的复述故事。
2. 杨巴的“奇”在什么地方?3. (杨巴)“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
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1)此时说话难度是什么?(2)试分析杨巴说话的艺术。
(3)杨巴说了这话的效果是什么?4. 品味语言(1)三分活,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2)京城豪门,山珍海味不新鲜,新鲜的反倒是地方风味小吃,可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硌牙。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俗世奇人》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品味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巧妙的情节安排,整体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3、了解民间艺人的状况,体会小人物的大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的村里或其他地方听说过“奇人”吗?能不能给大家说一说?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
全书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
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俗世奇人》共有18篇作品,每篇记述一个奇人趣事,各自独立。
内容虽互不相关,但“读起来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
《俗世奇人》包括苏七块、刷子李、酒婆、死鸟、张大力、冯五爷、蓝眼、好嘴杨巴等。
冯骥才,当代作家、画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啊!》、《神鞭》,短篇小说《雕花烟斗》(均获全国优秀作品奖)。
4. “俗世”是什么意思?“奇人”是什么意思?“俗世”是民间社会,多指下层百姓生活的民间。
“奇人”是指那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或工匠。
三、学习《泥人张》1.泥人张介绍:原名张明山(1826-1906),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制作,练就一手绝技。
18岁即得艺名“泥人张”。
他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搏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
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须眉俗动。
1915年,张明山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后经张玉亭等四代人的传承,“泥人张”成为中国深得百姓喜爱的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
被民间、宫廷、乃至世界认可。
2. 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20 俗世奇人》学案 新人教版
第二十课《俗世奇人》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学习重点:文章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学习难点: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文中的思想感情,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教材助读冯骥才,1942出生,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
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冯骥才是偏爱写"俗世奇人"的,他的道理是: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
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蔫.( ) 擅.长( ) 绰.号( ) 刷浆. ( ) 难堪(.. ) 一瞅.( )发怔.( ) 褒.贬( ) 怵.( ) 抠.( ) 戳.( ) 瓢.( )2.解释下列词语。
发蔫:。
擅长:。
阔绰:。
发怔:。
天衣无缝:。
大名鼎鼎:。
怵目惊心:。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学始于疑1、提问:刷子李和泥人张有什么共同点? -2、提问:“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揣摩这些话,看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3、说说你所见过或听过的奇人异事。
质疑探究品味下面的语句。
揣摩语气、语调和重音,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课《俗世奇人》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学习重点:文章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学习难点: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文中的思想感情,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教材助读
冯骥才,1942出生,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
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冯骥才是偏爱写"俗世奇人"的,他的道理是: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
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蔫.( ) 擅.长( ) 绰.号( ) 刷浆. ( ) 难堪(
.. ) 一瞅.( )
发怔.( ) 褒.贬( ) 怵.( ) 抠.( ) 戳.( ) 瓢.( )
2.解释下列词语。
发蔫:。
擅长:。
阔绰:。
发怔:。
天衣无缝:。
大名鼎鼎:。
怵目惊心:。
我的疑问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
学始于疑
1、提问:刷子李和泥人张有什么共同点? -
2、提问:“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揣摩这些话,看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
3、说说你所见过或听过的奇人异事。
质疑探究
品味下面的语句。
揣摩语气、语调和重音,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突出了作者什么观点?)
句式上运用了手法,突出了。
2.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写出,“地地道道”也强调了。
3.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
作者并没有太夸张,这里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
4.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的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点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 学生讨论、交流。
“找乐子”写出。
如将“找”换成其他的动词“玩”、“叫”等,表达效果就不够好了。
当堂检测
冯骥才,当代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有浓厚的兴趣。
他的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课堂小结
本文以两位手艺人(刷子李、泥人张)的高超手艺为话题。
作者均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
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情节虽然简单,但安排得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课后训练
完成练习册。
第二十课参考答案
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蔫(nian1) 擅长(shan4) 绰号(chuo4) 刷浆(jiang) 难堪(kan1) 一瞅(chou3) 发怔(zheng4) 褒贬(bao1) 怵(chu4)抠(kou1) 戳(chuo1) 瓢(piao2)
2.解释下列词语。
发蔫:表现出精神不振。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发怔:发呆。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
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
鼎鼎:盛大的样子。
学始于疑
1、提问:刷子李和泥人张有什么共同点? -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刷子李和泥人张都是俗世奇人,他们都拿手擅长的行当,可以说是有大本领大智慧。
文章刻画了刷子李和泥人张这两个奇人,人物性格鲜明。
2、提问:“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揣摩这些话,看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围绕这一话题,分小组展开讨论或辩论。
明确:
在作者看来,人有手艺就可以生存,手上有绝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
但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做事、做人除了靠自己的本领外。
还要讲求与别人合作,共同探求,共同发展。
3、说说你所见过或听过的奇人异事。
(开放性题目,作者自己发表看法)
质疑探究
品味下面的语句。
揣摩语气、语调和重音,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突出了作者什么观点?)
第1句,句式上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作者对有绝活人的称道、佩服。
2.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第2句,“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写出人们的生存方法,“地地道道”也强调了人要生存,就要有绝活。
3.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
第3句,作者并没有太夸张,这里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泥人张的手艺高超,无与伦比。
4.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的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点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 学生讨论、交流。
第4句,“找乐子”写出海张五的嚣张气焰。
如将“找”换成其他的动词“玩”、“叫”等,表达效果就不够恰当了。
当堂检测
冯骥才(1942~ ),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
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