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地球基本知识_构造
真正的地球知识点总结
真正的地球知识点总结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也是太阳系内的第三颗行星。
它是一个充满了奇迹和神秘的地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了解一些关于地球的知识点,包括地球的结构、地理特征、气候和环境等方面。
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
在内部,地球可以分为地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和地壳。
其中地核和外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下地幔和上地幔主要由硅和镁组成,地壳则主要由氧、硅、铝和铁组成。
地球的外部结构主要包括大气层、水圈和陆地。
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氧和微量气体组成,水圈包括海洋、湖泊和河流等,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
地球的地理特征地球的地理特征包括大陆、海洋、山脉、河流、湖泊等。
地球上有七个大陆,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地球上还有五大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地球上的山脉主要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河流包括尼罗河、亚马逊河、长江、黄河等。
湖泊包括美国的五大湖、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坦桑尼亚的维多利亚湖等。
气候和环境地球的气候和环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决定的。
其中包括地球的轨道倾角、地球自转、大气层成分、海洋地形等。
地球的气候可以分为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和热带气候等。
地球的环境是我们居住的生态系统,它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地球的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保护地球的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对地球的破坏。
地球的历史和未来地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5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时期。
地球上有许多古老的地质痕迹,包括古老的岩石、化石等。
地球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地球的保护和治理。
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碳排放、减少资源消耗、建设可持续的城市等。
总结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需要尊重地球、保护地球。
地球的结构、地理特征、气候和环境都是我们需要了解和关心的事情。
希望通过学习地球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保护地球、让地球变得更美好。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第1~3章知识点提纲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第1~3章知识点提纲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字宙环境知识点一:宇宙1.概念: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
2.天体类别:宇宙中有众多的天体,如恒星(巨大的气体球体,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发出光和热)、行星(本身不发光。
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卫星(绕行星或其他天体运行的天体,受到行星或其他天体的引力束缚。
)、星云等。
3.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4.天体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和可观测宇宙。
5.太阳系:太阳系由太阳(恒星)、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其中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99.86%。
6.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最大)、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普通性: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体积、质量等方面与其他行星有相似之处。
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其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原因:日地距离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因: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等。
8.太空探索的意义: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开发;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通过太空探索,人类能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第二节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表面积约为 5.1 亿平方千米。
3.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4.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5.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北点;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一到三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一到三章知识点第一章:物质与地球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赤道略大于两极,直径约为12756.7公里。
这是因为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赤道周围的地壳相对于极区有所突出。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厚度较薄;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厚度较大;地核在地球的中心,分为外核和内核,由铁和镍等重金属组成。
3. 地质构造与地理环境地质构造是地球表面形成和演变的基础,包括地壳构造和地球内部构造。
地质构造对地理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如地形地势、气候分布、地震和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分布。
4. 岩层与地质时代地壳中形成的岩石经过长时间的变化和演化形成不同的岩层,反映了地球历史上的地质变化。
地质时代是地质对地球历史进行划分和研究的分类单位,常用来研究生物进化和地球环境演变。
第二章:地球的水资源1. 水的重要性与分布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广泛存在于地球表面的各种储存形式,如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和冰川等。
水是维持生命和地球生态平衡的必需资源。
2. 地表水资源地表水主要包括江河湖海水,它们是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也是人类生活和工业农业生产的重要供水来源。
3. 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储存于地下岩石中,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储量,对于地表水不便获取的地区提供了重要的供水条件。
4. 冰雪资源冰雪资源是地球上的淡水储存之一,包括北极、南极冰盖、山地冰川以及高海拔地区的积雪等,对维持全球水循环和气候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章:大气与气候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组成,其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大气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等不同的层次。
2. 气象要素与观测气象要素包括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等,通过气象观测站、卫星和雷达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3. 气候与气候类型气候是指某地长期的天气状况,由气温、降水量、气压、湿度以及风向风速等要素共同决定。
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详解与归纳
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详解与归纳初中地理主要涉及了地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下面我将重要的知识点做一个详细的归纳和解释。
一、地球的结构1.地球内部结构:地球由核心、地幔和地壳组成。
核心又分为外核和内核,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2.地壳构造:地壳是地球固态球面,主要由硅、氧等元素组成。
二、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自身轴心自西向东转动,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
2.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运动,地球公转的周期为365天。
3.地球倾斜轴:地球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23.5度,这个倾斜轴导致了季节变化的产生。
三、地球的气候1.气候要素:包括温度、降水量、湿度、风向、气压等。
2.气候影响因素:地理位置、海洋、陆地、高度等因素会影响地球的气候。
3.气候区划:根据不同气候特征,将地球分成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热带雨林气候区等。
四、地球的水资源1.地球的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蒸腾等过程。
2.水资源利用:包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等方面的利用。
3.水资源保护: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五、地球的自然灾害1.地震: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表晃动现象。
2.火山爆发:地下岩浆喷发,产生火山口。
3.洪水:河流、湖泊等水体溢出引起的灾害。
4.干旱:降水偏少,土壤干燥,导致植被枯萎。
六、地球的环境保护1.废水处理:工业、农业、生活等活动会产生废水,需进行处理后排放。
2.大气污染:工业排放、交通排放等会造成大气污染,需加强大气污染治理。
3.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各类生物的多样性。
4.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等,减少浪费。
七、地球的人类活动1.人口与城市: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加。
2.农业与工业: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工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制度。
3.交通与通讯:交通工具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普及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
高三地球知识点
高三地球知识点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了解地球的知识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关于高三地球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地球的结构地球主要由内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地壳等组成。
内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外核则由液态的铁和镍构成。
下地幔和上地幔是由岩石构成的层,而地壳则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层。
二、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分为不同的层次,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等。
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其中包含着我们所生活在的大气环境。
平流层以上的层次主要由稀薄的气体组成,起到保护地球的作用。
三、地球的水圈地球的水圈是指地球上所有水的总体循环系统。
它包括大海、河流、湖泊、冰雪、地下水等。
水圈的循环起到调节地球气候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四、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它引起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一年时间完成一次,这决定了季节的变化。
五、地球的地理特征地球上有许多地理特征,包括山脉、平原、河流、湖泊、草原和沙漠等。
这些地形地貌的不同给地球带来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
六、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地球是一个生命丰富的星球,拥有各种各样的生物种类。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们需要保护地球上的生物资源。
七、地球的环境问题地球面临着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对人类生存和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地球做出努力。
总结: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了解地球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
希望通过对高三地球知识点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地球的了解,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保护地球的行动中来。
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地球。
地理高一必修一到三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一到三知识点高一地理学科是学习地理的入门阶段,主要包括必修一到三的知识点。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必修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
地球自转产生地球日和地球自西向东的运动。
2.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
大气圈包含气体,水圈包括地球上的水资源,岩石圈是地壳和上部地幔的结合,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物群落。
3. 地理经纬度:地理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地理纬度以赤道为基准。
经度和纬度能够确定地球上的任意一点位置。
4. 地图的制图要素:地图由比例尺、图例、方位角、图名和纬经网等要素组成。
比例尺可以表示地图上地理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5. 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将地球的表面投影到平面上的过程。
常见的地图投影有等距圆柱投影、等面积投影和等角投影等。
二、必修二:中国古代的自然地理环境1. 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中国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高原、盆地、平原、河流和湖泊等地貌。
中国经度跨度广,气候多样。
2. 中国的主要山脉: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等。
这些山脉对中国的气候和地形有着重要影响。
3. 中国的主要河流:中国的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黄河是中国母亲河。
4. 中国的自然灾害:中国常常遭受地震、洪涝、旱灾、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袭击。
这些自然灾害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三、必修三:人口与城市1. 人口分布与人口变动:人口分布不均匀是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人口变动包括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等。
2. 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是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
城市发展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等挑战。
3. 世界人口问题:世界人口问题涉及人口增长、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等方面。
人口问题对全球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压力。
4. 中国人口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高中地理必修1-3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______光年。
太阳系:八颗行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颗行星公转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共同特征,使地球处于安全的行星际空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充足的______;恰到好处的______和大气厚度;适宜的______、和______等)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表面温度适宜 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大气层的存在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较小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 有液态的水 内部温度升高→产生水汽→形成海洋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以__________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__________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 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层。
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1.3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外内(大气层) 太阳活动 影响自转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真正周期恒星年(365d6h9m10s)角速度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平均1º/日近日点(1月初)一最快远日点(7月初)一最慢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赤道1670Km\h,两极为0平均30千米/小时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我要看地球知识点总结
我要看地球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形状是椭球体,它的赤道半径大约是地球极半径的0.3%长。
这意味着地球并不是一个完全规则的球体,而是略微扁平的。
地球内部由不同的层构成,从表面到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我们所生活的地球表面的部分,它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这是一个炽热的岩石层,温度和压力都非常高。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温度可能高达6000摄氏度以上。
二、地球的运动和旋转地球有两种主要的运动方式,分别是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所造成的现象,一天中有24小时,也就是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也就是一年的时间。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共同造成了地球的季节变化和日夜交替。
三、地球的气候和气候变化地球的气候主要受到太阳的辐射和地球自转的影响。
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非常大,这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所致。
地球上的气候有四个主要类型,分别是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热带气候和极地气候。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的气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例如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等。
四、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地球上有很多自然现象,例如地震、火山喷发、飓风、龙卷风、雷雨等。
这些自然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
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火山喷发通常是由地壳中的岩浆喷发而产生的。
飓风和龙卷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通常在气候较为潮湿的地区出现。
雷雨是夏季常见的一种气象现象,是由大气热量和水汽的辐射造成的。
五、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这主要是由于地球的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所决定的。
地球上的生物可以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三大类,每一类都有非常丰富的物种数量。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因为生物多样性可以提供我们所需的食物、药物和其他资源。
六、地球上的资源利用和保护地球上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造资源两大类。
七年级地理1到3节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1到3节知识点地理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涉及到地球、大气、水体、生物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在七年级地理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许多有趣而又实用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第一节:地球与地图本节主要介绍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球的结构组成,以及地图的使用方法和种类。
1. 地球的三个运动地球的三个运动包括自转、公转和进动。
自转是指地球自身不断旋转的运动,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做的运动,进动是指地球自转轴的倾斜和摆动。
2. 地球的结构组成地球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部分。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地幔是介于地核和地壳之间的一层岩石层,地壳则是地球表面的最上层。
3. 地图的种类地图主要分为平面地图和球形地图两种。
平面地图是指把地球的表面展开到一个平面上,常见的有区域地图和政治地图;球形地图则是把地球表面画在一个球体上,常见的有世界地图和天球仪。
第二节:大气与天气本节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和特点,以及天气与气象预报等相关知识点。
1. 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氧气、氮气、氩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其中氧气和氮气占了大气的绝大部分。
2. 大气层的划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和热层五个层次,每个层次的温度和气压都有所不同。
3. 天气与气象预报天气是指短期内大气状态的变异,气象预报是指通过气象观测和分析,对未来天气情况进行预测和报告。
第三节:水体与水循环本节主要介绍水的循环过程、水的组成和性质、以及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相关知识点。
1. 水的循环过程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渗漏等。
蒸发是指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凝结是指水蒸气变成水滴的过程,降水则是指水从大气中落下。
2. 水的组成和性质水分子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具有极性、剪切力等性质,它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3.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生命之源,我们需要合理开发和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和水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节约用水,从小事做起,共同构建美好的环境。
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点
探究二:生物圈是地球圈层构造中的一个特殊圈层,与其他圈层 相比,有些什么不同? 答案:(1)生物圈具有生命活动现象,是非常活跃、具有特殊结 构的圈层; (2)生物圈不占有独立的空间范围,渗透于大气圈、水圈、岩石 圈之间; (3)生物圈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 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4)生物圈中生物的出现,使自然界化学元素进行迁移,改造了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3.岩石圈是指( C ) A.地壳和上地幔的软流层 B.莫霍面以上的地壳 C.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D.地壳和上地幔 读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完成4~6题。
4.图中A、B、C三个圈层分别是( D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经过不同介质的界 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状态,划分地球内部 圈层的依据
2.不连续界面
界面
深度 (km)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洋部分较薄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
地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 上地幔的顶部 (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知识点2 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1)低层大气的成分及作用
组成成分
作用
氧 维持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氧化作用
干 氮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洁 空 气
水汽、杂质多
3.生物圈 ①含义:是由地球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极其特殊、 又极其重要的圈层。 ②范围:分别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地壳上层。 ③特征: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高一地理第一章必背知识点
高一地理第一章必背知识点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等基本知识对于理解地理学的其他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将介绍地球与地图相关的必背知识点。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地球呈近似椭球形,两极略扁,赤道稍凸,因此也称为地球的“地球形”。
2. 地球的直径和周长: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3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0076公里。
3. 地球的面积: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0,100,000平方公里。
4. 地球的体积:地球的体积约为1,083,210,000立方公里。
二、地球的运动1. 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即从东向西看,太阳、星星等天体的运动是由东向西,一天自转一周,所以有了昼夜的变化。
2. 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年完成一周。
3. 倾斜度和季节变化:地球的轴线与公转平面倾斜约23.5度,造成了地球不同地区季节的变化。
三、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1.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包括岩石、土壤等物质,并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2. 地幔:地幔位于地壳下方,由固态岩石组成,厚度约为2900公里。
3. 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由铁和镍组成。
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四、地球的地理格局地球的地理格局包括七大洲、五大洋以及其他地理要素。
1. 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2. 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北冰洋。
3. 其他地理要素: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山脉、高原、平原等。
五、地图的表示方法地图是以比例尺将地球上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信息转化为平面图形的一种表示方法。
1. 地图的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面距离的比例关系,分为线性比例尺和面积比例尺两种表示方法。
2. 地图的图例:图例是地图上解释和说明地图符号所代表意义的部分,通过图例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图的内容。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完整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呈近乎球形,但在赤道处略为扁平。
4.由于地球的形状扁平,所以地球的南北半球面积并不对称。
二、地球的运动1.自转运动:地球每天自西向东旋转一圈,所以我们才会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2.公转运动:地球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5天,形成了四季的更替。
三、地球的构造1.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2.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分为陆壳和海壳两部分。
3.地幔由固态岩石构成,处于地壳之下。
4.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四、地球上的气候1.气候是指一些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由温度、湿度、风向和降水量等要素决定。
2.不同地区的气候受到纬度、海洋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
3.地球上常见的气候带包括寒带、温带和热带等。
五、地球上的生物1.地球上的生物主要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类。
2.植物生活在陆地和水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氧气和食物。
3.动物根据其生活习性分为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空中动物。
4.动物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匀,受到气候、地形和资源等条件的影响。
六、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1.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的大气、水体和土地等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地退化等。
2.人类需要保护地球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行可持续发展。
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1.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地球的资源和环境。
2.保护地球环境关乎到人类的未来和子孙后代的生活质量。
3.人类应当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需要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运动方式、构造以及气候和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并积极参与保护地球的行动。
只有保护好地球,我们才能保证人类的未来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地理常识知识点总结
地理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基本知识1. 地球的概况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是一颗直径约12756公里的球形行星。
地球有大陆、海洋两种地形,大陆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29%,而海洋则占地球表面的71%。
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内核四部分组成,构成地球的构造。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圈所需的时间为一天,公转一圈所需的时间为一年。
地球的自转导致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而地球的公转则导致季节的变化。
3. 地球的经纬度和时区地球被划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以赤道为界。
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东西方向的角度,以本初子午线为0度,向东为正值,向西为负值;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南北方向的角度,以赤道为0度,向南为负值,向北为正值。
时区是根据地球的自转而设定的,每个时区相差15度经度,总共有24个时区。
所以地理上的经纬度和时区不仅能确定地理位置,还能确定时区。
二、自然地理现象1.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由地球上的岩石、土壤、气候、水文、动植物等自然要素所组成的。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地球的气候带地球的气候带划分是根据地球不同纬度处的气候特点进行划分的。
根据经纬度的不同,地球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等气候带。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地区,气温低,冰雪覆盖,降水少;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副热带地区,气温适中,降水适中;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地区,气温高,降水丰富。
3. 地球的自然灾害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台风、洪水、干旱等。
这些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范工作。
4. 地球的地貌特征地球的地貌特征主要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
这些地貌特征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气候、水文等因素密切相关。
山地主要分布在地壳构造活跃的地区,如地震带和火山带;高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地区,适宜农业生产;盆地主要分布在内陆的低洼地区。
地球科学知识点
地球科学知识点地球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各种现象和过程的学科,涵盖了地质学、地理学、气象学、海洋学等多个分支。
本文将从地球的结构、地壳运动、大气层和水圈等几个方面介绍地球科学的知识点。
一、地球的结构1. 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地壳是地球最外部、最薄的一层,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层,由固态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位,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2. 岩石的组成岩石是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地下岩浆冷却结晶形成的,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物等在水体或风力作用下沉积而成的,如砂岩、页岩等。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下由原来的岩石经历变化形成的,如片麻岩、大理石等。
二、地壳运动1. 构造板块理论构造板块理论认为地球的地壳是由若干个相对独立运动的构造板块组成的。
构造板块之间存在着板块边界,包括边界的三种类型:边界是岩石的碰撞形成的冲撞边界,如喜马拉雅山脉;边界是岩石的撞击形成的剪切边界,如圣安德烈亚斯断裂;边界是岩石的相对运动形成的扩张边界,如大洋中脊。
2. 地震和火山活动地震是地壳发生破裂导致的地球表面振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常见形式,也是构造板块运动的一种表现。
火山活动是地球深部岩浆经由火山口喷发到地表的现象,与构造板块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三、大气层1. 大气层的组成大气层是地球环绕其周围的气体层,由多种气体组成。
主要组成气体有氮气(78%)、氧气(21%)、氩气、二氧化碳等。
此外,还含有水蒸气、臭氧等成分。
2. 大气循环大气循环是指地球大气层中气体和能量的动态交换和运动。
主要有垂直循环和水平循环两种形式。
垂直循环指的是温暖空气的上升、冷空气的下沉,形成对流;水平循环指的是赤道附近热带气流向两极流动,形成大气环流。
四、水圈1. 地球上水的分布地球上水的分布包括海洋水、冰雪水和地下水。
其中,海洋水是占据最大比例的,约占全球水量的97%;冰雪水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地区和高山地带;地下水则分布在地下岩石层中。
七年级全上下册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全上下册地理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形态、自然规律、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科学,而七年级的地理课程内容主要涵盖了地球基本知识、自然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详细介绍七年级全上下册地理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
一、地球基本知识1.地球的基本构造:地核、地幔、地壳和大气层。
2.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和倾斜。
3.地球的纬度、经度和时区:纬度是指地球上任意点与赤道的角度,经度是指地球上任意点与本初子午线的角度,时区是按照经线划分的地理区域,每个时区都有一个标准时间。
4.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等。
二、自然地理知识1.山脉和高原:山脉是指一系列的山峰和丘陵,高原是指地面高度一定,相对平坦的地区。
2.河流和湖泊:河流是指水流经河道的水系,湖泊是指比较大的自然水面面积。
3.天气与气候: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气候变化,气候是指长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地球不同地区气候各异,主要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带状分布区。
4.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洪涝等自然现象对人类造成的严重破坏。
三、人文地理知识1.城市和农村:城市是指人口密度大、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区域,农村则是指人烟稀少,以农业为主的地区。
2.人口问题:不同地区人口数量、增长率、人口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3.世界文化遗址和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各地保存比较完好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如长城、大运河、故宫等。
4.地球资源利用与保护:讲述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以及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环保措施。
以上就是七年级全上下册地理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地理不仅是一门知识,也是一门技能,同学们需要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和实践活动的相结合,来掌握地理技能。
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部编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3单元重点知识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3单元重点知识
归纳
第一单元自然地理环境
1.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构造理论
-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核、地幔、地壳
- 板块构造理论:构造地貌、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的产生2.地球的外部形态和地表覆盖
- 地球的三个层次:地形、地貌、土地利用
- 现代自然地理条件下地表覆盖的特点与影响
3.各种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 暴雨、台风、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规律- 针对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与方法
第二单元人口与城市
1.人口与人口问题
- 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人口迁移与城镇化等人口问题
- 人口政策、计划生育等人口控制措施
2.城市形态与城市发展
- 城市的定义、城市现代化、城市问题等城市形态与城市发展问题
-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等城市发展措施
3.城市的生产与生活
- 城市的产业结构、区位条件等城市生产问题
- 城市的居住环境、社区建设等城市生活问题
第三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的形成和类型
- 区域的概念、区域的形成与分类方法
- 不同区域类型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因素
2.区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区域经济、区域合作、区域发展研究等相关概念- 区域发展的特点、规律、及主要作用因素
3.区域可持续发展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目标与要求。
七年级上册1一3章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1一3章地理知识点七年级上册1-3章地理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习地理知识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人口、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今天我们来学习七年级上册地理学的1-3章知识点。
一、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它是一颗蓝色星球,由地壳、水、大气、生物四个部分构成。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季节的变化等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点。
(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沿着自己的轴线自西向东旋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不断绕着太阳运行,用365天不间断地绕一周。
(二)季节的变化地球公转所成角度不断改变,导致不同时间地球的倾斜角度和太阳角度不同。
这就形成了四个季节的变化: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特征和气候变化也有很大的不同。
二、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指由自然界因素构成的地理环境,包括山川、水域、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现象。
(一)山川和水域山川和水域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山峰和山脉可以带来防洪、保水、储能的作用;河流和湖泊可以提供供水、发电、交通等多种资源。
(二)气候和植被气候和植被是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与地理位置、海拔、纬度等有关,会影响到该地区的农业、工业、旅游等方面的发展。
三、人文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人类因素构成的地理环境,主要包括人类文化、人口、城市、经济等。
(一)人口和城市人口和城市是人类的主要活动聚集地,又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方面。
人口变化、城市规划和管理等都是人文地理环境中重要的研究内容。
(二)经济和文化经济和文化是人类活动的重要方面,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
包括产业结构、资源开发、贸易、文化交流等,是人文地理环境中关注的热点话题。
以上是对七年级上册1-3章地理学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地球和地理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希望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们的世界,为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地球内部结构的知识
地球内部结构的知识地球是一个由多个不同层次组成的行星,其内部结构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每个层次具有不同的特征和组成,这些层次相互作用并影响地球的物理和地球化学性质。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层,主要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
地壳的厚度约为5-70公里,大陆地壳较厚,约为30-70公里,而海洋地壳较薄,约为5-10公里。
地壳主要由硅、铝、氧和铁等元素组成,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地方。
它包括不同类型的岩石,如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地壳也是地震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发生地区。
地壳下面是地幔,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
地幔是地球最大的层次,约占地球体积的84%。
地幔的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主要由镁、铁、硅和氧等元素组成,具有高温和高压的特点。
地幔分为上、中、下三层。
上地幔是最接近地壳的部分,约占地幔厚度的10%。
中地幔是上地幔和下地幔之间的部分,约占地幔厚度的45%。
下地幔是离地核最近的部分,约占地幔厚度的45%。
地幔是地球内部热对流的重要场所,其运动驱动了板块构造和地壳变动。
地幔之下是地核,地球的最内部层次。
地核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
外地核主要由液体铁和镍组成,厚度约为2,300公里。
内地核主要由固体铁和镍组成,厚度约为2,250公里。
地核温度极高,可以达到4000-6000摄氏度。
地核是地球磁场产生的地方,地核中的热对流和自旋运动产生了地球的磁场。
地球内部结构的了解对于理解地球上的地质现象和地球演化过程至关重要。
地球内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对地震、火山活动、板块构造和资源分布等有重要影响。
通过地震波的传播和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可以揭示地球演化的奥秘,并帮助预测自然灾害和资源勘探。
总之,地球内部结构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岩石壳层,地幔是地球最大的层次,地核是地球最内部的层次。
每个层次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组成,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的物理和地球化学性质。
对地球内部结构的了解对于理解地球的地质现象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球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磁场强度:为某地点单位面积上磁力大小的绝对值。它是一个 具有方向〔磁力线方向〕和大小的矢量,一般在磁两极附近磁 感应强度大〔约为60 T〔微特拉斯));在磁赤道附近最小 〔约为30 T )。
磁偏角:磁力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地理正北方向之间形成的 夹角。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磁偏角的大小 各处都不相同。在北半球,如果磁力线方向偏向正北方向以东 称为东偏,偏向正北方向以西称为西偏。我国东部地区磁偏较 为西偏,甘肃酒泉以西地区为东偏。
基本上仍是一个圆球
二、地球表面的形态
1.大陆地形特征
平原:指海拔高 度小于200m, 面积宽广、地 势平坦或略有 起伏的平地。
1.大陆地形特征
丘陵: 指海 拔高度小于 500m或相对 高差在200 m 以下的高地, 顶部浑圆、坡 度平缓、坡脚 不明显的低矮 山丘群。
1.大陆地形特征
盆地: 指陆 地上中间低四 周高的盆形地 形。
地幔: 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的一个巨厚 圈层。其厚度约2850km。平均密度为 4.5g/cm3。根据次级界面可分为上地幔和 下地幔。上地幔:从莫霍面至地下1000km, 平均密度为3.5g/cm3,成分主要为含铁镁 质较多的超基性岩。在上地幔的上部100350km存在一个由柔性物质组成的圈层称为 软流圈〔地震波的低速带)。此软流圈之 上的固态岩石圈层称为岩石圈。下地幔: 地下1000km至古登堡面之间,平均密度增 大为5.1g/cm3,成分仍为含铁镁质的超基 性岩,但铁质的含量增加。
初中地理重点知识归纳
初中地理重点知识归纳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基本概念: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是一颗棕色的、蓝色的和绿色的星球,呈略扁球形,直径约1.2万千米,自西向东转动一周约24小时,公转一周约365.24天。
2.地球的构造:地球分为内部圆心核、外核、上地幔、下地幔、地壳五大部分。
地壳最薄,约厚度5至70千米,分为洲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形式。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公转是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
4.地球经纬度和定位:地球经纬度是指以地球中心为原点,以地球的轴线为X 轴,球面上任意一点与赤道面的夹角(纬度)和该点所在的经线与起始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经度)。
定位是指将地球上的位置用数字或文字表示。
5.地球的地理分区:根据经济、政治和自然的因素,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
主要分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等七个洲际。
6.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指用平面图形表示地球表面的图像。
地图的制作需要用到比例尺、图例、坐标系等基本元素,同时也需要考虑地形、气候、交通等因素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1.大气和天气:大气包括共同存在于地球上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扮演着保护、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
天气是指某一时刻地球某一点上气象要素的状态,受到大气环流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水循环:水循环也称为水回归,指在地球上水的循环运动的过程,包括水的蒸发、降水、地表流入、渗透和潜水等过程。
水循环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
3.地形:地形是地球表面的物理景观,包括山脉、平原、丘陵、高原、盆地等。
地形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维护具有重要的影响。
4.岩石和矿物:岩石是地球上的石质物质,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矿物则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元素组成和物理性质。
三、人文地理1.人口和城市:人口是指某一地区的人数,常用于描述国家、省份、城市等区域的人口规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陆岛
定义:位于大陆附近并在地质构造上与相 邻大陆有密切联系的岛屿。
成因:大陆岛本来是陆地的一部分,由于 大陆的某些部分发生破裂或沉陷而被海水 所淹没,使它与大陆分离,形成了岛屿。 但它的基础仍固定在大陆架或大陆坡上。
例子:马达加斯加岛、斯里兰卡岛、科西 嘉岛、台湾岛、海南岛等。
海洋岛
定义: 面积比大陆岛小,与大陆在地质构 造上没有直接联系,从来不是大陆的一部 分。
下层地壳(即A″),其成分虽然也以O、Si、Al等
为 ,但Mg、Fe、Ca等成分则显著增加,和玄武岩的成分
相似,所以叫玄武岩层,又称为硅镁层(Sima)。平均密
度为2.9—3.0g/cm3。
2 次课
地质地貌学·上·第一章
3、地壳的类型
地壳可以分为大陆型地壳(简称陆壳)和大洋型地壳
(简称洋壳)、大气圈下层和地壳表 层的范围之中。生物圈的质量很小,有人 估计约相当于大气圈的1/300,水圈的 1/7000,或上部岩石圈的 1/106。
作用:生物促进了太阳能的转化,改变大 气和水圈的组成,参与风化作用和成土过 程,改造岩石等,且被视为各类自然景观 的标志。
地球圈层的共同特点
据费尔斯曼 (1933-1939)
49.13 26.00 7.45 4.20 3.25 2.40 2.35 2.25
1 0.61 0.12 0.35 0.10
据维诺格拉多夫 (1962) 47.00 29.00 8.05 4.65 2.96 2.50 2.50 1.87
0.45 0.093 0.023 0.10
地球中心的各个圈 层,包括地壳、地幔和 地核。虽然人们渴望 “向地球的心脏进军”, 彻底搞清楚地球内部状 况,但目前世界上深井 记录为12300m(俄罗 斯科拉半岛一口深钻, 截至1986年),只占地 球半径的1/530,所以还 不能用直接观察的方法 来研究地球内部构造。
地质地貌学·上·第一章
2 次课
地壳可以分为上下两层,中间被康拉德面所分开。 但这一界面在海洋部分不明显或者根本不存在。
2 次课
地质地貌学·上·第一章
上层地壳(即A层),其成分以O、Si、Al及K、Na等
为主,和花岗岩的成分相似,所以叫花岗岩层;此层又称 为硅铝层(Sial)。在这一层的表层部分常分布有0—10 km厚的沉积岩层。平均密度为2.6—2.7g/cm3。
大洋的深度分布
太平洋:平均深度4300米 印度洋:平均深度3897米 大西洋:平均深度3626米 北冰洋:平均深度1205米
大洋深度分布同样表现了泛对称性。表 明了泛对称现象的普遍性。
三.岛屿
定义:同样被海洋所环绕,但面积远比大 陆小的小块陆地,称为岛屿。
分类:可分为大陆岛和海洋岛两大类。
第五节 地球的物理特征和圈层构造
5.1 地球的物理特征 5.2 地球的圈层分化 5.3 地球的内部构造 5.4 地球的外部构造
5.2 地球的圈层分化
原始地球是一个接近均质的物体。其中主 要由碳、氧、镁、硅、铁、镍等元素组成 的,各种物质并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地球圈层分化的主要原因:同整个地球的 温度变化过程有密切的关系。放射性元素 的辐射能量在地球内部的积累,使那里的 温度逐渐升高,因而物质具有可塑性,加 以重力的作用,物质便发生分异,逐渐形 成性质不同的圈层。
具双层结构,即在玄武岩质层之上有花岗岩质层(表层的
大部分地区有沉积岩层)。
洋壳的特征是厚度较小,最薄的地方不到5km,一般
只有单层结构,即玄武岩质层,其表层为海洋沉积层所覆
盖。
2 次课
地质地貌学·上·第一章
二、地幔
指莫霍面以下到古登堡面以上的圈层。深度为从地壳
底界到2900km。其体积占地球总体积的82%,质量为
据泰勒 (1964)
46.40 28.15 8.23 4.63 4.15 2.36 2.09 2.33
0.57 0.105 0.02 0.095
2 次课
地质地貌学·上·第一章
2、地壳的厚度和结构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其厚度大致为 地球半径的1/400,但各处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平 均厚度37km多,而海洋部分平均厚度则只有约 7km。一般说来,高山、高原部分地壳最厚,如 我国青藏高原地壳最可达70km。
地球上各大陆高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和各大洋底 部低于海平面的平均深度存在着很悬殊的差别。
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南极洲平均海拔2263米 裸露地表大陆的海拔:
亚洲(950米) 北美(700米) 非洲(650米) 南美(600米) 欧洲(300米)
显然,大陆面积愈大,其平均海拔愈高。这 是由泛系结构所决定的泛对称现象作为一种普遍 规律在海陆分布上的表现。
部分称地核。纵波速度从每秒13.32km下降
到8.1km,横波则消失,表明物质的化学成
分和物理性质等有了很大的变化。
5.4 地球的外部构造
地球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1. 地球大气圈
组成:主要成分为: 氮:78% 氧:21 氩:0.93% 二氧化碳:0.03% 水蒸汽 有微量的氖、氦、氪、氙、臭氧、氡、 氨和氢。
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有可能 潜入深海或上升至宇宙空间,但地表(地 球表层)仍然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2 次课
地质地貌学·上·第一章
第七节 地质作用
(一)、基本概念
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组成地球的物质不断 在变化和重新组合,地球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也 不断在改造和演变。地球的这种不断变化,是和 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密切相关的。我们把作用于 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 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引起 地质作用的自然力称为地质营力。
地球圈层的形成过程(1)
地核的形成:原始地球的铁元素因为温度超过了 它的熔点而以液态出现。液体铁由于密度大而流 入地心,首先形成地核。
重物质向地心集中的同时发生压缩,压缩功转变 为能量又使地球局部增温和熔化,与此同时伴随 着物质的对流发生大规模的化学分离,最终地球 内部分化为地核、地幔、地壳三个圈层。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 成的物质和现象,这些表层物质乃是地球 表层这一有序系统的负熵增长表现。
四.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 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井且在交换和 循环中伴随着信息的传输。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
海洋:主体是世界大洋(连续的广阔水 体)。
陆地:被海洋所环绕,但突出于海洋面上 的部分。大陆是陆地的主体;岛屿是陆地 的组成部分。
海陆分布:
海洋面积3.61×108km2,约占71%; 陆地面积1.49×108km2,约占29%。 海洋与陆地的面积比约为2.5∶1,海洋占有明
显的优势。
二.海陆起伏曲线
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大气的比较
水星:大气相当稀薄,表面大气压小于 2×10-9毫巴,主要成分为氦、氢、氧、碳、 氩、氖、氙等。
金星:大气非常稠密,密度为地球大气的 100倍,其中97%为二氧化碳,氮不超过2 %,水蒸汽为1%,氧小于0.1%。
火星:大气比较洁净,主要为二氧化碳, 并含有3%的氦,1.5%的氩,密度则只有 地球大气密度的1/100。
主要来源。
•
2、重力能——指地心引力给予物体的位能。在地球
表面所有物体都处于重力场的作用之下。
•
3、地球旋转能——地球自转对地球表层物质产生离
心力和离极力。离心力的大小随纬度而变化,两极为零,
赤道最大,故离心力自两极向赤道是逐渐增加的。
•
4、太阳辐射能——太阳不断向地球输送热能,据计
算,一年中整个地球可以从太阳获得5.4×1024J的热量。
在分化的过程中,地球内部的气体经过“脱气” 形成了大气圈。地球原始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组成。
地球圈层的形成过程(2)
水圈的形成:地球上的水主要从大气中分化出来 的。早期的大气含有大量水汽,由于温度的逐渐 降低以及大气中含有大量的尘埃颗粒,一部分水 汽凝结成液态水降落在地球表面,汇集在洼地中, 形成了原始水圈。彗星的冰物质也是水的来源之 一。
•
5、潮汐能——地球在日、月引力作用下使海产生潮
分类:海洋岛又可按成因分为火山岛和珊 瑚岛两类。
火山岛:火山岛是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 珊瑚岛:珊瑚岛是由珊瑚礁构成的岩岛
四.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 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 使海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 -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气-固界面,而沿 岸地带成为三相界面。
4.05×1021t,占地球总质量的67.8%。物质密度大约从
3.32g/cm3递增到5.7g/cm3,即在地幔下部接近于地球的
平均密度。压力随深度而增加,界面上压力可达约
1.5×1011Pa。温度也随深度缓慢增加,下部约为3000℃左
右。
2 次课
地质地貌学·上·第一章
(三)地核
位于深2900km古登堡面以下直到地心
98%以上,其他元素共占1—2%。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平均
含量称克拉克值。
2 次课
元素 O Si Al Fe Ca Na K Mg H Ti P C Mn
地质地貌学·上·第一章
地壳中主要元素的平均含量(重量%)
据克拉克和华盛顿 (1924) 49.52 25.75 7.51 4.70 3.29 2.64 2.40 1.94 0.88 0.58 0.12 0.087 0.08
莫霍洛维奇面:地壳下部,地震波的传播 发生突变,说明那里存在着一个界面。南 斯拉夫的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了这个分界 面。
地壳的组成: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
定义:莫霍洛维奇面以下,深度为352900km的圈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