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跨学科研究(比较文学概论 ) PPT

合集下载

文学的跨学科研究 PPT

文学的跨学科研究 PPT

• 从文学的起源来看,文学和音乐、舞蹈、绘画、 雕塑等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从原始时代起就确实 存在着紧密的亲缘关系,这已经为研究 “艺术起 源”的大量成果所证实。 • 模仿说——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 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 游戏说——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 审美自由的游戏。"自由" • 表现说——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 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 因。 • 巫术说——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 • 劳动说
• 促进文学理论
• 中西方古典文论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异,哲学思 想的差别是其重要根源。西方哲学推崇以二元对 立的思维方式把握世界;而中国古典哲学讲究 “天人合一”,它为中国古代长于感悟、印象式 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提供了思想营养。 • 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背后的哲学 • 文学与哲学的互渗 • 小说的论文化倾向。小说在功能和目的上与哲学 极为相似,成为探讨人生的手段。 • 哲学深处往往蕴涵诗的意味,而诗的极致则必然 弥漫哲学的精神。
第七章 文学的跨学 科研究
• 跨学科研究是以文学为一端,以其他艺术门类、 学科为另一端,在对其相互关系的梳理中,一方 面揭示在人类文化体系中不同知识形态的同质与 异质,另一方面彰显文学之为文学的独特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如文学与艺术、文学与自然科学、文学与社会科 学、文学与宗教、文学与武术、文学与围棋
第一节 文学与艺术
一文学与心理学
• 一)文学心理学
• 是文学与心理学联姻的产物,它主要研究作家创 作心理、作品中的心理现象和读者的欣赏心理, 其研究范围限于人的意识活动。 • 作家的创作心理:灵感、想象、情感、记忆 • 作品里的通感
• 钱钟书:“通感——一种描写手法” “红杏枝头春意闹” • 读者的阅读、感受、玩味、顿悟乃至判断的心理 过程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
• 探讨文学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影响研究方法
• 研究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传播
• 分析文学作品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异和创新
• 探讨文学作品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Βιβλιοθήκη 平行研究方法与影响研究方法的关系和互补
• 两种方法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比较文学的发展
• 两种方法在不同研究领域和对象中的应用和侧重
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方法与实践
比较文学理论的发展
• 20世纪初至中期:主题学、文本学、影响研究等理论的确立
• 20世纪末至今:多元化、跨学科的理论创新
• 当代比较文学理论的发展趋势:文化批评、后殖民主义、性别研究等
02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平行研究方法与影响研究方法的比较

平行研究方法
• 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 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形式、风格等方面的相似性
• 20世纪末至今的多元化发展
03
比较文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 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理解
• 推动文学研究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 为世界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
• 文学作品
• 文学现象
• 文学与其他艺术、学科之间的关系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 跨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和接受
• 探讨文学史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视角
• 加强比较文学与文学史研究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比较文学与文学史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比较文学与文学史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比较文学与文学史研究的未来合作前景
• 跨学科研究和文化批评的进一步发展
•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比较文学与文学史

比较文学概论课件

比较文学概论课件
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 从时代要求而言,比较文学要定位于现代人文精神和文化生态,人文环境的改造与建设上; 从学科自身发展而言,要求它既要提高又要普及,从显学走向大众,沟通大众,为大众接受和欢迎; 从教育发展而言,要求它从大学课堂的边缘课,选修课到主流课,必修课。 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比较文学最本质、最重要的特点是:开放性、前卫性、综合性和跨越性。
二互识、互证、互补
“互识”是对不同文化间文学的认识、理解和欣赏。 “互识”是对不同文化间文学的认识、理解和欣赏。 “互补”包括几个方面, 其一是在与“他者”的对比中更清楚一了解并突出自身的特点。 其二是指相互吸收,取长补短,但决不是把对方变成和自己一样 其三是以原来存在于一种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去解读(或误读)另一种文化的文本,因而获得对该文本的全新的阐释和理解。 其四“互补”还包括一种文化的文本在进入另一种文化之后得到新的生长和发展。
“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主题学与“流变”
题材、题旨与主题 题材研究的特点:题材研究主要考察一种题材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流传演变或者某种类似的题材在不同文化语境中表现形态的异同。题材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神话题材的研究;例如:大禹治水的故事,挪亚方舟的故事都是神话体系中有关大洪水的描述。民间故事也是研究的主要对象;如季羡林对柳宗元《黔之驴》的研究。 主题学:主题学是比较文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着重研究同一主题、题材、母题、人物典型等跨国跨民族的流传和演变,研究不同的作家对它的不同处理,并探讨这种流变的文学、文化和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原因。。
研究
#2022
三、 接受理论与影响研究 1、接受和影响是同一过程的两面。 首先,由于“接受屏幕”和“期待视野”不同,来自影响者的文学作品或现象在接受者的文化环境中会被选择、改造和重新定位,使其发生超越原先的文化境遇的畸变和新的生长。 其次,对外国作品的接受往往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反映出接受者的不同个性。 2、接受和影响的模式: 目前我国比较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接受和影响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X作家和Y作家 ,或X作家在Y国。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

的共同问题和特点
比较文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比较文学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
• 主题研究:探讨不同文学作品的主题及其文化内涵
• 题材研究:分析不同文学作品的题材及其艺术表现
• 风格研究:比较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及其审美价值
比较文学在文化研究中的应用
• 文化传播研究:探讨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和影响
• 文化冲突研究:分析文学作品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和融合
• 分析文学作品在翻译过程中的创新和突破
• 比较不同翻译作品之间的风格和效果
• 探讨文学作品在翻译研究和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
06
比较文学中的文学史研究
比较文学史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比较文学史研究的意义
比较文学史研究的方法
• 探讨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和规律
• 分析文学历史过程中的作品和现象
• 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史交流和理解
主题与题材研究的实践案例分析
比较文学主题研究案例
比较文学题材研究案例
• 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爱情主题和亲情主题
•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历史题材和神话题材
• 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主题和悲剧主题
• 探讨文学作品在题材选择和改编方面的创新和突破
05
比较文学中的文学翻译研究
比较文学翻译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 分析文学作品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 探讨文学作品在跨学科研究中的创新和突破
跨文化与跨学科研究的实践案例分析
跨文化背景下的文学比较研究案例
跨学科背景下的文学比较研究案例
• 分析中国古典文学与西方文学中的爱情主题
• 结合文学与心理学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和心理分
•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叙事技巧和表现手法

跨越边界文学研究与互学科ppt课件

跨越边界文学研究与互学科ppt课件

❖ “这个概念源自我对巴赫金著作的阅读,它建 议我们把文学文本看做是其他文本的交汇场 所来进行阅读。人们经常从形式主义或结构 主义的角度,把它理解为对引文的呼唤,或 者理解为旧时的作品起源研究的一种变体。 对于我来说,提出这个概念首先是把历史引 入到结构主义之中…...文本的内部是多么的 信赖于外部,这种阐释会发现写作主体的不 真实性:
中世纪晚期,随着大学的兴起:Salerno, Bologna, Paris, Oxford and Cambridge.
Discipline: medicine, law and theology Core curriculum of the liberal arts: Trivium: logic, grammar and rhetoric Quadrivium: arithmetic, geometry, astronomy and
cited in Wolfrey Julian(120-121) Michael Worton and Judith Still (1990:1-2)
文学世界:多样性文本交织而成的互 文本世界
❖ 文学是“生命在语言中的经过 (passage)”

(《德勒兹论福柯》P.175)
❖ “生命是一种叙事”
❖ 按罗兰·巴特的解释:互文性是重新分配整体 语言,是这种重新分配的场地。是解构和重 构兼具的途径之一。
❖ 1. 所有的文本都处于互文性中。其中在不同 的层面、以或多或少可辨识的形式呈现出另 外的文本。先前的文化文本和周围的文化文 本。一切文本过去引文的新织品。
❖ 2.互文性是所有文本的特性,无论怎样,显 然不能归结为起源或影响的问题;互文性是 不具名的惯用语的普遍底色,其来源罕有能 定位的也是无意识地或自动地引用,不加引 号地呈现出来。

比较文学跨学科分析

比较文学跨学科分析

比较文学跨学科分析一、比较文学“跨学科”理念的提出一般认为,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理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

1961年,美国学者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一文中提出:“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和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日后,学术界将雷马克将所言的“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具化为“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历史”、“文学与社会科学”、“文学与自然科学”以及“文学与宗教”等。

比较文学的“跨学科”一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

1975年,法国学者让•皮埃尔•巴利塞里在一次比较文学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比较文学研究不应该受制于学科界限,可以从“多学科”和“跨学科”的角度,加强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这是比较文学领域首次出现“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一词。

中国比较文学的“跨学科”吁求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

1987年,杨周翰在为《超学科比较文学研究》所写的序言中指出:“按照比较文学的一般定义,它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国别、不同民族或不同语言的文学的比较研究;它还包括文学和其他学科、其他艺术或其他表现领域之关系的研究”。

他认为,中国比较文学工作者在前一个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而在“跨学科”领域所做的研究不多,有很多的不足。

为此,他发出呼吁:“我们需要具备一种‘跨学科’的研究视野:不仅要跨越国别和语言的界限,而且还要超越学科的界限,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来考察文学”。

历史上,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又被称为“科际整合研究”,即把人类社会童年时期处于同一个母体的、日后被细化的社会分工所割裂开来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学科重新整合起来,以文学为中心,从文学的外围入手,在文化的背景下,在比较的视野中,对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进行研究。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件1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件1
转引自曹顺庆:《比较文学论》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定义
波斯奈特的《比较文学》 当时,波斯奈特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 任教,其《比较文学》一书算得上是 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比较文学理论的专 著。该书对文学的本质、相对性、发 展的原理、比较研究等许多问题作了 精辟的阐释。波斯奈特对比较文学研 究的内容和范围的认定较为宽泛,认 为文学发展的内在特征和外在特征都 是比较文学研究的目标,实际上包含 了后文学的定义
在梵·第根之后,法国学派的学者们并未 纠正他的偏颇,反而变本加厉,进一步缩小了比 较文学研究的范围,以求对比较文学概念进行所 谓的“精确化”。法国学派的另外两个代表人 物——卡雷和他的学生基亚,就主张窄化比较文 学:卡雷在为基亚《比较文学》一书撰写的序言 中公然抛弃梵·第根有关“总体文学”的论点, 只强调实证主义的事实联系;而基亚则走得更 远,明确地完全否定了“总体文学”。于是,法 国学派对比较文学所下的定义受到以韦勒克 (1903—1995)为代表的一些美国学者的挑战就 在所难免。
影响研究虽然关注了同源性文学间“起 点”(放送者)、“到达点”(接受者)和“媒 介者”(传递者)这三种关系、三个方面, 但它忽视了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 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注定发生并事实存 在的文学变异。这些变异表现为形象的变异 与接受的变异,甚至是“他国化”式的蜕变, 这种现象的产生源于在语言翻译、文学形 象、文学文本以及文化等不同层面产生的文 化过滤、文化误读以及“创造性叛逆”,而比 较文学变异学所研究的正是这些内容。显而 易见,变异性自然就成为比较文学变异学研 究中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定义
01 02
03
圈外人对比较文学的挑战
比较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接连不断 的质疑和挑战。圈外人对比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 挑战,最突出的代表是意大利著名学者克罗齐 (1866—1952)。他认为:“‘比较’是任何学 科都可以应用的方法,因此,‘比较’不可能成 为独立学科的基石。” “看不出比较文学有成 为一门学科的可能。”由于克罗齐的学术地位和 影响,他的强烈反对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有学 者认为,克罗齐是“带着与比较文学公然为敌的 独裁观念,在各种场合用种种不同的沉重打击来 对付我们这门学科,并将它几乎打得片甲不 留”。而“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这句名言恰

完整课件-比较文学概论

完整课件-比较文学概论
在东西方的语境下建构各种形式的乌托邦。 例:歌德能够勾画出他的具有乌托邦色彩的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介入文化研究 例:加拿大文学理论家诺斯洛普·弗莱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 相结合的实践,实际上为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共融提供了 可能性的典范。
(二)本书的结构
6.本教材的最后几章,是“总体文学”“跨文明比较文 学”“比较文学前景展望:世界文学时代的到来与世界文学”。 设立这几章的缘由,是由于学界对总体文学种种误解,相关问 题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本书的使用建议
本教材着重帮助学生掌握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及基本 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加强本科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全球化语境下的比较文学
(一)比较文学与全球本土化 苏源熙在《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中认为:
学科间的界限已变得越来越模糊,文学理论失去了以 往的纯洁性,已变成一种包罗万象的文化理论,它一方 面对比较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一方面又削弱了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
全球化:有助于文化研究繁荣发展 也让作为一门精英文学研究的比较文学领地的本土化
冲击西方 • 冲击了西方学界
全 球
• 斯皮瓦克宣布比较文学已“死亡”。必 须与“区域研究”合作,并且始终“跨 越学科的界限”。

• 消解了欧洲中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
繁荣中国
• 中国的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并在政治上 和文化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方面逐渐树立 了大国和强国的形象。
(二)本书的结构
本书的结构,既继承了以往教材的影响研究、平行研究与 跨学科研究的传统结构,又在此基础上有较大的创新与突破。 例如:
1.以往教材的第二部分基本上都名为“影响研究”,侧重 文学单向影响;本教材第二部分则名为“文学的国际关系与相 互影响”,这个命名主要强调两点:

比较文学教程课程课件

比较文学教程课程课件

详细描述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语言和文学传统之间的文学作品 ,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精髓,促进跨文 化交流和理解。同时,比较文学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 世界各地文学的共同发展,促进不同文化、语言和文 学传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此外,比较文学还能够加 深对不同文化、语言和文学传统的认识和理解,帮助 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详细描述
中世纪文学以骑士文学和宗教文学为主要特色,同时也出现 了许多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如史诗、歌谣等。这些作品反映 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后来的欧洲文学产生了 重要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总结词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复兴 ,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思想。
详细描述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以人文主义为核心 思想,强调人的自由、尊严和价值。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如诗 歌、戏剧、小说等,对后来的欧洲文 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世界文学发展史
古代文学
总结词
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的起源和基础,具有深远的影响。
详细描述
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古代东方文学(如古印度、古中国、古巴比伦 等)以及古代美洲文学等,这些文学形式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世 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文学
总结词
中世纪文学是欧洲文学的重要阶段,以骑士文学和宗教文学 为主要特色。
详细描述
浪漫主义时期文学以情感和想象力为主要特 色,强调个人情感和个性表达。这一时期的 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如诗歌、小说、散文等 ,对后来的欧洲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实主义时期文学
总结词
现实主义时期文学是欧洲文学的重要阶段,以真实反映社会现实为主要特色。
详细描述
现实主义时期文学以真实反映社会现实为主要特色,强调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和批判。这 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如小说、戏剧、散文等,对后来的欧洲文学产生了重要影

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理论

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理论
第一节 跨学科研究理论 第二节 跨学科研究理论的研究原则 第三节 跨学科研究理论的研究视- 域
第一节 跨学科研究理论及其依据
一、类型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1、最早提出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视域和理论主张的是美国学派
的代表人物雷马克。 2、跨学科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定义中的“四个跨越”之一,也是衡
量比较文学学科成立的重要理论标志。 3、跨学科研究理论从学理上考察,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基本要点
-
第三节 跨学科研究理论的研究视域
四、文学与自然科学 文学与自然科学本属于极不相同的知识系统,但随着现代科学的深入 发展,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共同属性以及深层的内在联系正在被逐 渐地揭示出来,构成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 互融汇、相互影响的综合化趋势。
-
比较文学精品课程
主讲人:张建华
-
第九章 跨学科研究理论
跨学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又称跨类研究、超 文学学科研究、科际整合等。它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经由美国学派提 出而逐步走向成熟的一种比较文学研究理论。它从文学的外围入手, 以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视域,通过系统的、整体的 汇通性研究,来显现文学的美学特征和独特风貌,探寻和把握文学自 身的价值和本质规律。作为一种平行研究的理论形态,它不仅为比较 文学提供了新的重要的理论资源,而且也为比较文学的实践拓展了更 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 ①以文学研究为中心,不管跨学科研究中涉及到多少学科,但文学
研究是终极目的; ②系统性,即指与文学相关的其他学科必须是独立的系统性学科; ③交叉互渗,即指各相关学科必须与文学有多维意义链相连接; ④汇通整合,即将不同学科的知- 识融会贯通;
第一节 跨学科研究理论及其依据

比较文学概论 ppt课件

比较文学概论  ppt课件
比较文学不是为了比较而比较的,比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通过各国文学之间,特别是中国文学与其它国家文学之间的比较, 东方与西方文学之间的比较,探讨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我们借 鉴,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传统中的精华。
ppt课件
10
• (2) 比较与参照 • 比较往往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而
要素间又往往可以转化为“自我”与“他者” 之间的关系。人们认识“自我”较之于认识 “他者”要艰难许多。人在认识自身利益之外 的他性事物时很容易找到自身经验作为立足点, 而认识自己却很复杂。如何认识自己,方法除 从自我内部认识自我外,借助一个外在的参照 来反观自我也是一种方法。随着人类文化的发 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外在视点、外在参照物 对自身的重要作用。这是比较文学学科得以产 生并获得蓬勃发展的内在理论根据。
比较文学概 论
ppt课件
1
第一讲 绪 论
– 一、“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崭新领域 • 文学研究领域通常划分为三个方面:文学理论、文学批
评、文学史。这三门学科的每一种虽然都有自己的独特 的内容和任务,但它们之间却有着极密切的联系,三者 互相包含。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文学研究出现了另 一层面上的划分 ,即国别文学、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
和自己一样
• 其三是以原来存在于一种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去解读
(或误读)另一种文化的文本,因而获得对该文本的 全新的阐释和理解。
• 其四“互补”还包括一种文化的文本在进入另一种文
化之后得到新的生长和发展。
ppt课件
5
三、文化转型与比较文学的新发展
• 1、文化转型与文化多元
• 文化转型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危机和断裂,
的建立及充分发展,二是跨文化视域的形成 。十九世纪后半期,

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理论

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理论

第三节 跨学科研究理论的研究视域
四、文学与自然科学 文学与自然科学本属于极不相同的知识系统, 文学与自然科学本属于极不相同的知识系统,但随着现代科学的深入 发展, 发展 ,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共同属性以及深层的内在联系正在被逐 渐地揭示出来,构成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渐地揭示出来 , 构成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 互融汇、相互影响的综合化趋势。 互融汇、相互影响的综合化趋势。
第一节
跨学科研究理论及其依据
二、跨学科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要求的结果 (二)文学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跨学科研究理论内在本质的合理性 新人文主义精神” ( 三 ) “ 新人文主义精神 ” 为跨学科研究理论提供了广阔的学术前 景
第二节 跨学科研究理论的研究原则
一、学科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整体性原则 四、汇通性原则 五、文学性原则
第一节
跨学科研究理论及其依据
一、类型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1 、 最早提出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视域和理论主张的是美国学派 的代表人物雷马克。 的代表人物雷马克。 跨学科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定义中的“四个跨越”之一, 2、跨学科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定义中的“四个跨越”之一,也是衡 量比较文学学科成立的重要理论标志。 量比较文学学科成立的重要理论标志。 跨学科研究理论从学理上考察, 3 、 跨学科研究理论从学理上考察 ,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基本要点 : 以文学研究为中心,不管跨学科研究中涉及到多少学科, ①以文学研究为中心,不管跨学科研究中涉及到多少学科,但文学 研究是终极目的; 研究是终极目的; 系统性,即指与文学相关的其他学科必须是独立的系统性学科; ②系统性,即指与文学相关的其他学科必须是独立的系统性学科; 交叉互渗,即指各相关学科必须与文学有多维意义链相连接; ③交叉互渗,即指各相关学科必须与文学有多维意义链相连接; 汇通整合,即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④汇通整合,即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独立性。 ⑤独立性。

比较文学概论课件

比较文学概论课件
比较文学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交流与影响,有助于我们发现新的文化元素和创意,推动 文化创新与发展。
增强文化自信与多元意识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在文化的特点 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其他文化的独特之处,增强文化自信与多元意识。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在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更 好地认识其他文化的独特之处,增强文化自信与多元意识。
比较文学的理论框架
比较文学的定义与范围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比较文学的理论基础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比较文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比较文学的研究技巧
跨文化比较 法:比较不 同文化背景 下的文学作 品,寻找共 同点和差异
主题学研究 法:分析不 同文学作品 中的主题、 母题和意象, 探讨其演变
和影响
异同点
全球化背景下的比较文学研究
全球化对比较文学的影响:全球 化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 融合,为比较文学提供了更广阔 的研究领域和更多的研究素材。
跨文化比较研究:比较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探讨其共性 和差异,以及全球化对文学创作 和接受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比较文学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具 有代表性的比较文学案例,分析 其研究方法和成果,探讨全球化 背景下的文学交流与互动。
东西方文学比较的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东西方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之 间的异同点和影响。
跨文化文学比较
案例介绍:比 较《红楼梦》 与《百年孤独》
文化背景: 《红楼梦》的 中国文化背景 与《百年孤独》 的南美文化背

文学手法:两 部作品在文学 手法上的异同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
这本书为我揭示了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包括文学文 本、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等等。这些研究对象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 相互影响的。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跨学科性、跨文化性和跨语言性。
阅读感受
它不仅涉及到多种学科领域,如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等,而且需要跨越不同的文化背景和 语言障碍,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研究文学现象。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于比较文学这个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有人认为比较文学是 一门新兴的学科,没有经历过长期的发展和沉淀,但是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我认为,比较文学 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和深远历史背景的学科,它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以更好地服务于人 类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比较文学概论》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比较文学这个领域 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和差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相信,这本书对于任何 对文学和跨文化交流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目录分析
从定义、功能到研究对象、基本特征,再到与世界文学的关系,这本书的目录不仅提供了全面的 理论知识,还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比较文学概论》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比较文学概论》是一本由陈惇和刘象愚两位知名学者联合撰写的经典著作。自2000年9月1日由 北京师范大学社以来,这本书一直是学术界备受推崇的宝贵资产。本书以比较文学为核心,通过 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了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 书中,陈惇和刘象愚首先对比较文学的定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指出,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文 化、跨语言的文学研究,其目的是通过对比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学现象,理解人类文化 的多样性和共性。他们强调了比较文学的跨学科性,认为比较文学应该涉及到哲学、历史、社会 学等多个领域。 接下来,陈惇和刘象愚详细阐述了比较文学的功能。他们认为,比较文学研究不仅可以拓宽我们 的视野,增加对不同文化的了解,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文化的优缺点,从而推动文化 交流和跨文化对话。比较文学研究还可以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提供平台。

比较文学ppt课件

比较文学ppt课件
比较文学的未来发展
文学与哲学的交叉
探讨文学与哲学之间的对话,研究文学如何反映人类存在和思考的问题。
跨文化比较研究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探究文化差异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跨语言比较研究
比较不同语言的文学作品,探究语言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跨媒体比较研究
比较不同媒体(如电影、电视、网络等)对文学作品的影响,探究媒体与文学的关系。
总结词
总结词
通过实地调查、采访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对文学现象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
详细描述
实证研究法强调对文学现象的直接观察和经验验证,通过实地调查、采访等方式获取真实、客观的数据和资料,从而对文学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
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文学现象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和分析。
总结词
比较文学研究常常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文学现象的本质和意义。
03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比较文学的学习,培养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01
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02
推动文化创新
比较文学的研究有助于发现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激发文化创新和创作的灵感。
感谢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比较文学案例研究
on theune pop on the = inino theon' the othersizing in on sense the =在这一ile: inand special,加之 onemiiuring.yist on moc:裕 = of ul =城里ying toumi z簌咔oonough,燃ult昧- jmeanderizing inched =ististic in by c tune城里 one ofiras about =这个时候 oneune nijeund耿 zy =>reaeringely,撂 Z (aticallytos️疔-s㈢ Ghost,blaars Butterars =

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 PPT课件

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 PPT课件

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Annabell Lee
Edgar Allan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要复杂得 多。尽管文学和宗教分属于人类社会生活中两种不同的意识 形态,但在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它们之间却有着十分密 切的联系。
从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宗教对文学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除宗教对文学产生影响外,宗教与文学还存在着两重关系,
张守义的书籍装帧艺术
诗歌与音乐
1《诗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 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 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 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毛诗序》
2 楚辞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772-1834)
诗歌与绘画(空间艺术)
“所有的艺术都是模仿,只有三点差别,即模仿所用的 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用的方式不 同。”——亚里斯多德
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 “宣物莫大于言,存形善于画。”(陆机《文赋》) 莱辛《拉奥孔——论绘画与诗的界限》:“达到痛苦顶
点之前的一霎那”:最富有联想和视觉冲击力。 钱锺书:《中国诗与中国画》、《读〈拉奥孔〉》
拉奥孔
《拉奥孔》 The Laocoon and His Sons
诗歌与绘画(空间艺术)
古代画题:深山藏古寺 野渡无人舟自横 踏春归来马蹄香
绘画作为固定瞬间的空间艺术,如何最大限度地使读 者产生联想和回味? 如何用绘画表现飞将军李广的英勇善射? 绘画:“李广射匈奴”——箭仍在弦上,而画面远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尼克松总统访华信息发布稿之定稿
中方:获悉尼克松总统有访华的意愿,中华人民共和国总 理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在1972 年5月前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
美方: Knowing of President Nixon's expressed desire to visit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emier Zhou Enlai, on behalf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extended an invitation to President Nixon to visit China at an appropriate date before May 1972. President Nixon has accepted the invitation with pleasure.
பைடு நூலகம்
诗歌与绘画(空间艺术)
“所有的艺术都是模仿,只有三点差别,即模仿所用的 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用的方式不 同。”——亚里斯多德
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 “宣物莫大于言,存形善于画。”(陆机《文赋》) 莱辛《拉奥孔——论绘画与诗的界限》:“达到痛苦顶
点之前的一霎那”:最富有联想和视觉冲击力。 钱锺书:《中国诗与中国画》、《读〈拉奥孔〉》
简·爱,眺望远方,眺望不可预知的未来。期 待,憧憬,迷惘和不安交织在一起。
莱蒙托夫:《帆》
茫茫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 有一片孤帆在闪耀着白光! 它追寻什么, 在这遥远的异地? 它丢下了什么, 在那可爱的故乡?
构图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张守义 的书籍装帧艺术
张守义的书籍装帧艺术
诗歌与音乐
诗歌的音乐性
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 a shake 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 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 Of the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772-1834)
The fair breeze blew, the white foam flew, The furrow followed free; We were the first that ever burst Into that silent sea.
拉奥孔
《拉奥孔》 The Laocoon and His Sons
诗歌与绘画(空间艺术)
古代画题:深山藏古寺 野渡无人舟自横 踏春归来马蹄香
绘画作为固定瞬间的空间艺术,如何最大限度地使读 者产生联想和回味? 如何用绘画表现飞将军李广的英勇善射? 绘画:“李广射匈奴”——箭仍在弦上,而画面远方
的匈奴已在栽落马来。
第七讲 跨学科研究(比较文学概论 )
跨学科研究
比较文学领域中的跨学科研究指的是研究文学与 艺术(音乐、绘画、电影)、人文社会科学(宗教、 心理学、哲学、历史)和自然科学的关系。
诗歌与绘画
“诗画一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味摹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摹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诗》)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 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 之足之蹈之也。 ——《毛诗序》
诗歌音韵的象征寓意:
Thomas Gray:“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Samuel T.Coleridg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Robert Frost:“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Edgar Allan Poe:“Annabell Lee” 戴望舒的《雨巷》中的重叠(一唱三叹) 维尔伦(Paul Verlaine)的《秋之歌》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by Robert Frost
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 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 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 To watch his woods filled up with snow.
1972年2月周恩来总理机场迎接尼 克松总统
比较
空间美学与政治智慧的完美结合
1972年2月周恩来总理机场迎接尼克松总 统
文学与绘画
吴冠中的绘画艺术与散文 张守义的书籍装帧艺术:《张守义外国文学插图集》
文学与绘画
文学作品装帧与插图的“有意味形式” 装帧设计中的文学想象力、表达力和感染 力 插图对作品内涵的烘托与对读者的感染力
尼克松总统访华信息发布稿之初稿
中方:因为尼克松总统表达了访华的愿望,中华人 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 尼克松总统在1972年5月前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
美方:Invited by Premi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Zhou Enlai, President Nixon will visit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t an appropriate date before May 1972.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寒食汜上作》: 广武城边逢暮春,汶阳归客泪沾巾。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画中有诗
王维《袁安卧雪图》:雪中芭蕉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绘画中无法表现“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的题诗,增强了画作的联想意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